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欲望教师

欲望教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欲望教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欲望教师

欲望教师范文第1篇

如何在浩淼的网海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如何使学生适应时代的要求,是时代向教育提出的新挑战,也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发展契机。较之其他学科,语文教学在运用网络和多媒体这方面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是人们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性工具,反过来,人们在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的过程中慢慢培养了自己的语文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无须学习,因为任何形式的学习都是语文能力的习得。语文学科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信息浪潮铺天盖地的今天尤其明显。

网络到底能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哪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这是广大教师包括我在内时常思索的一个问题,下面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信息来源的丰富化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现在上网人数过亿,无数人不断在上面信息,收集信息,这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知识海洋,覆盖了哲学、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宗教、艺术、理、工、农、医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方方面面,而且还在加速膨胀。如此庞大的信息库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将拥有一座廉价的超级图书馆。在这里我们能迅速而准确地检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所能使用的备课资料及展现给学生的学习资料少之甚少。而计算机网络可以给教师提供大量的备课资料:新的教学理念、教案设计、习题资料等等。而这些由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音乐等音频信息,经过教师的适当筛选与组合就可以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这些学习材料是文本内容的补充、延伸,大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如在讲巴金的《小狗包弟》时,想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时期的一些情况,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相关图片和资料,经过整合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引起了学生的很大兴趣。这种直观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对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使他们对巴金、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不是痴人说梦,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知识的来源,丰富了信息的储存方式,也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检索手段。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所用,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二、课堂结构的优化

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使教育、教学超越传统模式,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为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教学中不适应时代潮流的部分,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从而使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是所有教育者关注的焦点。

1.优化教学方式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是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获取相关的语文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语文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改变传统的“一根教鞭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启发、引导学生,教学方式由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协作讨论式教学,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教师角色也随之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信息技术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助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方式,达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教学目的。

如选修课《鲁迅自传》一文,鲁迅个人的情感是丰富的,经历是曲折的,而作者却用极简朴的文字介绍人生经历,内容上就有很多令学生困惑的地方,更不要谈理解其思想感情了。执教本文时,我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制作了一个涵盖有鲁迅作品选、人生经历、画像、作品评论等大量资料的课件。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就其中一个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感受鲁迅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此环节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不仅仅停留于文本,利用网络信息量大这一优势,阅读相关资料,然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对人物的精神品质和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作为一个重量级人物,她的性格特征全在她的一言一行中体现,课文中有一个描写王熙凤入场时的细节,虽然文字描写的很细腻但我们的学生还是无法体会那种场景。教学时我从87版的《红楼梦》里剪辑了这一段,用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把那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演绎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我们所需要所理想的不就是这样的教学吗?

3.突破教学重难点

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和疑点,相应的课堂教学就存在中心环节。而对中心环节的处理又教无定法。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就是为学生排疑解难,使学生茅塞顿开的一种好方法。当我们在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把诗歌中的意境用图画或者动画的效果表现出来。如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来表现。茫茫无际的沙漠中远远地升起了一股笔直的浓烟,在蜿蜒曲折的黄河尽头落下了圆圆的夕阳。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课件自主学习,就会由呆板的纯文字的学习转化到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意境中来,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促进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创造新的空间与条件。如何创设特定的教学氛围,把大量的多样化的信息有目的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思维,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三、给教师的交流和学习提供了方便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网络做为高科技的产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网络上有许许多多可供学习的资源,大大小小的新闻组或论坛往往针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或问题作专题讨论。只要我们输入关键字,便可得到相当多的信息。此外,网络也给教师的交流带来了方便。教研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多年来,我们的老师只能单枪匹马或两个一组三个一伙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网络因其高度开放性和互联性为我们的教研模式和教研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可以在网上看到其他老师的教研成果,甚至可以和全国名师进行交流和探讨,在以前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再者,学生中上网者也不乏其人,我经常通过QQ或电子邮件和他们交流,利用网络作为师生交流的补充形式。有些问题,学生当面不敢或不愿提,宁可通过QQ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心里有什么解不开的心结也愿意和我交流。每逢这个时期,我总是不厌其烦的开导他们。网络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它使得师生间的交流变得如此轻松随意平等。总之网络是时代赠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好的礼物。

网络影响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网络为我们的老师提供了崭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身处教改前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拥抱现代化技术,热爱挑战,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这场改革中去。

欲望教师范文第2篇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已进入大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一种与“水电煤”并列的第四公共基础设施,它是一个比传统媒体传播和使用信息更高效、更方便、更自由,普及面更广的媒体。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社会人对于联网的需求如同对于生物人对于氧气的需求一样,无所不在的网络包围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保持高速增长。除了PC上网之外,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终端上网比例逐渐增加,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年增长率达18.1%,远超网民整体增幅,大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校学生除了利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获得知识之外,网络更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与外在世界接触的途径和机会,这使得中职教育获得了新的教育载体和教育阵地,也给中职教育带来了新的困惑和冲击。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面对扑面而来的大互联网时代,不能坐等其成,只能探索一条更优化的教育之路,使基础教育取得更优秀的成就。

1 大互联网时代给中职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1 多元价值的网络文化给中职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网络时代是一个“价值爆炸”的年代,尤其在互联网网上,各国、各个民族的价值观念空前地聚集在一起,人们面临着多种多样的价值选择。因此,价值不再具有像以前一样的边际效用,而是相反地被稀释了和可以被替代了。价值的稀释与价值流动性的增加使价值冲突也日趋多元化。在多元化网络环境中,中职学生尚处于构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初级阶段,中职教育显然成了受网络文化直接挑战的前沿阵地。中职教育阶段的主导性理念,教育中的文化理念,教育阶段的管理理论都将受到诸多浅薄的多元信息流强烈的冲击、挤压和挑战。

1.2 网络技术发展的创新给现有教育模式的滞后以强烈的冲击

传统教育的特点是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或者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而在大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输过程变成参与者主动的认识过程,这一代学生已经习惯于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来获得信息,他们接受传统教育的注意力在逐渐下降。在教室里连上两节课,除非教师的讲解非常风趣幽默,学生很难保持思想的高度集中。而另一方面,学生的活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甘被动接受、要求参与和表现自己的欲望,都比以往任何一代的学生更强。

1.3 网络交流的虚拟性、网络娱乐的泛滥给中职教育对象带来严重的危胁

网络上随心所欲的交流,无形中给正处于是非观、鉴别能力逐步形成的中职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另外,网络游戏的刺激性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乐趣的同时,也在悄悄地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对于中职学生学生来说,因为痴迷其中不能自拔而影响学习的不在少数,更有因为受网络游戏等蛊惑而走上违法犯罪的例子。

2 大互联网时代给中职教育提供了机遇

2.1 网络为中职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首先,网络教学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一体化界面加大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使得教学变得形象化、立体化、生动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记忆力,提高了学习效率。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课文学习所需的教学资料,而且信息量巨大。其次,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教育的资源。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及时、大量、交互等优势,在时效性、连续流动报道、广为集纳相关信息、提供多种信息形态上优势明显。

2.2 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特点,使中职教育更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和广泛性

传统教学手段受制于场所和时间等因素,覆盖面有限,网络的发展使我们传统中”深入”、”细致”的德育教育工作的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同时,正面的声音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等限制,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同时,教师在知识的传播上充当了一种权威的角色,而学生则是在无条件地、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权威的教育。信息的传递过程也是单向的,学生不能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知识,更不能对知识进行自主、直观的筛选、处理和再组织。 而利用网络开展法制教育,不仅可以改变过去那种由教育者单方面将信息强制灌输给教育对象的传统教育模式,实现网络上的一种双向互动式的疏导教育模式,而且可以通过互问互答、辨析商讨等方式,将师生从网上虚拟到现实场景结合起来,实现师生交流的互动、平等,同时利用网络教学一点对多点的特性,对教育资源进行重复充分利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劳动生产率。

2.3 网络的普及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教师、学生、家长之间铺设了一座相互联系的立体桥梁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教育系统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互脱节,从而出现了诸如学校的教育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一无所知,家访成为写在计划中的摆设,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互脱节,个别教育决策与教育教学工作不相适应等诸多不和谐的现象。网络的普及,将社会、家庭与学校连为一体。首先,通过网络,家长、社会可以及时了解到基础教育的有关动向,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反过来,学校也可以利用通畅的信息渠道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及时地向家长、社会通报教育现状。其次,通过网络,还可以建立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信息桥。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家长及时沟通,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实现实时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提问、求助、提建议;家长也能通过网络与孩子进行交流从而避免直接交流时的不便。

3 网络时代中职法制教育转型

3.1 要培养运用网络从事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建设网络教育阵地

中职学校网络管理,决不是单纯的技术性管理,而是融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新型管理。这就首先要求从事网络教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不能是对网络一无所知的”网盲”,他们不但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德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其次,要建设一个完整的中职网络教育阵地,学校网站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具有可读性、服务性,还可以充分利用强项专业和优势专业所衍生出来的特色向网络成员展示有关内容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充分体现高校的文明形象和人文精神。再次,可以把学生工作信息的,党、团组织,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放到校园网上,学生社区还可以在网上建立”社区管理模式”,让学生尝试、参与社区管理。

3.2 中职学生网络犯罪的预防

网络信息数量之大、内容之广泛、层次之复杂都是前所未见,为防止中职学生在不良信息的蛊惑下从事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学校要加强专门的网络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建立专门的网络法律宣传教育网站,同时从网络道德如后,引导学生争取辨别网络信息,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地址恶意信息流传和不法行为倾向,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止违法犯罪的防火墙。

3.3 互联网时代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

体系

欲望教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师生交往

在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与学生间的交往是肯定要的,而作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师来讲,如何与学生合理的交往、沟通,并通过传授知识、从学生那得到反馈信息等达到教学目标已成为关注问题,尽管针对此问题,不少体育教师已经做了很多尝试,而且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教学效果还是不理想,因此,本人主要想能通过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问题的研究,能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体育教学师生交往的问题分析

(一)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往意识处于较低水平

从本人查阅相关资料,并走访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集体教学方法,统一讲解,统一练习,这种对全班形式的交往,不能很好的突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在本研究中,是不在研究范围的,即便有的课堂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在与学生个体、群体交往中也只处在表面,在各小组之间走马观花,完全没有深入学生,与学生情感发生碰撞。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意识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的重要性。通常,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经常会面对这样的困惑:自以为是在向学生热情地传授知识、价值观,而学生却毫无相应的兴趣,教学所面对的学生是低度的学习动机,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现象,甚至是直接的反对。导致了师生关系并不像人们想象那样——互相尊敬、热爱,相反的是,相当一部分师生因为双方沟通不畅,互不信任,对对方不满意,导致了教学的失败。我们许多的教师在进行施教的过程中,对人与人这种关系看得过于简单,虽然念了一大堆的心理学理论,但他们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对什么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感到茫然,更难以将理论应用于真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二)体育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交往的方法、方式单一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方法有言语的正负反馈,还有体态语的积极与消极的交往,当然我们希望正向交往形式越多越好,负向交往越少越好,在参考文献中积极往行为三、四十种之多,采用这种交往有利于促进师生情感的发展,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更多关心的是师生之间正向交往的形式被采用了多少,从课堂观察情况来看,好多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纯属任务观点,表情呆板,气氛紧张,方法单一,只局限于日常当中几种常用的,如表扬、鼓掌等形式。

二、加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师生交往策略

(一)加强体育教学交往意识形成

1.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要求交往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主要是针对各自所承担的角色职责中,能够相互理解、互相尊重。比如篮球赛,某学生在比赛中是承担中锋角色,假如神投手有机会投篮,而他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是吸引对方,给同伴策应、掩护,只顾自己强打内线,丧失得分机会,那么他就缺乏一种对篮球运动的理解,是对同伴的不尊重。不能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向同伴发送准确、可靠的信息,以达到互相之间沟通及时、配合默契的效果。

2.及时沟通,把握时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要想取得良好的交往效果,把握好时机,及时向同伴传递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迅速、准确的反应,因为体育课中的交往大多是个动态过程,稍有迟疑,便会丧失机会。好比篮球赛,你有一个溜底线的机会,但你没及时与后卫通过眼语交往,使你错失了一次绝好的得分机会,后面是否有这个机会,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说沟通及时是交往取得良好效果重要环节。

(二)加强体育教学交往能力培养

1.掌握丰富的体态语词汇

教师有意识地运用体态语言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与学生取得心灵的沟通、产生情感的共鸣:能够辅助言语行为传递信息,扩大信息发射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正因为有着如此多的意义,所以广大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训练自己的体态语,不断提高自己的体态语言修养水平,熟练掌握丰富的体态语词汇,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提倡互动,发展学生交往语言

在农村,方言的泛滥,给学生的交际带来极大的阻碍。有些学生在交往时出现了使用方言的现象,致使在交往时词不达意,引人嘲笑,极大地约束了学生交往的欲望。所以发展、规范语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在交往实践中规范语言,在互动中发展语言。

师生交往,应从规范语言做起,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普通话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语言,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一般应达到国家语委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二乙水平。

多向交往,巩固言语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行为,他有长效性。短短的45分钟只为学生交际提供一个平台,生活才是交际的大舞台。因此,应让学生与家长、朋友、社会上的人进行互动,进行交际,在生活中与人交往。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当前小学体育教师与学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促进师生间交往的策略,希望能有利于优化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朱晓莉,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有效化实施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2009/05

欲望教师范文第4篇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语文课堂教学媒体是粉笔、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虽然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行云流水的板书、妙语如珠的讲解,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道德、人格、情感对学生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这些传统媒体承载信息的能力低下,传递信息的功能也比较简单机械,导致课堂形式静止、僵化、单一,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此不必赘述。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媒体纷纷“触电”,幻灯片、?录音、录像、CAI课件等,以其科学性、先进性、生动直观性等特点,越来越多地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优先选择。这些媒体为学生传递的是视觉与听觉全方位的感官信息,能使学生进入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多维动态,在一定程度上使语文教学由传统的平面化走向了立体化,能增加知识密度,扩大课堂容量,激发学生思维,拓展教学空间,从而提高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但在开始阶段,教师在使用这些媒体时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一味追求生动形象,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下,不顾作品的内涵意蕴,硬要以多媒体画面来“言传”,甚至以课件演示替代了学生思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的发挥。不少语文教师很快注意到这一误区,开始研究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思维的同时,力求保持语文教学美妙的韵味,力求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从而使课堂教学媒体的使用又上一台阶。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改教学大纲为课程标准,标志着语文科课程与教学将实现时代转型。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语文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书写。新课程在课堂的定向上突出了四个方面:课堂不是教师表演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不是训练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只是传授知识而且是探究知识的天地,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平台。

以这种课堂定向来审视现有语文课堂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我们就会发现原本以为先进的课件演示只是“换汤不换药”,只不过是改变了传递信息的手段、形式而已:原来用“人语”和“人书”传递信息,后来加入“机语”;原来只传递?“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后来传递“文本、图像、声音、影像”等信息。手段和形式虽有进步,却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课堂仍属于“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模式,教师的“导演”角色仍然没有改变,学生仍然根据教师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学习,缺乏自主性。②媒体传递的大多是陈述性的知识,很少涉及程序性知识。多媒体的满堂灌和知识的满堂灌一样,都是让学生“克隆”知识,缺乏探究性。

新的形势促使语文教师作出新的探索。现在,一些教师在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时,不仅注意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特点的整合,更注意到了与学习过程、学习资源的整合。他们将网络引进语文课堂,促进语文课堂跨越式发展,这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

首先,二十一世纪是网络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青少年学生处于高社交化、高信息化、高效率化的现代社会中,网络是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工具。构建网络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的平台,学生可以走出语文课堂和教材的时空局限,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能较大限度地接触多样语言文化现象,并从文化层面上去鉴别、理解、欣赏,从而培养人文素养,提高判断能力。

欲望教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师;角色

长期以来,老师被认为是“师道尊严”在教学中享有至高权威,在教学过程中拥有主宰权。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等一系列高产品的迅猛发展,网络化的浪潮给人类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把人类和教育带入一个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它带来的是整个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的一场深刻革命。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转变自身角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注重老师主导作用,发展师生之间平等合作关系。

一、网络教育的特征和功能

网络教育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它突破传统学校教学方式的时空束缚,与课堂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共同构成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和传统教学方相比,网络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

技术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今天,依靠学校所学的知识已经明显不足,教学内容不仅难以涵盖社会多元化的需求,课堂教学方式也无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技能。实施远程教育是世界网络教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远程教学以网络作为传输信息的载体,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单一模式,学生可自主灵活地选择学习时间,并与教师进行远距离交流。传统的教材是单一的文字教材。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教材是多媒体可双向交流的教材,思想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各学科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视听环境,给受教育者以全方位的、多维的信息,扩大了教育规模。更重要的是它丰富了教学方式,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形象性、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依托网络优势,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网络教育的教育模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教育资源得到广泛的共享,形成跨区域的分布式教育资源网。网络教学突破了学校的限制,使处在网络教学中的每个学生,都可通过Internet,享用优质的教育、教师资源信息,聆听世界一流教师的讲课,向最好的专家请教。利用网上的E-mail、BBS等交互方式提交作业,建立研讨中心,从网上下载学习资料。随着信息量的增加,视野的扩大,学生的知识也将逐步增加,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传统教学相比,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推进了教育民主化进程。

3.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学习,促进学习的个性化

网络教育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其主体地位。通过网络教学,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特长进行个体化学习和创新性自主学习。此外,学生之间便捷通畅的交流通道也为协作性学习创造了条件。允许学习者和教师通过大量的学习资源进行交互,通过资源解决,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二、网络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网络教育对以教师面授为主的教师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很大冲击,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严峻的挑战。

1.带来教学价值价值观的转变

知识的迅速更新,学习化社会的来临,要求教学必须以发展人的个性、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宗旨。教育,不再只是灌输和传授书本知识与技能,教育将深刻改变自己的目标与职能,成为个人全面和终身成长的助手,成为信息社会个人选择和发展的无微不至的指导者。

2.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上的要求

网上信息资源丰富,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学科知识,因为学生可能是各个年龄、各个行业的人,在网络化的条件下,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社会阅历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就应该有借助网络资源,了解学科前沿,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能力。另外,网络教育应充分发挥计算机超强“记忆”的优势及互联网“点对点”的联结优势,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全面互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家长的全面沟通与互动,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

3.带来教学评价标准的改变

传统教学重在使学生继承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学生记忆知识的程度来评价学习、评价教学,甚至来判定学生和教师的等级。而在网络教育中,教学必须改变以记忆程度为指标的评价原则,充分培养学生的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判断等认知能力,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理解的能力,以及运用这些信息获得新知识、形成新思想和新观念的能力,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学的重要标准。

三、网络教育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在人类步入信息社会的今天,特别是网络教育的来临,原有的教师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师角色正逐渐被其他新型的社会教育职业群体所分担和分解,教师职业“专业化”和“非专业化”的纷争也日趋激烈。转换传统的教师角色、重新定位已成为时代推动教育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1.组织、设计适应网络教育的教学活动,充当导航员和指导员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使得课程和教学形式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为了跟上这种变化,教师应具备教学组织能力和课程设计、开发能力。网络教学中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仍然需要教师来指导选择、组织设计和实施。教师要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设计、教学媒体的制作以及教学过程的评价等活动,目的是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内在基础为出发点,如何恰当地组织学习方式、设计教学信息,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从而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能充分体出组织者、设计者的角色。同时,网络教育淡化了传统教师的信息源或传播者的单一角色,突出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导航员和指导者角色。

2.甄选信息,严格把关,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充当辅导员

强大的网络信息资源在为教与学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源泉的同时也生产了大量的“信息垃圾”,造成了信息污染,严重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一些虚假的知识信息具有蒙蔽性,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因此,对网上信息的选择与判断至关重要。在信息与学习者之间应构筑一道“防火墙”,用于甄选信息、减轻甚至杜绝网络传播的负面效应。教师则能够准确及时地对知识信息进行甄选把关,指导学生选择知识信息,实施“防火墙”的职能。除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现实,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这种帮助、引导是即时的、现场的,是网络无法完成的,惟有教师的经验和智慧方能胜任。皮亚杰强调作为促进者的教师,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与此相应,学习活动的性质便是同化信息并形成新的图式和(智力)操作去应付新的经验,对物质的、社会的和智力上的发现进行反思。网络时代又是一个变化快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中,要培养出健康的下一代,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网络在这一领域的“无能”表现促使教育应该重视学生品德、心理和人格的发展。这需要教师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心灵和精神上的问题,对现实社会中价值、规范的认同情况和期待,使教师角色定位为一位行为的诊断者,心理的咨询者、辅导者,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3.建构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要改变大家的教育观念及思维逻辑。教师如果认识不到信息社会的来临,不能更新观念,则无法适应21世纪的信息社会和教育改革。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也发生革命性的质变。在信息社会中,由于信息知识的总量急剧增加,并且半衰期愈来愈短,信息社会急切需要具有高度创造性、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信息检索、获取、与处理能力的新型人才。所以,教师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外,更要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给教育带来勃勃生机。当前很多学校都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但是,有的仍旧停留在纯技术的运用和探讨上,我们应该不仅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工具,更要把它作为学生的学具,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建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构建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协作,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因而,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营造真实的学习情景,展示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引导学习者从多种途径进行学习,为学生创设环境,促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王里平.信息时代的产物――网络教育[J].广西大学学报(版),1999(4).

[2]胡铁辉.网络时代呼唤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1999-11-10.

[3]梁建.网络教育的发展与思考[J].教育学刊,2001(1).

[4]陈功.浅谈信息时代下的网络教育[J].教育探索,2001(12).

作者简介:

相关期刊更多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

学生之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教育厅

阅读与鉴赏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新闻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