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活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各奖助学金2000元、价值2000元的龙源电子阅读器。
高中组:
毛希瑞 《回归》湖南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二(6)班
初中组:
郑 田 《逃离流行语》 浙江苍南县灵溪镇三中
小学组:
洪达晨 《老槐》 福建厦门市大同中心小学六(5)班
一 等 奖 (30名)
各奖助学金500元及500元龙源期刊阅读卡。
高中组:
徐凌云 《跑酷青春》 江苏如东县双甸高级中学高二(11)班
涂宇豪 《五年的跨度》 湖南浏阳市第一中学1010班
马之军 《春暖,花又开》 安徽阜阳师范学校高中2008级文二班
黎淑敏 《摆脱人生的牢笼》 广东广州市第四十一中学高二(8)班
李佳苗 《杏》 浙江平湖中学高三(17)班
王铮铮 《六国论》 浙江苍南县龙港镇第二高级中学高一(7)班
蔡远 《井•牢》 湖北荆门市龙泉中学2008级
陈 凯 《放心去飞》 湖南宁远县第二中学九疑文学社
李书恒 《寂寞者写给远方的你》 湖北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二(7)班
苑子豪 《面壁思过》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18班
初中组:
皮 《我有一个建议》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初三(1)班
赵一佳 《荣誉的忧伤》 广东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新世界学校
杨飞腾 《影子之城》 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C0912班
杨雨润 《绿》 湖南怀化市第四中学初一(253)班
石婧雅 《转角遇到爱》 河北乐亭县闫各庄初级中学九(8)班
陈明珠 《留守奶奶》 广东连州市北山中学
向杨俊钰 《青春,不可开错花期》 湖南黔阳县芙蓉中学初三(3)班
龙慕瑶 《依靠》 湖南安化县梅城镇中学
姜嘉怡 《他是我父亲》 湖北监利县实验初级中学
陈炳慈 《流年转》 浙江乐清市英华学校初中部
小学组:
尹一帆 《可爱的小鸭子》 湖南长沙市实验小学六(2)班
彭 倩 《满天星的思念》 湖南湘潭市和平小学180班
林慧妍 《池边访友》 福建安溪县逸夫实验小学五(2)班
罗 颖 《养猫的喜怒哀乐》 甘肃华亭县安口小学六(1)班
宋月 《走进美丽的丽江》 重庆万盛区实验学校六(6)班
姚 磊 《水果城抗争记》 河北邢台市小天才学校四(2)班
谢舒蕾 《个性•成长》 湖南衡阳市西站路小学六年级
张 蕾 《留守少年儿童的呐喊》 湖南澧县火连坡楠木学校五年级
庄 昊 《北京之旅组诗》 广东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学四(10)班
赵 庆 《我们班的“小喇叭”》 浙江绍兴县山海小学五(2)班
二 等 奖 (90名)
各奖助学金200元及200元龙源期刊阅读卡。
高中组:
丁 见 《留一份爱给自然》 丁 婷 《坟上•坟下》
卢思伊 《怀里抱狗的那个人》 何江南 《带毒之旅》
黄智诚 《婆娑的世界》 曾斯祥 《西境之光》
罗胜男 《世纪剪影》 邵宝莹 《怀念一天又一天》
屈 倩 《钗头凤》 张 甜 《青春秧苗心》
孙远君 《等待》 陈奕洁 《“拜金女”论?》
罗欢欢 《有感于魏源故居》 滕 腾 《等》
王学南 《让贫瘠长出妩媚的花朵》 徐伟奇 《你今天被“雷”了吗?》
倪协克 《我于东瓯的十二寸相思》 国 《汨罗江边的那些事儿》
余作涛 《承虹结楼》 缪扬扬 《成长的烦恼》
林 彤 《和谐社会和谐爱》 刘继冬 《华清文苑赋》
王懿璇 《冰川随想》 宋膨原 《女人的痛》
邓 凯 《世隐先生》 钟 颖 《拥有的和不再拥有的》
孙华磊 《代课老妈》 周 涵 《生下来,活下去》
卓蓓蓓 《永远的锅巴粥》 潘云贵 《钟声下的枕眠》
初中组:
付华炜 《书香伴我成长》 严佳宝 《坟》
郑 雅 《浮生若梦》 蒋昕桐 《克隆老妈》
刘 倩 《谁的琵琶》 曹仁威 《为什么失败的总是灰太狼》
周颖 《擂茶飘香》 谭 雅 《蒲公英在迁徙》
陈海玲 《鸟•人》 龙 繁 《90后的成长宣言》
向旭芬 《人生》 夏丽霞 《摆渡的诚信》
徐 颖 《缺陷也美丽》廖思颖 《和你在一起》
徐萍萍 《蜕变》 张怡敏 《残缺也美丽》
吴泳琦 《嫉妒似火》 龙湘牧 《孙悟空的伤心事》
曹巧玲 《日子》 高丽华 《迟暮的心》
陈湘琼 《回家》 袁琪 《知秋感秋》
杨 名 《金子般的》 罗倚天 《打工记》
刘斯诺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神奇手机》 冯芳芳 《变了》
陆冰玉 《成长之旅》 朱煜铭 《梦》
肖 勇 《走好第一步》 刘梦瑶 《手》
小学组:
陈雅婷 《诚信,就在身边》 张纪元 《观〈魔法保姆麦克菲〉有感》
马文怡 《分数,我好怕你》 梁文韬 《墙》
王富锦 《我在“失恋”中得到快乐》 杨 进 《狗拿耗子是多管闲事吗?》
刘昱辰 《豹子小A的烦恼》 杨壹行 《小白鼠》
张熠晨 《新物种》 宋雪琳 《成长的记忆》
刘黎靓 《母爱的幸福》 邱 雪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王若瑜 《日记》 李平怡 《我那性格多变又可爱的弟弟》
郭芯铭 《不爱写作文的N个理由》 易小丹 《熊熊历险记》
林镔镔 《秋的希望》 苏鹏鹏 《熟悉的风景》
朱 君 《手》 于 燕 《那条老狗》
田英柱 《仓鼠小弟》 周 彤 《我的第一次》
蒋志昊 《读〈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有感》 吴 凡 《秋之曲》
丁文 《清净自在的朋友》 管安琪 《家有老顽童》
彭泽溪 《亲子日记――登南岳看日出》 李玲雀 《周记一则》
冯诗越 《我爱四季的美》 顾霆枫 《乡村四季》
三 等 奖 (150名)
各奖助学金100元及100元龙源期刊阅读卡。
高中组:
曾文波 王润发 夏添兰 贾丽佳 木木无闻 桃源鹤 吴继鹏 谢志伟
钟水清 冯智文 杨观明 罗业威 鲁香玲 陈 辉 黄慧慧 李晨晨
徐瑞玲 叶晓彬 黄璐欣 张敏洁 张诗卉 濮袁璐 徐晓辉 黄诗瑶
张 莹 杨远志 白 凡 李 丹 王子越 颜雪雯 邢朕国 王 金
胡亚媚 张子微 符银春 陆 洋 刘小伟 汤倩云 黄文静 聂思琪
陈 洁 刘 芳 袁家琳 蒲畴嶷 苑子文 吴佳冰 冯 雪 张晓宇
胡雪莹 邹 煜
初中组:
周千章 秦明睿 刘 蕙 孟颖童 赵芷欣 佟雨航 陈碧燕 蔡秋妍
廖梦儿 王昕川 邱 越 萧苑冬 李林秀 龙 娟 陈若兰 林雨婷
欧阳佳佳 谢 猛 王 洁 石译彤 杨诗繁 李 菁 黄婷玉 吴学炳
阳 莲 于春辉 毛 丹 孙 玉 李逍遥 金 萌 倪明阳 张小冬
陈鑫阳 张 洋 李毓莹 刘钰鑫 伍 霞 刘 蓓 朱利娟 甘 霞
陈 艳 张文奇 全家成 李吟湘 吴 瑶 赵锦晨 肖伍豪 刘咏夏
汤诗雨 肖伟志
小学组:
林昕宇 谭日欣 黎 星 章 雯 陈雨婷 沈 贞 孙章宇 王依婷
许未儿 夏梦馨 宗东旭 钟丽雨 郭晨洋 杨树仪 黎嘉仪 王可欣
罗煜楚 王鑫妤 刘语诗 周雨琢 姜 冰 林学健 李欣媛 王琴凤
谢斯泓 张宇航 王天阳 李嘉浩 邱亦轩 廖胤琪 甘如歌 刘子蔚
岑升灵 徐雪莹 钟怡安 赵俊丽 肖 潇 周子淇 吕婕鑫 朱思阳
肖 鹏 陈楚君 朱宇轩 刘尹琦 何苏婷 周文慧 陈思妤 成非戈
刘菁璐 余东阳
我们在高中时期,我们的目标是很明确的,那就是高考,我们高中三年也是一直在为之而奋斗着,所以高中时候我们都过得很充实。但是上到大学之后,我们失去了高考这个目标,到大学之后一下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感觉自己过得昏昏沉沉的,无法适应这轻松的大学生活。这时我们不妨重新为自己定一个小目标,让自己有事可做,不至于无所事事的。当我们树立起目标,我们的大学生活也有了方向也就自然而然的可以适应大学生活了。
2、建立新的朋友圈
很多时候我们去到大学之后不知道如何去生活,只是因为我们去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亲人朋友都不在身边,从而让我们感到孤独罢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尽快的和班上的同学搞好关系,重新在大学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在大学刚开学的时候,学校的社团也在不断的招新,我们也可以去参加一些大学社团,让自己更好的融入到这个学校之中,让自己更好的融入到大学的生活之中。
3、学会自我独立
对于许多的大一新生来说,大学之后是他们第一次实际上的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在大学以前,在家里有父母把事情安排好,在学校有老师把事情安排好,现在什么都要自己亲力亲为了,所以一下子无法适应过来。大学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学会独立,要离开父母的呵护自己去翱翔了,所以想要适应大学生活,我们必须要学会自己独立生活,学会自己安排一切事物。
4、求助于其他人
[关键词]新生适应性 学生调查 问卷调查
[作者简介]刘海峰(1971- ),男,吉林吉林人,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吉林 吉林 13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新生适应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B31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2-0078-02
大学是青年学生人生的关键时期,是大部分青年学生离开家乡独立生活的开始,面对这一过程,有的学生很快融入了大学的生活,迅速适应了大学的生活节奏,学会了如何学习,拥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及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而有的学生不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转变角色,适应环境的变化,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更有甚者无法适应大学生活,产生厌学、降级甚至退学等现象。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对东北电力大学2010级共计5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东北电力大学2010级500名新生,涵盖文、管、理、工、法等多个专业。
2.调查方法。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问卷450份。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为男生273人,占61%,城镇生源65.5%,农村生源34.5%,应届生58%,往届生42%。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现实生活与新生期望值落差较大造成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困难。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学生认为实际的大学生活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生活差距较大,只有22.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活基本符合自己的理想。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接近五成的学生认为自己适应大学生活需要2~4个月时间,甚至还有多达14%的新生在第一学期接近尾声的时候认为自己仍然没有适应大学生活。由此可见,实际的大学生活与新生理想中的大学生活存在着较大差距,导致部分学生自我感觉适应大学生活需要较长时间。这种情况尤其体现在高考失利的新生身上,他们高考中期望值较高,没有被期望中的学校录取使他们产生挫败感,从而影响了适应新的大学生活,延长了适应大学生活的时间。如何帮助学生对大学的心理期望值合理化,端正新生对大学的认识,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对新生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引导新生心理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2.学习和人际关系问题是影响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因素。根据调查问卷,35.1%的学生认为学习是困扰自己的主要问题,20.7%的学生为人际关系所困扰,11.3%的学生为生活环境所困扰,困扰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的,既有普遍因素,也有个别因素。(1)在学习问题的调查中,超过60.4%的受调查者表示困扰自己学习的最大问题是“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 从高中到大学由于周围环境的迅速改变,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适应性面临巨大的挑战。学习方式上面,大学阶段的教学具有显著的专业化、职业化倾向,尤其是理工科院系的授课安排,既强调知识面的拓展、知识基础的积累,更强调专业技能与素质的培养,学习内容的难度、系统化程度都显著增加,与中学阶段以学科基础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相比,难度陡增。使得部分习惯中学阶段学习方式的学生产生了无所适从的感觉,一时难以找到新的节奏。“想法多行动少”也是大学新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可见,帮助新生熟悉和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并固化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对于帮助新生适应大学校园生活会有较大的推进作用。(2)缺乏归属感,导致自我评价降低难以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中,人的基本需求包括“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高级需求包括“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大学新生关于生理和安全的基本需求,几乎都能得到满足,因此产生问题的根源很可能在于学生的高级需求。为此,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对应的问题。在有关人际关系问题的调查中,表示存在“与他人交往困难,缺少知心朋友”问题的学生达到了3/4之多;在有关大学生自我评价方面,多达65.1%的学生都认为现实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自己存在较大的差距。步入大学的新生已脱离了原来所熟悉的人际交往环境,他们渴望在新群体中获得尊重、容纳和承认的心理需求,但又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社会交往能力,再加上各自成长环境、生活习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妨碍了新生之中协调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使他们在交往过程中产生许多烦恼和忧愁。以上数据显示,每个大学生对大学生活都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中遇到的困难,导致学生对自我的评价降低,没能满足自己“情感和归宿”“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例如:有的新同学缺乏结交新朋友的基本能力和交往技巧,存在一定的迷惘与困惑,表现出一定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性格孤僻、缺少交流;有的新同学不能妥善处理好同学关系,常常因为生活琐事发生冲突和摩擦;有的同学短期内无法接受、融入集体宿舍生活,基本以寝室为单位开展活动,不利于学习生活的顺利开展。对自我的过低评价,是导致部分学生自我放弃,在大学中沉沦,恍惚度日的一大重要原因。(3)生活环境的好坏对学生适应大学新的生活产生相应影响。在有关生活环境问题的选项中,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生活的作息规律不够协调。刚入大学,新生高考过后的紧张情绪得到释放,作息时间上放松了自我约束,导致作息时间紊乱,个别同学上课迟到、旷课现象时有发生。学校的食堂无法满足学生的多种口味,多达1/3的学生对学校的饮食不太习惯,有的同学经常以方便面充饥加之学生本身的思乡情绪,二者相互作用,导致新生对学校食堂的饮食评价不高,从而加重学生适应大学新生活的不良反应。
三、解决大学生适应性问题的有效途径
几乎在每一个大学里,大学生自己掌控的时间都会超过固定的上课时间,而决定学生差异化发展的关键实际上在于学生课外时间的安排上。因此,教会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是抑制新生日后发生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次调查中,专门设置了关于新生课外时间安排的问题。调查显示,以网络游戏和小说为自己的主要兴趣爱好的新生超过1/3,另外还有接近6%的学生没有任何兴趣爱好。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新生总是以此来度过闲暇时间。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无适当的兴趣爱好,甚至没有兴趣爱好,都会使得大学新生在今后长期的生活中产生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的风险大大提高。
1.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学生入学后第一项开展的活动就是军训,这一活动不仅使同学们增强了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为新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独立生活的良好平台;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足球、篮球、排球等各种球类的班级对抗赛、新生才艺大赛、多种形式的征文比赛、参观校史及优秀校友事迹展览、邀请知名校友结合切身经历讲授如何成长成才、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组织品学兼优的老生同学开展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召开班会和年级大会、邀请各专业学科的带头人进行专业介绍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能增强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减少学生由于远离家乡和亲人带来的孤独感、寂寞感。此外,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助于降低对社会的恐惧感,培养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和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
2.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目标。对未来的规划和对专业的认识是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前提。许多新生在入学之后,都会有意地放纵自己,导致目标、理想、方向的迷失,正是新生入学后没有目标而使自己完全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如果不加以指引,将很难摆脱空虚、迷茫的折磨。因此,新生在入学之后,应立即引导他们确立一个新的奋斗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会使同学们克服许多面临的迷茫感。所以应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如讲座、报告会、心得交流会、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特点,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自己,同时请专业学术带头人对专业特点、专业发展及就业前景、专业学习要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介绍,使同学们对专业有更深刻的了解,明确学习任务,提高学习兴趣,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在引导学生树立目标的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个案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往往隐藏较深,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了问题。根据调查结果,59.3%的大学新生表示愿意向身边的人倾诉自身的问题,向身边人寻求帮助,另外有41.3%的新生表示会完全自己解决。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向学校机构寻求帮助的只有16人。在愿意向外界求助的具体人员中,乐于向自己的朋友倾诉问题的新生占到3/4还多,高达78.2%,表示愿意向班主任或辅导员倾诉的只有63人,仅仅占到14%,愿意向心理咨询师求助的只有20人。针对此问题,应通过多种形式,广开渠道,全方位地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新生的心理素质。新生入学伊始,应及时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问题,尽量做到预防为主。同时,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积极塑造自我。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以引导为主,避免说教,可以开设心理健康的相关课程和讲座,向他们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各种比赛等形式增加新生之间的了解,消除隔阂;建立辅导员、班主任、带班、学长等多种沟通渠道;还应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探索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高校学生工作人员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开展的各种新生适应教育工作中,以积极发现、积极面对、积极解决、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工作当中去。本文针对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改进措施,力求帮助新生找到问题的所在,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积极投身到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学习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赵丹,李翰.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5,21(4).
[2]严立宁,马静涛,于聪.关于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9).
[3]姚志红.浅谈大学新生问题及入门教育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4).
[4]刘琳.浅析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J].北京教育(德育),2010(12).
【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 心理特点 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4-0003-02
新时期,大学生在学习、恋爱、人际交往和择业等方面经常遇到一些挫折或逆境,从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心理障碍,这对于其是否能够顺利地完成大学生活和学习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品质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 大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状况分析
一般来说,我们把大学生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为入学适应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和准备就业阶段。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如下:
1.入学适应阶段
刚进入大学,大学生首先要面对的是全新的大学生活。面对新的校园,生活环境、学习的方式、方法、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面对这些新的环境,他们既感到新奇又感觉陌生,不适应。新的变化打破了他们习惯化的心理结构,心理定势被破坏了。在陌生的环境中只有努力去适应,建立新的心理结构,才能实现新的心理平衡。这一阶段是大学生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时期。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将对其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个适应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是因人而异的,适应能力强的人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一般需要一个学期。如果一年的时间还不能适应,则说明心理健康可能出现了问题。
2.稳定发展阶段
在适应大学生活后,大学生活开始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大学生活最重要的阶段,基本持续到邻近大学毕业前。这一阶段是大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的阶段,但也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要做出选择和判断。大学生极强的可塑性得到充分展示,每个人都按自身独特的方式塑造着自己。他们可能会遇到许多锻炼的机会,可能会有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可能会遇到困惑、苦恼,难以自拔。然而,大多数学生正是经过了种种磨炼而成长起来的。
3.准备就业阶段
大学毕业前夕,大学生即将走向新的工作岗位,面对又一次环境和角色变化,心理将有所波动。不过,此时的大学生已经历了大学生活的历练,自主感较强,对未来的生活道路产生种种设想,尽管这些设想可能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这一阶段大学生开始做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进一步把握好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任务。面对做毕业设计、做毕业后去向的决定,处理与恋人的关系等问题,大学生也会产生一些心理负担和心理冲突。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考验的阶段,也是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心理成熟的阶段。
二 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具体分析
1.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分析
第一,大学生自我评价提高。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多,不断地学习知识,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步发展成熟,趋向稳定,在这个时期自我认识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但缺少自我认识的客观性。自我评价不再局限于外貌等生理自我,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品德、人生价值等深层次问题的探讨,自我认识的内容十分全面和深刻。
第二,大学生自我体验丰富复杂。大学生这一年龄阶段可以说是一生中最多愁善感的时期,自我体验比较丰富、波动性大。总体来说,大学生的自我体验是积极的、健康的,大部分大学生能积极地接受自我、悦纳自我、自尊、自信。但是自我体验也比较复杂,在自我意识中具有敏感、闭锁的特点,且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性。凡是涉及“我”的及与“我”相联系的许多事物,都常常引起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反应。
第三,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大学生普遍有强烈的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愿望,大部分学生都勤奋学习、努力成才,能够进行自我设计目标及自我行为控制,能够积极地改造自我。同时,他们希望摆脱依赖和管束,强烈要求独立和自制。
2.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分析
第一,适应阶段的学习心理。首先,学习动因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现实中的大学生活与理想中的美好憧憬产生了矛盾,大学生的学习动因不明确,没有了高考的目标,社会责任感还没有上升到主导地位,导致大多数大学生在前两个学期出现学习积极性下降或精力转移的现象。其次,学习能力不适应。大学的学习主要靠自学,自学能力是决定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刚入校的大学生往往认识不到,需要等到“碰壁”之后才有所领悟。
第二,稳定发展阶段的学习活动。大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学生活适应期后,便转入稳定发展阶段,开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每个人都建立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大学目标和学习态度上表现出差异化。这段时间大学生要解决立志、定向,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及提高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对其一生起着关键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大学时代。
第三,趋于成熟阶段的学习心理。在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时,大学生开始进行毕业实习。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个阶段的学习活动与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性质和工作岗位是紧密相关的。由于每个学生对自己未来社会职业的性质、环境的认识和设想不同,对学习活动的态度就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顺利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也独自完成了科研的过程,对于其智能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也进行了全面的培养和提高。
3.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特点分析
第一,大学生人际交往需求迫切。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精力充沛、活泼好动,较之中小学和成人时期,对人际交往都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他们力图通过人际交往拓宽视野,获得学生的接受、尊重和信任,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
第二,大学生交往的对象以同龄人为主。大学生摆脱了对父母、老师的依赖,过着朝夕相处的集体生活。大学生的交往对象往往是选择同乡、同班、同寝室等有相似性的同学进行交往,并且交往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围绕一些共同的话题,如学习、娱乐、兴趣爱好、思想交流、情感沟通而展开。
第三,大学生交往动机中功利性少,情感性多。大学生由于处于求学之中,父母给生活费,在经济方面的压力较小,因此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更注重情感的沟通和交流,交往中更多的是注重精神方面,并带有理想化的感彩,感情是纯真的,功利性较少。
4.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分析
第一,重视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成了当代大学生普遍信奉的恋爱准则。大学生非常强调恋爱时的感觉,看重恋爱的过程,却不太注重恋爱的最后结果。他们不懂得如何培养和呵护爱情,轻易恋爱,轻易分手。很少有大学生考虑到婚姻,因而大多数大学生恋人在毕业后都选择了分手。
第二,恋爱出发点盲目。在恋爱动机上,大学生对此并没有很清晰的目的。不少在校大学生恋爱似乎是一种时髦,只是一种对恋爱情结的满足;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实际是在调侃爱情,把恋爱当成打发业余生活的方法和排解孤独感的渠道。据了解,现在的大学生以“将来建立家庭”为恋爱目的的只占很少一部分,相当部分的人是为爱而爱;为满足虚荣心而爱;为摆脱孤独寂寞而爱;为追求金钱、名誉、地位而爱。
第三,自控力较差,对失恋的承受能力较弱。许多大学在感情挫折到来时常常会出现一段较长的心理阴暗期,对自己失去信心,放弃对爱情的追求,有的甚至走向极端。而处于热恋中的大学生,也就是通常说的处于“脑疯期”的大学生,往往不善于控制情感,任感情随意放纵,缺乏理智的驾驭,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一旦恋爱受挫,就会情绪失控、痛苦万分,甚至难以自拔,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5.大学生择业心理特点分析
第一,就业期望值较高。有些大学生在毕业求职时,对工作通常有很高的要求:高工资、高地位、高层次,此外,和单位的距离不能太远、工作条件不能太辛苦等等。不顾实际地希望找到一个好工作,结果很多学生错失了一些很有潜力的工作机会。因此,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自我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多角度、多方面综合衡量自己,客观分析自己,才能明确自身定位,确立一个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第二,就业心态有待调整。有些大学生在毕业求职时将专业看得过重,认为必须要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产生一些悲观情绪,盲目放大了求职过程中的一些不利因素,产生自卑情绪和畏难心理。相反,又有些学生自我评价过高,产生了“眼高手低”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就业心理的不成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帮助与疏导。
第三,就业价值取向稍显功利。有些大学生将工作报酬和福利的高低作为评判一个工作好坏的标准,更多的是看重物质回报,而忽略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忽略了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这一点不仅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也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希庭等著.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学实践;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2011)10-0007-01
本培养方案结合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计划特点,学制三年共六个学期,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第四学期至第五学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最后的第六学期强调学生实习见习、应聘能力的提高。
一、大一上期(第一学期)
实施背景: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面临着生活自理、管理自治、目标选择、学习自觉等一系列自我教育问题,心理和思想发生急剧变化,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探索不够。职业生涯理论缺乏,目标和现实之间差距很大。
培养目标:引导大学生积极适应大学生活;了解各自所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发展前景,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激发起对本专业的热爱;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自我认知的方法;学会进行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实施方案:
1、通过军训和室外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2、召开“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等主题班会,培养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3、通过老师讲授专业课程概论,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及学习方法,唤起对所学专业的热爱;4、由专家或专业教师开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5、寒假前组织学生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初步了解就业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大一下期(第二学期)
实施背景: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学习和假期的社会实践调查,对大学生活和社会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自我有了一定的认识,各方面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本学期有能力初步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认知,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初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制订实施计划,培养相关能力。实施方案:
1、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进行环境评估;2、在职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SWOT分析法,完成自我认知;3、通过职业测评工具完成职业认知,初步制订出个人生涯规划;4、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团队意识,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协助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并监督计划有效执行;5、通过相关活动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对未来目标的把握与认识,如:通过相关专家讲座、校友人物访谈等形式;6、从本学期开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人文知识培养,组织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全体学生读学院全体教师推荐的50本文学和专业经典著作,以期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内涵。
三、大二上期(第三学期)
实施背景:经过一年大学生活的适应,他们初步掌握了大学生活规律,开始真正从现实角度关注自己的成长,主动进行能力提升训练。他们己经意识到探索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希望自己快速成长,但是,受经历、经验、阅历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大学生需要有效的帮助,借助外力的支持,会大大地加快大学生成长的速度。
培养目标:进一步牢固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完善、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并有效执行;开始职业道德训练;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继续提升自身能力。实施方案:
1、通过“正大人文讲坛”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正确了解组织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人力资源需求,正确进行环境评估;2、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进一步激发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初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班级团队对职业需要的素质和道德进行归纳总结并详细制定出个人的提升和改进计划,并相互监督、逐步落实。
四、大二下期(第四学期)
实施背景:通过上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生们已基本明确了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并拟定了较为详细的实施计划,但由于自身思想的局限,迫切需要更加专业深入的个体化指导。另外,受社会现象的影响,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同时,他们对专业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专项素质的训练逐渐提上日程。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更加明晰,并逐步修正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培养目标:根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修正所产生的不同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我。实施方案:
1、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教师的辅导,使学生学会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2、通过心理咨询室的教师辅导,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避免职业倦怠情绪的产生;3、通过沙盘模拟,帮助同学培养团队精神,提升管理能力。
五、大三上期(第五学期)
实施背景:通过前两年的职业生涯辅导和能力锻炼,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根据职业能力的需求,学生职业发展方向出现了多元化:考研、创业就业、深造……个性化辅导提上了日程。
培养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职业能力检验,进一步提升专项素质;掌握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搜集方法并学会正确解读信息内容。实施方案:
1、通过专业咨询和测试,帮助学生明确个人价值观,进一步修正完善自己的职业目标;2、通过班级活动检查个人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执行能力等职业能力是否初步具备,并制订出提升方案;3、聘请专家进行创业讲座,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4、通过就业沙龙活动和模拟招聘会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活动,促使学生关注就业现状和就业政策。
六、大三下期(第六学期)
实施背景:最后一学期毕业生就业工作即将全面开展,学生的心理较为浮躁,如何应对职场招聘、如何适应角色转换……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