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信息产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十二五”时期是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期,全球地理信息产业也同时进入爆发式增长期。近几年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产值以年均 25%以上的速度增长,去年达26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万亿元规模。而随着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军转民用,导航系统、遥感应用、电子地图等地理信息服务全产业链将充满投资机遇。
在各地区,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地理信息技术和产品以及服务的基础保障作用更加凸显,利用地理信息及其技术进行科学规划和决策,解决资源和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等已成为共识。在产业和应用方面,地理信息在车载导航、物流配送、移动目标监控、定位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受到了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欢迎,正在形成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
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到“地理信息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将促进物联网、智慧城市以及关联服务业的发展,完善“网格化”社会管理,支撑重大项目科学决策,带动创业就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浙江:特色产业聚集
作为新型高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制定的《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具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市场前景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的地理信息产业,如何促进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指导性建议。
浙江省是我国率先开展三网融合综合业务探索的省份之一,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宽带普及率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基础优势。据统计,截至2010年,浙江省实现3G网络全覆盖,互联网用户达3970万户,普及率居全国第3位。
在此基础上,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地理信息应用及安全保密技术、卫星导航定位与应用技术、三维虚拟现实系统开发与应用技术等一大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已得到突破。据介绍,浙江省航天航空遥感发展迅速,已建立的2座地面卫星接收站,可实时接收、处理相关卫星影像数据,航天航空影像数据自动化处理难题已经破解;建立了应急测绘保障机制,成立了与国家联动的省、市应急测绘保障队伍;成功研制出了新一代航测内外业一体化立体采编工具软件,大幅度提高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生产效率。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浙江地理信息企业的从业范围已从传统的基础测绘、工程测量、地籍测绘、地图编制领域,发展到数据采集和开发应用、系统研发、信息服务、硬件制造、软件、教学、培训等领域,省内部分地理信息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地理信息公司,地理信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政府决策、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卫生防疫、社会经济统计、人口计生、公安指挥、资源管理、交通管理、地籍管理,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方面。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是经济较发达省份,民间资本充裕而活跃。地理信息产业近年的快速发展势头已引起浙江民营企业的广泛关注,民营资本投资地理信息产业,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和德清县人民政府正在共同建设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根据产业发展已有基础和发展要求,浙江省将以地理信息产业园为核心,以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等市为副中心,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建立地理信息关联产业发展的若干各具特色的相对集聚区,作为地理信息产业核心区的补充,形成覆盖全省、产业链接、配套能力强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格局。根据规划,到2015年,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将初步建成一个国家级地理信息产业园;形成涵盖装备制造、软件研发、系统集成和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将浙江省打造成为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重要省份和华东地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心。
今年,产业园区通过特聘招商、中介招商,已有北京国遥新天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新兴科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在我国遥感影像数据和应用软件行业的领军企业注册落户该园。也有包括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北京中天博地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也纷纷前来考察洽谈。
根据浙江省测绘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总产出2.4亿元,同比增长28%;税收1357万元,增长20%,仍在建设中的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就已实现开门红。目前,该园已签约项目167个,总投资约98.81亿元。预计到2015年,该园年产值将超30亿元,真正成为带动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地理信息产业龙头。
在特色研发方面,“浙江省海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高精度、陆海关联的现代测绘基准框架建设、海岛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数字化产品测绘、海岛礁精确定位、浅海区域水下地形图和潮间带地形图测绘。在此基础上,围绕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工作,大力促进海洋地理信息资源
的开发利用,服务江浙省海洋经济发展,为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支撑。结合海洋经济空间格局优化、现代港口物流和海洋旅游业发展等,开展船舶监控定位、港口物流导航、渔业资源开发和保护、滩涂利用、海洋资源勘探、海岛观光等海洋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服务,不断提高海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
今年6月,中国总参谋部测绘导航局在浙江签署“深化北斗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北斗(浙江)位置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共同推进重点行业北斗应用,率先在我省智慧海洋、城市安全管理、应急救灾、车载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领域,优先采用北斗系统成熟技术与产品;支持设立浙江北斗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用以创新卫星导航应用核心技术;在北斗卫星领域深化军地融合,共建国家北斗导航应用(浙江)产业基地,将进一步加快北斗卫星导航在浙江的民用推广和产业化进程。
与此同时,总投资约15亿元国家首个北斗海洋产业应用示范基地也在舟山启动,北斗海洋应用研究院、北斗海洋应用服务运营中心和北斗海洋应用示范中心将投入建设。届时,通过工程示范、体系构建、平台打造,有望深化和拓展北斗在海洋领域的应用,加快舟山传统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现代海洋产业的效能,有力助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也将进一步创新海洋开发和资源利用的新模式、新途径,为全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科学发展作出示范,发挥引领作用。
浙江省不断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力度,在建设“大企业、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的总体要求下,结合近年来“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天地图·浙江”、物联网、“三网融合”、海洋经济发展、山区科学发展及地理国情监测等发展重点形成若干个大项目,引导地理信息企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山西:智慧城市带动
智慧城市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前几年,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概念被炒的铺天盖地。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两批公布了19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更是将这股热浪推向了新。在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智慧城市推进过程中,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将会涉及国土、房产、公安、环保、卫生等几十个领域的2000多个应用系统,为智慧城市的创建提供支撑平台。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数据,影像获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应用系统开发、系统集成、软硬件设备生产制造等领域的众多企业积极参与,带动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达300多亿。这一方面,使地理信息产业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也为地方带来了智慧城市与地理信息产业 “1+1>2”的市场效应。
地理时空信息的大数据特点,只有与云计算结合,才能进一步满足智慧城市应用需求,从而加快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数字山西”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基于不断丰富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工作基础上,通过推进山西省各市、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丰富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内容。 经过多年的积累,山西省已形成大量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立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后能够使分散在各个专业部门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社会化服务能力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发挥效益。
2013年初,在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正式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及试点工作,一直致力于地理信息测绘和数据支撑城市建设的山西省首府太原,首当其冲成为试点之一。
太原试点的城市信息多层次智能决策关键技术与系统、时空信息云平台,致力突破城市智能决策共性关键技术,构建城市信息多层次智能决策系统,开展城市综合管理决策应用示范,为城市运行、管理和规划提供面向多层次、细粒度用户的综合辅助决策支持能力,先后被列入科技部智慧城市领域国家863计划。
据山西省太原市基础地理数据中心主任卫启云介绍,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由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发展而来,该平台围绕经济转型、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主题,以强化基础、促进应用为主线,着力加强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资源的整合共享,着力提高智慧应用水平,从过去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提供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逐步发展为向各部门提供各自所需的个性化服务平台,使其服务更科学、更精准、更智能、更高效。
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有力推动了山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不过由于地理信息产业覆盖范围广,产业链巨大,既包括GIS(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卫星定位与导航产业、航空航天遥感产业,也包括测绘业和地理信息技术的专业应用,还包括LBS(基于位置服务)、地理信息服务和各类新兴技术及其应用……市场需求的增长与本地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日趋明显,存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够丰富、开发利用不足,教育科研薄弱、专业人才紧缺,产业总量偏低、企业规模小、分布散、产业集聚能力亟待加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对地理信息产品及其技术服务的消费应用仍需引导和培育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山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大省建设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山西来说,国家863计划项目是提升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实现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在地理信息产业落地实施过程中,山西省聚合多方资源积累创新经验,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促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基地,为企业创新创业搭建更好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将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优势的企业引入产业基地,发挥地理信息企业孵化器作用和产业集群效应,支持企业申请建立地理信息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时空信息云平台的项目实施,就走了一条由太原市国土资源局牵头,武汉大学、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和厦门硅田系统工程有限公司7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合作路径。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和造就一批业内高端技术人才;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和潜力;将所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智慧太原试点建设相衔接,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发挥经济效益。
根据《山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山西省将会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导向以及推广宣传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地理信息产业,鼓励传统产业与地理信息产业融合,推进传统产业和社会各行业对地理信息的应用。通过提供政策、资源、技术、资金支持,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联合,发展地理信息龙头企业。
在财政方面,设立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实施税收激励政策。一方面为地理信息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贷款担保服务,推动地理信息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在政府采购及投资项目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对于经认定的从事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开发、服务有关业务的地理信息企业,按有关政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为促进山西省信息消费快速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山西省政府办公厅进而印发《山西省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拓宽地理信息服务市场;发展北斗应用及服务,推动北斗导航与移动通信、地理信息、卫星遥感、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推进北斗导航在交通、减灾、电信、能源、金融等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随着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民用化步伐加速,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地区正在根据政策方向和产业特色孕育一系列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通过向社会提供大量的标准化空间地理信息产品,促进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带动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从最初的不被多数人看好,发展到目前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超过30%,并被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地理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行业发展前景一派大好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地理信息产业依然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行业无序发展苗头初现,亟待统筹规范。2011年3月6日,我国首个国家级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在北京市顺义区开工建设,成为带动北京、辐射全国、影响世界的地理信息产业基地。同时,与地理信息产业相关的导航产业园、地理信息产业园也纷纷列入上海、深圳、重庆、武汉、浙江等省市重点建设领域。武汉打造国内领先、全球一流的地球空间信息及应用服务创新型产业集群,重庆打造西南地区、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基地……而目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尚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存在大型企业少、市场环境有待规范、产业人才紧缺、北斗导航产业还存在技术和市场化风险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地理信息产业园遍地开花,从政府角度推动招商引资、应用示范等活动,对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地理信息产业是非常有利的。但我们也应该注意要让产业有序发展,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其次,终端消费类应用热点领域需加快培育。人们利用LBS(基于位置的服务)功能查找周边消费娱乐信息并分享自己当前所在地理位置、借助车载导航仪规划最佳行驶路线……地理信息应用已经从政府、行业应用向大众应用渗透,而LBS服务和Telematics(远程信息)服务无疑是近几年大众应用市场的热点。在美国Foursquare公司高速发展的带动下,2010年初,拉手网、玩转四方、街旁等创业公司涌现,百度、网易、腾讯、新浪、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联想、诺基亚等企业也纷纷进军LBS市场,但商业模式不清、用户密度低、存在技术瓶颈等问题依然是挡在LBS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障碍,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期。自2009年丰田将Telematics服务正式在中国汽车市场商用以来,上汽、四维图新、高德、赛格导航、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企业纷纷涉足该领域。
然而,对于中国普通老百姓而言,何时能用上中国版的GoogleMap不仅是一种期待,更是一个国家必须要占领的“技术高地”。
漂亮数字下的“尴尬”
美国航宇局(NASA)曾预言,地理信息技术将比个人电脑更大程度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我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早已“飞入”平常百姓家,但测绘卫星的诞生则显得有些姗姗来迟。然而,测绘卫星应用的市场拓展却走在了前头。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欧美测绘卫星的陆续上天,中国从事测绘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敏感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那时,很多政府机构咨询是否能够借助卫星资源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地理信息服务。中国四维测绘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四维)由此应运而生,并拉动了中国地理信息服务产业链。
目前,中国四维已成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一家专门从事我国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的企业,可以说是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国家队”和“排头兵”。
仅从商业角度而言,地理信息产业是一个巨大的宝藏。该产业2010年全球产值为44亿美元,其在过去8年的平均增长率,北美为11%,亚太地区为8.7%,欧洲为7.9%。即使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之时,全世界的地理信息产业对全球经济的巨大贡献依然令人刮目相看。尤其在中国,该产业多年来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
在国内,卫星资源特别是高分辨率卫星资源相对短缺,基本依靠国外测绘卫星的数据来满足本国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同时,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卫星、全天候雷达卫星数据严重滞后。抛开战略安全角度不谈,仅从商业角度而言,这无疑会造成“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中国四维副总经理曹天景告诉记者,地理信息产业是测绘技术、航天航空技术、信息技术等交叉和融合发展的产物。其中地理信息资源的获取困难是遏制该产业发展的一个“命脉”。
打破僵局的“试金石”
相比国外同行,我国的测绘卫星发展显得步履蹒跚。世界各国近年来发射的中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大多具备测绘能力,而干涉雷达卫星、激光测高卫星和重力卫星可广泛应用于全球立体成像、DEM生产、重力场模型和大地水准面等领域。近十年来,美国的高分辨率卫星连续发射,仅在商业应用方面,在轨亚米级高分辨率卫星已经达到6颗,并且还在不断发射。目前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的多颗高分辨率、高定位精度的卫星数据在全球遥感数据应用领域大力推广商业应用服务。
“资源三号卫星是打破这一尴尬局面的‘试金石’,也是我们迈出追赶步伐的开始。”中国四维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世界各国在地理信息产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资源三号”一诞生就面临与世界劲旅同台竞争的现实。
“资源三号”的发射仅仅是一个开始,单靠一颗卫星的运行显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我国今后要大力发展后续卫星及其他高分辨率卫星的研制,以保持其系列的连续性、延续性以及数据的稳定性。民用测绘卫星及应用也将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国产测绘卫星发展只有步入以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为核心的产业化发展轨道才是正途。资源三号卫星的运行到底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目前仍难以估计。事实上,空间观测系统纯粹依靠专业遥感市场的收入实现商业化是比较困难的。卫星的研制、发射和运行费用巨大,短期内难以靠销售遥感图像的收入加以弥补。另外,遥感数据有特殊的社会性和公用性,其价值很难单纯用经济效益来衡量。尽管如此,其商业前景却不容小觑。据有关专家分析,若能改进图像质量和传送时间,可使遥感服务数据的销量每年增加20%~25%。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管理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就是在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系统来完成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高了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促进了房地产企业各项工作的深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房地产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区经济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的部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创造税收、繁荣经济、增加就业等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中也看到,由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少数企业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原始积累,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管理规范、资本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相当一部分企业仍然徘徊于“高出生与高死亡”状态。影响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其中企业财务管理薄弱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房地产行业是资金密集型的高风险行业,面对激烈的竞争,房地产企业要实现长期的,获得持续性核心竞争能力,必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内容
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由若干相关而有序的环节组成,如下图所示。
(1)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发掘与转化。信息只有经过人类智能的开发,才能成为信息资源。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起点是财务信息发掘和转化,发掘是从房地产企业内部和外部,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汇聚所需财务信息,是财务信息得以转化、利用和积累而形成财务信息资源的基础;转化是将发掘所获财务信息按不同目的和要求整理加工,从而具有利用价值,并积累形成财务信息资源。
(2)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利用与积累。财务信息利用是财务信息使用者接收财务信息和作出决策的过程。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有房地产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和内部管理者,在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两个层面利用财务信息。财务信息积累是使财务信息使用者多次、多元、多样性地利用财务信息,这要求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充分反馈、广泛交流,为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所共享。
(3)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与交换。财务信息的公开是房地产企业向社会公众自身财务信息或自身所拥有财务信息的过程,是房地产企业与外部的财务信息反馈、交流和共享活动,可视为财务信息在整个社会的积累。财务信息公开有两种方式:财务信息披露是财务信息公开的主导方式,是房地产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依法将财务信息予以公开,其特征是强制性(在符合国家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和规定的基础上,可以自愿性披露更多信息)、不限定财务信息使用者和无偿性。此外,房地产企业还可以与特定财务信息需求者进行财务信息的市场交换,这一交换通常是自主的、有偿的。
二、财务信息管理对房地产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性
房地产企业管理主要是有效地使用人、财、物、设备及管理方法等五种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及时观察发现房地产企业实际运营与战略计划之间的矛盾,及时纠正偏差和抗御风险。这时信息便成为房地产企业管理有效性的关键,而财务信息即成为增强房地产企业管理决策效能的核心职能。
(1)财务数据是房地产企业管理决策信息来源的基础。房地产企业管理决策中不仅需要大量的信息,而且要求信息正确、精确,具有相关性和及时性。而财务管理是在严格的组织管理、各种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指导下进行的,它提供的信息数据准确、详尽、系统,能够满足财务分析中各种数据的要求,也就是满足了房地产企业管理所需决策信息的要求。
(2)财务信息是房地产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视觉器官。财务管理是房地产企业经营过程中具体理财的一项职能,它以货币为符号,对整个房地产企业经营过程的资金运动进行记录、组织、协调、控制、调整和预测,并以报表、统计数字、图形、曲线坐标等多种方式,反映出技术标准、技术规程、专项计划、预算、定额标准等多项业务方面的信息,使多种部门、多种业务反映出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的中心目标----利润状况。所以,准确、广泛的财务信息成为房地产企业决策的视觉器官。
(3)财务信息是房地产企业管理者有效的决策工具。财务管理不仅提供了房地产企业绝大部分内部资源信息,而且不失时机地引导房地产企业管理者有目的地寻求外部资源信息。如在新楼盘开发时,要进行市场调研,测算出项目投资回收期、内部报酬率、盈亏平衡点及各种时间价值和参数数据进行分析。这种财务分析所提供的数据便成为房地产企业管理者主要且有效的决策依据。
三、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现状
(1)财务信息管理的思想、方法、手段还不先进。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是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而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展开了以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业务的研究。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我国房地产企业已经完成了以业务核算为核心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开始向管理信息化的方向转型,为今后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时至今日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部门仍然处在信息孤岛之上,其突出特点就是只能进行事后算账。每个财务部门都拥有人数相对众多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整日忙忙碌碌、日理万机,却无法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高层所关心的财务信息。因为这些忙碌的财务人员还只能在每一笔经济业务发生之后,遵循会计语言进行会计凭证的编制和录入、记账、报账等。而事关重大的房地产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却未能有效、实时地集成和共享。凡此种种,决策层由于根本无法获得支持决策的实时动态信息,导致财务风险加大,资金回笼困难,采购成本高,企业利润被吞噬,资金链和现金流严重吃紧,从而严重影响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所需的人才基础较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房地产部门为全面推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对基础人才的培育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房地产系统内许多财会人员接受了相应的技能培训,为房地产企业开展财务信息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基本架构已经形成。房地产部门一直以来对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都非常重视,房地产主管部门均设有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为房地产业信息化建设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目前,房地产系统内的光纤骨干网已经覆盖到了全国80%以上的省市,许多地方已经铺设到了县级甚至镇上房地产企业。网络基础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为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房地产企业决策者对信息认识不到位,主观随意性大。房地产企业从投资开发到资金全部收回,周期一般都在二、三年以上。因此,投资决策必须经过充分的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可行性研究,包括资金来源、筹资成本、资金回收期、资金利润率等等,均需做出科学的测算,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否则,凭主观随意性办事,不要说得不到合理的资金报酬,甚至连几百、几千万元的投资也有“有去无回”的危险。
(2)房地产企业自身管理基础薄弱,会计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一是财务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体制过于分散,多数房地产企业难实现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二是一些房地产企业施工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低,不能准确提供完整的实物信息;三是有些房地产企业为了小集团利益,人为做假账,至使会计信息失真;四是有的房地产企业部门之间不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信息的不真实,直接影响房地产企业的科学决策。
(3)缺乏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复合人才。房地产企业不乏拥有各种类型的技术人员,有房地产方面的设计、建设专家和研发人员,也有从事控制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等等。但基于中国国情,很多房地产企业既懂财务又懂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却匮乏。如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或民营房地产企业,财务人员或学历不高,或是裙带关系,更缺乏信息化管理能力及思想,其财务管理能力和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房地产企业管理的需求。房地产企业迫切需要既有财务管理能力又懂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4)财务管理软件滞后,信息不能共享。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开发出融入房地产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统一财务管理软件。但是,目前我国多数房地产企业没有建立起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得不到应用,财务管理没有实现信息化。表面上看,许多房地产企业财会部门都配置了电脑,但大多没有使用财务软件或使用已经落后的财务软件,仅局限于记账系统,与各部门之间没能实现信息共享,在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进行财务信息收集、分析和查询,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上几乎是空白。
五、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对策
(1)重视和利用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决策。众所周知,信息资源在企业的各项决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大企业中,生产经营的日趋复杂,经济活动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只有准确可靠的信息才能带来科学正确的决策,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更是如此。
(2)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推进房地产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房地产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理念,已成为目前房地产企业界的共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房地产企业有效的财务管理的必然选择。
(3)努力培养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建设的高端人才。拥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保证一个房地产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及流程改进,将财会人员从会计信息日常繁杂的处理流程中摆脱出来,起到一个管理员、分析员、控制员而非记录员的作用。房地产企业在加强对现有财会人员计算机和商务知识培训的同时,可培养未来网络时代需要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高端人才。
(4)根据房地产企业自身需要选择财务软件。房地产企业选择财务软件首先要考虑满足房地产企业自身规模和经营特点的需求。就我国目前房地产企业发展的现状来看,房地产企业规模或大或小,很不均衡,所以房地产企业实施财务信息管理最重要的一点是明确自身需求,通过对本房地产企业资金规模、业务特点、硬件配置、人员素质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研究定位来确定所需财务软件的性能、功能、运行平台及实施方法和步骤,可以先选择一些常用的模块,如账务处理、报表处理作为试点,随着房地产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量的扩充,再投资选用其他的模块。这样,既避免房地产企业一次性投入费用太高,也能使房地产企业财务人员在循序渐进过程中更好地使用财务软件,为房地产企业服务。另外,房地产企业要认识到使用的财务软件要与房地产企业的管理相结合,即管理需要软件,软件要有管理,要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房地产企业要积极与软件公司交流,共同研究并切实解决企业财务管理软件开发特别是二次开发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这项工作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在这个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财务的信息化管理是房地产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只有通过实施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计算机系统,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对财务管理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建立房地产企业统一、集成、实时共享的财务管理平台,才能实现房地产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的全面集成和共享,使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成功地赢得在信息化时展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杨一平,马慧.管理信息系统[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许杰峰.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杨周南.会计信息系统—面向财务业务一体化[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王敬迈.财务管理系统建设—财务管理提升企业价值的基础[J].江苏企业管理,2007,(5):18-20.
[5]财政部.新企业财务管理通则[S].2006年12月.
关键词:心理边界;企业文化;企业绩效;房地产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5-0151-04
1 企业心理边界问题的研究现状
心理边界一直是组织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研究领域内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内容,研究心理边界的目的是为确定心理范围,从而在社会中起到辅助推理和决策的作用。心理边界与物理边界、社会边界共同构成了企业的边界。英国Tor Hernes和Neil Paulsen认为,心理边界是描述那些帮助群体交流、做出行为以及加深他们对特定事物理解的特定术语和符号。而企业作为独特社会实体的组织,需要社会和自身对其确认和分类,从而建构企业组织的自我定义,划分出一道“心理围墙”,以便和其他组织区分开来。因此,企业的心理边界就是组织成员定义的,赋予组织独特意义的本质的符号。
企业的心理边界包含内部认同性和外部差异性两个特性:内部认同性反映了成员对企业组织的认同关系,它是由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使命、目的、宗旨等所形成的一种信念边界同时也反映了企业对其内部利益相关者——员工、股东(投资人)的态度,这种认同性存在于员工和管理层的心理层面上。外部差异性则指企业在参与社会的互动和竞争过程中,需要向外界环境中的利益相关者(顾客、供应商、政府、社会)传达自身对外界环境的认知,彰显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获得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认同,从而界定在市场中的位置。基于心理边界的两个特性,心理边界可以划分为内部心理边界和外部心理边界,内部心理边界反映的是企业组织自身定义的核心价值观、使命、宗旨以及对内部利益相关者的态度等;外部心理边界反映的是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无论是内部边界还是外部边界,都是企业对其本质及外部环境等的基本层面的信念和认知,即企业对自己的基本假设。
亨特(Hunt,1991)提出了企业文化内涵的构架。在此构架中,企业文化包括四个层次:文化表象、行为模式、价值与信念和基本假设。他认为基本假设是最核心的层次,不同的假设会引发不同的价值与信念,不同的价值观念又会带来不同的行为模式,而不同的行为模式又会引发不同的文化表象。因此,企业的心理边界与企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心理边界是企业文化的根基,是通过企业的文化表现出来的(如图1)。
2 企业心理边界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对手分析模型中把企业对自己的假设作为竞争对手分析要素之一,他认为每个企业都对自己情况的假设将指导企业的行动方式,心理边界作为企业根本的假设,在价值观念后就会指导行为模式,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独特的差异化战略,该战略执行的效果就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两者关系模型如图2所示)。具体地说,企业的内部心理边界如果界定模糊,就会发生企业定位不准、没有凝聚力、员工满意度下降等问题。如果外部心理边界在传达过程中忽视了某个相关者的利益,那么就意味着该相关者被划在了企业的心理边界之外,就会影响外界对企业的评价。总之,界定明晰的企业心理边界已成为企业竞争中分析的重要要素之一。
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更关注企业的绩效,企业绩效的好坏更多地取决于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差异化竞争中是否占有优势,而在此过程中制定一个有效的差异化竞争战略是必须的,这一行为模式的根本指导思想来源于企业文化表象下的自身假设,即企业心理边界。高绩效说明该企业心理边界的界定是符合企业现状的,因而会得到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认同。所以,在企业心理边界和企业绩效得到关系模型中,两者是相互影响和决定的。
3 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心理边界的认知落差会影响企业的绩效
内部和外部心理边界是企业对自身以及与外界环境的认知,是企业分析情况后的主观假设。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心理边界会有自我认知的标准,两者之间一旦产生落差,就会影响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削弱企业的竞争力,最终影响企业的绩效。
企业心理边界与利益相关者的认知的一致性可以划分为四种状态(如图3)。
(1)理想状态:企业心理边界和利益相关者认知一致,企业处于心理边界的理想状态。这种状态下的企业内部员工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满意度,对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都很强。供应商、消费者、政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定位很认同,顾客忠诚度提高,企业具有良好的形象、声誉,这时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2)封闭状态:企业认同的心理边界,利益相关者并不认同。企业的思维定势和认知惯性,使企业处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企业员工的异质性带来对企业文化差异的质疑,影响了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对心理边界的不认同,降低了顾客忠诚度,破坏了企业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了企业的绩效,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企业需要改善心理边界的定位,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吸纳员工、顾客、供应商、股东以及社会等利益相关者认同的边界,使当前状态向理想状态转化,力争改变企业的当前形象。
(3)缺失状态:利益相关者认同的心理边界企业并不认同,企业心理边界是缺失的。不重视员工、顾客关系的维护,还有些企业并不注重社会责任,认为企业不需承担任何社会责任,这就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这时企业也处于潜在的危机状态中。所以,企业要积极修复心理边界的缺失,注重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使当前状态向理想状态转化,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无相关性状态:企业和相关利益者对企业心理边界都不认同,这时企业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认同不具有相关性,不作为研究的范围之内。
4 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心理边界现状描述
随着房地产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房地产企业也需要利用心理边界的调整来增强其竞争力。为了方便研究,特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三家研究机构共同评选的历年百强企业中选取十个企业作为样本,这十个企业均系2004~2013年的评比中连续多年名列某(多)方面的前十名(表1),代表中国房地产企业在各个方面的实力和水平,以此为样本来综合描述我国房地产企业心理边界的现状。
按照内外部心理边界的表现不同,对这十家企业中现有企业文化中的表述按核心价值观和经营哲学、企业目标、对内部利益相关者(员工、股东)的态度、对利益相关者(顾客、供应商、社会)的态度等指标进行归类和整理,可以得出表2的结论。
5 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心理边界现状的分析及建议
5.1 弥补心理边界的缺失边界
在样本企业中,不难发现大多数企业忽视了对心理边界的完善。忽视了供应链上游的合作伙伴——提供资金流的股东和提供物资流的供应商。很多企业都把合作伙伴划在了心理边界之外。房地产开发周期较长、受地域限制较大、资金链条密集离不开供应商、股东的支持,可为合作各方带来收益,增强其竞争力。
5.2 打开企业心理边界的封闭之门
在研究的样本中,尽管各个企业几乎都有用最为简短的一句话来表达自认为最为宗旨和核心的东西,但是很大程度上这样的价值观在制定时并没有取决于公司存在的最为根本的意义;很多企业的目标、价值观等表达得很模糊;有的还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性;有的还包含了太多的价值观念,总想把所有因素考虑得面面俱到,反而让员工找不出企业基于存在理由建立的最核心的价值观是什么。正是由于企业对自身存在的意义层次上欠思考,故造成企业员工没有明确一致的价值观、信念等,影响了积极性和凝聚力;对待外部利益相关者与其他企业相比没有明确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难于产生竞争优势。因此,模糊的心理边界不利于企业员工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对组织产生认同,降低企业的组织效能和竞争优势。所以,打开企业心理边界的封闭之门,多与利益相关者沟通,让企业的心理边界与利益相关者产生共鸣,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5.3 增强心理边界的弹性
企业心理边界具有稳定性,但也要根据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心理边界的范围。稳定性体现在员工对企业由核心价值观等核心理念的稳定认同,进而形成心理边界的明晰性和稳定性。如果缺乏企业存在的意义等关键因素的稳定性,任其变化自由发展,那么结果就是混沌,使企业的不确定性增强,产生较大的焦虑,降低企业的组织认同和凝聚力,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企业心理边界的稳定性有利于企业员工不确定性和焦虑的减少,增强企业的组织认同,保持企业发展的方向。面临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的竞争环境,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竞争情况调整其心理边界,扩张和收缩心理边界的范围。即企业心理边界应具有一定的弹性,调整企业的心理边界既是企业适应环境的要求,也是适应环境的结果。以万科为例,该集团除了有明晰稳定的企业核心价值之外,从1995年起,公司以主题年的方式,对经营管理中的重点环节逐个地进行局部创新:95“资金年”以改善资金运用状况为目标,建立资金结算中心模式;96“质量管理年”从房地产专业开发商的角度推行“全面质量”概念,从选项、建造、客户关系三方面进行总结和提升;97“客户年”提出了“如何对待客户”这一重大命题,倡导“善待客户,善待职员”,客户服务理念初具雏形……每一年,其内外部的心理边界都有张有弛,侧重心理边界的每一个角落,灵活有效地向外部利益相关者表达着企业的信息,赢得了企业良好的声誉。
6 结语
企业是人的集合,它的价值观、愿景、使命、责任等必须要符合投资者(股东)、员工的心理期望,也要符合供应商、消费者、政府管理机构及社会公众的心理期望,一旦企业的行为突破这些心理预期的临界点,则往往会使企业陷入危机之中。企业要因地制宜地调整企业的内外部心理边界的范围,使封闭和缺失的状态向理想状态转变,协调好组织和环境的关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英国)尼尔·保尔森托·赫尼斯.组织边界管理多元化观点[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