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春天的手抄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上个星期日,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让我们办一份《手抄报》,我是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我可以充分发挥一番,担忧的是怕办不好,妈妈对我说:“没关系,你想让它是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
我把老师的要求给妈妈说了一遍,妈妈听了后说:“四开纸是多大的纸,咱们上哪找去?”就在这时,外公看到了墙上的挂历,便说:“把挂历纸一分四份不就成了四开纸了吗?”妈妈马上在家里找出旧挂历,照外公说的做,不一会儿,一张四开纸就做出来了。我又拿出铅笔、钢笔和彩笔,一切工作准备就绪。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由于经验不足,我就上网找了找怎么办手抄报,上面说要先划分版面。怎么划分版面呢?于是,我便拿来一张报纸,比葫芦画瓢,依照着划分了四个版面。这下我心里有底了,妈妈指导着我先在左上角写题目《春天的脚步》,然后写上日期,编者写上我的大名,我又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春天的诗歌和散文,又根据摘抄的内容画了一些插图,可最后,还剩下两版空着,怎么办呢?我便在我的“百宝箱”里找了一些课外知识点,但色彩又不丰富了。这时,妈妈说:“来,再让我给你显一显灵。”画上了细细的树枝和绿绿的嫩芽。
我看了看自己办的报纸,心里还挺得意,真是不错,拿去让外公、外婆他们看,他们也直夸我。在星期一,我的手抄报被评为“一级手抄报”的荣誉称号。我的第一份手抄报办的还挺成功!
关键词:文本迁移;课外积累;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6-0105-03
一、依托文本,迁移作业
1.根据内容,动手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看一看。直观、形象的事物往往更能引起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兴趣,调动他们的思维神经。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布置一些比较直观的作业,比如涂涂画画、演一演、唱一唱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例如,教学人教版第二册高鼎的《村居》前,可以布置学生预习作业:“自读古诗,根据诗意把自己感悟到的景象画下来。”结果孩子们在课堂上展示了自己最绚丽的春景图,最欢快的孩童放风筝的嬉戏图。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刮起的东风,赶忙放起了风筝。他们欢笑,他们奔跑,他们手中眼中全是那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风筝。此时,这首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恬淡心境不是已经全在画中了吗?学诗对于孩子来讲原来是这么轻松、简单的事呀!
2.结合原文,快乐习作。《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因此,在布置课外作业时,除了紧扣小练笔、单元习作训练的要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布置一些相应的片段训练外,还经常布置写一些想象性的习作,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结束时,让学生想象一下上当的乌鸦又一次遇到了狡猾的狐狸,还会上当吗?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学生的故事真是精彩奇特,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们的智慧。
3.凭借载体,搜集信息。新课标中指出:“作为一名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从中捕捉信息,搜集资料,并在丰富多样的信息中汲取营养,增长见识。”语文学习更应如此。
(1)读课外书。书籍是最好的知识来源,是最好的精神食粮。通过阅读课外书,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形成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阅读健康、有益、程度适合的课外书籍。例如,教学《哪吒闹海》后,让学生读读青少版的《封神演义》。学生从中了解了更多关于哪吒的精彩故事,也对中国的这部经典的神话故事以及人物有了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扩充了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生活观。
(2)上网。现在是网络时代,网络能够给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料。引导学生合理正确地使用网络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查询资源,增长知识。在教学你知道我国哪些城市的别称时,通过网络学生搜集了很多,了解了很多地理人文知识,对自己伟大的祖国有了更深的自豪感和要把祖国建设好的责任感。
(3)看电视。布置学生每天晚上看《新闻联播》,做做“新闻评论员”,让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既锻炼了胆量,又增长了见识。此外,布置学生看《动物世界》等节目,学生更是在惊喜之余,还积攒了能量。
二、放眼课外,注重积累
“重积累”也是课程标准中需要老师更新的教育理念之一。诗歌、成语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语言的结晶。在人的一生中,如果不好好利用6至13周岁记忆的黄金阶段,将会造成很大的遗憾。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会根据所教课内容给学生扩充课外积累,比如,教学苏教版第三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后,让他们搜集关于刻苦努力的成语和名言;除了让学生背诵课文中指定背诵的篇目外,还布置他们每人每周至少背诵3首古诗10条成语。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古诗、成语后,引导其将成语、古诗进行分类。
如在成语里,让学生按描写人物心理的、写景的、含有动物名称的、含有数字的、历史典故的、寓言故事的等进行分类。定期举行“成语、古诗的积累”汇报会,评选出“成语大王”“成语接龙”“古诗能手”,以此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立足生活,实践加习作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为此,笔者采用了如下做法:
1.做手抄报。让学生把在报纸、杂志、书刊上看到的优美词句、信息等记录下来,也可以写下自己真实的体会,制作手抄报。从报头的设计、美工,内容的编排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定期的举行手抄报展示。当然也可以根据一定的主题来准备手抄报。比如,三月份植树节,就可以布置学生围绕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主题展开;“3.15”消费者权益日,就可以围绕打假,维护消费者权益等主题展开。
2.学生是最喜欢手工制作的,那就指导学生把小制作、小实验的过程写下来,用真情实感写下的就是最优秀的。这样的作业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组织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向社会大课堂。春天了,组织春游;重阳节,到敬老院参加敬老活动;春节到了,为家里、邻里写春联;星期日,去做个小交通指挥志愿者,宣传交通知识;让学生当小宣传员,向家人、邻里讲健康常识,法律治安知识;当小记者采访先进的人和事,报道焦点新闻。学生在这些有益的活动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得到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当然也会成为习作中的好素材。
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别出心裁的,但我们的原则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要遵循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作业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让学习成为孩子们自觉自愿的事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乐在学中,学在乐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一、写话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语文新课标》中提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根据这一要求,老师结合低年级学生天真无邪、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富有情趣、乐于表达等特点,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从中感悟,从而表达真情实感。
1.结合节日写话
节日来临之际,引导或带领学生参与到节日当中,使学生在节日的活动中感受节日的氛围。学生亲身经历节日过程,体验其中的乐趣,学生在写话中便有感而发。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校开展了为妈妈送花活动。在学生开心之时,我乘机问他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有母亲节吗?学生的思绪一下子拉到了与妈妈生活的情境之中。进而我又说:“妈妈在生活中为了我们付出无数的艰辛,同时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你们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回报自己的母亲呢?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小卡片上送给妈妈,如果想动手做就亲自去做吧。”为此我开展了一次写话《妈妈,我爱您》。
2.走进大自然,体验变化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平日老师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季节带来的变化,观察景物、人物活动的变化等,同时教师带领学生亲自到大自然当中去感受、去体验,然后在让学生把自己见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这样不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审美情趣,同时也使写话的内容更为生动。
在学完第一个主题多彩的春天时,我便布置任务,让学生注意观察天气、景物、人物活动,然后组织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找春天》。我先带领学生到校园周边去找春天,让学生了解到春天带来的变化。学生兴趣十足,积极投身到寻找春天的情景之中。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说春天,鼓励学生用上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词语,在说景物时也适时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指导学生把话说通顺,说完整。说完以后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综合在一起融入画中,融入到优美的春天的乐曲之中。学生对于春天的感受深刻,自然写出的话也较生动!
3.创设课文情景,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学生的写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取决于教师平日的课堂教学。课堂中很好的利用教材创设情景,比如带头饰表演、创编课本剧、结合课文内容设计语言训练点等,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及想象能力。这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到的“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这一要求。
在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时,我通过创设情景,带头饰表演,使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后,结合课文内容我让学生续编故事。学生有了一定的故事情景,编起来也很容易,能够很快就把心里所想的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有了这样的故事情境,学生的写话就不难了。
二、采用各种形式,创设条件,推动学生进行写话练习
《语文新课标》中提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学生自主写话的条件毕竟有限。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条件,为学生更好地写话服务。
1.写话专项练习
老师为学生制作符合儿童情趣的写话练习,在练习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达,在写话中运用平日积累的好词好句。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我利用课余时间到处收集材料,找到适合于低年级学生写话的内容,有的打在电脑上,有的刻在蜡纸上,然后制定成册。因为内容实践性、趣味性很强,学生非常爱做。写话的形式有:(1)想象性写话,如“假如我是一条小鱼”“我的心愿”等;(2)创设情景想象写话,如剪贴动物放在情景中让学生来写,看图想象写话;(3)看单幅情境图和多幅趣味情境图,这些图片有的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有的是和同学们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4)学生实践活动的写话,如制作剪贴画,为学校制订美容计划等。这些写话形式新颖,富有趣味性,学生见了就喜欢,在兴趣盎然之中指导写话,学生自然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2.制作手抄报
动手去找、去画、去摘抄,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从二年级开学我便带领学生办手抄报。学生年龄较小,虽然布局不是很美观,画得不是很漂亮,可是学生收集材料,从材料中摘抄,结合摘抄去设计版面,这些都在培养着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收集信息能力,阅读能力、选材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这也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写话的能力。
3.写日记
针对对低年级学生写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的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二年级开学以后,我便着手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以培养学生写话能力。刚开始学生不知道怎么写,有的同学就写一两句话。我鼓励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看到听到什么就写什么,而且不必非要写今天发生的事。学生便不觉得写日记难了,有什么心事很愿意写下来。有的同学还在坚持写日记。这样也为学生的写话打下基础。
三、激励评价,促进写话的积极性
写话的激励性评价很重要,通过激励性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和良好的写话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同时也为以后的习作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激发学生写话兴趣,展示学生写话水平,我又把学生好的写话内容,精心设计排版编排成“星星小报”,并打印出来,每月出一期,做到人手一份。早晨我让学生互相读一读小报,找出自己从中最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说说哪里写得好,哪里可以修改得更好。学生兴趣较高,每次写话都很认真,希望上面能有自己的大作。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写话兴趣,特别培养了学生写话的能力。本学期我们还制订了《写话之星》和《我的心里话》小册子,把学生好的写话片段或日记登载上面,让学生都能体验到写话带来的成功,以此培养学生写话自信心。
随着铃声我走进教室,望着注视我的孩子们,开始了这节课:“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是谁呢?他,像阿拉丁一样,手举着神灯,让每一个读到他童话的儿童梦想成真;他,是一个诗人,却成为童话之父;他,生在丹麦,却成为世界的儿子;他,忧郁敏感自卑冷漠,却为孩子们编织出许许多多绮丽梦幻的纯真之梦。”教室里早已是小手林立,有的孩子拼命向我挥动着,“他是谁?”
“安——徒——生——!”异口同声,振耳欲聋。“对,他就是安徒生,200多年前的今天,他出生在丹麦一个叫奥斯登的城市,”“啊!”传来了孩子们的惊叹声,是为了时光的遥远,“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203年,但是,今天提起,无论是你,还是他,大家还知道得如此清晰;虽然已经过去203年,但是今天,无论是在奥斯登,还是在纽约,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巴黎......读安徒生依然是很多孩子晚上睡觉前,父母们的必修课,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安徒生童话成为众多孩子阅读的图书,203年了,安徒生依然无处不在。今天这节课,让我们重温安徒生的经典童话《丑小鸭》,也许你早已读过,看看今天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也许,你还没有开始,看看今天你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感动。”
在乡下美丽的景色中,我们就这样走进了《丑小鸭》,时而为他命不平而皱眉,时而为他被挨打而叹气,时而为他无立身之地而难过地低下头,在静静地朗读中,在静静地期盼中,我们终于迎来了那温暖而美丽的春天。“忽然间他举起翅膀: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他不知不觉地已经飞进了一座大花园。这儿美丽极了;紫丁香在散发着香气......”我看到孩子们渐渐绽露微笑的脸,透射着惊喜的眼,随着丑小鸭的幸福而幸福,随着他的开心而开心,随着他的激动而激动,“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幸福!”
幸福,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来到了身边;幸福,就这样在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来到了心田。
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本土文化的载体,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而小学生正处于对新生事物感到好奇的年龄。我校是北京市民族传统文化基地校,并且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和责任感,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历史之美、民俗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天空中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一、 加强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
众所周知,语文教师要想教好语文课,并且要把传统文化寓于语文教学中,就必须博览群书,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我们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态度,扎扎实实地阅读、钻研有关传统文化的专著,一点一滴地积累,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更新。
在平时,我经常会阅读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在学校工作中,我还积极参与了学校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我校校本教材是基于民族节日编写的,可以说在编写的过程中,我把中华传统节日了熟于心,在语文课上碰到清明,中秋等内容的课文,我与学生交流起来毫不费力,也能为学生拓展更多的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在我语言的渲染中,学生的交流中,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师想要教好,就先要学好,我很喜爱民族传统文化,在学习中我是饱含热情的,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也在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学生,记不起多少次,学生和我一起在课间聊起传统文化,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班一种好的风气。
二、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
(一)抓住语文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
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对文本的分析和对“人”的分析联系起来,挖掘文学作品的人文性,亦即文学作品的“思想美”、“内容美”、“人格美”和“风格美”等。它应当渗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渗透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在教授《游子吟》这篇古诗时,我事先让学生去观察母亲如何照顾自己的小故事,小细节,同学们有的说妈妈中午把最好的饭菜留给自己吃,有的说母亲生病了还坚持送自己上学,情到浓处还留下了眼泪,我和同学们都被感染了,接着我们分享了关于孝顺的小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中华民族为后人留下的瑰宝,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要讲孝道的原因和重要性,我也适时告诉同学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祖先要留给我们的可以继续传承的文化。
(二)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
教材、读本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我们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的信息。2.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著作的文化内涵。3、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4.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5.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在备课过程中,我总是认真进行备课,在讲到《宋濂守信》一课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借助插图去猜测课文大概讲的什么,进而让学生去走进这个故事,通过这个发生在古代的故事,让学生知道诚实守信并不是现在人的行为守则,这也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中华传统美德,学生在我的讲授中顿时对中华传统文化肃然起敬,觉得自己国家的文化源远流长,产生了很强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三、在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
1.搜集中华传统文化和成语故事,定期进行讲故事交流比赛。
2.定期举行弘扬传统文化手抄报和诗配画活动比赛。
3.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并定期进行诵读比赛。
4.开展“我们爱春天”语文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搜集关于春天的古诗、关于春天的优秀美文赏析、了解关于春天的节日,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利用阅读积淀语言文化
“读读背背”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促进语文素养发展,教师不应忽略。
在平时,我注重于学生对传统文化诗文的诵读,为学生创设情境去使用,冬天来了,学校的梅花凌寒独自盛开,我会带学生们到校园内走一走,他们不约而同的说除了“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诗句,学生们想到了梅花的高洁品格,春天我会带学生们去寻找春天,并用自己积累的诗句赞美春天。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诗文之后,在运用时会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写到时间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写到学习会深有感触地想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写到春雨会情不自禁地想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到白雪会触景生情 地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也在慢慢的培养起来。
五、重视课外文化阅读,强调大语文教育
1.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喧哗浮躁的时代,他们面临着太多的诱惑。但是,不管生活怎样地热闹,一个纯净的心灵世界,一种对书香气息的天然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不管社会怎样变迁,不管科技怎样进步,不管教育怎样改革,我们都必须让孩子们在人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诵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让文化经典占据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的阅读从一起步,就直抵经典。在语文实践课《我们爱春天》中,我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朱自清的美文《春》,刚开始,我还担心二年级的学生太小,会不会感受不到文中春的美妙,后来我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在多次诵读和配乐诵读之后,学生在诵读这首美文的时候能从他们的肢体和表情中感受到他们已经走进了这一片春之韵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指导家长营造家庭读书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