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长记

成长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长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成长记

成长记范文第1篇

我一年级的时候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有一道题不会做,这时,我听见了别的同学在说答案,我拿起笔,正准备写,可老师说了,做人要诚实。我心里有两个小人在吵架一样,一个说不能改做人要诚实,一个改100分再向你招手,反正没人知道。他俩争论不休。

“有题不会吗?”老师说 “是的,有人说出了答案,但语文老师说,做人要诚实,我决定,不改了。”

试卷一发,我是99分,有一则评语,老师给了你一个更高的99分,希望你继续努力。2004年4月24日。

我现在知道了,那是一个诚实的99分,光荣的99分。这则评语让我不断前进。

本文非抄袭,希望大家支持。

成长记范文第2篇

初入职场时,我满心期待,立志要有所作为!可是凡事都是欲速则不达,我在工作中没少吃亏。正是这些经历,促使我这名职场“菜鸟”不断成长。

准时出现在第一现场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有位同学上课迟到了,老师就教育我们说:“在未来,你们可能会成为一名编辑、一名记者或是主持人,你们一定要尽量提前十五分钟到岗,这是媒体人一定要注意的!”

当时大家都不以为然,觉得准时到岗就好了,干吗还要提前十五分钟啊?工作后,我渐渐体会了老师当年的用意。在一次元旦直播活动中,我担任导播,活动开始时间定于8:00。那天,我和平时一样起床梳洗,吃完早饭时大概七点钟,算了算时间,我半个小时就能到达现场,所以7:20出门就合适了。我算好时间以后,开始不紧不慢地整理东西,然后在7:20准时出门。结果那天不知怎的,我一辆出租车也打不到!我一看表,快7:30了,赶紧奔向地铁站,等我坐上地铁时都已经7:40了。我当时冷汗直流!要是迟到了,那我们的节目可就得“开天窗”(空播)了!于是,我深呼吸,系好鞋带,抓紧书包,在地铁到站车门打开的一瞬间迅速冲出站台!当我气喘如牛地赶到现场时,离活动开始只剩两分钟!

我一边拿纸巾擦拭额头的汗水,一边想起了当年老师的话。原来,提前十五分钟到岗就是怕中途会遇到突发状况而影响行程!

突发状况,随机应变

有一次,我被安排报道国家大剧院五周年院庆。当我拿到活动简介之后,就花了一周的时间认真设计采访提纲,并分配好工作。采访当天,一到国家大剧院之后我就惊呆了,当天来参观的人非常多,本来以为会按顺序进行的活动环节在同时进行,这下我安排好的采访计划肯定没办法完成了啊!

时间不等人,我赶紧和摄像师商量,既然很多活动在同时进行,那么一个一个地采访显然是不可能的,那就抓住每个活动的特点,集中采访一部分活动!想好了方案之后,我们就赶紧穿梭于每个活动场馆之间!在现场就采访观众,在后台就采访演员!虽然没能完整记录每一场活动,但经过合理调整,我们终于顺利完成了任务。

小贴士:作为一名媒体人,在工作中遇到突发事件是常事,一定要学会随机应变。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

坚持学习,保持积极的心态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媒体人时刻面临着各种转型。2015年,单位安排我去做新媒w编辑,运营一个教育类微信公众号。刚开始,我觉得这有什么难的,不过是上网找找文章,编编稿子而已,但实际上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刚接手那个微信公众号时,文章的阅读量不高,粉丝增长得也不快。我反思了很久:自己不了解新媒体的属性,就无法将它运营好。

于是,我去书店找了好多关于微信运营和大学介绍、志愿填报方面的书,回家以后赶紧学习,然后深入学生、家长和高校当中去了解最新的资讯。几个月后,那个微信公众号的粉丝量开始慢慢地涨起来了。

小贴士:作为一名媒体人,坚持阅读和学习会助你在工作中表现得更为出色!

心中时刻想着受众

在运营微信公众号期间,我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栏目,方方面面地介绍了教育的相关信息,自认为制作精良,可是读者却反应平平,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

有一次,我去某所中学的门口采访了一些家长:“你们平时都希望了解哪些教育资讯?”

“高校的招生政策和相关的政策解读啊!这些政策每年都有变化,我们这些家长根本不懂!”

“哪些专业好就业,高校都有哪些特色专业啊!”

“不同的学校每年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啊,我不会用电脑,也不会找啊!”

……

这些家长越说越起劲,渐渐地围成一圈,把自己的困扰都说了出来!我如获至宝,赶紧记录了下来。至此,我才突然意识到,我以前做的东西不是读者们最关心的,自然就反应平平了。根据家长们的意见,我开设了“高校名片”“师哥师姐聊专业”“名师备考答疑”等栏目。家长们关心什么,我就找专家解答什么!这些栏目一经推出,果然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小贴士:作为一名媒体人,一定要记得的这句名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成长记范文第3篇

他们说记忆是不会骗人的,他们还说时间会淡忘一切。可是后来这些所有的道听途说慢慢的都变成了假命题,我们用自己的现实来证明了这些结果,发现都是错误的。

或许很多时候针对不同事情也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们只是在想象着在这样的过程当中还有很多可能我们只是觉得那些自己面对的话题在将来还有很大的风险。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在勇敢地做着自己,他们没有去做的那些事情,还是依然一动不动有所求。

当你走得更远的地方,你会发现回头看这条路,其实也没有什么波澜壮阔,因为这一直都在书写着你人生的平凡,哪怕是你已经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已经取得了一些为人称赞的进步。

但是你在心里知道,其实你一直都没有什么也不愿意去炫耀什么。

因为在你的内心曾经居住着一个有趣的小精灵,他告诉你很多有趣的事情,可是却从来没有告诉过你,这个世界上有着那么多的艰难和风险,需要你自己一个人去面对,即便是有一些人可能会为你提供一些经验,但是你却知道在这种相处方式之中,很多惆怅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

成长记范文第4篇

1997年,刚从游泳队退下来的朱颖,在陈经纶体校当起教练。同年3月,随着又一年体校招生季的到来,朱颖的同事们纷纷拿着介绍信,熟门熟路地窜进杭城各大幼儿园及小学挑苗子———没错,这是陈经纶体校游泳队当时实行了五年的新规。1992年后,体校放手让教练们自主招生,而所挑选的学生,将一直由该教练带训。换句话说,从毛坯到成品,是中途放弃还是成材进省队,主管教练是总设计师。

然而,对于当时刚开始新工作的“菜鸟”教练朱颖来说,心里不免带着几分忐忑。大多数时候,她只是凭借直觉,看看个子,看看手脚大小,进行初步取舍。走访了杭城市内的十几所幼儿园之后,她并没有太中意的孩子。然而命运就是这么巧合,一次偶然的机会,朱颖从一位朋友口中得知,杭师院的职工幼儿园里有个小孩,他的身高远远超过同龄人,连幼儿园最大的床都睡不下。这个小男生就叫孙杨。

由于是学校职工幼儿园,第二天,朱颖在朋友的带领下“偷偷”摸进园内。没过多犹豫,朱颖在看到小孙杨不久,立马打电话给他的母亲杨明,做她的思想工作。软磨硬泡下,6岁的小孙杨坚持完成了 50天左右的暑期训练,虽然并没有在泳池中展现出高人一筹的天赋,但朱颖在冥冥中觉得,要让这个调皮的小男生练下去。

就在此时,杨明突然改变主意,想让儿子安心上学,这样的改变让朱颖有些猝不及防。原来,排球运动员出身的她,并不希望儿子从小接受专业训练。即便当运动员,也会选择更有关注度的篮球或排球。杨明的这一决定,顿时让朱颖傻了眼。

文二路位于杭州城西,是城区东西向的主干道之一。巧合的是,朱颖和杨明都住在文二路沿街的小区内。当时,朱颖家正经营着一家小饭馆,饭馆前的小径正好是杨明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于是,只要一有空,朱颖就会在饭馆门口,等着下班回家的杨明,主动上前唠几句家常。不用多说,谈话的内容,还是和孙杨有关。

从深秋到第二年开春,再到盛夏……差不多经过近一年的思想斗争,杨明被朱颖的执着和诚恳打动,决定让孙杨再去游泳队试试水。时至今日,朱颖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依然感叹道,“孙杨是我的第一批学生,当时死盯着他其实也没有什么理由,只是想给自己一个交代。我最大的成功,只能说是找到了孙杨。”

2自行车架起最初的梦

体校位于西湖新十景之一的“黄龙吐翠”对面,至今已开展了包括足球、篮球、游泳等18个运动项目。和别的项目不同,游泳队实行走训制,一周7天,每天下午5点到7点半训练,风雨无阻,平时全靠家长接送。除了游泳池换水粉刷的日子外,游泳队只有大年初一不训练,密度甚至让许多全国省队汗颜。

50米标准泳池、8条泳道、消毒水味、泛黄的墙壁,再加上墙上“今日体校生明日奥运星”十个红色的醒目大字……这就是孙杨、叶诗文当年奋战的地方。场馆内有个水深一米七的小池,孙杨为期两个月不到的暑期训练,是在这里开始的。

游泳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除了公开开放日外,队里并不允许家长们走进游泳馆看孩子。不过训练过程中,不少家长们依然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瞅自己的心肝宝贝。抢位置,搭木梯,甚至自带铝合金伸缩梯,只求自己的视线高过一米七左右的墙壁,在上百个孩子中找到自家的那位。天气稍微冷一点,家长们都只能穿着羽绒服趴在玻璃窗上,冻得直打哆嗦。或许是考虑到安全因素,陈经纶体校于去年在地下停车场摆放了三个超大液晶背投电视,电视信号则连接着游泳池上方的监控探头。好歹,家长不用受冻了。

从孙杨1998年重回游泳队到2003年离开,杨明对这一场景再熟悉不过了。每天下午4点半,杨明准时守在校门口等着。孙杨就读的行知小学距体校有3公里,但杨明当时接送儿子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一路骑过去也要半小时。即便这段时间,杨明也不想让孙杨闲着。蛋糕、牛奶、鸡蛋……孙杨在自行车后座上,要把老妈带上的点心给解决。

3汽车内聊天激发潜能

起初三年的体校时光,对孙杨来说还算比较快乐。每天参加训练,下水,打腿,游十几个来回,小孙杨就像走过场一样,根本没放在心上,不过这可让朱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时,朱颖刚买了一辆江淮安驰汽车。由于和孙杨家住的很近,只要下班后没事,朱颖总会主动提出让她用汽车把孙杨带回家,“孙杨妈妈自行车带来带去够辛苦,孙杨的体重也不轻,我能带就带上他。”朱颖说。

游泳队实行的走训制度,让教练和学员失去了不少直接交流的时间。不过一同回家,倒是给朱颖提供了单独和孙杨聊天的好机会。“你要比谁谁谁游得快”、“孙杨你要多注意打腿”、“你完全可以赢他的”……那些日子里,在一辆安驰小车中,朱颖十分珍惜短暂的十几分钟时间,她总想方设法给小孙杨灌输着游泳冠军梦,“要说几十遍,几百遍,有时我都觉得烦了,但也没有办法。小孩的可变性和可塑性一样强,我的工作就是不厌其烦的去说。”有时光说游泳没用,朱颖还拿汽车说事。“孙杨那时很羡慕我开车,因为不用像他妈妈那样骑自行车。有时他会很可爱地讲,‘朱老师,我也要拿冠军,这样我就有钱买车了’。”朱颖说。

或许是朱颖的话起到些作用,孙杨的成绩渐有好转。在 2001年的全省青少年游泳赛上,他收获了一银一铜,这也让朱颖和杨明感到丝欣慰。在2002年后,孙杨的成绩开始突飞猛进,在如今个人标志性的1500米自由泳和800米自由泳上,孙杨游得很像那么回事。天道酬勤,同年的省运会,他先后两次站到最高领奖台。当时,无论朱颖还是杨明,都能明显感觉到,孩子的潜力和信心游出来了。“他从领奖台下来时和我说,‘朱老师,这次拿了两个第一。下届省运会一定拿三块金牌给你。’”朱颖打心眼里激动,徒弟长大了,知道教练花那么多心思不容易,想着用成绩来报答自己了。

4骨折一个月就被拖下水

在体校五年多的时间里,孙杨一共有过两次长期缺练,而两回恰好都是受伤。2000年暑假的某一天,朱颖和另一位教练娄红梅被几个学生的哭声吓到,“教练,孙杨他……”还没听完整句话,两人立马冲进了更衣室,眼前的一幕让她们惊呆不已:更衣室里的一块大玻璃摔得粉碎,一旁,小孙杨的小臂血肉模糊,鲜血洒得到处都是。这一伤,也足足让孙杨停训了好几个月。

第二次长期缺训,是2002年年初。手臂不慎骨折,让孙杨无法按计划备战省运会。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如果真大休三个月,孙杨的省运会肯定没戏。这一回,母亲杨明狠下心来,受伤一个月后,就把儿子拖进游泳池,“石膏还没有拆,就让他练练腿。朱老师,反正我们打腿也不好,就让他趴着练,要不然赶不上省运会了。”无论是去年的上海世锦赛还是伦敦奥运会,孙杨在冲刺时刻的打腿,就像一个动力十足的马达,让人印象深刻。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看来,打着石膏练打腿的细节,也代表着种坚持。

当然,孙杨成功的密码,和朱颖、杨明对他游泳生涯初期的严格训练要求分不开。游不好,再罚几个来回,这在朱颖的游泳课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运动员出身的杨明,也深知成材的关键。就这样,两个人统一战线,给孙杨营造了个魔鬼般的训练环境。1999年的一天,孙杨在训练中偷懒,远没达到朱颖的要求。在和杨明商量后,两人罚了孙杨3000米,再接着让他从体校跑步回家。一路上,穿着拖鞋的孙杨,几乎是全程哭着回到家。“朱老师,我们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孙杨做的不好,我们就应该罚他。”杨明对朱颖说。

5游泳之外展露唱歌天赋

做鬼脸,撅嘴巴,偶尔还犯个小迷糊……今夏惊艳后,粉丝们给孙杨想了个昵称———孙萌萌。而萌,也成为孙杨的标签之一。其实从小孙杨是个不折不扣的萌物,同时也是一个调皮捣蛋鬼。不知道这是不是天才游泳运动员的共性,和菲尔普斯一样,孙杨小时候也总闲不下来。在岸上做准备活动时,最活泼最吵闹的那个人肯定是孙杨。有一次,娄红梅让助教看着他,没想到一个转身,孙杨就把那个比他大7岁的女生踢进了泳池,自己在一边傻乐。因此,在孙杨刚接触游泳的日子里,两位教练不惜专门抽时间单练他。

成长记范文第5篇

一、如何鼓舞士气

团队建立初期,士气是很重要的,如何让伙伴们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取决于队长的表现。一个优秀的队长,是充满人格魅力的,自信、有感染力,有组织能力、判断能力、总结能力,是一个在短时间里让人产生归属感的带头人。在拓展训练中往往能迅速发现这样的人,能够设计队歌、队名、口号,还有代表性的团队动作,既能迅速地综合大家的意见,又能坚定地统一意见并进行指导,在最短的时间里布置完任务。在此次的拓展活动中,不仅有管理人员能够展现这样的能力,普通员工也积极地投入到队长的人选中,真正换位体会了一把队长的艰辛。 同时,在训练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心声:“让我们展示一下吧,让我们再炼一次吧,让我们再为团队努力一把吧,让我们继续给力锻炼,让其它团队为我们羡慕一把吧……”有这样的团队氛围,往下的事情就很好做了。

二、游戏规则的意义

1、如何看待规则。在每一项的活动中,教练首先强调的是规则,违反规则就要接受惩罚。作为管理者,听到规则都比较放心;而作为被管理者,或许会思考规则的宽度。从客观角度来说,游戏规则保证了活动的意义,既是约束的,又是保护的,它的奖罚是为了保障游戏的有序进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只看到规则的约束,但拓展训练却能让大家从活动中了解到规则的另一面。比如某天教练迟到了,因为我们之前有约定,迟到要受罚,教练也不例外,所以大家从教练被罚的事情中明白了,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2、惩罚的意义。有位员工在走高空断桥的时候,由于手除了自己的肩带外没有任何可以抓扶的地方,所以一时忘情,拉住了保险绳,违反了规则。教练说一不二,让她再走一遍。这种惊险走一次都会让人刻骨铭心,何况再走一次,该员工不住哀求,但还是难逃惩罚,最终,她咬咬牙重走了一遍,成功了。大家不禁为她鼓掌,同时也为她捏了一把汗。因为当那位员工拉住安全绳时,会同时把下面保护的人往上拉,这对于自己是非常危险的,万一跌落下来,保护人便不能发挥作用。所以为了让大家关注这个环节,了解规则的保护性,教练称这个惩罚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这让喜欢挑战规则的人看到了其具有保护意义的一面。

三、珍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高空断桥”项目中,第一个尝试的人需要有非常的勇气,没有任何经验,没有更多的说明,因此这样的战士才让人真心佩服。而当这样第一个尝了螃蟹味道的人下来后,第一句话往往是“其实没什么可怕的”。大家包围着她,给予了很多鼓励,当这些鼓励变成了后继伙伴们的动力后,活动就顺利多了。所以,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四、信念的力量

1、你是可以的!在过9米高空断桥时,所有下面观看的人都在揣测,怀疑、担心、恐惧、不安,这几种想法控制着所有的人(其实安全措施非常的好,如果真往下掉,也会有绳子保护着),但心理暗示这种东西无法抗拒。我发动自己投入到挑战的队伍,因为必须让大家看到这是一个信念和行动结合的活动,并不可怕。在向上攀登时,我用意念暗示自已,不断和自己说,我是可以的,我是可以的!慢慢地,登上了9米高空,站在上面不敢往下看,脚的确有些微微发抖,但仍然告诉自己,没有问题,我是可以的!于是,在准备往前的那一刻不再去拥抱那些软弱和胆怯的想法,果断地走了过去。很顺利就过来了,感觉自己突然轻松了,虽然过程中的害怕还在,但随即被一种征服的喜悦包围。

2、信念支撑。有位伙伴很可爱,在第一次走过去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想法,很勇敢地挑战了自己,可是她发现下面没人帮她留下视频资料,于是她决定为了给女儿做出榜样,她要重走一回,结果,她再一次登上了9米的高空,这一次走得比上一次要慢,据她后来说体力消耗了不少,但是我们为她记录了这精彩的一刻。这位伙伴是个内向的人,为了给孩子留下资料,她作出了勇敢的选择。她的重走让我明白,只要我们拥有支撑自己的信念,潜能是无限的!其实这座桥很安全,恐惧来自自己的内心。在上面站得越久,你就被各种感受充斥着,被各种负性能量主载着,越来越迟疑。但如果相信自己,相信安全系数,坚定地往前走,不用30秒的时间,就能收获成功。这一切取决于自己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是强大的,需要身心一致地去体验。在现场,我鼓励每一个人都去参与,因为这是一次超越自我的体验,如果过去了,今后面对所有的困难,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了。

五、战略战术的应用

在CS战中,大家收获颇丰。其实快乐的不是你输我赢,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我们还潜在的能力和智慧。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势,摸清敌情,比如敌人的人数、装备,对方擅长的打法,甚至对方将领的性格,都需要了解详细,做到知己知彼,然后根据相应的情况采取对策。引申到团队建设的竞赛中,就是要对目标进行了解,了解竞争团队的情况,什么是对方的长项,什么是我方的软肋,如果用心至此,到真刀真枪的时候就会胜券在握。同时对于员工的情况、技能掌握情况、员工的心态、特长,如何使自己的团队保持战斗力,保持竞争的能力,都像一张地图,牢牢地记在队长心里。细节决定成败,优秀的策略是在摸清一切后的战略。只有对地形充分了解,才能作出主动进攻或是诱敌深入的判断,这一活动可以训练人的全局思维和对细节的关注。

六、互助与合作

当队员为自己终于越过“天堑”而欢呼的时候,是不是要记得感谢一下在下面当“托”助力你成功的伙伴们!?在高空断桥这个项目中,每一位队员上去之前需要人托,下来之后需要人扶。整个过程教练没给太多的提示,也没有帮忙,但是他们却在观察,在分享的时候会说出对团队成员的感受。当“托”的人是主动自发产生的,在我们这样的娘子军团中,男同胞显得珍贵而重要,但是每一场下来,当托的不仅是团队中少有的男同胞,也有长得粗壮的女汉子。我不得不自豪一番,在我们团队,当“托”这件事,没有人推托,没有人不屑,上高空,第一步,要踩着别人的大腿,再上肩膀,之后才能真正爬上“天梯”,因此这个“托”当完之后,第二天一定是浑身酸痛,可是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我们的“托”们都是那样的投入和开心。教练告诉我们,其实你们的队伍很团结、合作能力很棒,从这样的细节可以看出一个团队中伙伴相互爱护的程度,所以我相信,这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七、如何面对胜利与失败

CS战中,五战三胜,在获得胜利时,如果没有及时总结经验和实践,那么很快便遭遇失败,但失败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胜不骄、败不馁,这才是常胜将军应有的心态。胜利了,总结经验,鼓舞士气;失败了,分析原因,继续战斗,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这个过程的体验让我们更加谦虚和感恩,永远是一个团队在配合和支撑,才能达到完美,因此真正的胜利并非输赢,而是输赢背后的成长。

八、分享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