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半瓶水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随着当今乒乓球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项规则和各种打法都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在各种打法中,当今运用最为广泛的是右手横板两面反胶弧圈结合快攻型,相比之下左手持拍的运动员比例相对小一些,在比赛中相遇时打法较有优势。本文对优秀左手横板乒乓球男子运动员波尔和水谷隼的比赛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的数据与结论,旨在为我国左手持拍的乒乓球运动员训练与比赛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乒乓球 左手横板 技战术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波尔和水谷隼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录像观察法
3.数理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波尔对马龙比赛技战术运用特点分析(2010莫斯科世乒赛团体决赛)
从表1可以看出,波尔在发抢段中积极主动。波尔第三板抢攻多盯住马龙的反手位,以高吊加转弧圈球为主,对马龙前四板球的攻防转换制造了难度。接发球波尔的使用率高,表明波尔接发球时手段变化多,处理球的控制也比较好。在相持球得分率上波尔达到了71%,在相持中注重节奏的变化,速度、旋转运用得很好。发球抢攻和相持球是波尔的主要得分手段,前三板球的处理合理,但接发段被马龙所控制,马龙的前两局虽然赢了,但比分接近而且打法特点受到了波尔的牵制。在0∶2落后的情况下,波尔开始扭转局面,减少了前四板的失误,注意了节奏的变化,增加了使用相持球的频率,相持中盯住了马龙的正手位,导致马龙在相持中正手位失误过多,同时波尔在相持中突显出了自己反手快撕和反拉的优势,最终波尔3∶2赢得了比赛。
(二)波尔对马琳比赛技战术运用特点分析(2011德国公开赛半决赛)
由表2可以看出,波尔发抢段的得分率较为明显,主要是得益于波尔的发球质量高和第三板球的积极主动进攻;波尔发球之后的第三板抢攻多以拉高吊加转弧圈球为主,但弧线低,导致马琳不容易反拉,线路主要攻击马琳的反手位为主,形成相持之后则经常突击马琳的正手位大角,效果很好;波尔接发段通过录像观察可以看出,波尔对马琳的发球熟悉而且控制得很好:马琳发侧旋短球时波尔可以使用反手台内拧拉技术把球拉起形成相持;马琳发转与不转短球时波尔可以直接用正手摆短或者反手拧拉。马琳发球的优势不明显,导致马琳第三板抢攻的质量下降,有利于波尔第四板的攻防转换。波尔的相持段使用率较高,波尔相持时大多站在中近台,有速度快、落点刁和命中率高的特点,特别是反手反拉弧圈球到马琳正手位大角,使得马琳相持时被迫退到中远台,较为被动。
(三)水谷隼对王皓比赛技战术运用特点分析(2011世界杯男单半决赛)
通过表3与录像分析得出,水谷隼的发抢段中规中矩,对王皓并没有太多的威胁性。主要是水谷隼发球落点虽然多变,旋转却不够强,王皓要调整身体站位来接发球,但都能很好地用反手拧拉把球拉起来,然后接着衔接后一板的进攻,水谷隼第三板一般是被迫进攻或防守后进入相持段,对于王皓摆短的球,水谷隼大多是回摆,效果也不好。水谷隼接发段得分率为良好,使用率也高,表现在接发球的手段比较多,摆短、晃撇、挑打和反手台内拧拉,体现出水谷隼接发球手感好的特点,接完发球之后水谷隼较多会站在球台中路两面进攻,反手位反手快撕能力强,但侧身正手进攻较少,对王皓这种两面进攻实力很均衡的选手效果不好。相持段中水谷隼较多的退到中远台,虽然中远台对拉相持能力厚实,但却不利于主动控制对手,王皓多站在动作向前主动攻击水谷隼的回球,从相持球的技战术角度来看水谷隼是被动的一方,加上对拉时王皓的力量和旋转都在水谷隼之上,比赛也以王皓4比1胜出。
(四)水谷隼对梅兹比赛技战术运用特点分析(2012伦敦奥运会男单1/8决赛)
通过表4与录像分析得出,水谷隼的发抢段得分率不及格,原因主要是这场比赛水谷隼的发球质量一般,旋转不强,梅兹可以直接摆短,导致水谷隼第三板无法很好的抢拉抢攻,加上还经常发出半出台的球,梅兹可以顺势用正手拉弧圈,发抢段看出水谷隼对于优秀左手乒乓球运动员时,发球抢攻的办法和手段不多,一旦被对手控制住发抢段,很难从被动转成主动。水谷隼的接发段明显受制于梅兹的发球与发球抢攻,原因有两点:第一,梅兹的逆旋转发球旋转很强而且落点好,落点可以发到水谷隼的反手位与正手位,由于梅兹发球旋转强烈,水谷隼接发球时基本上摆不了短球,只能被动的搓与反手挡过去;第二,水谷隼受梅兹逆旋转发球的控制,回球质量较低或直接失误,落点只能回到梅兹的反手位,梅兹则使用侧身正手拉前冲弧圈球,水谷隼较多采取被动的防御,接发段水谷隼过于被动。相持段中水谷隼和梅兹实力不相上下,各有特点,水谷隼的相持特点是速度快,防守好,正反手实力均衡,但相持球的力量和旋转都不如梅兹,相似点是两人的中远台相持能力都很强,所以打到相持时来回球比较多。
三、结论
(一)波尔发抢段的第三板抢攻抢拉主要是拉加转弧圈球,第五板进攻则加快节奏,拉前冲弧圈球,特点与能分手段是靠第三板与第五板节奏与旋转之间的变化;接发段中波尔的摆短手感好,台内反手拧拉技术也具有威胁性,特别是反手拧拉后的反手快撕对方正手位大角极具威胁;相持段中波尔的正手反相持球实力均衡,速度快,衔接好,击球落点灵活多变,不足之处是波尔相持球的力量小,容易被对手转攻反拉。
(二)水谷隼发抢段的发球落点变化较多,落点多在对方反手或中路近网区域,抛球有高抛和半高抛之分,但发球旋转不够强,加上第三板正手抢拉的力量较小,威胁性不够,不利于连续进攻;接发段中水谷隼手感极好,尤其是半出台、台内球,拍形走向变化莫测,但稳定性有待提高,水谷隼的接发球以反手摆短、挑拨为主,在接抢后连续进攻能力出色,攻防转换表现积极;相持段中水谷隼由于手感突出,进攻衔接非常出色,正手抢攻意识强,连续进攻能力比较强,在同对方的对拉相持时,防守弧圈球的手感好,能够在中近台熟练地使用快拉、快剃的技术作为相持手段,水谷隼的中远台对拉和放高球能力、周旋能力甚至高于欧洲乒乓球运动员。
参考文献:
[1] 苏丕仁.现代乒乓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 唐建军.乒乓球运动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 蔡振华.2004横拍进攻型打法之我见[J].乒乓世界.2004.
[4]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我正准备上床看书,想先去刷个牙,刚打开水龙头,发现停水了。原来,那天晚上有工人要修地下水管,据说晚上九点才能修好,可是那个时候才六点半,我们也没有事先准备好水,现在全家只剩下半瓶矿泉水。可是,离正式有水时间还有两个半小时。但是,三个人在两个半小时只喝半瓶水怎么够呢?难道我们要渴一个多小时吗?我不要!
于是,我们每次喝水的时候都只喝一小口,不能像平常一样大口大口地喝水,每次都感觉喝不够。虽然每次喝水的量才那么一点,但是一个小时后那半瓶水就已经所剩无几了。那时,我真希望剩下的一个半小时快点过去,平时我都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在飞逝,而这时是多么的慢,好像是一架高速飞行的飞机突然没油了。我平常好像也没感觉到水的重要性,过了那漫长的两个半小时,我们终于有水了。当再次大口大口的喝上水时,我感觉到它是如此的甘甜可口,就像早晨的甘露一样清凉,它比冰热;比牛奶爽口;比果汁纯透。我感觉在那时我是世上最幸福的人,能喝到这么美味的水。真想不通我为什么原来没有好好的珍惜水,细细的去品尝水的滋味。
通过这个生活中的小故事,使我知道两个道理:1、我们要珍惜水资源,包括大地上的一切,不能浪费;2、有些东西我们平常看起来很普通,但一到最缺少它的时候,就会变得十分珍贵。
卡塔村小学坐落在群山之间,周边山村的孩子都聚集到这儿上学。这次席卷西南5省的持续干旱,同样考验着这儿的孩子们。
王老师把满满一筐矿泉水拖进教室。这是山外的好心人用卡车送来的,勉强供应每个孩子每天喝上一瓶水。孩子们领到水,开心得像过节,把水瓶抱在胸前,贴在脸上。这是生命之水啊,在眼下十分干旱的形势下,这水比什么都宝贝。可是,他们开心归开心,却谁也不肯拧开瓶盖,更不用说喝上一口了。
王老师瞧着孩子们干裂的嘴唇上都冒出细小的血珠,心疼不已,大声说:“孩子们,听老师的命令,第一步:把水瓶的盖子拧开!”
在王老师眼光的督促下,孩子们只得小心翼翼地拧开瓶盖。
王老师接着又说:“第二步,喝水!”
照理,渴极了的孩子们,这一小瓶矿泉水,咕嘟嘟一口气就喝完了。然而,孩子们只是故意装成大口喝水的样子,一口,两口,三口……好多口下去,瓶里的水几乎没少。王老师的眼睛湿润了,她走下讲台,逼着一个个孩子多喝一些:“喝吧,孩子们,没事的,今天是周末,到晚上放学回家,我们每人会多领到一瓶水。过几天,下雨了,我们就会有水喝的……”王老师哽咽着说不下去。
可是,孩子们还是舍不得喝,只是用舌尖舔舔瓶口,润润发白的嘴唇,又不喝了。
突然,刘刚站起来,用嘶哑的声音大声说:“王老师说得没错,我们这儿很快要下雨了。昨晚,我看新闻了,新闻里也这样说的。没事的,喝吧,看我的水,快喝掉了!”说罢,他晃了晃握在手里的半瓶水,眼睛里似乎藏着什么秘密。
刘刚一直是个让王老师头疼的孩子。这个孩子很聪明,但对学习不上心,三天两头地逃课,也老喜欢在班里调皮捣蛋。可是,自从前不久他奶奶到山里为取水一失足掉下山涧摔死后,他像变了个人,沉默了许多。
王老师看了一眼刘刚,见他的上下嘴唇各裂开了一条小口子,干结的血斑凝结在上面,又被新渗出来的鲜血染红。整张脸脏兮兮的,估计已经有好多天没洗过了。可能由于他难得在同学面前这样一本正经地讲话,脸色红红的。王老师对他笑了笑,表示对他的变化感到满意。
叮零零,下课的铃声响了,王老师又反复交代:“孩子们,为了节约饮水,我们课间尽量不要追逐打闹,以免消耗太多体力,引起口渴。”王老师交代完毕,匆匆离开教室。今天,有记者要来采访,她得去安排一下接待工作。
王老师才走出教室,班里的女同学小丽就悄悄地走到箩筐前,佯装数瓶,趁人不注意,迅速将一瓶水揣入怀里,往教室外走。
拐角处,小丽喘息未定,刘刚突然出现在她面前。
“把水拿出来!亏你还是班长,居然偷水!”刘刚铁板着脸沉声说道。
小丽吓了一跳,知道瞒不过去,就嘤嘤地哭起来:“刘刚,求你不要说出去。我已经一星期没洗脸了,我想拿这水洗把脸。我受不了脏兮兮地出现在记者的镜头前。而刚才的一瓶水,我渴,熬不住,已经喝掉了半瓶,剩下的半瓶,我回家路上要喝,我家离学校远,要爬许多山路。”
刘刚知道小丽一向爱干净,不闹旱灾时,小丽总是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现在,小丽的脸被泪水一冲,一道黑一道白的,成了大花脸。而干结的头发似一堆枯草,又像杂乱的鸟窝。可是,这是救命水,一想起奶奶丢命就是为了取水,刘刚断然拒绝。
“那我只用一点点,余下的我还过去……”小丽一边哀求,一边打开瓶盖。
“不行!这是救命水!”刘刚急了,上前跟小丽抢夺起来。
“啪”的一声,瓶子掉到地上,水“咕嘟咕嘟”地从瓶子里往外流。刘刚和小丽同时惊叫起来,这一幕恰巧被领着记者走过来的王老师撞上。
王老师气得直打哆嗦,指着刘刚说不出话来。
“王老师,是我……我,把小丽的水打翻了,不关小丽的事……”刘刚看着裂的泥土迅速吸没了的水,心痛极了。小丽一怔,刚要说明白,只见刘刚朝她直眨眼睛。知道他把责任担下了,小丽感动得捂住脸哭着跑远了。
王老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回教室!等记者采访完了再作处理。”
看到记者进来,孩子们显得紧张又兴奋。
“孩子们,记者叔叔是来报道我们这里的旱情的,是来帮助我们一起战胜旱灾的。大家欢迎!”在记者的镜头下,王老师把箩筐里的水再一次分给大家。今天是周末,孩子们要跋涉好长一段山路赶回家,所以,按照惯例,周末这天会给每个孩子多发一瓶水。
突然,王老师拿着两瓶水停住了。就只剩两瓶水了,可还有三个孩子没发到,怎么少了一瓶?数错了?不可能!每一次领水,食堂里负责分水的熊师傅和王老师自己都要清点好几遍。
王老师发怔的表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怎么啦,王老师?”
“少了一瓶!被谁拿走了一瓶!”王老师脱口而出。
在这大旱之际,一滴水比金子还珍贵,何况少了一瓶水!记者和王老师的眉头同时皱了起来。王老师扫视一眼全班,孩子们默默地看着王老师,小丽的头深深地低着,刘刚的脸涨得通红,躲闪着王老师的目光。
王老师心里暗暗地叹了一口气,该给刘刚一点教训了,否则他永远长不大。“刘刚,你站起来,说,水是不是你拿的?”
“没、没,我没拿!”看到记者把镜头对准他,刘刚很是慌乱,他的嘴唇剧烈地颤动,一颗大大的血珠从开裂的唇上冒出来。
“没拿?可就在刚才,我还看见你抢小丽的水!你真是不成器!不争气!你难道不知道这一点点水来得不容易吗?村民们为了我们喝水,情愿到深山老林里去挑水,你奶奶也是为了水而……”王老师把手伸进刘刚的课桌,拽出刘刚的书包,发现书包里鼓鼓囊囊地塞着四瓶水!
顿时,班里所有同学都把眼光集中到刘刚身上。
“不准提我奶奶!”刘刚猛然护住水,趴在桌子上大哭起来,“奶奶,奶奶!你回来啊,我想你啊!我有水,有水了……”
“这是怎么回事?刘刚,你哪来这么多水的?”王老师气愤地大声追问。
“我,我,我省下的……”刘刚泣不成声。
“你省水?你又撒谎!刚才你还一口气喝了半瓶呢,怎么省得下这几瓶水?”王老师根本不信,觉得这事决不能姑息,非要刘刚承认错误不可。
“刚……刚才,我把桌子里的半瓶水调了上来,其实我一口水也没有喝。”刘刚在王老师严厉的目光下,被迫说出了实情,“我看到同学都渴得要命,却谁也不肯喝,我就故意装成喝了半瓶水,想让大家喝点水。”
“这么说,你自己在一星期里几乎没怎么喝水?”王老师震撼了。
“喝了一瓶多。”
“你不渴吗?”
“渴!”
“那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想省下来周末带回去给爸爸妈妈喝,好让他们少上一次山挑水。王老师,我好怕他们会像奶奶一样出意外啊……”
王老师的心震颤了,潸然泪下,紧紧抱住刘刚,这才发现刘刚的额头滚烫滚烫的。怪不得刚才脸色那么红呢,原来他干渴得都发烧了:“对不起,孩子,老师错怪你了!”
小丽“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她跑过来,一把抱住王老师:“王老师,我错了,那瓶水是……是……是我拿的,不是刘刚拿的,我对不起他……”
这一幕让王老师和记者感动极了,孩子们在大灾大难面前,一个个都变得懂事了。
放学了,王老师同记者站在校门口,看见许多孩子的书包都是鼓鼓的,拦住一问,原来他们都省下了水,要回去给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喝。记者含着泪水,拍下这些珍贵感人的镜头。第二天报纸登出了一条通栏新闻:《大旱无情,滴水情真》,图文并茂地报道了记者在卡塔村小学的所见所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乌鸦手偶、玻璃颈瓶、小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孙老师和小朋友们继续学习第24课――乌鸦喝水(生齐读课题)
2.瞧,可爱的乌鸦带着一群词语宝宝来了,还认识它们吗?
乌鸦 渐渐 办法 终于 升高 到处
叼起 看见 瓶子 石子 口渴 喝水
3.分行读。
出示第一行,谁来读?(1声音可真响亮!2“终于”“终”字后鼻音,你读得可真准啊!请你领着大家把这个词语再读一遍。)
出示第二行,谁来读?(重点指导后鼻音“升”,轻声“起”和“见”)
出示最后一行,谁来读?(“瓶子”“石子”读得真准!谁还能用第三声再来组组词?这一行中还藏着一对双胞胎兄弟,他们是谁呢?(渴和喝),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知道为什么吗?你不但会发现,还很会研究,说得可真好,大家一起把掌声送给他!)
4.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这些词语宝宝,好吗?(齐读)
过渡:小朋友的生词学得真棒,小乌鸦也被吸引来了。播放课件:(哇,哇,小朋友们好!)多可爱的小乌鸦,和它打个招呼吧!(想了解我的故事吗?)那就请把书打开到134页,先自由读读第一小节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自由读。
(二)交流讨论。
1.(课件出示整小节)谁来读?――指名读。(你每一个字的字音读得都很准;你一个字都没读错,真棒!)
2.小朋友们再来看看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呢?(3句,带着一起看看,数数)
3.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口渴”:是什么样的感觉?――指名说(2-3个)那是什么时候?你在做什么?还有谁有过这样的体验?这时候,最想干什么?(喝水)这个时候的乌鸦也非常口渴,它要去――找水喝,那它是怎样找水喝的呢?你能用文中的词语告诉老师吗?
“到处”:小朋友们可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个词!到处是什么意思?(处处,四处,每一个地方)他会到哪些地方找水呢?还到哪儿了?(指名2-3名学生说)是呀,它东找找,西找找,找了很多地方,可辛苦了!谁来读好这句话?
指导朗读。(评价:老师觉得你这只小乌鸦还不是太渴的。这只乌鸦真是太渴了!乌鸦在到处找水喝啊!)
4.他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
乌鸦找到水了吗?谁来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老师?你们找到这句话了吗?(齐读)
乌鸦找呀找,终于看见了半瓶水,它的心情会怎样?(高兴、开心、激动、快乐)它可能会说些什么呢?(终于找到水了!有水了!)
(手偶演示)是啊,终于有水喝了。咦?怎么喝不着呢?小朋友们帮它找找原因。(半瓶水,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是因为瓶子里只有――半瓶水,瓶口又――小。
想想,这个时候乌鸦又是怎样的心情呢?(难过、着急)
谁来读好下面的两句话?(指名读)
(三)朗读全节。谁能把第一小节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夸张些)是呀,乌鸦怎么办呢?请大家再自由地读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自由读。
(二)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是呀,乌鸦想出了这样的办法,谁来读?(指名两生读)
1.(手偶演示)想看看乌鸦是怎样做的吗?老师带来了一些石子,看,乌鸦正在干什么?(叼石子)像这样,用嘴衔着就叫――叼。
2.(实验演示)那这个方法有用吗?让我们来试试!
乌鸦叼起一颗,放进去,再叼起一颗,放进去,(速度很慢)就这样,一颗又一颗(快一些,连续几颗)小朋友们仔细看哦,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再快一些)现在能喝到水了吗?还等什么,赶快来一口吧!(做乌鸦喝水状)啊!真舒服啊!小朋友们也和乌鸦来喝一口吧!这个方法好吗?
3.刚才,你发现瓶子里的水是一下子升高的吗?(渐渐,慢慢,一点一点地)谁能用“渐渐”说一句话?
(三)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
叼石子的这个好办法,乌鸦是一下子想出来的吗?(不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终于)从这个词语,你可以看出乌鸦想出这个办法怎么样啊?(很不容易,想了很长时间,很多办法)你们说得真好。谁来读好这句话?
(四)指导朗读。谁来把这小节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
(五)拓展: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小乌鸦还会想到什么办法来喝着瓶子里的水呢?
过渡:小朋友们可真聪明,想到了很多办法,让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吧!(欣赏动画儿歌《乌鸦喝水》)
四、小结全文
歌好听吗?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聪明、爱动脑筋)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小乌鸦这样多动脑,多思考,积极想办法。(板书:多动脑)
五、学习生字
这节课,我们还要重点学写两个生字。(出示:看 渐)
1.齐读。
2.(记字形)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你记住了哪个字?(渐,一辆水车千斤重。看,认识手字旁,比较“手”做偏旁时笔画的变化,孙悟空把手搭在眼睛上遮住光,看得可远啦!)
做一条反方向游的鱼
有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向前奔,你反向而行,就突出了自身价值。
“做一条反方向游的鱼”,这是IT业知名公司惠普对员工强调的职业理念。那一年,在惠普市场部工作的高建华,想跳槽到另一家外资公司做销售。他的理由是:在公司市场部只是一个配角,到另一家公司的销售部可以尝试一下当主角的滋味。当时,惠普中国分部的总裁俞新昌和一名人力资源总监亲自做工作挽留高建华。
那位人力资源总监问高建华,是否还记得供求关系原理,高建华说当然记得。人力资源总监说:“一件产品值钱与否,不取决于它的绝对价值,而是看供求关系,物以稀为贵,你说对不对?”然后,人力资源总监问了高建华两个问题:第一,全中国外企中做销售的人员大概是多少?仅惠普当时就有六七千人做销售,全国大概有几十万人;第二,中国外企中做市场营销的人员大概有多少?答案是数千人。
他给高建华分析道:“你有两个选择:一是加入到销售大军里面,与那几十万人竞争;二是继续在本公司做市场营销,与那几千人竞争。如果你觉得从头开始做销售工作更容易的话,那么,公司希望你三思。”
这次谈话,让高建华改变主意,也让他明白了在主流中,“做一条反方向游的鱼”。多年后,离开惠普的高建华写了《笑着离开惠普》一书。他在惠普中国分部工作了15年,做过市场总监、战略规划总监等。现在,高建华已经是市场营销界一个知名的个人品牌。
“做一条反方向游的鱼”,说白了就是追求差异化―一有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向前奔,你反向而行,就突出了自身价值。
半瓶水的态度
喝剩一半的矿泉水瓶上签上了主人的名字,也附着上了主人的态度。
7月25日,著名影星成龙和主持人白岩松以及各路媒体记者作为首批客人,受邀参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休闲文化广场的“中国故事”文化展示区。在来到“祥云小屋”时,成龙从志愿者那里借来一支笔,在自己刚喝了一半的矿泉水瓶子上工工整整地写上自己的名字。
同行的官员和记者感到不解,一般情况下,像成龙这样的大明星是不肯轻易签名的,更何况当时周围并没有影迷向他索要签名,他在矿泉水瓶上签名是一时兴起还是另有隐情?
有位记者好奇地向成龙打听起来,成龙淡然地告诉大家:“这瓶水我一下子也喝不完,如果随便一放,蛮容易跟别人的弄混了。我找不到自己的水,别人也不敢喝,这瓶水就肯定被浪费掉了;如果我写上名字,别人就不会弄混,我也就可以随时带着,直到喝完。这样下去,既节约又环保。拍戏时成家班和工作人员都是这样做,希望所有人都可以从小事做起。”
这让世人难以置信,身价亿万的成龙会计较这半瓶水?但事实就是如此,绝不是他在作秀!熟悉成龙的人大都会记得,成龙拍电影时经常提醒剧组成员节约喝水。在许多年前,他在片场看到很多人在休息时,因为无法辨认出自己开过的矿泉水瓶子,只好扔了那些喝了一半的矿泉水,另外去开启新的。成龙发现之后就为大家定下了规矩,每次发放矿泉水的时候,都让剧组所有成员在自己喝过的矿泉水瓶上签名,没有喝完就不能开启新的。如果是实在喝不完的水,也要倒在树下或者浇到花盆里,然后用力将瓶子捏扁扔到垃圾桶里,以便节省垃圾桶的空间。
据说,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清洁工人后来在清理垃圾桶时,不仅捡到了那只被捏扁的上面有成龙签名的空矿泉水瓶,还捡到了数以百计的刚喝了一半甚至几口的矿泉水瓶。
一瓶矿泉水在路边小店只卖两块钱,喝了一半的矿泉水的价值也不会超过一块钱。不必看瓶子上签的是谁的名字,也不必揣摩周围是什么氛围,透过那只被捏扁的矿泉水瓶,我仿佛触摸到了一种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