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北岛诗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北方城市;城市道路;道路绿化;树种选择
城市道路就是一个城市的骨架,贯穿着整个城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道路网,而道路绿化又是城市绿化的骨架,它以“线”的形式广泛地分布于全城,联系着城市中分散的“点”和“面”的绿地,组成了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道路绿化是反映城市绿化面貌的重要标志,它关系到道路环境的改善和城市景观的提高,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形象,它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绿化风貌与景观特色。本文就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问题作一下探讨。
1 城市道路绿化的主要功能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基础,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搞好了,不仅可以达到美化环境景观的效果,还可以起到改善气候、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防风、减低风速、防止火灾的蔓延、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路面、组织城市交通、维护交通和战备防御等作用,有着其它城市设施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兼具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城市道路绿化的形式
2.1 道路绿带
道路绿带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是城市绿带最为重要的部分,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规定,园林景观路的绿地率不得少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 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少于30%,红线宽度在40~50 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 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本文将以道路绿带为主介绍城市道路绿化的树种选择。
2.2 交通岛绿地
交通岛绿地是指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又可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2.3 广场绿地
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绿化设计,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公共活动广场周边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2.4 停车场绿地
停车场周边及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栽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栽植隔离防护绿带。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其枝下高度应符合:小型汽车2.5m、中型汽车3.5m、载货汽车4.5m。
3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配置原则
3.1 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道路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选择道路绿化用树一定要考虑它所处的严酷生境条件和特殊功能要求,并不是任何树种皆可胜任。
由于夏季气温较高,需达到遮荫效果;冬季阴冷,需充分阳光以飨行人,因此,选择道路绿化用树需要掌握以下几点基本原则:①要求抗寒耐旱,对水分、土壤、肥料要求不高,移植时易成活,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种。(多采用乡土树种);②要求树干挺拔,株形整齐,分枝点足够高,树形端正,体形优美,树冠冠幅大,枝叶茂密,遮荫效果好、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③要求树种早发芽展叶,落叶晚且落叶期整齐。
3.2 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枝叶丰满、花繁叶茂、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②植株无刺或少刺,无毒,耐修剪,在一定期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③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道路绿化中可以针对不同的需要选用不同的灌木。
4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趋势
4.1 环保化趋势
树木本身不产生污染,既不产生飞絮和落果等;树木能有效吸收、清除空气污染,即能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及氟等有害气体。
4.2 彩色化趋势
主要有彩叶树种、彩枝树种及观花树种,合理运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彩叶树种的特性和优势。
5 结语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非常关键,决定道路景观营造的最终效果,很多园林树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或观花、观叶、观果,或赏其姿态,都各有所长,经过精心选择和配置,就可以营造富有特色的街道环境。为了充分发挥园林树木在城市道路中的重要作用,园林工作者不但对城市道路的特殊性有充分的了解,而且要对各种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生态习性及观赏特性等有较深入而全面的了解。
参考文献
海口市美兰区法院一审查明,2004年5月22日下午2点10分左右,小学生小伟自北向南横过机动车道,被董先生驾驶的小轿车撞伤。当时,是车主叶女士雇董先生开车。
经交警认定,小伟负事故的主要责任,董先生负事故的次要责任。
8月24日,海南省人民医院鉴定:小伟的伤残等级为二级。
经过法院调查,董先生承认并且处理事故的交警认定,事故时因为董先生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刹车),且所驾驶车辆不合格,导致令小伟重伤身残的重大事故发生。
关键词:主导产业;偏离―份额分析Esteban模型;天津市;第三产业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6.12.10
中图分类号:F127;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6)12-0043-06
Study on the Selection of Leading Industry of Tianjins
Tertiary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LIU Kaiwei
(School of Economic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Abstract:Based on th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Jing-Jin-Ji Area, 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choice of leading industry of Tianjins tertiary industry during 13th-Five-Year, by building up an improved Esteban Model of Spatial Shift-Share Analysis. Result shows that, finance, leasing and business service,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water conservancy, environment and public facilities administration are propitious to be the leading service sectors for Tianjin after specialized development. In the end, it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policy implications.
Key words:leading industry; Esteban Model of Dynamic Spatial Shift-Share analysis; Tianjin; tertiary industry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我国都将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亟需通过结构的调整,特别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目前,我国从经济总量看已位列世界第二,但从产业结构体现的经济质态看,仍然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加速发展阶段,是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的产业结构演进之路任重道远。
未来五年,也即“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16年3月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将“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列入主要目标。因此,研究如何选择主导产业、制定精准的产业政策、最终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实践需求与理论呼唤。
根据Chenery的经典论述,当一个区域的经济进入工业化后期即工业化第四阶段以后,该区域在保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将实现其第三产业由平稳增长向持续高速增长的转变,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所以,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选择将在我国当下与未来一个阶段的产业结构升级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但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不能被简单理解为量的调整,不能被简单等同于各产业部门在份额上的变化。必须意识到质的提升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即必须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理解为一个促使要素和资源从低劳动生产率部门向高劳动生产率部门转移的过程。以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经济体为例,在新西兰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一直占据重要比重。若仅从产业份额分析,新西兰似乎工业化进程缓慢,但其实质上是通过高劳动生产率的农业带动了其他各产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最终推动了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因此,我国在推进以第三产业为驱动力的产业结构升级时,不能以损害资源配置效率为代价,追求表象上第三产业量的上升。因为这种短期内揠苗助长的人为调控,会在支付巨大的机会成本后被经济发展规律强制纠正过来。所以,在选择第三产业主导产业时,必须让量的表象服从质的内涵,助力那些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产业部门发展壮大。
按照区域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任一区域的经济发展都是其内在因素与邻近区域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综合体。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塑造区域协调新格局”的思维逐渐被运用到许多经济研究领域。因此,在研究一个区域的主导产业选择时,同样应该将这个问题放在区域间相互影响的作用机理下加以审视,从而给出可以促使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引领”等区域发展目标。这说明,京津冀地区被国家寄望能够成为“十三五”期间包括产业结构协同在内的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而根据刘伟、张辉的测度,2010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产业结构高度分别为1826、1253、0713[1]。天津市恰处于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中间水平,具有代表意义。
因此,以天津市第三产业为例,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研究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不仅是对政策导向热点地区的积极回应,更可以为全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参考。
1研究动态
传统的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经Dunn等学者总结并逐步完善[2],是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一种较为有效的统计方法。该方法将一个区域目标经济变量(如收入、产出、就业等)的增长分解成国家、产业结构、竞争等3个可加的分量。近40年来,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在国外区域经济、政治经济、市场营销、地理学和城市经济等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具备不少优点,如:技术操作上相对简单易行,数据搜集上相对简便易得,分析结果上相对简洁准确等等。但是,模型设定时的简洁也带来了解释现实问题时的局限。
传统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的一个明显局限是:没有考虑产业结构分量与竞争分量之间的交互影响。Esteban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同位变量来解释这种交互作用[3]。这样,偏离―份额分析Esteban模型就包括了国家分量、产业结构分量和纯竞争分量之外的第四个分量――分配分量。传统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的另一个明显局限是:没有考虑区域之间不同强度的相互影响,而是假定某一区域某一产业目标经济变量的增长受到来自其他区域相同的影响。显然,在空间数据分析中,这样的假设是存在缺陷的。因为相比于非邻近区域,一个区域受到的来自邻近区域的影响更大。为探究上述空间因素对偏离―份额分析结果的影响,Nazara和Hewings提出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将区域之间有所差异的相互作用引入偏离―份额分析模型之中,推演了20种含空间结构和不含空间结构的目标经济变量的增长分解公式[4]。Mayor和López为同时克服上述两个局限,在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的基础上做了Esteban拓展,创建了偏离―份额分析Esteban空间模型[5]。
传统的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在我国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史春云等将国外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的研究动态以述评的形式介绍到了国内[6]。吴继英和赵喜仓详细介绍了偏离―份额分析Esteban模型,并将该模型适当变形后用于1999~2008年我国31个省域劳动生产率差异分析[7]。吴继英和赵喜仓以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为例,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空间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8]。李艳玲对传统偏离―份额分析做了空间模型上的扩展,将其应用到河南2006~2011年各产业经济增长分析中[9]。蔡翔和熊静运用偏离―份额分析Esteban空间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各产业就业进行了比较分析[10]。
【关键词】北岛;岛;现实;读者;接受
北岛的诗集中有一首名为《岛》的诗歌,原本以为这岛一定是写北岛之“岛”,但是这座岛却是民族之岛,也是时代之岛,而北岛,这位共和国的同龄人,他用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相连起来,在诗人食指与中指下参差的诗行之间,流露出的是源自时代的强烈回音,这其中或有“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的困惑,或有“那年夏夜并不是终结/你在雨中等待着我”的欣慰,或有“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的宣告,或有“在死亡白色的寒光中/我,战栗了”的妥协。
诗人的这一首《岛》,并没有《回答》中碰撞澎湃的激情,也没有《太阳城札记》中奥秘丰富的意象,也没有《一切》中的深刻决绝的排列。可这首诗却用形象的描绘,用象征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眼中动乱的十年。在这首诗中,我对诗歌之力量的感受前所未有的强烈,诗歌的力量并不在于狂躁的辞藻或者暴力的意向,而在于它所蕴育的内涵。这样的内涵诗人不拥有,只能属于它。这样的内涵属于历史,属于时代,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和未来。
一、国家不幸诗家幸
北岛的诗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有关时代、历史大大主题,哪怕是单纯地阐述爱情,也不能脱离时代的踪迹。在《和旋》中,始终有风、海安全岛、野猫都是“孤零零的/海很遥远”,这种孤零零和遥远的感觉是来自于生活之中的,中对于人与人的剥离在无意中流露出来,这样的时代印记在这首《岛》中则更为明显。
在诗歌的第一部分中,诗人给岛的背景是“雾海”和“月夜”,这二者皆是压抑、黑暗和迷茫的,岛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着“没有帆”的“航行”,和“没有锚”漂泊,诗人这里将岛按照船的方式来描述,可是,它却没有帆与锚。没有帆,就没有风力和方向,也就失去了前方的道路;没有锚,就没有控制和停泊,也就失去了选择的权力。这样的岛也好,船也罢,在“雾海”和“月夜”之中,就呈现出了一幅无限迷茫的图景,连可行之“路”和灰暗的“夜”都在这里消失。第二部分中,诗人用前一小段刻绘了岛,这座岛没有“标志”,没有“清晰的界限”,只有浪花为它周围的陡峭的崖壁“祝祷”,留下时间的交错痕迹和威严的纪念,可是这样的威严已然消逝了,只是纪念,拥有的只有“沉闷的痕迹”,连纪念也不过剩下了“一点点”而已。直到这里,我们仍然可以说,这座岛指的是诗人自身,诗人的用意在于表现自身的孤独迷茫。诗人接下来便开始写岛上的事物,在第三、四、五三个部分中,出现了一个格外惹人注目的事物——鸥,这三段的铺展向我展示了鸥群苏醒,一只海鸥为枪所击,坠落而亡,孩子们用沙为它堆砌坟墓的故事,在这里,我们便能明了,这里的岛与醒了的鸥是相对的,醒了的鸥是岛中鸥的一种但非主群,更多是未醒的鸥。鸥如人,岛如器,岛的面目在这里便浮现出来,它即是指动乱十年中的社会,苏醒的鸥即是指在沉睡的人群中醒来的追求自由天空的人们,而正如等待鸥群的是枪声和坟墓,等待苏醒之人的也是枪声与坟墓。可是,人们就在枪声与坟墓之下妥协了吗?在第六部分中,棕榈不以扑动的翅膀,而以沉默居于岛上,这样的沉默不是妥协,二是举起叛逆的剑,向不合理的现实宣战。第七部分中,昏暗的夜为凶手提供杯盏,为浩劫提供暖床,这样的世情未免使人失望。但是,诗人第八部分中说道,“有了天空就够了”,天空自由而无罪,这世界总有这样的地方,总有这样的前程,琴声也响起,在召唤失去的自由之声,文明之声。
诗人之所以在这座岛中寄予如此丰富的情感,并不是有岛即情,相反,是由情即岛的,诗人是因为现实的压迫,才主观构建出这样的一个不自由,追求自由,必将自由之岛。这座岛的产生,正是因为六七十年代那一场浩劫,这样的浩劫对文化既是不幸,也是幸运。自古以来,国家不幸诗家幸,在人类革命踏着铁蒺藜前进的道路上,正如冲击溅开的浪花、燃烧腾起的火焰——黄金只有用火来试炼一样:人的生命也只有在灾难、不幸的搏斗和烈火考研的过程中,才会诞生出伟大的智慧、节操和艺术——产生出惊心动魄的思想没、性格美和心灵美。
二、原意不如读者意
诗歌内涵总是由诗人所处之现实所架构,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读者的眼色不同,这首诗所的内涵也相应的产生变异,有人以为这样的变异是不合理的,我们应当尊重原始的内涵,可是原始的内涵是既不可寻,也不需寻的,因为艺术的价值就在于接受的过程,如果一首诗歌只有一个内涵,那不就如同一道算术题,只有一个答案了,那文学便成为了索然无味的枯折之物,丧失了它最绚丽的光辉。
文学既然如此,诗歌更是显著,北岛之诗还被归于“朦胧诗”一类,这样的诗歌便抛弃了传统逻辑的束缚,习惯于用蒙太奇的镜头来表现诗歌的意义,在《岛》中,诗人一会写岛,一会却笔锋一转,指向沙滩上的孩子们,有关于岛的意象作者用了“凄厉”、“叛逆”等比较强硬的形容词,而在有关孩子们时,诗中的句子一下子变得柔软起来,在这二者的不断切换之中,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将诗中世界的全貌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岛》这首诗中,同时也充分运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这样的手法更是容易在读者接受文本的过程中产生差异,诗中的“岛”是如前面我所说的真的是指中的中国吗?或者,这座岛只是指一个特定的人群,一个特定的地点,或者,它就是一座岛。在诗中的第四部分,关于鸥的死亡,诗人说“这是自由的结局”,这时,诗人还提到了一样东西——羽毛的笔,这里的笔,在我看来,便是诗人写诗的笔,这样即是说诗人追求自由,却因此受伤,但是它也有可能别人的笔,这就从诗人自身转向了他人,也可能是从个人转向了群体,若是个人的话,这其中多是孤独的忧郁,若是群体的话,这其中便多是愤懑控诉了,在这一段的最后,诗人说太阳是“昨天或明天的”,今天好像不可思议一样出现在这里,“写下死亡所公证的秘密”,这个秘密到底是什么呢?这个秘密由鸥的死亡所公证,有一种可能是说,也可能,写下秘密的不是太阳,而是之前的那一支羽毛笔,这只羽毛笔或许来自海鸥,或许来自诗人,或许来自诗中所指的人。作者的原意总是无法捉摸完全的,也正是这成就了诗歌的可贵,读者凭借自己的颜色为其蒙上一层色调,摘取自己的生命所需求的一部分画面,由此产生了丰富多彩诗歌世界,也成就了诗歌的最终价值。
《岛》是北岛所经历的动乱的产物,在不同的读者处,也定会产生了不同的内涵与意义。诗歌虽然发端于情,是诗人的心性,或灵动或厚重。诗歌更是现实的产物,身处什么样的现实,便造就诗人什么样心性,这也就是人们常在文中求史,在虚中求实,同时,诗歌还会随着时代,随着语境产生不同的意义,时代与读者这两件赋予诗歌的意义已经远大于作者自身了,我们现在的文学也是一样,哪怕费劲力气想用条框锁住文章的内涵,也不能磨灭其中可待挖掘,可待偏离的因素,哪怕拼命的超然物外,亦无法脱离自己所处的现实。
【参考文献】
子曰:君子不器。说的是,不可偏于一偶,须兼学多能。如孔子,与世道哲学外,也治史学、执御、授教。于是春秋出、论语称。而当今学问,分门别类,犹如蜂蛹。我自称,独专文学。于文学之中,独专现当代。于现当代之中,独专五四文学。与五四文学,独专小说一家。于小说一家中,独专郁达夫。如此而演绎,可窥而今学问之洞天。非专不能成就其学。而于郁达夫,不可不谈创造社,于是郭沫若成仿吾王独清得熟;不可不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于是鲁迅、矛盾必熟。而其于新月派之联系,于太阳社、于语丝,通通读来。几几一大半部五四文学史!而现当代之大半部,即五四文学。如此往视,独专一人,又须兼并各家。
读书是我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探知方式,就像有人去人群中走走,有人去自然界看看。这只是一种方式,没什么高明的地方。世界之大,呈现万方。于是纷呈之中,我所在的兴趣很广大。在哲学、文学、音乐、服饰、陶瓷等等。都想去了解。于是看的杂了,是兴趣使然。
2
我买的第一本书是巴尔扎克的《高老头》,译林版10块钱。在新华书店(已拆),同天我坐在地上看完了小仲马的《茶花女》。清楚的记得,那个师范一年级的我把《高老头》夹在胳肢窝,一边头脑里为一座坟四周布置着白色的茶花,一边双替着穿过中山路,向学校的方位走去。同时,那天的背景,当然是漫天的晚霞。而后我拥有了雨果的《悲惨世界》,并在一个月后,读完图书馆里雨果的所有长篇小说,还有诗歌。之后的半学期,又读完了一整套红皮子诺贝尔文学奖系列。但那一年,对于中国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一无所闻。买的第一本词集是师范四年级,上海古籍的《二晏词笺注》,在教育书店。并从此,开始抄古书,直至入教院来宁。《全宋词》是最贵的一套五册。《李白全集》《白居易全集》《苏轼全集》是偷来的。《全唐诗》最得意的拆书分册。《王安石全集》《元稹集》是最难得的处理价10块一本。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