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国民族文化

中国民族文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国民族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民族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萨克斯;民族文化产业;有效融合

萨克斯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作为来自于国外的西洋乐器,其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艰难,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逐渐接受了这一西洋乐器,开启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之路,萨克斯开始渐渐在我国发展起来,从稚嫩的枝芽发展成结实的树干,开花结果到硕果累累,深受人们的喜爱。萨克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非常流行,对中国民族文化产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萨克斯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充分地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是中国现代文化发展历史缩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对萨克斯的简单概述

萨克斯由道夫•萨克斯研制而成,始源于1840年的欧洲,在萨克斯发明之后,迅速地得到法国音乐界的喜爱。萨克斯所发出的音乐处于木管乐器和金属乐器之间,其声音同时具备金属乐器的明亮又具备木管乐器的轻柔唯美。萨克斯的外观漂亮,非常精致,音色迷人,其演奏声音使人回味无穷,荡气回肠,是一种既古典又时尚的经典乐器,可以适用于多种音乐类型。萨克斯的问世受到许多音乐家的认可,萨克斯是由单簧管逐渐演变而来,在使用萨克斯演奏时,低音浑厚深沉,中音高贵优雅,高音婉转嘹亮。通过萨克斯的演奏,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缓解人们生活及工作中的压力。自19世纪以来,法国政府正式把萨克斯列入到军乐队,促进了萨克斯在古典演奏中的发展与应用。音乐文化的发展主要要依托当时的经济环境,经济的发展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自从爵士乐的产生,以爵士乐为基础的萨克斯演奏,更加促进了萨克斯的发展逐渐多元化。我国许多演奏家在努力地研究萨克斯与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相融合,使得萨克斯在我国的发展稳定且完善。

二、萨克斯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

自萨克斯流传到我国之后,其发展非常迅速,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在我国的艺术发展历程中发挥着巨大的艺术价值。1.普遍受到人们认可。目前,萨克斯已经运用在军乐队中,艺术魅力彰显无遗,萨克斯音乐受到人们一致的爱好和好评,国内许多音乐家都比较支持萨克斯在国内的流传与发展,萨克斯在爵士乐中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世界上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学习萨克斯,被萨克斯完美的外观以及悠扬的旋律所吸引。当前国内许多高等院校以及艺术院校已经开展萨克斯专业,充分地体现了萨克斯在我国音乐文化产业中的价值所在。2.从作品方面体现艺术价值。《回家》这首世界萨克斯名曲,是萨克斯曲目中经典的代表,清亮优雅的旋律在国内迅速地流行起来。由于受到旋律的渲染,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萨克斯,《西班牙主题与变奏》《原创主题幻想曲》等曲目的流传,情感饱满,非常具有感染力,通过萨克斯作品的不断推广,充分体现了萨克斯的艺术价值。3.在娱乐性方面价值的体现。萨克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我国已经深受人们的喜爱,其社会影响力也比较强,萨克斯乐曲也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流行起来,尤其得到年轻人的喜爱,萨克斯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最热门的乐器之一。萨克斯的演奏在娱乐场所、酒吧以及夜店中普遍运用,声音宛转悠扬,发挥着自身独特的魅力,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艺术与发展的角度看,萨克斯除了要进一步拓展娱乐市场外,还要承担起自身必须承担的社会义务,承载着艺术的传承,要充分体现出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使萨克斯艺术在我国健康稳定地发展与传播。4.教学方面的价值。在我国,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萨克斯,除了高校以及艺术院校开展萨克斯教学专业以外,各种规模的培训班逐渐兴起,为萨克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人们在学习萨克斯的同时,可以了解西方文化,缩小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无论从爱好或是专业方面来讲,萨克斯教学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艺术水平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充分体现出萨克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意义与价值。

三、萨克斯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

自19世纪30年代,萨克斯正式引进中国。刚进入我国之后,由于当时国家初步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比较守旧以及国家发展状况不佳等多方面原因,不能够接受新鲜的音乐元素,萨克斯的发展遭到排斥,经过人们思想的不断转变,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地接受了萨克斯这一西洋乐器,体验到了萨克斯的优美旋律,渐渐地喜爱上萨克斯,萨克斯在中国开始流传开来。在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中,也逐渐地融入了萨克斯的元素,许多国外的演奏家来到我国进行演奏表演,在爵士乐的基础上,萨克斯的完美体现让人们折服、陶醉在完美的音乐中,从而使萨克斯得以长远的发展,我国音乐家对萨克斯的演奏体现出了人们对萨克斯的肯定。目前我国已经自行生产萨克斯,在技术上不断完善,艺术上不断创新,已经达到国际水平。萨克斯在中国的发展对我国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与中国民族文化的有效结合,使我国民族文化向世界发展,带动着我国全民经济的提高,所以萨克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四、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

人们通过对我国文化产业属性的探讨,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达成共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势头比较好,其中,音像、娱乐、影视以及演出等行业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起到带头作用,许多文化产业正在向着市场化方向进展,我国国内的企业也在以各种方式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产业的支柱,与城市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国媒体管理体制在不断地创新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发展体制。我国的文化产业是在中国社会全面改革的历程中提出来的,人民群众的需求与选择包含着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性,体现了中国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我国意识形态及文化建设的传统和模式,其文化体制的试点改革也在深刻地改变着我国文化力量的格局与文化生产力的形态。

五、萨克斯与我国民族文化产业之间的有效融合

萨克斯在传入我国以后,给我国音乐界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非常迅速地融入到了我国的音乐中。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著名的民族乐曲已经被改变成为萨克斯曲,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国外的音乐家也在时刻关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同时我国的音乐家也在学习与研究国外的音乐艺术,在互相学习中,体验音乐的精华。音乐本无国界,我国音乐家们通过对西方音乐的借鉴,对自身的艺术创新进行改革,萨克斯这种乐器能够被人们所接受,除了外形的美观,其主要原因是人们通过萨克斯的演奏可以心情愉悦,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许多中国的演奏家把我国民族特色的曲目改编成萨克斯曲,充分发挥中国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有效地把中西方文化结合在一起,通过音乐的形式完美地体现出来,实现了中西方文化的统一,通过萨克斯与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相结合,在音乐的编排,形式的改革方面进行研究,促使萨克斯与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茉莉花》中萨克斯的质感光可照人,铜味十足,回味无穷的音效性毫无保留地再现出来,一种真实感直冲而来,美丽、清秀、无杂的超空间立体感,尤其是里面的莎鼓和金锤等重金属的敲击声,萨克斯本身的声音悠扬清亮,把乐曲中缥缈缠绵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音质柔和不显刺耳,急剧富有穿透力。《茉莉花》自古以来一直流行于全国,有各种各样的版本,通过《茉莉花》改编为萨克斯曲,完美地把中西方文化结合在一起,其中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为广泛,比较具有代表性,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对茉莉花的赞美,表现了男女之间淳朴柔美的感情。1804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出来,所以《茉莉花》是以出版物的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非常具有代表性。在我国北京奥运会申办时,张艺谋导演在导致申奥、申博的宣传片中,也用《茉莉花》作为背景音乐,背景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隆重揭晓,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在《茉莉花》的乐声中,委婉中带着刚劲,在细腻中蕴含着激情,飘动中包含着坚定,在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中国的古老文化正在向世界传播,更加有效地促进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六、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萨克斯与我国民族文化有效融合,中国民族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与西方文化柔和的特点,二者能够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我国宽阔的胸怀与对艺术的追求,吸收其他国家文化的长处。萨克斯的流传,只有与中国的传统艺术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其巨大的潜力。所以,萨克斯在我国的发展中,与多种音乐形式相结合,萨克斯与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融合也待于进一步扩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熊康.浅析萨克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J].戏剧之家,2016,(13).

[2]李.萨克斯的多元艺术属性与艺术价值探析[J].音乐时空,2014,(12).

[3]金永星.浅析多元艺术属性的萨克斯艺术及其价值[J].戏剧之家,2015,(22).

中国民族文化范文第2篇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它并不以某一国、某一地区的艺术形式为标准,特别是随着国际间交往日核频繁,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并不断发展,使艺术发展也趋向于多元化和世界化。这种世界性的文化艺术融合各国和各民族的艺术风格,而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民族所能代表的。然而,民族文化的发展如果脱离民族特质就会丧失根基,只有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的精华才能立足于世界。服装艺术表现也不例外,它要求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中将悠久的民族文化——如传统绘画艺术、民间艺术及书法艺术等与服装艺术表现相融合,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民族的中国服装艺术表现之路。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批具有特殊肌理效应的新型面料、辅料、装饰品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为现代服装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样,这也丰富了服装效果图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不同风格的表现手法日趋丰富多彩。在绘画过程中,时装效果图的类型与风格是纵横交错的概念.一种类型会表现出多种风格,侧重点不同风格就会不同,比如有的细腻些,有的粗放些.还有的十分夸张等。针对这些不同的风格形式,当然也就采用不同的绘画表现技巧。在服装效果图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绘画风格中,传统绘画艺术形式占有很大的表现空间。在服装效果图的表现中,相当程度上都依赖着各种服装面料而形成的不同质感的衣纹来表达画面效果,这种绘画表达技巧就是依据传统中国画的笔法形成的。有丝绸王国美誉的中国古代服饰,丝绸面料的运用十分广泛,形成中国特有的服饰风格与着衣心理,同时也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中国传统画强调衣纹的垂直、纤细、流畅的静态美感,在中国传统人物画中比较著名的绘画风格“曹衣出水”与“吴带当风”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就被广泛用于服装效果图的技法表现中,而被服装效果图广以借鉴的这种表现形式——悬垂的垂线感与飘逸的水平走向这两者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服装画中含蓄和飘逸的艺术风格。

一、传统绘画在服装艺术表现中创作

服装表现艺术可以与传统绘画相结合。对艺术而言,只有鲜明的民族性才具有世界性。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借鉴,主要包括工具、材料、技法、风格等方面的借鉴学习。总之,服装艺术表现的民族化,是服装表现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

(一)笔法的借鉴

中国画中使用毛笔既可以表现细节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利用侧峰或大笔表现大块面的体面效果,所以,毛笔是灵活好用的一种笔。毛笔中变化最多的还属长峰毛笔,它的正、侧、斜等有不同的用法,也可以在画面上滚动及拖拉等,这是笔法变化中最神秘的地方。因此,在服装艺术表现中可以借鉴这些笔法的使用,使画面效果更加生动、自然。

(二)传统纸的仿制

服装艺术表现时,也可在生宣纸上表现写意画风格,最后再托按成画。也可以在绘图纸、水粉纸及水彩纸上喷洒水,制作出润湿的纸张效果。另外,还可以在纸上用大排笔将整幅画面或部分画面用水刷湿,待纸末干时用蘸有颜色的笔在上面绘画,同样能达到在普通国画生宣纸上绘画的艺术效果。

(三)民族传统理念的应用

在服装艺术表现中融入传统绘画的“传神”、“增减取似”“写意”的理念,并在这一表现过程中进行取舍和概括。它既继承了传统的艺术观又符合现代的设计理念,现时同样对人物进行大幅度的夸张变形、简练概括,是具有时代感的重要特征。

(四)以色代墨的表现方法

中国画中讲究的是笔、墨、水的互动,在服装艺术表现中则是以色代墨。色彩的浓与淡、深与浅、干与湿、实与虚等关系,可以通过水粉、水彩色在服装艺术表现中融合应用。由于服装艺术表现是一种实用性的设汁艺术,所以色彩要明快艳丽,与服装、肤色、环境等之间要有相互衬托关系,也要有冷暖、明暗等不同层次的对比关系。

(五)传统技法风格的借鉴

“风格”二字,原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常用于文学艺术方面,一般指文学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互不相同的特点、格调及趣味性等特征。就中国绘画而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绘画形式,如宗教绘画、佛教绘画、文入画等。就画种而言,种类更是繁多,如工笔人物国画、写意人物国画、花鸟画等,还可从创作手法上分为白描、工笔重彩、兼工带写、大泼墨、大写意等表现形式。在进行服装艺术表现时,可以借鉴不同的绘画风格,使作品产生如传统绘画般雄浑、清丽、简括、细密、雅拙、潇洒等艺术效果,传达出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写意画为例.在表现“不像却很像”的艺术感觉时,含蓄精练的意境带给人无限的想象,是民族风格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写意画中的泼墨技法.利用宣纸的渗透性及墨与色在画面的流动,使画面瞬间产生各种形象.然后再进行自由创作。由于墨、色、水与纸的渗透产生自然形态,因此它是一随机、抽象而非主观的表现形式,引领设计者对每一个形态的自由想象,最后根据个人的阅历和修养,对图形进行深入联想创意。色与水相互渗透的创作方法,给人们提供了无限视觉联想。

二、民间文化在服装艺术表现中的借鉴

民间文化是由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创造的,是古往今来存在于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自发的民众通俗文化。从社会分层上看,民间文化不但是一种来自社会内部底层的、由平民自发创造的文化,它还是具有农业社会生活背景并保留较多传统色彩的文化。其特点是以民众生产和生活为背景,具有自娱自乐、通俗活泼的形式,自发创造出民众自我的文化形态。由于民间文化反映着劳动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趣,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信息,代表着民众的审美思想,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它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民间文化种类繁多——民间绘画、民间剪纸、花鸟字、刺绣、木雕、服饰、蜡染、蓝印花布以及少数民族服装和服饰等,都属于民间文化形式,它们可以成为服装艺术表现的灵感来源。民间文化还可具体细分为民间绘画和民间工艺,它们都是并非专业 美术工作者创造,在乡村城镇中到处都保留着民间艺人创作并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作品。如壁画、墙头画、灶头画、家庭用具画、年画、民间中堂画及肖像画等.这些都是以民间艺术的形式广泛流传。再如泥塑、布艺、剪纸、草艺、木艺、漆艺、风筝、刺绣、皮影、泥塑、铜艺、陶塑、灰塑、嵌瓷、雕刻等.它们在服装艺术表现中都是可以借鉴学习的民间文化形式。  

总之,服装艺术表现与中国民族文化的融合.是对艺术高层次的追求。在服装艺术表现中,可根据自己对民族艺术不同的喜好,借鉴各种民族文化风格和形式。在创作时、由于每幅作品借鉴不同的资料,吸收不问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因此形成了具有不同民族个性风格的服装表现形式。在合理应用民族艺术表现服装绘画的同时,要有对时代和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共同理解和感悟,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现代民族风格的中国服装艺术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 石磷峡.中国服装艺术表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168-18

[2] 刘晓刚. 时装设计艺术[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3:68-18

中国民族文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族文化 儒家文化 道家文化 佛教文化

一、民族文化的定义

民族文化,指的是在民族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思想、风俗、传统、代表人物,及由这个民族进行的一切活动。民族文化可以体现在思想文化中,而思想文化对动画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对于中国动画的发展尤为重要。

二、中国动画中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一种入世哲学,它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把艺术家的审美与社会功利结合起来,提倡“文以载道”,这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美学观的指导思想。这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促成了中国动画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独特美学风格。儒家思想不仅渗透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之中,也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动画艺术的创作之中。

儒家文化以春秋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和人的自身修养,提倡“文以载道”,这些对于中国动画的创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儒家文化中的“中庸”

“中庸”是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调和与折中、均衡,无论在人类社会,还是在自然界,都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孔子“温而厉,威而猛,恭而安”更是中庸准则的典范。体现在动画艺术创作中,就是讲究动画内容与形式的和谐,讲究“文以载道”,一切以“和”为美,这一点正是动画创作中非常重要的,它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又代表着中国风格。

2.儒家文化中的“忠恕”

儒家之道是人们必须遵循,并且须臾不可分离的社会准则与规范,其最高境界是“至诚”。“诚”指真实无妄。从道德意义而言,人的本性诚实就会与人、物、天三者之性相互通融、互相影响。“忠恕”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对我国动画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等优秀动画作品,都是教人从善,通过人的“诚”感动天地而打动观众。

3.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义”

孔子以“仁义”作为理解分析美与艺术的根本。儒家美学的主导思想是:肯定个体需求的必要性、合理性;强调把这种需求的满足导向伦理规范。美学的合理性在于能导向伦理,个体需求必须与社会的伦理规范达到统一,这样,和谐发展才有真正的意义。中国动画艺术家们不断地将这一儒家精髓运用到动画创作中,使作品中蕴含发人深省的内涵,它最终表现为动画作品中生动的教化作用,让各阶层的观众从中获得教益。

三、中国动画中的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道家文化的最本质特点是“无为”,也是老子的主要思想;“无为”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无为而无不为”,美的奥妙就在其中。“无为”要求人与道合一,与天地自然合一,与宇宙万物的发展规律合一。这种“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对中国动画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水墨动画片的代表作《山水情》中,通过对人与山水间的依恋关系的刻画渲染师生之情,“天人合一”的高远境界通过水墨淋漓的画面和优雅的音乐体现出来。

1.道家文化“虚无”的宇宙观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家文化中的虚无空灵、含蓄之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特点。它的形成来源于道家的“虚无”宇宙观。老子的这种“虚无”宇宙观对中国动画崇尚空灵美影响极大。空灵美的特点一在空,二在灵,因空而灵,这恰恰是中国动画艺术创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少中见多,小中见大,虚中见实,意味深远,亲和人性。

2.道家文化的基本思想:无为

无为而治的“无为”,不是一无所为,而是以有为而为之。但所为之为,都应是出自事物之自然,无为之为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无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这种无为实指一种趣味,我们可以用“恬淡”来解释。恬淡既是“道”的重要特征,也是后世的文人艺术家崇尚淡泊的思想境界。中国动画恰恰可以体现出这种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特征,例如中国早期的水墨动画,正因为具有独树一帜的中国风格而被认可。

3.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道法自然

道家文化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解释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对当今社会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维护生态平衡有独特的价值。“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是从纯粹哲学意义上来讲,但对于美学也有重大的意义,它对后世提出了一种审美理想,即美是天人合一、自然天成、未经雕琢的。天人同源、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不失为中国动画发展的指路灯。

四、中国动画中的佛教文化

黑格尔说,“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是宗教。”自古以来,宗教与艺术的发展都是相互渗透的。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民族文化及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绘画、陶瓷、建筑、文学无不受到佛教文化的浸润。一向被视为动画创作颈瓶的意境、神韵的表达,可以用禅宗精神影响下的诗风画意来解决。佛教文化的“空灵、余韵”和动画的虚拟性、假想性的特征不谋而合,中国动画从中汲取精华,如《大闹天宫》就是代表作。它取材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在神话故事基础上结合了动画自身的特点,又保持了原著的浪漫主义风格;既来源于生活,又对生活进行了精炼和美化。中国动画崇尚以形写神,讲究气韵生动。《大闹天宫》着重韵律和意境,无论是从影片画面还是内容设计上,都追求意境和美的神韵,这是对中国佛教文化做过深入研究才有的深刻体会。

结语

综上可见,中国民族文化应在中国动画的创作中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极具代表性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它们自成特点,将长期影响着中国动画的创作方向和风格,这样,中国动画才能独具自己的特点,在世界动画艺术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苏国荣.戏曲美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

[2]李泽厚,刘纲纪.中华美学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第1卷.

[3]李泽厚.美学三书[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4]陈望衡.龙腾凤霭[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5]封敏.中国电影艺术史纲[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中国民族文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中国传统文化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构成要素,一个民族的服饰反映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文化,湘西服饰图案是时代的产物,其民族服饰图案的起源及内涵与民族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湘西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本身来说,民族图案是一个历史范畴,本民族的历史历程和生活的条件决定了的图案艺术创作特色,这种特色往往在图案的表现手法和图案内容运用时,形成某种固定的规范和审美倾向。从现在的设计角度来看,一切造型是先建立在视察,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只有当人们的感观和认识到一定程度,才开始了主动提取创造。湘西各少数民族世代流传图案的造型一方面在时间的洗礼中采纳或消亡、传承或淘汰,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具有完美构图、和谐色彩的图案才留下来,最终成为千百年来世代流传的经典;另一方面只有在满足一种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图案才会被它的民众所接受,这种接受主要是在情感上,它中间含蓄某种文化的精髓。湘西民族服饰图案的视觉情感语汇极其丰富,洞察民族服饰图案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民族服饰图案造型的特殊性意义,民族服饰图案文化的历史源流。在此基础上研究湘西少数民族服饰路图案文化的视觉情感语义传达,捕捉民族服饰图案情感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以及通过其造型、色彩、材料等呈现出来的浓烈、粗犷、直白、简朴、纯真等特有的性格,多视点、多视向反映潜在的情感意蕴。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美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民族图案,流传的中国太极阴阳哲学的宇宙观、中华民族习惯、中国传统等对民族服饰图案文化的深远影响。阐述湘西民族服饰图案文化体系与中国传统美学哲学的互溶性。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后汉书》中就有五溪。五溪乃今湘西及贵州、四川、湖北交界处,因此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诗句。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 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湘西少数民族服饰的图案造型及色彩搭配,反映了勤劳智慧的湘西各少数民族超凡的艺术概括和对装饰艺术的大胆追求,成为视觉情感语义传达的重要元素之一。

一、湘西民族服饰色彩表现特点湘西民间美术的色彩情调与该地区特有的民间文化观念相重叠,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态度、价值标准、审美情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与生俱来的民族亲和力。正是这种对民族文化的亲切认同感,使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和文化内涵的民间美术色彩有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它的应用,将进一步折射出人们的审美心理和习俗,体现出人们的化设计需求。

二、色彩表现的自由性、主观性中国天人合一的思维意识决定了在中国绘画中表达的一种悟性的出现,并在天人感应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具有自身独特意义的艺术特点。这一点在湘西少数民族的色彩表现手法上表现得也更为淋漓尽致,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一大特征之一。湘西少数民族的艺术表现形式虽然是来自于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大自然中的事物,但是在具体的表达上,却又没有任何一个刻画对象是在对事物真实的模仿基础上实现的。

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在中国这个广袤的大地上,56个民族劳动创造,生生不息。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所谓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饰,品种之多、款式之奇、色彩之艳、花样之繁,无不让人惊叹,成为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星星,一直闪闪发光。

服饰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别族群的标志,它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不可分割。少数民族民俗服饰其独特的背景、特点、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识形态,充分揭示了蕴藏在少数民族服饰中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审美情操和精神追求等深层次的寓意。

中国民族文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族音乐;发展;分析

一、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特色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是中华56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优秀音乐财富。民族音乐是我们人民积累的巨大精神财富。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光辉灿烂,群星璀璨。我国民间音乐包括以体裁分属的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艺音乐和戏曲音乐。我国民族音乐的主要是以线状为主要思维方式,以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为骨干的调式音列为特点。除此之外,我国民族音乐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表达了人民真挚的思想情感,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表达了真切的现实愿望,所以它还具有流传性、地域性、人民性、审美性。我国的民族音乐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有着自己明显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及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的音乐,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优势和机遇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优势明显。我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大量的优秀艺术作品经久不衰,异彩纷呈。各个民族均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区域流派众多。有大量的优秀文化艺术工作者在这个领域辛勤耕耘。目前,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发展阶段,人民对精神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加,文化产业是需要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

最近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规划要求发展重点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而民族音乐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面临的问题和障碍

我们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音乐受到的破坏较为严重。大量珍贵历史遗产没有得到及时保护。缺少创造性的人才,人才成长的必要环境与机制也没有很好的建立与健全起来。民族音乐面临人才匮乏,资金不足的困境。高雅音乐的受众群体在短期内无法培育起来,大众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严重冲击。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有待革新,以适应新时期的消费需求。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相对不足。

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结合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我国现实,我们可以对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基本规律和趋势进行分析和预判,作为进一步发展的指引。

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将进一步革新。民族音乐传统的表现形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现代社会的发展也给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乐队演出的作品是中国民乐,她们手中的乐器是古筝、扬琴、琵琶、二胡、竹笛等民族乐器,这上面并不是没有追求,也不逊色于传统民乐。传统有其久远的历史和底蕴,而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新民乐有目标的扬弃了传统,而形成一股强大的音乐势力,在音乐风格和与电声乐队的合作上的多样性成为新民乐的追求,他们改变了传统的演奏形式,操持着中国古老乐器的唯美。用属于我们这个民族自己的乐器和身心向世界的人诠释着一种新的流行,更是对古老文明的传承和开拓。创新是宗旨,在以传统对立的基础上又传承其技法和色彩的千变万化,在其基础上创造新的音乐风格,也摒弃了传统的拘谨和木讷,多了几分流行活力的元素,二胡可以同钢琴对话,古筝、琵琶同样可将现代音乐元素兼收并蓄,典雅靓丽的舞台造型,民族音乐运用现代配器手段的重新演绎,以舞台的形式呈现,在视觉上的冲击不可忽视,打破民乐演奏的传统形式,同样令人惊叹不已。例如:在服装,姿势,造型,舞台等方面力求变化。在演奏方阵中,能够采用站姿演奏的乐器,全部站立演奏,像琵琶演奏员不得不坐姿演奏,就坐在吧椅上表演;台风也颇为自然随意,站着拉二胡或弹古筝时,她们甚至可以随着音乐晃动自己的身体,这种类似流行乐队演出的形式,加上舞台现代化的声光电效果,使得演出现场动感十足,溢满青春激情。本身舞台的灯光及各方面的因素加上演奏者一改往日的传统民族服饰而变为有新意又不缺乏民族特色的服装,及他们基本把往昔坐着的姿态彻底改变为站立的演奏姿势,种种的变化和形式说明新民乐将成为一种势力,为人们所接受。

民族音乐与资本市场的结合将使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如虎添翼。资金问题一直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瓶颈,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李小磊从政策角度解读了《振兴》规划以来的文化金融政策,并用具体的数据表明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并对如何构建文化产业金融投资体系,提出了四个重点方向:一,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为构建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积极创新金融模式,研究开发适应文化企业特点和文化产业投融资需要的金融产品,为文化企业提供多层次的投融资选择;三,进一步完善文化企业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财务制度,加强对文化企业管理人员金融资本市场知识的普及;四,为文化产业和金融业提供交流信息沟通业务,搭建文化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表示, 文化产业的发展等于文化企业+ 高新技术+ 资本市场。没有高新技术, 就不能满足大众对多品种、多样化、多层次、多载体的文化需求; 没有资本市场, 文化的技术化创新和拓展路径就没有支撑,难以做大做强; 没有资本的对接, 文化创意就无法广泛投融资, 文化不能真正成为产业。因此, 文化产业进入资本市场, 通过投融资的方式, 推动文化产业走上以资本为纽带与推动力的发展道路, 让文化产业的内在增长需求沿着资本的可控趋利性快速释放出来, 应当成为当前文化产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又一主题。

五、进一步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产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