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传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有儿女》这部讲述了两个离异家庭结合后发生在父母和三个孩子间的各种有趣故事。该剧的收视群原本预计是以少年儿童和家长为主,但是较高的收视率表明收视群比预计更广泛,并成为老、中、青、少喜爱的一部电视剧。该剧于2004年4月29日投拍,2005年2月12日起第一部在北京电视台首播。该剧共有四部,第一、二、三部各100集,第四部共67集,都已结束首播,并仍在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重播。
作为中国第一部青少年教育题材大型情景喜剧,《家有儿女》在吸引眼球获取注意力经济效益的同时收获鲜花与掌声,先后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长篇电视剧奖、第26届“飞天奖”少儿电视剧一等奖。
作为《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的始作俑者,著名影视策划、制作人李洪先生2002年于北京创建CTMG泰和文化传媒。
经过十年的拼搏,泰和影视正逐渐从一个成功的影视制作公司晋升为一个更具规模化、规范化的影视制作机构。“泰和牌”电视剧正在一步步地成为一个生活名词。这个名词凝聚着泰和人创新的思维和勤奋的劳作。
泰和十年
CTMG泰和文化传媒十年来,以包罗万象的影视剧制作内容为越来越多的观众所接受。“泰和牌”电视剧以一个温暖形象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心中,亿万观众的既往印象里有“泰和牌”电视剧的温暖记忆。刘星、小雪、夏东海……这些名字曾让许多人的夜晚与泰和共眠。
历经十年,泰和传媒由单纯的电视剧的生产发展为业务涵盖电影和电视剧的投资与运营、艺人经纪、娱乐营销、公关传播、广告、创意、动漫、顾问咨询等领域,组建了包括北京盛世颐和影视策划有限公司、北京桃李星际经纪有限公司、上海盛世泰和影视有限公司、广州泰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广州路通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泰和文化传媒机构,打造了由百余名博士组成的脑矿工厂品牌,成立了导演、制片人工作室。CTMG并在山东济南市建立了占地20万公顷的影视基地,在北京建立了后期制作基地,同时整合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等地的资源,将公司总部落户广州,构建了纵贯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的产业布局。CTMG泰和文化传媒秉承高品质,大制作的理念,以铸造优质品牌为目标,汇聚精英,已发展成为具有跨媒体、多元化的娱乐传媒机构。
CTMG泰和传媒——中国影视剧领域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
虽然“CTMG泰和传媒”的名字似乎有些陌生,但是公司拍摄的剧集大多数人却都耳熟能详;机构旗下的CTMG泰和传媒文化发展自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影视机构联合策划、投资、制作及发行影视作品方面的开拓,十年间,CTMG泰和文化传媒先后创意策划并出品了300集大型情景喜剧《家有儿女》、25集都市情感剧《家有爹娘》、40集励志情感剧《家有公婆》、30集都市浓情连续剧《有爱就有家》、中国首部反映和关注智障人群的25集电视连续剧《阿喜》、38集儿童魔幻剧《不想长大》等影视剧作品。其中,《家有儿女》更是创造了收视佳话,据权威机构统计显示:2007年年度电视剧收视率统计:第一名《士兵突击》,第二名《家有儿女》(系列),第三名《武林外传》。2006年年度电视剧收视率统计:第一名《家有儿女》(系列),第二名:《武林外传》,第三名:《乡村爱情》。《家有儿女》并获得了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第26届“飞天”电视剧一等奖和第23届“金鹰”长篇电视剧奖。而《家有儿女》与《家有爹娘》、《家有公婆》、《有爱就有家》也已成为业内著名的“家有”系列品牌作品。
CTMG泰和传媒品牌内容营销
影视剧以其独特性的话题制造和体验优势,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市场驱动力。而这种魔力若能成功地被企业拿捏、运作,那么通过搭载影视而获得的营销价值,将会造就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从《外星人ET》到《少数派报告》,从《黑客帝国》到《变形金刚》,植入式广告的运作不断地为好莱坞输送着财富和神话,也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宝马等国际品牌的文化植入其中,延续着这些品牌的生命力,这些成功案例也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和制片人的青睐。
一、茶是中国浓
茶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陆羽的《茶经》出现之后。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的《茶经》可以看做是茶的发展的成熟阶段的标志,它的问世标志着我国的茶文化在唐代进入了繁荣阶段。唐人开始注重茶叶的品质、茶具的选择、用水以及如何品饮,形成了品茗艺术。唐代皇室设茶宴;黎民百姓以茶待客、以茶解渴;寺院僧侣们种茶、制茶、煮茶、饮茶,赋予茶“三德”;唐代文人隐士品茗评水,吟茶诗、作茶画,以茶喻人、以茶明志、以茶抒情,使茶有了精神层面的文化高度。茶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茶文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饮茶法上的改变,茶的高度普及以及街市和茶肆文化的繁荣。宋代用点茶法来代替唐代的煎茶法,更加注重品鉴茶汤的色泽,追求茶的真香、真味。到宋代,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是“开门七件事”之一。茶文化到了元代,进入了过渡阶段。虽然在茶叶生产和茶文化方面没有十足的发展进度,但在饮茶法方面却进一步走向了成熟,采用了简单的“清饮”的方式。这种纯粹的饮茶方式,加上后来的沸水冲泡方式,到了明代,就发展成为了“泡茶”这种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二、中国茶文化中的精神品质
最能体现中国茶文化的就是茶精神文化。中国的茶精神文化是儒、释、道三股精神力量集结而成的,这就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独到之处。
1.茶文化与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在茶文化中的兴起和沉淀,是两者的品质相通、志同而道合所造就的。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就是“仁”,它追求的是“和”“大同”,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茶,行品温厚,不浓不烈,茶香、茶味和茶境的调和,正是“和”的表现。儒家思想中,“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茶文化之中。茶有芳香,却香味寡淡,不浓不郁。儒家重“礼”,在中国的茶文化中,也讲究茶制。茶艺中,每一道工序都讲究礼制,敬重宾客。儒家也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好客情怀,因此,自古客来敬茶,便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正所谓“半壁山房贷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以茶会友,成为了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儒家思想和中国茶文化最契合之处就是儒家思想对个人修养的培养。“克己复礼”便为“仁”。“克己”的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慎独”。与这种表里如一的自觉思想相得益彰的便是“自省”思想。饮茶便是一个慎独和内省的过程。待客散尽,撇开了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点一盏幽灯,泡一壶清茶,自审一日之行是否有不得当之处。茶香清幽,可让人宁神;茶味清淡又略带清苦,可让人静气。在独处之时,排除私心杂念,净化灵魂。在品茗之余,是内心的自省,“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愿”,饮茶不仅可以洁净肌肤、身骨,而且重要的是净化内心世界。
2.茶文化和道家思想
中国的茶道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茶道,既然离不开“道”。道家思想和道教文化同样对中国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家的核心思想便是:道法自然。道家的第一原则便是“自然”。茶文化中体现的道家“自然”之法则在于茶体自然和茶境自然。所谓的茶体自然,首先茶本身便是自然之物,到了茶文化后期,茶叶只是经过简单的润泡,依旧保留其自然的本貌。在润泡茶叶之时,皆可用自然景象来比喻沸水的场景,也体现了茶文化的自然观。最后,饮茶的同时,要观茶色,听茶声,这便成了感受自然的一个重要契机。茶境自然,古代茶人多喜选择一些山谷丛林的幽静之地,聆听溪水潺潺,感受清风拂面的自然之感,以达到让心灵回到最初的状态,返璞归真。道家的第二个原则就是“无为”,讲求的就是与世无争。古代爱茶、嗜茶之人,多为高士、山人、幽人,他们一方面想要使自己的才学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都不屑于功名利禄,只求回归自然,放纵悠然而自得。道家的第三个原则就是“虚其心”,去除心中的念想,不去想凡尘杂事,真正体验生命的乐趣。饮茶之人常将自己置身于幽静的环境中,使心归于平静,一人独自品茶。当茶净肌骨之时,同样也洗涤了心灵。因此,中国的茶道文化是用茶来创造一种境界,用茶来平衡自己的心境。
3.茶有佛缘
茶有佛缘,是因为茶的清净纯洁的内在品质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交相辉映。佛教历来推崇饮茶,有“茶禅一味”之说。禅和茶的结合点就在于禅定――这个禅门的最基本功夫。而茶有凝神静气的功效,因此,僧人们便把茶作为禅修的工序之一。禅宗所有的道理都集结于一个字,便是“悟”,即对本性真心的自悟。中国的佛教禅宗以顿悟的领悟方式来理解万事万物。当茶与顿悟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茶文化形式――禅茶文化。茶带给佛教徒的不仅是止渴解倦,而且茶能静心解闷,有乐趣又有节制。寺院僧人在泡茶和饮茶中,净化心灵,解除心中的烦闷和不解,体会的是佛禅的禅宗历来强调自身的领悟,主张所谓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教人心胸宽阔。所以僧侣们通过饮茶意境的创造,把禅的哲学思想与茶文化结合起来。
三、日本茶道的前世今生
中国的茶文化是儒、释、道三种文化的冲击和融合而形成的,但影响日本茶道文化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佛禅。
日本的茶道与佛禅结缘,是和茶在日本的传播方式是分不开的。最早将茶种从中国带到日本的是僧人;让日本人爱上喝茶的,也是僧人。据姜天喜的介绍,日本著名的学问僧人永忠大师入唐求法,将中国的饮茶习俗介绍到了日本。南宋初年,日本僧人荣西两次来到中国学习禅茶文化。荣西将茶种带回日本后,还把中国宋代的饮茶方式和方法带到了日本,这为后来日本茶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荣西后来也被奉为日本的茶祖。随着宋朝的结束,中日两国之间互通减少,中日两国的茶道也开始沿着各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休的弟子村田珠光从禅宗的世界里,发现并确信一味清净、法喜禅悦之境才是茶的理想所在,提出了“茶禅一味”的思想。从此开始,日本人的情趣开始融于茶事,以精神为主的素朴茶事开始流行。而日本茶道真正的集大成者便是千利休。经过他的改革,日本饮茶方法逐渐发生了变化,从过去单纯的点茶饮茶,逐渐升华为具有宗教审美意境、静心清魂的茶道。千利休把源自中国的佛教禅学思想的“和敬清寂”看做是茶道的真谛:怀一颗温和之心,互相有礼有节、尊敬谦恭真诚交往,感受茶事中恬静的气氛。此外,“独坐观念”也是茶道思想的一个主要概念。客人走后,主人独自坐在茶室里“静思”、“熟思”,回味当日的茶事,又可涌起一股充实感。就这样日本的茶道形成了民族特色和风格的综合性文化体系。
四、独特的英国茶文化
英国并不产茶,但却是世界上人均饮茶量最大的国家。英国的饮茶史开始于17世纪。真正促进英国饮茶生活化的是英国皇室。1662年,人称“饮茶皇后”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了当时的英王查理二世,带去了221磅的红茶和精美的茶具。从此,饮茶风尚在英国王室传播开来,英国的茶文化开始和皇室挂上钩了。而创造出下午茶的便是19世纪40年代,英国一位名叫安娜的公爵夫人,为了打发午饭和晚饭之间的空闲时间而发明出来的节目。自此,英国的下午茶开始广泛流行开来。
英式下午茶是真正意义上英国茶文化的载体,是英国人典雅生活的象征,是英国饮茶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代表了一种格调,一种纯粹生活的浪漫。中国的茶和茶文化传入英国后,已经撇开了中国茶文化的内隐、含蓄的品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英国茶文化。由于茶在英国传播是从皇室贵族传播开来的,又因茶叶起初在英国的价格昂贵,同时从中国进口来的茶具也是身份的象征。因此,英国茶文化成为了一种物质消费,一种奢华的生活享受。如今,英国的茶让整个国家的时间在每天下午四点停止,人们放下手中的工作,择一处颇有情调的咖啡屋,看着杯中茶和奶巧妙融合,品着精致的下午茶点,舒服地坐在沙发上,享受一天中最悠闲的时刻。
五、茶文化的跨文化互通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互联网的开启,让中国人开始更容易地接触世界。最初从中国流传出去的茶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相融合而形成了独立个体的茶文化。这些独特的茶文化同时也随着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开始反哺其母体――中国茶。
当代中国,一些崇尚自然、修禅养性的雅士们,为了体会禅茶中更深层次的清寂,开始去日本学习日本茶道。一些城市和地区,开始出现日本茶道馆,慕名前来学习日本茶道的中国人也络绎不绝。也许是城市喧嚣,也许是生活的压力,让更多的年轻人选择日本茶道,来到这简约的茶室,通过严格而又自然的茶道工序来寻求内心的那一份恬静。同时,由于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原本不再流行的宋代点茶法又开始流行开了。虽然这种点茶法在泡茶、饮茶中不多见,但中国人开始学习日本,将茶研磨成茶粉,用它来制作甜品,或许可以这么说,“吃茶”又在中国流传开来。这就是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融合,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包容性的体现。
中国的茶改变了英国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下午茶文化。今天,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国,追求时尚的人群开始了解和喜欢下午茶。茶,带着英伦风情回到了故乡――中国。一些外商餐饮品牌以及一些星级酒店开始推出英式下午茶;在北京、上海等地还相继出现了英国下午茶茶室,很受中国人欢迎。当中国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开始对这个节奏感到忧虑的时候,他们需要在这个烦闷的城市中,寻找一处安静的地方。中国人喜欢下午茶,并不是喜欢茶的味道,而是与下午茶文化相关的生活方式。一杯红茶,一缕午后的阳光,可以让忙碌的脚步慢下来。撇开繁杂的茶艺程序,中国不少年轻人选择了英式下午茶轻松的氛围。
六、结语
世界的茶,起源于中国,却发展在世界各地。茶的传播在最近的一百多年里达到,从亚洲到非洲,茶在所有适宜土地上都找到了家。而茶文化的包容性,更让茶在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手中,呈现了无穷无尽的可能性。茶,承载着各自的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互通有无。
参考文献:
[1]王松能.中国茶文化与儒佛道思想[J],中国茶叶,2009(8).
[2]袁媛.茶文化负载词之跨文化重构[J],鸡西大学学报,2011(10).
[3]刘俊力.漫谈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J],茶叶通讯,2004.
[4]王玲.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J],北京社会科学,1992(2).
[5]包大明.中国茶文化历史漫谈[J],兰台世界,2013(10).
[6]罗国中,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63).
[7]姜天喜.论日本茶道的历史变迁,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8]周卓鹏.浅析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的区别.
[9]佟君.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5).
[10]胡长春.道教与中国茶文化,农业考古,2006(5).
关键词:化传媒公司 战略发展 管理
一、文化传媒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文化传媒公司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传媒的审美品味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文化传媒行业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思路进行确定,指出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14项重要任务之一。同时文化传媒公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传媒行业获得快速发展,对传统文化传媒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文化传媒公司的生存空间越发狭窄问题也较为突出,面对激烈的竞争文化公司何去何从是文化传媒公司经营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文化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要改变单一的发展模式,多途径的发展,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文化传媒公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传媒行业获得快速发展,对传统文化传媒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文化传媒公司的生存空间越发狭窄问题也较为突出,面对激烈的竞争文化公司何去何从是文化传媒公司经营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新时期文化传媒公司战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战略发展途径单一
在我国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战略发展途径单一,都是针对某一针对性的客户的项目进行服务。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的绝大多数文化传媒公司在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上,一定意义上是完全被动的,是企业的附庸,因此在这样的模式经营下并不能体现自身的优势和竞争力。
(二)缺乏竞争力
在我国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竞争意识欠缺。很多文化公司老板都具有强烈的个体创业意愿。因此在实际的发展当中生产模式较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忽视团体写作意识,看重短期回报,追逐市场投机,漠视行业规范,因此不能获得快速的发展。
(三)缺乏经营管理理念,缺少有效的人才支持
很多文化公司缺乏经营管理理念,缺少有效的人才支持。现在的很多文化公司老总多数是策划或创意出身,很少有管理或经济类学科背景的,内部也没有相应的部门来规划整个公司的长远发展。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文化公司经营人员不注重核心人才的培养,导致人才流失率较高。
三、加强新时期文化传媒公司战略发展具体措施
(一)多途径多方式的发展
在文化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要改变单一的发展模式,多途径的发展,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文化传媒公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传媒行业获得快速发展,对传统文化传媒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文化传媒公司的生存空间越发狭窄问题也较为突出,面对激烈的竞争文化公司何去何从是文化传媒公司经营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公司目前主要是做软文推广,客户有房地产开发商和创业企业。十年前开始创业,房地产开发商支撑公司在前十年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是现在房地产公司的营销预算越来越少,公司开始逐步结合风险投资工作,服务于创业企业的品牌推广,这样就摆脱了房地产的限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培养核心竞争力
在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要培养其核心竞争力,不能追求市场上的一样的业务模式,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要注重创新。很多文化公司老板都具有强烈的个体创业意愿。因此在实际的发展当中生产模式较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忽视团体写作意识,看重短期回报,追逐市场投机,漠视行业规范,因此不能获得快速的发展。因此在发展当中要让企业知道,本土广告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追求差异化。二是理念不必一味求新求怪,而是要有坚实的思想内容支撑,不要哗众取宠。
(三)注重经营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在文化传媒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不能将重点放在业务上,要注重经营管理。文化传媒公司与客户间彼此坦诚,定期的相互评估,无论是正式或是非正式的,向对方敞开心扉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引进机制,保障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提高竞争力。
四、结束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时期文化传媒公司战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发展途径单一、缺乏竞争力、专业人才缺乏,缺少有效的人才支持。所以在文化传媒公司实际的发展当中要多途径多方式的发展、培养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培养力度,这样才能保证文化传媒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当中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引进机制,保障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性,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飞,庞沙泉,李佩佳. 关于南阳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发展现状的探析[J]. 今传媒,2013
一、路的起点――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
1998年,上海新文化娱乐有限公司与STR国际集团公司合资组建上海新文化广播电视制作有限公司。STR国际集团公司是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的海外媒体窗口公司,这种独特的背景优势,给了上海新文化广播电视制作有限公司以广阔的海外市场、雄厚的投资资金和强势的人才优势。
上海新文化广播电视制作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向国内电视台发行了近2000部集电影、电视剧和专题节目。其中电视连续剧《一帘幽梦》《三毛流浪记》《新铁臂阿童木》《上海沧桑》和大型专题片《世纪回眸》等更是为各地电视台所抢播。公司自行投资拍摄了《天上掉下林妹妹》《不在犯罪现场》《原来就是你》《我家不打烊》和《徽娘・宛心》等电视连续剧,不仅创造了部分电视台收视率的新高点,也树立了“新文化”不同制作风格的团队创作不同题材优秀电视剧的企业品牌。“新文化”还向海外输出500多部集影视剧作品,推出了中外优秀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近400个品种。其中有《红河谷》《》《红色恋人》《阿兰・德龙系列电影》《世纪回眸》《家・春・秋》《济公》等。
在戏曲音像制品方面,评弹、京剧、越剧、沪剧等音像制品已经形成系列产品,其中评弹尤为突出。评弹是上海人,特别是上海老年人的一种主要休闲娱乐方式,从大学教授到普通市民,都津津乐道地“听”这苏白丝弦、妙韵雅音。“新文化”制作发行的评弹类音像制品包括400多回书和多场演出实况,几乎囊括了全国所有的名家名作。“新文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评弹这一古老中华艺术――“江南曲艺之花”完整保留下来,再现了“吴侬软语唱不断,半巷尽是琵琶声”的盛景。不仅满足了广大评弹听众的欣赏需求,扩大了“老”听众的受众圈子,而且吸引了数量可观的中青年听众。
在专题节目制作方面,“新文化”,通过自行及合作制作推出一系列人文历史的专题纪录片“博览历史”。包括:《星期五档案》(26集),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播出;《辛亥风雷》(6集),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战争启示录》(52集),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播出;《搜索神秘》(36集),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播出;《唐诗诵》(60集),东方电视台播出;《手术直播室》(52集),星空卫星电视播出;《大开眼界》(52集),星空卫星电视播出。
2005年,上海新文化广播电视制作公司与另外两家民营公司一起,获得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电视剧制作甲种许可证,从而结束了上海民营影视公司没有制作甲种许可证的历史,实现了零的突破,给上海影视界带来了勃勃生机。
短短几年,“新文化”以其精良的制作、明星云集的大投资作品以及强势的发行队伍在国内影视剧市场站稳了脚跟,年制作、发行电视剧200部集以上,拥有两套周播电视栏目,栏目年制作量超过200集/年。
“新文化”极力营造矩阵式的人才阵营,发展和建立与不同风格的制作团队,作品题材不同,选择的团队也不同。
电视剧《徽娘・宛心》反映的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徽州大宅门的故事,主创人员需以本土团队为主。《我家不打烊》为港台风格的现代生活喜剧,主创人员则选择港台地区的制作团队。《原来就是你》为现代言情剧,主创人员就选择了琼瑶系列剧制作班底的原班人马。
2005年,《原来就是你》在上海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年度节目收视排行第二并获南京电视台收视率前十名奖。《不在犯罪现场》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年度节目收视排行第三。
2006年,由刘晓庆、李冰冰、李宗翰主演的《徽娘・宛心》在上海电视剧频道播出不久,最高收视率就直冲到10.2%,引发了新一轮人文年代剧的热潮。
二、路越走越宽――产业链的纵向递进
宽松的合作环境,极富想象力的合作平台,吸引了诸多制作团体的加盟。电视连续剧规模生产给主创人才、后期配套资源及演艺经纪衍生出巨大的吸纳及沉淀效应,为“新文化”打造产业链、提升市场竞争实力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在敏锐地注意及掌握到这一起点后,“新文化”与港台著名的金剪刀后期制作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金剪刀数码制作有限公司,积累了“新文化”的后期制作资源,并依托“新文化”的平台业务迅速拓展开来。同样,演艺经纪业务在上海、北京两地也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不仅使“新文化”自行投资剧目中的演艺资源积累下来,也吸引了众多知名演员的加盟与合作。
对我国电视剧业而言,具备制作出高品质产品的强大实力是最重要的。另外,还要规划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把品牌的优势建立起来以后,去发展多元的产品及多种业务,运用资源整合降低产品成本,这样才能扩大市场的占有份额,增加营收。市场规模大了,收入多了,资金实力雄厚了,又可以投入做更好更多的品牌节目,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一部电视剧所创下的经济附加值是令人震惊的。以“新文化”自己投资制作的电视剧为例,除了电视剧本身的收益外,包括了以下附加值:置入行销为该剧带来了广告收入;音像制品的发行、销售收入;演艺经纪降低了制作成本;培养了新人;与剧情有关的旅游资源、产品的开发;跨媒体平台的播出。源于以上“产业链”的成功打造,“新文化”仅在电视剧一项上的年收入就从1999年的472万元跃升至2005年的4214万元。
近年来,一种新的现象正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新技术打造新平台,新平台呼唤新内容。
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宽带基础设施环境的日益完善,基于电视机和机顶盒的数字电视、基于高清晰电脑和有线宽带的网络电视,以及基于手机和无线宽带的手机电视,正在不断地提升人们对传统意义上电视的理解。如手机电视内容的最大卖点将是互动性、趣味性、实用性和适时性。你可以下载一段当红明星在某电视剧中的道歉独白发给你的女朋友表示歉意,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世界杯或奥运会比赛的实况转播。新的媒体形态会与传统媒体形态相互作用创造新的收入,未来的“电视”会创造出一个包含巨大增量的新生市场。在这样一个巨大的“蛋糕”面前,唯有加强整合、产业化运作,才能保持发展的势头,从不断细分的市场中获取利润。
通过对新媒体市场的开发和运作,“新文化”基本掌握了新媒体的市场发展情况,了解了新媒体的播出、下载、互动、无线增值所需的内容格式和盈利的商业模式。同时和不同模式的运营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将产业链上的各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对新媒体内容进行实质性的编制和开发。将现有的节目制成不同格式的内容来完善新媒体的发行。
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内容,内容永远是高速公路上的跑车。“新文化”利用其内容制作的强项,编制、创造新媒体所需的格式内容。2006年上半年在新媒体界面中,仅节目发行一项就获得了50万元左右的纯收益。
三、拓展中的“新文化”之路
产业链的横向延伸在依循影视制作上下游打造纵向产业链的同时,另一业务――演出,也在“新文化”迅速壮大起来。
2003年,“新文化”与上海虹口足球场、上海瑞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新文化演出有限公司。合作模式是建构文化企业与演出场馆和投资公司之间的融合,这种架构是将演出组织、场馆和资金进行有机地整合,以充足的实力和充分的资源,增强项目规划的预见性和互动性,建立有序的票务分销市场,集中更好的广告资源,使文化市场的消费和广告宣传更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从而为海内外的艺人、经纪公司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需要建立与世界同步的开放性演出市场体系。但要参与国际竞争,首先要将自身业务形成产业链,在节目的选择、资金的运作和媒体的宣传上形成合力。
公司在正式进入演出市场之前,曾举办过“李云迪钢琴独奏音乐会”“德国巴登・巴登交响音乐会”“F4组合2002上海演唱会”“2003阿杜、林志炫、周蕙、游鸿明上海演唱会”“2003莫文蔚上海演唱会”,并且将中国传统戏曲评弹《四大美人》和沪剧《家》引入上海大剧院。这些活动都取得了成功。
演出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在一定意义上讲,它经营的主体是人,而不像其他行业更多的是靠技术、设备。演出活动策划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人的创意达到“无中生有”,所以人才的聚集是演出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同时,大型演出活动必须依靠团队实现整体运作,只有在好的机制基础上,培养、造就一批专业的市场经营人才,形成一个优秀且相对稳定的团队,才能使文化企业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2004年至2005年,新文化演出公司举办了大大小小的几十场演出,包括一些跨国公司的庆典晚会,年营业额稳步攀升至1000多万元,位于上海演出行业前5名。公司还与国际演艺机构进行广泛联系,并与一些机构建立了重要合作伙伴关系,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计划。
集团内的新文化票务网络有限公司目前已拥有国内15个城市的票务联盟,演出项目可以凭借诸多有利资源直接与经纪公司对接,还可以与场地方更紧密地合作。如将某一大型场馆定位成与经纪人公司共同经营的“秀场”,采用票房分账、一站式、透明服务,以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与品牌效应。演出公司与票务公司联手举办各个城市的巡演,能够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如今“新文化”的演出已发展到每年主办承办8至10场大型演唱会、50至100场常规小型剧场演出的规模。
【关键词】先锋传媒;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言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其存在于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但是,近几年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较为薄弱等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出应收账款回收不力、资本负债率过高、偿债能力不足等问题。此外,还不断有大型企业、跨国企业也传出破产的消息。通过观察研究可知,这都是因为没有做好财务风险管理造成的。由于企业相关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应监管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不断积累。一旦财务风险失去控制,就会导致财务危机的出现。因此,企业需要在分析自身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来规避风险,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促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
黄锦亮,白帆(2004)认为企业需要在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分别实施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与控制三个环节的风险管理活动。有效地对财务风险实施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的利润,形成稳定健康的现金流[1]。周若君(2012)认为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主要存在风险意识淡薄,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项目投资分析不科学,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2]。金昌旭(2012)认为开始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是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以最小的财务风险成本实现最大的企业价值是全面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倪学辉(2009)总结出财务报表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他要求企业经营者进行经常性财务分析,建立预警分析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财务风险决策。
三、成都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3.1 公司财务指标风险分析
3.1.1从偿债能力方面分析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
3.1.2从营运能力方面分析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
3.1.3 从盈利能力方面分析公司的财务风险状况
4、成都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4.1 加强应收账款催收管理
当一个正常运营的公司其应收账款过大时,这将会影响到公司的现金流,经营计划及决策等。截止2014年底,成都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达到4,732.11万元,并且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为此,公司应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世家机构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及时改变现有业务收入和项目结构比例,积极应对市场风险。另外,公司还需建立健全的科学高效应收账款催收机制,制定相应的《销售与收款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规定》等。
4.2 注重公司经营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成都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应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明确规定公司领导层、财务部、经营部等部门的财务管理职权,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此外,公司还应明确制定关于财务支出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经营合同管理、预算调整等相关环节的财务制度,并要切实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全面落实。
4.3加强内部管理,注重行业创新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纸媒应积极应对新媒体行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公司应从采编工作、经营工作、管理工作三个层面进行改进及提高。在采编工作方面,应加强对内容生产导向的把控指导和监督管理,加快推进新媒体和采编内容的深度融合。坚持“内容为王”,扩大先锋系列品牌影响力。在经营工作方面,应坚持以利润为核心,以市场为主导。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转变。规划投融资渠道,实现全营销战略;在管理工作方面,要全面推进公司依法制企,及时对公司相关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引导全员严格依照法律、公司章程和公司管理制度的规定履行职责。不断加强成本管控,增强成本观念,贯彻全员成本管理,合理平衡经营拓展与成本控制的关系,提高资金运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