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

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

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范文第1篇

我们与你同在

5.12日,四川大地震,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全世界,近日,我们育民小学时刻关注四川地震灾区的情况,在第一时间组织开展了“我们与你同在”抗震救灾,爱心捐赠大型系列活动。

5月19日,14时28分组织全校师生在操场上为灾区遇难者默哀、默哀结束后师生们开展了捐款活动,全校师生共捐款33857.70元。

在六·一儿童节之际,我校全体师生在人民剧场隆重举行 “我们与你同在抗震救灾爱心捐赠六一特别奉献”大型集会活动,同学们以诗朗诵,合唱等形式表达了对灾区小朋友的问候,现场全校师生共同为灾区小朋友捐增全新的学习用品12000余件,其中书包 40 个,本子7000余本,各种笔3000余支。橡皮2000余块。崭新的衣服110余件。在集会现场同学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灾区小朋友的关爱,并衷心的祝福灾区的小朋友早日重建家园。祝福他们节日快乐!

6月4日,育民小学组织开展了“我们与你同在”向抗震救灾中的英雄学习,讲述抗震救灾中感人事迹的活动,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讲述了一段感人的故事,我们从感动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品味人性的真、善、美。

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范文第2篇

—观后感

2008年,是中国特别艰难的一年,也是中国最辉煌的一年。不过,2009年已经悄然来到,2008年已成为历史,然而,无数感人事迹永远还定格在2008年的那一瞬间…….

33年前7.8级的大地震让唐山面目全非,损失惨重。地震带来了许多孤儿,造成大量房屋倒塌。然而,在全国人民的同心协力帮助下,如今的唐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今天十三义士用他们的行动给“知恩图报”作了最好的诠释。这支由宋志永带头的志愿队在南方雪灾时奔赴湖南;在汶川大地震时他们的身影又出现在四川。他们没有华丽的外表,有的是一颗责任心、感恩的心。感到中国组委会给了他们这样的颁奖词:“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助。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都说教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在中国二坪村,一位教师用自身的热量在悬崖上点燃了知识的火把。他一去去了19年,他是一名黎族教师,为了教育,他与妻子度过了18年。而他们的儿子年幼却只能孤身一人上学,自己照顾自己。李桂林对妻子说:“我们亏欠了儿子,但倘若我们走了,却要对不起几百个孩子呀!”。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最美的画,他们用自身的热量点燃了中国最亮的火把。十八年的清贫,代课的陆建芬每月只有200多元的工资,她与丈夫用行动告诉我们想“希望”的含义……

现在已是春天,春天是充满希望的,然而,一个26岁的年轻生命似一颗流星在天空划过…….天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26岁的铁军师战士武文斌的死给了我太多的震撼。他表现突出,只因那天晚上下雨要及时搬运材料,几次换岗他都不下,15天里他几乎未合过眼,他操劳过度而死。师里的战士回忆说:“他总说自己是农村兵没事”,身患重病的母亲和身体不好的父亲,让他在幼年时就用自己稚??乃?缈钙鹆苏?黾摇K?钠拮友钗阑?弥??乃姥叮?荒苡胨?囊耪蘸嫌啊J前。?湮谋筇?哿耍???菹⒘恕V皇撬?庖痪跛?锰?ぃ??ぁ??

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范文第3篇

雷锋精神早已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肌理,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雷锋精神不仅温暖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世界许多善良人的眼睛。雷锋精神像种子,一旦埋进土里,就会生根发芽,长成大树,开出一朵朵鲜艳的花,这花就是道德。

道德之花一旦绽放,它将是一缕阳光照耀着大地;它将是沙漠里的一滴水给人带来生机;它将是一首歌谣让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它将是久旱土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是否愿意用短暂的人生做点有价值的事?学习雷锋精神就是学习他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高尚品德。

我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爸爸妈妈经常教导我要做一个不骄不躁、善良、感恩的孩子。2008年5月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当我从新闻里看到许多让人落泪的感人事迹的时候,我无比的感动。尤其当看到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的画面,我的内心感到心痛和担忧,着急的我和妈妈商量:“妈妈,我们能为灾区的孩子做点什么吗?”妈妈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捐款、捐物、能捐的都捐。”于是我和妈妈各自分工:妈妈立刻上网查找捐钱的账号和捐物的地址,我则收拾棉被、衣服、裤子等灾区需要的东西。一个大早上,我们把该准备的事情都准备妥当了,妈妈通过网上银行给灾区捐了一千元,然后我们把棉被、衣服、裤子等东西打包好,我还在包裹里塞进了一个我心爱的芭比娃娃和我的存钱猪罐,我想给灾区的孩子带去一份安慰。下午妈妈便开车到物流中心发了包裹。我家并不富裕,我们捐的钱也不多,但这是我们情系灾区的一片心意。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妈妈给我读过的一个故事:有一年,俄国作家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休养。他十岁的儿子跟着妈妈去看望爸爸,儿子在爸爸的院子里栽了好些花。不久,他就跟着妈妈回俄国去了。春天,儿子种的花开了。高尔基看着窗子下面怒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意思是这样的: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下来了。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网络 资源 激活 政治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政治课教学尤其需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教育学生,充实、补充教材。因为社会形势发展很快,而教材知识往往相对滞后;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而政治理论往往枯燥乏味。特别是中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少,对政治课许多内容缺乏亲身体验,他们对照本宣科、满堂灌早已厌倦,而对形象、生动、具体、新奇的东西有着极大的兴趣。所以,政治课教学要实现教育目标,必须适应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入新鲜的、生动的社会生活的素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政治课中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优质资源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有着特殊的作用。

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政治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CCTV中的今日说法、焦点访谈、大家看法、道德观察等栏目,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论坛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有思想、有深度、联系生活实际的优秀文章、视频,把它们引入政治课教学中,有利于激活政治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挥自己关心时政、善于研究学生心理、长于发挥计算机网络应用的优势,将许多优质的教学、教育资源应用于政治课,激发了政治课的活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现举几例与同行交流。

给高一学生上第一节政治课,我就将从网上下载的“让世界充满爱”的激情演讲播放给学生。这个讲演的主题是爱祖国、爱老师、爱父母和爱自己。它不是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的内容。但是它非常符合开设政治课的目的――做一个怎样的人。它不是通过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一个感人的故事诠释怎样做人,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那一个个感人泪下的故事,那铿锵激昂的演讲,冲击着每一个中学生的心灵。学生观看时,非常激动;我感到这届学生普遍更有礼貌了,更懂事了,懂感恩了。我认为高中政治课这个开头开得好。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教学内容,经常将网上下载的优秀资源引入课堂。比如,在学习“正确看待金钱”时,给学生播放大专辩论会“金钱是否是万恶之源”的录像;学习“自私不是人之本性”时,播放大专辩论会“人性本善/恶”的录像。把这种精神大餐应用在课堂上,效果特别好。辩手那广博的知识、幽默机智的语言、深刻严密的思想征服了学生,下课后学生还在讨论着、兴奋着。

在学习经营者的素质时,我把在国外当了几十年总经理的余世伟博士用自己亲身经历激情所做的《成功经理人的讲座》给学生选播了几集,书上那干巴巴的条条变成了生动、具体、有趣的故事,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普遍产生了从未有过的体验。可以肯定,对这个讲座,学生会有长久的印象。

《一位台湾校长的讲话》在网上非常流行,我给学生每人印了一份,然后以富有激情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要求学生把这份讲话再赠送给他的其他同学和亲友,以影响更多的人。

高二哲学人生观和集体主义部分,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趣,而这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做人却非常重要。于是,我在网上下载了许多有教育意义的视频,有选择地穿插在适当的教学内容中。比如《冷漠的亲情》、《百姓英雄义感天下》、《一鸣论道》、《唐山十三条汉子》等,现实中的、活生生的事例打动着学生、引起学生的思考。我又引导学生评论其中的人物,谈自己的感想,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非常大的触动,而平常的上课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每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的事迹都很感人,我把这些视频进行压缩、编辑后,给学生播放。课后学生经常问:什么时候,再让我们感动感动?即使“双差生”也都被这些优秀人物的故事所吸引,为他们的事迹所感动。我感到,播放这种精品视频一课时的效果远远大于我们口干舌燥地讲上几节课。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是一场民族的灾难。但是,患难中见真情。在这次大地震中,涌现了数不清的英雄,出现了无数的感人事迹。这些事迹与政治课的联系极为密切,几乎涵盖了政治课的所有内容: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党的领导、国家性质和职能、民族精神、三个代表、坚强、勇敢、感恩、友情、亲情、爱情……网上有关的视频、音频资料极为丰富,我将它们都下载下来,以便将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我想其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四川大地震的感人事迹范文第5篇

关键词:“80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断裂性与继承性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英雄壮举,同历史罕见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斗争的重大胜利,正在引发新一轮的爱国热潮,而主角自然是当代可爱的青年人。

审视今天,我们已进入了一个以“80后”为青年主体的新时代,我们该怎样描述80后出生的这一代呢?他们曾是媒体嘴巴里“垮掉的一代”,是让国人发愁的独生子女,人们担心在娇宠环境中长大,没有经历过艰苦,不懂得责任的这代年轻人是否靠得住?可是就在今年接二连三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我们的年轻一代以优良的素质和崭新的风貌,消除了人们的疑虑:从签名反对“”到反击辱华言论,从爱中国红心大联合到争当北京奥运志愿者,从护卫奥运圣火到积极抗震救灾……特别是面对这次汶川大地震,以“8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们,凭其极大的精神热情、坚强意志和专业技能,成为抗震救灾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汶川地震,让全世界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80后”大学生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爱国心和坚韧心。同样是在奥运会赛场内外,以“80后”大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以美丽的微笑和热情的服务备受瞩目。

一、“80后”大学生爱国思想呈现出的新特点

当前,“8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上彰显出来的新变化,正是这些新的变化使他们的爱国情结显得独特而又深沉。

(一)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

“80”后把个体的自我实现与社会责任有效的结合起来,实现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协调统一。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展现了“80后”最深层的精神构造,他们的自我实现与社会责任其实是可以如此高度一致的。在汶川发生地震时,他们满怀对灾区人民的爱,迅速开展了募捐、献血和担当志愿者等活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着坚强和成熟,书写着责任和担当,传递着爱心与希望。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他们用微笑,用爱心诠释着最美丽的中国。他们不等动员、不等号召、不等组织,完全由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而行动,从中我们恰可以发现“80后”的自我实现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契合点。

(二)断裂性与继承性的并存

“80后”出生并成长于中国社会巨大变革的历史进程之中,科技、经济发展之迅猛,社会变化之深刻,多元文化碰撞之激烈,再加上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使得传统文化元素、价值规范受到了巨大冲击,弱化了它对“80后”青年的吸引力和整合力,加剧了代际差异,形成了某种传统“断裂”现象。但是透过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我们发现“80后”在深层思想价值观念上、尤其是政治认同上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延续性和一致性。这一方面得益于我们所坚持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与政治思想观念是民族心理、民族文化、政治体制和经济关系等所构成的多维合力孕育并塑造起来的有关。更为根本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深化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同。可以说“80后”大学生在对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保持了很好的继承性和延续性。

(三)前瞻性与可塑性的融合

从到汶川再到奥运,我们可以看到“80后”青年在看待处理问题上逐渐摆脱了情绪化和主观化的影响,更加趋于理性化和科学化。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政治、经济领域改革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民主法治意识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理性化的思维也必将在全社会逐渐确立;另一方面也是我们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果。诚然,我们的爱国主义似乎紧贴着外在刺激,被外在刺激牵引着、因外在刺激而兴起,但实质却是内在爱国主义思想品质的展现,是我们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显现。平时,爱国主义似乎很淡,我们的教育似乎没有效用,但是在外在刺激存在的时候,多难兴邦,爱国主义是实在的,长期积淀的爱国主义情感得以爆发,成为我们面对困难,共度难关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人格成熟过程中的可塑性。此时我们更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引导他们直面时代挑战、走出思想迷茫、坚定理想信念,与时俱进,结合当前政治经济时事形势,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二、对“80后”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目前抗震救灾已转入灾后重建,奥运会也已经圆满闭幕,为了让这份热情永葆活力,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对新时期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在磨难中立志,在实践中成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顺应形势,丰富教育内容,赋予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

伟大的事业孕育着伟大的精神。在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害的抗震救灾过程中,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和勇敢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充分展露了中国人民神奇无比的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凸显了前进的中国人民昂扬奋发的精神呢风貌。我们要充分利用抗震救灾在全国所营造的团结奋发向上的气势和氛围,抓住有利时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在大学生中集中宣传抗震救灾的英雄人物和可歌的故事,提升大学生对民族的自信心和认同感,增强对党的信任和对国家的忠诚,进一步强化对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热爱和拥护。我们还要及时利用好抗震救灾这一题材,对大学生开展民族精神和集体主义教育,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牢固树立起民族进步与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以赋予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新的时代内涵。

(二)审时度势,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和载体,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1]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永恒的主题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成才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教育紧紧抓住当前的形势,审时度势,利用在抗震救灾和奥运会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及热点事件,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我们不会忘记那一幅幅雄壮的赈灾感人画面,不会忘记那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不会忘记一次次的在奥运会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这些都是一部部教育和激励广大人民的生动教材,它深深的镌刻在人们的心中,不断地锤炼着人们的灵魂。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充分把握和利用好这一鲜活的教材,创新教育形式和载体。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为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开辟新的渠道和载体,摆脱方法简单、形式单一的被动教育局面。比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报告会、图片展,全面深刻地认识到党的“人本”情怀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友爱,从而培养出他们浓郁的爱国之情,坚定他们报效祖国的意志。调动他们志愿参加抗震救灾的支援活动,亲历灾区做实地调查和研究,以便了解灾区人民的生活疾苦,从而激发起他们热爱人民之情和增强他们勇挑重任的责任之心等等。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切合时代的主题,来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形势,使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得到增强。

(三)乘势而上,把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让当代大学生领会抗震救灾和奥运精神的要旨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为了将这种精神和热情永远的保持和传递下去,在大学生中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和奥运精神,我们必须真抓实干,切实把爱国主义教育引向深入,使他们的激情提升为深刻的理性认知,进而孕育出一种持久的动力,并转化为学习生活中、工作上的一种实际行动。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2]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道的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将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扬广大。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当前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强化主题实践,培育社会责任及服务意识,把爱国热情凝聚成社会稳定、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共同意志,汇聚在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事业里。在新时期大力弘扬爱国主义这一光荣传统,就是“要把爱国热情准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支持奥运的实际行动,倍加珍惜我国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期,这一时期的向往追求和拚搏付出,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青年人的一生。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刻苦学习,“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狠下功夫,既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又积极陶冶文明素养,既努力增加知识积累,又积极加强品德修养,既努力锻炼强健体魄,又积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增强立身报国的本领。[3]

三、结语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作为当代青年学子,我们要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执著追求高尚人生,自觉塑造金色年华,让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生生不息,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代代相传,从而努力成为真正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正在走向世界强国的华夏中国,其前途和命运已经史无前例地融入了世界的格局。

从世界文明史来看,一个民族的复兴,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只有爱国主义能壮其声威、成其伟业。中国五千年历史,多少曲折,多少磨难,正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让中华民族由孤弱变强大,自强不息,绝地奋起。我们深信,当亿万中国人将爱国热情化为强国行动,中华民族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

参考文献

[1]孙承斌.“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总书记在四川特大地震灾区什邡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N].人民日报,2008-05-19.

[2].在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news.省略/photo/2005-

11/27/content_3841037.htm,2005-11-27.

[3].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报,2008-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