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媒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不打算直接回答上述问题,因为我认为那些问题本来就问得不对。相反地,我打算提出更好的问题并解答。虽然任何娱乐活动都可能致瘾,但现代科技的进步改变了我们整个社会的互动方式,其影响远不止使人类对某一种产品上瘾那么简单。我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是,我们这个物种形成社区的方式被彻底改变了。
我认为社区既是心理上的需要,也是生理上的需要。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物种,我们甚至有一种奖励我们的社交互动行为的激素——催产素。催产素不足可能导致抑郁和疾病。因此,我认为社交互动不是一种高层次的享受,而是一种基本的人类需求。人类在不摄取必需维他命如B-12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比在缺少社交互动的情况下存活得更久得多。
如果你同意社交互动是必要的人类需求而不是高级享受,那么你就不难看出互动媒体行业确实为我们的社会提供了高价值的产品。有人可能会反驳,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条件下提供社交互动,而且比以前的所有娱乐形式更省钱省时。
现在,并非所有娱乐媒体生而平等,因为技术仍然是新的,可以说,品质仍然相当低但一直在稳步提高。甚至像食物一样必需的东西也可以杀死你,如果你总是吃缺乏营养的东西。因为儿童往往无法区分哪些食物对身体有好处哪些食物对身体有害处,这就使父母、政府和食品生产者之间产生竞争。儿童食品生产商因为利用卡通元素向儿童推荐低营养的产品而招徕恶名,他们知道儿童是脆弱的消费人群,可以轻易地欺骗他们购买无益的产品。我认为,碳酸饮料生产商也有类似的恶名。
所以,这是一场父母和食品生产商之间为争夺儿童健康而展开的永恒战争。政府有时会介入其中。一方面,当政府追求财政收入时,就会同意快餐店开在学校内,不顾它给公共健康带来灾难性影响。另一方面,政府花钱提高校园餐饮的营养水平,有时候确实卓有成效。
我认为,归根到底,我们的行业给消费者提供的社区。你可以说这是人造的或虚拟的社区,但在网络游戏中,这些互动活动通常发生在使用电子界面的两个或以上的真人之间。我所谓的“我们的行业”是指互动媒体。我把社交媒体也纳入互动媒体的范畴,所以出于本文的目的,我不只是讨论游戏,还包括所有形式的社交媒体如Facebook和Twitter。
出于必需,人类被社区所吸引。如果“虚拟”社区提供的归属感比“真实”社区的来得强烈,那么人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抛弃真实社区而选择虚拟社区。这通常被那些“真实”社区中的人误解为沉迷和上瘾,因为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他们无法看见“上瘾者”的虚拟社区。相反地,一个人在真实世界的身体状态是不为虚拟社区所见的。这意味着互动媒体的用户可能在遭受饥渴、贫穷、失业或失学却得不到他们的虚拟社区的任何帮助。某些人的虚拟社区可能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潜在的破坏,这是互动媒体被满足多种“上瘾”定义的原因之一。
随着同伴群体越来越依赖向虚拟社区寻求支持,不可避免地,他们渐渐地放弃真实世界的交流。如果朋友偏好用互动媒体而不是面对面交流,那么你也会被迫使用相同的媒体,否则你可能会失去这个朋友。这就促进了虚拟社区的病毒性传播。
这样,两个通常不重叠且不能各自满足一个人的全部需求的社区之间就形成竞争了。父母应该介入这场竞争吗?如果他们是合格的父母的话,他们应该会。如果我们回到过去,比如50年或更早以前,父母会鼓励孩子尽量与周围的人去玩,除了晚上应该呆在家里的时候。有时候这就叫作“宵禁”。
现在,当所有人,包括儿童在内,晚上伴着电子设备入眠,早上伴着电子设备醒来,宵禁的概念似乎显得过时了。当你在家就能进行社交活动时,你还有必要东奔西跑寻找社交活动吗?你甚至可以同时和多个人交流互动,而这多个人可能互相不喜欢或存在竞争关系,但他们不会知道你与他们当中每个人都有交往。
如果父母或甚至整个社会都要求把虚拟活动限制在虚拟社区中,以维持至少一些必要的真实社区的结构,会怎么样呢?我认为晚上没收所有电子设备等到放学以后再归还,有点儿不切实际了。何况有些设备的作用就是让家长和孩子保持联系。政府为了限制儿童使用互动媒体而把这种媒体贴上“致瘾”的标签,我认为这种做法完全没有抓住关键。在国际消费者保护和执法网络组织的十月大会以前,我确实主张游戏卡牌的买卖应该受监管,因为它们的使用者是儿童,没有得到父母的许可的儿童。
在北美,至少有22%的玩游戏的儿童(680万)在没有得到父母许可的情况下在游戏中花钱。这是来自电子娱乐设计研究中心的调查,所以如果我们把未被注意的消费和使用游戏卡牌也考虑进去,这个数字恐怖要更高得多。显然,父母监视和批准孩子的活动的能力正在迅速下降。我认为让父母独立监管自己孩子的活动更合理,而不是让政府去监管所有人。最糟的情况是,也就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似乎是宣告那700万以上的儿童的行为是违法的。虽然这对劳教所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但我认为这不是一个长久的解决方案。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最快速的解决方案是,家长和父母想办法补救家长给他们的孩子设置电子宵禁的能力。真正的宵禁。这要求设备制造者将父母监控置入设备中,从而只允许孩子在父母决定的时间范围内使用某些功能。比如说一部智能手机,我们设置22:00-08:00期间为锁定状态,只能用于给父母打电话或发短信。家长可以临时或永久地撤销这个锁定状态,当然解锁需要密码。
从08:00-15:00,任何教学所需的应用都可以使用,电话号码可以被独立批准。孩子可以自由安装他们想要的应用,随时添加新的电话号码,但在父母逐个批准以前,这些应用都不可使用、这些号码都无法拔通。当然,父母可以选择放弃某项控制,但默认设置是完全封锁的,这样父母就必须有意识地放弃这项控制。
这样,虚拟社区的病毒性传播就被打断了,至少在某段禁止的时期如孩子在上学时。孩子会有更多机会学习如何在现实空间中与他人互动,和至少保证在他们长大后有了自己的智能设备后,仍然会保留现实的互动活动,而不是放任社交能力萎缩。
如果所有游戏/社交应用都默认不能在儿童的设备上运行,除非父母同意,那么免费游戏、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造成的所有问题和对上瘾的担忧就都消失了,并不需要政府的干预。核心问题不是这些产品是否危险或父母是否尽到作为父母的职责,而是技术制造者故意生产出破坏父母控制和职责的产品,且伙同营销公司(游戏邦注:平台所有者通常回报营销商30%的收益)绕过孩子的父母直接向孩子推销产品。
当然,这导致智能设备变成管制物品,所以在没有其父母的同意就买卖、赠与或出借智能设备给未成年人都会变成犯法。
而作为市场空白点的社区报在新媒体大唱主角的形势下,更需强化和利用从报纸到网站、移动客户端、小区LED屏等社区全方位传播渠道,采用平台化社区媒体战略,方有望为报纸赢得新市场。
一、社区媒体的发展空间
对于社区媒体而言,近年来最受瞩目的事件无疑是投资之神巴菲特于2012年5月花费1.42亿美元的巨额资金收购Media General旗下的63份社区报。在我国,尽管社区媒体还处于摸索阶段,但仍可以看到其发展的可能和宽广的前景。
1.“母报”的支撑。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地市报多年来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报道,拥有多方社会资源,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报社内部的采编、经营和发行等力量,完全有能力在“母报”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地域特征、规模、成熟度与人口素质等因素,在社区开办“二级媒体”,并通过与“母报”的互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将细分市场做足、做透。
2.广告市场的支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一些高端社区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这些社区除了拥有共同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业主收入状况、消费特征与综合素质等无形中为广告商提供了细分的目标受众,被广告客户所看重。同时,社区报在社区发行,又举办社区活动,能获取大量住户读者资料,由此建立数据库,可以吸引更多的社区广告的投入。
3.大型社区的需求。社区媒体的内容主要是报道和服务特定社区居民,从而填补大报的死角,提供使用贴近的资讯,充分反应民意,倡导正当娱乐及活动,产生共通的认同及参与感,促进小区健康文化的形成,塑造高端良好的小区形象。这正是当前一些大型社区的开发者和管理者所需要的。
二、全媒体形态进入社区
当前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使得社区报发展战略不仅拘泥于报纸本身,而必须以社区报为核心和切入点的社区全媒体平台化运作,包含社区网站、移动客户端、LED屏和社区楼道公告栏等。
内容定位上,坚持其他报纸无法替代、拒绝共享的原则,满足社区居民对本社区的相关新闻与资讯的强烈需求。即在新闻报道内容上需要专注于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报道和服务信息,以“家”为中心,以“贴身贴心”为特色,以“互动性”为手段。
采编构成上,除依靠必需的专业人才的同时,发动社区居民来提供新闻线索、素材或直接供稿,成为网站版块版主。让社区居民成为新闻的生产者,继而让生产者成为自发的推广者。
广告形式上可以多样化,包括大量开辟分类广告版面,插页广告,刊登零售企业的促销信息,随报赠送优惠券与代金券等。另外,可为社区居民刊登付费的个人信息,像生日祝福、聚会活动与二手商品的买卖等。在拓展广告的赢利空间上,还可以策划社区活动带动广告,谋求报社、社区居民与广告商“三赢”的效果。
总之,创立社区媒体,尽早占据渠道,创新内容与形式,与前所未有的亲近性赢得社区居民的认可,与社区居民共同成长,成为社区居民接触率最高的媒体,以此确立广告投放的优势地位,是当前形势下实现地市报突围的路径之一。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区报;内容;渠道;技术
纸媒是不是已经到了穷途末路?是不是就要消亡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报业都受到了巨大冲击,这个疑问被提出也属自然。先不说纸媒会不会消亡,但在新媒体环境下,纸媒的转变是不可避免。但究竟要怎样转变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这是值得每个媒体人思考的问题。而作为小众媒体的社区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又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今天笔者想从内容、渠道和技术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薄看法。
一、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百度百科对新媒体的解释是: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然有它自己的特点。对此,吴征认为:“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2013年6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了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显示新媒体是最为主要的反腐倡廉事件的首次曝光媒介类型。
在国内,今年年初上海的《新闻晚报》宣布正式停刊。国外,道琼斯停印了《财智月刊》的实体杂志;美国《新奥尔良时代花絮报》成为又一个缩减出版次数的大型日报,改为每周只出版三天;澳大利亚的《悉尼先驱晨报》与《时代报》从大报改版为小报尺寸,两份报纸的总编因为变动而双双辞职……由此看出,新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媒体的冲击不言而喻。
但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美国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却在逆势行动,从2012年初至2013年,总共斥资3.44亿美元收购了28份日报、88份周报,多数为小型地方报纸。巴菲特看中了小报的魅力,这也给了社区报这样小报的发展一个极大的鼓舞。
二、社区报逆势发展的三个支撑点
(一)内容是永恒的根本。虽然新媒体时代,人们从互联网上就可以免费轻松地获得多元化的信息,但也正是由于网络媒体海量的信息,让那些冗余信息时刻处于离散状态,也可以说是碎片化的一种形式。但这样的状况正如柯勒律治所言,“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喝”。因此,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就凸显其刷选过滤的作用,将人们最想看的、最重要的内容呈现给大家。
《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曾经说过,“即便是互联网、即便是大家整天埋头看的手机内容,那也是内容。而这些内容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报纸原创……专业的,面向大众的,持续不断的,有品质的内容,社会永远需求,这就是大众传媒生存的前提。”
而作为小众化的社区报,内容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社区居民关注的是与“我”相关的新闻。例如,与邻居相关的新闻或者社区中的大事等。因为也许相对于中东局势,怎样不让外来车辆在小区内乱停才是大事。在此也有一相关实例,在哈市有一个小区,居民为了防止外来车辆进入居民院想出了一个独特的方法,用锁头连着锁头形成大锁链,自己进门开自己的锁头,这件事形成稿件后也成了《新晚社区报》的头条,同时这期的报纸售卖率也提高了,因为在大家眼中,有关自己生活的小事就是最大的事。
另外,《新闻晨报》曾经针对长宁区周家桥街道做了一项社区居民需求调查,结果发现不少居民希望看到更多对生活有指导意义的内容,换句话说,就是大家更喜欢服务性更强的社区报。所以,做社区报仍要把大部分的眼光盯在社区居民身上,盯在居民的需求上。
(二)定制化服务是优选渠道。内容为王固然重要,但渠道为王的时代也已来临。《长尾理论》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说:“由于信息的充裕和商品化,信息的免费将是必然的,但同时稀缺的信息将变得非常昂贵。” 因此,怎样在“售卖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新的方式把重要的有用的信息重新展现给大家是需要考虑的。
而社区报的服务半径比较小,那么对读者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满意度就显得更为重要。从产业属性来看,传媒行业本身就属于服务性行业,社区报的根本宗旨也应该是服务,而且只有把服务做得更好,更加优于都市报,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例如,美国著名的社区报《斯塔藤岛前进报》的办报方针就是“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服务到位”。
那么什么样的是定制化服务呢?内容上,为社区居民提供更有用、更贴近的信息,使之成为居民离不开的“信息索引器”。例如,《新晚社区报》第四版上,期期刊登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范围及联系方式,让居民在找不到社区的情况下,只要随手翻阅报纸就能查询到,以及连续做了100期的社区服务网栏目,将每个社区内服务好、质量优、价格低、人气旺的小店搜集出来,给居民提供可靠的参考。
经营上,为客户定制化服务,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拿《新晚社区报》银行版面为例,银行协会每年包下一个版面向居民普及银行知识,而社区报针对这个大客户把每期的理财版面内容设置为与银行协会宣传的知识相应的实例,这样一个版面是理论、一个版面是实例的方式,既能达到服务居民的目的,又能让客户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并且,负责经营的领导每年针对银行业的“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主题,还专门策划“金融大集”活动,做到把金融知识的宣传从理论到实例再到实践,每一次的活动都能聚集很多的人气,这样的效果大大超出了银行业协会最初与社区报合作的预期效果,达成了长期的合作意向。
(三)全媒体运作尝试新技术。想要在新媒体背景下不断成长的社区报,不仅要有内容做基础,渠道做支撑,技术更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全媒体化就是基于网络新技术而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交流、搭建一个全新的信息传播平台。除了大家都在做的建网站、建微信平台,社区报还可以针对自己小众的优势,尝试与业主论坛和业主QQ群合作。现在,在好一点的小区都会有自己的业主论坛或小区论坛,社区里的大事小情、生活互助、交朋唤友、意见建议等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完成,如果社区报与之联合,就可以实现更强有力的互动性。例如,在小区举办活动,可以在业主论坛或者业主QQ群里征集意见、征文等等,读者还可以通过网络活动的直播或者观点,还可以把自己拍摄的照片或者参与活动的感受到报纸上。在网络上体现传播的即时性,而在报纸上又实现了永久性。
关键词:新媒体 社区治理 微信
一、呼伦街道微信公众平台的基本情况
2013年呼伦街道率先创建了“呼伦街道微信公众平台”,打开了党群、干群沟通的新途径,荣获了“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优秀奖”。目前,呼伦街道微信公众平台由两部分组成,订阅号提供组织、技术支撑,微网提供应用信息和服务支撑。
二、呼伦街道微信公众平台实际中发挥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了政务公开的职能。平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坚持向群众“讲实情、说真话、办实事”,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也避免了虚假信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方便了居民,提升了民主意识和民众参与热情,确保公众有效监督。
(二)充分发挥了汇聚民意的职能。呼伦街道利用平台试图探索创新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机制。如微信平台收到居民群众咨询、反映问题的意见及时回复,变“单向灌输”为“双向沟通”。针对辖区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个人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利用平台的自动回复系统,及时地、细致地给予解答,搭建了汇集民智新平台。
(三)充分发挥了便民的职能。平台在实际工作中将一些社会谣言及时澄清,对居民关心的国家普惠惠民政策及时,起到了一定的正面效果,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谣言的扩散传播,避免群众产生心理恐慌而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做到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三、呼伦街道微信公众平台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传统治理方式的思维惯性。笔者曾在街道等基层单位工作,经过对公众平台的实际运营及创建过程中,明显可以看出,新媒体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还薄弱。微信作为一个独特的公共空间建构了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模式,对新媒体的应用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2.推广应用滞后。基层干部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他们还不能完全掌握和运用新媒体,还不能成为新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制约了新媒体在基层政务上的运用和发展。
3.运营人才缺乏。虽然以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在基层政府社会治理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是懂得新媒体运营的人才缺乏,运营人员缺少必备的知识体系和专业素质,没有开发能力,只能被动应用,不能适应形势和民众需求,成为制约新媒体发展的关键。
(二)原因分析
1.新媒体的覆盖小。新媒体在社区治理中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而微信正是新媒体产品代表,它的应用在社区居民的认同感上还是问题重重,社区活动、交流方式、情感归属、科技自身的问题影响其应用。
2.新媒体的投入不够。在深化改革时期,对社会建设尤其是对基层社区治理还没有纳到重要位置,使得基层不能适应社会转型的社区治理方式,对于创新社区治理方式等方面投入也很欠缺,缺乏人、财、物等的投入。
四、完善新媒体在社区治理中应用的对策建议
(一)新媒体在社区治理中要搭建平等交流的开放平台,推动不同主体间实现合作共治。公众权利的高效有序运行,需要建立公众利益表达机制,搭建诉求互动表达平台,通过各方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和认真考虑他人的利益诉求,在平等协商和彼此妥协的基础上达成对公共利益、公共政策的共识①。所以,在社区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搭建交流自治的开放平台,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提升决策的可行性,实现共治与善治。
(二)新媒体在社区治理中要建立双向权利运行模式,加强对权利的监督制约。利用新媒体建设的互动、监督平台能够较为充分地实现在均等条件下对所有人的开放,使所有利益相关者自由自愿参与进来,并不受任何歧视与阻碍,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实现有效监督,并通过新媒体传播的放大效应,形成有效的互相制约机制。
(三)新媒体在社区治理中要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形成多元冲突、矛盾激化的缓冲地带。目前社会转型期,需要健全和蓬勃发展的社会,增强社会的构建需要公共领域的培育,国家和社会之间存在极大的张力,而“公共领域”充当了这种张力的缓冲地带②。新媒体参与社区治理对于缓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不同阶层和利益主体之间找到一个平等平台,运用新媒体表达对社会的态度、观点与立场,政府通过新媒体利用大数据云计划,进行处理分析,搜集社情民意。
(四)新媒体在社区治理中要不断开发新媒体推送便民服务功能,创新社区治理服务路径。群众希望获得“一站式”且无间断24小时、零距离的服务,新媒体为这些期待提供了可能。在社区治理中,互联网思维与“网络化基层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③。利用新媒体高效、便捷、传播网状等特点,打造为民服务平台,社区各项业务工作及服务流程,提供各类民生服务。新媒体可以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有针对性、细分群众的服务,对服务对象实现兴趣爱好、职业年龄等专业化细分,满足各类公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沟通,凝聚共识。
五、结语
本文对呼伦街道运用新媒体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治理理论和调查研究为视角,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总结,为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参考。
注释:
①金世斌:《公共权力运行中的公共利益悖论及其消解》,《上海城市管理》,2014年第05期,第11-13页。
②宋瑞霞:《公共领域:国家与社会之间张力的缓冲地带》,《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02期,第9页。
③杨敏、杨玉宏:《“服务D治理D管理”新型P系与社区治理新探索》,《思想战线》,2013年第3期,第23页。
参考文献:
[1]Melvin Delgado, Community Social Work Practiceinan Urbancontext: The Potentialofa Capacity Enhancement Perspectiv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2000.
[2]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宋瑞霞.公共领域:国家与社会之间张力的缓冲地带[J].法制与社会,2014,(06).
以下为霍尔姆斯文章主要内容:
Facebook能否继续保持社交领域的王者地位?企业在社交媒体的大笔投资能否换来更高的回报?企业CEO最终会不会开始发送Twitter消息?下面就是接下来一年社交媒体领域最重要的趋势。
一、移动社交媒体使用量继续攀升
今年9月份,Facebook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披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我们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移动使用量的增长速度将超过个人电脑使用量的增长速度。”在美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将在2015年超过有线互联网用户,但是在社交平台,这个转变会来得更早。
对于社交媒体的未来,这意味着什么呢?令移动社交更便捷的网站拥有巨大的优势,尤其是像Instagram这样的视觉分享平台,事实上Instagram移动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Twitter。与此同时,传统网络必须更好地使自己的桌面和移动体验实现差异化,确保移动界面简单实用,加载速度快,同时充分利用GPS、近场通讯等技术,甚至还要充分利用周边地理位置功能。
同时,针对移动平台开发实用的广告技术比以往更加迫切。到目前为止,将广告有效投放到窄小的移动设备屏幕已经成为这个领域的严重问题,甚至是阿喀琉斯之踵。
二、社交广告继续发展和完善
为了解决移动营收难题,社交网络将在明年探索新的社交广告模式。传统的横幅式广告和侵扰式广告将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创新型的广告,例如Twitter“推广消息”(Promoted Tweets)和“Sponsored Stories”等。这些所谓的本地广告(native ads)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看起来根本不像是广告,而像是一种内置的、用户选择的另外一则内容。
一些用户对广告侵入自己的屏幕感到非常不满,而本地广告有望使品牌根据客户的喜好与需求联系到他们。在这背后是一种聚合理念,即广告和内容可以相互替代。例如,企业已经开始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渠道向关注者发送Twitter消息。使用分析工具确定哪些消息阅读量最高,进而选择性地扩大这些消息范围,例如发送“推广消息”,进而将内容变成广告,实现更广泛的覆盖范围。
三、国际和小众社交网络实现巨大发展
2013年,北美地区的社交网络用户总数增幅预计仅有4.1%,而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增长率预计高达21.1%,拉丁美洲增长率为12.6%,中东和非洲地区增长率为23.3%。
大型社交网络将继续大步拓展国际市场,去年Facebook在拉丁美洲的用户数量增长了47%。但本地化的社交网络,尤其是主要依赖于移动用户的社交网络,也将经历长足的进步。例如中国的新浪微博用户数量最近突破4亿,而面世仅两年的微信也拥有了2亿用户。
与此同时,致力于提供更深入、更专一功能、总被大公司忽略的小众社交网络将继续在北美和国际市场经历爆炸式增长。例如,Instagram在被Facebook收购之后,社交媒体流量增长了17319%,而Pinterest流量增长了5124%。
对于品牌和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什么呢?要想实现覆盖范围最大化,就要与社交网络在北美和全球的发展保持同步。另外对社交媒体管理系统,包括简化监督和发贴的需求也会很大。
四、社交媒体拓展到营销以外的部门
接下来一年,预计企业将更多地接受社交媒体工具,包括内部网络、实时聊天等,将使用范围扩大到熟悉的营销和社区建设以外的领域。这有可能极大提升经济利益。去年,McKinsey出版了一份令人大开眼界的报告,称未被发掘的社交技术在企业市场的价值高达1.3万亿美元,其中大多数来自于办公效率的提升。
我们已经看到,人力资源部门利用社交媒体来简化申请程序,销售团队利用社交媒体培养人脉和监督销售渠道,运营和分销团队则利用社交媒体详细追踪供应链。另外还有HootSuite Conversations等内部网络工具可以使企业共享专业技术。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在大企业的部署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到目前为止,社交网络在企业的部署主要靠基层员工、大型社交媒体和社区经理来推动,但越来越多的CIO(首席信息官)、CEO(首席执行官)和CMO(首席营销官)也将看到社交媒体对于企业的价值,并开始采纳。随着企业顶级管理层自上而下地制定社交媒体战略,社交媒体管理系统也会成为企业办公软件和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必备组成部分。
五、大数据继续发展且更易管理
社交媒体为企业提供了关于客户和购买趋势的前所未有的大量信息。从数据巨头Facebook,到活跃在社交媒体的小型企业,都面临着这样一个挑战,即如何处理这些数据并将其转化为适当的行动和政策。需要指出的是,甲骨文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93%的北美地区企业高管认为,如果不能充分利用数据,他们将失去一部分营收。
数字分析师玛里塔·斯卡菲(Marita Scarfi)解释说:“我们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系统来分析这些海量的社交媒体数据,并将他们连接到消费者与品牌的交汇点。”
接下来一年将出现大量的新软件和工具来完成这些任务。新型社交媒体控制中心将实时追踪多个社交平台的数据,包括Twitter消息、Facebook“赞”,以及用户的情感,进而使企业快速提升用户服务,预测未来的购买趋势,更可以简化内部沟通,提升工作效率。雀巢已经开始利用这些社交数据来提升用户满意度,通用电气则利用这些数据加快电网维护速度,华尔街利用这些数据预测股价走势。
六、社交媒体教育走上正轨
最近《哈佛商业评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利用社交媒体的企业当中,只有12%感觉自己能够有效利用。随着社交媒体在企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要想使影响力最大化就越来越需要专业的培训。只知道如何发送Twitter消息或者在Facebook建立好友关系远远不够。预计在2013年,大学将开设更多的社交媒体课程和专门的社交媒体MBA培训。纽约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商学院以及数十所其他高校已经开始了这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