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1篇

肾结石常令患者痛苦不堪。《泌尿学学报》刊登一项研究发现,柠檬酸盐不但能绑定尿液中的钙,防止钙沉积形成结石,还能防止更多结石的形成。柠檬酸盐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获取,但在柠檬中含量格外丰富。对药物不耐受的患者来说,饮用柠檬汁最好。

《泌尿学学报》刊登另一项研究建议,每天取适量柠檬汁,以2:1的比例用柠檬汁兑水饮用,效果良好。柠檬汁稀释后味道更好,尿液量也会大大增加。务必牢记:尿液越浓,肾结石危险越大。

稍胖的老人寿命更长

许多老年人都深受三高问题的困扰,尤其是那些肥胖的老年人,因此,人们觉得老年人还是瘦点比胖点好,就像那句俗语说的:“千金难买老来瘦”。但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老年人胖点要比瘦点好,甚至稍胖的老人寿命更长。

研究发现,只有肥胖超过标准体重35%~40%时,才容易导致疾病发生,体重稍微超过正常值其实更有益于健康长寿。因为胖人的皮下脂肪层较厚,抗寒、抗病能力比瘦人强,更经得起疾病的“折磨”。而瘦人抵抗力相对较弱,对环境的适应性差,特别是对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急性传染病,都比胖人的发病率高,而且预后差。研究还发现,60~70岁的老年人肌肉开始出现萎缩,男子每10年萎缩4%,而妇女则可能达到6%。女性如果从50岁时体重显著减轻的话,更易发生骨折,尤其是髋关节骨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外,体瘦者内脏下垂的发病率很高,最明显的是胃下垂。

睡眠时间和次数可能由基因决定

研究发现,人们睡眠持续时间或者次数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保证睡眠有两个很重要因素: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大约有1%~2%的人表示,他们从小就很嗜睡,几乎每晚至少都要睡足10个小时。这样的“嗜睡者”其实是正常的,他们每天都需要足够长的睡觉时间才能让身体机能正常运行。相比其他人,他们如果睡眠不够,免疫机能更容易受损。

专家总结喝酒伤身时刻表

饮酒过量有害健康。英国《每日邮报》最新载文,刊出了多位专家总结出的不同时间点酒精对人体的影响。

晚上8点:饮酒后最易兴奋。一杯酒下肚就会提高多巴胺、血清素等4种可以使大脑产生欣的化学物质水平。

晚上10点:酒后口无遮拦。饮酒两小时后,自信心会倍增,但判断力更差。

晚上11点:最不适宜喝威士忌。

午夜12点:女性醉酒更快。女性脂肪多,水分少,加之女性体内处理酒精的肝脏酶水平低,因而更容易醉酒。

凌晨2点:酒后大吃烧烤很危险。酒后烧烤吃得多,容易诱发呕吐,甚至胃出血。

凌晨4点:影响睡眠。过量饮酒使人很难进入深睡阶段,起夜次数多,醒来仍觉疲倦。

上午7点:酒后脱水导致头痛。即使半夜之后没再喝酒,血液酒精水平和脱水也可能导致头痛等宿醉症状。

上午9点:油炸食物加重宿醉症状。酒后没睡好会导致醒来时血糖偏低,想吃油炸食物。但这又会刺激胃酸过度分泌,导致胃部不适。

上午11点:感觉最难受。由于肝脏、肾脏等器官都忙于处理酒精,11点是宿醉最难受的时候,更容易抑郁、焦虑和易怒,体温增加、心跳加快且血压升高。

下午1点:身体开始恢复。此时,宿醉影响减退,身体开始恢复,但仍会感觉没睡好或胃部不适。

头发可记录情绪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头发中包含一种反映压力大小的激素皮质醇,这种皮质醇的信息可以在头发中保留至少6个月。因此,头发可以告诉你,过去半年多你过得轻松还是紧张,经受了多少压力。

即便头发脱离了身体,这种信息依然会被保留。从不同时间段生长出的头发,可以反映出那个时间点你的身体经历过什么样的变化,如受精神打击、毒物侵袭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一直留着头发不剪,过去就一直如影随形。如果说头发是过往压力、情绪的鲜活记录,那么,通过剪去长发来剪断牵挂,还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科学家找到“老年痴呆症抗体”

新近出版的《美国科学院学报》刊登一项最新研究宣称,纽约伦斯勒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已经研究并造出了一种“老年痴呆症抗体”。这种“老年痴呆症抗体”可以中和会导致老年痴呆症的有害蛋白质――“β-淀粉样蛋白”。科学家表示,这项新研究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帕金森症等复杂疾病的病理,同时也有助于研究出可治疗多种疾病抗体的新药物。

蘑菇炒蛋有助预防胰腺癌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富含微量元素硒和镍的饮食,比如蘑菇炒蛋,有助于预防胰腺癌。

研究人员发现,高水平的硒、镍可以降低胰腺癌风险。富含镍的食物包括芦笋、蘑菇、梨、豆类和茶;富含硒的食品包括巴西坚果、葵花子、鸡蛋和多脂鱼类如金枪鱼和沙丁鱼。而高浓度的铅、砷和镉可促进患病几率,烟草中就含有镉。数据显示,吸烟者占胰腺癌患者的三分之一。专家推荐,鸡蛋富含硒,而蘑菇中富含镍,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的蘑菇煎蛋卷,或者蘑菇炒蛋可起到预防胰腺癌的作用。不同种类的蘑菇都有此作用。

睡眠不连贯损害长期记忆

美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只是睡眠时间充足,但睡眠时常中断,有可能会损害长期记忆。

研究者运用光遗传学技术,改变小鼠的特定脑细胞。当小鼠入睡后,研究人员向它们的大脑发射光脉冲,打断小鼠的睡眠但不影响其总体睡眠时间。在如此持续干扰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将小鼠一只只单独放入实验箱,每个箱内放有两件物品,其中一件是小鼠早已熟识的旧物,另一件是小鼠此前没见过的东西。如果小鼠能连贯睡眠,那么它观察新物件的时间比旧物长。

实验结果显示,那些不连贯睡眠的小鼠对新旧物品的观察时间和兴趣相同,这说明小鼠的长期记忆受到影响。研究者由此认为,无论睡眠总时长或深度如何,一段最低限度的连贯睡眠对强化记忆至关重要。

吸烟者多吃梨能降低患癌风险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德育渗透;途径;策略

一、引言

由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妇联等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主张实施“文、行、忠、信”四教,即以“文学、品行、忠诚、信实”教育学生。他认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而“文”中的诗、书、礼、乐,也都是为“行、忠、信”的德育目标服务的。《意见》也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发挥其课程教学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性质进行有效的结合,完成德育的渗透任务。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教材编写的第三条原则指出:数学教材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数学课程的目的是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的培养放在数学教学的首要地位,把学生学习策略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学习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最终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标准》也给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其目的也是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终上所述,探讨中职数学课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势在必行。

二、中职德育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和学生座谈以及相关文献的检索与分析,笔者认为在中职数学课德育的现状可以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两个层面加以总结。首先,学生现状层面上。中等职业教育,由于生源特殊,大多都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面对这样的一个基础差、底子薄,成天生活在批评下的群体,对于我们职高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不仅面临着文化课教育的挑战,而且还面临着调整好、教育好他们严重出现偏差的心理(德育上的困难)的任务。在很多人的思想观念中,中职学生不仅学习不行,思想品德更是差。近几年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甚至一些直升的学生,根本没有通过考试。根据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其主要原因就是,中等职业学校招来的都是初中学校成绩比较差的,这部分学生中考成绩分数较低,对学习没有兴趣,大部分在学校表现都不好。他们对学校规章制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置若罔闻,法制法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不分是非对错,缺乏自我控制、自觉管理的能力。经常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对家长、老师撒谎,动不动就离家出走,吸烟、酗酒、赌博、早恋、泡网吧等。同学之间因一句话或看一眼便不舒服,拔出拳头就打,从不考虑应不应该。其次,学校教学层面。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为先已经是不容置疑,可是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德育教育应该是班主任的事情,是班主任工作范畴,一般都是班主任通过班会课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然而在市场经济浪潮冲击下的今天,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些心理变化决定了他们对传统的正面说教颇为反感。因此,寻求一种新的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特点的德育教育方法迫在眉睫。原来那种在一个班级里,只靠班主任一个人来承担全班几十个学生德育教育重任的做法,已经是不切实际了,这就迫切需要其他任课教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三、途径与策略

1.通过数学文本的双重解读,实时进行德育渗透

本文所提到的数学文本,主要是指数学教材,还包括课外辅助材料等。数学文本具有双重性质,即知识性和文化性。在现行的中职数学教材中主要包括高教版教材和人民教育版两大主流,也有部分学校使用自编校本教材。这些材料成为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最基本的材料。而那些课外的阅读材料,是对教材的必要扩充,其作用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更加生动的形式拓宽学生的视野。数学教学过程中,文本是知识的载体,它选取的往往是具有道德典范性或教育意义的材料。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浅层次的知识符号的解读与理解,更要关注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传授和熏陶,从而实现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2.通过对德育因素的充分挖掘,丰富课堂德育内容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其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以更好地提高成绩。因此,结合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德育因素以丰富课堂德育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笔者在每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上,都会说这样一段话:“当今科技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时代,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化外,还必须吸收其它国家的科技、文化的精华。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国家的现代化不仅需要许多高级人才,更需要大量懂文化、懂技术的人才。数学教学不仅具有工具性、知识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笔者之所以要说这段话,其目的就是想告诉学生开设数学的重要性。可以说,笔者的这段话既完成了始业教育的任务,又实现了德育因素的挖掘。所以,类似这种方式的德育渗透应为数学教师所效仿。

3.通过数学界名人轶事的共享,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具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笔者认为德育的方法之一就是榜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对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是非常必要的。新课程改革后,在数学教材中安排了许多阅读材料,其涉及了数学发展、应用、成就等诸多方面。那么,我们数学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计划适当选择一些富有教育意义、内容丰富的材料供学生学习,适时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渗透教育。

例如:《数学家华罗庚》阅读与欣赏材料。教师可以通过简明扼要的介绍数学家华罗庚平凡而又光辉的一生,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崇尚科学的决心。又如:阅读与欣赏材料《笛卡尔——近代数学的奠基人》,教师可以让学生解数学发展史以及那些对数学学科发展影响深远的世界著名数学家的生平,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识并实现励志的作用。再如:通过阅读与欣赏《圆锥曲线及其光学性质》材料,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的精神。

除了以上所举的例子,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介绍我国历史上一些人的发明创造及在数学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雄心壮志。

4.通过数学的生活化教育,树立学有所用学习观

对于在校的学生而言,具有一个良性的学习观也是德育内容之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知识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等,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主动性,最终完成数学的实用性教育。

例如,在学习“函数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环境自创题设背景,以“去超市购物”为例,超市内销售某种瓶装饮料,每瓶售价2.5元,设购买饮料瓶数为x(瓶),应付款为y(元),则计算应付款的算式y=2.5x就清晰地反映出函数y与自变量x之间的关系。

又如,在学习“排列、组合知识“时,可以以学生们热衷的中超足球、NBA篮球为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计算中超、NBA一个赛季的比赛场次;在学习“椭圆的定义知识”时,从生活中的椭圆桌面、油罐车轴截面到天体运动轨迹入手,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引导,通过与实际生活、科学技术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明确所学知识的内容的同时,更能深刻体会到其在生活、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性。

再如,在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部分,讲解乒乓球比赛时,可以附带列出我国近年来在奥运会上取得的骄人成绩,以及2008年奥运会与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了良机,让学生领略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感受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影响力。在讲到二项式定理时,可以介绍杨辉三角。杨辉三角是我国古代的数学研究成果之一,它的发现远早于法国数学家帕斯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知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广泛应用的实例,使学生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数学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

5.通过教师的严谨教学与榜样示范,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为此,我们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例如,概念教学时,教育要要求学生能运用完整、精练的数学语言对其加以叙述。对公式所起的作用,要讲得确切;在板演过程中要有条有理,推理要步步有根据;书写要规范,避免“圆”和“园”、“连接”和“连结”混用。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令其重做,哪怕只是一个错字、一个小数点也要强调订正。要严格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点滴差错都有可能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从而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不仅如此,数学教师也可以通过利用相关数学知识的逻辑推理性、精准性、言必有据等特点,选取一定的数学知识或者题目进行反复演练以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

6.通过对数学中的美育挖掘与展示,引导学生正确欣赏美

数学美表现在数学的各个方面,其中既有数学的形式美,又有数学知识的内在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我们的数学课堂,把它创设为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从具体的数学内容来看,有许多知识被人们赞美和应用。

例如,对称美、推理美、思维方法美、符号美和作图美等,这些内容被人们广泛用来设计各种各样的建筑、服装等实物,给人们创造了自然和谐的美感。

可以说,数学美的表现形式还有许多。在课堂数学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地向学生渗透这些美,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之美,有益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创新能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

例如,在初等数学中,我们所接触的数通常都有与之对应的形,这一点以函数尤为显著。无论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还是三角函数都有着非常和谐而美观的图象与之对应,尤其是三角函数中,正弦曲线就已经是很优美的图象了,在此基础上,又可以经过周期、振幅、相位等变换而得到y=Asin(ωx+Φ)的图象,另外这三种变换的顺序也不是固定的,只要你遵循着数学的游戏规则,就能达到最终的目的,这个过程中所体现的规律美是十分难得的。比如,人造卫星、行星、彗星等由于运动的速度的不同,它们的轨道可能是椭圆、双曲线或抛物线,这几种曲线的定义如下:到定点距离与它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的点的轨迹,当e1时,形成的是双曲线;当e=1时,形成的是抛物线.常数e由0.999变为1、变为0.001,相差很小,形成的却是形状、性质完全不同的曲线。

7.通过设置一定难度的试题练习,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会有这样的经历:有些学生遇到有难度的题就放弃,这种习惯如果不及时给予纠正,将来在工作岗位上也将上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度地设置一定难度的练习题并帮助其解决并对困难给予正确分析,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其成为有较高心理素质的新一代技能型人才。

例如,数学中很多定义、定理、公式的教学都可以采用先让学生观察具体对象,再让他们从中归纳出定义、定理、公式,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利用课堂节奏、语言语调的变化等多种学习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想象、猜想,对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和公式抓住其相互关系,强调理解后再记忆,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瞬间记忆的速度和准确性,通过种种方式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可以看出,由于数学知识的范围广、难度大,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解决这些具体困难的同时要抓住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最佳时期。在数学教学中,围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个核心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8.通过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对学生进行环境资源保护教育

数学学科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往往不是现成的,而是要靠教师去挖掘的,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笔者认为,理论联系实践说的非常好,数学教师们可以通过挖掘数学中的一些知识结合社会的主题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讲授职高数学人教版第二册第九章“球的概念和性质”时,学习了球的一些性质和表面积公式,同时根据课题我还制作了一个动画──地球在哭泣,并且呈现了许多图片,有戈壁荒滩、风沙肆虐,还有濒临绝种的一些珍稀动物、植物的图片。

可以说,上面的教学既自然地渗透了让学生了解我们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应保护自然,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又使学生了解到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再如,在学“数列”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开展“勤俭节约”的教育实践活动,假设以一个班50人计算,要是每人每天节约1升水,我们一个班的这么多名学生,一天要节约多少水?一个月要节约多少水?一年呢?现在我国的水资源严重匮乏,要是全国13亿人每天多浪费1升水,想象一下,我们的国家的水资源情况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同学们:“人类的最后一滴水便是自己的眼泪!”

这样,学生通过统计、计算,切实地认识到使用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就会影响其平时生活中自觉自愿地节约用水。最后笔者所感叹的“人类的最后一滴水便是自己的眼泪”,让学生对保护环境的紧迫感感受更加深了。

9.通过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进行团队协作教育

团队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内容的丰富与延伸,可以说在未来的岗位中学生们需要学会合作、学会运用团队的协作去完成艰巨的任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合作学习不能光靠教师口头传授,应该积极参与并带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会彼此认可、互相信任。在同伴出现错误时应帮助他们纠正;在交流时,要有条理,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彼此接纳和支持,有不同的意见,要等别人说完以后再进行补充或反驳,不要打断别人的回答;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敢于承认自身不足,虚心向他人请教,乐于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等。不仅如此,数学教育在课堂中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德育渗透过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不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为目的、以学习情趣为主线,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四、结束语

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每一位数学教师除了要“传道、授业”外,还应结合本学科特点,及时、恰当、有目的地渗透德育教育;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德育功能;实现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最终使数学教学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播,而是将人生观、心理素质、规范严谨的工作态度等因素纳入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更生动的教育,形成更全面的素质。为此,我们要积极开展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我们相信只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的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瑛.德育渗透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尝试与探索[J]. 新课程(中学版). 2008(09).

2.素质教育新教案.[M]. 西苑出版社,2001(03).

3.赵淑君.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2011(09).

4.秦晓平.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体会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07.

5.程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05.

6.卢大兵.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J].广西教育, 2005,29 .

7.王学青.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J].教学与管理, 2004,18 .

8.张江利.数学学科德育实施初探[J].广西教育, 2003,19.

9.姜晔杰.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尝试[J]. 考试(教研版). 2007(07).

10.于静波.关于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J]. 职业技术. 2009(05).

11.邹国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J]. 职业技术教育. 2008(08).

12.龙付生.浅谈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J]. 中等职业教育(理论). 2011(02).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范文第3篇

王厥轩:于老师,您的座右铭是:“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它蕴含的思想是什么?

于漪:永存感恩之心、敬畏之心。

心存感恩,有两件事难忘。

一件事是,我早年丧父,家境惨淡,在穷困中长大。童年的美好生活被日寇的炮火打得烟消云散。我母家家训:做人要有德行,要勤奋学习,刻苦自励,真诚待人。我母校镇江中学的校训是“一切为了民族”。这五个大字掷地铿锵,镌刻心中。所以,是奋斗精神,是爱国情怀,是教育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一切为民族”,成为我铸造师魂的基因。

还有一件事是,我碰到了许多好老师:教初中国文的黄老师,教高中国文的赵老师,教高中数学的毛老师,读大学时的方令孺教授、周予同教授,他们讲课时的音容笑貌,那种眼神,那种手势,那种语调,尽管过去六十多年了,依然风采别具,余音缭绕。正是这么一批优秀老师,让我如驾轻舟徜徉在湖面,湖水晶莹澄澈,两岸风光旖旎,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如临广阔无垠、烟波浩渺的知识海洋,有乘长风破万里浪之感。正是在老师的教导下,我的精神世界日日成长,我的心胸日日宽广。师恩浩荡,刻骨铭心,叫人如何不感恩。

心存敬畏,更是时时刻刻萦绕心际。

一是时时想到我的肩膀,一头挑着学生现在,一头挑着学生未来。我教学生时,他们很单纯,老师说什么,就听什么。今天学生处于转型时期,遭遇经济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多元的状况,网络信息量又是那么大,成长中孩子往往有逆反心理。不好教呵!做一名教师太不容易。

对学生心存敬畏,我更想到一个好教师可以恩泽许多学生。现在每个家庭、每位家长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一位教师可以给家庭和学生带来前途、命运和幸福。教师的生命是在学生身上延续,教师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体现。

心存敬畏,还包括对教师自己。我教了一辈子书,有三点体会。

第一,要清醒认识自己。如果你把教师只是定位在教书,那么你就是一个教书匠,知识的二传手。只有当教师给学生带来思考,用思考使学生折服和敬佩之时,你才能成为年轻心灵的征服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因此,我时时拿着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自身才有内驱力。

第二,当教师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搞基础教育,它伴随人的终生。小学学的字,对数字的概念,一辈子都在用。倘若你在黑板上写错一个字,可能这个孩子一辈子就写错了。因此,我要求自己一辈子治学严谨,谦虚谨慎,好学不倦。

第三,当教师与演戏剧、拍电影一样,永远是遗憾的事业。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课,始终觉得没有上过一堂十全十美的课。我深深体会到永不满足是教师必须遵循的信念。

教书与育人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王厥轩:于老师,在学科教学与德育的关系上,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语文界围绕“文与道”的关系,也争论了好几次。对此,您的看法怎样?

于漪:其实,这个问题的争论自建国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上海就有“学校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之争。当时上海市教育局长陈琳瑚有一句名言:“既不能把两者割裂,也不能硬联系。割裂是错误,生硬机械地联系也是错误。”说得多好,真是如春风化雨,拨云散雾。

语文界的“文道之争”,“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语文学科的多种属性、多种功能之争”,“语言与语文文化的内涵之争”,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一直没有断过。我的基本观点:语文学科的文道是统一的,缘文释道,因道解文,学生才能熏陶感染塑心灵。在教学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语文学科的最本质属性是教文与育人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王厥轩:自2005年6月以来,您在“语文学科与两纲教育融合”上作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对此,您又有哪些新的想法?

于漪:经过实践与探索,认识上提高了,改革的自觉性加强了。

三尺讲台紧系着学生的青春。民族精神教育是德育的根基。教师要善于挖掘课内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资源,依托民族语言,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有机无痕地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渗透到语文学科教育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德性与智性是生命之魂,学生进校,理应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陶冶和扎实有效的科学文化教育,使年轻的鲜活生命健康成长。但现状让人揪心,重术轻人、急功近利、题海战术、育分不育人、求学不读书依然比比皆是,教育被扭曲,学生的发展受到伤害。

王厥轩:最近一些年来,您一直在听课、观课、评课。要做好“语文学科与两纲教育融合”,您认为年轻教师要注意些什么?

于漪:我发现许多教师,包括一些优秀教师,上课的自信力很少,往往被他信力所左右。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有教学自信力。

王厥轩:于老师,您年轻时就信奉国学大师、文史泰斗陈寅恪,他教课“四不讲”,即“前人讲过的我不讲,今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自己过去讲过的我不讲”。您觉得今日年轻语文教师上课时,要提醒他们哪些方面?

于漪:陈寅恪教课时的“四不讲”,我当然做不到。但作为一名有抱负的教师,要向这种精神境界进击,要有这种追求与修养,要有这种很强的自信力。

我听了许多课,发现相当数量的教师有“四个误区”,我提出“四不”,与年轻教师商榷。

一是不要过分相信教学参考书。编教学参考资料,初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底线,是不得已而为之。对有思想、有抱负的教师,它往往是一种束缚。因此,你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就要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上下功夫,在教文育人、教人教心上下功夫。

二是不要把多媒体炒得太高。语文课上用多媒体,把语文教学与先进技术整合起来,增加课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无可非议。但不该用的时候用就会多此一举,就会成为赘疣。有一次听一位年轻教师上杜牧的《山行》,整堂课多媒体就打出一幅画:“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堂课就对着这幅画来讲,倘若我们用这首诗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该有多好!还有,我发现许多语文教师上课时不在黑板上写字了,语文教师的粉笔字是基本功,一手好的粉笔字,会深刻影响学生的心灵。

三是不要把评价标准看得太重。我参加过一些研究生的论文答辩,有的评价一节课分成几十个指标,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教师微笑几次,学生微笑几次……这叫什么课?这样的评价不就变成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我也听过一些评课教师的“高见”,他们不是在评老师的课,而是评课人的自我亮相,自我诉说。所以,教师在各种评价面前要有清醒的头脑。

四是不要相信一课一练。倘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都靠一课一练,靠题海战术,不认真指导读书,那要我们语文教师做什么呢?倘若老是被一课一练所左右的话,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自信力消解,最后变成到底怎么教语文、教什么也不知道了。

王厥轩:说得好!您觉得要培养教师的教学自信力,要关注哪些方面?

于漪:一是好学。语文教师要有文史哲的底子。要有文化积淀。知识不等于文化,知识是一种本领,文化是一种素质。倘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处于一个平面上运行,学生不会服你。教师要棋高一着,必须在深度上挖掘,在广度上开拓,对学科发展的前沿、走势、来龙去脉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左右逢源。

语文教师还需要智慧。智慧是认识、辨别事物的能力、判断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语文教师真正登堂入室,就是教材中的字不再躺在纸面,而是让它站立起来跟你对话,达到我就是语文、语文和我融为一体的精神境界。

二是深思。一个不会思考的人成不了优秀教师,各行各业莫不如此。为什么我们的课不能铭心刻骨?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不能打动学生心灵深处的一隅?就是因为我们往往是泛阅读,在文字的表面游移。唯有深思,从纷繁复杂的文字表象看到它的内核,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系统的语言,形成理性的思考。

课堂,不只是教师展示的场所,它也是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的场所,实践语文文字的场所。教师的感悟替代不了学生的感悟。

三是力行。世界上的事情是干出来的,绝对不是吹出来的,不是捧出来的。一定要艰苦奋斗,不断修炼,一步一个脚印。要不断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与教训。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真知。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身上

王厥轩:于老师,自粉碎“”后,我发现您把相当的精力扑在培养年轻教师身上。自当上二师校长,更把培养年轻教师当作校长的第一责任。最近一些年,您通过市语文名师培养基地、市语文学科德育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名师,其中有不少成为特级教师,他们用最美好的语言称颂您的提携与厚爱。对此,您是怎么想的?

于漪:是呵,我一辈子的心血分成两半:一半给了学生,一半给了年轻教师。

我从二师校长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就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教师教育。我深深懂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教育事业是常青的。教育的希望在中青年教师身上,他们手里掌握着国家的未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王厥轩:在培养年轻教师时,您有什么心得?

于漪:着重培养习惯。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素质,良好的素质能造就高尚、完善的人格。

王厥轩:我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什么决定未来?命运。而命运,有三分之一持之在己,三分之一成之于人,三分之一全之在天。操之在己的部分由性格决定。什么成就一个人的性格?思想的成熟度决定视野的宽广度,视野的宽广度造就格局的高低,格局的高低取决于态度的好坏,态度的好坏影响人的习惯。习惯成就性格。”可见培养人的习惯真的很重要。您觉得培养年轻教师的习惯,最重要的有哪几条?

于漪:培养年轻教师的习惯可以讲出许多,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条是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恰如孔子所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诲人不倦”是一种高尚师德,这种师德又建筑在“学而不厌”的基础之上。通过不断学习,修炼自己的修养和内涵,拓展自己的视野与境界,追求理想与人格的完美。教师没有丰富的智力生活就不可能点燃孩子旺盛的求知欲。

一条是不断实践。教育事业是实践的事业。教育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我们今日的课堂是时间与空间的聚焦点,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包括时代精神的交汇点,是教师和学生心灵沟通的场所。教师素质的提高只有在课堂教学第一线才真正得以实现。教师只有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自己,天天与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才能真正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爱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