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审计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审计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中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可在政府审计机关和司法机关从事审计检查与鉴定工作,也可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从事审计服务与咨询工作,还可以在学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审计学培养熟悉国际会计准则、掌握审计技术、具有扎实的审计理论与实务,具备注册会计师(CPA)、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的业务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审计实务、会计鉴定、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 审计 数据式审计 审计专业判断 探讨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会计信息采集、加工、存储、输出及传递的方式,审计师面对的不再是传统的纸质账目系统,而是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数据库和经济业务的数据文件。面对这种审计环境的变化,传统审计受到巨大挑战,必须利用计算机对信息系统所产生的会计及业务电子数据进行审计,数据式审计就是在信息化形势下出现的一种审计模式,它代表了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审计的发展方向。
数据式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它是以系统内部控制测评为基础,借助于计算机技术,通过对电子数据的采集、转换、清理、分析和验证,来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方式。在数据式审计下,审计人员摆脱了传统的电子账套及其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局限,可深入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底层数据库,获取更多、更广泛的数据,不仅包括财务数据,而且还包括非财务数据以及外部数据,通过借助先进的数字分析技术,通过对底层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够获取更多的审计线索。
然而,在数据式审计运用过程中,由于在审计的各个阶段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需要主观判断的因素,因此,数据式审计并非单纯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充分发挥数据式审计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实施审计监督的作用,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必须在数据式审计的整个过程中充分运用审计人员的审计专业判断,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及经验作出合理、正确地判断。
一、数据式审计下的审计专业判断及特点
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建立于个人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基础上,依据有关的标准,为实现审计目标,通过对审计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经过综合分析而进行的合理的专业认定、判断和评价。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能帮助审计人员迅速引起职业警觉,作出准确的判断并直接切入审计重点、难点、疑点,有助于选择恰当的审计方法,敏锐地捕捉相关信息,及时发现潜在风险,从而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
与传统审计方式相比,数据式审计方式下的审计专业判断主要有如下特点:
1.对审计专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审计对象的电子化,传统的审计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已不能完全适用,必须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数据式审计中来,显然,只依靠传统的审计专业判断能力已不能满足数据式审计的要求,审计人员需要掌握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从而扩大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适应数据式审计下对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更高要求。
2.审计专业判断的复杂性。由于审计专业判断作为审计人员的主观活动,不仅受到判断主体的影响,还受到判断客体和审计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在信息化环境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审计对象、审计环境与传统审计相比存在更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且改变了传统的“审计就是审账”,扩大了审计的范围和内容,因而使得审计专业判断更加复杂化。
3.审计专业判断标准的模糊性。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任何专业判断都要有一个确定取向的标准。在传统审计方式下,审计人员将独立审计准则等作为判断的标准和依据,对被审计事项作出专业判断。而在信息化环境下,由于我国有关计算机、网络审计方面的系列准则至今尚未出台,有关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准则、规范等标准还不完善,这就造成了判断标准的模糊性,增加了数据式审计下审计人员在运用专业判断时的不确定性。
4.信息技术知识在判断主体中的普遍性。在数据式审计下,由于被审计单位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代替了手工系统,使得审计线索电子化,电子商务的出现甚至形成了无书面记录的经济业务。面对这种信息化的审计环境,审计人员要完成所承担的审计项目,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都涉及与信息技术知识有关的专业判断。也就是说,在数据式审计下,每一个审计人员都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具有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的能力。
二、审计专业判断在数据式审计各个阶段的运用及体现
数据式审计通常将审计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审计准备阶段、审前调查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要完成审计各阶段的任务,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贯穿于整个审计工作全过程,具体来说:
1.审计专业判断在数据式审计准备阶段的运用及体现。在数据式审计准备阶段,其主要任务包括确定审计对象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在确定审计对象和承接业务签署审计业务书前,审计人员除了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如业务性质、经营情况、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的素质、以前年度的审计情况等,还必须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有关情况,如所使用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运行平台和运行环境、业务覆盖范围、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安全和风险、信息化环境下的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等,审计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才能对被审计对象有一个总体把握,并运用专业判断评价审计风险,决定有无胜任能力,进而决定是否接受委托,规避审计风险。
2.审计专业判断在数据式审计审前调查阶段的运用及体现。在数据式审计审前调查阶段,其主要任务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控结构、评价控制风险、制定审计计划或审计方案等。
首先,数据式审计下电子数据的可靠性有赖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而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具有不同于传统内部控制的特点,它由手工控制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所组成,在对内部控制系统初步评价时,只采用技术手段不可能穷尽内部控制的所有环节,且不符合成本效益和效率性原则,要分析、评价内部控制的强点和弱点以及内部控制布局、关键控制点、职能分工等是否合理,即健全性和合理性做出判断,显然是一个明显的审计职业判断过程。在完成了控制的初步评价以后,审计人员还要进行进一步的控制测试,以判明各项控制措施是否真实存在并得到贯彻执行,为此,审计人员必须合理运用职业判断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尽力取得有力的审计证据。在对内部控制系统总评时,审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控制系统的风险水平做出专业判断。
其次,数据式审计的风险可能由于被审计单位非法修改财务系统,系统内部质量控制遭到破坏,或者财会人员在对财务数据录入过程中采用虚假、修改、省略、延迟录入等手段产生虚假财务数据,从而使审计人员不能完整、准确获取电子数据以进行有效数据分析、寻找审计线索,因此,审计人员在审前调查阶段应合理评价审计风险,从而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构成数据式审计风险因素众多,可能是由被审计系统本身所固有的,如信息系统极易被篡改或非法调用、防范网络远程侵害的措施不足、信息系统软件本身程序设计的漏洞、系统内部电子数据处理过程的不可视性、电子数据存储在磁性材料上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保密性较差等,也可能是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所造成。对这些风险的衡量是主观的、复杂的,且内容如此之多,这就离不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再次,计划不周会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如果在计划阶段出错,有可能会影响获取电子数据的可靠性、全面性,可能造成执行不恰当的审计程序或遗漏高风险的审计领域。因此,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通过运用专业判断综合考虑被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审计风险、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信息技术对审计程序的影响、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和相关证据的可利用程度等诸多因素,从而为计划的制定搜集适当的依据。
3.审计专业判断在数据式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及体现。根据数据式审计的实施流程,数据式审计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数据清理、数据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寻找审计线索,获取审计证据。
(1)数据采集环节。数据采集是数据式审计实施的首要环节,是进行数据式审计的基础,通过数据采集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审计实施准备基础数据。一方面,数据采集必须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如何确认?采用何种方式采集?需要运用专业判断;另一方面,数据采集具有极强的目的性、选择性,即需要采集与审计需求相关的数据,如何达到这一目的?为此,审计人员必须依据审计目标、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环境、业务功能和特点等,运用审计专业判断确定数据采集的范围、数据采集的方式、技术和方法等。总之,既要保证采集的数据正确、可靠,又要保证采集的数据满足审计数据分析需要,在这过程中必须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2)数据转换环节。在该环节,审计人员需要通过电子数据转换,将各种不同形式的数据转换成审计系统处理所需的相对统一的数据形式,并且明确地标识出每张表、每个字段的经济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如何避免转换过程中电子数据发生冗余、遗失等错误的风险?需要解决好由于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多样性可能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同一字段在不同的应用中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数据名字、同名字段但含义不同、同一信息但格式和表达方式不同、数据审计目的不同决定了审计数据的范围和要求不同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技术上并不复杂,关键的是需要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只有在充分运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基础上,结合相关技术,才能保证转换的正确性,避免转换风险。
(3)数据清理环节。经过转换后的数据需要经过数据清理,通过数据清理从数据源中清除错误和不一致的数据,避免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数据失窃、遗漏的风险。面对被审计单位数据来源众多、种类繁杂、存在不少质量问题的电子数据,如何保证数据清理的质量?面对不同的审计目的、企业所处行业、特殊政策环境、被审计企业重大错报隐秘性强、作假手法高等特点,需要审计人员合理运用审计专业判断,以有效地识别数据清理风险。
(4)数据分析环节。数据分析环节是数据式审计的核心环节,审计人员要在清理后的电子数据基础上构建审计中间表、建立审计数据分析模型,从而寻找审计线索。首先,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目的以及审计数据分析的需要构建审计中间表,中间表的构建将直接影响审计的结果,需要审计人员合理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再次,审计分析模型则是按照审计事项应该具有的趋势、结构、关系等状态构造,要构造合适的审计分析模型,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复杂程度、规模大小以及是否存在错误与舞弊等因素来确定哪些数据及指标应作为分析的内容,是用绝对值形式进行分析,还是用相对比率形式进行分析,这显然需要审计人员作出判断和决策,通过审计专业判断来设定判断和限制条件,确定建模的类型,进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数学的或逻辑的表达式,用于验证审计事项实际的时间或空间状态,以发现审计疑点。在数据分析中,面对分析的数据,既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外部的;既有历史数据,也有未来数据;既有会计资料,也有非会计资料。要从这些众多、复杂的数据中分析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勾稽关系,找出重点的审计领域,对复核指标的异常波动进行正确分析和有效处理,以发现重大的审计问题,不具备过硬的专业判断能力是无法做到的。
4.审计专业判断在数据式审计完成阶段的运用及体现。在数据式审计完成阶段,其主要任务包括检查或有事项、期后事项、汇总最终审计证据,评价结果,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这些都依赖于恰当的审计专业判断。
数据式审计完成阶段是实质性的项目审计工作的结束。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审计人员必须正确的运用专业判断,综合各种证据,根据审计准则,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在数据式审计下,面对信息化审计环境,由于出现了新的电子证据的无形性特点,其可靠性如何?需要审计人员运用专业判断结合辅佐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由于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准则的缺乏和不足,审计人员缺少了相关的判断准则的指导,只能依靠审计专业判断来对不确定性审计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在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时,面对更多的风险性因素,更需要审计人员坚持审慎性原则,在运用审计专业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
总之,数据式审计方式下,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借助于先进的数字分析技术,实现了对原始数据的详细审计,能充分挖掘审计线索,并有效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降低了审计风险。但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绝对不能完全取代审计人员的审计专业判断,在整个数据式审计的过程中,由于数据式审计的环境和过程特点,要达到数据式审计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实施有效审计监督的目的,避免数据式审计风险,仍然离不开审计人员的审计专业判断。
参考文献:
[1]刘素珍:论审计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5)
[2]孙 强:信息系统审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石爱中:初释数据式审计模式[J] .审计研究,2005(4)
[4]董化礼等:计算机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林 琳:计算机审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对策[J].审计研究,2005(7)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涵义
审计专业判断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保障审计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按照相关法规法律与审计准则,运用审计经验与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被审计的对象给予公正、公平、合理的专业判断。
(二)审计专业判断的特点
1、审计专业判断联系着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也是审计专业判断所要涉及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审计工作当中,财会信息不尽清晰、准确,可能存在很多估计与人为的成分,信息并不是完全的可靠准确,而会计法规法律的弹性也对会计信息模糊程度有着直接影响,由此决定了审计人员需要在大量模糊的事件间做出判断,所以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十分重要。
2、审计专业判断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与完整性
在实际审计工作的进程当中,通过对一系列资料与数据的搜集、整理等,相关人员必须进行大量的分析、评估与判断,从初始方案的制定开始,在方案中要将审计的重点与风险等重要指标一一列出,同时不断进行审查与考核工作,在这个判断过程当中,充分体现了审计专业判断较强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并最终得到审计的结论报告,这些都要运用到审计的专业判断。
3、错误的审计专业判断有可能造成错误的审计结论
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想要得出一套正确的审计结论,而错误的审计专业判断就有可能导致错误的审计结论,这是我们进行审计工作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错误的专业判断主要表现有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审计的程序出现问题等,而在种种表现当中,专业知识的不足是造成专业判断错误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审计程序的失当通常是源于不正确的专业判断,良好的专业知识是审计结论得以正确形成的重要保障。
4、审计人员在进行专业判断时受主观意识支配
从哲学的角度来讲,思维有狭义与广义之分,而判断的过程即属于广义思维,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体现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同的审计人员思维模式不尽相同,其做出专业判断的审计结论也就不尽相同。所以,专业判断对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要求甚高,在保证其具有一定的法律能力与会计能力的理论基础上,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做到彼此的熟练掌握与融会贯通,从而保障审计人员在进行专业判断时,能够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
二、审计专业判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上述审计专业判断的特征当中已经说明,判断的过程体现着审计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审计人员的能力对形成审计结论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产生着重要影响,我国的会计理论起步较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相对社会的实际需要来说还略显滞后,特别在民间审计中,有着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还不多,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把审计理论应用进审计实践问题中去、经验丰富的、能够迅速做出准确判断的审计人员更是缺乏;同时沟通技巧方面的审计技能水平也亟待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进行专业判断的根本,现阶段审计人员执业水平偏低,专业判断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二)审计人员对待审计风险判断不足,对审计专业判断重要性认识不足
审计风险包含有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检查风险,审计人员无法控制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对其只能进行评价,而在评价过程中,如果只是重视制度体系的制定,而不重视制度体系的贯彻与执行,就可能导致所制定的制度体系流于形式,成为企业的摆设。而很多审计人员对单位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进行判断时,通常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对其深入进行研究。这就会导致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的较大的风险。此外,审计人员对审计专业判断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从思想上、从观念上真正重视起审计专业判断,这也给企业给单位带来一定的隐患。
(三)管理制度不尽健全与完善,给审计的专业判断带来消极影响
审计工作的其治理结构不尽完善,具体体现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时,有一部分是以审计单位支付的费用来维持的,这样的管理体制对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造成了一定损害,可能导致审计人员不能做出公正、客观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工作风险,严重时可能形成错误的审计结论,所以,想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判断,就应该改革审计的管理体制。
三、提升审计专业判断水平的对策与措施
(一)加强审计人员对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增强其执业水平,保障审计质量
由于审计人员的思维与判断方式对审计结论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以及审计工作的质量产生着直接影响,所以,审计人员必须不断提升其理论能力与水平,同时,判断的质量也受到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影响,审计人员要有驾驭各种判断方法的能力,要对需要判断的问题有一定的熟悉度,这样就会降低发生错误的概率,其综合能力与总体素质的提升对审计判断的准确性与恰当性提供了保障。对审计人员而言,应该定期组织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同时可以考虑多邀请一些有丰富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权威人士,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审计人员进行职业教育,促使审计人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抛弃陈旧落后的知识,接受新颖的、科学的知识,并随时将所学习与掌握到的理论知识不断融入进实际审计工作中去;可以考虑以研讨、座谈的形式,促进审计人员彼此间的沟通;同时完善一系列的奖惩措施,写进公司章程,并且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真正做到好要奖、错要罚,切不可使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变成纸上谈兵、流于形式,以期激励作用可以得到较好的发挥,从而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审计人员应该尽可能地抛弃个人情绪,不带主观色彩,公正、客观的去看待问题,其作为经济活动的监督人,应该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勤于动脑,保障审计结论的准确性与客观性,为审计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提升审计人员对审计专业判断重要性的认识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审计工作遵循着否定之否定的客观规律,在这个思维判断的过程当中,倘若缺乏对审计专业判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就很难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正确的认识观与价值观对审计人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都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具备敏锐洞察力的工作人员能够看到发生问题的各个细节,能够找到发生问题所显现出的痕迹,从而能够做出良好的、准确的专业判断。所以伴随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审计工作要存在、要提高权威、要提高地位、要发挥作用,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判断的识别力与洞察力,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审计环境。现如今,伴随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审计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为了保障审计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迈上新台阶,就要求审计人员在保持敏锐洞察力的同时,还要树立其开拓精神与创新意识,不但要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新,还要学会科学的新的审计方法,以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三)完善审计工作的管理体制,保障其独立性的有效发挥
独立性一直是审计工作当中老生常谈的问题,它是审计工作质量得以保障的基础,虽然各企业单位一直强调独立性,但其落实效果并不理想。相关单位与人员应该积极完善审计工作的管理体制,降低审计风险,保障审计人员能够消除一切干扰,做出公正、客观的判断,对原有审计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可以考虑开设一个中间机构,来管理审计工作所产生的费用,从而增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中间机构与审计人员同时对审计结论进行负责,健全出一套相互监督的有效机制,从而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四、结束语
关键词:会计与审计专业;审计行业;复合型审计人才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7月29日
一、调研情况说明
会计与审计专业是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中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实用性人才。据了解,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只有执业人员5万多名,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国际机构的认可,人才缺口很大。
本次调研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调研社会对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据此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调查的对象以企业为主,其次为会计与审计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本次调研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形式采用问卷调查表、企业访谈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二、审计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审计作为经济领域的高层次监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全新挑战。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不断出现,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手段和审计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审计工作本身不再局限于监督会计核算上的错弊。审计抽样、重要性与审计风险、IT审计技术、分析性复核等现代审计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全面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着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自律、文明和谐的审计干部队伍。”同时强调“加强审计业务培训。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举办审计专业培训班和专题研讨班,大规模培训审计干部,持续提高审计干部素质,促进提升业务能力。为地方审计机关的业务培训提供必要的师资、教材与网络培训课件。”
三、审计行业从业人员状况
我国审计事业迅速发展,而现有审计人才在数量上缺乏,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调研和相关媒体调查,我国5~10年中大约需500万名审计学专业人才,目前审计人才市场需求缺口达318万人,其中政府审计人才需求缺口12万人,内部审计人员需求缺口290万人,注册会计师人才需求缺口16万人。有资料在提到我国审计人才缺乏时这样表述:“依靠现有的审计人员如果对政府部门所有的审计对象审计一遍,需要28年的时间。”这种表述虽说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政府审计现有的8万专业人才与需求相比远远不够。从内部审计来看,河南省大部分企事业单位无法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即使部分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其从业人员也极少数是审计专门人才。
同时,审计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审计人员层次结构不够合理,技能操作型审计人才短缺,审计从业人员专业学历水平偏低,持有审计专业技术职称或资格的人员占审计从业人员的比例偏低,使得审计技术在实施时大打折扣。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与人格品质的审计人才,而目前的审计教育仍存在不够重视实践的问题。
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
审计人才市场对人才“质”的需求,已经由“查错防弊”型转向“复合型”审计人才需求。
(一)企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人才毕业生的要求。在对毕业生所在单位的调查中,我们对用人单位个别职工和领导进行随机口头谈话。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政治思想以及职业道德的评价很高;绝大多数的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知识结构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比较满意。但是,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创新意识与能力方面,我们的毕业生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综合来说,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我校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评价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同时在谈话过程中,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一个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快速的工作适应能力、高效的动手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积极的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当今的这个“知识爆炸”年代,成为用人单位的“宠儿”。因此,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用人单位也愿意在待遇方面进行商谈。据与双汇集团财务总监刘松涛先生访谈得知,他们企业更欢迎会计、审计、税务及计算机等专业均熟悉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人才,希望招聘到的人才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性,能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二)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人才的要求。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注册会计师、项目经理、部门经理(或高级项目经理,下同)等职位的招聘情况,我们在若干知名人才网站上就各个职位分别随机选取了全国各地共100家会计师事务所(不含“四大”等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招聘信息进行统计研究。通过这些信息,大致可以总结出当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人才的能力及素质要求。
1、从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职业不需要过高学历。通过调查,从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职业,目前并不需要过高的学历。“硕士及以上”学历要求者寥寥无几,本科甚至专科学历已能够满足需要,而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主要为以“百强所”为代表的大中型事务所。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每年都有大批会计类毕业生幻想通过考研、拿到硕士学位证书以后再应聘进入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工作,以此增强竞争力。可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是一个更需要经验、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职业,而这些与学历高低并没有直接、必然的关系。
2、会计师事务所看重人才优秀的综合素质。统计结果显示,会计师事务所在普遍强调应聘者需具备良好的专业胜任能力的同时,对不同层级职位的人员在综合素质上均有较高的要求。
从调查信息可以看出,事务所普遍看重应聘者的团队合作、沟通、人际交往能力、责任心和能够承受工作压力等方面的素质,而且高度一致,充分体现了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质、内在要求和规律。同时,也提醒从业者一方面要清醒认识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的特点和本质,认真修炼和提高相应的素质;另一方面要学会在求职中准确权衡自己,扬长避短,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奋力拼搏,大展宏图。
(三)政府审计对毕业生能力及素质的要求。政府审计人才需求量集中在公务员招考上。2014年7月28日、29日,在百度中搜索“审计局招聘”关键词,前17页共搜集了135条信息,筛选掉重复和无效的信息,有效信息130条,经过统计整理:从招聘主体来看,审计局、审计分局、经济责任、绩效和政府投资审计等专业局、审计办公室招聘占63.42%,审计局各种审计中心和服务中心招聘占29.5%,指导所等其他机构招聘占不到8%;从招聘职位上看,各种工程审计岗位招聘量77.57%,财政财务审计招聘量只占11.07%,经济责任审计占2.02%,计算机、会计、管理人员、文书和未注明职位性质约占10%;从需求的学历层次上来看,“中专”约占3.02%,“专科”或“专科及以上”约占2.01%,“本科”或“本科及以上”约占50%,“硕士”或“研究生”占3.69%;从所需求的专业来看,土建、安装、工程管理等工程类专业需求占32.56%,财务、会计、审计、经济、金融等财经类专业占23.83%,未注明专业的占43.61%。要求审计专业岗位人数占27.85%,只要求审计专业的岗位需求人数只有2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开招聘政府审计人员集中在事业单位、工程审计,所需学历半数是本科,所需专业多数是工程类专业,其次才是审计专业。相对来说,审计局事业单位招聘审计人才需要的本科学历层次数量有所降低,工程类专业需要量超过审计类人才需要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商思争,周雯,李学岚.我国审计人才需求分析.财会月刊,2012.17.
与审计相关的职业标准有:助理审计师、审计师、高级审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等。根据就业定位,在进行教学开发时,主要锁定助理审计师和审计师两个国家职业标准。
2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原则
2.1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在对审计就业岗位进行定位和对职业标准进行选择之后,构建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应用”为导向形成“公共素质课、公共技能课、职业知识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拓展课”五大模块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课程模块化改革。
2.2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1)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基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应用型高等教育也应主动出击,积极寻求社会的需求点,在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要面向市场和学生的实际与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2)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课程的开发、内容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要能体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把教育的目标从强调理论转向强调实践,更关注培养学生的一般技能和创新能力,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际动手、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等。3)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的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现代教育要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去不断探究与发展新知,具备自主学习、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3基于职业标准的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3.1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人才需求分析,审计学专业是面向会计与审计领域的一线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掌握会计与审计行业会计、审计理论知识与基本应用和基本技能,熟练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日常业务运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迅速投入到会计、审计一线岗位的工作,从事出纳、应收/应付会计、费用会计、成本会计、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行业、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会计核算、税收筹划等工作,并且具备一定的职业升迁与终身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