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大海的语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的成语 :
海中捞月、东海扬尘、山容海纳、时清海宴、架海金梁、
醋海翻波、河清海宴、百川朝海、群鸿戏海、海内无双、
山包海容、道山学海、漫天过海、桑田碧海、盟山誓海、
金鳷擘海、苏海韩潮、四海九州、恩深似海、四海波静、
河海清宴、衔石填海、翻江搅海、辞金蹈海、九洲四海、
海角天隅、海水群飞、志在四海、渔海樵山、移山跨海
海的诗句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李白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 宋·张孝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野望》 唐·杜甫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李清照
天容海色本澄清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苏轼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宋·柳永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唐·刘希夷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唐·白居易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唐·李白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唐·李白
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唐·李白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唐·李白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春寒》 宋·陈与义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唐·杜甫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三首》 唐·李白
吸海垂虹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宋·贺铸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春海镜长天,青郊丽上年
《春望》 唐·林滋
1)大海有时像一头咆哮的猛虎,汹涌澎湃,掀起阵阵狂澜,汹猛的海浪不时拍打着礁石,它,溅起一片片晶莹的浪珠;有时又像一位温柔的妈妈,让海浪欢快的跳跃。
2)望着这天水相接,浩浩荡荡,深不可测的大海。有谁真正读懂了大海的博大与深邃,有谁真正领悟了大海的坦荡与浩气。从古至今人们赞美大海,是因为她辽阔、浩瀚。正因为她纳百川,集细流,有着博大、坦荡的胸怀,万涓溪流才向她汇集,滔滔江河才为她奔腾。
3)绚丽的朝霞映在那辽阔的海面上,犹如仙女剪下的红霞,把大海装点得格外美丽。休息了一夜后的大海,显得更有精神了。一层层波浪不断地涌来,像个活泼的孩子在玩水嘻戏。
4)海浪有节奏一波接着一波拍打着岸边的礁石,绽放出无数纷飞的礼花。曾一直以为,这就是大海沉吟的音源。我走过去聆听,于是,朝雾似的海水飞溅到嘴里,一种苦涩,远比泪水浓重的多。
5)海潮开始上涨,在太阳将她最后一丝力量用尽的时刻,一浪接着一浪,携卷着白色的泡沫,海水攒足劲却又优游的向岸边涌。远处的海面中心似乎有一支无形的、巨大的手,想将这些海水全部都推上岸,于是,不管海水们愿意不愿意,就推挤着它们朝这里涌来了。
6)晨看大海,旭日从海面喷薄而出,将碧波荡漾的海水染得金碧辉煌,大海就像张开了羞红的笑脸,迎接初升的太阳,让人产生美好的遐想;暮观大海,当夕阳悄无声息地沉入海底,带走最后一抹余晖,大海变得一片昏暗沉寂,让人生出丝丝伤感,惆怅;当风暴雨急,台风骤起,大海潮汹波涌,惊涛骇浪,昏天黑地,山呼海啸,让人产生恐惧,唯恐躲避不及,在心中留下一片阴霾。
7)风迎面吹过来,沁入心底,凉凉的,把酷暑的炎热一点点带走。海水卷起一层层浪花,那一朵朵浪花,就像欢快孩童相互追赶着,尽情的在浩瀚的海面上撒欢。风从远处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尘土和污垢,肆意撒向海面,海浪把它们卷起,神奇的变幻出新的面容,而又保持着自己蔚蓝的颜色,保持着自己的美丽和干净。让人感觉一种不可思议的幻想!
8)经过大海时,眼望着海水与天相接的地方,你看,天是那样低,水是那样蓝,蓝蓝的海水就荡漾在心里,心跳缓缓的,悠悠的,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心中就像没有云彩的天空一片,宽了、静了,渐渐的觉得人活着是多么好。
9)常常见到的大海是平静的。波光粼粼,烟气浩渺,晴空万里,沉鳞竞跃。偶有微风掠过,激起小小浪花。无论阴晴,她总以平静示人。她那平静令我神往,于是我走近她。哦!是她的心,使她不为外因所动,不为杂然所扰,无论如何,泰然处之。是她有一颗安静的心!
10)辽阔的大海,真是魅力无穷,宽容就是这大海的胸襟,就是这大海的气魄,就是大海的灵魂。它接纳了世间许多的风风雨雨,它荡涤了一切想侵蚀她的尘埃污垢,始终用一面平镜对着每天都有千变万化的天空。
相关文章:
1.描写大海的古诗词集锦
2.描写大海的好词好句集锦
3.描写大海的好词好句好段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扣响了青岛之行的大门,观赏着车外陌生而又亲切的景象,满心的惊喜与期盼,都化作笑容溢出。齐鲁大地上,满眼翠滴的绿,满眼婀娜多资的艳,构成了一幅天衣无缝的画卷。
经过16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梦寐以求的青岛市,你从车窗微敞的缝隙中,就能嗅到那沁人心脾的空气,湿润且清凉,还渗着一种海水特有的味道。
下了汽车,踩在松软的沙滩上,任阳光洒在身上,那感觉就是无限的轻松,仿佛抛掉了所有的烦恼。我们所到之处叫做金沙滩,土质轻柔而细,大家便打起了赤脚,与大自然亲密地接近了一番。可当老师说这里是螃蟹出没之地时,引起了女生们一阵阵快乐的尖叫,而男孩子却埋头找起那令人发迭的东西,准备随时逮一只,捉弄一下某个女生。
我把脚浸在海水里,举目?望:水是蓝的,天也是蓝的,水天相接的地方重合成了一条线,海水犹如被一双永不休止的大手所源源不断地推进,形成了一个接一个的浪头,而来到我们身边时,却又小了下去,像是尊敬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浪花翻滚起来,像是身态轻捷的仙子,荡起了白色的泡沫。
随后,我们一起收集贝壳:有棕白相间的波纹;褐白相间的圆点;洁净的玉白色的……左右环顾,只见孩子们有的把贝壳兜在衣服上,有的像宝贝似的攥在手里,有的则干脆装在脱下的鞋子中。当然喽,在临走前,我们都满足了那些小生灵求生的强烈欲望,送它们回了“海洋之家”。
天色渐暗,斑斓的天空像一位眼帘低垂的大家闺秀,脸上泛起了红晕。大家在进行了沙滩排球,水上拔河等活动后,都已经疲惫不堪,肚子也咕咕叫抗议了,于是我们吃了一顿富有情趣的自制烤海鲜。
晚餐过后,起了风,凉爽的海风刮着我们一张张稚嫩而快乐的小脸。大家围着篝火静静地坐在沙滩上,开起了篝火晚会。我的手玩弄着沙子,望着瞳瞳的人影,心早已飞远;回顾一天的游程,心中有说不出的满足,心也深深地扎在了这里……
“滴滴”汽车鸣着喇叭,示意我们该返程了,我望了一下那碧波荡漾的大海:海浪高高翻荡起来,似乎在向我们挥手道别。我登上客车,心中默念道:青岛,再见!
写后札记:
大海是我的最爱,而这次青岛夏令营正是我梦想的寄托。每当回忆到青岛之行的酸甜苦辣,就不禁沉浸其中,心都醉了。通过这次写作,我学习到了写游记的要领:1.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2.把自己的亲身感受溶入其中。做到这两点,我就可以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大家了。
同学点评:
1. 这篇作文写出了小作者游历青岛的所见所感,向我们展现了大海的博大和柔美。文章语句优美,写出了大海的特点,写出了作者游览青岛的喜悦心情。看了她的作文,眼前似乎已展现出那蓝天碧水,海鸥白帆,仿佛身临其境。
2. 这篇文章通过视觉,触觉,写出了作者的真实感受,并且用了大量的修辞,使文章更为生动。
3. 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游青岛的所见所感,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使文章的内容更为生动。
教师点评:
请自选话题,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写一组排比句。
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烦恼,只不过他善于把烦恼当作一阵清风一刮而去;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忧伤,只不过他善于把忧伤化为希望的力量;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善于把痛苦的痕迹演变成前进的轨道。
一个_________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指导】
排比就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在一起,用来增强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运用排比,能收到节奏和谐、气势磅礴的修辞效果。
1.排比的类型。(1)成分排比。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单句排比。如:“基石,成就大厦的稳固;绿叶,成就花朵的美丽;雨滴,成就五谷的丰收。”(3)复句排比。如:“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澈的小溪;也许你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但是你可以做执着的小草。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2.句式特点。构成排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不要求字数完全相等,但结构、句式必须一致。
3.修辞手法兼用。排比往往与其他修辞手法兼用。如:“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无舵的航船,颠颠簸簸,没有方向;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漫漫的黑夜,昏昏暗暗,没有光明。”三个分句,都用了比喻。
【同步训练】
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语句。要求意思连贯,句式相近。
也许不能耀眼如太阳,那就闪亮如星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是要做最好的自己,努力展现精彩的生命。
2.仿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三句话。要求:①续写部分与给定句子的句式相同,构成排比;②要与给定句子所描写的主体一致,表达对医护人员的赞颂。
你不是启明星,却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语句,构成排比句。
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有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旧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4.根据语意仿写。要求意思连贯,句式相近。
火山喷发过,熔岩才会定格为坚硬的岩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奋斗过,生命才会烙下坚实的脚印。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再是承载特定知识的文本,而是学生生活世界的经验;课程也不再是教学计划和目标,而是师生共同学习新知识、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这种体验、学习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是离不开学生的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参与的,学生主动参与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应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它决定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学活动的途径虽然因不同课型而多种多样,但从阅读课教学方面来讲,我认为主要是应从“设计问题、学生阅读回答、合作学习后回答、探究回答、自由思维表达”等层次展开,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参与进来,做学习的主人。为此,我非常重视问题的创设,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其积极参与到整个的教学活动中来。
下面以自己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海燕》一文的问题设计,谈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通过问题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活动伊始,教师巧设问题,激发兴趣,促进参与
(一)设计问题、学生阅读(听读)回答。
1.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文章以()为顺序,来表现海燕形象的?找出三个画面的起止。设置此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顺序,梳理文章脉络。
2.你读出了怎样的海燕?设置此问的目的让学生对海燕这一形象有一初步感知,为后文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做铺垫。
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明确:文章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顺序,将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通过对三个大的场景的描绘来表现海燕矫健勇猛、坚强无谓、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这一形象的。
教学伊始,提出以上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带着这两个问题去认真阅读课文,使阅读教学这一环节落到实处。学生带着教师巧设的问题独立地思考,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弄清楚了这两个问题,把握了该文的内容和思路,这样也就完成了教学的第一步,即整体感知。通过巧问激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参与进来,做学习的主人。
二、学习活动的展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合作学习后回答
问题: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概括,并在梳理情节的同时,抓住了作者的情感倾向,说明大家初步读懂了文章,下面请同学们四人小组或同桌合作,找出本文除了描写海燕这一形象外还描写了那些形象?怎样描写的?或者说说你认为本文哪些语句不再是单纯写景?它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学习小组中展开相互间的交流,最后组内代表发言。
这一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动起来,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此问题看似复杂,但学生却有话可说,小组讨论,共同研究,然后汇报,可以培养主动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虽然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表达能力各不相同,说出的答案也许零星散乱,也许不乏精彩,但这些,老师都应有充分的预知,原则是只要说的在理,都应予以肯定。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欣赏了文章的精彩片段,从而达到进一步赏析细节描写,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
三、学习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进一步设问,学生探究回答
(一)象征手法。为了理解象征手法在本文的如何运用与体现,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尤为重要。如:大海的波涛象征什么?海燕象征什么?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什么?暴风雨象征什么?乌云、闪电、狂风象征什么?问题抛出后,教师适时介绍相关时代背景,学生理解象征体的象征义显得很是轻松,水到渠成。大海的波涛象征革命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和风暴;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二)有力的对比和烘托。文章开头一句写景,有何作用?中间部分写大海与闪电激战,:先写风“吼叫”雷“轰鸣”,又有何作用?作者生动地描写其他海鸟吓得惊慌失措之举有何目的?
写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写大海与闪电激战:先写风“吼叫”雷“轰鸣”,用声音渲染气氛,再把乌云比喻为“青色的火焰”在“燃烧”,气氛比前更为紧张。
写其他海鸟吓得惊慌失措,与高傲的海燕,自由自在地飞翔,形成鲜明对照。有力地烘托海燕形象。
(三)具有强烈抒情性的语言。文章的末尾,为什么海燕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渴望?“——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还运用了哪些修辞?设置此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领悟本文的写作主旨。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学生具体感知了象征手法在本文的运用,领略通过对比和烘托这一表现手法彰显文章主旨的写作技巧。
四、活动小结:教师启迪,拓展学生思维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本文,相信大家还有很多启示,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出来,作为小练笔做在作业本上。
这一问环节是全文学习结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以自由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把对课堂的思考带到课堂以外,带到书本以外的过程。如果说课堂上受时间的限制,不能让全体学生充分活动,充分参与的话,那么这最后一个作为作业的环节可以做相应的弥补。因为尽最大可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的教学,这才算得上成功的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没有语言量的积累,难有语文能力质的飞跃,语言的积累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学生语言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谈几点我的体会。
1朗读中丰富积累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比如四年级《去年的树》教学时,第一次树与鸟的对话要读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啊!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做出了保证:“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后面的三次对话,鸟都是在寻找树,要用询问的语气来读,当它一次又一次地找不着时,心里是非常焦急的。所以,读鸟向门先生和小女孩的问话时,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当它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它的内心越来越忧伤,读时要突出一次比一次伤心、一次比一次难过。三个角色的回答,其身份不一样,朗读时也应有所区别。读树根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因为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门先生的话,声音要显得平淡,因为工厂的大门对这样的事情见得多了,不以为然了;小姑娘的回答,声音要稚嫩些。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在朗读中达到积累的目的。
2品析中深化积累
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可在品析中积累。我们强调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从《搭石》和《大海的歌》就能很好地体现。
在教学《搭石》时,文中“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重点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自然美与人性美,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大海的歌》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我稍加了一下修改,改成了“只见海港两岸,装卸吊车的巨臂上下挥动;海轮排列在码头两边。”读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哪句好,好的句子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这些句子,然后从句中描绘景物、用词造句等方面入手,引导想象,品词析句,体会海港兴旺、繁忙地壮观景象和作者遣词造的准确,如“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可先指导学生从装卸吊车的高大、数量入手,想象朗读,品味描述装卸吊车样子的词语:“钢铁巨人”体会想象它的高大、“有如密林,数不尽”,体会想象它数量的多,学习作者是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这样,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从品中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语感,熏陶孩子的情感,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
3词语中沉淀积累
词句是语言材料,学生头脑里掌握词汇和句式越多,对表达就越有用处。教师应经常让学生回忆、整理有一定规律的词语,如:AABB式(整整齐齐、干干净净);ABB式(绿油油、黄澄澄);ABAB式(火红火红、喷香喷香);ABA式(嗅了嗅、看一看)等;归类摘录词语,如描写天气、动作、神态的词语等。对于句式的分析、理解、摘录,除了被字句、把字句、比喻句、反问句等常见句式外,还应摘抄一些典型的含有“四要素”的句子、总分句以及描写精妙、意境优美的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使学生有质的飞跃,能灵活又有效地应用。
4课外中养成积累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了。如果让学生多读些,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的经历。
《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但毕竟还是有限,教材只是提供了例子,教师应通过教材的例子教会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激励他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目。比如,从学生年龄出发,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寓言、卡通等生动有趣的读物,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情节动人、曲折的故事,如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向高年级学生推荐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名篇佳作。也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
在推荐课外读物的同时,教师还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教给学生摘录、归类、整理的方法,教会学生读时批注,读后写心得体会的方法。这样的课外阅读,才是真正的以读促积累,长此以往,必定会读有所获。
5活动中展示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