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妙音乐

美妙音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妙音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妙音乐

美妙音乐范文第1篇

吃过饭后,妈妈把收音机打开,里面放着优美的音乐.我把声调大,站在阳台上,细心地倾听着,开始,音乐有些忧郁,那感伤的调子使得天上的月亮和星星都沉静了下来,不再玩,不再笑了!天空是静静的,夜是静静的,星月是静静的,对面的楼的灯也是静静的.隐隐约约的音乐,好像一枝小花,散发出清香.这时的夜晚美得迷人,美得眩目!

我仿佛在那音乐王国里,静静地听着音乐!我感觉好像我自己不再存在,好像到了一个全是音乐的世界!我就好像是国王的贵宾似的,喜欢听哪首歌就听哪首歌!哇!实在好HAPPY!

正当我想着想着的时候,我却发现音乐早已结束了!我要把这美妙音乐永远保存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永远~~~~~~

美妙音乐范文第2篇

一、紧扣合唱训练声音,扎实音乐基本功

合唱活动的进行,需要所有队员的共同配合,它和学生独唱存在不一样的地方。在合唱教学中,训练的方法很重要,合唱考究的是声部的和谐,而声部的基础需要每个队员能够相对统一、协调、平衡地用声,这些基础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让学生具备整体的协调能力。在合唱的基本功里,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学生在歌唱时要有气息支撑,同时根据歌曲的乐句自然换气。为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我在课堂上教学生“胸腹联合呼吸法”,运用胸腔、腹腔、隔肌的张缩来控制气息,气息的练习可以结合一些基本训练及合唱过程中声音的控制等达到。一般情况下,合唱曲目的音区较宽(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学生只有掌握正确的声音位置才能在用声上达到协调、平衡、统一,合唱的效果才会好。合唱中声音位置的训练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刚接手一个新的合唱队时,我都会从中音区开始训练,解决好由咽喉产生的基本音,通过口腔的共鸣腔体加以扩大,然后再向高低两区扩展;高声区的训练是难点,不少学生遇到高音会害怕唱不上去,从而造成整体合唱效果下降,不少学生在唱高音时声带和喉头紧张,导致声音变哑或者干脆不唱。为此,我让学生打开喉咙,稳定喉结,用半音向上的方法和“lu”的母音,轻声高位地寻找头腔共鸣位置,在不断的练习中找到感觉和方法。

二、深入合唱作品挖内涵,让情感与曲调完美融合

音乐是情感艺术,大合唱的艺术形式能通过群体的共同配合表达出作品的心声。教师在组织合唱比赛时,一定要结合合唱的曲目所要表达的意义去探究曲目的作品内涵,决不能因为某些合唱曲目的简单而忽视它所蕴含的内涵,只有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情感,将心融入到曲调中,才能让他们受到震撼,从而产生共鸣。

如合唱曲目《可可西里》,这首合唱是我于2011年带领合唱社团参加海门市中学生文艺汇演获一等奖的曲目。在排练时,我发现学生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情感把握不准。这首合唱曲目旋律清新,节奏明快,略带悲伤,可可西里是人间的天堂,歌词唱出了对藏羚羊的赞美和向人们提出劝告不要伤害这些活泼可爱的动物,所以歌曲前半部分要唱出对可可西里的赞美,声音要轻柔,情绪要快乐,而后半部分及部分是希望大家来保护藏羚羊,声音要坚定,情绪要饱满、激昂,尾声部分又要静谧、安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作品、表现作品,我先让学生观看聆听优秀合唱团演唱的《可可西里》,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了电影《可可西里》,影片震撼的画面和悲壮的音乐让学生对《可可西里》有了全新的感觉:当影片中蓝色静谧的星空出现流星划过夜空时,可可西里是无比地壮美,然而五百只野牦牛陈尸荒野的场面更加显得触目惊心!学生的情感被作品所感染了,于是,他们对《可可西里》的理解就不再是简单地唱唱歌词,而是将触目惊心和强烈呼吁结合起来,他们的合唱所流露出来的表情不再僵硬。这种优秀的表现得益于对作品内涵的挖掘和投入的感情。

三、搭建“合唱社团”平台,拓展课堂促发展

美妙音乐范文第3篇

一、小学音乐课堂意外生成的烦恼与惊喜

在自己的经历中,笔者发现这样的意外生成常常让人欢喜或让人忧。让人忧是因为这样的意外生成往往会打断我们教师原来的思路,搅乱教学步骤,会让我们的课堂偏离原有的轨道;而让人欢喜是因为这些意外生成往往都带着一些惊喜,可以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让我们的音乐教学变得更贴近学生。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在歌曲《音乐小屋》的教学中,笔者先给学生看了从网上下载的视频,让他们感受音乐小屋带来的欢乐,感受“音乐小屋在欢迎你,欢迎我……”学生看完视频后,我再教学生唱歌。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可以分工,一方唱其中的铃声,另一方唱其他内容。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笔者问学生:“同学们感觉到了音乐小屋对我们的欢迎了吗?”不少学生回答“感觉到了”,这时,却有一个小女孩说“不喜欢”。当时笔者一愣,如果是一个小男孩说不喜欢,我一定会认为他是恶作剧的,可一看这个小女孩脸上认真的表情,我就知道她不是开玩笑的。于是我问她:“你为什么没有感觉到呢?”小女孩说:“因为这个小屋只欢迎懂礼貌的孩子,而对于不懂礼貌的孩子,为什么我们不能也欢迎他进来,让他学会懂礼貌呢?”这可不只是一个音乐问题了。遇到这样的课堂意外生成,我们该怎么办呢?是喜还是忧呢?

二、小学音乐课堂意外生成的价值与利用

对待课堂上的意外生成是喜是忧,取决于我们的音乐教学观,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取决于我们对音乐教学的认识。事实上,笔者认为绝大多数生成状况是有价值的,我们缺少的可能是发现价值的眼睛。从笔者的实践总结来看,课堂的意外生成具有这样的价值:可以让我们发现学生对音乐学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理解。当一段音乐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会感受到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参考书上是找不到的,只能在课堂上捕捉。而小学生往往因为心理上会认同教师的观点,所以在附和教师的观点中又往往难以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因此这些意外生成很难得、很有价值。

我们再看上面《音乐小屋》的例子,面对小女孩突如其来的问题,我向全体学生介绍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者――潘振声,然后给学生播放了潘振声的其他作品,如《一分钱》《春天在哪里》《小鸭子》等,这些音乐给学生带来了一种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问学生:“大家看潘爷爷的歌曲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普遍能够说出积极向上之类的观点。然后我再问学生:“我们再来品味《音乐小屋》这一作品,你能感觉潘爷爷的意图是什么呢?”此时,学生就容易想到音乐小屋的门铃并不是拒绝不懂礼貌的孩子,而是让我们明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个有礼貌的孩子的道理。

当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后,笔者发现这一理解并不是我机械地灌输给孩子的,而即时播放其他音乐的选择,也使得这堂课带有了知识拓展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还带有了音乐鉴赏的成分。也许有人说,对小学生而言,音乐鉴赏显然是过高的要求,其实我们忽略了另外一点,那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感标准。小学阶段固然不能进行高标准的音乐鉴赏,但适时地播下音乐鉴赏的种子,让小学生感受一下音乐世界,还是值得尝试的。

三、小学音乐课堂意外生成的延伸思考

突发状况是课堂上难以避免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其难以避免,就忽略了对其含义延伸的思考。笔者以为,音乐教学与音乐理解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教师对音乐有什么样的理解,在他的课堂上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比如说,如果我们认为音乐就是音符的堆砌,那我们的音乐课堂就必然是机械的跟唱;如果我们认为音乐是有灵魂的,那我们的课堂也必将走向灵动。

美妙音乐范文第4篇

 

特殊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异于常人,他们或动手能力弱,或语言表达能力低,或动作不协调等。可他们也可以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音乐体验。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面对这部分特殊学生,通过多年的特殊教育教学实践,我发现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让这些孩子尽可能地去领会音乐的美妙。

 

一、通过动作领会音乐

 

面对语言表达能力弱的特殊学生,通过动作来感受音乐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任教的班里有一个特殊的孩子——脑瘫儿小卢。这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很弱,基本不能把一句话完整表达出来,每次交流,听的人都得凭经验才能猜出他一两分意思。但是,他的动作协调能力不亚于其他同学,日常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也较多借助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思。了解到他的这种特殊情况后,课堂上,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达音乐。

 

如第七册第八课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一课,《大象》之欣赏。在初步的音乐欣赏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能纷纷说出音乐通过速度的变化、声音的高低、音色的不同体现出了大象的特征——身形硕壮、步伐稳重。孩子们都领会到音乐的美妙了,但小卢是否也领会到呢?怎样才能让他表达出对音乐的感受,领会到音乐演绎的大象形象和大象特有的动物特征呢?于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进一步引导:“请同学们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动作模仿出音乐所描写的动物形象。”《大象》一曲响起,只见小卢左手摸着右耳朵,伸长右手,形象地模仿起拥有长鼻子的大象。

 

接着,我继续引导:“这段音乐你们认为是用高音乐器演奏的,就把‘大象’的长鼻子向上摆动,你们认为是用低音乐器演奏的,请把‘大象’的长鼻子向下摆动。”随着音乐响起,小卢微微弯着身子,把 “大象”鼻子往身体下方摆动着。接着,我又说:“音乐中这种动物是怎样走路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模仿这种动物走路。”伴随着音乐的响起,小卢和同学们一起慢慢地离开自己的座位,跟着音乐一步一步慢慢地、稳稳当当地模仿着大象走路。在动听的音乐中,所有的孩子,当然,也包括脑瘫儿小卢,都随着美妙的音乐用惟妙惟肖的动作展现大象独有的特征。一节课下来,我们看到,不善言语的脑瘫孩子,也沉醉在美妙的音乐中,与其他同学一起快乐地聆听音乐,感受音乐,领悟音乐。

 

二、通过游戏领会音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指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兴趣性是它最大的特点:形式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适合儿童心理和年龄特征,能使儿童主动参与。

 

注意力缺陷综合征,医学上称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ADD),就是注意缺陷障碍,最主要的症状是频繁地、不自觉地走神。

 

在日常教学中,我就接触过患有注意力缺陷综合征学生,顺仔就是其中一人。该患儿病症表现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坐不住,动作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属于兴奋型患儿。他们的行为和思维上易接受兴奋性东西。针对这种类型的孩子,恰当地使用游戏让其感受音乐的魅力,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很适合顺仔这种类型的学生。如第一册第八课《十只小猪过河》一课的学习。该歌曲内容富有童趣、诙谐。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待会儿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想玩的同学跟我这样做。拍节奏——× ×× × × ×× ×× ×。”(这一环节解决了歌曲的节奏部分)。一说到玩游戏,同学们都兴趣盎然,节拍打得又响又准。

 

看到这种情况,我继续引导:“看来,同学们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都想参与游戏。接下来,我会播放一首歌曲,能认真听完这首歌曲的同学,老师就邀请他出来玩这个游戏。”接着我开始播放《十只小猪过河》,让学生认真聆听。在聆听的过程中,我观察到,坐不住的顺仔在音乐声中很努力地克制自己的“坐不住”,一首曲子下来,他居然坐住了。紧接着,我继续引导:“老师现在想请同学扮演十只小猪,最棒的那个孩子可以做猪老大,谁来?”同学们可高兴了,纷纷把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不叫他。为表扬顺仔刚才聆听时的优秀表现,我在征得同学们的一致同意后决定让他扮演其中的猪大哥。看着他随着音乐数小猪,并说出不见的那只小猪在哪儿,数对了才顺利过小河,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就这样,特殊孩子顺仔在游戏中快乐地随同大伙学习了歌曲《十只小猪过河》。现在想来,我当时正是抓住该类型孩子的特殊性,顺应他行为和思维上易接受兴奋性东西的这一特点,运用游戏这一恰当的方式方法,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歌曲,欣赏歌曲,感悟和领会音乐的美。

 

三、通过绘画领会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鼓励音乐与美术等姊妹艺术结合。恰恰这一提倡,为特殊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绘画有利于智力的培养,包括掌握正确的观察、思维方法和提高表现技能。

 

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AS)是一种主要以社会交往困难、局限而异常的兴趣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在分类上与孤独症同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具体症状包括笨拙、不协调的动作及奇怪的姿势,呆板、单调的语言,非语言交流贫乏等。

 

小文,接近阿斯伯格综合征,伴有自闭症的倾向。这孩子沉默寡言,语言表达很困难,很少说话,也很少和同学交流。由于这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很欠缺,所以班级活动他极少参与,大多数时候充当观众,平时很少和同学们沟通交流,脾气比较暴躁。为此,课堂教学中,我尝试通过绘画方式,让学生在领会音乐的同时融入集体中。如第五册第三课《大海啊,故乡》一课的学习。这课歌曲通俗易懂,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感情真挚,乐句朴素简洁。在歌曲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画笔表现歌曲。在音乐声中,只见小文认真地在画纸上描绘出风平浪静的大海,海面上荡漾着一艘小船,船上伫立着一个人,遥望着远方。

 

看着这幅作品,我激动万分。患有自闭症,不愿与人交流的小文,内心的音乐世界是强大无比的。为了让他和同学走得更近一些,我把大家的作品展示在课室宣传栏,同学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互相欣赏、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对小文的作品赞叹不已,认为他的作品最能表现歌曲的内涵,特别有意义。借此机会,我顺势鼓励小文,让他用简单的语言说说自己描绘的画面各表达什么,继而锻炼了小文的语言表达。

 

当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之后,一定会为你开启一扇窗。我认为,这句话恰恰是特殊孩子的生活写照。音乐对于特殊学生来说,也许无法让他们娓娓动听地说出对歌曲的感受,也许无法让他们完整表述歌曲的音乐要素,又也许无法让他们边视谱边拍打歌曲节奏,甚至是无法让他们完整演唱一首歌曲。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他们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愉悦和快乐。

 

在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教学中,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想方设法让特殊学生领会音乐的美妙,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美妙音乐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欣赏;主旋律;评价

匈牙利杰出的作曲家及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音乐教育在学校如此重要,甚至超过音乐本身,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培养一个社会!”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音乐课程的价值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和丰富。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实际教学中,任何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都有义务和责任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对音乐进行欣赏并养成正确聆听习惯,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音乐欣赏习惯和一定品味的音乐欣赏者。教师该如何巧妙地架起音乐的桥梁引领孩子们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呢?

一、教师要熟悉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不同的地方就是要求音乐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音乐欣赏课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再加上现在孩子音乐素质、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对于音乐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要求也就更高了些。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随着课程的变化,教师不可能对每首音乐作品都了如指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备课时要狠下功夫,熟悉教材。对于音乐作品要反复聆听,仔细推敲,认真研读教参,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胸有成竹地进课堂,才能在课堂上做到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引人入胜,从而巧妙的让学生随着老师架起的音乐桥梁走入美妙的音乐殿堂。

在欣赏课中我教学的过程一般都采用:创设情境导入――初听感知音乐――分段体验交流――熟悉表现音乐――重组创造音乐。

1.创设情境导入

如何让音乐欣赏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导入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的环节。教师要通过独特的音乐艺术手段,创设特定的场景、情境,把原本抽象的音乐化成可闻可感可歌可泣的形象、以自己的智慧情感、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也可以联系与本堂课内容相关联的素材、创设氛围、师生角色定位以及教室的环境变化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升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初听感知音乐

在欣赏音乐前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富有思维性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积极设计出有价值,学生感兴趣,画龙点睛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得以积极有效地进行,传递思想、沟通师生感情,调动学生的思考热情及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初听后通过问题的解答使学生自己对音乐有初步的感悟,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3.分段体验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兴趣也是在教师不断启发、训练、体验、表现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段欣赏音乐时,必须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动作和想象相结合的欣赏方法,引导学生亲身参与进入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中来体验音乐,表现音乐,丰富学生的想象,唤起学生对所学音乐知识的兴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4.熟悉表现音乐

2011版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创编等多种形式才能得以实施。”表现音乐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实践过程,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用喜爱的方式,如:演唱、演奏、图画、舞蹈、小品等艺术实践活动来体现,才能获得音乐的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样既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感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5.重组创造音乐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艺术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感悟、提炼、加工,并用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它。音乐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联想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现象,使他们对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各种印象能够回想并表现出来呢?我认为在音乐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的联想。还可根据诗歌、散文或小故事寻找音乐进行编配。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难度上又不会有太大的压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创造兴趣。

二、教师要引领学生认识、熟悉主旋律

新课标中对于乐谱是这样要求的:“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识谱要和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乐曲中,主旋律是核心,是支架,是乐曲的灵魂。但是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学生在上完一堂音乐欣赏课后,觉得对乐曲本身没有什么记忆,只不过是玩耍了一番而已。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中重视了学生的听与说,以及对乐曲的表现和再创造,忽视了主旋律在乐曲中的重要性,没有及时引领学生认识学习主旋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正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溜冰圆舞曲》时,在初听阶段学生听了一会儿便开始交头接耳起来,于是乐曲结束后,我马上引导孩子们认识学习主旋律,在学习时加上不同的方法(用打击乐为主旋律伴奏、模仿溜冰的动作等)来记忆主旋律,在复听时我要求学生注意主旋律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这时我发现每位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而且投入。乐曲结束后许多同学都高高举起了小手,自信而准确地回答了问题。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领学生认识学习主旋律。让学生对乐曲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以便学生一听到音乐就知道是什么乐曲。从而增强欣赏乐曲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

三、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及生动的评价语言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环境不同,所以表现出来情感反应也是不同的,有时候达不到教师设定的目标,有时候却会超出教师的预想,有些情感反应是教师在备课中预想不到的,因而,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位学生,以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构思为基础,但不能被其局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机智、巧妙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使学生心无芥蒂、各抒己见,更能让课堂入情入境、妙趣横生。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在一次教学中,在欣赏完《我是人民小骑兵》的引子部分后,我问同学们: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时。大部分同学都说从音乐中听了马奔跑的声音,仿佛看到了马群由远及近飞奔而来的场景。我正想表扬大家听得很仔细时,有个同学举手回答说:他听到了大象奔跑的声音。他的回答引起了周围同学的哄堂大笑:“怎么会是大象奔跑的声音呢,耳朵有毛病吧。”那位同学在大家的嘲笑声中慢慢地低下了头。这时我走到那位同学的身旁用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又对他赞许地笑了笑,然后对大家说:“同学们,我很佩服这位同学的想象力和胆量。音乐本来就没有特定性,只要你想得有道理,你的回答就不是错误的。”经过我的一番言语,那位同学又自信地昂起了头,这样机智有趣的评价是根据教学进程随机生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气。还有一次在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森林狂想曲》时,由于学生表现特别出色,我用开心且带有幽默感的语气给了孩子们一个“赞”字,当时学生们都乐了,这种与时俱进的评价顿时使课堂变得轻松且和谐。学生们之后的表现更是让我感慨万千,我们的孩子们是一群多么可爱且充满活力的下一代啊。当然教师的评价应该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还要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从而诚恳地提出改进方法,切忌嘲笑和批评发言的学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音乐教师应发挥音乐欣赏教学的优势与特点,不但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放松。而且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和具有一定品味的欣赏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引领他们在老师精心架起的音乐桥梁上走入美妙的音乐殿堂,使学生们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年版

相关期刊更多

生活与健康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岭南音乐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个人电脑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