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企业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企业发展范文第1篇

1、充分认识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性。中小企业是加快经济发展和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就业、增加税收、壮大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要充分认识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大意义,坚持把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作为立区之本、强区之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坚持不懈地鼓励、支持、引导和规范中小企业发展,努力在全区上下形成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整体合力。

2、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方向,以工业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为重点,切实加强扶持引导,建设和完善全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促使我区中小企业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质量上水平、管理上台阶。

3、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与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相结合,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二是坚持改善外部环境与引导企业加强管理相结合,注重提高企业素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坚持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优先,全面开展节能、减排、降耗工作,在做好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推进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4、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区财政出资500万元,与实力强、信用好的民营担保机构共同成立区中小企业信用投资担保公司,同时,组建1~2家面向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逐步化解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畅通企业融资渠道。

5、鼓励商业银行创新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搭建银企沟通平台,持续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园区行”活动,以“金融服务超市”的形式推进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直接对接;推行股权融资、专利融资、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促进金融产品和优势项目对接。

6、支持中小企业项目建设。每年设置500万元专项贴息资金,对符合区产业发展方向、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全区重点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项目或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经论证评估后,给予项目贷款贴息支持。

三、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

7、逐步扩大区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每年按区级地方财政收入的3%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辖区项目建设、重大项目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创意产业、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品牌创建以及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等。

8、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开展品牌建设。设立100万元品牌创建资金,对国、地税均在我区的企业,当年新创国家、省名牌和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

9、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设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200万元,鼓励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推进技术创新。设立1000万元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贷款担保等方式支持创意企业发展。

10、加大招商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设立200万元招商引资奖励资金,奖励当年引进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工业项目组织、负责人,鼓励企业积极对外开拓市场。设立200万元工业节能专项资金,按照国家及省市产业政策要求,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奖励我区工业节能降耗绩效突出的企业,切实推进全区工业节能减排。

11、鼓励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整合国家、省、市、区各项政策扶持资金,对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工业园区实行重点扶持,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设立500万元重点企业奖励资金,对成长快、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纳税额大的企业,经过综合考评,实行奖励。

12、加大培育和推进上市企业的工作力度。凡辖区内注册、纳税、上市的企业,在执行政发〔〕42号文件精神的同时,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

13、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全面落实推进全民创业的有关政策,设立300万元全民创业扶助资金,鼓励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加强全民创业基地规范化建设,建立服务平台,开展创业培训,积极创办创业社区、创业园区。工商、税务等部门要降低创业门槛,为创业者提供优惠服务。

14、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项目,在同等质量、同等价格、同等服务的情况下,应优先采购本地产品。

四、积极有效地拓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

15、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科技型企业用地需求。全面落实发〔〕12号文件精神,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用地应优先安排。积极争取市国土部门支持,加快合法用地审批,最大限度保证土地供应。

16、加大现有市级和区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设立500万元园区配套建设资金,加强园区环保、安全、水、电、路等工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17、认真做好中小企业发展用地规划。以市、区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将创业基地建设与培育园区经济、块状经济、特色经济等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盘活和挖潜存量土地,为中小企业发展拓展用地空间。在城镇新区建设、旧城区改造上,要科学谋划,超前规划,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场地。

五、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18、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融资担保、创业辅导、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信息服务等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创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逐步完善“政务网”和“区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为企业提供各类网上服务。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19、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各项服务措施。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调整完善区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建立“行政直通车”、企业审批事项“绿色通道”、“重大难题现场办公”等服务措施和制度。严格实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简化企业年检手续,切实减少涉企审批事项。

20、严格执行开展涉企检查的各项规定。各部门依法对企业进行的常规性检查,要在年初制定年度计划并报区监察局。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涉企检查台账制度,完善内部督查机制,切实规范涉企检查行为。按照统筹安排、注重效率、避免重复的原则,鼓励行政联合执法检查,坚决杜绝多层次、多部门的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

六、加强对全区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导

2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区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加快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完善加快全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分析、研究、解决中小企业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督促实施。

中小企业发展范文第2篇

1.1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目前,我国散布在各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这些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实现利润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40%和60%左右。这充分表明,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2中小企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企业规模越大,资本集中程度和有机构成越高,吸纳每一个劳动力就业所需的资本也就越多。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同等数量的投资可以吸收更多的从业人员。据统计在工业部门新增的8000万劳动力中,75%在小企业,全国工业部门1.5亿劳动力中,有1.1亿(占73%)在小企业就业。近几年它们共吸纳全社会75%的就业人员。

1.3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估计,我国中小企业发明专利占全国总数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不仅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而且它们作出贡献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2.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融资渠道难

融资难几乎是所有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不仅直接融资渠道狭窄、间接融资比例低,而且企业自有资金缺乏。据研究资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业主资本和内部收益留存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股权融资占不到1%。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银行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更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

2.2缺乏现代的企业管理

部分中小企业竞争力弱,问题不是出在我们以往强调的硬件和看重的资金及技术上,而是出在软件和经营管理上。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大多缺乏一种科学理念支撑,偏重人际关系的协调,重“情”,而忽视“理”(企业文化)和“法”(企业制度)的建设,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部分中小企业内部沟通不畅,对员工缺乏信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缺乏凝聚力。

2.3人才资源缺乏

人员总体素质不高,这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不争的情况。首先,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从业者主要还是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或城镇新增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由于社会对就业认识的偏差等多种因素及缺乏完善的制度,中小企业及时对外招聘人才,没有雄厚的实力、丰厚的待遇和人才发挥的空间等,往往难以吸引到人才。其次,一般而言,中小企业的稳定性都比大企业差,对于人才而言,在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要高于大企业。人才缺乏的必然结果是管理水平与企业发展的需要相脱节,形成恶性循环,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迅速提高。

2.4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

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服务功能不健全,也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面向中小企业的培训、信息、咨询、技术服务、融资服务、税务、会计、法律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或者还很不完善。

3.加快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对策

3.1尽快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体系

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资助、银行贷款、直接融资和企业自筹,并且都建立了金融扶持体系。我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扶持还处于探索阶段,信息担保体系、风险资金的投资机制还不健全。尽快完善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充分发挥政府的信贷担保作用,分担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二是要修改《公司法》及《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为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创造条件。三是要完善风险投资法律制度,促进风险资本市场的发展,鼓励风险资本对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以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四是在国家研究与发展经费的资助方面,要平等对待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可以享受国家研究与发展经费的资助。

3.2实行严明的企业管理

建立健全独立于战略的业务管理系统(战略实施系统),保证将企业制定的战略举措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战略实施层面,建设一个开放的制度化平台,企业主管、员工都会在该平台上交流业务实施情况,对比差距,分享成功的经验和措施。企业从制度上建立人力资源框架,对每位员工都要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合理选拔、使用人才,严格考核,优胜劣汰。

3.3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中小企业没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厚的待遇,难以吸引人才,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是外因。因此,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首先得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建立正确的人才观,必须确立正确的求才、用才、留才机制及合理的人才流动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中小企业的发展中来;其次,通过科学评估来合理配置人才和建立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挖掘其才能,发挥其潜力。解决好人才的发展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促进人才成长的有效手段。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强调人是有理想、有抱负、有感情的,人性理论的发展则证明人是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的复杂混合体,因而要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要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建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中小企业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政政策

我国的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在各自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稳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中小企业数己超过11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5%以上;它所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并提供了大约80%的城镇就业机会,成为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可见,中小企业己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由于受到外部宏观环境变化和内部经营管理特点制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动力不足。因此,如何从财政政策方面为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仍然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由于生产规模和资本积累方面的劣势,中小企业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成本较高,多数产品和技术属于模仿性质,并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甚至衰退期,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很难与拥有充足资金、技术和销售网络的大企业相抗衡。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缺乏全面引进设备和技术的资金来源,而自身又难以承担基础研究和科研创新的任务,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属于市场弱势群体。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我国社会处于短缺经济阶段,不管企业生产的产品样式、性能如何都能卖出去。但在现阶段,全国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商品大多供过于求,市场竞争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面对这样的形势,不少中小企业很难适应,处境十分困难。

(二)缺乏融资支持

⒈历史原因。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在产权改革中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使得通过银行间接融资的诚信机制失效,导致其融资面临困境。在大量的市场经济活动中,经济行为人之间不可能有相同的信息。当双方掌握的信息有差异时,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会为了自身的利益,故意隐瞒信息,或扭曲信息甚至传递虚假信息,使得交易质量存在隐患,交易效率降低。这种在交易前隐瞒自身掌握的信息或利用对方不知情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的行为称为逆反选择。在交易产生后,一方不采取积极措施或适当的激励机制,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称为道德风险。防止或减少道德风险是保证融资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措施和必要前提。在中小企业产权制度变迁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为企业改制付出沉重代价,这是典型的隐藏行为的类型,道德风险在这里表现得最为突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掀起了企业改制的,中小企业主要采取了股份合作制、零资产转让、职工“持股制”、个人买断等形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的企业对欠债银行封锁改制消息,或回避银行参与资产评估,或通过操纵拍卖,故意压低资产,压低银行偿债比例。这种情况在全国比较普遍,这就使改制之后的企业再度建立与银行的诚信机制出现障碍。

⒉现实原因。与大企业比,中小企业要承担过高的财务成本。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由于在获取商业银行贷款时难以提供充足、有效的抵押和担保,按照信贷配给理论,银行尤其是大银行将倾向于给那些能够提供充足抵押的企业或项目放贷。就现实原因而言,受管理体制的影响,政府的财政和信贷投入往往偏重于大中型企业,其中,向大型企业倾斜被认为是重要的因素。更有甚者,一些金融机构规定,对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实行不同的贷款条件,造成一些中小企业没有贷款资格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本身固有的特性,使其很难通过证券市场获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而随着社会主义金融市场体制的逐步建立,银行贷款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意识大大增强,中小企业将面临着一个更加紧迫的融资环境。

(三)缺乏高效完善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目前,全国中小企业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工商局和工商联分管个体私营企业,农业部分管乡镇企业,原国家经贸委管中小企业,科技部分管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造成多头管理,难以保证政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同时,各部门间在一定程度上缺少沟通与联系,信息分割,数据统计交叉、重复,对中小企业的总体规模、产业结构、财务状况等都缺乏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数据。最后,导致难以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培训、信息、担保、融资等各类服务工作和具体政策措施进行协调和落实的结果产生。

二、财税政策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

(一)税收优惠政策效率不高现行的中小企业财税政策基本都采用以税收优惠政策为操作模式的隐型财政支出模式,基本上没有直接运用于扶持和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支出。虽然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作用快时效性强的特点,但是由于税收优惠政策是政府资金的一种“坐支”,在我国尚未纳入税收支出预算管理,政策透明度不高,而与其相配套的政策执行效率监督体系也还未形成,使得相当部分优惠政策非但没有实现其支持企业发展的制定初衷,而且还导致了许多企业为冒享优惠政策而进行弄虚作假的严重“寻租”行为,国家的税基受到了侵蚀,以税收为主的财政收入增长受到了严重影响。

(二)中小企业税法体系不完善现行的税收立法体系几乎都是采用小条例(法律)大细则的形式,临时通知、补充规定不断,有关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也只是从承受对象看主要涉及中小企业,没有一套系统的专门为中小企业量身制定的税收政策法规体系,造成相关政策执行起来随意性强,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同时,很大一部分优惠政策地制订还仅仅停留在解决残疾人就业、废旧物资回收再生等低技术层面,没有把中小企业提升到是当今许多高新技术的发祥地、吸纳社会新生劳动力的主渠道等这样一种战略地位来考虑,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制定的针对性、作用性不强。

(三)增值税制对中小企业的歧视与限制现行的增值税制度人为地把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凡达不到销售标准(商业企业年销售额达180万,工业企业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纳税户,不管企业会计是否健全都被界定为小规模纳税人,这种界定把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都划入了小规模纳税人之列。而小规模纳税人较高的征收率(工业6%,商业4%)使其的实际税负远高于一般纳税人(工业4%,商业2.5%)。同时,目前实行的只允许抵扣购进原材料进项税额的生产型增值税制还存在着对资本品的重复征税问题,使得即使被划入一般纳税人管理的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也承受着较重税收负担,影响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资金投入量要求很高的资本密集度与技术密集度都很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危害更大。

(四)所得税制中的亚国民待遇我国中小企业的很大一部分税收优惠政策都集中在所得税当中,包括优惠税率、直接减免等几种形式,然而与外资企业在所得税领域享受的待遇相比,内资中小企业所享受的优惠政策形式明显单一,力度明显不强。主要表现在:税前费用列支标准过严,造成企业经营成本与外资企业相比偏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过于陈旧,而严重影响企业采用新设备提高产品层次的积极性等等。这一弊端在我国加入WTO,经济日益融入国际大循环的今天,其危害性变得更大,严重地影响了国内企业竞争力,同时还造成了大量冒享优惠政策的假外资企业产生,导致了国家税收大量地流失。

(五)税外收费情况严重大量的税外收费弱化了税法的刚性,冲击了税收调节分配的主导作用,导致了税费不分、以费代税、费强税弱的严重后果,令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重负不堪。

(六)税收政策执行模式的欠缺现行税务部门征收税款实行的是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基础上的征管模式,其优点是,方便纳税人,提高征纳双方的办税效率。然而,这种模式是建立在需要一定的专业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来支持和维护的基础上的,这对于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尤其是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和绝大多数中西部内陆偏远省份的中小企业来讲还是一笔不轻的负担,导致其纳税成本大大增加。

中小企业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集群特征;集群效应;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030-02

一、产业集群的类型及特征

(一)产业集群的类型

1.从企业集群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以城市为中心形成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集群,主要靠政府推动,民间资本积极介入;二是外来投资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这些产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具有高外向型特征,产品大量出口;三是以国内民营资本为主体形成的属于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集群;四是以某一大型企业为龙头,围绕大企业进行分工协作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

2.按照企业集群的结构可分为:企业群落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以平等市场交易为主,各生产厂商以水平联系来完成产品生产的市场型中小企业集群;以大企业为中心、众多中小企业为而形成的椎型中小企业集群;以信息联系为主而不是以物质联系为主,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业的柔性生产方式来进行生产的混合网络型中小企业群落。

3.按照企业的性质可分为:制造业集群、销售企业集群和混合企业集群等。

4.按照大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地位或与中小企业合作的内容或方式的不同,产业集群可分为以下类型:以产品为中心的合作类型、以销售为中心的合作类型、以原材料供给为中心的合作类型、多中心网络协作类型或原厂委托制造类型。

5.企业群按照其存在形态的不同,可划分为卫星式结构和网状结构。卫星式企业群是指一大批中小企业以一个或多个大企业为中心,成为大企业的卫星式企业,按照大企业的需要,为其加工生产某一产品或零部件,提供原燃材料或其他服务。网状企业群则是指在没有大企业作为龙头的情况下,由中小企业牵头,通过专业分工和相互协作来获得经济效益的模式。

(二)产业集群的特征

1.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空间聚集。产业集群表现为地域上的集聚性。由于地理接近性和近邻效应,企业之间加强了彼此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活力和物质基础。集聚经济主要表现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所独享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外部经济。产业集群中虽然也有大企业的存在,但是主要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中小企业在特定区域聚集成群,空间上邻近,与某一产业紧密相连,经济活动高度密集。

2.上下游企业之间高度的专业化分工。适合集群化发展生产的首要特征是技术可分性,即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应在生长技术上具有垂直分离的特征,并能形成较长的价值链,产业内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能够高度深化,能形成大量的工序型企业和中间产品的交易市场。同时,产品的差异化使集群内企业才不会陷入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动态多变性和速度经济的要求。

3.不同企业之间的网络合作系统结构,具有共生性。结构完整的产业集群包括原料供应商、产品生产商、销售商和专业化基础设施的提供者、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从侧面扩展到辅产品的制造商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这些不同的企业之间基于特定的地域,布于不同的节点上,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不同的企业之间纵向存在市场交易关系,横向存在市场竞争关系,在集群内部的各个市场主体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中介商连接成纵横交错的市场关系网络。

二、中小企业的发展障碍

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经营风险大、信用能力低等特点,同大型企业相比,在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上面均不占优势,使得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发展中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艰难。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的发展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随着改革的推进,这些政策逐步淡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小企业不但很少得到政策优惠,反而面临着不公正的政策环境。在“抓大放小”的政策引导之下,一些地方政府对于组建当地的大型企业集团相当感兴趣,而弃中小企业于不顾。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全方位服务,包括政府政策引导、资金融通、技术服务、信息支持、人才交流、市场运作、管理指导等。目前虽有为数众多的行业协会组织,但大部分是自上而下建立的,其服务理念和能提供的服务项目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要求,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中小企业融资难。许多中小企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尤其需要外部融资的支持。但是,由于他们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稳定性差、自身积累有限,很难从外部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由于存在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主要靠自有资金创业,以向亲友借款或民间集资、拆借等方式筹资。小型企业由于资金不足,往往无力购买先进的机器设备来改进生产作业,提高生产效率。有些中小企业的设备是大企业淘汰的产品,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较原始的手工操作,这导致企业产品缺乏竞争力、资源浪费严重和环境污染严重。

3.管理和技术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一些中小企业过度依靠低价竞争,一味拼价格、拼劳力、拼资源、拼土地、拼环境。就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中小企业的从业者主要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或城镇新增劳动力,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加之上岗前后大多缺乏技能训练,劳动力基础素质较差,制约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迅速提高。此外,有相当比例的中小企业对研发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建立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主要依靠引进的方式解决自身对技术和产品开发的需求,基本不具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产业集群效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1.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参与产业集群规划,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产业集群发展中,让企业成为集群的主导者,政府不应该充当直接领导或主管的角色。产业集群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也就是说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为形成和发展集群提供各项服务,构建服务于产业集群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是政府应该做的主要工作。产业集群成长中所需的社会服务体系除提供适合集群发展的基础设施以外,还应包括信息咨询服务,负责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培训服务,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企业诊断和经营指导服务,帮助企业进行信息、资金管理;中介服务,为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经济协作及企业的产品出口牵线搭桥等。

2.集群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集群内中小企业业主彼此了解,相互熟悉,业主之间几乎是同质的,所以中小企业集群构成了一个“互识社会”,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获得集群内其他企业信用担保、抵押担保等担保支持成为可能,降低了担保的难度。产业集群内部各商会、行会及行业信息中心,为银行获得更多、更完备的信息提供了方便,降低银行收集企业信息的成本;另外,银行同时对同一行业中的许多个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因而整体贷款数额较大,银行所获得总体收益较多。所以,尽管单笔业务的收益较小,但积少成多,也会形成一种规模经济,这种产业集群融资所产生的规模经济因而增加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有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关系。

3.集群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就是职工素质低、人才缺乏。在集群中,企业可以拥有大量的人力后备资源。一方面,集群应有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的公共服务机构,另一方面,产业集群本身对人才的强烈吸纳能力造成大量人才慕名而来,形成专业化人才的供给。雇主们往往到他们会找到他们所需要的有专门技能的优良工人的地方去;同时,寻找职业的人,自然到有许多雇主需要像他们那样技能的地方去,因而在那里技能就会有良好的市场。由于集群中人员流动频繁,劳动力在不断地工作更换中得到学习与锻炼,专业化程度提高迅速。

4.集群促进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中国中小企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企业的交流和劳动力的流动,使商业知识、金融知识和技术知识的流通得到改善,以刺激创新。在产业集群相对狭窄的地理范围内企业进行着同类或相似产品的生产,竞争非常激烈。由于集群内的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竞争差异很小,从而迫使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只能通过技术创新来确立自己的独特地位。因此,集群内的企业与集群外的企业相比,更具有实施技术创新的动机。另外,在集群内,企业进行创新较易被复制,创新者的通过创新所取得的利润,无形中促使其他企业纷纷加入后创新,从而推动所有企业不断的技术创新。

5.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产业集群奠定了打造区域品牌的优势,同时,区域内那些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实力和品牌的企业又能以自身品牌的影响增强区域品牌的知名效应。与单个企业、单个产品的品牌效应相比,地区的品牌效应更形象、更直接、影响力更大,因为它是众多企业品牌的集聚和提炼。永康的五金、温州的皮鞋、顺德乐从家具,之所以有相当的知名度,主要得益于中小企业的云集、产业的集聚发展。这种产业集聚群所带来的品牌效应的影响力是单个中小企业根本无法达到的。

参考文献:

[1]王嘉彦.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4,(5).

[2]张继彤.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升[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4).

中小企业发展范文第5篇

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以其经营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重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从微观层面看,很多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正在受到挤压和排挤。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其思想观念,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中小企业要知道自身处于哪个竞争层面和现实处境与存在不足,明确与强势企业之间的差距,要知道企业的定位,深入了解市场实际状况,这是企业进行良性循环的前提和基础。

一、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短缺的原因及对策

中小企业经营初始阶段是靠自我积累、 自我筹资发展起来的,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通过个人储蓄、亲人和朋友的关系网筹集的,但这种内融性筹资方法获得的资金有限,如果经营规模很小,还可以保证有足够的运营资金。一旦企业经营规模急需扩大,就要有更多的资金以便适应扩大经营,显然继续依靠亲人朋友的关系网筹集资金是行不通的,亲人朋友的能力也是有限的。那么,要获得更多的资金,就应该寻找更好的融资渠道。我建议中小企业尝试更多的途径来改善融资。

(一)寻找合作经营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选择合伙经营人具有很多的优势。合伙人的加入可以为经营店注入更多的资金;合伙人之间可以互相增强信

(二)寻找大的投资商。寻找能力足够的投资商,通过投资资金帮助该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三)充分利用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指用在零售和批发交易中通过往来账购买存货、设备及材料。该经营企业可以依靠自己的商业信用,改变以前付现购入存货的方式,通过适度的向供应者赊账,保证经营企业周转资金充足。

(四)向商业银行或保险公司贷款。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是一条很好的融资途径,企业可以试图从银行贷款。虽然起初能够筹集到的银行贷款并不多,但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来获取更多的银行贷款。同时,只要经营企业拥有良好的财务记录和资金,银行也会提高它的贷款额。

(五)向商业和其他金融机构融资。虽然这种资金获得的成本比较高,但它容易获得,在经营企业短期运营资金短缺时,可以通过此渠道快速获得比较多的周转资金。

(六)通过因特网融资。现在,不少企业家开始把因特网作为寻找资金的一种来源,网络开始逐渐为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提供资金。以上这些方法可以作为该经营店可供选择的资金来源渠道,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外源性融资方法。

二 、品牌的创立及信誉维护

品牌是公司的名称,产品或服务的商标,和其他可以有别于竞争对手的指示,广告等构成公司独特市场形象的无形资产 。一个成功的品牌首先给人们带来特定的属性,品牌属性所代表的就是产品或企业的品质内涵。这些品质的内涵包括质量、功能、工艺、服务、附加值等。成功的品牌,总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引导人们对品牌认识并购买,设身处地地关心消费者的需求,建立情感纽带,促使消费者成为品牌的忠诚者,给企业带来利益。消费者并不是对品牌的属性进行简单地接受,而是从自身消费的角度去理解品牌各种属性能给自身带来多少利益,所以品牌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往往是不同程度的利益象征,消费者会以品牌所代表利益的大小做出 许价。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总是以质量为核心选择购买对象。品牌是文化,而且是一种极富经济内涵的文化。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凝结在品牌上的企业精华。品牌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在当今市场竞争中品牌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现一个企业的素质、信誉和形象也体现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创立和发展品牌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促 进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

三、良好的售后服务是企业成功的一半

售后服务是商品整个销售过程的重点之一,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和品牌立足于强手之林的基础,是我们企业销售产品的责任和义务。售后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技术水平,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这是一个服务取胜的时代,因售后工作不到位导致产品滞销乃至品牌“破产”的事例屡见不鲜。如何搞好售后服务工作,成为困扰众多企业的一大难题。

如何做好售后服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售后服务观念。服务观念是长期培养的一种个人的魅力,卖家都应该建立一种“真诚为客户服务”的观念,问心无愧地做好售后服务,而不是作秀。比竞争对手做的多一点,比用户的心里期望值多一点 ;售后服务是保障顾客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售后服务是企业摆脱价格大战的一剂良方;售后服务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售后三包(包退,包换,保修);

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目前,我国多数行业不具有核心技术开发能力,核心产品主要靠引进获得,这是造成我国品牌在国内国际上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原因。更值得重视的是,在技术水平严重落后的情况下我国的一些企业不是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来一步一步培育名牌,而是为了“造”名牌,不惜投入巨资大打广告战,这样的名牌生命力极差。真正的名牌向来是以质取胜的。没有优质的产品,是不可能获得持久发展的。不掌握核心技术,不拥有自主品牌,仅靠低价优势扩大出口规模,以量取胜的外贸增长方式,在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已经难以为继。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只有掌握产业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也是企业自身生存的需要。实践证明,自主创新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战略选择。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科技自主开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和封锁,争取更为有利的贸易地位和竞争优势,才能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供重要支撑。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是促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部技术开发机构,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自主创新活动,体现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

(二)是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创新联合体

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先导作用,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设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促进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与企业的资金、生产基地和市场网络优势的对接和互补,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充分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集成优势,优化整合科技资源。

(三)是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互动机制

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投入机制、人才流动和培养机制、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产学研之间的技术合作、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互动机制,把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整合为一个有机体,形成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合作创新体系,最终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格局。完善的自主创新机制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

自主创新机制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自主创新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健全和规范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减少政府部门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二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三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重视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形成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和鼓励创新、效率至上的人才激励机制。推进创新人才分配制度改革,为创新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五、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是决策水平和人才素质的竞争。企业领导者怎样选好人、用好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企业的骨干力量形成一个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的优秀团队,这是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乘风破浪、胜利前进的关键。 经济学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统称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式下,传统的人造资本进入到自然资本时代,人才的竞争逐渐白热化,传统的资本投入,例如资金、土地、房子等,也只是物质资本投入,它不是决定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在世界经济新形式下冲击最大的不是产品市场而是人才市场,谁掌握了人力资本谁就是世界的主宰。我国有很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结果导致对人员的选拨、使用、考评、培养严重脱节。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总体上重视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把人视为一种成本,当做一种工具,围绕与人相关的日常事务来强调单项任务的控制和管理,而没有注意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系统建设,也没有很好地将人力资源与组织目标联系起来,更没有很好地将人力资源成长及其需求的满足作为影响和约束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来管理。如何留住人才便成为企业在用人方面的新课题。

为加强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小企业的决策者们还必须树立以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