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雪的日记

下雪的日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下雪的日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下雪的日记

下雪的日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基础日语;教学方法

1.国内研究现状

认知语言学理论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在欧美出现并迅速发展壮大,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令人仰慕的成果。随着多学科间的渗透,其研究成果正日渐被应用到外语教学中。比如Dirven和Niemeier主编的《应用认知语言学》、Achard和Niemeier主编的《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Robinson和NickEllis主编的《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手册》,这些论著都是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及二语习得研究的结晶。日本学者在欧美学者的基础上也做出了这方面的研究,松本曜主编的《認知意味論》,籾山洋介主编了《認知意味論のしくみ》。中国的相关学者正也积极的进行着研究,在英语和汉语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和成果。我国已召开多次中国认知语言学会。2008年9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池上嘉彦和潘钧主编的《认知语言学入门》,在此基础上认知语言学理论正逐步应用于日语教学之中,为解决日语教学中的难点提供了全新的理念。

2.研究的定位和方法

本论文以推进高校日语教学发展为立足点,定位日语专业基础日语的实际教学。以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在教学中探索认识语言学角度的基础日语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期待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提高高校日语专业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现代化社会需求的外语人才略尽绵薄之力。

3.认知语言学理论

认知语言学是由认知理论和语言学知识相融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理论,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交流能力不是一种单纯的、独立的能力,是与经验有着密切的关联,语义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认知语言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式和角度,着重诠释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间的密切联系。由于认知语言学将语言表达形式同含义概念关联起来,强调思维与语言的内在联系,所以日语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于日语难点的理解,记忆“特例”等都具有前所未有的好效果。认知语言学对于解决日语教学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可以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对于某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能从思维的深度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本文探讨如何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基础日语教学当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4.认知语言学和基础日语教学

4.1在基础日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校日语专业中,零起点学生们的基础日语课的教学中,日语语法是教学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母语为汉语的学生,日语中有关格助词和助词的概念和用法是在母语中从未出现过相类似的语法,是最难理解的。因为格助词和助词的词义众多,在不同的条件下表达不同的意思,起到不同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格助词和助词的各个词义和作用是零散的讲授,出现的顺序和时间没有一定的计划性和方案性。对于大多数的零起点学生而来说,格助词和助词是很难理解和迅速掌握的。在这种条件下,教师可以利用认知语言学角度来进行这方面知识的教学。在认知语言学理论当中,认为格助词和助词的很多义项围绕形成了一个原型义项的网络,这些义项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我们可以提示学生先对这个格助词的原型意义进行教学,然后按照由具体认知到抽象认知进行模糊化的理解,对其它的义项进行链接,最后再进行总体的归纳。比如在日语中有很多意义相近但用法却千差万别的格助词,比如让众多学生迷惑的表示地点的格助词、表示移动方向的格助词、表示对象的格助词、表示归结点的格助词等的区别。认知语言学视角的教学方法是一种逆向的方式,使用了全新角度的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反的方式,以格助词之间的意义关联为出发点,把格助词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介绍,由语言的应用者根据时态、语态、意义等条件来选取合适的格助词和助词进行应用,使学生从实践应用的角度体会并掌握格助词和助词的用法和区别。

4.1.1认知理论与助动词教学

在助动词意义辨析这一难点中,认知语言学角度的教学方法同样披荆斩棘,让问题豁然开朗。在日语中有很多的助动词有多重语法意义,让学生琢磨不透。现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老师遇到某个格助词的一条用法就单独讲解一条,虽然学生当场可以很清楚、方便、简单的学习和进而掌握这一个知识点,但在出现某个助动词形式比较多,意义比较繁杂的时候,学生就很难做到清晰地分门别类的归纳变形和意义,更无法清楚有效的记忆了。进而无法理解掌握并将其灵活、适当的运用到实践中。认知语言学角度的教学方法中,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把助动词作为实词来讲解,清楚的说明它的含义,在这种条件下的含义区分是十分清晰明了的。然后再向学生介绍实词虚化的转变机制和语法功能等。因为在发生转变时,实词的某些意思和用法不会发生变化,学生可以按照实词的意义和特征,将助动词之间的不同点分门别类,能够做到清楚的记忆和区分使用,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4.1.2认知理论与自他表达

作为日语专业的零起点学生来说,日语的自他动词是比较难理解的语法现象。明明自他动词都会使用自己特定的格助词,但也经常会遇到不遵循规律的情况。教师在授课中经常简化知识点,来方便学生记忆和掌握,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各种特视情况和难题。所以在这个知识点的讲解中引入认知语言学角度的教学法时很有必要的,也是解决这一授课中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教师可以从原型义项出发来解释这一语法现象,先把语义做出渐进性的解释,然后再统一解答具体的问题。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4.2在基础日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4.2.1隐喻

认知语言学原理中分为三种隐喻方式:①比喻。比喻是指在两个相似事物中,用一个事物的概念来表达另一个事物。学生可以用母语中的概念来理解日语中的词汇,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新的词汇。②转喻。是指两个事物有相近的关系,在概念上具有某些关联性。学生在学习基本词汇的同时也可以扩展这个词汇的外延词,可以使学生方便快捷的扩大记忆的词汇量。③提喻。是指运用词语的一般意思来表达其内含义。应用这种概念可以让学生深入的理解日语词汇,可以掌握词汇的深层次的意义和用法,在学习中做到事半功倍。

4.2.2基本层次范畴理论

基本层次范畴描述的是最普遍到最特殊的过渡位置的概念,最普遍的范畴称为上位范畴,最特殊的则称为下位范畴。比如宝石称为上位范畴,宝石中的玉石、钻石等就是属于基本层次范畴,而玉石中的和田玉等就属于下位范畴。从这个角度出发的基础日语词汇教学要让学生首先理解并掌握基本范畴的词汇然后再分别向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扩展,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一个层次清晰的体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分类,把同属于一个范畴的词汇尽量归纳总结,再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详细划分。比如在授课中可以集中讲授食品、运动、文具、服装等词汇。

4.3在基础日语会话交际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人和日本人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语言文化共同体,各自的思维方式不同导致了中国人在使用日语进行会话交际时产生种种问题。日语、反映出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在学习和理解是肯定会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现象,在应用时更是困难重重。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深入理解日本人在语言深层的认知特点,这就需要我们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解决问题。日语语言处于相对狭小的“高语境”环境中,具有表达简洁凝练的特点。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一个短句中既没有生词,也没有复杂的语法,但学生却把握不好它的意思。越简单越短小的句子表达的意义就越多种多样,让人无法准确理解,这是日语最让学生头疼的一个特点。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是有着很大的优势的。徐昌华对日本人认知模式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在语言上的表现进行了分析,虽然目前还没有对日语的认知特点同日语表达特点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但是很多学者已经开始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这些研究和探索势必为日语教学和学习提供强大的支持,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日语的认知特点和日语的表达特点。突破目前学生从中国人的思维出发去使用日语这一历史性的重大难题,使学生能够以日本人的方式去应用基本的日语表达。这对基础日语乃至整个日语界的教学和学习来说都会达到历史性的飞跃。

5.总结

在基础日语教学中引入认知语言学知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去研究教学方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思路,认知语言学理论能从认知和思维的高度解释清楚令学生迷惑不解的问题,在解决传统基础日语教学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方面非常有效。在基础日语课堂中引入认知语言学角度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在难题面前豁然开朗,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是日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明智选择。

作者:岳晟婷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洁.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现代外语,2012,2.

[2]刘正光.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中国外语,2009,9.

[3]朱立霞.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三峡大学学报,2010,1.

下雪的日记范文第2篇

一、中日内科教学之经济学比较分析

经济学认为,任何人类行为的选择都伴随着相应的成本效益计算。下面从经济学视角对中国和日本的内科教学的方法手段、仪器设备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其对总经济投入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差的重视程度,比较其具体效果。

1.教学内容。从社会价值来的角度来说,学校的课程体系应该与社会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应该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能够为社会创造尽可能多的经济价值。日本的医学课程体系设置与中国的医学课程体系设置有所不同,日本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分为自然科学、心身科学、综合人体学、跨学科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基础医学、社会医学、临床医学、临床综合讲义及实习等十大板块,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则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板块。日本大学医学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从第一学年或第二学年即开始,有些基础课在高学年进行复修。在大学教育中,学生将掌握以后进入专业领域所必需的基础素质与能力,而专业化的培养将在研究生教育以及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中进行。为了适应医学教育改革的要求,日本修改了部分与大学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各个大学能够自主进行教育内容改革,制订特色化的教学课程。我国大学医学专业基础课则开始较晚。

2.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日本内科教学与中国内科教学授课方式及侧重点不同。不管是基础还是临床教学,日本医学教育始终将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培养放在首位,课堂讲授内容新颖,讲课方法直观形象,考试形式和内容灵活。我国近几年也开始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但目前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自主探究和深入讨论的机会。与我国医学生相比,日本医学生主动汲取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阅读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及科学创新能力相对较强,这一点值得借鉴。近年来,我国内科教学在一定范围采用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为学生今后直接阅读外文资料打下良好基础,而且是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驾驭知识的手段。

3.教学仪器设备。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在现代信息化社会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对资源的利用率更高,可循环性更强,可以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花费更少的成本。21世纪,随着现代医学新知识的大量涌现,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将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世界范围内医学知识的共享和交流程度的加大,对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本大学中,最难考入的院校就是医学院。

4.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在自由市场的条件下,政府角色的定位是一个殊为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极具实践意义,这一同样的问题在各个不同学科中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说明。在经济学上,有关政府的经济分析以及公共选择理论对这一问题都多有说明,而其间不乏借鉴之处。日本近代医学教育发展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起始于1876年明治以后,以欧洲国家的医学教育为样板设立了以帝国大学为首的国立、公立、私立大学医学院、医科大学和医学专科学校。第二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5年开始,学制进行了很大改革。第三阶段从1970年开始,医学院校以每年增加1所以上的速度发展,1981年达80所。第四阶段是大学改革阶段,从1973年筑波大学建立开始,文部省在医学课程设置标准方面给予各大学相当大的自由度,原则上不分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

二、我国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我国通过实践逐步探索出医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形成了医学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了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连续的医学教育体系。近年来形成了医学教育办学模式多元化的新格局。到2002年止,全国已有近50余所医科院校并入综合性或多科性大学。

然而,我国的医学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医学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特殊规律认识不足;医学教育的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质量不高;医学教育现有办学条件与发展规模不符;医学教育的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呆板等,不能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为了适应医学教育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医学教育进行改革是必然趋势。如何构建既能适应我国体制和思想文化特点又能吸纳国外现代化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新型教育体系,是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首先,在改革中要打破旧的传统教育模式,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合理安排教学结构和课程体系设置,实行基础与临床整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课程体系。使学生早期接触病人,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沟通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等人文课程体系训练,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通过丰富多彩的临床实践教育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的诊治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仪器设备等方面看,日本的内科教学比我国更重视投入与效益问题。内科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教学行为,它涉及教学医院、专业教师、医学生以及患者等各方面的问题,应建立一个与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相适应的教学保障体系,从而保证和提高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我国在改革和完善现有医学教育过程中,应开阔思路,敢于创新,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教育改革的先进成果,促进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下雪的日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多媒体 网络环境 基础日语教学 教学模式

一、引言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外语教学中。在基础日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日语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基础日语教学模式。在基础日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对基础日语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探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基础日语教学新模式是基础日语教师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基础日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的现状及趋势

日语学习的基础阶段是日语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传统的基础日语教学以语法翻译法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过多注重语法等基础知识的传授,往往会忽视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随着日语专业人数的不断递增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传统的基础日语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和网络辅助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中。多媒体网络教学是指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教育教学资源,用计算机实现教学目标。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与现代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新兴教学方式,它提供了一种易于协作学习的、可视化的教学环境。在大环境的影响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日语教师开始使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在基础日语教学中,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已得到广泛普及,并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日语教师都已采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在基础日语教学中,教师主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借助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通过课件将抽象的单词、语法、课文等变成图文、声情并茂的直观形象,为日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情景。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学生对学过的日语知识印象深刻,而且通过对日语原声、日本情景的模仿和练习,可以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日语学习的目的。近年来,许多高校的日语教师尤其是青年日语教师在基础日语教学中,不仅将丰富的网络资源变成教学的素材,而且通过邮件、论坛、聊天工具等网络手段开辟了第二课堂,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三、多媒体网络技术对基础日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在基础日语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

日语专业的学生在选择日语作为专业时大都是因为对日语有着浓厚的兴趣。笔者曾对所在校的07级至11级新生进行调查,每个班都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因为对日本动漫感兴趣才选择日语专业的。因此,基础日语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以文字、语法为中心的单调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对文字、声音、动画等进行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接近现实的场景中轻松掌握基础日语知识,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

(二)在基础日语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日语水平。

日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六个项目: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句型、功能意念。这就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等日语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对教学内容加以补充,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接触到大量日语原声和真实场景。教师通过选取的材料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并结合课文和背景材料对语法、句型进行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在掌握词汇、语法、句型等意义的基础上,锻炼和提高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另外,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围绕所学课文,选取适当的网络资源内容进行问答、复述、表演、讨论、发表等,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内容难度适中的听说、阅读、影像等资料通过邮件等网络手段推荐给学生,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通过多媒体网络,学生可以在课下对课堂上没有掌握好的内容进行反复练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好日文学习网站、日文电子报刊、在线文库和词典等,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在基础日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为高年级阶段的日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基础日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弊端和不足之处

(一)教师在基础日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往往受到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限制。

运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日语教学,虽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由于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一些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并不擅长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多媒体网络技术游刃有余地用到基础日语教学中的教师并不多。笔者曾对国内部分高校的基础日语教学情况进行过调研,大部分高校的基础日语教师都已不同程度地采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但有些基本还是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多媒体教学系统只是摆设。有的虽然也有课件,但内容单调空洞,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学生的兴趣更无从谈起。

(二)在基础日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还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

拥有一套完备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是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前提条件。如今,几乎所有的高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但设备质量参差不齐。一些质量不好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会出现放不出声音或者声音、图像不清晰等问题,必然会对教学效果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即便是设备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有时也会受到停电、断网、网速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诸如此类的客观因素往往会导致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无法播放,学生也无法在课堂上接触到日语原声或真实场景,自然会对上课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人手一台电脑。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在第一学期就配备电脑的并不多。所以,当基础日语教师将一些学习材料通过网络转发给学生前,要考虑学生是否配备电脑、是否开通网络等客观因素。

(三)在基础日语教学中过度使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往往会影响教与学的效果。

孔子曰:“过犹不及。”在基础日语教学中,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过多地利用网络资源,并不是好事。例如,对于一年级新生,教师从一开始就过多地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学生就会对多媒体课件产生不同程度的依赖性。笔者曾对所授班级的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做笔记的学生非常少。即便是多次强调过做笔记的重要性,仍有很多学生不愿做笔记,其对知识的记忆也随幻灯片一闪而过。如果记忆力不好,课后又不进行复习巩固,则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在基础日语教学中,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和过多地利用网络资源,不仅教师要浪费很多时间搜集、整理大量的教学素材,而且看似花里胡哨的课件并不能让学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另外,由于学生对课件有很强的依赖性,便会对老师的课件充满期待。如果老师这一课的课件没有上一课的精彩,部分学生的兴趣就很难调动起来,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过多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还会造成学生对教师作用的忽视。在传统的基础日语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自行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接触大量的日语素材和日语学习环境,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自学。即使是在基础日语的课堂上,也往往过多注重老师的课件内容,而忽视老师在播放课件时所讲的内容。更有甚者,一些学生由于通过网络等提前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当老师在课堂上再讲起这些知识时,有些学生就不再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即便个别学生只是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老师的作用并不重要。

由此可见,基础日语教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过多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不能让学生对多媒体和网络产生依赖性,从而忽视老师的作用。

五、构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基础日语教学新模式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有效结合。

基础日语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不断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有效结合。例如,日文中虽然也有大量汉字,但一些日文汉字的写法与中国汉字却有很大区别,仅靠在课件中展示和强调并不能让日语初学者真正掌握其与中国汉字的区别。当需要强调这些汉字的时候,教师可用粉笔在黑板上将这些汉字的笔顺、部首等一笔一画地写出来,学生只有亲眼目睹了老师的书写过程,才能牢记这些汉字的写法,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才不会出错。由此可见,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已经普及的今天,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还不能丢弃。当然,教师在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可以结合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还是以日文中看似与中国汉字相似却有很多不同的汉字为例,基础日语教师在讲授到包含这些汉字的词汇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这些日文汉字的写法后,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汉字的发音、意义和用法等,根据需要还可以让学生接触包含这些汉字词汇的图文、日语原声和真实场景。诸如此类,教师只有做到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有效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基础知识,并提高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的能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度”。

在信息高速发展和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渐趋普及的今天,丰富的网络资源的确为日语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网络资源的泛滥也导致大量日语素材的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传统的纸质教材虽然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却往往是经过精编细选,其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网络资源无法比拟的。所以,教师在基础日语教学中要避免过多利用网络资源而忽视教材本身。教师在基础日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度”,尽量避免过多注重课件的形式而产生对课件的依赖性。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力求简洁明了、重难点突出,避免因课件过于花哨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避免课件内容过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师发挥积极引导作用,营造日语教学情景。

由于日语专业的学生大都是从零起点开始学习日语,因此基础日语教师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必须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时要适当发挥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优势,在播放课件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讲解,并通过设置问答、讨论等,营造“对话式”和“合作式”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使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针对网上日语素材的杂乱无章,教师一方面可以向学生推荐可靠的日文学习网站、日文报刊、日语学习软件、日语语料库等,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素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高效的检索、分析、整理方法,引导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四)建立和完善基础日语教学的网络实施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为网络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全面的支持。目前,许多高校都使用了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开发、网上教学、教学资源管理等功能融为一体。基础日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和完善基础日语课程的网络教学实施平台,通过平台上传教学资料、课程信息、进行网上测验或师生讨论等,将封闭式的基础日语教学转变为开放式的基础日语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并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智能化的监测和评价。

六、结语

在基础日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对基础日语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基础日语教学任重而道远,在构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基础日语教学新模式过程中,基础日语教师必须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有效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出基础日语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强化基础日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逊.多媒体在日语基础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9-80.

[2]吴宏等.网络教学系统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63-66.

[3]娄亚民.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85-186.

[4]民.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7(8):138-139.

[5]张剑.多媒体辅助日语精读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9):171-172.

[6]马鹤.利用网络资源辅助日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122.

下雪的日记范文第4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春光明媚的3月正是万象更新的季节,沐浴在春风里,我们感受着万物复苏的清新气息,心中不由得产生了对生命至诚的热爱。3月,是我们学习雷锋的传统文明月。几十年过去了,在雷锋精神的照耀下,一代代青少年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学们,雷锋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雷锋精神却指引着张华,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下雪的日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二语习得语言磨蚀阀值级水平日语教学

第二外语是我国外语系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而日语是英语专业学生首选的科目。这与当前日本经济发达,学好日语就有可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工具型动机有关,也与日语跟汉语比较相似的语言特点有关。同时日语也是考研、职称考试的必考科目。但是目前二外日语教学却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包括课时少,与文化教学的脱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等。基于日语学习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将从二语习得的阀值级水平角度指导二外日语教学,同时结合语言磨蚀的阀值级水平理论探讨二外日语教学。

1.二语习得的阀值级水平

二语习得的阀值级水平即二语习得的基本目标水平。二语习得的基本目标水平就是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大多数人所普遍接受和能达到的基本水平。目标水平与学生现实水平之间的差距是二语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它支配和决定着二语教学过程的进行、发展和终结(刘英林,1994:262-263)。基本目标水平的确立有利于指导课堂教学活动和积极引导学生。一般来说,确立二语习得的基本目标水平的方法有3种(van EK,1975:14)。第一,由国家和政府等行政机构制定大多数学习者所必须达到的二语水平。第二,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制定不同的目标水平。第三,通过需求分析,为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制定一个统一的目标水平。方法一有些过于笼统,脱离现实。方法二似乎更加合理,但是名目繁多,难以统一管理。方法三考虑了不同类型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并为他们制定了一个转到其他领域前的比较统一的目标水平,因此更加合理,易于管理,目前在制定二语学习的基本目标水平时,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方法三。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洲语言学的专家们就制定出了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语种和国家的基本目标水平标准,即阀值级水平或T水平(van EK,1975:13),同时经过近30年的发展,这个目标水平体系已经基本完善,专家们通过研究分析按照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已经制定出了基本目标水平的具体内涵。基本目标水平的横向拓展主要表现为不同语种和不同年龄的群体均使用统一的基本目标水平标准。基本目标水平的纵向拓展具体表现为:在欧洲,ALTE标准是标志性的发展成果。在美国,美国政府的外交学院制定出了FSI Scale,后改称ILR Scale及此后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制定的二语学习目标水平的暂行规定ACTFL Proficiency Guidelines。欧洲和美国的标准虽然有些不同,但是核心内容没变,以欧洲的ALTE标准为例,此标准把语言水平分为三个等级包括六个级别,A1即入门水平,A2 即发展水平,B1即阀值级水平,B2即优势水平,C1即熟练水平,C2即精通水平。综上所述,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二语习得的阀值级水平就是ALTE的B1级,即美国FSI和ILR的二级(S2或2+),ACTFL上的“高级―高”。

二语习得的阀值级水平理论帮助我们用崭新的视野来看待目前的二外日语教学。语言习得的阀值级水平理论最初是应用于英语学习所应达到的基本目标水平的界定,其他语种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作为二语学习的基本目标水平的标准都相继完成,而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习却没有一个基本目标水平的标准。日语作为外语专业学生的第二外语,单就人数上看,已经成为小语种里的大语种。目前高校二外日语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课时少,课堂活动单调,不注重听力和口语的学习,教材缺乏趣味性,与文化教学的脱节,等等。就目前所选择学习日语的人数来看,学习者对日语学习的强烈欲望和目前日语的教学质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如何把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得以发挥并且真正地掌握这门语言是日语教学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这就启示我们,必须用同样严格的标准去规范二外日语的教学。并且作为专业语言学习者,他们对二外日语的学习已经具备有条理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学习语言的方法,因此要有效解决目前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规定一个二外日语学习的阀值级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具备了这个阀值级水平,才能确实改善目前日语学习的境况。结合实际,具体的做法就是规定学习者必须参加一个统一的日语语言水平考试,即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应该达到日本语能力考试的三级或者四级水平;研究生毕业的学生达到这一考试的二级或者三级水平,而不是如现在大多数学校所做的那种简单的、主观的期末测验。这样从整体来看,学校便于统一管理;从个体来看,更能激发学习者学习日语的积极性。

2.二语磨蚀的阀值级水平

二语磨蚀是语言磨蚀的一种。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意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倪传斌,2006)。语言磨蚀既可以指第二语言或外语使用能力的流失,又可以指母语的退化或丧失。语言磨蚀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完全独立的学科,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者。研究发现,导致学习者语言磨蚀的因素有:磨蚀前二语水平,受蚀时间,与受蚀语的接触,年龄,二语习得方式,社会情感因素,读写能力和目的与语种等八类(倪传斌,2006)。其中,受蚀前学习者所达到的终极语言水平的影响最大。早在1932年,Kennedy就发现磨蚀前的外语水平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1990年Vechter等将这一现象归纳为“倒置假设”,也就是说,磨蚀前的语言水平和磨蚀的量或者速度成反比。此后,研究者还发现,除了存在倒置现象,还存在一个明显的分界线,在这个分界线上下,学习者的外语水平磨蚀的量和速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Neisser把这一分界线称为外语磨蚀的关键阀值。他认为超过这个阀值级水平,外语磨蚀的速度就会减缓。早在1982年,Lowe就发现在语言磨蚀前的二语水平上确实存在一个“点”,但他没有明确提出这个点的具置,只是给出了一个范围。1984年Clark等人调查发现,位于FSI量表的三级就是研究者所说的阀值级水平。此后,Nagasawa于1999年提出,这个关键阀值就是ACTFL上的优秀级,即位于2+或低于“高级―高”水平的外语能力容易受到磨蚀。对比上文提到的二语习得的阀值级水平,我们不难发现,2+或“高级―高”正是二语习得的基本目标水平基准。也就是说外语磨蚀的阀值级水平要在二语习得的阀值级水平基础上再高一个等级,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外语水平的磨蚀,这个等级就是ALTE上的B2级,FSI和ILR的三级(S3或Level 3),ACTFL上的优秀级。

二语磨蚀的阀值级水平是和二语习得的阀值级水平相对应的标准。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在习得了一门语言的同时就潜在地存在着这门语言磨蚀的危险,语言的磨蚀是客观存在着的,只要有习得就会有磨蚀,即语言磨蚀是生理性的而不是病理性的。同时从教育经济学教育投资的经济效果角度出发,也有必要探讨语言磨蚀的阀值级水平。目前高校的二外日语教学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大多数学习者不能把已经习得的语言“保值”下去,而是慢慢出现语言的磨蚀。正如上文已经探讨过的,首先就是日语教学没有规定一个语言习得的阀值级水平,没有规定学习者应该达到的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标准水平,因此学习者本身的语言能力就很差,而从语言磨蚀的影响因素角度来看,学习者终极语言水平越差,磨蚀的速度就越快。其次就是90%的学习者毕业后甚至还在校期间就已经出现日语能力的严重磨蚀。因此,从语言磨蚀的阀值级水平角度来看,学习者要让已经习得的语言“保值”,就要在语言习得的阀值级水平上再高一个级别(当然理论前提是存在着日语习得的阀值级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证学习者习得的语言能够“保值”下去。具体来说,就是高校本科生毕业之前应该达到日语水平的二级或三级;研究生应该达到日语水平的二级。当然二外日语学习者个人除了在教育政策的调控下被动地预防日语能力的磨蚀之外,还应该自己主动采取措施维护已经习得的语言,进行语言的“终身教育”。

相关期刊更多

晚霞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四川省委老干部局

新青年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共青团黑龙江省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