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诗词朗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引言
古诗词朗诵是一种由来已久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精华的重要体现方式,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特别是对语文口语训练教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古诗词朗诵对口语训练的影响
(一)培养学生语感
所谓语感,就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语言交流过程中,主体对词语表达的直觉判断或主观感受。具体包括语言感、语义感、语法感以及语用感等方面,分别是对口头言语、词语内在含义与情感、语法现象以及词语在既定语境中的使用敏感度。感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创造性、情感性、个体差异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1]不少现代语言教育家都将语感培养置于较高地位。人们在进行听说读写等活动时,单纯依赖词语理性含义及相关句法规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语感。从本质上讲,语感对语言活动质量及效率都具有决定性影响,是语言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与保障。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古诗词朗诵是一项重要内容。古诗词朗诵与语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具体体现在:第一,通过朗诵古诗词,学生可以对古诗词当中的规范语言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在脑海中留下系统、条理且连贯的印象,以便大脑做出更加及时且准确的反应,这和语感直觉性特征相一致;第二,古诗词诵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诗词本身有个更加全面而整体的认识,与语感整体性相一致;第三,学生在古诗词朗诵的同时还会对其中的内涵有所领悟,同时借助某种技巧加以展示,这与语感创造性相一致;[2]最后,在古诗词朗诵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并且融合自身情感展示出来,这就是其情感性的体现。鉴于此,古诗词诵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项极其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二)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诵读本身要求使用标准普通话,即依据北方话发展起来、严格采用现代白话文著作语法规范,并且具备标准语音及准确语法的言语。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朗诵要注重声、韵、调以及轻重格式等。
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经常指导学生开展古诗词朗诵,有助于养成吐字清晰、音量适宜的良好语言习惯,并且还有助于提升学生讲话的感染力,养成古诗词朗诵习惯,脑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对诗词当中的优美句子留下深刻印象,还可以将其灵活转化为口语,进而提升口语表现能力。由此可见,古诗词朗诵是培养初中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有意识的主体生存在社会当中所必须具备的精神追求。最新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一项基本目标就是培养、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及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发展。
古诗词之中融入了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学生在朗诵古诗词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其中所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以及艺术美。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古诗词朗诵教学,能够给学生创造更多接触并融入传统文化精华的机会,培养学生树立审美观念,提升审美能力。
二、基于古诗词朗诵的口语训练教学策略优化
(一)扭转传统观念,树立正确口语观
正确的思想与观念可以为行为提供准确指引,结合目前我国初中语文口语训练教学实际情况,基于古诗词朗诵优化口语训练教学策略,需要从思想观念着手,扭转传统观念,树立正确口语观。
首先,要对初中语文教学口语训练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口语训练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照书念字,其中需要融入一定的思想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会其意。从一定意义上讲,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口语训练的主旨就是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文本语言前提之下,切身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并将其熟练表达出来,口语训练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探究和创造的过程。[3]
其次,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口语训练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学的主旨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口语训练有助于学生准确使用语言表达内心情感,强化语感,提高交流与交际能力。总之,初中语文口语训练是学生语文素养养成的一大关键内容。
(二)引导学生把握认知规律
严格意义上讲,初中语文口语训练也是遵循知、情、意、行规律的一种心理活动。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口语训练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避免口语训练成为纯粹技巧性表演问题的出现,确保口语训练意义的切实实现。
学生要准确把握口语训练对象。口语训练对象主要涉及语音及语义两个层面,其中前者主要从字、词及句的角度切入。[4]开展古诗词朗诵活动,必然涉及到很多现如今不经常使用或者彻底不用的生僻字,还有就是与现代读音不一致的古代汉字,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把握汉字的准确读音。[5]此外,古诗词通常都是有节奏的,在进行古诗词朗读时需要依据句法节奏进行,并且遵循韵与仄的要求,古诗词朗诵具有音韵和谐之美;后者主要是要求在进行古诗词训练与口语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词、句以及段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之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文本转化为意境,从而进一步强化口语训练效果。
除此之外,在基于古诗词朗诵的初中语文口语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带着真实情感去深入分析并细细体会朗读对象,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内心感受、情感体会表达出来。
(三)设置多种形式的口语训练活动
基于古诗词朗诵的初中语文口语训练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组织多种形式且富有趣味性的口语训练活动,具体主要涉及语文课内的口语训练形式及课外口语训练形式两方面内容。
在课内口语训练层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示范作用,既可以是教师本人进行示范,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播放名家录音。口语训练的一个常见形式就是角色扮演,通过划分小组、分配角色进行口语对话练习,这样不但可以创设一个更加轻松愉悦的练习氛围,更重要的是,角色扮演形式的口语训练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空间,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锻炼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实现口语训练的真正目的。
在课外口语训练层面,主要是组织班级与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的口语练习。一方面可以丰富口语训练形式,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与生人交流与沟通的机会,提升口语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校园广播营造良好浓厚的口语训练氛围,培养学生随时随地口语练习的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朗诵是一项重要内容。古诗词朗诵,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及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依托于古诗词朗诵活动,扭转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口语观,引导学生把握认知规律。设置多种形式的口语训练活动,对于促进初中语文口语训练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程勇.职业院校古诗词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07).
[2]赵岚昕.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思考与探索――以攀枝花市十五中学诗词教学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3(04).
[3]蒯舒.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与出路[D].华中师范大学,2014(05).
【关键词】古诗词 人文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083-02
古诗词隐含深厚的历史底蕴,其渗透的人文精神十分丰富,具备较高的审美因子和较强的艺术韵味,为小学人文教育的实施奠定了资源基础。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古诗词开展人文教育,就能够促进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并有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打下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在利用小学语文古诗词开展人文教育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重视古诗词的基本涵义,轻视古诗词的韵味美感;二是重视课堂讲授,轻视学生的自主探究。上述问题导致学生无法真正领悟古诗词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缺少审美感悟,如果教师不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不及时实施人文教育,就会导致学生发展不全面,造成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鉴于此,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
一、分析背景,表现人文情怀
古诗词是作者依据当时的自然、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现状浓缩创作而成,每词每字均蕴藏着作者真挚深厚的思想情感,具备深远的历史背景。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目的是再现历史,体验作者的真挚感情,表现人文情怀,通过各种文体的自由运用,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理解中国文化的多元化特征,继承并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求知欲望,喜欢探索未知、新奇的事物,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这一显著特征,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对古诗词的历史背景进行详细分析,并且尽量采取各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作者创作诗词原因的理解,进而感受到作者之所思、所想、所感,跨越时空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了解古诗词背后隐藏的人文情怀。以讲授陆游的《示儿》为例,教师要在讲解过程中点明诗人陆游身处的时代,该诗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的,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等,引导学生形成知识脉络:陆游是南宋的著名诗人,《示儿》是其临死前留给儿子的绝笔诗,表现了陆游“北定中原”的殷殷期望,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之情。这样教学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还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深刻理解,引导学生体验到丰富的爱国热情,感悟作者的人文情怀。为诱发学生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教师在分析古诗词背景时可适当引入多媒体技术,以课件的形式播放收集、整理好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官化”并进行深刻思考。
二、理解内涵,体验文化情感
古诗词的语句具有精炼、准确等特点,诗句中包含着倒置、省略、对仗等多种写作方法,还有一部分古诗词中的词句含义与现在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对于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是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常常遭遇的“拦路虎”。由于诗人采取创作诗词的方式表现自身的真情实感,学生在理解古诗词内涵时要能够逐渐充实自身的感悟,培养爱国之情和感恩之心,促使其逐渐完善自身行动,培养优秀的思想品德,加快学生正确的学习、生活意识和思想认识的培养。教师在授课时,就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感悟诗词文化情感。以讲授杜甫的《绝句》为例,整首诗由两组对仗句组成,看似一句一景,但经由杜甫复杂的内心情感所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该诗上联以四种明亮的颜色(黄、翠、白、青)构建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并且对“鸣”这一声音的描写,表达出欢快的情绪体验。该诗下联以“万里船”这一空间与“千秋雪”这一时间相呼应,展示出杜甫广阔的气度胸襟,同时还以“含”字表现了风景如画、画中有情的境界。两相结合可知,整首诗表面上描写生机勃勃的场景,实际上抒发了杜甫内心的失落之情。教师在教学时要采取重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词之美,强化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体会诗词所蕴含的文化情感,达到人文教育实施的目标。教师在课上要适时提出不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加以肯定,对回答错误的学生加以鼓励,让学生树立自豪感和成就感,肯定自我价值,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三、朗诵诗词,感悟文化底蕴
m当朗诵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其一,古诗词具有响亮而顺口的押韵感和丰富的节奏感,学生在古诗词朗诵中可以品味出语言的韵味,想象诗中画面。其二,朗诵古诗词会触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延长学生的学习关注力,头脑会下意识地展开思考,手也会不自主地在纸上写写画画,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加深对古诗词的领悟和理解。其三,学生处于记忆的关键时期,听视觉等感官享受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以及提升品德修养和审美水平。以讲授《敕勒歌》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在配乐声中大声、反复朗诵,感受古诗词描绘的美丽景色,眼前仿佛有一幅生动的敕勒川图景,耳边仿佛围绕着北方牧人雄壮浑厚的歌声,敕勒人民对家乡之爱、对生活之爱的热情感会很染学生,让学生仿佛身处其中,而北方民歌抑扬顿挫、流利顺畅等特征也就容易掌握了。为了激发学生朗诵古诗词的积极性,充分感受到朗诵之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朗读活动,如个人朗诵比赛、团队朗诵表演等,让学生在获取古诗词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四、探索学习,强化人文素养
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逐渐把“教师主讲”的传统教学转变为“学生探索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领悟,在自主研究中获取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古诗词教学也是如此。以讲授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充分、全面掌握诗词的背景知识,自己也可以利用学习工具和相关资料理解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在课上多安排交流、讨论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利用工具探索学习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学有余力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开展古诗词的课外阅读,如《送友人》(李白)、《送别》(王维)等,以拓展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增加文化底蕴。教师在开展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担当好组织引导者的角色,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促使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古诗词;朗读教学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学生应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段),并推荐部分篇目,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充分说明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大部分教师在诗词教学中直接填鸭式讲解词义、诗意,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背诵,有意无意地忽略朗读的形式。
(一)学生有畏惧学习古诗文的心理
古诗词距当今学生的时代太遥远了,很多常识都和现实存在差异,学生在刚接触古诗词时,对古诗词的字音、节奏和深奥的表达产生畏惧,学习就提不起兴趣。
(二)教师缺乏古诗词朗读训练的观念
不少教师教古诗词就是为了应付考试,紧扣字词句含义,字字落实,反复抓全文的背诵和默写,考试完全是为了得分。所以,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只注重全堂讲解,完全忽略了朗读。
二、古诗词教学的朗读方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读、写、听、说四项实践中,“读”是基础,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积累语料,形成语感,悟得语言规律,发展语言能力,同时,又能接受文本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教师用“以读促教”来解决古诗词教学的难题,可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朗读教学。
(一)示范朗读
叶圣陶主张的古诗词最好用美读,美读是一种侧重于审美欣赏的阅读。而要学生进行古诗词美读前,教师需进行朗读示范。
示范性的朗读可以是教师美读,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学生才能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仿读;假如教师缺乏美读能力,还可以让朗读特别好的同学事先练习,课堂上进行范读,教师总结朗读要点,学生领会。例如:李清照的《武陵春》,示范朗诵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时,把“许多愁”再重读,拖长用“许―多―愁”表现出来,通过绵延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李清照思念丈夫,有家难回的惆怅,自然而然体会到李清照痛苦之大,哀愁之深,又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的情感;深情朗读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学生在叠词重复的节奏中感受到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极富音乐美。好的泛读能在学生耳边绕梁三日,并作为自己朗读水平提高的目标,受益一生。
(二)情景朗读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合理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真正做到情感自然流入,声由心生。
1.巧妙引读
教师在学生朗读前可介绍诗词背景、作者简介或与古诗词相符合的前言。学生根据情境的不同进行朗读。例如:人在激动时常常借助眼泪来宣泄内心痛苦。教师引读李清照的《武陵春》,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经历了至亲至爱的丈夫离去,家乡沦陷,文物被毁。寻寻觅觅,景物依旧,人事却变了,周围冷冷清清,顿觉凄凄惨惨戚戚,怎能不让李清照感叹。学生深情接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教师巧妙的引读往往能触发学生内心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声由心生,深情朗读。
2.配乐朗读
把音乐元素引入到古诗词诵读当中,可以营造诗意氛围,更易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词传达的意蕴。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与李清照的《武陵春》一样都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愁苦的心境。这首词被编曲为《菩萨蛮》。用歌曲《菩萨蛮》伴奏来作为朗诵李清照《武陵春》的配乐,学生在音乐伴奏中就更能体会诗人的心情,诵读的效果会比较好。
3.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是一种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感受作者之情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分角色朗读多用于情节性较强的古诗词。例如:唐琬的《钗头凤》和陆游的《钗头凤》诵读教学,让男生尝试扮演陆游,深情朗诵:“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让女生扮演唐琬,悲情朗诵:“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认真体会两人被迫离异、思念对方的悲痛及对封建礼教的愤恨。
分角色朗读应在充分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生才会读得入情入境,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语调和内在的思想感情,才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相应的表情,伴之以相应的动作。
4.调动感官
诵读不仅要运用嘴形,更是要全面调动耳、眼等感官。正是如此,教师在诵读教学设计上,可以采用多种调动感官的方式,让学生能对古诗词熟读成诵。例如:教师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词中,讲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配上呼啸的风声的音乐,让学生想象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的美景,口由心生诵读出来。耳听、心想、口诵,再自然而然地配上肢体动作。
三、拓展性诵读
古诗词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产生困惑,与其教师生硬的解释,硬塞给学生固定的答案,有时不如拓展引入相关的古诗词资料,启发学生较为个性而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李清照的《武陵春》讲到“物是人非”对丈夫的思念,可以引出李清照另一首对丈夫思念的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加深对李清照内心“愁”的理解;讲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时,可以拓展到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通过对比领悟出李清照写“愁”的精妙。
四、鼓励自主诵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的感情、描写的意境都是个人意会的产物,读者因生活学习环境和知识层面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学生能够谈出对文本的理解,又能将这种理解转化为对古诗词的理解,更能将自己的理解转化为自主朗读并极具个性地表达出来,就达到了学习效果。
例如: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鹧鸪双双”的反衬手法,感受人物的孤独;通过容貌服饰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孤寂,从而把朗读的情感定位为“苦闷”。课堂中女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首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精心化妆、挑选华丽的衣服神情,我反而想读出像我们现代女子晚睡晚起,起床后的慵懒但又一定要把自己装扮得美美的随心所欲的闲适美好。”一语激起千层浪,女生们都在悄悄地附和:“是啊,是啊,这首词读出闲适美好多好……”教师:“好,你们女同学好好准备准备,明天读给我们听听。”第二天,学生们朗读时还配上轻缓、舒适的音乐,确实读出来了现代女子的特点,教师在给予同学们充分地肯定后,可以将实际生活与古诗词充分结合,让学生自主朗读。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缺少了诵读,古诗词教学就没有了生机活力。教师在强调古诗词朗诵的同时,还要合理设计古诗词朗诵环节,使课堂的朗诵声变得有节奏,读出古诗词的意境,让古诗词朗诵映辉语文课堂。
【关键词】古诗词 多媒体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57-01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尤其是高年段的教材内容中,古诗词占有一定的比重,通常会有一个单元的内容为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记载,是广大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化在世界的文化史上也一样散发着熠熠的光辉。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古典文化作品,对于学生了解文化历史、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很多老师认为古诗词的教学枯燥,不如现代文阅读那样生动和丰富,因此教学中只是注意朗诵而后背诵,学生熟练地背诵了,但是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和文学美则没有深刻领会。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这方面的思考。
一、营造氛围,促进兴趣
有人说语文教学是模模糊糊的一大片,说的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广泛而不好把握。古诗词更是教师教学最感头疼的一部分内容。短短几句话,怎么能讲40分钟?于是一遇到古诗词的教学,老师就感到头疼,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果,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古诗词高度精炼,意境优美而深远,老师应该很好把握诗词的内涵进行教学。教师要在教学前给学生描述出诗词要表现的意境,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将诗词的写作背景描述给学生,让学生沉浸在一种诗意的氛围中。
例如学习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横沙道中》,课前我做一些在准备,也让学生搜集辛弃疾的资料,然后上课时由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接下来我先为学生描述了这首词的大致景色,用诗情画意的语言,唯美地介绍了作者所写的环境和意境,那些景色描写的绝句,我用现代语言进行稀释:月色朦胧的夜晚,一钩新月高悬天边,不知道是谁碰动了树枝,惊飞了一只喜鹊,扑棱棱地飞走,给寂静的夜晚带来了声响;清风徐徐,疏星朗朗,鸣蝉声声。一群农人站在稻田里,t望一望无际的稻田,畅谈着不久的丰收景象,河塘里青蛙呱呱地鸣叫,叫声里带着暑天的燥热。这时候几滴雨点落下,哦,真是好雨,给这酷暑降温了。我这样描述后,给学生带来了无限的美感,学生也被老师的讲述深深打动。然后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开始朗诵诗词,并出示全诗。开始了新课的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会提高很多。
二、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教学
古诗词都是经过几千年淘洗后沉淀的精华,而且每一首古诗词中都有一些经典的词句,使得整首古诗流传下来。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品,经过了时代传承,流传至今,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抓住词中的重点词句来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比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在这首词中,教师应该抓住“谙”“红”“火”“绿”“蓝”等关键词语,理解作者从一个侧面描写春天景色的写作手法。抓住描写色彩的字词进行深入的分析,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妙处,理解文中所要描写的江南的景色。学生通过色彩词汇的分析,领会了作者的遣词造句的功能,从而更深入的理解了词中所蕴含的优美意境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熟读背诵强化积累
学习古诗词不仅仅是增加积累,还是丰富文化素养的途径。因此小学课本中的古诗文都要求学生背诵,这是知识增加积累的手段。背诵的前提是熟读,古诗词具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要注意交给学生断句、重点字词的音节朗诵等,充满感情的朗诵为背诵打下良好的基础,熟读成诵。背诵是强化记忆的手段,是丰富积淀的途径。古诗词的朗诵教学应该是重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词读多遍其意也自现。所以读是理解的先导,只有熟读才可能成诵。古诗词的朗读要注重断句、注重重点字词。古诗词的韵律明晰,朗朗上口,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更是经典中的经典,特别适合学生的朗诵和背诵。
四、利用多媒体增加趣味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颠覆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的辅助作用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烘托教学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多媒体具有声光色的优势,尤其适合古诗词的教学。利用互联网以及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深远意境。网络上有很多这方面的教学资源,只要认真搜索并灵活使用,都可能成为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帮手。古诗词多是写景、抒情的内容,但是作者的写作角度却不同,通过不同角度,选取了不同的景色,从不同的侧面入手,字词句都生动有吸引力。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的优势,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果势在必行。
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和方式,是老师应该认真对待的话题。如何提高效果,需要教师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结合教材内容实际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马振宝.让古诗词在教学中流淌美的音符[J].文教资料.2011(03)
一、重视朗读
从古到今,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朗诵一直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了今天。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可以从中感受到诗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由于我国现在的教育模式,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高考,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诗词的美,学生在忙碌的学习中也往往忽视了对古诗词的朗诵,而只是针对性的学习和记忆,以便应付考试的需要。总的来讲,受考试模式所迫,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丧失了原有的目的。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应该给予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首先,老师应该教授学生诗词的押韵性,这是古诗词的真谛,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朗读,以便能从中更好地体会意境美。其次,朗读不只是单纯的念出来,应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诗词的意境中,老师可以结合诗词的背景或者一些多媒体画面进行引导,使学生把握住诗词的韵味。最后,朗诵必须要有感情的投入,在朗诵前,老师要向学生介绍作者的创作心情,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诗词中,这有利于学生对诗词的深刻理解以及记忆,总之,老师要通过引导,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加强背诵
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背诵是必不可少的,背诵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诗词的意境,以便更好地强化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学习。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是针对性地选取经典的段落或句子让学生背诵,这样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诵,而忽略了全文背诵的重要性,使学生对诗词的掌握比较片面,缺乏整体性的掌握。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的重视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然后再加以背诵,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古诗词,对学生的记忆力培养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品味意境
古诗词的特点就是文章字数比较少、语言的凝聚性比较强,因此,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注重诗词意境,另外,还要把作者的生平事迹和写作风格以及时代的背景都要结合进去,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古诗词的意境,以便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在古诗词中,往往只是通过一个核心字的运用,就可以表达整首诗的情感以及所表达的以及,这也就是整首诗的题眼。例如:《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其中用一个“常记”,表示追忆;“溪亭”“日暮”点名了时间和地点。“沉醉”表示大醉,“归路”表示的是出游。最后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其中一个“争”字表达出了迷路时急迫的心情和争抢把船划出动作的表现。一个“争”字的运用把整个诗的意境都表达出来,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以及动作。“一滩”表示众多的意思,这一句中没有一个字写到声音,但是人声、浆声、拍翅声以及惊叫声却都间接的表现出来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画面,这就是用词的微妙之处。因此,把握古诗词的意境,对古诗词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情操的陶冶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四、提高素质
众所周知,教师是语文古诗教学的核心。我国目前大多数高中的语文古诗教学都不尽人意,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老师的文化素质的不高也是其中主要的原因。因此,老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水平。首先,老师要热爱古诗词,从而影响学生喜欢上学习古诗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诗词中,尽情的展示自己的热爱之情和激情,如果老师在课堂上都是目无表情,语言没有丝毫的感情,那又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激情四射,情绪高涨,学生也会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高昂的情绪,那么兴趣也会油然而生。其次,老师的知识面不能仅限于课本,那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应该多阅读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从中不断的揣测和学习古诗词的表达手法以及审美技巧,这会使日常教学工作更得心应手,对古诗词的讲解和分析更加的透彻。如果老师的古诗词水平低下,那么在课堂上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也不会讲出生动的知识,久而久之,对古诗词的意境分析意境鉴赏会更加的片面和无趣,设想这样的课堂怎么会教育出优秀的学生呢?最后,老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一个古诗词学习的氛围,构建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老师要以引导者的角色去教育学生,让学生自己成为古诗词鉴赏的主体。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老师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同时老师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以便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诗词中,实现学习诗词的真谛。
总结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传授学生基础知识以外,还应该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古诗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厚文化遗产,我们要继续传承下去,从中不断的升华自己的情感。总之,老师要通过有效的途径教好高中语文古诗词,脱离为了考试而学习的传统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丽萍,武玉龙.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微[J]. 现代语文, 201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