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倾向测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共15题,参考时限15分钟)
本部分题目是提供几组资料,或者是图表或者是文字资料。针对每一个图表或每一段文字后面有几个问题需要你回答。你就要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选择你认为最适当的答案,并在答题纸上将相应的题号下面的选项涂黑。
根据下面的平面图回答86—90题
86.该班中,哪一个分数段所占人数最多?
A.70-80分B.80-90分C.60-70分D.90分以上
87.该班中,哪两个分数段的学生相差最少?
A.60—70分和70-80分B.70-80分和80-90分
C.60-70分和80—90分D.80-90分和60—80分
88.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处于最高分数段和最低分数段的人都很少
B.如果把70分以下定为成绩较差,则该班成绩较差的人不足1/3
C.如果把70分以下定为成绩较差,则该班成绩较好的人超过专
D.该班学生人数可能为100人
89.如果该班学生人数为100人,则人数最多的分数段与人数最少的分数段之间,人数相差多少?
A.19B.23C.17D.16
90.如果下一次考试中,60分以下的人会减少1/2(假设该班100人),则下次考试60分以下的人有多少?
A.6B.8C.4D.2
根据上面的网状图回答91-95题。图中所示是中国铁路、公路、航空客运量的构成情况。A代表北京,B代表天津,C代表上海,D代表成都,E代表广州,F代表武汉。
91.铁路客运量比重最大的城市是:
A.北京B.天津C.成都D.武汉
92.公路客运量比重最大的城市是:
A.武汉B.天津C.成都D.上海
93.航空客运量比重最大的城市是:
A.武汉B.广州C.北京D.上海
94.天津的公路客运量比重与航空客运量比重相差多少?
A.20%B.30%C.40%D.50%
9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天津、上海、武汉三个城市的铁路客运量比重相同
B.北京、广州两个城市的铁路客运量比重相同
C.成都、广州、武汉三个城市的公路客运量比重相同
D.北京、天津、上海三个城市的航空客运量比重相同
根据下面的曲线图回答96-100题。
某市1991~1996年乡镇企业产值变化图
96.该市乡镇企业产值最高的一年是:
A.1992年B.1994年C.1995年D.1996年
97.该市乡镇企业产值增幅最大的一年是:
A.1992年B.1993年C.1994年D.1996年
98.该市乡镇企业产值增幅最小的一年是:
A.1993年B.1994年C.1995年D.1996年
99.该市乡镇企业产值最高一年与最低一年的差距是:
A.3B.2.5C.3亿D.2.5亿
100.1996年淬市乡镇企业产值比上一年增加了:
A.9%B.1/9C.8%D.1/8
参考答案
1.A2.A3.B4.D5.A
6.A7.C8.C9.D10.A
11.C12.A13.D14.D15.C
16.C17.B18.A19.A20.A
21.B22.B23.B24.A25.B
26.D27.B28.A29.C30.B
31.A32.A33.D34.C35.D
36.C37.D38.C39.B40.A
41.B42.C43.B44.B45.B
46.B47.C48.B48.C50.D
51.D52.D53.B54.B55.B
56.A57.D58.A59.B60.B
61.C62.B63。C64.D65.C
66.A67.C68.C69.D70.C
71.B72.C73.D74.B75.A
76.B77.C78.A79.A80.C
81.D82.C83.A84。A85.C
86.A87.C88.D89.B90.C
阅读下列文学,回答16~20题。
黑猩猩是智力很发达的高等动物,它向幼仔传授生存的技能也反映了这一点。苏黎世大学的波斯教授在科特迪瓦原始森林中,详细观察了黑猩猩如何教导幼猩猩砸开一种名为“熊猫核桃”的坚果。通常幼黑猩猩的学习方法只是模仿母亲或其他年长黑猩猩的动作。然而熊猫核桃不仅外壳极坚硬,且壳内有三粒互相分隔开的核桃仁,要想吃到很困难,简单的模仿是不够的。黑猩猩的剥壳方法是,利用一块木头或石头充当“锤子”,然后把核桃放在一个可作为砧板的石头上,用力砸开。动作之娴熟令人惊异。波斯在一次观察中看到,一只仅6岁的小黑猩猩成功地从壳里砸出了第一粒核桃仁,但搞不出第二粒。它妈妈见状就把核桃在砧板上转动了一下,于是小黑猩猩就把第二粒核桃仁也砸了出来。波斯在另一次观察中还发现,一只5岁的雌黑猩猩因为用的锤子形状不规则,无法砸开核桃,这时它的妈妈接过锤子,在女儿面前有意慢慢地把锤子旋转到最合适的方位,然后砸开几个核桃,随后又把锤子还给女儿。令人惊讶不已的是,这只幼黑猩猩竟模仿着它妈妈的方法砸开了核桃。
16.黑猩猩是智力很发达的高等动物,是因为:
A.它能模仿人的动作B.它会学会简单的词C.它知道使用工具D.它懂得给幼子传授生存技能
17.黑猩猩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是:
A.生下来就会的B.在长期的劳动中锻炼的C.通过黑猩猩父母学会的
D.为了生存自己摸索的
18.黑猩猩发达的智力在砸核桃中表现得很突出,它知道:
A.核桃皮是很紧硬的B.用锤子和砧板才能砸开C.必须掌握用力的大小
D.核桃里面的东西能吃
19.黑猩猩妈妈教育幼仔的方法是得当的,它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自己先干B.关键时刻亲自示范C.帮助幼仔砸开核桃D.仔细观察找出幼仔的毛病
20.从黑猩猩给子女传授生存技能看出,动物:
A.也是很聪明的B.为了生存也得学习C.也懂得教导后代D.的母爱也非常细腻
阅读下文,回答第21—25题
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开发可视图文信息系统。这种系统把用户终端(计算机和电话机)通过现有的公用电信网与图文信息中心计算机的数据库连接起来,进行数据通信,向公众开放信息服务,使信息资源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共享,这个系统亦称为可视数据系统。用户在家中只要通过操纵终端设备,就可以方便地向图文信息中心检索所需要的各种可视图文信息。各个用户可在电视机屏幕前分别与图文信息中心的计算机“对话”,而不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这种可以进行人机对话的信息系统又称为交互(交互就是有问题有答)可视信息系统。它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比较理想的通信手段。这种可视信息系统自从1979年问世以来,至今已普及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也已开通了可视图文通信业务。在可视图文系统中,用户与电视节目中心数据库或图像库直接通信,成为声音、图像综合以及娱乐、教育、信息一体化的通信手段。它也是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的重要工具。交互电视信息系统使有线电视可供选择的频道增加到一二百个,而且各家庭(个人)同发射台可以进行双向通信联络,用户不仅可以点播节目,还可以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可视图文系统已经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它给教学活动、生产管理等带来极大的方便。可视图文系统最有效的领域要算是购物和预约订货了。顾客不出家门就可通过可视图文终端进行购物和款项的支付结算。
21.可视图文信息系统是指:
A.可视数据系统B.计算机和电话机的组合C.电视节目中心数据库或图像库D.人机对话系统
22.对可视图文信息系统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它是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的重要工具B.交互可视信息系统是可视图文信息系统的一种C.用户利用计算机在家中就能购物
D.用户操纵计算机参与电视节目制作已有十几年历史
23.图文信息中心是指:
A.有线电视发射台B.电视节目中心数据库或图像库C.是相对于用户的一台计算机D.是可视图文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24.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交互可视信息系统既可接受信息,又可输出信息B.可视图文信息系统在购物和预约订货中利用最多
C.通过可视图文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D.可视图文信息系统是声音、图像综合以及娱乐、教育、信息一体化的通信手段25.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
A.可视图文信息系统B.数据通信C.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D.购物和预约订货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26-30题。
综合考察灵感思维的新线索、新结果、新结论,就会发现它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凯库勒关于苯分子C6H6环状结构的重大发现,也不是一下成功的。他受到幻梦中被蛇缠络的启示而产生了灵感,诱发了对苯分子结构为环状的假想,后经多次核验、修正,才得出今天所见的环结构图。K。现代科学发展整体化趋势说明,科学的深化要求更加精确化。但科学的深化又意味着问题的复杂化,而复杂化又难以精确化。因而,与之相伴而来的就是不精确性,即模糊性。人的理性思维,从整体上看,是具有一定模糊性特征的,它最突出表现在灵感思维上,因为灵感在发生过程中,要受知觉经验信息、课题信息,潜意识同显意识不时出现的交流信息,以及神经细胞的物理化学过程的影响。只要其中的某一项信息失准,其结果就难以精确。要精确,就必须由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辅佐。当然,这些并非灵感思维的本质特征,因为失去创造的“灵感思维”不是我们所说的灵感思维。这一点,钱学森已在《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一封信》中讲得很明启:“凡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了要创造要突破就得有灵感。”
26.文中“与之相伴”的“之”指代的是:
A.科学的深人化B.科学的复杂化C.科学的整体化D.科学的精确化
27.填人文中K处最恰当的句子是:
A.由模糊到清晰,用模糊描述清晰,正是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B.由模糊到清晰,用清晰描述模糊,正是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
C.由模糊到清晰,由清晰描述模糊,正是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D.由清晰到模糊,由模糊描述清晰,正是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表现
28.下列几种理解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
A.灵感思维的发生过程受知觉经验信息、课题信息和脑高级神经系统的影响,是三维的B.灵感思维的突出特征是它的模糊性,本质特征是它的独创性
C.灵感维往往不易精确,这是与不带模糊性的抽象思维活动相比较而言的
D.诗人的“神来之笔”、“军事家…‘奇谋”、科学家“顿悟”都说明灵感思维有特殊作用
29.教育当然需要传授知识,把人类已经获得的知识传授给新的一代。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获得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继续获得新的知识、善于总结新的经验、发展新的理论的科学的思想方法。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教育
A.要向学生传授知识B.使新的一代尽快成长C.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D.要总结经验,发展新的理论和科学方法
30.建筑陶瓷乡镇污染严重,浓烟蔽日,曾经是闽南沿海的一大特色。经过半年多的治理,闽南市拆除了制造污染的两千五百支窑炉烟囱,使当地的环境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A.制造陶瓷污染严重B.闽南治海地区制瓷业很发达C.闽南市加强治污力度,改善当地环境条件D.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时常是不可兼顾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1—35题。
1993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九清早。辽宁省新民县境内,以时速95千米奔驰的77次特快列车将一辆满载乘客的个体大客车撞成无数块碎块。一起震惊全国的重大恶通事故,在一瞬间发生了,事故现场血肉横飞,尸首遍地,惨不忍睹。共死亡65人,伤29人。据权威部门介绍,这是迄金我国发生的道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31.这起交通事故的原因是:
A.两列火车相撞B.两辆汽车相撞C.汽车与火车相撞D.汽车和电车相撞
32.这起交通事故的发生地点是:
A.辽宁省新民县境内的铁路线上B.辽宁省新民县境内的高速公路上C.辽宁省新民县境内的公路上D.辽宁省新民县境内一个铁路道口上
33.这是一起“重大恶通事故”,“恶性”指的是:
A.事故的结果极为严重B.故事是一种罪恶C.事故是有人破坏而造成的
D.故事给人的精神上的痛苦很大
34.“血肉横飞,尸首遍地”说的是:
A.大客车被撞毁的严重情况B.事故现场死亡人员的情况C.现场抢救人员向上级报告的情况D.现场抢救受伤人员时的情况
35.这起交通事故引起全国震惊,是因为:
A.这是迄今中国发生的一次死亡人员最为悲惨的交通事故B.这是迄今中国发生的一次死亡人员最多的一次恶通事故
C.这是迄今中国发生的一次死亡人数最多的道通事故D.这是迄今中国发生的一次死亡人数最多的公路交通事故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36—40题。
妇女的出路问题,是这几年中国的一个热门话题。
据《中国妇女》杂志对10城市2014余市民的调查,81.2%的人在“女人应该参加工作还是回家做家务”中选择前者,赞成妇女工作;即使丈夫的收入足够维持家庭开支,也有75.7%的丈夫选择让妻子参加工作。70%的女性和62.5%的男性都认为工作和家务对女性同样重要。相信妇女能在工作中作出成绩的,女性占78.1%,男性则达80.7%;持相反意见的女性反占3.4%,男性为3.2%。中国社会目前男女平等程度如何?71.7%的人认为比较平等或非常平等,19.5%人持相反态度。
36.这段话谈论的主题是:
A.男女平等问题B.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C.中国妇女的出路问题D.中国妇女地位逐渐在提高
37.对妇女参加工作,很多人的看法是:
A.比较支持妇女参加工作B.绝对支持妇女参加工作C.认为妇女应该做家务D.反对妇女参加工作
38.对妇女能不能在工作中作出成绩,正确的看法是:
A.妇女不可能在工作中作出成绩B.妇女的工作会做出前所未有的成绩
C.妇女的工作成绩是不能与男性比的D.大多数人认为妇女完全可以在工作中作出成绩
39.被调查者对中国实现了男女平等的看法是:
A.认为已经实现了B.还不认为实现了男女平等C.认为中国男女平等逐渐地在实现,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男女应该平等
D.男女之间永远也不可能平等
40.被调查者对工作和家务对女性的重要性的看法是:
A.都认为同样重要B.大部分人认为同样重要C.大部分人认为不是样重要D.被调查者中认为工作和家务对女性同样重要的男性的比例富于女性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41-45题。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物的世界,在它同爱的世界之间断绝交通的时候,便失支了它的平衡。于是我们就不得不为极低廉的东西,付出灵魂的代价。而这种事情只能发生物物的监狱以其铜墙铁壁永远牢不可破威胁吓唬我们的时候,于是就引起了可怕的战斗、嫉妒和压迫,争夺空间和机会,因为这些都是有限的。我们痛苦地意识到这种事情的邪恶,努力采取一切措施,在一个残缺不全的真理的狭窄范围内加以调整。这种努力导致失败。只有他帮助了我们,他以他的一生给我们证明:我们有个灵魂,它的住所建筑在爱的王国里,当我们达到精神上自由的境界,物就无从以其虚假的价格霸道欺压我们了。
41.这段话的主题是:
A.我们的物的世界丰富多采,应该珍惜B.人们应该有一个爱人的心,去抵制物质所带来的诱惑C.人应该有感情
D.物质是战斗、嫉妒和压迫的来源
42.文中“断绝交通的时候”的意思是:
A.两个世界和情感世界被隔开了B.物的世界和情感世界被隔开了C.物的诱惑使人们失去理智而做出不应该的事情
D.人们以后不再被物质所诱惑了
43.在文中“吓唬我们”指的是:
A.因为犯罪而受到身心上的惩罚B.有人威肋他们C.他们受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遣责D.大众舆论让此们很难受
44.本文中的“狭窄范围内加以调整”指的是:
A.因为不合实情而做出调整B.因为范围空间太小而做出调整C.人类狭窄的认识范围内不断吸取教训而不断进步D.真理很狭窄,需做出调整
45.本文中作者强调的是:
关键词:风险偏好;风险倾向;创业风险感知;创业决策;中介变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0)01-0042-07
The Relationship of Risk Propensity and Entrepreneurial Decision:The Mediating Role of Risk Perception
MA Kun-shu, QIN Rong-fang, HU Pei
(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Abstract:The present study discussed risk preference as the antecedence of risk propensity, the role of risk perception as mediato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risk propensity and entrepreneurial decision by the situational simulated survey.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risk preferences had no impact on risk propensity; (2)risk propensity positively affected entrepreneurial decision; (3)entrepreneurial risk perception negatively influenced entrepreneurial decision; (4)entrepreneurial risk perception partially mediated the effect of risk propensity on entrepreneurial decision. Thus, it is too early to consider unusefulness of risk propensity.
Key words:risk preference; risk propensity; entrepreneurial risk perception; entrepreneurial decision; mediator
1 引言
创业者一向被视为敢为天下先的冒险者,但以特质理论为基础的风险倾向比较研究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局限,于是有学者指出风险倾向应该定义为趋向(Tendency)而非个性特质(Personality)[1, 2],并着手研究创业行为中的认知因素与创业行为过程的关系。本研究以创业决策情景模拟的方式,主要探讨了界定为“趋向”的风险倾向,如何通过个体对创业风险的感知因素发挥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证明了谈论风险倾向无用还为时过早。
2 相关文献回顾
2.1 风险倾向的创业者特质研究
创业研究关注个人风险倾向(Risk Propensity)由来已久,源于特质理论的比较研究暗含着如下假定:创业者具备独特的个性特质,而且这些特质是可识别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3]。
早期研究从概念到量表都将风险倾向视为稳定的个性特质,并以此刻画创业者。但研究结果却很难达成一致:一些研究认为创业者和管理者在风险倾向上存在差异[4],另一些研究则发现无法就风险倾向做出区分[5]。总的来说,研究结果莫衷一是。
至于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学者们则各持己见。有学者质疑风险倾向的测量,认为现有测量不统一,而量表的差异产生了调节作用,导致研究结果各异[6]。还有学者认为,创业者研究的重点应该是行为而不是静态的个性特质[7, 8],而且个性特质也难以对未来的行为做出预测[9]。总的来说,早期的风险倾向研究基本局限于特质理论,并将其作为区分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的因素之一,也没有将其与创业行为联系起来。
2.2 风险倾向与创业行为研究
随着研究对创业行为的关注,风险倾向对行为的影响也引起了学者们研究的兴趣[1]。但风险倾向与创业行为决策的研究结果如同之前特质研究一样结果各异,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
(1)一些学者认为风险倾向确实对创业的决策过程产生影响。个人在风险倾向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解释了风险选择行为的不同,由于风险倾向不一致,高风险倾向的个体在创业决策时,往往选择高风险的创业[10]。该观点进一步细分:①风险倾向不直接作用于决策,而通过风险感知这一因素产生影响[1],风险倾向对创业决策的作用完全藉由风险感知中介[2];②风险倾向直接对风险选择产生影响,并不藉由风险感知,因此风险倾向对创业决策是直接作用而不借助风险感知[11]。
(2)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并不认同以上观点,他们对风险倾向与创业行为决策的关系持否定态度,认为基于特质理论的风险倾向无法对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的差别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也难以对创业者的行为决策产生影响[12]。同时,研究还指出个人的风险倾向也不会对感知到的创业风险产生影响[13]。因此,个体的风险倾向对于整个创业决策过程来说是起不到影响作用的。
2.3 风险倾向的定义与测量
回顾目前关于风险倾向的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研究对风险倾向的定义和使用测量也不相同,存在着较大差异。研究所采用的主要定义和测量见表1所示。而风险倾向定义与测量的不一致有可能是研究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之一。
3 研究框架建立与研究假说
回溯创业研究历程,由于基于特质理论的比较研究诠释力明显不足,因而转向创业认知与创业行为方向[7],认为个人的感知更能够解释创业行为决策。而创业领域关于创业行为决策的研究主要还是围绕风险倾向和风险感知展开,几者之间存在着难以分割的复杂关系。
文献回顾可看出风险倾向的相关研究结果不一致,为了说明存在差异的原因及二者关系的本质,本研究首先基于Sitkin和Pablo构建的风险行为影响因素模型[1],以利于理论发展和实证检验为目的,将“风险倾向”定义为基于过去累积而形成的行为的“趋向”[2],而并非之前饱受诟病的“个性特质”的界定,并以风险偏好作为风险倾向的前导变量,创业风险感知作为风险倾向与创业决策的中介变量,重新审视风险倾向与创业决策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如图1所示的风险倾向和创业决策的整合研究模型,并对研究框架的确定进行详尽分析阐述。
3.1 创业风险感知与创业决策
不少学者都认识到感知(Perception)等一些认知因素在创业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Palich和Bagby指出风险感知可以解释人们为什么参与到高风险的创业行为[2];Sitkin和Pablo也强调忽略风险感知会阻碍其在创业研究领域的解释力[1]。
关于风险决策的研究,经济学理论假定:对于同样的决策场景,个人感知到的风险程度是类似的。该假定基于人是完全理性的,而随后的行为研究对“理性人”提出了质疑,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由于时间、能力等因素的种种限制,个体无法获得决策所需的所有信息;而且个体解读信息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对风险的感知和判断也各异[14]。对同样的情形进行判断,有一些人认为是十分冒险,然而另一些人却不以为然,采取冒险行为的个人感知到的风险较未冒险的人来说更低[13]。
创业决策面临着更多的新颖性和更高的不确定性。决策者显然更难以实现所谓的“完全理性”,无法在决策前对创业相关事件做出全面、客观的分析,只能凭借个人的主观感知来进行判断。前已述及个体的感知、判断存在差异,创业者很有可能感受到的风险较少,相应做出的判断比非创业者更积极,而其他人往往认为有着较高风险[2]。因此基于风险感知与决策的研究也就相应存在如下前提假定:个体对创业风险的感知是不一致的[15]。
再者,基于特质理论的风险倾向研究,其基础假定是创业者具备高风险倾向。这恰好意味着:个体首先要对创业风险的程度做出感知。如果感知本身就存在差异,那么影响其创业决策的可能并非是个人具备的风险倾向,而是风险程度的感知。有调查指出约2/3的高科技创业者认为自己没有冒险[16],原因是他/她没有充分感知到创业的风险。个人创业,可能只是一种无意识的冒险行为。换句话说,风险感知,而非风险倾向,对个体为什么进行创业做出解释[2]。
再根据期望效用理论的观点,决策者在高风险感知与低风险感知的决策选项之间选择时,决策者的首选是低风险感知的决策选项,而感知到较高风险的人则会拒绝冒险行为。因此,对于个体来说,感知的创业风险越低,越有可能采取创业行为,因此得到第一个假说:
H1 风险感知与企业创业决策存在负相关关系。感知到创业风险越低的个体,越有可能创业。
3.2 风险倾向与创业决策关系
前已述及高风险感知导致保守决策,低风险感知导致冒险决策。有学者却并不完全认同这一观点,指出即使个体感知到更高风险,也不一定会做出规避风险的保守选择[17]。就创业者来说,做出冒险的创业选择不仅受到个人感知到的创业风险程度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个人风险倾向的影响[1]。
由于风险倾向的特质研究结果稳定性有待商榷,且在行为研究中很难概念化,不易测量,导致其作用缺乏有力支持[1],如何界定风险倾向就尤为重要。近来不少学者都提出关于行为决策的研究应该将风险倾向视为“趋向”而非“个性特质”[1, 2]。因此,以下述及的风险倾向皆界定为个人对冒险活动的行为趋向。基于风险行为影响因素模型[1],风险倾向受到个人风险偏好的影响,个人行为受制于个体本身的风险偏好[18],且风险倾向与风险偏好保持着一致性。因此得到如下假说:
H2 风险偏好和风险倾向存在正相关关系。风险偏好越高,风险倾向也越高。
风险倾向作为风险行为的决定因素,非但影响着行为决策,甚至还影响到对决策情景的感知,尤其是在新企业创建的情形下。同时有研究指出风险倾向高的创业者更倾向于选择风险高项目创业[11]。根据创建企业行为的高风险性,可以推论出如下假说:
H3 个体的风险倾向与企业创业决策正相关。个体的风险倾向越高,越有可能创业。
之前研究对风险倾向中介作用的探讨都认为其作用通过风险感知被完全中介[2]。但风险行为影响因素模型[1]强调了风险倾向在创业决策中的决定性作用,对感知风险与实际行为都有影响。因此,本研究认为风险倾向对创业决策的作用并不会被创业风险感知变量完全中介,本身也会对创业决策产生直接影响,创业风险感知只是部分中介了风险倾向对创业决策的作用。
H4 风险倾向对创业决策的影响作用有一部分由风险感知予以中介。
4 研究方法
4.1 背景材料
问卷采用情景模拟方式,参考Simon等人[13]和Keh等人[14]使用的文字材料,以发现创业机会后的创业决策情景作为决策背景,请外语系英语专业研究生和从事创业研究的博士进行英汉和汉英的多次转译,形成中文版材料。接下来的焦点小组访谈和深度访谈中,请受访者阅读文字材料并结合受访者反馈调整了个别语句,最终形成了正式问卷。问卷指导语告知被试需要把自己视作当前创业场景中的创业决策者,当发现创业机会后,对创业的风险进行感知,并就此做出创业决策。
4.2 变量的测量
(1)风险偏好的测量
采用Hsee和Weber设计的风险偏好水平问卷,并按照风险偏好指数(Risk Preference Index,RPI)的计算方法进行计分[19]。问卷分为获益情景和损失情景2个部分,每个情景下各设置有7次选择,每次选择有保守方案和冒险方案两个选项备选。对应每次选择,备选项保守方案中的获益或损失值相应设置7水平的变化,而风险方案在获益和损失情景下各自都保持不变。要求被试每次选择时在保守方案和冒险方案两个选项中选择其一,共选择14次。2种情景分别计分,计分方式都相同:起始点的RPI值为1,被试每选择一次冒险方案,其RPI值增加1分,每个情景的得分值范围为1到8分(如:被试在获益的7水平上都选择冒险方案则得到1+7=8分,如果被试都选择保守方案则仅得到起始分1分)。同时,如果被试的反应不合逻辑(比如,一定会获益值较小的情景中选择保守方案,而在获益值增大时选择冒险方案),该问卷则视为无效问卷予以剔除。最后将2部分得分加总得到总的RPI值,作为衡量被试风险偏好水平的指标。
(2)风险倾向的测量
如前所述,对风险倾向的界定不再是基于特质理论的基础,而是以“趋向”作为个体的风险倾向定义,因此研究相应采用Sitkin和Weingart开发的适于管理决策问题研究的风险倾向测量[2],一共5个题项,采用的是10分制的Likert量表。
(3)创业风险感知的测量
创业风险感知测量采用在众多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的量表[13]。要求被试结合创业场景,对拟创业企业进行风险感知与评价。该量表采用10点Likert量表,按照10分制进行计分,1代表风险程度最低,10代表风险程度最高,量表一共5个题项。
(4)创业决策的测量
创业决策测量是根据Simon等人研究所用量表[13]。采用10点Likert量表,按照10分制进行计分,在创业决策量表中,1代表创业可能性最低,10代表创业可能性最高,量表共4个题项。
大规模调查前做了量表的test-retest检查,使题项都符合内部一致性的信度和再测信度要求。再请一些企业管理者、创业者以及大四与硕士三年级的学生详细检查各题项,对个别题项做了语意调整,使其更易于理解。经过修订后形成了最终量表,故具有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
4.3 被试样本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四川、广东、福建、安徽、江苏、上海、湖北等多个省市收集数据,样本为企业创业者、管理者及部分大四和硕士三年级学生(后几者为潜在创业者)。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收回272份,剔除明显漏填、错填问卷后,有效问卷243份,有效回收率为89.34%。其中来自企业的管理者、创业者占71.19%,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占28.81%;男性占56.32%,女性占45.68%;年龄基本集中于25~44岁之间,与全球创业观察报告的年龄分布基本一致。
4.4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工具包进行统计分析。
5 分析与结果
5.1 信度、效度分析
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对量表信度进行可靠性检验,风险偏好指数量表的Cronbach’s α值为0.768,其他测量量表的相关指标见表2,均符合信度检验的要求。再对变量的效度进行检验,对风险倾向、创业风险感知和创业决策的测量题项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极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KMO值见表2,都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5.2 研究结果
(1)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各个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及相关系数见表3。变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除了风险偏好与其余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之外,风险倾向与创业决策、创业风险感知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创业风险感知、创业决策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2)风险偏好、风险倾向、创业风险感知及创业决策之间的关系
表4报告了检验所有假说的回归分析模型的结果。对创业风险感知、创业决策的回归分析显示出显著的负相关(r=-0.54,p0.1),因此假说2没有得到验证。而对风险倾向和创业决策的回归分析表明风险倾向对创业决策有显著的正相关(r=0.553,p
(3)创业风险感知的中介作用
根据中介效应检验方法[20],采用强迫进入法做回归分析考察创业风险感知是否确实具有中介作用。首先,以回归分析检验自变量风险倾向与因变量创业决策的关系,未标准化的回归系数为B1=0.553(p
6 结果讨论
本研究证明了创业风险感知对创业行为决策的负向作用(r=-0.54,p
由于当前对风险倾向与创业决策关系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如有些研究认为二者有关联[1, 2, 11],而另有观点认为没有任何关系[12, 13],本研究将风险倾向界定为“趋向”,以回避备受批评的“个性”,并将创业风险感知作为中介变量,探索风险倾向和创业二者关系的本质,研究结果支持了风险倾向的正向影响作用[11]一说,可见谈论风险倾向无用还言之过早。
但是,对风险倾向前导因素――风险偏好的检验没有得到验证,结果与风险行为影响因素模型[1]并不一致。该模型认为定义为个人稳定特性(Characteristic)的风险偏好与风险倾向保持一致,但本研究显示二者并不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学界对特质理论的质疑[3, 9],个人特质很难有效地解释创业行为,研究应关注创业过程的行为而非个体特质差异。因此,今后研究风险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需要谨慎考虑风险倾向的特质前导因素。
风险感知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显示的确存在着部分中介效应,本研究重点探讨的是创业风险感知的中介效应在创业行为中的意义。风险倾向对创业决策的作用有部分是通过创业风险感知传递的。具体来说,高风险倾向的个体由于自身具备冒险的行为倾向,降低了感知到创业机会的风险程度,进而促进创业决策的产生。创业风险感知在此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
通过中介效应的检验,对风险倾向与创业决策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同时中介变量的涵义与应用也比较明了。如果在最简单的二个变量:风险倾向和创业决策的关系层面上看,二者有正相关,即高风险倾向可以预测较高的创业可能;而如果在三变量:风险倾向、创业决策再加上创业风险感知的关系层次上看,创业风险感知则可以被视为风险倾向影响创业决策的一个中介或桥梁。
本研究仅考察了一个中介变量――创业风险感知。如果关联变量的数量或性质不同可能会影响结论,今后对风险倾向和创业决策的研究,如果引入不同的第三或第四变量,甚至更多的变量,都将可能影响风险倾向对创业决策关系的认识,这都是将来值得尝试的研究思路。
参 考 文 献:
[1]Sitkin S B, Pablo A L. Reconceptualizing the determinants of risk behavior[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2, 17(1): 9-38.
[2]Sitkin S B, Weingart L R. Determinants of risk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a test of the mediating role of risk perception and propensi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5, 38(6): 1573-1592.
[3]Gartner W B. Who is an Entrepreneur? Is the wrong ques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1988, 12(4): 11-32.
[4]Stewart W H, Watson W E, Carland J C, et al.. Entrepreneurship: a comparison of entrepreneurs, small business owners, and corporate manager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8, 14(2): 189-214.
[5]Brockhaus R H. Risk-taking propensity of entrepreneur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80, 23(3): 509-520.
[6]Miner J B, Raju N S. Risk propensity differences between managers and entrepreneurs and between low- and high-growth entrepreneurs: a reply in a more conservative vein[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4, 89(1): 3-13.
[7]Bird B. Implementing entrepreneurial ideas: the case of inten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8, 13(3): 442-453.
[8]Gatewood E, Shaver K, Gartner W.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ognitive factors influencing start-up behaviors and success at venture cre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5, 10(5): 371-392.
[9]Gartner W B. Some suggestions for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ial traits and Characteristic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89, 14(1): 27-37.
[10]Wally S, Baum J R. Personal and structural determinants of the pace of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4, 37(4): 932-956.
[11]Forlani D, Mullins J W. Perceived risks and choices in entrepreneurs’ new venture decision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0, 15(4): 305-322.
[12]Keh H T, Foo M D, Lim B C. Opportunity evaluation under risky conditions: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of entrepreneur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2, 27(2): 125-148.
[13]Simon M, Houghton S M, Aquino K. Cognitive biases, risk perception, and venture formation: how individuals decide to start companie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9, 15(2): 113-134.
[14]Weber E U, Anderson C J, Birnbaum M H. A theory of perceived risk and attractiveness[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2, 52(3): 492-523.
[15]Veld C, Veld-Merkoulova Y V. The risk perceptions of individual investors [J].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2008, 29(2): 226-252.
[16]Corman J, Perles B, Vancini P. Motivational factors influencing high-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1988, 26(1): 36-42.
[17]March J G, Shapira Z. Managerial perspectives on risk and risk
taking[J]. Management Science, 1987, 33(11): 1404-1418.
[18]Mellers B A, Schwartz A, Ritov I. Emotion-based choice[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999, 128(2): 332-345.
关键词:就业指导 大学生 方法 内容
一、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概念
大学生职业指导是指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状况,使其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与有关人事劳动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从而认识自己的职业志趣,进而指导大学生实现自己科学择业的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职业指导包括以下内容:
1 职业规划指导
结合自身特点和社会的需要进行职业发展计划的合理制定是大学生就业准备时的核心工作。如果没有职业规划指导,大学生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很难进行自主规划,且专业学习的过程会十分盲目,学习动力也会大大减弱,因而帮助学生科学地规划自身的职业是职业指导的核心。
2 政策导向指导
政策导向是职业指导的基础,大学生应当了解劳动人事的制度以及就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因为这些政策是其就业权利运用和择业行为的规范方面的法规性要求。可对大学生进行充分的政策引导及咨询以帮助他们纠正择业的误区,使其少走弯路。
3 需求信息指导
社会需求信息是大学生自主择业前必须掌握的一个关键环节,社会需求信息的多少标志着择业机会的多少,因而应向大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社会需求信息。
4 职业观念指导
职业观是人们对于职业的基础观点及态度,是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如何看待职业的本质、理想、价值以及道德等方面。正确的职业观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也是促进择业的关键。职业指导要通过教育大学生从国家及社会的需要出发,并结合个人的素质和能力,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
5 择业心理咨询
大学生在就业前心理状况通常很不稳定,既有向往又有矛盾,而且从众、攀比、自负或是自卑等心理会十分明显,职业指导应针对这些人员进行咨询服务等的帮助,以消除其心理障碍,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去进行自身的职业选择。
三、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方法
1 全程指导法
全程职业指导是指贯穿大学生整个大学教育过程的综合性教育,是对其学习过程中所渗透的职业意识和素质的全过程的指导。根据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的特点可将其可以分为3个阶段:①大一时,职业指导注重传授职职业知识。可举办专题讲座等来帮助学生认识职业同所学专业、人生目标等的关系。②大二和大三时,职业指导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此阶段应邀请不同行业的专家进行该行业发展趋势以及人才需求等方面的介绍和指导。也可邀请校友成员回校同学生交流,促进学生对职业适应能力、人际交流、职业决策等方面的能力,为顺利就业做准备。③大四时,职业指导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此阶段应督促学生对前三年的学习和思考进行总结,并对已确立的职业目标进行明确,随后即可组织学生参加各企业的招聘活动,完善其求职资料等,并为其举办就业政策以及就业程序等的讲座。
2 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是准确了解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科学手段,在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中十分常用。其内容主要为:职业兴趣测验、智力测验、一般性的能力倾向测验以及性格测验等。
2.1 职业兴趣测验
职业兴趣是指大学生对某职业或是专业所抱的态度,它是驱动大学生工作和学习的动力源泉,并影响着其对职业或是专业方面的选择。其在职业指导中应用时,主要是通过职业意向调查或是职业兴趣测试等进行大学生职业兴趣的测试。常用的有:库特尔职业兴趣测量表、卡姆贝尔兴趣记录等。
2.2 智力测验
通常是指IQ测验,其通常作为学习成绩的一个预测指标。其实,智力测试也有益于大学生职业的选择。这是由于不同职业对大学生的智力要求不同,因而在职业指导中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智力水平方面的适应程度。各高校的职业指导中常用的有瑞文标准渐进测验以及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等。 转贴于
2.3 一般能力倾向测验
有研究表明:一旦人的智力及知识达到一定水平后,其对工作效率不再产生显著作用,但是人的能力同工作的效率仍存在正相关。即职业工作能力越强的人,其工作的效率就越高。因此,可通过一般能力倾向测验使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从而进行职业的选择。常用多因素能力倾向测验进行大学生一般能力倾向的测验。
2.4 性格测验
由于性格影响着人们对于职业的适应性,因此性格的测试应当是职业选择中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常用的性格测验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以及卡特尔十六因素个性测验等。
在进行心理测验时应注意:①职业兴趣测验只是了解大学生职业兴趣的一种方法,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若想充分了解其职业兴趣还应结合观察法、谈话法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②不可用静止眼光来看待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还应结合个人的学习动机、方法以及努力等进行判断。③一般能力倾向测定具有局限性,难以对口头表达能力等进行测定,因此使用时应结合调查法、谈话法等才能够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大学生的能力倾向。④性格的形成会受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在进行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时,不仅要帮助其结合自身的性格进行合适的职业的选择,还应注意指导他们健全自身人格的方法以适应更多职业的需求。
关键词: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自我概念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1-099-04
一、引言
长期以来,教师继续教育和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生的培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这种分离研究的一个显著的消极影响就是造成师范生培养的断裂以及教师继续教育的孤立化,如何将二者结合,进而形成教师研究的多元对比态势,是教师终身学习和大学生面向就业岗位教育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师范生与胜任教师之间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工作多年的教师是否与时代合拍?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完善?要回答这些问题,对师生的职业人格、职业能力、职业理想之间的对比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当前,我国的大学教育模式正处在从“专才培养”向“通才培养”的转变与探索过程中,适合中国国情的通才培养模式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标准,很多院校在对大学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大学生未来发展还处在一种探索阶段。大学生活是人生的转折点,每个人由中学升入大学,面临的不仅是学习内容上的选择、学习方法上的挑战,而且还有独立生活、情感调控、人际关系处理及个人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挑战。已有研究发现当前大学生在生涯规划方面的困扰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一是缺乏生涯规划方面的觉醒、责任意识,没有树立生涯规划观念;二是对我国大学教育模式和策略不了解,对所学习的基础课程没有兴趣;三是对所学专业与未来要从事的工作之间的联系不清楚;四是缺乏生涯自我探索,对自己不了解(性格、能力、价值观、职业兴趣);五是缺乏对职业世界的了解;六是不懂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七是不会选择,缺乏一个科学的决策;八是没有制定生涯规划方案;九是缺乏生涯行动;十是职业生涯准备不足(知识、心理、能力)。
其中的自我认识不足,是导致大学生迷茫的最主要原因,它包括对性格、能力、价值观和职业兴趣等方面的认知。很多大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规划,缺乏对自己人生未来走向的探索,所以对大学生做价值观和职业兴趣的测试非常必要。这不仅可以让他们了解自我,也为大学生的培养和职业准备课程的设置提供了参考。
从教师继续教育方面来说,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正处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过程中,而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其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我国中西部的广大地区,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堪忧,妨碍了国家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为此,国家实施了“国培计划”,对中西部省份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如何设计国培计划的培训方案,成为每一个培训项目承担者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其中,更重要的是培训内容的设计。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反复强调:“培训不能讲空道理,也不能纠缠概念,重要的是要务实,从培训的针对性入手,突出围绕解决一线教师最容易碰到、最困惑的问题,共同研讨解决的出路。这是研究的收获,也是进步。”所以研究作为“学生”的教师是培训成败的关键。
外语教师的继续教育一直是我国教师培训研究的重要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9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自此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各种有关外语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中,教师的素养与心理健康是研究的热点,教师的职业认同、职业倦怠与职业承诺方面的研究也方兴未艾。但是,骨干教师样本的难得性、测量的不稳定性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培训教师的调查研究。国培学员作为骨干教师集中培训的群体,其心理特点是中学骨干教师心理特点的典型代表。
二、研究过程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南阳师范学院外语学院师范专业大三学生、2010年度在南阳师范学院培训的学员(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在国培学员中随机选取40人,发放问卷40份,回收36份有效问卷;在英语专业师范专业大三学生中随机选取62人,发放问卷62份,回收52份有效问卷(见表1)。
(二)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问卷,是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创立的人格类型论所发展的测验工具。该工具普遍为学校及职业机构所采用,应用成熟,信效度高,应用价值大,实用性强,操作方便,能有效地为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帮助。一个人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种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并积极思考、探索和追求,这种兴趣我们称之为职业兴趣。鉴于文字版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问卷里面包含询问个人理想、职业兴趣、能力、职业价值观等多种人格因素,我们拟使用这个量表在国培学员和师范生之间实施测量,然后进行对比,以期发现差异。
随机对教师和大学生进行职业适应、职业准备和自我概念等方面的访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生A和教师B,进行深度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
(三)研究假设
中学英语骨干教师与该专业师范类大学生之间是否存在职业方面的差异?是哪些方面的差异?是职业人格、职业兴趣、职业理想、职业个性,还是其他方面?这些差异可能是师范类大学生培养的切入点,也将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参考方向。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拟选取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和英语骨干教师(国培学员)为初试进行上述内容的比较调查研究。
(四)施测程序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使用文字版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问卷,问卷包括心目中的理想职业、感兴趣的活动、擅长获胜的活动、喜欢的职业、能力类型简评和职业价值观等六个部分。在进行正式测验之前随机抽取20名大学生进行预备测验,并在测验后进行了访谈。根据施测及访谈结果对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完善了问卷。最后,由经过培训的测验员对调查样本正式施测。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问卷数据进行管理与统计分析。
三、结果
(一)统计数据的预处理
根据103份问卷的内容,经过5名心理学专业师生的讨论,对每份问卷中所涉及的类型进行归类编码,并将结果录入统计软件。
(二)国培学员与大学生的职业兴趣倾向差异
国培学员的职业人格倾向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社会型、传统型、艺术型、企业型、研究型和实际型。大学生的职业人格倾向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社会型、艺术型、传统型、企业型、研究型和实际型。t实际型=-7.838,p实际型=0.000;t研究型=-5.728,p研究型=0.000,当p
(三)职业能力上得分差异
骨干教师与英语专业师范生在实际型、研究型、社会型、传统型等四个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当t艺术型=-1.681,p企业型=0.006时,在企业型维度上差异显著。而在艺术型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四)职业价值观上的差异
对从“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中取得的有关师生在职业价值观上的数据进行百分比统计,用每一项的选取人数除以总人数得到该项目的百分数。结果显示,在骨干教师中,100%的教师倾向于“工资高、福利好”的职业;50%的骨干教师倾向于有“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职业;17%的教师倾向于“工作稳定有保障”的工作;17%的教师倾向于“工作环境(物质方面)舒适”的工作。在师范专业大学生中,48%的大学生倾向于“工资高、福利好”的职业;37%的大学生倾向于“工作稳定有保障”的工作;33%的大学生倾向于“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的工作;27%的大学生倾向于“工作不太紧张,外部压力少”的工作;17%的大学生倾向于“工作环境(物质方面)舒适”的工作。除了工作环境舒适方面无差异,其余方面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教师比学生更注重工资、福利方面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而学生更加看重工作的稳定性、保障性、工作轻松以及能发挥自己的能力等方面。
四、个案研究
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师生进行了深度访谈,获取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我们选择了大学生A和中学教师B,对其调查结果进行了个案分析。
师范大学生A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例子,他在各维度的得分都很高,最令人惊奇的是,在霍兰德职业测验中看似不相容的两个维度――“实际型”和“社会型”上都得了36分,访谈显示,实际型的操作技能是其从小的爱好,社会型的交往倾向则是受家庭、学校教育、朋友等后天因素的影响,结果出现“不相容”的多个项目高分。那么,这些高分同学真的就任何方面都比骨干教师强,无须提高,可以高枕无忧了吗?事实上,真的面对一个需要帮助的儿童和青少年时,尽管他们学习了大量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知识,但是仍然很茫然,不知道从何下手去帮助他们。此外,据访谈,该学生自己的情绪常常陷入混乱,怎么去帮助其他人呢?所以,尽管这名大学生在测验中得了高分,但是自己的情感调控能力、表达和助人能力还远远比不上那些骨干教师。从访谈中可知在他的自我概念中有较为明显的冲突,比如在对待自己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时,感到落差大、情绪容易紧张,出现不同“社会自我”之间的角色冲突、情绪的极端化等现象。
中学教师B,36岁,虽然自己从事了多年的教学,有着很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对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估分都很低,“因为在生活中,感到自己力不从心的时候越来越多,所以在评估自己能力的时候自然就比较保守,而且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压力比较大,也不敢去夸张自己的能力。因为从教时间较长,除了教学之外没有旁骛之心,所以也不奢望自己拥有其他方面的能力,更没有刻意去发展,只是在有关教学方面才予以重视”。他的有代表性的情况说明教师拥有一种成熟的心态、有较高的情绪调控和教学监控能力、充足的教育机智、较强的实践助人能力。访谈显示,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他对自己的“教学自我”有了比较稳定的同一性认识;有一定程度的教学效能感,作为人父、人夫、人子,不同“社会自我”之间的角色冲突也渐渐平息,自己的工作的阻力也慢慢减少。“因为我已经做了一定的准备,所以情绪较为稳定”。
作为“教学专家”的骨干教师和作为“新手”的师范生,存在大量实践知识和经验的缺口,这些实践知识和经验都是以“缄默知识”形式存在于内隐记忆,所以在问卷之中无法发现,而无法对比的正是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隐知识,他们决定了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一个可能让刚登上讲台的师范生抑郁的教育场景对于“专家教师”来说可能意味着挑战,意味着自我效能感的新迈进,所以新手容易产生挫败感而专家不会。
从访谈结果我们才真正发现师生之间存在的差距,师范生要想早日达到骨干教师的水平,需要多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在实践生活中发展自己的社会情绪能力,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符合社会和学生需要的好教师。而现在,即使拥有多种技能的大学生也有可能被市场淘汰,这就加重了大学生的危机感和焦虑感,所以现在的师范生情绪调控能力和助人技能迫切需要得到强化。
深入的个案研究发现,师生的测验结果深受时代和实践经验的影响。骨干教师与大学生比较起来,自我更加和谐,自我概念的内涵更加丰富(增加了“教学自我”)。
五、讨论
(一)国培学员与英语专业师范学生的职业兴趣倾向差异
骨干教师与师范生职业人格类型方面,“师生”在社会型维度上得分都比较高,实际型维度得分则都比较低。这一方面是由于样本限制,另一方面也说明师范生和教师都有乐于助人的从善意向,适合做育人工作,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骨干教师职业认同和职业归属感是积极的。尽管二者在得分上的排序稍有不同,但是总体上来说,大学生的各项得分都比教师高,说明当代大学生兴趣广泛,也可能是教师需要面临更多的现实压力,从而使自己的兴趣面缩减,但这样可能更有利于他们集中精力研究教学。
在职业兴趣倾向测验中,“师生”在实际型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且学生在测验中所得平均数比教师高。研究型的人格倾向的典型职业包括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工程师等。测验结果显示,骨干教师在研究型维度上的测验结果和师范生有显著差异,其平均数低于大学生。这可能是因为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再加上教师承担的职称评定、家庭生活等压力,使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这方面。
(二)国培学员与英语专业师范学生的职业能力倾向差异
在职业能力测验中,中学骨干教师与英语专业师范生在实际型、研究型、社会型、传统型等四个维度上差异极其显著,而在企业型维度上差异相对较少。中学骨干教师已经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形成了固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看待事物较为保守,在自我认知上没有一种积极、乐观的评价。大学生作为即将进入社会的新人,对自我职业能力的估计偏高,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对于尚未亲身经历的职业挑战,有很强的乐观性,相信自己能够发挥潜能勇敢面对未来的职业挑战。
(三)国培学员与英语专业师范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上的差异
通过对师生职业价值观上的比较发现,骨干教师比较倾向于工资高、福利好和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这也反映了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当前,很多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仍然存在着拖欠教师工资、乱集资乱摊牌、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学条件和教育环境不闻不问、不关心教师生活等现象。这是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教师的工作和学习条件,使其安下心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青年学生更加看重工作的稳定性、保障性、工作轻松以及能发挥自己的能力等方面。一这反映了目前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生认识到高福利工作比较难以得到,以及大学生没经历较多的社会化,思想相对自由,热心追求自己的理想,期望实现自己的价值。
六、不足与展望
由于条件有限,调查取样的选取仅仅是在南阳师范学院进行国培计划的学员和南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大三学生,样本容量少是本研究的一个不足,这会对研究的效度带来不利影响。因而得出的结论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