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场面的成语

劳动场面的成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场面的成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劳动场面的成语

劳动场面的成语范文第1篇

1、兵勇将猛:士兵勇敢,将帅勇猛。形容战斗力很强。

2、枪林刀树:犹言刀枪林立。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

3、各自为战: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4、粮尽援绝: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5、弹雨枪林: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

6、持枪实弹:持:握。手握钢枪,子弹上膛。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战斗。

7、硝云弹雨:硝烟如云,子弹像雨。形容激烈的战斗。

8、不战而溃:溃:溃败。没有开战就自行崩溃。形容毫无战斗力。

9、肝髓流野: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10、飞箭如蝗:飞:飞快,迅速;蝗:蝗虫。飞快的箭像成群的蝗虫一样多。形容激烈的战斗。

11、枪林弹雨: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12、擦拳抹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13、刀折矢尽:折:断;矢:箭。刀也断了,箭也用尽了。()形容战斗到最后,无力再战了。

14、金鼓连天: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

15、炮火连天: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16、兵强马壮:兵力强盛,战马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17、鸣金收兵: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18、兵微将乏:乏:缺乏。形容军队战斗力薄弱。

19、弓开得胜:弓:射箭的武器。形容战斗一开始就获得了成功。也用来比喻事情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劳动场面的成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笙;微山湖;舌颤音;端鼓腔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096-02

笙的音色甜美,演奏技巧十分丰富。即可单音演奏旋律,又可同时演奏和声、复调。笙的和音可表现出瀑宏伟的气势,单音和呼舌又能表现出波光粼粼的宁静画面,是一件表现力极强,受人喜爱的独奏、合奏、伴奏乐器。

《微山湖船歌》是我国著名笙演奏家、教育家,山东风格的代表人物牟善平先生和作曲家肖江先生共同创作的。本文主要通笔者对此曲意境的发掘和演奏处理介绍对此曲的认识。

牟善平创作《微山湖船歌》的灵感来源于山东的微山湖一代流传的“微山湖端鼓腔”。端鼓腔是微山湖渔民经常唱的一种地方戏。端鼓,是用手端着羊皮鼓,边唱边击打羊皮鼓。端鼓形状貌似芭蕉扇。端鼓腔是以演奏者边击打羊皮鼓边唱的形式而闻名。建国之前,渔民每逢到重大节日,大都会请端鼓腔的民间艺术家表演助兴,渔民也称之为“打端鼓”。端鼓腔节奏鲜明,曲调欢快愉悦,深受渔民的喜爱。微山湖位于山东微山县境内,微山县是因微山而得名,微山下为微山湖,可谓山秀湖美。正如音乐家们所言:“近山者音刚,近水者音柔,平原者音和”,这几句富有哲理的话,可以说是《微山湖船歌》―曲的特点。乐曲刚柔相济,疾徐有致,如山峦起伏,似湖水荡漾。

《微山湖船歌》描写了微山湖的渔民湖上捕鱼的情景及丰收的喜悦。此曲分为四段:【湖光金波】【摇橹歌】【帆号】【撒网歌】。

一、湖光金波

谱例一《微山湖船歌》片段:

这一段是《微山湖船歌》的引子部分,用舌颤音吹出主音与属音的下行四度和上行五度,描写了太阳从平静而恬美的微山湖湖面上渐渐露出了笑脸,威风吹拂了湖面,在朝阳的映射下,湖水泛起了波波涟漪,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第一句的结尾是一个八度的低音5―中音5,给人以美妙、祥和、幽静的感觉。紧接着■,自由而很弱的应用了倚音的装饰手法,更加突显了微山湖景色的幽静。加之后面有低八度重复了这个旋律■,更把早晨微山湖的“静”描写的淋漓尽致。引子的结尾部分,运用了很自由的拍子,在引子与第二部分【摇橹歌】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引出第二部分。吹奏此部分要注意美好湖面的意境美,音量总体偏弱。

二、摇橹歌

这一段描写了渔民们摇橹驶船的景色,洋溢着渔民们的欢快劳动的场景。一开始,运用了“顿气”的技巧,铿锵有力的顿气音,渲染出了微山湖渔民的雄壮有力的气派,但又不失旋律的连贯性的吹奏,表现出了渔民娴熟、有力的动作。单音部分加了抑音、花舌、碎吐等技巧,表现了渔民既铿锵有力的形态,又不失优雅风趣之意,反映了渔民安居乐业,生活甜美的美好局面。

这两次简单复调的加入,使得这一段落,一会迭起,一会又平稳收尾,增加了旋律的渲染力,同时表现出渔民粗狂而又不乏细腻的动作。在吹奏此部分时要注意和音与单音的交替进行,和音要铿锵有力,单音要圆滑带有歌唱性,才能更好的衬托出渔民的那种积极自信的生活状态。

三、帆号

这一段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在吹奏每一层次时都是先吹单音后吹和音。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众多的渔民出船打鱼,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渔船都扬起了白色的帆,远远看去湖面上宛如一些白色的点,渔民们唱着小曲高高兴兴的出船打鱼,内心掩饰不住即将大丰收的喜悦。在吹奏时要注意旋律的歌唱性和乐句悠长感,气息宽广,充满着激情和张力。吹奏时,单音结尾部分做渐弱处理,和音开始则是渐强处理。这一段给人整体的感觉是:在气息的处理上,第二层次要比第一层次气息要宽广一些,第三层次要比第二层次又要宽广,这样才能使这一段有层次感、梯度感,才能表现出随着渔船离撒网水域越来越近,渔民的心情也越来越高兴的情绪,否则会让人觉得粗糙、乏味,没精打采。

这一小节运用了双旋律同时进行的赋格处理,加之mf的音量处理,给此段添加了浓厚的渲染色彩,是这一部分的一个小,可谓点睛之笔,增加了这一部分的表现力度,渲染了渔民即将捕鱼的激动心情。双旋律之后接着又恢复到单旋律的单音上,使听者感觉旋律的此起彼伏。旋律的起起落落调动着听者的感官,听者的情感也在随着旋律的起伏而波动。紧接着结尾句的减慢使听者跳动的心慢慢平静下来,然后等待听者的是激情澎湃的【撒网歌】。

四、撒网歌

这一段是全曲的部分。乐句一开始,花舌加顿气的技巧就把壮观的捕鱼场面表现的淋漓尽致。乐曲中3/4和2/4拍子子交替进行,强句与弱句的鲜明对比,锯气、顿气及历音吹奏,有张有弛,层次鲜明清晰,让旋律时刻处于动态基情之中而充满活力,形象地表现出渔民们撒网、收网的场景。此部分通过速度和力度的完美结合,来营造一种紧张而愉快的劳动气氛,把渔民期待丰收的愿望完美的表现出来。吹奏此部分,吐音要坚实有力而又不乏轻巧,又一次表现了渔民娴熟的捕鱼技能和愉快的收获之情。此段的强和弱表现的十分清晰,对比很明显,这就要求演奏者要时刻控制好气息。强,要强而不炸;弱,要弱而不虚。

谱例二《微山湖船歌》片段:

结尾句运用了历音作为伴奏音型的复调手法加之铿锵有力地单吐音构成的旋律声部,把捕鱼的画面推向,使听者联想到渔民汗流浃背,全身沾满湖水,用尽全力把鱼收回的欢乐、壮观的场面。渔民们望着各自捕获的活蹦乱跳的鱼,内心控制不住的喜悦之情表现出来,犹如打了一场胜仗一样。这里的花舌可谓是完美之笔,仿佛是渔民卯足劲头,一下将鱼拉回船上,欢喜收场。此部分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要用饱满的气息、坚实的吐音吹奏,最后的2要充分做好sfp的效果,从音响上调动了最大的强度,在伴奏的渲染下,形成了鲜明的效果。我们仿佛看到热闹的人群涌入到节日的欢乐的海洋之中,充分表现了渔民丰收的欢快和激动之情,渔民们尽情的载歌载舞,歌唱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时对明天的更加美好生活充满了无限向往,似乎永远停留在幸福、欢快、激动的场面之中,完美的奏完此曲。

五、结语

全曲结构严密而紧凑,旋律极富歌唱性,情感跌宕起伏,技巧众多且运用恰当,形象的描述了渔民欢快、愉悦的捕鱼场面,也体现了渔民渴望丰收情感。在国内外广为流传,是牟善平先生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牟善平,徐超铭,肖江.笙练习曲选[M].1987.

劳动场面的成语范文第3篇

―、让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我们要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例如,学习完第五单元表现父爱或母爱的文章后,我安排学生也写一写来自父母的关爱,先在课堂上说一说。因为就是写自己生活中真实的事情,所以孩子们说起来眉飞色舞,话题较广泛。之后就让学生写出来,他们写出了很多内容真实、情感细腻的好文章。

2.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有计划地为积累作文材料进行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种植的生长过程;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庭的变化,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设计了“周末我掌勺”作文栏目。要求孩子双休日在家里做一道饭菜。把制作过程写清楚,谈出自己感受。鞠源是这样写做菜过程的:我先把蒜苔掐头去尾地择干净,用清水洗好,放在案板上,一刀切下去,感觉有点短,又一刀下去,又有点长了,结果,一把蒜苔被我切的七长八短。磕鸡蛋也很麻烦,第一次磕鸡蛋,竟然不小心将蛋黄掉在了地上,好不容易将鸡蛋打在碗里。接着,我往锅里倒油、放葱花,然后把鸡蛋倒进锅里。不一会儿,蛋香扑鼻而来。我赶紧把炒好的鸡蛋出锅,放在盘中备用,然后又按先前的顺序去炒蒜苔。油热了,我发现忘了切姜,赶紧把姜片切好,与蒜苔一起放进锅里去翻炒,加盐、味精,再把刚才炒好的鸡蛋放进去继续翻炒,再加香油。一道美味的蒜苔炒鸡蛋就新鲜出炉了。

“叮铃铃”门铃响了,原来是妈妈回来了。她看到我做的饭,高兴地说:“儿子,你真棒!”看了妈妈高兴的样子,我心里美滋滋的。这是我第一次做饭,虽然有点手忙脚乱,但是我却在这第一次中体验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乐趣。

语文习作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结果。言语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应的语言环境。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是构成语言环境的重要材料。为此,在作文教学中,不仅在固定的时间内练写,还努力发挥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每逢节假日,我都会收到学生发来的短信,(一般都是父母)但内容大多都是人们互相转发的流行短信,虽然也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深情与祝福,但远没有来自学生心底的言语更能打动人心,为此,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我开展了一个“祝福妈妈节日快乐”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孩子自主创编给自己的妈妈发一条短信,活动要求是健康,有情有意,祝福的,绝不能下载,每条在30―70个字之间,活动时间一周。孩子们的兴趣来了,开始自己创编短信了,他们编写出的短信真实、真情、真话。三八妇女节那天,我收到了许多条短信,都是发自学生肺腑的话。这种习作实践也深受家长的好评,因为在实践中孩子们既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力,又使感恩教育得以体现。

二、用真心话描述生活中的人和事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因此我们首先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教学中我们具体抓了物件、植物、动物、景物、场面、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素描。通过训练,学生练就了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小学生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掌握这些写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结合范文剖析,学生从读写中领悟。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三 发挥想象,描绘生活

1.看物联想。小学生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文课上,我们有意识出示几件小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

2.动手创作。我们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于是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脱颖而出,我们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从而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劳动场面的成语范文第4篇

(山东省汶上县军屯乡中学,山东汶上272514)

[摘要] 诗是我国传统的文学样式,有人说中国是诗的国度,这一点还是很有道理的。几千年的文学发展史孕育了屈原、李白、杜甫等不胜枚举的伟大诗人。更涌现出《诗经》、《离骚》等不朽的诗歌作品。古典诗歌是一片芬芳灿烂的奇葩,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文人志士,影响了无数中华儿女。新教材古代诗歌比重逐步增加,新课标对古代诗歌的要求逐渐提高。可是,诗歌难教,这是一线老师的共识。如何教好古典诗歌?如何引导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如何使学生在读诗中提高审美素质?都值得语文教师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 古典诗歌教学方法初探

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告诉我:诗歌教学宜从诵读入手,抓住意象,紧扣主题,扩展延伸,联系课外比较分析等步骤,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读出节奏把握韵律

文学起源于劳动,诗歌这一文学样式同样是劳动生活的反应,是诗人内心世界情感的一种宣泄,而这种情感的表露离不开一定的诗歌形象,同时,诗歌是可以和乐歌唱的。所以,抒情性、形象性与音乐性就成了古典诗歌的三大特征。读出节奏,把握韵律能从直观上了解整首诗,为透彻的理解全诗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准节奏的前提是教学生划分节奏,通过语速快慢来感知诗情画意。节奏快慢的划分,一般视作者情感的表达强弱而定,表现喜悦或愤怒等较激烈的情绪时,朗读的节奏应较快;而表现深思、痛苦、想念等情绪时,朗读的节奏就比较慢;而一般的叙述、描写文笔,朗读时应保持中等的速度。比如夏完淳《别云间》,在具体教学中,我做了如是处理:

三年/羁旅/客, 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 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 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本诗前两句是诗人痛苦思乡之情的表达,宜根据节奏以缓慢的节奏读,其中“客”、“又”、“泪”、“谁”等字应重读,从中让学生读出诗人那种思乡之切、之痛,甚至可以用哽咽的声调读出。如此,学生就能在片刻之间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拉近与诗人的距离。而后两句表达的是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可以适当加快语速,淋漓尽致地表现诗人誓死如归的激愤之情。

古典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讲究押韵、平仄。诗人在创作作品时,情感带动语言,通过语言流露情感,流传千古的诗歌作品恰当体现了音义的完美和谐,不但表现了诗歌的婉转动听,而且明晰表达了诗人情绪的转变。

如杨炯的《从军行》,老师范读后,引导学生确定韵脚的位置,通过分析韵脚的平仄声韵来体味诗歌的韵律。具体分析如下:诗歌首先是以“京”平声韵领起全文的,直白的上声引起人们对烽火的沉思;接着以“城、声、”等韵脚有力表现战争场面的雄浑残酷;再以“生”字韵结尾,尽吐心中的愤懑,将诗歌推上了愤激的。通过韵律分析就把握住了诗歌本身的“气脉”,诵读时的轻重缓急,作者的情绪流动也就了然于胸了!

二、以点带面归纳意象

古人在诗歌创作中,往往借助一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有言曰:“立象以尽意”,象即客观的物象,它是为表现思想感情服务的。而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被注入了作者的浓郁的情思,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这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意象。换句话讲,意象是诗人在作品进行情感投射的载体。多年的语文教学告诉我,紧抓诗歌意象、归纳诗歌意象对诗歌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简单归纳如下:

1.游子思乡 羁旅之思

古代中国士子求学,注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亦即所谓游学。通过游学,学子们能增加阅历,增长学问,扩大个人影响,进而为登上仕途做准备。成语“终南捷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子们在游学过程中,因为长年在外,长期与家人分离,自然而然产生思乡之情,羁旅之思。初中阶段我们学的这种诗歌还是很多的,比较典型的是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整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寂寞、凄苦的游子形象,特别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句,上千年来不知引发了文人墨客多少悠悠思乡情、羁旅泪!

2.故国之思 家国之恋

古典诗歌中有一部分是写对家国怀念的,诗人多为一些爱国志士,或者是一些末代帝王,前者如陆游、文天祥、辛弃疾等,后者如李煜等。中学阶段所选这部分诗歌不多,容易区分,易于学生把握。如陆游《示儿》,李煜《虞美人》等。以后者为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词读来抑扬顿挫,基调低沉、愁闷、哀婉不绝,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末代帝王的落寞、凄凉。把那种故国之思、家国之恋表现的入木三分、催人泪下!在本诗的讲解中,应着重让学生体会,加深理解,学会赏析。

3.征夫思妇 闺妇思夫

古代劳动人民承受着沉重的兵役、徭役,至古以来很多诗人用自己的文笔书写了这类情感,如著名的《长城歌》:“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就相当深刻地反映了秦代人民反对征戍徭役的激愤情绪。九年级上册温庭筠《望江南》就是一首写闺妇渴望心上人早日回家的诗歌!

此外,在初中阶段,学生还会接触到部分山水诗、田园诗,只要注意引导,学生还是很好把握的,在此不再赘述。

三、联想想像填补“空白”

想象实质就是创造力,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以及作者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这种填补,完全有理由成为语文教学课堂上激发学生想象力的重中之重。课堂上,学生对作品“空白”的带有个性色彩的填补,更是开启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英国诗人布莱克说过:“打破常规的道路通向智慧之宫”。这要求学生创新,尽量发挥联想和想象,努力填补这种空白。如叶绍翁《游园不值》一诗,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多角度引导,让学生发挥,尽量上升到理论档次。从诗人的失意转到欣喜,再引导到美的事物总是关锁不住这一哲学层次,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尽量扩展学生思维,培养能力!

总之,初中阶段诗歌教学,应多角度、立体引导,多教方法,尽量“授人以渔”,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青.用心插柳――营造作文教学的春天[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0(7)

[2]谭娟,邱砺锋.新课程理念下诗歌研究价值[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0)

劳动场面的成语范文第5篇

一、遵循办园理念,凸显环境创设主题

幼儿园的环境是一所幼儿园的名片,是这所幼儿园办园理念的外在体现。立足本园的办园理念进行环境创设,让环境具有自身特色,是我们进行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统一的价值观引领下的学前教育中,学习和模仿并非不可。因此,我们在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时候,一方面像蜜蜂采蜜一样,多方学习名优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集众家之所长以为己用;一方面针对本园的实际,围绕“福园福源”的办园理念,以“福”文化为环境创设主题,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自身现有资源,为孩子营造舒适、安全、互动、自然的幼儿园环境, 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并能与环境互动,使环境成为生动、形象、直观和综合的教育载体和资源。

二、因地制宜,打造人文大环境

我园的环境更注重“环境即课程”的教育功能,将人文环境与“福”文化的打造合二为一,营造处处有文化的校园氛围,使环境成为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丰富着环境的内涵。

1.合理划分户外运动场地

我园面积比较大,户外场地很宽,因此,我们请设计师对我园户外场地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改建。如今,软硬结合的塑胶场地、防腐木地板和水洗石、鹅卵石、透水砖地面及崭新的塑料草坪,给幼儿以不同的体验;玩沙池、嬉水池、攀爬架、投掷架、运动休闲长廊、多功能大型玩具、户外区角活动小屋、果园、菜园等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拓展了幼儿们的活动空间。

2.精心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围绕办园理念,在园所总体环境规划上力求体现文化内涵,布局做到错落有致、疏密合理。我园对旧教学楼的外观及内部功能室、活动室都进行了改建,重建了幼儿的农耕实践基地――幸福农场,优化了幼儿园的绿化树木,幼儿园园貌得到极大的改观。经过改建和维修后,我园以福文化为主题的福宝科学屋、福星音乐屋、福娃农家屋、幸福超市、惜福饼屋、大型建构区、创意美工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等都已向幼儿开放。

3.因地制宜投入游戏活动材料

为丰富幼儿户外活动,我园花大力气加强设施设备的添置及更新,在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发动教师和家长自制教玩具,添置了大量户外游戏材料,如木梯、活动爬网、防腐积木、滚珠车、轮胎、铁环、陀螺、跳绳、橡皮筋等等,并配套定制了不锈钢玩具架、轮胎架等,满足幼儿们活动的需要。

三、注重实效,创设温馨小环境

我们充分利用三维空间,合理利用楼梯、廊道、门窗、活动室等进行创设,做到每个楼梯、每个楼层、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创设主题,凸现我园的园所文化。

1.楼梯

我园的三个楼梯间,分别被布置成“福娃农家屋”“福宝科学屋”和“福星音乐屋”。农家小屋里陈设着各种农具、种子、农产品、编织半成品及农家劳作图,让幼儿充分感受田园文化;科学小屋里有适合大、中、小班进行科学探索的各类用品,可进行声、光、电、力学等实验;音乐小屋里陈设的是关于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图片及饰物,各类打击、吹奏、弹奏乐器以及音响设备。楼梯的墙壁则分别被布置成以百字福为衬托的民俗节日画廊、民间工艺一条街、《弟子规》八德故事帘、长卷轴呈现的图文成语故事等。

2.廊道

走进双幼,随处可见中国红:大红剪纸、中国结、百字福。每层楼的廊道吊饰突出本土文化,各有不同的主题。

底楼突出的是美食主题。取材于本地繁荣的饮食文化,闻名全国的江湖菜、风味菜图片及佐料原型被巧妙呈现。幼儿们在廊道里玩区角游戏的时候,美味的家乡菜在潜移默化中激发着幼儿们对家乡的热爱。

二楼体现的是农味主题,用本土的农家用具,如面筛、蒲团、草帽、棕扇、鱼网等为道具,在上面或画或贴各种体现民风民情的图画、幼儿作品等等。

三楼体现的是文学主题,将本土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图片配上大班幼儿所熟悉的古诗词或儿歌,用废旧塑料加上传统图案的边框,成为一道可赏可读的风景。

3.功能室

有特色的功能室是幼儿园里一道绚丽的风景。蒙台梭利主张培养幼儿“专心、独立、秩序、协调”,这八个字的箴言也是我园功能室活动室所要呈现出的一种幼儿发展的状态。我们为幼儿打造了生活化、游戏化的教育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以儿童为中心的文化。我园富余房舍极为有限,但我们充分利用每个可利用的空间,开设了美工创意室、图书阅览室、大型建构场、科学探索屋、农家小屋、艺术体验屋、多功能活动厅、教师学习室、会议室、舞蹈室等,既满足了幼儿和教师开展活动的需要,又洋溢着家的温馨,使幼儿园成为教师、幼儿和家长都喜欢的乐园。

4.活动室

活动室是幼儿在园生活的主要场所,各班为幼儿创设了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与课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及内容丰富、材料充足的活动区,使幼儿在玩中求发展。教师们精心的规划布置,科学合理地划分区域,各班都开辟了四个以上的室内活动区,加上室外走廊上的区角,可以满足全班幼儿同时参加区域活动的需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彰显特色,环境价值最大化

1.立足本土,目标明确,特色鲜明

首先,环创的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围绕我园的园本文化理念和创设主题,广泛征求教师和孩子们的意见,并多次召开行政会议讨论、制定并修改环创方案。园所大环境的创设利用长长的暑假进行,各班老师根据《活动区活动的理论与实践》及《教师操作手册》,写出班级环创方案,经行政审核以后方可进入实施阶段,避免了盲目性。

其次,环创的过程充满创造和想像。如楼梯间有几根消防水管,老师们巧妙地用绿色皱纹纸把管子缠住做树干,太阳花自下而上地环绕上去,别有一番情趣。大班开展了主题活动“飞向太空”后,孩子们每人画了一幅图,老师把幼儿的作品摆成火箭形状,再添上一些相关元素,火箭“飞向太空”的场面就生动地展现出来,令人耳目一新。

第三,环创的过程师幼共同参与。“用他们的双手和思想布置的环境,会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环境中的事物,也会使他们更加爱护环境”。我园在环创中,幼儿的参与体现在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等。只有真正参与了环境创设,幼儿才能对秋天的色彩、自然界的变化、人们的活动情况有了深刻的记忆,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2.因地制宜,改善条件,发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