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3/15-0091-02

“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时都有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问题,需要人们有足够的应变本领和心理承受能力,而这些绝不是单靠心理教师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作为一名专职信息技术教师,笔者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渗透和强化。

一、在课题中明确德育主题

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把握住学生思想发展的脉络,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总结出适用于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德育教育主题: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等。结合《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教材,笔者分年级和教学内容对信息技术课进行设计。例如:在四年级画图《编辑选定的图形块》一课中,以学生喜爱的动画片《熊出没》中的片段创设故事情境,引出德育主题《森林保卫战》,明确了德育主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教学设计中,笔者精心设计了松鼠的呼救、赶走“光头强”、我为动物建家园三个练习,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赶走了“光头强”并成功保卫了大森林,不仅达到了寓教于乐,寓乐于教的教学目的,还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因此,以课题为德育主题的教学设计能更加明确德育目标,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目的。

二、在练习中创设德育情境

所谓德育情境是指为实现德育目标而创设的情绪场景。在营造的情绪氛围中展开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体验,移情共感,互动交流,最终实现德育目的。

情感是德育不可缺少、十分重要的因素,情境则是对情感的优化和调节。例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制作母亲节贺卡活动,为学生播放Flash短片,讲述了一位母亲从孩子出生起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这种直观的以“爱”为主题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受爱,并在制作中唤起其对自己母亲的爱,也就是德育情境中以自身蕴涵的情感激发孩子的情感。可以看出,教师在练习中巧妙地创设德育情境,可使学生关心他人、尊敬长辈、热爱祖国等情感得到一步步的激发、升华。因此,教师应投入情感并运用情境中蕴涵的情感激起孩子与之相一致的情感体验,由此实现道德品质的养成,提高德育实效性。

三、在作品中展现德育成果

一幅作品可以看出一个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感情倾向。在学生创作的电脑绘画、电子报刊等作品中可充分展现小学信息课中德育渗透的成果。笔者积极组织4至6年级学生参加珲春市电脑制作活动,带有环保主题的绘画作品《快乐的清洁工》、《得与失》、《别让地球妈妈伤心》、《铅笔小子的诞生》等和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电子报刊作品《祖国妈妈》、《田园风光》、《乡村美景》等在全市电脑制作评比中纷纷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在作品创作中,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主题丰富的作品,一幅幅电脑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学生心目中祖国妈妈的动人风采,勾画出学生感恩祖国、保护地球的浓浓深情。

四、在课堂中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信息越来越多的同时一些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也夹杂在其中,它们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负面影响。而在我们教学中又不可能硬控制不让学生上网。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安全、健康的上网,培养其良好的网络道德呢?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加以正确引导,还可以针对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开展讨论。通过教育和引导,增强学生对信息的分辨力和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让学生明白网上活动也要遵守人际交往准则,既不能阻碍信息交流、传播不良信息,更不能无法纪地破坏网络安全甚至危害社会。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必须的、肯定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完成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的基本职责就必须做到努力钻研业务、切实提高自身修养,既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整合教育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等道德教育有效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中。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兴趣 方法 关爱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163-01

大学毕业后我便走上讲台,当上了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今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已经七年多了,在教学中有心酸也有欣慰,有摸索也有进步,下面就是这几年来我在教学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开学初的第一节课就要把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先讲一下目录,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下本书主要是围绕哪些内容而讲授的,知道哪些知识是重点内容,让他们心里有底,觉得信息技术这门课挺贴近生活的,并且容易掌握,让他们在第一节就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并且非常向往要学会它。另外每一次新课都要精心设计导入部分,让同学对本节所要讲授的内容感兴趣,带着兴趣去学习。

二、教学方法要得当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是在教室里完成,而信息技术课则是在微机室里完成。信息技术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上课的时候我们主要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老师先讲解并演示主要知识点,然后给同学充分的时间去自己练习。除此之外我还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刚入学的时候就会发现,高一的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同学操作起来非常熟练,而有的同学甚至连鼠标键盘都没碰过,这样就给教学带来了麻烦,讲的内容太简单,那些熟练的同学觉得没意思,而拓展太多,后进生又跟不上。经过几年的总结,我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每节课都有基本内容和延伸内容两大部分,基本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所有同学都要求掌握,而延伸内容是给那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并且学有余力的同学设计的。这样一来,每个同学都觉得自己有内容可做,每节课下来自己都收获很多。除此之外,任务驱动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也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三、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教师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作为教师要学会关爱学生,没有班任、科任之分。虽然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两课时,但是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以及家庭状况,让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爱,让他们在爱中学习,在爱中释放。关爱学生还要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不要在教学中出现“偏心”现象,只对“好同学”关心,对“差同学”不闻不问。此外还要让学生学会施爱,懂得自爱。平时多找同学谈心,只有你把心交给学生了,学生才会把心交给你。

四、德育渗透

在教课的同时也别忘了对同学进行德育渗透。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学生上网人数也逐年增加,网上诈骗、网上犯罪时有发生。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有义务告诉同学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的话可以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利用不好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告诉同学平时上网的时候不要随意泄漏个人资料,不登录非法网站,不发表不利于国家的言论。多给同学介绍一些健康的,有利于学习的网站。

五、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3篇

一、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由于机房管理不规范,我们不时会在机房发现以下现象:刚

上完课的机房桌椅凌乱,桌面上或键盘下到处有杂物、纸屑等,主机还在运行而显示器已关闭了,屏幕保护出现不文明的语言等等。

针对以上现象,我采取了以下对策:首先,固定座位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在练习中经常提醒学生发挥小组的监督作用,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其次,课后安排学生及时检查,轮流值日,把不讲卫生、不按程序关机的同学的机号记下来,在下一次课给予通报,教育并引导他们学会自律。再次,教师要有的良好的素养,不要忽视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演示过程中,教师要规范操作,要十分注意自身的表率作用。

二、结合生活实际,深挖教材,发掘教材的育人因素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己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联系生活,在课堂中增设课堂德育环节,我们的课堂德育渗透就会变得色彩斑澜。在信息技术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是隐性的。这就需要教师研读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要素蕴藏于知识讲解内容中。

譬如,在学习“画图”的教学过程中,选取“画美丽家乡”的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来向学生灌输“爱家乡”的集体主义思想;在word用“制作贺卡”的任务中,让学生制作给同学朋友、父母亲人的贺卡,以此进行友爱、亲情、感恩教育;在讲解ppt时,让学生收集有关歌颂祖国、家乡、学校的资料,在《长江之歌》的雄浑背景音乐中、在圣洁的雪山、绚丽的风景、悠远流畅的沿岸概貌中,让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感油然而生;在Excel教学中,结合奥运会、全运会、校运会的举行,让学生收集我国在历届奥运会中的获得金牌数,通过金牌数的变化,然后用图表表示出来,让学生感受金牌数不断增长,祖国在不断强大,使学生树立的民族自豪感。

三、注重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有“四大支柱”,其中之一就是“学会共同生活”。在信息技术中,资源共享则是共同生活的前提,而共同生活则离不开交往,交往则应有协作精神,否则,人们就不能共同相处,不能“共同生活”。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是21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又一使命。现在学生的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缺乏与同伴相处的经历,

直至到了上学的年龄,仍然缺乏与同学、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注重交往与协作精神的培养,他们长大成为独立的社会人时,会因为缺乏协作精神而难与他人一起学习和工作。我们应注重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来培养和训练他们为人处事的能力,培养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与他人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信息技术课一人一机的格局很容易让学生互相隔离,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缺乏其他学科中的讨论气氛,完成作业后,常去玩游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对班级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他们进行自由组合和教师协调的分组,以小组为学习的基本单位,进行生生合作、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先经过讨论确定任务,然后各自分工。小组长负责协调,遇到困难先在小组内寻求帮助,小组解决不了,再向其他小组成员或教师求助。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信息素养,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扬、欣赏他人的成果,共同分享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任务可以是收集有关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资料;总结某一软件的使用技艺;编排一份电子小报;其他学科的的资源整理等。任务应该有趣味性、难度适宜、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学习使用。同时,为了培养学生课外作业要独立完成,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还可组织课外兴趣小组、集体竞赛活动,并由学校开办业余电脑科技活动课,等等。

四、在网际交流中强化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德育教育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道德层次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和道德伦理。

在教育实践中,我“双管齐下”:第一,在学生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倡导“积极、健康、文明”的网络新生活;第二,培养学生网络的“环保意识”。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很多不文明行为,如:在发送垃圾邮件甚至带病毒的文件、捏造虚假信息散布含有不健康内容的邮件、欺骗或用不文明语言攻击他人等等。结合网络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培养学生必要的网络环保意识,培育学生的公德心和责任感。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渗透;法制道德教育;新课改。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具有操作实践性、工具使用性很强的特点。随着现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信息技术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同时许多有关法制教育的问题常常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断呈现出来,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法制德育教育,更好地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学生知法、懂法、会用法的法制观念意识。这是我们最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目前学校法制教育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缺乏经验。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我,一直在思考、研究、探讨与解决,通过不断的摸索,我们可以在所要讲授的学科内容中努力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或渗透点,在向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将法律知识自然地融入学科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出发,在平时的上机训练和知识的传授中不知不觉的渗透德育教育。下面就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法制道德教育谈一下我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在常规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学生的法制道德教育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如是说道。通过教育家的这段话,我们能深刻的领悟到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在课堂上进行法制道德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学生们很多法制道德德育的问题很容易暴露出来。例如有的学生一开机就打开网络,下载游戏;有的学生进入学校机房时追逐打闹,跑、跳、趴、摸;有的学生在网上浏览不良信息;有的学生会乱敲键盘、摔拍鼠标,甚至拆走鼠标的滚轮;有的学生在网络中随意谣言等等。我坚持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执行、落实法制道德教育。针对这一系列的突出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一旦发现学生报告问题,即发现即止。引导学生相互监督,有责任感的去维护公共财物;喜欢玩游戏是青年学生的天性,一味的禁止,他们会天天在想着怎么样去玩;一味的纵容,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对此,我在课堂上的策略是采取兴趣激励法,即任务驱动法+奖励激励法,禁纵结合。引导他们安全健康文明上网,远离网吧、网络游戏和不健康网站,养成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教导学生通过合法的途径或渠道去获取和信息,而绝不能任意捏造事实散布谣言诋毁他人名誉等;主动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培育他们生活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

二、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制道德意识。

信息技术应用广泛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常见于应用在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习中;多媒体教学中;与其它学科内容相整合进行教学;应用于家庭生活中;例如利用Excel表格可以进行一些数据的统计处理;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文件收发等等。

为此,应该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应用软件,并让学生了解到每款大型软件的开发、研制都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从而教育学生侵害他人产权是不道德的,严重的还会构成违法犯罪;教育学生在公共电脑上,不能随意的修改删除别人的东西,让学生明白修改删除别人的东西是不道德的,严重的也会构成犯罪;教育学生在网络上不能任意的散布谣言,传播病毒等,由此而造成他人利益的损害行为都是违法的;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培养他们信息的价值观和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良好的法制道德教育。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团体竞赛活动、课外活动,在初中阶段,有关信息技术课程的活动有很多,例如,程序设计比赛活动,初中学生电脑绘画活动,电脑报刊制作活动,现场打字比赛活动,智能机器人竞赛活动,现场贺卡比赛活动等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激励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知道信息技术知识是学无止境的,让他们明白,他们不是最好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自己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让自己的水平得以提高。在竞赛活动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地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机器人竞赛活动中,看到别人设计的程序比自己要好要完善,于是便放弃自己的开发理念,直接采用别人的方案;在创作作品时,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的作品很一般,看到比自己的更美观更漂亮,于是起了“窃作品”的现象;打字比赛中故意干扰对手或裁判,或者低讽对方等等。所以,在竞赛活动及实践中,更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教他们学会尊重他人成果,学会尊重对手,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渗透法制道德教育,虽然信息技术课程每周只有一节,但是我们要在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从我们的每一节信息课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要我们能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我们的学科教学工作中去,学生就能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法制道德教育,就能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他们在一个健康、和谐、稳定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当然,信息技术教育的法制道德问题,更需要教师和社会联合解决,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让学生们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成长为社会的栋梁。

参考文献:

[1]魏玉梅,孙汉群.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2001

[2]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德育教育;情感态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专业、系统的英语知识学习,高中生应树立起较强的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并逐步增强自身的爱国主义意识,拓展国际视野。”新课标的这一要求决定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巧妙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及迫切性。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试就高中英语德育渗透的几种有效方式进行初步的分析、总结与归纳。

一、营造特定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普及,为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与新鲜元素。高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营造一个特定的情境氛围,以此在带给他们强烈感官冲击的同时,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感染力与吸引力,确保学生真正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

如,在教学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组彩色幻灯片:人们猎杀动物将它们制成了美味的食物;或是取下它们的皮毛做成精致的毛皮大衣;还用它们的角做成了药材;乱砍滥伐,滥用农药和杀虫剂,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

相信,这一幻灯片会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也使得他们得以最直观、最清楚地感受到:人们对野生动物的猎杀是非常残忍的一种行为,致使野生动物的正常繁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一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如此,便可轻松实现生态平衡、野生动物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科学环保观念的良好渗透,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树立起正确的环保价值观念。

二、借助教材中的经典材料,激发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与升华

高中英语教材中其实包含着众多经典的励志故事、励志材料,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充分挖掘与引申,以此为契机,使学生真正从优秀人物以及其先进事迹中感受到高尚人格、高尚情操的魅力,进而确保自身的情感态度进一步得到发展与升华。如,在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 Reading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Jane Goodall的工作经历:As a woman,Jane Goodall gave up everything, went to the forest to study the chimps and devoted all her love to these animals. It is really not easy. 以此,让学生明白要想在一定的领域获得成功,Wisdom,courage,hard work,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great personality等几条最可贵的精神品质必不可少。如此,便巧妙地实现了意志力、忍耐力、顽强拼搏精神、社会责任感等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以及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与升华。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需要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发展过程。我们高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当从高中阶段学生的主观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出发,谆谆告诫、耐心教导,相信,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德育工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更好的落实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