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画图软件

画图软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画图软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画图软件

画图软件范文第1篇

1、SketchBook属于自然画图软件,软件界面新颖动人,功能强大,仿手绘效果逼真,笔刷工具分为铅笔,毛笔,马克笔,制图笔,水彩笔,油画笔,喷枪等,自定义选择式界面方式。

2、InfiniteDesign,软件功能特色有无限画布(平移,缩放,旋转)无限图层和图层选项:分割,合并,翻转,重复,透明转换层等。

3、Painter是数码素描与绘画工具的终极选择,是一款极其优秀的仿自然绘画软件,拥有全面和逼真的仿自然画笔。

4、PicsArt美易绘画是一个很实用的手机绘图小助手,可以直接通过软件中的各种功能轻松一个简单绘画,打造自己想要的图片。

画图软件范文第2篇

行业信息化

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深圳市龙图软件有限公司专注于财政系统软件及其应用的研究,对基于平台构建财政业务系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国内研究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时间最长的公司。

深圳市龙图软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5月。专注于财政系统软件及其应用的研究,对基于平台构建财政业务系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期致力于财政行业信息化建设,在社保、医疗、教科文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向着更广泛的业务区域扩展。先后被国家、地方管理部门及权威机构授予“双软企业”、“ISO9001:2000认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CMMI 3级认证”、“2012年福布斯中国最佳潜力企业奖”等。

龙图软件,总部位于北京,在深圳、成都建有研发中心,在安徽、宁夏、黑龙江、四川等地设有分公司,服务机构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

平台

龙图软件直接参与了财政部金财工程数据规范、业务规范、技术规范的制定,对金财工程的规划理解深刻。龙图软件所提供的方案完全符合金财工程的规范和要求,被财政部指定为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唯一开发商。

理念

坚持基于平台建设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原则,为财政业务服务。以满足目前财政需求,同时围绕财政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建设基于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的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使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财政管理之中。

坚决贯彻和执行金财工程“三个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按照财政部“平台”的系统建设思路,基于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设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原则,按照财政部的规范与标准进行统一规划,统筹核心业务系统与相关业务系统的关系,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实施步骤,按照从易到难的策略、采取先做核心业务后做相关业务的顺序,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充分考虑财政业务应用和管理要求,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整合,注重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的运行实效。

用户

满足用户所需,服务半壁河山。龙图软件历经8载光阴的发展与沉淀,截至2011年7月,在中国财政部、15个省级财政部门、2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城市财政部门成功实施平台并上线运行,是目前国内研究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并实施成功用户数最多的公司。

服务

画图软件范文第3篇

尹力群,Sybase北京研发中心总监。

软件世界:您觉得美国软件人才的结构有何区别?中国最缺乏什么样的软件人才?

尹力群:在美国,成为一个程序员很简单,高中毕业就能做。程序员需要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只是让他们去实现架构师已经设计好的程序代码。

另外一个现象,很多同班同学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而是物理、数学等专业的学生,但是在研究生阶段仍然来学习计算机专业,当时只是从就业的角度考虑的。但是,他们只能编程,做不了软件架构这样的工作。

这说明什么呢,编写代码只是别人设计,你去用一种语言去实现,没有什么难度,就像是泥水匠一样。而中国从编程人员到架构师都是高学历人才,这是人才浪费,

做软件架构,需要有一定的软件功底,技术复杂性要充分地考虑到。从系统的角度来说,真正能做软件架构的人不是很多,我们国家尤其欠缺。

事实上中国也有架构师。目前,一些知名外国企业中的主管,成功企业的总裁等,他们头脑都很清晰,一点都不比美国一流的架构师要差。

但是,从中国市场上的人才的结构上来看。中国需要能够做项目管理的人才。而美国市场这样的人才,感觉却很多。

有一个很好的现象,现在外企公司里面,经过十几年打拼过来的中国员工,渐渐地已经成长起来了,他们已经具备了做项目管理,并且少数的人可以做架构师。但是。这些人还是赶不上中国目前的软件规模和发展需求。

一位美国教授提醒我说,做软件的人,必须是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而且是对于软件有兴趣才行。才适合做软件,如果你只是把卖软件当作是糊口的工作,那么你可能是做不好的。最终只能做到底层的程序员,测试员。而做不到架构师,这是相当有关系的。

软件创新需要文化与规范

软件世界:您如何看待国内软件的软件创新?如何做好软件创新?

尹力群:对于创新的提法,我有些意见,这个概念有些迎合潮流的意思,实际上,软件整个开发的过程中,一般我们不是刻意追求创新,而注重解决问题。我们会在用户体验上主动做一些创新,有新的方法和技术也应该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我们创新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在这个方面,可能搞电影,搞艺术以及界面设计需要创新的效果,但是就软件开发来说,为了创新而创新,那是没有必要的。至少在中国,我们的企业生存都还有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是踏实一点好。不能刻意追求创新。

另外,我们国家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战略。生产出自主产品的软件产品,不能只做一些项目,我们国家现在很多创新,最后都变成了项目。因为项目后期的维护成本很高。却没有形成最终的产品。

做项目与做产品的区别,我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就好像是打家具。如果请一个木匠师傅给一户人家打家具,按照特定的需求来做,这是在做项目,木匠师傅永远挣不到大钱,因为他不可能去快速地复制自己的产品。因为客户的需求是不同的,没有一个标准。

但是,如果一个家具厂,他经过几年的研究,推出一个系列的家具套装,厂家只要按照这些产品模型进行简单地复制就可以了,利润率会比手工打造的方式高出很多,这样企业才能解决生存的问题。

软件世界:您觉得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灵感从哪里来?

尹力群:从人类认知学的角度来说,其实灵感来自平时的积累,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所有的灵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有一定的积累,到了某种程度以后,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的激发,灵感就会自然流露出来。例如,音乐家创作,艺术家创作,没有平时生活的积累,他是没有灵感的,但是,光是积累是不够用的,必须能够接受后期,学习这种创新思维地培养。

当时,我读研究生的时候,记忆深度的是一位教自然科学史的教授,他告诉我们,要想创新,必须在思维方式上有系统的创新,比如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进行系统的培养。

软件世界:如果中国与国外软件的技术差不是关键,那么您觉得问题在哪里?

尹力群:西方的软件与中国的软件有很多区别,技术不是最主要的,而文化的瓶颈是最大的。我们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外企里面担任要职,总有一天,当国内企业的优厚条件足以吸引他们的时候,这些人才将会为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但是,关键的问题开不是技术的问题,也不是人才的问题。而是文化背景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还有就是从这些引申出来的,对于知识产权的尊重,对于人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都从很深的层面上,影响到这个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软件的质量、软件的规模。

美国的专利局是由总统,创意设立的。写独立宣言的杰克逊。他自己就是专利审查员。因为,一旦,把知识保护起来后,从事研究开发的人的利益就得到了保护,也就有了动力。从专利保护所带来的收益,他就愿意继续从事开发研究的工作。而反观国内,盗版横行(虽然,我们不能抹杀盗版带来的某些积极意义),扩大产品的影响范围。

这里说到了知识产权。如果知识产权没有得到保护,没有得到员工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可,那么软件价值的社会认可度也很低。我们做项目的时候,经常会碰到这样无理的老板。我就这么多的钱,做不做随你。咨询费、维护费,我统统都不要,而且最严重的事情是,他后期的需求不断增加,不管合同里面写的是什么。

这样就把软件企业的利润压得越来越低,对于软件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合理的现象,我们东方文化,缺少对于人的尊重,从年初的雪灾,到这次的汶川大地震,中央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政策。这实际上,又是与WTO接轨了。和谐社会,事实上也是这种观点。

软件的成本和价值如果不被社会认可的话,那么软件企业的利润就低,成本又高,那么员工的待遇也低,投入创新的能力就少了,员工流失的机会就多。员工就迫于成本的压力,跟着客户走,另外一点,国家对于盗版的执法力度比较强,一旦发现盗版软件,相当重的罚款。而中国的法规制度虽然罚款也很重。但是流程和制度执行不利。

国内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软件世界:目前,国际国内的形势下,您觉得对于中国软件企业有什么影响?

尹力群:国际上恶劣的经济形式,大家有目共睹。我现在重点谈谈国内的形势。

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来,农村发展经济的新方向。提出来,农民可以自由转让可耕地。这一条,将会大大解放了农民的生产劳动力,我认为这一变化将成为今后软件企业的经济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民可以转让土地的价值。这样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增长,将会快速的提高。

中国软件业如果不注意农业信息化的趋势,将来的日子将会不好过。那么,这些中小型的软件企业必须能够抓住这种形势下的需求。至于,时间上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另外一个就是服务行业,中国的农民把土地转让了之后,农业转为大规模生产了,农民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呢?他不会走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发展路线,而只能转入服务型行业。所以,服务型的行业对于软件的需求也会快速地增长,针对这两块,软件行业的应用主要抓住两个特点:一个是易用,一个准确。

软件世界:您觉得能否联合中小企业,加强创新能力,中小软件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画图软件范文第4篇

Abstracts: Digital Libraries are being created today for diverse communities and in different fields e.g. education, science, culture, development, health, governance and so 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digital library extension project of Zhejiang Province, and the standard specification system principles and framework of the 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project . It’s discusses the new activities, methods and technology used in digitization and formation of digital libraries extension project platform. The paper aims to show this extension project’s sharing service model b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ployment of the various subsystems of platform.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软件平台;

Keywords: Digital Library, Digital Library extension project, Software plate.

引言

由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传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和获取信息的方法都发生了变化。数字图书馆,网上数据库,形成大规模的信息网络。数字技术、互联网连接和物理内容,现在可以在数字图书馆中相互衔接。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印刷材料用于保留艺术和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文学和人文资源、媒体和娱乐、文化底蕴和历史不同的领域的资料。数字图书馆也改变了世界各地的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的信息与获取。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和服务模式也必然需要随之改变。数字环境下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建设是图书馆面临的新的思考。

1 现状

“十二五”期间,文化部、财政部在全国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浙江省作为首批实施推广工程的15个省份之一,积极开展推广工程软硬件平台、公共图书馆VPN专网和资源共享等建设工作。目前,浙江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实现了虚拟网的互联互通;浙江图书馆已实施完成了与杭州图书馆、宁波图书馆等11个地级市图书馆VPN专网的连接,实现了面向全省的虚拟网服务;安装了国家数字图书馆统一用户管理系统浙江省级节点,并与浙江图书馆用户管理系统联通,进一步实现了国家图书馆和浙江图书馆的双向互访和用户管理。

2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软件平台设计

2.1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公众对文化资源获取需求的日益增加,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服务保障体系,受资金、资源、技术力量、人才等因素的影响,数字资源建设发展在全国各省份间发展不均衡,且同地区各级馆间发展也尽不相同。由于缺乏新技术新媒体的支撑,大部分基于门户网站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不能满足公众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获取相应服务的需求。

目前,全国范围公共图书馆都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且未形成统一的服务保障体系,没有相应权威的建设标准规范;各级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各自摸索,大多实用性不强,且存在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与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实际需求不完全匹配;各系统的标准规范体系之间还存在分歧,难以实现统一互用,影响了各资源系统之间的统一检索和跨库操作;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整个数字图书馆系统问题频出,稳定性不够。

2.2衢州市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作为“十二五”期间重大文化基础工程,形成统一数字图书馆的标准规范,形成统一的服务保障体系是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的基本保障。其软件平台各系统建设及标准规范的统一将直接决定着整个数字图书馆服务的稳定性与实用性。

衢州市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硬件平台按照国家《市级数字图书馆硬件配置标准》来配置,软件平台结合浙江图书馆、宁波图书馆及绍兴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软件平台的建设经验来实施。

软件平台设计以立足于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以及衢州特色文化,遵循数字图书馆建设规范和标准,借助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已有成果,构建一个集传统型、数字型、多功能、先进性、开放性于一体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满足全市读者对于科学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技术教育的迫切需求,丰富衢州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使衢州数字图书馆成为衢州市文明建设的网络阵地、传播衢州市文化的数字枢纽。

衢州数字图书馆将集成所有的资源和应用,读者通过统一认证系统或单点登录系统登录数字图书馆门户,与图书业务系统、WIFI等系统数据同步,可获取图书馆的最新公告和通知,也可查询个人信息,办理续借、预约等业务。提供了读者与图书馆员之间网上直接交流的渠道,向读者提供网上咨询、处理状态、结果查询等服务。通过授权访问系统,允许读者在馆外的任何地方浏览原来只能在馆内访问的电子资源;通过统一检索系统,整合国图、省图共享资源和馆内各种数据库资源,并提供所有资源的统一检索服务。除此之外,建设移动图书馆,以支持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为读者提供便利的图书馆资源移动访问等功能。

3 推广工程软件平台的业务支撑系统

3.1数字图书馆门户平台建设

利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软件平台及网站管理软件,建设全新的数字图书馆门户。实现对各种用户统一认证和应用功能界面集成的综合平台,包括图书借阅服务、电子资源授权、用户统一认证和登录、统一检索等系统应用的集成。

数字图书馆门户平台建设,最重要的是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主要是针对互操作、系统平台接口、应用软件接口、统一访问接口以及数据集成等问题而建立或选定的标准规范。对于推广工程而言,统一的技术规范是保证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

3.2用户统一认证与单点登录系统

数字图书馆建设伴随着许多服务系统的建设,许多应用系统都有自身的用户管理模块,这给数字图书馆整体维护、管理读者信息带来了很大不便;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安全认证机制,在用户信息管理和认证方面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建立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平台结构图如图1、2所示,对所有的用户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与图书业务系统、WIFI等系统进行集成和数据同步。实现用户办证、统一管理、统一注册与统一认证、单点登录(系统采用JA-SIG CAS框架),整合系统的用户管理功能,统一的资源访问管理,实现读者访问电子资源的一站式服务。

图1:统一用户管理系统

图2:单点登录“实名认证”全国资源共享

3.3电子资源授权访问系统

由于各类电子出版商为了保护其权益和电子访问对象的版权,对大规模单位授权用户的身份认证一般都是采取IP地址认证方式。同时,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系统也只能允许读者在馆内局域网使用。

通过电子资源授权访问可实现馆内IP限制资源的馆外访问,进一步延伸信息提供者的服务空间与拓展网络接入者的接入范围,使用户达到通过外网透明访问内网资源的效果,除浏览器外无须安装其他插件或协议,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扩展性。实现基于Web数字电子资源访问的统一身份认证透明化和单点登录,通过认证用户与电子资源服务器的直接通讯,避免服务器等方式易导致的网络瓶颈、配置复杂和难于管理等问题。将现有局域网上基于Web的数字图书馆功能通过Internet网络拓展到用户家庭、各企事业单位等互联网上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3.4唯一标识符系统

随着图书馆数字资源急剧增长,资源重复建设和嵌套使用的情况普遍存在,各图书馆根据自己的资源组织方式、技术方法、系统能力和管理模式,各自决定自己系统的数字资源标识方式和相应的读取方式,这种模式限制了图书馆间的互操作,阻碍了人们对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

唯一标识符规范是为实现对数字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在特定范围内按统一的规则和程序授予每一个数字对象唯一的“身份信息”,便于各类型、各层次数字资源的有效调用;是数字资源的唯一和永久的名字,形象的被称为数字资源的条形码或身份证。

3.4.1唯一标识符系统(LDOI)架构

推广工程研制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LDOI)规范”是实现实体(也称为对象)标识的完整体系,相当于数字对象的“身份证”,是实现数字资源有效调用与管理的基础。采用分布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部署系统,顶层服务节点部署完整的系统功能,分支服务节点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功能模块进行简化部署,上层服务节点可定期对子层服务节点数据进行同步,确保注册数据的数据安全(灾害远程数据备份)。

图3:唯一标识符系统(LDOI)

3.4.2唯一标识规范提高效率

唯一标识符比较规范,实现联合保存与管理,达到有序化管理。它会将检索结果链接到数据库资源提供者(国图、省图、市图)提供服务的网页,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向数据库提供者索要全文文献。实现各级馆数字资源唯一标识与登记,使数字资源建设达到共知的目标,即避免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设,又使数字资源的检索、揭示、服务与保存更加有效。

图4:数字资源唯一标识提高效率

3.5版权信息管理系统

国家数字图书馆版权管理系统作为配套服务系统贯穿数字资源的整个生命周期。版权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国家数字图书馆,也可为各分馆及联盟馆建立版权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建设全国范围内的数字资源的版权基础信息、授权信息、版权合同信息的登记、查询统计、管理等功能,保障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中数字资源服务中心的各类数字资源合法对外提供服务。

由于数字图书馆可以让网络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阅读、浏览并复制所需要的作品成为可能,因此数字图书馆较传统图书馆更容易涉及版权问题。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能够让数字资源得到传播和利用的同时,也要保护到著作者的权利。图5所示,将各种合同、清单通过界面录入、合法性校验、与作品库挂接、授权、更新授权状态形成作品授权数据,以达到保护著作者的权利。

图5:授权信息管理

3.6元数据仓储管理

为了积累和管理数字资源的元数据信息,需要构建元数据仓储管理平台,对电子资源进行元数据收割,系统可以根据图书馆的需要,针对部分目标资源库(外购资源、本地专题资源、免费资源)进行元数据的沉淀,形成适合图书馆的、个性化的元数据仓储。元数据仓储管理平台可以通过整合检索、专题库等方式对外提供资源服务。通过为本地资源库建立元数据仓储,可以更高效的进行检索;可以用于支持资源扩展利用,为信息深度利用处理服务提供基础;可以为专题库构建提供元数据基础,方便快速、灵活的组织专题文献。

3.7统一检索系统

通过与元数据仓储服务的集成,整合各类数据库资源,包括国图、省图共享资源,图书馆自建、外购和试用数据库资源,提供所有电子资源统一检索的服务性系统。用于实现对各种数字资源提供统一的检索、发现与信息获取等服务,包括原文检索、文摘检索、相关文献等多种服务;用户除能对本地和异地各种资源系统同时检索功能外,还提供简单检索、高级检索、二次检索、相关文献检索等多种服务。为用户提供深入内容的章节和全文,以及跨库、异地等多种形式的检索,以多种图书、期刊元数据及突破空间限制的获取方式,为用户提供最全面、准确的学术资料。

3.8用户个性化应用系统

用户个性化应用系统即让用户随心所欲地选择所需的一切。尽管图书馆业务具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但各个图书馆具体的业务规则和操作规程存在着差异,各个图书馆对管理软件具有个性化的要求。用户个性化应用系统采用完全开放的功能、规则、参数、方案定义,由用户来选择决定自己的系统,从而形成一个变化的、可简可繁的个性化的应用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空间。从图6可以看出,用户可以查看自己的在借信息、借阅历史;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在线服务、互动服务等信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个性化设置操作。

图6:移动图书馆服务窗口

3.8.1互动交流

开通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平台及留言反馈窗口,让读者畅所欲言发表感想;并提供图书馆馆员之间及读者与图书馆员之间网上直接交流的渠道,向用户提供网上咨询、处理状态、结果查询等服务。

3.8.2移动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将网上自助借阅、数字图书馆和手机阅读三者有机结合,需与数字图书馆门户共享数据,通过短信读者服务系统及时公告、讲座通知等信息,如图7所示;另外集成OPAC系统,让读者可随时查看个人当前图书借阅信息,并可进行图书续借、图书查询及预约等操作。移动图书馆实现数字资源的移动一站式检索与全文移动阅读等功能,支持主流移动终端。

图7:短信读者服务系统

3.8.3资源导航

对用户提供多种资源的多种分类导航浏览方式(如学科导航、其他分类导航等),便于用户快速找定位所需资源和服务。

4 结束语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实施,在图书馆界搭建海量数字资源的同时,加强资源的有效组织与管理,实现资源的整合检索;系统平台借助虚拟网、统一认证、远程镜像等多种方式,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公共图书馆之间数字资源的多向传输和分层共享,各馆在为本地用户提供服务时不仅可以依托本馆资源,还可共享全国各地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服务。实现对全国数字资源的深度整合利用,开展面向政府机关、科研人员、特殊群体等不同类型用户的服务,全面提升各地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服务能力。希望能通过文章提出的方法,列出的问题,提到的依据作为参考,有助于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大威,刘金哲,薛尧予. 以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为抓手,构建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21(5):14-19.

[2] 王乐春,路龙惠.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虚拟网体系构建与资源共享实例实现[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2,21(5):40-45.

[3] 魏大威,谢强,李丹. 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效整合资源、全面创新服务[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12):1-4.

[4] 李志尧,宋姝.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软件平台构建[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2,21(5):33-39.

[5] 李晓明,姜晓曦,韩萌.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探析[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2,21(5):20-26.

作者简介:

胡建峰,男,1978年12月,副研究馆员(浙江省衢州市图书馆),衢州市115人才,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讲师团讲师;正式共12篇。在一级核心期刊上2篇《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技术支撑部门的人员配置思考――以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为例》(被CSSCI、PKU录用)、《衢州市文化“共享工程”与“远程教育”衔接实施研究》(被CSSCI录用);参与出版学术专著《农村图书室管理员工作手册》;负责市社科联课题2项:文化“共享工程”与“远程教育”衔接问题研究(第二)、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与绩效管理研究两个课题(第五);目前持有115人才课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的研究(第一)、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建设的的探索与实践(第一)、图书馆讲座展览活动的品牌建设研究(第一)。

武 倩,女,1986年2月,浙江省衢江区浮石小学。

画图软件范文第5篇

时间的脚步在不断地向前推移,数字化时代已经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数字化的应用也伴随着教育走进了新的时代。面对浪潮般迎面而来的数字化,我们准备好了吗?交互式教学软件、多媒体技术、无线网络、录播教室、电子白板、电子书包,这一系列新的字眼一遍遍在我们眼前闪现。硬件技术的革新带动我校信息化应用向着更深层次推进,从设想到方案,我们时刻在摸索中前行,在研习中感悟,在践行后反思。

重实施、促协同,多方位推进电子白板的使用

我校是上海市杨浦区首批教育技术示范校。2007年夏,我校新校舍落成,30个教室均配置了电子白板,然而将电子白板应用到实践教学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期间我们走过了一段摸索与实践的历程。2007年~2008年,教师们怀揣着陌生、怀疑、好奇的复杂心情看待这一新事物,这是初步尝试的阶段;2008年~2009年,更多的教师积极主动地尝试电子白板教学,信息化教学蔚然成风,这是普及提高的阶段;2009年~2010年,基于电子白板的自制多媒体课件广泛得到应用,这是学用结合的阶段。

为了推进电子白板的使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集中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年级组把关、学校管理层引领、随机考核、课堂展示、评选先进,规定由中高教师领衔的中高团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必须使用电子白板软件等。另外,学校还进行了基于电子白板的课件制作竞赛,各学科教学研究课中也加入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过程。这一系列举措促使全校电子白板的应用从普及化向更深层次应用推进。

电子白板的日常管理和维护需要团队支撑。我们将相关职责进行分工,电教组负责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信息组承担系统和应用软件维护,年级组信息员及时汇总设备的使用记录,三方通力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依托,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尽早解决,保障电子白板的正常使用,给一线教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以新视角开发信息拓展课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我校自1994年起就开设了一至五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模块化、系列化的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涉及Logo编程、演示文稿制作、Photoshop图像处理、Frontpage网站制作与Flas制作等。一年级着重键盘操作与Windows XP视窗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编了Flash打字教学软件,寓教于乐,在游戏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二年级注重学生智力的培养,通过Logo命令学会编制一些简单程序,力图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小小程序员”。三四年级学习Photoshop图像处理、Frontpage网站制作,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制作精美的主题网页,都可能成为网络“小精英”。五年级学习Flas制作,生动的实例、无限的创意融入每一课的学习内容中,学生个个都能成为出手不凡的“小小闪客”。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主阵地。基于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我校开展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基准研究。所谓教学基准研究就是复制骨干教师的有效教学经验,做到骨干领衔、辐射经验、规范教学、减负增效、团队合作、共享成果,带动学科教师共同进步。信息技术学科的基准教案具体包括翔实的授课过程、丰富的教学素材、直观的交互式学习视频、完整的范例文件等。通过基准课题研究看骨干教师的水平,在参与中看教师的态度,在实践中看大家的能力,在管理中看实际的成效。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我校还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网络小精英”社团,社团中汇集着学生中的精英。以指导Flas创作为例,我们的教学方案是:首先写剧本,设计场景,随后绘制动画对象,加入动画技巧,完成作品的初稿。接下来教师查看后提出修改意见,师生共同商讨,学生提出制作的疑惑,教师传授录音、编写简单Action脚本的技巧。最后是后期制作阶段,学生进一步修改直至完善作品。这一系列的指导流程充分尊重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

信息化变革原有教研形式,力促网络教研风生水起

原先的教研活动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共同研讨教学中的得与失,花费的时间较多。自从有了网络以后,网络教研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教研的固有模式。我校在2009年起就开始这方面的尝试,至今已经发展到用微博进行教研活动。

教学微博的出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拘无束的快乐。在上面大家都能畅所欲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经意之间参与的人就多了起来,起先是教师群体,而后就是更多的家长。一些家长的“金点子”给予我们教育者更多的启示。开放的平台让更多致力于教育的人们聚拢在此处,碰撞出的精彩值得期待。本来教育的担当者应是全社会的责任,微博其实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打破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全社会都成为教育的责任人。

有了这样一种吸引力,教育的互动就得到了扩展。教师们可以通过它了解更多有关教育的信息,家长们通过它可以了解教师们的心绪――交流平台起到真正的双向交流作用,它的生命力是经久不衰的,是可以真正延续下去的。

巧用数字化元素,师生合力演绎时尚版校园文化

数字化元素给校园注入了新的生机,网络文化在与时俱进的背景下,演绎着新的篇章。学校经常开展有内涵、有品位的网络文化专题活动,既有主题为“相约经典”的妇女节特别专题报道、人文讲坛之“教育信息化的变革”专题讨论、和谐积极向上的教师节专题展示,还有简约且细腻的班级网络宣传简报、低幼衔接课题研究网络研讨活动等。2009年岁末,学校利用网络宣传便捷的特点,制作了“创建和谐校园”专网,让外界及时了解我校参评文明单位评选的活动内容。

《摇篮》是我校校刊,目前已刊发了26期,是我校“摇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和教师都很钟爱她。她是学生情趣、智慧的积淀,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沃土;她影响着我校的每一个孩子;她带给师生的不仅有快乐、有向往,更多的是启迪、领悟;她更多折射出的是师生的人文底蕴……时值今日,网络这一载体将“摇篮文化”赋予新的生命力,只要你的电脑能连接互联网,那你就有机会看到《摇篮》那熟悉的标志。《摇篮》校刊是为学生创办的,因此在《摇篮》网络刊物的管理上也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我们让学生担任版主,负责协调和收集资料,选派多位计算机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负责维护,在文学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负责文章编辑、校对、上传。学生参与网站的管理,俨然成了网站真正的主人。

相关期刊更多

数学小灵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北方期刊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教育研究与评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数学之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