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雪景的诗句

描写雪景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雪景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描写雪景的诗句

描写雪景的诗句范文第1篇

雪景是北方的冬天必不可少的美景。韩愈曾说“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天上轻轻飘扬下来,天地万物,银装素裹,那景致壮丽无比。这个时候是一定要去赏雪的,在“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的雪花中徜徉,仿佛置身于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里,让人流连忘返。徜徉在这样的美景中,你会发现,洁白的雪花比起百媚千娇的鲜花更有一种灵动之美。

冬季提到花儿,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想起那些在冰天雪地中傲然怒放的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时节,她宛如不畏尘间寒冷的仙女,在山岭坡间,在冰天雪地中,尽情展示着她的绚烂和美丽。那浓郁的香气更是让人心旷神怡。而梅与雪在诗人的笔下仿若双生花,有我即有她!譬如许浑的“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还有张谓的“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都表达出冬日里赏梅那股悠然的韵味来。

在南方的冬天,没有刺骨的北风,也很少下雪。不过,早晨会下一层霜雾,潮湿的雾气像是在提醒人们:“哦,这是冬天!”可是用不了多久,和煦的太阳光就会穿透霜雾,照在大地上,世界变得清亮起来。山水都在太阳光下晒太阳,人们也会来到院子里或是大街上,享受这温暖安适的好时光。行走在这样的冬日里,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著名诗人白居易那一首寄情山水的名作《早冬》:“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分明是萧瑟的早冬,在诗人眼里,却犹如春天一般可爱。“寒霜轻薄,劲草萎翠,暖阳和煦,沙尘绵软,树叶泛黄宛如新绽的嫩芽,洁白的樱花迎风怒放,”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副“似春华”的美丽画卷,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来。在那个日暖霜轻的冬日里,我们随着白居易一起畅游在那片金黄灿烂,弥漫着樱花香气的树林里,该是怎样一种如梦如幻的风情!置身于这样的景致里,你还敢说冬天不美吗?

描写雪景的诗句范文第2篇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是一幅绝妙的湖山夜雪图,要想让八年级的学生们去感受其中的清淡雅致还需要老师适当地帮助。先要扫清字词障碍,最难懂的应该是“雾凇沆砀”这一句,雾,是由天空向下飘的云气;凇,是湖面向上涌起的水气;沆砀,是飘荡、混茫之态,“雾凇沆砀”是形容湖面上雪花水气混融一体,茫茫一片之态,体现了大雪覆盖大地的静穆。

理解完这句,“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就比较容易体会了,作者叠用三个“与”字,把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浑茫难辨的壮阔雪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句主要是对湖心亭雪景进行总体描绘。

接着作者精心描画四个雪中景物,“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这四个景物的观赏很耐人寻味。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是实写,是作者在舟中远眺所见,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不好理解,这个场景是作者不能直接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而是想象,是作者自己在想象中跳出小舟观看自己刚才在舟中行进时的情形,这是虚写。这样虚虚实实,更给人一种朦胧苍茫的夜间观雪感受。这四个镜头的转换,让人感觉随着小船在夜色中缓缓前进,作者的视线也在移动景物也在随之变化,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朦胧意境,又使人感到在这个混茫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人只不过渺如一粟,而这正是作者极力要抒发的人生感慨。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情景,在此我又出示了一张模拟当时情景的幻灯片,同学们都陶醉其中,不能自拔。在忘我的享受中,大家也感受到了作者所感受到的在开阔的自然境界中人的渺小、微不足道。怎样的人才能欣赏这样的清淡雅致的夜雪呢?当然只有那些具有超凡脱俗的雅致的人了。赏景到位,对作者的理解自然就会到位。

描写雪景的诗句范文第3篇

今年第一场雪纷纷落在了窗前,片片雪花舞着洁白的热情,像轻盈的精灵跳到窗上、地上,大地魔术般地换了银装。那洋洋洒洒的雪啊,因方成珪遇圆为壁,瑶华铺在阶除,枯林妆成琼树。雪以她的纯洁和素淡突出着美丽的北国风光,旖旎了多少人的心情!

雪以它独特的灵魂占据人的心灵,从远古到今天,应着节气,合着人心,守候一场雪,为一份透明与恬静。下一场雪,妆点一个世界,洁白一阕心灵,凝固一段人生。

北国的雪恰如南国的雨说来就来,“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人的心似一叶轻舟从窗前游到远山,仿佛驶进雪的海洋,把一切尘俗都丢在彼岸。有时雪无声息地下,而你在甜梦中,直到你醒来给你一个惊喜: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赏雪、赋雪都因了她的精神。雪是有精神的,在喧嚣的红尘下独守一份宁静,凸显一份素美。有人将雪与梅花相比,“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意在赞美梅、雪的高洁,人的心灵若雪白、若梅香该多美好啊。

雪是千娇面,萦萦在心。柔若棉,薄如翼,美如画,轻如絮,时而娇羞,时而热烈。赏雪,就如欣赏一位不染纤尘的美女。

时常一个人,读一首唐诗宋词,不知不觉度过一段时光,其他不念,反复诵读诗句,领悟其中意境,就是那样简单、安静、素美,排挤掉一切忧烦,只享受诗如画的美好。赏雪,就是过一段诗意般的生活,简单美好。大观园里应雪景作诗社,急的贾宝玉觉都没睡好,就担心雪停了。可见,雪会给诗人灵感,美妙的诗句似雪花一样纷纷自来,洋洋洒洒,美不胜收。“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描写雪景的诗句范文第4篇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关于故乡事、故乡情的文章着实不少,《乡土情结》的作者柯灵却巧妙地开篇引用此诗作为情感铺垫,简洁地将“我”的感情、心理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其实是很节俭的笔法,而诗人的感情却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正文中又引用了宋之问的“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游子久别返家的忐忑复杂心情;引用崔颢诗句“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用一个娇憨天真的船家女的搭讪来表现人们普遍而深厚的思乡情结。而后文引用的诗歌又升华了一种超越思乡情结的爱国情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等诗句。乡土乡情,古人今人、圣人凡人,均魂牵如此!

如此美的古诗词意境,使本就美妙的散文内容和作者情感更显雍容典雅、意蕴丰厚。

古诗词在散文中的串烧引用,能增添文章的美感,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教学中,教师不妨先把古诗词提取出来,利用学生喜欢的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朗诵感知,讨论鉴赏,教师则适度点其精妙,借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阅读鉴赏能力。教学现代文时,适当一些古诗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补充要精当自然,要利于理解文本情感,可以在导入新课时设置,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穿插。如教学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时,可以补充蒋捷的《听雨》拓展阅读:“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由少年、壮年再到晚年,以听雨为线,寥寥几笔写出了对人生、岁月不寻常的观感。还可借助歌曲来营造氛围,如听《明月几时有》感受苏轼被贬后忧伤和旷达心绪的交织,听《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理解李煜亡国后难言的痛楚……

一些重要的散文表现手法和古诗词表现手法是相通的,可以同步精要列举古诗例句来学习和理解。韩少功《我心归去》中第五段写道:“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作者思家的情景,让人心生感动。这里,“想象”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功不可没。这和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的想象有异曲同工之妙:“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诗人从家人着想,想象家人深夜未眠,灯前说着远行人。这一拓展比较,可获得举一反三之效,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课下作业设置可以再来个联结拓展:请找出并赏析杜甫《月夜》中运用想象技巧的句子,“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想象妻子的思亲之景,由此把自己的思念之情抒发得一览无余,愈加深刻。

在散文教学中融合古诗词的学习,好处自然还有很多:化难为易,巧学怡趣。如开创浪漫主义诗风的屈原写作《离骚》的时代,距离我们比较久远,对于学生字面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阅读下去的欲望。如果灵活引用穿插,在其他文体教学中引用屈原名句并精要讲解,是一种化整为零的有效教学法。教师还要善于预设。韦庄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诗句在苏教语文必修一课本上出现过两次,而两次用以表现的主题大不相同,一为思乡苦,一为不舍情,学生在理解时肯定有纠结和困惑。有效引导学生多维度理解鉴赏,即可拓展其视野和想象力,使学生养成见疑不避、迎难而上的探究精神,解决古诗词学习难的问题。

描写雪景的诗句范文第5篇

文人墨客常常通过游记来抒发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与此同时,游记作为一种常见的写作文体,也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游记,是同学们需要掌握的文体之一,在考场作文中时常出现,值得大家关注。

素材积累・文章

游西湖(节选)

钟敬文

到了灵隐山门,我们便下车了。一走进去,空气怪清冷的,不但没有游客,往时那些卖念珠、古钱、天竺筷子的小贩子也不见了。石道上铺积着颇深的雪泥。飞来峰疏疏落落地着了许多雪块,清冷亭及其他建筑物的顶面,都密盖着纯白色的毡毯。一个拍照的,当我们刚进门时,便紧紧地跟在后面。因为老李的高兴,我们便在清冷亭旁照了两个影。

好奇心打动着我,使我感觉到眼前所看到的之不满足,而更向处境较幽深的韬光庵去。我悄悄地尽移着步向前走,老李也不声张地跟着我。从灵隐寺到韬光庵的这条山径,实际上虽不见怎样长,但颇深曲而饶于风致。这里的雪,要比城中和湖上各处的都大些。在山径上的雪块,大约有半尺来厚,两旁树上的积雪,也比来路上所见的浓重。曾来这里游玩过的人,该不会忘记的吧,这条路上两旁是怎样密植着高高的绿竹。这时,竹枝和竹叶上,大都着满了雪,向下低垂着。《四时幽赏录》“山窗听雪敲竹”条云:“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忽尔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毡增冷。”这种风味,可惜我没有福分消受。

在冬天,本来是游客冷落的时候,何况这样雨雪清冷的日子呢?所以当我们跑到庵里时,别的游人一个都没有。这在我们上山时看山径上的足迹便可以晓得的。而僧人的眼色里,并且也有一种觉得怪异的表示。我们一直跑上最后的观海亭。那里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亭前的树上,雪着得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旁边有几株山茶花,正在艳开着粉红色的花朵。那花朵有些堕下来的,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然,使我们感到华而不俗,清而不寒;因而联忆起那“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美人儿来。

登上这亭,在平日是可以近瞰西湖,远望浙江,甚而至于缥缈的沧海的,可是此刻却不能了。离庵不远的山岭、僧房、竹树,尚勉强可见,稍远则封锁在茫漠的烟雾里了。

空斋蹋壁卧,忽梦溪山好。朝骑秃尾驴,来寻雪中道。石壁引孤松,长空没飞鸟。不见远山横,寒烟起林杪。

我倚着亭柱,默默地咀嚼着王渔洋这首《雪中登黄山》的清妙;尤其是结尾两句,道破了雪景的三昧。但说不定没有经验的人,要妄笑它是无味的诗句呢。文艺的真赏鉴,本来是件不容易的事,这又何必咄咄见怪?自己解说了一番,心里也就释然了。

本来拟在僧房里吃素面的,不知为什么,竟跑到山门前的酒楼喝酒了。老李不能多喝,我一个人也就无多兴致干杯了。在那里,我把在山径上带下来的一团冷雪,放进酒杯里混着喝。堂倌看了说:“这是顶上的冰淇淋呢。”

【评点】

作者是一个爱雪的人,所以游西湖时对雪景十分喜爱,雪很大,压得竹枝和竹叶都向下低垂着,诗意点点。虽然西湖的雪不如北方的雪下得急而大,也没有把千山万水粉妆玉砌,但西湖的雪景却十分令人向往。本文联想丰富,借用前人赏雪的感触来衬托自己的不同体会,给文章增添了无穷的文化意蕴,值得称道。

雅 敏

素材积累・片段一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线条,而北戴河的线条是舒缓的,没有曲折多变的城际轮廓线,只见长长的海岸线、长长的绿化带,逶迤蜿蜒;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色彩,而北戴河的色彩是单纯的,没有五光十色的建筑物,随处可见的是碧海、蓝天和绿树掩映中别墅的红色房顶,像是一幅单纯而拙朴的画。来到这里,脚步自然会慢下来,内心会变得沉静。走在北戴河的土地上,人的感觉似乎变得敏锐起来,那柔柔的风里,时有咸腥味,带着大海的润湿;时有草木清香,带着泥土的芬芳,心里的浮躁之气渐渐被悠悠的风带走了……

评点:

这段景物描写,不仅写出了北戴河的特征,还传达出旅行者当时的心态,闲适、旷达、沉静。这种情感和景物巧妙地交融在一起,使游记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且更富有生命的活力。

素材积累・片段二

华灯初上,我来到了40里黄河风景线,漫步在宽阔的滨河大道上,就好像置身于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彩色的音乐喷泉随着乐曲声此起彼伏,喷出的水柱徐徐上升,姿态万千,异常美丽。兰州“外滩”的美景也尽收眼底。一边是皋兰山傲然挺立,绵延天际;一边是黄河滔滔,白塔巍巍。河面轻舟点点,空中鸥鸟展翅。美丽的滨河大道上,有很多散步的人群,老太太扭着秧歌,老大爷摆起龙门阵,年轻的恋人们则相依着窃窃私语。我不禁感叹:“兰州真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