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声童话故事

有声童话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声童话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声童话故事

有声童话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煤矿通风;井下事故;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TD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煤矿开采过程中,况且通风条件不是很好,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这就导致了瓦斯等有毒气体难以挥发,煤矿工人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在煤矿事故中,瓦斯及火灾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同时也威胁着井下工人的生命和巷道工程质量,所以,改善煤矿通风条件是志在必行的。煤矿的通风条件能够有效的预防瓦斯、粉尘以及火灾,保障井下工人工作环境,达到安全生产。煤矿的管理者必须有责任的改善通风条件,让工人安全得到保障,能够安心的进行井下生产,确保不存在安全隐患。这样的改善生产条件能够提升煤矿的安全效益,让工人工作的条件变得更好。

一、煤矿通风的重要性

由于煤矿在开采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事故,对国家社会以及煤矿生产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并且也让工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容易造成工人死亡和与煤矿坍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行,人对生命的认识也重视,并且资源也被国家所整合,所以,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应当注重保障工人的最基本权利,让工人在良好工作环境下进行安心工作。为了保障煤矿生产安全,防止煤矿事故的发生,就必须要加强煤矿通风管理。工人在工作中,明确了解煤矿的安全性,就能够更加卖力为煤矿的工作生产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煤矿的管理层也需要认识到在当今社会以人为本政策的重要性,加强煤矿工人工作安全性。例如:在分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就可以知道瓦斯浓度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六最容易爆炸,并且氧气浓度得到百分之十二,有明火来引燃,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普通煤矿中,肯定会达到瓦斯浓度,肯定也会有火源存在,这就极易导致引起瓦斯爆炸。

二、煤矿通风的安全评价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就需要对煤矿空气条件进行检测,让工人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工作。对煤矿基础资料的检测,就是检测煤矿中瓦斯、空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浓度,保障煤矿的安全性,防止煤矿发生爆炸。在进行鉴定的时候,应当有工人代表在场,让工人代表将检测结果传达+要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要采取最有代表性的地点,能够反映出当前风的大部分情况。例如:在测试风时,要采取全面的测试,并且注重测试可能漏风的地方,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根据测试风的数据,可以将煤矿内的有毒气体进行散发,让有毒气体随着风带出煤矿,保证煤矿中的空气安全性。在进行对测试风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根据煤矿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如何创建通风系统,如何将有毒气体随着风而散发。在测试风的时候,还可以检测煤矿中的设备是否符合作业的最佳要求,有不合格的设备要及时的维修与更换,保证设备的稳定性。

三、煤矿通风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抗灾性原则。煤矿通风系统的构建主要是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所以要将抗灾性原则放在煤矿通风系统构建原则的首位。煤矿的管理者需要为危险的出现设置一个安全有效的应急预案,一旦煤矿中有紧急情况出现,就需要采取这个预案进行防灾。在防灾的过程中,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最大限度的保障工人的安全。通风系统的构建就是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让煤矿提升抗灾能力,保证煤矿的生产质量。

(二)整体性原则。煤矿通风系统的构建,需要将煤矿中的各个地方进行综合,建立一条合理有序的通风系统。让通风系统在煤矿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让工人工作的放心。煤矿的管理层在进行煤矿通风系统构建的时候,需要对煤矿进行实地的考查,对煤矿的各个地方都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构建最好的通风系统。煤矿通风系统按照整体性构建,能最大限度的确保煤矿通风系统的运转,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的安全开采。

(三)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就是煤矿的管理层在创设煤矿通风系统的时候,需要符合当前企业的发展情况,确保煤矿的通风系统就是为工人提供新鲜空气的。所以,需要对煤矿的整体运作情况进行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通风设备的调整,保证通风设备的使用率,同时保证下井工人的安全。工人在进行下井工作之前,应当对通风设备进行检查,保证通风设备能够在自己下井之后,正常的运行,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四、煤矿通风系统的优化方法

(一)领导加强重视,完善管理制度。领导需要加强对通风系统构建的重视,重视煤矿工人的安全性,同时也要对下井的煤矿工人进行自救方法的传授。万一在煤矿中出现了问题,让煤矿工人能够运用合理的办法进行自救。企业也需要做好预防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的发生,这才是通风系统构建的最重要的目的。煤矿也需要构建一系列的应急预案,保证煤矿在出现危险的时候,有预案可以应急,并且也可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

(二)加强煤矿通风系统的安全控制。煤矿通风系统也是有一个合理的运作量,需要对通风系统的运作量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根据当前煤矿的安全指标对通风设备进行完善,使通风系统一直处在能够承受的最大量之内,不让通风设备崩溃,保障煤矿内工作人员的安全。也需要建立一个合理安全控制系统,让通风系统能够有效的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避免煤矿意外的出现,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煤矿井下事故的发生。在进行通风设备检查的时候,也需要对通风的环境进行检测,让煤矿的环境最适合工人的工作。并且工人在煤矿内进行工作的时候,要及时的对空气进行过滤,让下井的工作人员有良好的空气可以呼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定期与不定期的对通风系统进行优化,使通风系统适应当前的煤矿生产情况,并且保证煤矿进行合理的运作。总之,优化煤矿的通风系统,能够最为有效的防止煤矿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够保证工人的工作安全,保障煤矿始终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运作,提升煤矿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俊平.煤矿通风管理制度安全评价中层次分析法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5)

[2]马维忠.探讨煤矿通风安全评价及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6)

有声童话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趣味情境;趣味图片;趣味例文;趣味表演

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由于童话故事的特点使得童话故事深得孩子们的喜爱,但孩子们一到自己编童话故事虽有话可说,却往往平淡无奇,如何指导孩子们写好童话故事呢?本人认为应从“趣”字上下功夫。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创造欲望

作文是生活和思想,环境和情感相溶合的产物,创作思路离不开情境诱发,编写童话更是如此。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老师应千方百计把学生带入情境,强化感受,发展创造性思维。如一位老师在创编故事时这样创设情境:孩子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到一个神秘的地方去,想去吗?闭上你们的眼睛吧!(此时老师展示童话王国的图片)同学们,神秘的地方已经到了,睁开眼睛,看看我们到哪儿了?是呀!我们到了童话王国。有了“趣”这一入门的先导,学生在接下来的童话创作中便会乐此不疲。

二、欣赏趣味图片,让想象变得丰富

古代诗歌中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虽然是平面、静态、无声的,但这恰恰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借助想象,大胆演绎图画情节,变平面为立体,静态为动态,无声为有声,展现出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和生命活力。此时教师展示一张小蜈蚣的图片顺势引导:童话王国的使者正在迎接我们呢!看看它是谁?(课件:出示小蜈蚣的图片)小蜈蚣有什么特点?咦!它在说什么呢?(课件出示:我终于有鞋了)大家一起读一读?读了小蜈蚣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提出有趣的问题,如:鞋从哪儿来的?是一些什么样的鞋?引导学生从形状、颜色、大小、功能上去进行有趣想象。

在儿童的世界里,一幅画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欣赏图画的同时,儿童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开发,学生的想象也变得丰富、有趣起来。

三、出示趣味例文,将情节写得有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具体的童话故事来分析感悟童话创作的一般规律,了解其写作手法,才能更好地去创编童话。此时,如果出示一段例文,让学生从例文中习得如何把童话故事写得有趣的方法,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创编故事时出示这样一段例文:小蜈蚣那一百双丁丁鞋穿在脚上立刻便响起了美妙的音乐,乐得它一会儿伸伸这条腿,“丁丁丁──”一会儿跺跺那只脚,“当当当──”它兴奋地说:“我的鞋子会唱歌!我的鞋子会唱歌!”一群小鸭子正好走过,也跟着音乐的节奏,左摆一下,右摇一下,还哼起歌来:“嘎──嘎嘎!嘎──嘎嘎!”隔壁的狗熊大婶听见了,也一边扭着她那肥肥的腰,一边挥着她那厚厚的掌。大象可羡慕了,对小蜈蚣说:“你那么多双鞋,给我两双行吗?”不等小蜈蚣回答,狗熊大婶接过去说:“能把你的一个脚趾头塞进去就谢天谢地喽!”。让学生读文,说说:“你觉得这段故事有趣吗?”“你从哪儿感受到了有趣?”在例文中感知中让学生认识到,要把童话故事写得有趣必须让故事中的角色说起来,动起来,且要做到说得有趣,动得有趣。

四、内化趣味表演,再进趣味情境

儿童是天生的表演家,在前面的读中,孩子们只是作为故事的旁观者。只有演,才能够使故事情节、故事语言得以内化。所以在孩子们把握住了童话故事如何才能写出有趣这一特点后,让孩子们演一演。把故事中的小蜈蚣、小鸭子、狗熊大婶、大象的语言、动作分角色表演出来,这样一来,孩子们真正进入到了童话王国,变成那一个个形象丰满的角色,在这样轻松、和谐、有趣的情境中,孩子们无拘无束地放飞创造和想象。

有声童话故事范文第3篇

孩子是最喜欢听故事的,只要妈妈说“我来讲个故事”,十有八九他会安静下来,并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你。如果这个故事是配着好听的音乐,由他和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一起表演出来的,那他更会高兴得不得了,这种快乐和成功的感觉,就好像发现了“芝麻开门”的一道咒语,而那道石洞门开启了一样!

每次看到宝宝们夸张而生动地表现着自己想象中的“ 角色”,总觉得他们仿佛穿越了时空,成为作曲家笔下的童话人物,用自己的方式和艺术大师在沟通。这种艺术的体验无法用语言表达,却会让孩子内心充满希望与幸福感。

什么类型的音乐适合表演?

活泼生动、诙谐有趣、具有故事性的童话音乐小品。比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格里格的《挪威舞曲》、维瓦尔第的《四季》等等,都非常适合低幼孩子欣赏和表演。

这些作品由交响乐队演奏,容易将儿童带进音响丰富、愉快动感的意境。另外,改编自民族音乐的短小的音乐小品,融合现代音乐元素的音乐作品,质朴而活泼的童谣,也可以用来表演。只是,这时候我们和孩子多了一个“甜蜜”的任务:担当“编剧”,一起来想象、创编童话故事。

如何排演亲子音乐剧?

和孩子一起选择一段喜欢的音乐,专心聆听几遍,熟悉乐曲的结构特点。

熟悉音乐童话的内容,或者和孩子一起创作故事。

全家一起准备道具,创设场景,分配人物。

播放音乐,根据音乐的不同乐段,进行相应的动作表演。鼓励宝宝大胆创造新的动作。

都有哪些表演方式?

可以借助音乐剧的手法,和孩子一起表演。随着音乐的推进,用符合故事情节的语气、歌唱、身体的律动、舞蹈、乐器等方式表现故事戏剧性的变化。

亲子音乐剧场

好了,让我们通过两个经典剧目,亲自体验一下全家总动员,创作亲子音乐童话剧的快乐吧。

剧目A 绿野仙踪

音乐介绍

《绿野仙踪》是一段有趣的童话音乐,节奏非常鲜明,四个乐段的主题分别是稻草人―中速、铁皮人―慢速、狮子―中速以及联欢―欢快,爸爸妈妈只要能听出四个段落就可以了。

讲讲童话故事

宝宝坐在爸爸妈妈身边,听爸爸妈妈讲改编过的《绿野仙踪》:美丽的小女孩多罗西因为龙卷风离开了家,她要寻找伟大的魔法师帮助她回家,于是她走呀走呀,遇到了风趣的稻草人,勤劳的铁皮人,还有胆小的狮子。他们一起结伴上路,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伟大的魔法师,实现了美好的愿望。

排演提示

1. 爸爸妈妈和宝宝分别扮演稻草人、铁皮人、狮子和魔法师等。可以和宝宝一起准备相应的头饰。

2. 播放几遍音乐,告诉宝宝音乐的几个段落,鼓励宝宝想象各段音乐表现的内容。

3. 创编动作。鼓励宝宝发挥想象力,根据音乐,用表情和动作表现:稻草人的风趣活泼,铁皮人的笨重勤劳,狮子的胆小可爱以及找到魔法师后的开心联欢。

4. 爸爸妈妈在音乐变奏之前要给予语言提示,如我们遇到了稻草人,进入丛林遇到狮子等。

Tips:更多适合宝宝表演的音乐推荐

《溜冰圆舞曲》瓦尔德退费尔(法)

《森林铁匠》米夏埃利斯(德)

《洋娃娃》福莱(法)

《胡桃夹子》柴可夫斯基(俄)

《欢乐颂》贝多芬(德)

《雪橇》安德森(美)

温馨提示: 文中提到的音乐, 可以登录省略 或老师的博客:blog.省略/happymusic1234567搜索曲目名称,在线欣赏或下载。

剧目B小精灵漫游记

音乐介绍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创作的《挪威舞曲》,音乐生动有趣。音乐分为3 部分,我们用3 段有声的童话故事来诠释。

讲讲童话故事

A 段: 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精灵。一天,它们发现森林里的小树慢慢地长大了,看,它们伸出了嫩绿的枝芽,随着风儿轻轻地舞蹈。

B 段: 小精灵真高兴呀!它们快乐地在小树中穿梭舞蹈。

C 段: 天渐渐黑了,小树睡着了,小精灵也悄悄地回家了。

排演提示

1. 一起聆听音乐旋律,爸爸妈妈给孩子讲述小精灵的故事,体会乐曲的节奏。

2. 和宝宝讨论,小精灵到森林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事情?

3. 根据讨论,鼓励宝宝用动作表示乐曲场景。可以准备小树的头饰和纱巾等。

4. 爸爸妈妈和宝宝分成两组,扮演成小精灵(身披纱巾)和小树(戴头饰)进行表演,鼓励宝宝大胆想象,创作新的动作。

5. 动作举例:

A 段:爸爸妈妈将宝宝背朝自己抱在腿上左右摇摆,然后举高,表示小树长大。

B 段:爸爸妈妈将宝宝背朝自己抱在腿上,右手举起宝宝的右手,放下,突然从右边叫宝宝;左手举起宝宝的左手,放下,突然从左边叫宝宝;表现小精灵在森林中做游戏。

C 段:将纱巾盖自己和宝宝的头上,做出睡觉的样子。

作者手记

把你变成童话里的天使

我常常看到我的女儿听着音乐,双手抱着玩偶,自言自语地演起戏来,那些故事当然是即兴创作的,整个过程也自编自导,样子可爱极了,就像童话里的天使。我也和亲子班的小朋友们做这样的活动,孩子的点子很多,常常到最后大家都笑作一团,还自发地鼓起掌来。

音乐绝不只是在室内的某一处或特定的一段时间才能学习。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

有声童话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朗读 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共同搞好语文教学。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二、搞好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春》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还说:“春天的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为何“美美”,景色美又在何方?课后,我问学生:“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2、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课文。“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前半句读得稍重且慢,“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

3、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1)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4、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有一次,我教《桂林山水》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桂林山水的优美,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三、“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

有声童话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有声读物;潜移默化;影响

一、培养想象能力,增加童真童趣

6至14岁的儿童正处在思维活跃,富于想象的年龄段,有声读物以声音为媒介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充满幻想和教育意义的故事传递到孩子们的耳边,在孩子们听故事的同时大脑将声音转换为画面。以往的教育方法都是家长将视觉教育和听觉教育分开展开,而有声读物则很好地结合了两种方式。同枯燥的文字相比有声读物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和直白的画面相比声音向图像转变的过程更刺激了大脑皮层的中枢神经,激发右脑发育,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儿童的想象能力。

随着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很多家长没有办法陪孩子做游戏、讲故事,而有声读物的出现减轻了父母不能经常陪伴孩子的遗憾。相比于电脑游戏,有声读物在童趣培养、获得知识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很多儿童心理早熟就是因为过早过多地接触大众传媒里一些不良的信息,还有的是因为父母用对成人的态度对待儿童,这些导致了儿童过早失去童真童趣。而儿童有声读物的内容专门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设计,语气语调,语言编排上都恰到好处,为孩子的世界带来更多童真童趣。

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儿童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语言为认知发展阶段提供赖以存在的符号”[1]。语言是当今社会交流和生存的重要工具,所以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而语言的最佳发展时期则是在4~6岁之间。

儿童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模仿,为了能让婴儿尽早学会说话,父母总会不厌其烦地对着孩子发出简单的字词如:“爸爸”“妈妈”,孩子学会的第一词往往就是“爸爸”“妈妈”。从幼年时的牙牙学语到后来学大人说话,可以说听觉起了关键性作用。有声读物则是不断利用声音来刺激儿童的语言中枢,让儿童先从模仿开始一步步增强表达能力。当经过有声读物的故事情节的长期熏陶后,儿童开始学着模仿讲故事,再到后来开始运用想象力自己编故事给其他人听,长此以往增强了儿童的语言组织能力、复述能力还有编剧能力。

三、拓宽视野,增加求知欲

崴仕和斯特里亚诺曾做过一个实验,测试母亲的声音、面孔哪个能吸引婴儿以更短的时间爬到母亲身边,结果令人惊讶的是依靠声音婴儿用了一分半爬到母亲身边,而依靠母亲的面孔则花费了三分钟才吸引婴儿到达母亲身边。由这个实验科学家得出结论:与图像信号相比,婴儿对声音信号更加敏感。对声音信号的敏感能够让人在表情交流无法进行的情况下(比如当看不到母亲时)继续交换信息。而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受环境限制,儿童了解世界的渠道有限,有声读物则为儿童了解广阔的世界提供一个很好的方式。

现在有声读物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不再只有单一的故事,更多的小知识、小技能也加入到有声读物的内容当中形成少儿科普有声读物。这些有声读物用充满趣味的语言将一些自然界奇特的现象、一些科学知识讲给小朋友听,让他们在趣味中学习、快乐中成长。所以有声科普读物不仅能拓宽儿童的视野,还能引起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加儿童的求知欲。

四、对行为方式的改变

“儿童的教育过程除了涵盖他们认知过程的心理系列以外,还包括激发他们认知过程的心理系列,如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性格和能力等心理品质。”[2]有声读物的内容包含生活常识、科普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些积极健康的内容能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在有声读物的长期熏陶下,儿童的性格不仅可以得到改变,行为方式也能有所变化,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都得到明显改善。一些普及生活知识和科普知识的有声读物能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听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最终在生活中得以体现。

留守儿童可以说是更为敏感的一群儿童,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这群儿童心理和生理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为爱发声――用声音关怀留守儿童心灵成长”项目是笔者在校期间组织的大创项目,主要是召集播音专业的志愿者录制有声读物,将有声读物寄到各个留守儿童小学。经过半年的项目实施我们接二连三地接到来自学校老师的良好反馈,原本内向的孩子变得外向不少,一些自理能力欠佳的孩子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改善,有些课堂纪律不好,经常打架的孩子也慢慢开始遵守纪律。可见有声读物能够潜移默化地通过故事内容教育儿童,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

总之合理有效地利用有声读物能对儿童的人格、性格、行为方式起到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家长应当多利用有声读物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在兴趣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彭聃龄主编.语言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相关期刊更多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教育厅

山西电教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

中外企业文化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