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内外

课堂内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内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内外

课堂内外范文第1篇

每个人都有过学生时代,学生最怕的是作业多。当自己成为一名教师,我立志少给或不给学生留作业,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相应的必须向课堂要效率,把每一节课上好,这就是所谓的教学艺术了,需要我们教师课外去“悟”课堂三味。如果我们用大量的作业填满孩子的所有空闲时,老师和孩子的眼睛就都盯在了分数上,哪里还有时间“悟”呢?这岂不是师生共同的悲哀!近几年提出的“堂堂清”教学比武正是深合时势的一种明智之举,利在课内,功在课外。它给我在教学的成长之路上像一盏明灯指引了方向。

一、富有个性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是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一句流传甚广的经典语句。他告诉我们,人的伟大在于思想。由此,我想说,判断一位教师是否成熟,就看他是否有思想、是否会思想。教师应养成思想的习惯。思想决定方向和出路。思想保证行动不盲目。思想保证教育行为的有效甚至高效。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办法。通过课后反思,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组织教学的特点,了解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帮助自己成长。当我们回头来看反思的结果,我们就会发现,在教学中给我们带来欢乐和痛苦的主要情境是什么,我们的教学盲点又在哪里,哪些耗费精力的无效教学需要改进,哪些方面的教学技能需要增强。富有个性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学反思应该成为教师上课的备忘录,是教师一堂课得与失的记录,但又不仅仅是记录,它应该是源于课堂又高于课堂,并对课堂予以深层次的梳理与挖掘。思考得多了,对教师是一种心智与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只有记教学反思,才能把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碎片”粘合成最完美的珍珠。单独看,这些“碎片”好像没有价值,其实那不是因为它们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们的价值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利用,如果把它们加以组合,它们就会光彩夺目。

写教学反思也是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可以发挥的优势。我们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拥有得天独厚的教学实践经验,它是教学研究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我们固然要不断钻研教学理论,但芜杂繁多的实践素材更需要不断研究和总结,这更有利于我们自身的成长。我这么多年来,长期教六年级数学。同样的知识点,却有不一样的学生,更有不可预测的因素,每一节课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所以,我每上完一节课,与自己比,与获奖课比,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如同样是上圆的周长,去年我的反思是这样的:“学生自主操作,利用变曲为直的道理求圆的周长时,严谨性不够,但兴致较高,特别是对古人求圆周率的方法感兴趣”。今年我的反思是这样的:“通过对古人求圆周率的介绍,学生既为自己的操作大意而惭愧,更对祖先在数学上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可见回味自己的教学过程,我们的教育过程就会充满快乐,焕发光彩。

二、成功的课堂总是相识的

课改以来,在新理念的冲击下,课堂充满创造性。有时听不同教师上同一节课,方法手段大为不同,而效果却一致地好。我思索后,恍然大悟—成功的课堂总是相识的。一节成功的课,我们不仅仅是关注教师运用了什么技术、手段、方法,更要看他们从中体现出来的教学思想和理念。那么,成功的课堂有哪些相识之处呢?

1.自主活动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一节课,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手段,都必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发现的课堂,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有经验的老师从不陶醉于个人的表演,而是一环扣一环地引导学生,根据课堂需要和学生水平不断变换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用学生自主学习与活动去揭示数学知识。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通过实物揭示出“圆”,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或“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议一议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特征,用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自主特征发挥到淋漓尽致。

课堂内外范文第2篇

笔者参照《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理念,结合自身实践探索,认为提高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实效就应在课堂前后落实三个“有”,即:课前有准备、课中有活动、课外有延伸。

一、课前有准备,激感提高课堂实效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克服成人化和概念化的倾向。”为让学生对品德活动有更深刻的体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第1课《让爷爷奶奶高兴》一课时,课前就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我们家里有爷爷奶奶,周围还有许多的老年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做过什么工作,现在又是怎样生活的,你了解吗?让我们做个调查访问,并做好记录。”

上课时,让学生在《常回家看看》的乐曲伴奏中“夸夸爷爷奶奶(周围的老年人)”。结合学生课前的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认真记录,与开课时的“夸一夸”活动衔接,同时伴以大家所熟知的音乐,使学生在浓浓的亲情氛围中交流自己的调查访问成果,在“爷爷奶奶”的真情故事中油然而生敬慕之情。这样,既与日常生活有效衔接,又是过程与方法目标高效落实,使学生在实践中自然体会到“爷爷奶奶”们的可敬可爱,为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尊敬老人、尊重长辈作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二、课中有活动,真情体验提高课堂实效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教学中要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要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选材要有利于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效果……”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可以设计“看一看”、“讲一讲”、“议一议”等活动,从榜样身上汲取道德力量,使养成良好品德行为的意识在学生心中潜移默化。又通过自我展示典型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育情,学生充分品尝到了良好品行形成的愉悦感。

1.树立榜样,以事明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中及由教材延伸的“榜样”,可以说信手拈来,只要能够巧妙地利用,就可以让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事半功倍。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心中的那颗“星”》时,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询、翻阅报刊等了解自己崇拜的对象,建立“明星档案”,并和同学交流崇拜的原因。同学们通过看、读、讲故事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榜样,学生在榜样的激励下,自由讨论、自主交流,从而形成“热爱祖国、刻苦耐劳、虚心好学、宽容他人……”等等的正确观念,这正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效果。

2.参与探究,促进内化。“培养学生的道德辨析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是课标着重强调的。我们学校陈老师在执教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不一样的你我他》时,就设计了“变一变”(用一张白纸,通过画、折、撕、剪等方法,使它变成你想像中的事物形象)、“猜一猜”(通过学生的自画像,猜出是哪位同学)、“夸一夸”(每位同学为班级作出的贡献)等。并对教材进行拓展,在最后创设了“帮一帮”的环节,课件展示画面,教师简述:小丽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可是一场车祸让小丽成为孤儿。如今,小丽和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还面临辍学的窘境。同学们,让我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小组合作,制定一个帮助小丽的计划。在学生汇报后,陈老师还将同学们的计划进行综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不一样”,形成完整的“帮助计划”,让小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走出丧失父母的悲痛,享受幸福的童年。

在这样的情境设计中,让学生参与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道德辨析和道德选择的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帮一帮,则可以反映“理解、尊重、帮助他人”观念在学生心中内化后的具体表现。

3.联系生活,活动育情。《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品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我们在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绿色小卫士》时,在完成“拯救地球有办法”这一环节中,就让学生结合少先队组织的“校园环保小卫士”的日常工作,写出“我的环保提示语”。因为有了前面“变垃圾为资源”、“污染的包围圈”、“破了的生命网”及同学们为环保校园的创建付出的努力,这些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活动,所归纳的环保提示语自然精美而感人:“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共营生命绿色,共建美好家园”……

由此,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活动中,增强同学间的情感,体验到道德行为实践的成功愉悦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进一步升华感受,学生的情感在活动中得到培育。

三、课外有延伸,行为养成提高课堂实效

课堂内外范文第3篇

我是个普普通通的女孩,但我认为我的负担真的很重。

在幽默,温柔的语文老师的课堂上,我要是回答问题答错了的话,面对的将是一场傻笑。大胆发言的我只好坐在那个不隐人注目的墙角。而在受同学百般的不满了,我还是压抑了自己的脾气,因为我要不停的提醒自己不要和同学生气,要和同学触好人际关系。课堂的45分钟对我来说真的很难熬,对我来说甚至是一种处罚。而课外的我就不会有那刚刚的假意的微笑,而是痛哭一顿。我想一个女孩子经历这样的事情真的很让我感到不安。

在严肃的英语课堂上,我的发言权终于有了,在我脑袋里的英语细胞再加上我的努力,我想我的英语并不会引来一场笑话。下课我终于可以为我的英语而骄傲一下了,但同学却要那我的语文来压制我的英语。

不管我在课堂怎样,同学都要拿我的语文来说我,我真的好累,又要上课满怀微笑,又要经受同学的讽刺。

我的课堂,冷酷的课外,我就在这个课内和课外学习。

课堂内外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外作业

长期以来,教学过程中大家都在为如何提高课堂内的教学出谋划策,却忽略了课堂以外的内容对教学的影响。殊不知在课堂外的事物对学生的学习也占有很大部分的内容。下面就课堂内外的教育结合来完善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加强情感交流,铸就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加强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放下长者的威严,让学生在心里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要做到对每个学生用心去接触,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认可每个学生,绝不能根据成绩的差别产生喜欢与反感的情绪,这会在学生的心里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都清楚,不是每个孩子,每个学生都擅长学习,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一些关爱,鼓励他们在课堂中发言,无论对与错都要用热切的目光、可亲的笑容面对。在课堂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增加一些亲子互动。家庭教育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部分,父母的一些教育方法、行为举止又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可以找几位在校园里表现好、一般、不是太理想的学生及家长聚集在一块,目的不为称赞与批评某位学生,只是作为教师、家长、学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让家长们互相借鉴教育孩子的方法心得,教师多提一些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耐心的疏导家长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把学生当做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纽带,家长、教师成为一个家庭教学与校园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2013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王定华曾指出: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延伸,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由此可见,课外教育将逐渐适应未来教育的体制,辅助课堂内教学,更加全面的帮助校园教育,培养高素质学生。

二、 学会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思维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施用于实际操作。这一教学观念应从基础开始,小学阶段的是孩子思维比较敏锐的时期,应抓住这一点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不要等到高年段之后再去锻炼、培养。比如在《方程的意义》的教学中,我们利用天平和砝码,列出一组方程式让学生自行去找出未知数:

(1) x+45=110(g)(2) 5+x>30(g)

(3) 400÷x=80(g)(4) 90-x=25(g)

(5) 4x=280(g)(6) 315-x

操作前,把学生分成6组,每组验证一个方;操作过程中教师点拨和引导学生做出未知数的不同的解,并列出可行的解;一组操作完成后,互换方程进行轮流解题或者让学生自行列出可以完成的方程式。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找出方程式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点,得出方程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挖掘教材的内容,借助学校的教学资源,敢于尝试新教法,选择一些这样的实际操作教学方法,给学生一个释放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展现知识运用思维的教学环境,学会授之以渔。

三、 布置个性作业,改善课外的教学效率

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布置分层作业。学生的教育收到家庭、社会、先天禀赋等诸多的影响,存在着客观的差异。所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进行分成设计,令学生感受到完成作业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如在小学乘除法简便计算教学中,笔者布置了四个层次的作业:

一般:(1) 7.2×15+7.2×5

(2) (50+25)÷5

中等:(1) 6.7×98+6.7×2

(2) 200÷9.9

优秀:(1) 5.3×4.7+5.3×4.3-5.3

(2) 84÷1.9+84÷8.1+8.1

等学生完成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点评,不足之处指导其改进,好的地方对其称赞,引导健康的学习心理。

2. 注重课外实践,布置趣味作业。家庭作业不一定非要繁琐的、重复性的计算。要利用小学生爱动、好玩的天性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学到知识。比如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作业中布置类似以下内容的作业:在家长的陪同下,用12跟火柴,先测量长度(如5厘米)摆出一个长方形,如何摆出面积最大的,最大面积为多少?这样的作业,少了乏味,多了一些乐趣避免学生长时间做作业没有游戏时间的烦恼,并且给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减少了负担,增多了父母辅助教学和孩子交流的时间,也不会为孩子学业太重而埋怨。

课堂内外范文第5篇

【摘 要】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教学实践构建出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下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也将该模式应用于笔者所参与的“天云项目”中,从而在研究和实践中对其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

关键词 教学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2-0044-04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过去的一两年受到了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和媒体的大量关注。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化学课上的尝试。他们录制了教学视频让学生回家观看,初衷是帮助缺课的学生,但他们逐渐发现这种“学生回家自学,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方式对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学生也很喜欢。由此,两位化学老师开始思考如何在班级里面开展这种翻转式教学。2011年,萨尔曼?罕和他创立的可汗学院将翻转课堂推向了世界。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炼出了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到天河区“天云项目”中,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和完善。

国内外案例分析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笔者选取了若干个国内外代表性案例,分析其具体实施流程。

(一)国外典型案例分析

1. 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内部高中数学课的翻转课堂实践

2011-2012学年,这所学校的约翰逊老师在三个数学班级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在正式实施翻转课堂前,他预先制作了15个教学视频,并准备好了每次课给学生的资源包、随堂测验以及阶段性测验,同时也提前设计了翻转课堂实施时的每一次课堂活动。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他只需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调整即可。做好了充分准备,约翰逊老师才开始翻转课堂教学——学生们在家中先看教师录制的10分钟~20分钟的针对教材知识点的教学视频;之后会接受与该视频匹配的相应测验;学生做完之后可通过教师的资源包来进行拓展性学习,期间可通过Moodle平台与教师或者同学讨论学习和测试的结果;回到课堂上,教师则在拥有液晶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和iPad的教室进行问题解决,解决完之后教师再布置适当的拓展性问题并给予解决和评价。[1]

不难发现,约翰逊老师充分的准备为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提供了保障,丰富的技术环境则为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支撑。从时间线上来说,学习过程大致分为两部分:在家,学生通过教师布置的教学视频内化新知识,通过教学视频之后的试题来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新内容,测验结果的及时反馈可以告诉学生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可以进一步学习,之后学生可通过教师布置的拓展资源包进行拓展性学习,而此时教师则通过Moodle平台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第二天到学校,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设置不同的情境进行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完之后,教师会再布置适当的拓展性学习或测试,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 伟谷州立大学数学实验课的翻转课堂实践

这所学校的罗伯特副教授在大一新生的数学实验课上采取了翻转课堂式的教学。课程开始前,每一位学生需申请一个博客,该课程每周有2课时,大约80分钟。他是这样翻转课堂的:课堂外,学生需先观看由他借助录屏软件录制并到博客上的6分钟~8分钟的主题视频,对要学习的主题内容有个整体性的了解,学生再根据教师提供的与该学习主题对应的知识和能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之后学生被要求完成相应的练习来巩固学到的内容,同时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将完成的任务提交到博客上;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先用5分钟做几道多项选择题,以此了解他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接下来教师会花5分钟~10分钟来解决学生课前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再将剩余的6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做与主题相关的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2]

罗伯特副教授的实施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真正使学生成了学习者,而且学生愿意继续使用这种教学方式。这归功于罗伯特副教授结合大学生学习的特征以及该课程的特点进行了层层递进的设计。

3. 美国马里兰州波托马克市布里斯学校微积分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该校的教师史黛丝罗桑在她的AP微积分课上实施了翻转课堂式教学:学生在家观看她使用平板电脑录制并上传到iTunes的讲解视频,学生可快进、倒退或反复看视频,若有疑惑还可以与朋友交流讨论;课堂上,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下解决还没弄懂的问题并完成课堂作业。[3]

史黛丝罗桑实施的翻转课堂是基于平板电脑的“家校翻转”:在家,学生通过教师布置的教学视频内化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自己遇到的疑惑,当然也可以请教朋友;第二天在学校,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进行解决,如有时间会再布置相应的课堂作业,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辅导。

(二)国内典型案例分析

在翻转课堂的具体实践方面,我国还没有国外做得那么成熟,但我国的很多课改项目也具备“翻转课堂”的某些特征,例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西新绛中学的“自学—展示模式”、江苏木渎高级中学的“问题导向自主学习模式”等,尽管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翻转课堂”研究。在我国,最契合翻转课堂特征的是重庆市聚奎中学和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教学实践,而笔者所参与的广州市天河区“天云项目”中教师的翻转课堂实践也可视作翻转课堂实施较为成功的案例。

1. 重庆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重庆聚奎中学翻转课堂的实施走在我国的前列,他们的翻转课堂是基于视频和学习管理平台的,而且每位学生都有平板电脑作为自己的学习终端。

课前,教师集体备课,制作导学案,并由学科组教师代表录制10分钟~15分钟的教学精讲视频,上传到“校园云”服务平台。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通过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做测试题,教师则通过平台的及时反馈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课堂教学。

课中,学生先独立做教师布置的作业,对于难题,则通过小组、师生之间讨论协作予以解决。教师巡视课堂,给学生以必要的个别指导。随后,学生完成网络平台上或其他资料上的相关练习,并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习题评析视频进行自主探究、反思提高。

2.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为了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幸福,2012年,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开始推行云计算环境下的“翻转课堂”实验。课前,学生在家通过平台观看教师录制好的微课,看完之后通过做测试来验证自己的掌握情况,测试提交之后,平台会立刻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反馈结果来继续学习仍有问题的内容。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教师通过iPad打开翻转课堂平台,详细查看每道题的错误率、错误答案等,然后选择正确率低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解决了学生的疑问之后,教师会再给学生布置几道练习题来巩固或者拓展他们的学习。

3. 天河区“天云项目”中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在项目实施中,很多教师都尝试了“家校翻转”的翻转式教学。项目组对参与教师每个月进行一次培训,每次培训后教师要选择一次课进行翻转式教学,并提交相应的任务给项目组。培训共进行了三次,所以教师们的翻转教学实践也基本都进行了三次。方老师是翻转课堂常态化实践的唯一一位初三政治教师,结合初中政治的学科特点以及家校的客观情况,她将翻转的整个过程放在课堂内,并将所教的课设置成A型课和B型课。A型课是学生的自学课,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引、微课、课本、学习任务等学习资源,学生按照学习指引独立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也可通过平台记录下不懂的地方和问题反馈给教师。B型课则是由教师创设情境进行问题解决:教师通过平台统计出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整理出学生在平台上提出的问题,由教师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小组协作解决、教师答疑)来解决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这些基本问题解决完之后,教师再通过设置课堂测试,加强学生对常考点和易错点的理解和巩固。如有时间,最后会布置一些拓展训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方老师的课型组织是AAB、ABB或AB型,这要根据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自学完成情况来定。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除了本文所介绍的国外翻转课堂案例外,还有很多被大家熟知的翻转课堂实施案例,比如,美国高地小学的翻转课堂实践、美国明尼苏达州斯蒂尔沃特市石桥小学的翻转课堂实践、密歇根州的东大急流城高中的翻转课堂实践、柯林顿戴尔高中的翻转课堂实践等[4],这些学校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不仅促进了它们本身的发展,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从国外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的实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教师制作学习视频、基于某种设备的平台支持、教师对课堂上活动的设计。

而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中,基本流程是:课前教师录制视频给学生看,学生看完视频后进行相应的检测,教师根据检测结果设置第二天的课堂问题解决方案,课上进行问题的解决,再进行课堂检测或者拓展训练。从国内外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可看出,其实施有鲜明的技术特征,要么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平板电脑技术在一些公共的视频平台上开展,要么基于一定的硬件设备在合适的翻转课堂实践平台上实施。

笔者认为,有过多年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的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 Talbert所总结的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型较好地呈现出了国外翻转课堂的操作。国内研究者王红、赵蔚等对此翻转课堂结构模型图进行了翻译(如图1)。

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在RobertTalbert所总结的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再结合我国翻转课堂实施的具体情况,笔者构建出了更为详细的基于翻转课堂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2),并借助项目契机,将该模式应用于广州天河区天云子项目(ICT项目和翻转课堂项目)的实施当中来检验其效果。

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6],该模式的设计也是基于此提出的。在笔者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和家长是翻转课堂教学中参与的三种角色,他们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当中。教师是整个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与引导者;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执行者;而家长则起着监督、伴学的作用。

在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课前负责给学生布置自学内容,包括清楚地告诉学生要学习什么、该如何学习、完成什么的学习指引,同时也要包括给学生布置的微课或者其他学习资料以及给学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家或者在课堂的前半部分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则通过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随时通过平台记录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反馈给教师。当学习完教师布置的任务之后,可通过与学习内容匹配的测试来检验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由于学习是在学生家中进行的,所以家长可根据学生的学习与任务完成情况,配合教师制定出有效的措施来调整或者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形成“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课中,教师负责为学生自学时产生的问题创建环境。比如,有些问题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稍微有难度或者考查学生小组协作能力的问题,则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进行解决。如果有些问题学生实在解决不了,则可以请教教师。教师也可选择让学生自己或小组来展示成果,确定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该内容,并加深学生对该问题所涉及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学生都可以给予及时的评价。如果学习问题掌握了,则进入下一个问题的解决,如果学生还未真正掌握,教师可重新创建环境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当所有的问题解决完之后,教师可布置课堂测验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或者拓展他们的学习。在课堂时间结束后,应该进行下一个新内容的学习,也就是课前时间段,教师、学生、家长“各司其职”,完成自己的任务。课堂结束时也不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问题由于时间或者其他原因课堂上未能解决等,在课后教师则负责为学生的复习活动进行指导,所以笔者在这里加入了课后阶段。

在上述翻转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情的及时有效跟踪是翻转课堂能否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虽然没有一定的平台支撑,翻转课堂也可以进行,但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来提高教学的效率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本模式就是在翻转课堂实践平台的支持下构建的。教师可通过翻转课堂实践平台,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步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并统计出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同时也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由于家长在学生自学时可伴学,所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结果反馈、学生与教师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家长都可以详细了解。平台的使用是贯穿整个翻转课堂教学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介绍“基于ICT技能训练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和“颠倒教室——数字化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项目是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应用融合,协同创新”合作项目的两个子项目,这两个子项目分别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的汪晓东博士和焦建利教授主持。项目组结合两个项目的内容通过多次研讨,决定将两个项目融合后同时进行。“基于ICT技能训练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所培训的内容是“颠倒教室——数字化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实施的基础和支持。在提高教师ICT技能的基础之上,教师才能进行高效率的网络搜索,从而利用网络有效资源来帮助自己的翻转课堂教学,此外,ICT技能的提高也是教师制作、设计优秀微课的保障。

两个子项目融合之后,主要对参与教师进行了微课和翻转课堂培训,微课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们学会自己制作优质微课,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资源支持,而翻转课堂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们了解翻转课堂并能在教学中进行实践,而笔者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实践中应用、修改和完善的。

本文在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以及笔者所参与的项目实践构建出基于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笔者在翻转课堂项目中既是设计者也是参与者,所以较充分地考虑了翻转课堂操作中的各种问题,而且模式中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活动都进行了详细的标示,活动安排也较细致,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参考性。在构建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后,笔者将该模式在项目试验学校进行应用,从而不断改进,使其更具体、更完善。在本栏目的后续文章中,会向读者介绍几篇本模式具体应用的案例,希望为翻转课堂研究者及实施者提供借鉴,为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Johnson, Graham Brent.Student perce ptions of he flipped classroom.2013.

Robert Talbert. Learning MATLAB in the Inverted Classroom.2012.

[4]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1-13.

Robert Talbert. 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EB/OL].prezi.com/dz0rbkpy6tam/invertingthe-linear -algebra-class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