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数的加减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能熟练地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3?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超市购物情境图,显示几种东西的价格。问:“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超市或商店买东西,那么,你会算钱吗?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这几种商品价格,任意提一些加法和减法问题。”学生在相互问答中交流,了解不同物品的价格差别,并且由一个同学提问题,另一个同学解答,这样交换进行,巩固对小数与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同时掌握住哪些学生已能熟练计算,还有多少学生有待加强。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问题的兴趣。)
二、指导做题,加强练习
“练十二”第1题是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其中,加法3道,减法3道。可以让学生口算,直接写出得数,也可以列竖式计算。计算前,老师要帮助学生回顾计算要领:小数加减法与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当十”,但小数加减法要特别注意小数点对齐,只有那样,相同数位才能对齐。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两道整数加减法竖式复习,再让学生做第1题。做完后,如果觉得6道题达不到训练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适当补充几道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点,让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要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这对于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有直接的帮助。)
第2题是比较两本书的价格,让学生准确算出《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因为学生只是初步认识了小数,所以算第(1)小题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算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便宜多少元或者贵多少元都是用减法,用价格高的减去价格低的;二是注意钱的读法以及弄清楚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右边第一位小数表示“几角”,第二位小数表示“几分”。计算第(2)小题可以估算,或者口算,如果估算有困难,就让学生列竖式计算,算出得数再做比较,得出10元钱不够的结论。
第3题是操作题,即让学生测量自己和邻座同学的身高。做这题时,仪器上显示的读数可能是厘米,需要把“厘米”化成“米”,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要帮助学生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比如100厘米是1米,以及如何把小单位化成较大的单位。例如,如果测得学生的身高145厘米,可以问学生等于几米?并启发学生思考换算过程:100厘米=1米,40厘米=4分米=■米=0?郾4米,5厘米=■分米=■米=0?郾05米,所以,145厘米就是1米+0?郾4米+0?郾05米等于1?郾45米。然后再计算出自己的身高和同桌的相差数。
第4题是由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给出数据,让学生根据3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数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做题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你们还记得哪些面积单位?这道题的单位是什么呢?(平方米)你会提出一些加法或减法问题吗?然后要求学生提出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问题,并解答出来。另外,应提醒学生,在提问题时,要注意与“面积”搭配的词语应该是“大小”,比如:“天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比上海小多少?”还要注意比较数的大小和“大多少”与“小多少”的关键。本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可提的问题较多,因此不要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某几个问题上。
第5题是算坐车时车票要多少钱。教学时要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两站相距约1千米,10千米以内要1元,坐十几站就要1元加几个0?郾5元。然后请同学们仔细数数她坐了几个站。粗心的同学可能看到“光明街”在第13站,一下子就说出小姑娘坐了13个站。引导学生想想说对了没有,也可以实际数数站数,找出规律并提醒学生“起始站”不应该算在里面。
第6题是条形统计图与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结合。让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后列式计算。第(1)小题主要弄清求哪两个数的差;第(2)小题可采用目测,让学生看着统计图,目测哪两段的差距最大,就可以算出哪一年龄段的体重增加得最多。另外还要提醒学生不能看到“增加”就用加法。
(设计意图:本练习的第2~6题针对性都很强,题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满了生活气息。教学时可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或经历,如买东西、坐车、比身高、比体重等,把抽象的小数及小数加减法具体化、形象化,达到化难为易、由浅入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培养他们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练习中的“思考题”是要学生用指定的数字按要求写数。第(1)小题的小数要“小于1”,那么小数点前面只能是“0”;第(2)小题的小数要“大于7”,那么小数点前面就是“7”。小数点后面的三位数可让学生按要求自由组合,写出多少都可以。
进位、退位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58页至59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自主尝试一位小数加减计算。
2.
经历一位小数加减的笔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3.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把整数加减法计算中的经验迁移到小数计算中来,理解小数进位和退位的道理。
教学难点:计算整数减一位小数。
教学过程:
课堂小研究
1.
买鸡蛋和豆腐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6.5+2.8=
(元)
我的方法是:
2.
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元钱?
6.5-2.8=
(元)
我的方法是:
3.
妈妈付给售货员2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
20-9.3=
(元)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
总结:
笔算小数加减法,要(
)对齐,也就是(
)对齐。
小数加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
);小数减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
)当10,然后再减。小数加减法计算和整数加减法计算的道理是一样的。
教学活动
教学预设
应对策略
一.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2+1.7=
3.5-2.1=
100-25=
180+50=
2.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板书)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
出示小研究1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要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过程。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看看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你有什么补充或质疑吗?)
(4)班级展示
研究1中,重点说清:8角加5角等于1元3角,明白进位的道理。
2.
出示小研究2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研究2中,重点说清小数点右边的5减8不够减,要向小数点左边的数借1元,借到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10角,理解退位的道理。
3.
出示小研究3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研究3中,说说自己的算法。
让学生知道:小数退位减法和整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
课后习题。
2.
补充习题。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谈谈你的收获和心情。
预设
(1)6元加2元等于8元,8角加5角等于1元3角,8元加1元3角等于9元3角,就是9.3元。
(2)
竖式计算
预设
(1)6.5元等于65角,2.8元等于28角,65角减28角等于37角,37角就是3元7角,也就是3.7元。
(3)
竖式计算
预设
(1)20元减9元3角还剩10元7角。
(2)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过程中,学生表达不清楚的,教师引导点拨。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7―48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电子版教学情境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谈话提问: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同桌或前后桌互相讨论)
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2.揭示课题。
提问:同学们不但提出了许多问题,还列出了算式。请大家观察这些加、减法算式,你们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算式中都有小数)
谈话: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购物情境引入教学,通过同桌或前后桌同学的讨论,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得以体现,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探究
教学例1的第(1)问: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谈话:怎么列式?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你准备怎样对齐这些数字或小数点呢?先试一试,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学生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指名板演)
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思考过程。
把小数点对齐和末尾对齐竖式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估一估,哪种是正确的,哪种是错误的,为什么?
讨论:4.75+3.4当末尾对齐结果等于5.09或50.9时是否正确,为什么?估一估。4.75中的“5”,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之一)3.4中的“4”的计数单位是多少?(十分之一)它们能对齐相加或相减吗?现在知道末尾对齐相加减正确吗?那么,怎样对齐书写才正确呢?(小数点对齐)
讨论正确的竖式计算方法。(要注意小数点写的位置)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追问:小数点对齐就是什么对齐了?
2.教学例1的第(2)问: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请同学们试着计算“4.75-3.4”这道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再进一步追问: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计算题,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吗?
学生计算后,再要求说一说怎样算、怎样想的。然后提问“4.75+2.65=7.40元”和“4.75-2.65=2.10元”是否每个数字都是最简呢?再提出计算结果化简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和归纳。
谁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先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一样,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数位对齐了,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去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在整数加法或减法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自然水到渠成,学生对小数点对齐就是数位对齐也好理解。)
三、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讲解“24+9.9”这题,说清24中的“4”和哪个“9”对齐,为什么?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互相讨论,互相指说,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3.做练习八第1题。
先让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出得数,再指名口答。
4.做练习八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5.做练习八第3题。
提问:你能从图示上知道什么信息?再组织完成第(1)―(3)题,并分别评讲(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最后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有了更具体的理解,计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也得到了纠正。)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在进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你认为自己今天学得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回忆,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在头脑中留下较深的记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知道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 切削过程;辅助过程;少人化;柔性化
中图分类号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8-0039-02
0 引言
现阶段,数控机床已经普及,逐步替代普通设备占据机械加工行业的主流,而对于小型数控机床[1]来说,一般新设备的加工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均可达到0.005mm以内,加之刀具、夹具、加工材料等因素的影响,所加工出零件的尺寸精度一般可保证在0.02mm以内,甚至更精密,对于大部分航空零部件的加工要求均可满足。但对于国内航空业来讲,数控机床的利用效率仅在30%~40%之间,不能全负荷的工作。为提高航空发动机中小零件的加工质量、加工效率,本文通过对数控车床上料、刀具、数控程序的研究,保证了整个切削过程的连续。
航空发动机中小零件的原加工过程仅停留在单机加工,因为它与汽车的零件不尽相同,汽车的零件批量较大,但飞机发动机的零件属中小批量,这一点就对加工过程的柔性化要求较高,只有将加工过程的柔性增强,才能使自动化生产线[2]适应航空发动机中小零件的生产要求。那么,要实现自动化加工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如何增强零件的加工柔性实现自动化加工呢?下面就以中小零件加工为例来阐述一下实现自动化加工的过程。
1 中小零件数控车自动化加工面临的问题
要实现自动化加工,首先要知道目前加工中人为干预的过程有哪些。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当第一个零件加工完成切断后,如何将第二个零件的毛料伸入指定位置呢?传统的加工方式是运用手工方式进行拔料见图1所示。
首先,将刀塔上的刀座移至卡盘中心的前端,距卡盘端面的距离为能加工出一个零件的长度,然后用脚踩下卡盘松开踏板,卡盘自动松开后,用手将毛料拔出与基准面贴合,再用脚踩下卡盘夹紧踏板,卡盘自动夹紧后,将刀塔移出,开始加工。
第二个问题是在加工过程中,一些材料的韧性较强,这样铁屑不易折断,缠绕在刀具或零件上,如继续车削,极易造成打刀现象。传统的加工过程中是操作者要集中精力关注加工过程,在加工缠屑时,及时停车,将铁屑勾除,然后在重新启动程序进行切削。
第三个问题是在加工一段时间后,由于刀具磨损,造成零件的尺寸变化,一般情况下刀具磨损造成的零件尺寸变化最大可达0.2mm,虽然可满足一般性加工尺寸,但零件的尺寸一致性波动较大,数控机床的精密加工便无从谈起。
第四个问题是如果以上的问题全部解决,如何实现数控程序的循环加工,在程序循环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刀具进行补偿,需要对加工零件的数量进行累计,需要对什么时候程序跳出停止作出判别等等。
2 问题分析
首先是上料过程,对于数控机床来讲,卡盘的松开、夹紧,刀塔的定位均可应用指令控制机床来完成。现阶段上料机可将毛料自动输送至指定位置,一般上料机主要应用于大批量生产中,多根棒材一次加工。对于航空中小零件中小批量生产的,还5有一些是单根棒材的加工,这样上料机的调整时间较长,不太适宜,为实现快速的生产转换,应运用拔料方式则为上佳选择。
第二,对于缠屑,可分为粗、精加工、钻削加工三个过程和刀具、零件的缠屑两个方面。粗加工铁屑较宽排出形式多为带状,精加工铁屑较窄,易卷曲,对于切削三要素中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对其影响较大。在钻削加工中,铁屑极易随着工件的旋转缠绕在钻头后端上,如不进行清理,待缠绕的铁屑堆积后,易划伤零件表面或造成钻头折断。从钻头排屑槽中排出的铁屑一般为带状的更易造成缠屑现象,而铁屑的形状受加工要素中的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影响较大,尤其是主轴的切削速度。
第三刀具磨损是切削加工中正常现象,一般情况下,刀具磨损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和急剧磨损阶段。刀具初级磨损阶段,指在刃磨刀具时产生的刀尖边虚刃的磨损过程,一般为手工修磨出的刀具,对于现阶段机夹刀具来讲,多为模压成型的刀片,其过程对零件的尺寸影响不大。刀具正常磨损阶段,其刀片的具体消耗量,仍需要依实际加工而定,其加工磨损受零件材料、切削要素、刀具材料、刀具涂层等方面的影响。所以要想完成零件的自动化加工,就要有客观真实的刀具消耗统计数据,保证刀片使用到刀具急剧磨损阶段前进行更换刀片。
第四对于现阶段数控程序已经比较灵活,尤其是宏程序的应用,可以实现数控程序的跳转、循环等多项功能。为实现循环加工、刀具补偿、零件的数量累计、程序跳出、停止判别等项内容,需要设计数控程序的流程。
3 加工试验
根据以上分析,首先应用上料机实现多根棒材的连续上料,上料机与下文的拔料器之差别就是它能实现多根棒材的连续上料,上料机的连续过程这里就不详尽介绍了。下面就是自行设计制造了简易的拔料装置见图2,其分为三个部件,由拔料主体装置、卡片和两个紧固螺钉组成。
工作原理见图3所示。
因为对于应用棒材毛料加工零件时,均需要进行切断。现预加工出一个浅槽,应用此拔料器进行拔料。由于棒材毛料的直径不同,为适应各种规格的棒材,可制作不同槽口的卡片,进行更换卡片来适应毛料直径的变化。对于断屑方面在粗加工过程中实施暂停断屑,控制切屑过长现象的产生,而在精加工中采用刀具的断屑槽和高速切削进行断屑处理效果较好,一般在切削直径在ф10mm以上的零件,转速在4000转/min时,铁屑成碎片状,自然排出,无需进行人工去除铁屑。另外零件缠屑的问题还可通过改变进退刀的方向可解决此项问题,如加工完的零件上有着一个铁屑环等。钻头缠屑与切削用量关系较大,一般在10mm左右的钻头,当主轴转速在1600转/min以上时,切屑全部变为碎屑排出。对于刀具磨损后自动补偿的功能,经过在机床上实验,可通过G10指令再配以变量即可实现。具体指令应用如下:
G10 L14 P01 R-0.1;
其含义为:对01号刀具在直径方向补偿0.1×2mm。
4 试验结论
通过控制自行研制的自动上料装置的定位和设备卡盘的夹紧、松开,实现棒材的自动连续上料;选择合适的加工进给量、刀具排屑槽角度、程序中的暂停、提高设备的加工转速,使铁屑变形以实现加工中的断屑处理;数控程序中的宏变量对程序的循环次数进行控制,同时根据刀具的磨损规律进行程序自动补偿,使其循环加工;摸索刀具的磨损规律,同时开发设备的零件加工计数功能和刀具变量补偿方法,实现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自动补偿。零件加工过程中实现了数控机床的“关门”多件连续加工,这样就上述所提及的螺母零件来讲,使单件零件的平均加工耗时由原来15分钟缩短至现在的2分25秒,零件加工效率提高6倍以上,加工质量稳定,尺寸一致性控制在0.1mm范围内。
5 结论
本文通过以上对航空中小型零件在数控车机床上加工过程——零件的上料过程、装夹过程、排屑过程、刀具补偿过程,至工序零件合格交付给下工序的全过程研究,并针对加工过程中人为干预的过程做出了一些改进方案和创新加工方法,在加工的自动化、少人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使整个加工过程人为干预的次数大幅减少。由于现阶段自动化程度的高低就决定着一个企业的质量和效率,我国航空行业的自动化程度仍然与先进国家的水平无法比拟,这里仅对目前我们航空中小型零件的加工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探讨,希望能对航空产品的自动化加工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一)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几十进位加和几百几十减几十退伍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二)继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三)培养学生做题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讲清算理并使学生能正确口算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0+90=160-70=30+80=
2.同时口答
(1)160里面有几个十?(2)120里面有几个十?
(3)150里面有几个十?(4)180里面有几个十?
3.口算
60+50=40+80=150-70=160-80=
170+800=500+190=120-40=180-70=
4.把下面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320,360,430,270,560,650。
5.订正板演,说出计算过程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课题
师说: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看看谁能发现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
2.学习例9
(1)出示:320+70=
师问:谁知道这道题得多少?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计算的?(320+70=390想:20加上70等于90,300加90等于390)
师问:老师将第2个加数换一个数,看谁知道得多少。
(2)出示例9320+90=
师问:谁来试着说一说这道题得多少,怎么算出来的?(320+90=140想:20加上90得110,300加上110得410)
师问:这道题和上一道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上一道题二十加七十不够一百,而这一道题二十加九十超过一百了)
师问:那在计算方法上一样吗?怎么计算?(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都要先把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的数,再算几十加几十,最后再和整百数合起来)
(3)练一练
①400+120=300+180=200+150=
700+110=600+140=500+130=
②430+60=270+80=430+90=
360+40=50+560=70+650=
第(2)组练一练计算后要说计算过程。
3.学习例10
(1)出示:360-40=
师问:这道题得多少?怎么算的?(360减40得320,想:60减40得20,300加上20得320)
(2)出示:360-70=
师问:这道题得多少?怎么算的?(360减70得290,想:160减70得90,200加上90得290)
师追问:为什么先用160减70?(因为60减70不够减,所以从百位退一个百,与60合起来,再减70)那百位上还剩几个百?(2个百)
那一个百干什么去了?(与60合在一起去减70了)
指名完整说一说计算过程,自己小声再说一说,同桌互相再说一说,最后集体说一遍。
3.练一练
①130-50=150-70=120-80=
140-50=160-90=180-90=
②250-40=300-30=250-60=
430-90=920-70=340-80=
4.小结
师问:仔细观察例9、例10与以前学过的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师说:从前学的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是不进位不退位的,而今天学的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是进位的或退位的。但是它们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都要先把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的数,先用几十加减几十,然后再与整百的数合起来。下面我们一起做些练习,看谁今天的知识学得好。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660+20=900-40=250+70=
2.填。
3.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学生用反馈板写得数,比一比哪个组错题最少。
4.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900-60=750+70=540-30=820-50=
340+80=200+710=670-300=250+200=
用同样的时间,看看谁做对的题最多。
5.根据刚才比赛的情况,找出班中做题又对又快的同学,让他们说说怎么就能做题又对又快。
6.同学之间互相出题,互相检查。
7.文字题
(1)320减去60,差是多少?
(2)比700多250的数是多少?
(3)410比80多多少?
8.应用题
田方家去年收红枣200千克,前年比去年少收30千克。前年收红枣多少千克?两年一共收多少千克?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内容是教学几百几十加减几十进位或退位的情况,它不仅要有前几部分口算做基础,还要用到一百几十减几十退位的口算。
在复习准备过程中,先安排了三道整十数相加有进位的和一百几十减去几十需要退位的式题,为了巩固以前学的知识和为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减轻难度。在板演的同时进行口答,题目都是一百几十里面有几个十,为口算一百几十减整十做铺垫。还有口算、拆数等练习都是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注意新旧知识的对比,例9、例10都是由旧知识引出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而且注意边讲边练,在例9和例10后面都有一个练一练,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练习注意了坡度,每个练一练都分了两个层次。每一个层次中的知识都是第二个层次练习中要用的知识。例如:第二个层次430+90=520中要用到400加120,即整百加一百几十,所以在第一个层次里,就安排了6道整百加一百几十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