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卖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的老师,有教给我们知识的老师,关心呵护我们的“老师”。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一群陌生人。有些人可能会嫌他们讨厌,影响大家的休息;有些人可能会上前看上两眼,然后漠不关心的走掉,可我却能在他们身边看上很久很久。他们不像乞丐,在街头,不靠任何劳动换来人们的同情;他们肯放下尊贵的脸面靠劳动换取钱财,虽然这是社会最底层的工作。他们就是街头卖艺的人。
第一次看到他们时我不愿走了。虽然他们靠着底质的音箱,五音不全的嗓子,演唱着可能连听也没听过的歌。但他们却用心的去唱,尽情去唱,他们赚取的每一分都是他们用血汗换来的,是他们整日整夜游走街头换来的。卖艺者完全可以像乞丐一样,但他们没有,他们是要靠自立来换取幸福。他们不需要人们的怜悯,而是要人们对他们的鼓使他们有自信唱下去,并越唱越好。
他们是我的老师,教会我以后要靠劳动换取幸福的老师。是他们教会我自立,自强。我尊敬他们,尊敬靠劳动换取幸福的每个人。
北京市的这条规定是有据可依的,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国家就专门针对医药保健品广告宣传作出过类似规定,任何产品都不允许在广告中以消费者、医生、专家向消费者推介产品。目前特别重申这一点无非是针对目前相关市场广告欺诈现象突出,表明行政部门要加强相关的执法力度。
名人在代言产品出现问题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广告内容不当,如陈小艺代言三精产品;二是广告本身没有问题,但是产品质量和功能出现严重问题;三是产品和广告本身都有问题。
明星们作广告一直饱受非议,而且时有风波发生,原因是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操作不当所致。企业花大价钱请明星做产品的代言人,无非是想借助明星的个人影响力,扩大产品的销售。而在双方合作过程中,明星属于弱势群体,接受了代言产品的合同后,必然要按照广告主和策划人的“导演”行事。而在一些策划人的考虑不周和企业主急功近利的情况下,他们往往希望明星们采用振臂一呼的类似“我用过,好,实在是好”的广告语,明星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出卖”了。
名人为了避免在代言产品时出现问题,一定要分清代言和证言的区别。
广告的基本作用是介绍产品用途和优点,所谓代言就是代替不会说话的产品表达产品信息,聘请名人作广告代言人是利用名人的影响力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并加强他们的信任度。在广告里代言人是服从整个作品需要的演员,代言人通过自己的演技和魅力获得应得的报酬,这不过是一个正常的“卖艺”行为。
而有些广告主出于急功近利的心理,却让代言人用自己的人格和身份来证明产品的功效,这样的广告就不是一般意义的代言广告,而成为了证言广告。 证言广告一般来是不需要什么奇妙创意的,但是其广告效果往往比较有保证,奥妙在于广告过度透支名人的影响力。证言广告往往让名人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家庭成员、工作背景作为广告内容的主要卖点,达到虚拟真实的效果,让受众在有意无意中受到暗示而产生购买冲动。而代言人在广告中介入过深,因而和品牌联为一体,会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结果。当产品出现问题时,消费者感觉上当而迁怒于名人,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名人广告风波的根源。这种情况下代言人不仅是“卖艺”而且是“卖身”了,因为大多数名人并不了解这些广告里的窍门,往往不知不觉中被广告主“暗算”。
名人代言广告引起强烈非议的如当年的盖中盖广告,被称为明星集体补钙,后来广东有消费者因此起诉相关明星要求赔偿损失。有些明星拍摄的证言广告尽管十分隐蔽,但是行家一眼就能看出,下面列举两例:
XXX为台湾影视歌明星,并因为能够写书而被人们称为才女明星。她在代言某品牌卫生巾广告时,以自己签名售书的场面为背景,"每次站起来,最怕突然涌出的那一下……"然后介绍该产品的特点,之后心满意足地继续签名。因为该明星确实经常从事签名售书活动,这样该广告无疑容易被受众接受。同时看过该广告的人在接受到她出席其他文艺活动的信息时,也很容易联想到这个产品。但是一个才女明星经常会被人与一种私秘性很强的产品联系起来,恐怕对该明星的个人形象而言不是什么好事。这样的结果是牺牲了自己的形象,加强了产品宣传,这种结果恐怕不是名人自己所看到的。
XX为电视著名节目主持人,代言的产品为现在正在一种畅销的维生素产品。“做广告,我很慎重,名气是观众给的,要对大家负责。21金维他,21年精益求精,健康千万家庭,这,也是一种责任。21金维他:家人的健康,我们的责任”。背景是我们熟悉的庄严色彩,接着是耳熟的音乐。
看到这则广告我们不仅奇怪:作为一个主持人您能够为我们的电视节目负责任,我们就已经非常爱戴您了;而现在您却勇挑大梁为观众的用药负责,真的让我们有点茫然了。您不是行业专家、消费者或者权威机构,怎么能够认为拍这个广告是为消费者负责任呢?即使你是专家或者是对该产品很满意的消费者,也不允许这样拍广告呀!21金维他是近年迅速成长的一个品牌,在其成功推广中一定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但是在辉煌的时期推出这样的广告,不能不说是美中不足,毕竟获取成功的途径还是很多的。
还有一种极端的广告,比如宣称什么“每月减肥12斤”、“一个星期彻底祛斑”等,明星们拍摄这种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的广告,已经不是“卖艺”或者“卖身”的范畴,简直是丧心病狂的“卖命”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名人广告都会带来付面影响,也不必象有的名人宣称的“以后不再代言保健品和药品以免引起麻烦”,为了便于说明一般性代言广告和证言广告的区别,下面列举两则成功的名人广告:
赵本山VS蚁力神恰倒好处天衣无缝能:
本山甲:最近有点力不从心了。本山乙:给你整两盒蚁力神。
本山甲:好使吗? 本山乙(暧昧地一笑):用了你就知道了。
这里本山甲没有描述自己如何的力不从心,本山乙也没有介绍产品如何的疗效神奇,但是观众却在简单的对白中领会了广告要表达的信息,了解了蚁力神的作用。其中“力不从心”暗示了男人生理的尴尬,“用了你就知道了”暗示了产品的疗效。由于广告创意独到,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范伟的万通筋骨片也是比较成功的一例。:“腰腿痛,风湿病,请服万通筋骨片。一般人我不告诉他!”一个不能更普通的告知性广告,因为一句强调性的“一般人我不告诉他!”而让人难以忘记。
他住在这个城市什么地方,究竟从何处而来,这些我都不知道。但是,我却知道天桥上每天都有他的身影,与清晨的朝阳一起出现,与黄昏的夕阳一起消失。他在天桥上的位置,也总是固守不变,那是台阶拐弯处那个平台的外角落。
他六十多岁,个高体廋,面目清癯,胡须虬髯,双鬓霜花,穿着故旧,然而绝对保持整洁。一把红褐色的旧木吉他,一个投放钱币的四方木盒,一把不知坐过多久的折叠马扎,这三样儿极不起眼的小东西,便是我见过他的全部家当。
这个天桥,是我上班的必经之路,几乎每天我都在上面走过。依稀算起,从首次看见他在这儿弹唱,至今大约有了半年时间。
印象中,每次路过天桥,很少见他闲着、歇着,大多数的情况,他都是在那儿弹唱,一边熟练地弹奏手中的木吉他,一边全心投入地唱着当代流行的歌儿。不管身边踏过的脚步有多匆匆,他的弹唱始终那么投入,神情如痴如醉,旁若无人,自由自在,仿佛这偌大的天下,只有他和他的木吉他。
他唱得超级棒,有时候或者有的歌,甚至会有一种穿透生命的感染力。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不会相信,一个如此年纪的老人,竟然能弹一手好吉他,还能唱出那么多的流行歌儿。
摆在地上的四方木盒里,总有不少散失的钱币。在被他的歌声打动时,我也会放钱到里面,基本每次十元,大概已有十多回。这不是我的施舍,也不是我的同情,而是一种莫名的感动使然,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愿。
秋去冬来,天气渐渐冷了,人们陆续换上了冬装。而这个卖艺老人,依旧每天在天桥上弹唱着。我还猜想,大概再过些时日,气候再寒冷一点,老人也许就该离开了。
这天清晨,我如往常一样早早起了床。拉开窗帘,惊喜地发现窗外正在飘着雪花,而且地面早已铺了白白的一层。
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我穿上厚厚的羽绒服,取出心爱的单反,下楼了,我要去街上拍一拍这美丽的雪景。此时,清晨七点,雪花飘荡,寒意凛然,加之恰逢周末,大街上的行人稀少,没有几个,由于路面湿滑,车辆则更是稀有。
我兴致勃勃,边走边拍。
拍着走着,走着拍着,不知不觉,便到了每天上班要经过的天桥。我抬头向天桥看去,发现上面站着一个人,背正对着我,静静伫立在那里,手扶栏杆,凝望着长街的远方,片片雪花,不停飘落在他的身上。
这不是每天都在这儿弹唱的卖艺老人吗?
是的,没错,就是他。
我心中不禁暗暗揣测,这种天气还要出来?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在他孤寂、清癯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我决定上前和他攀谈,于是快步跨上了天桥。
走近一些,一声招呼,老人立刻认出了我。我递上一根香烟,他礼貌地接过,一起点燃之后,我们一边抽着烟,一边攀谈起来。
“老伯,我很喜欢你的歌!”我说。
“谢谢,谢谢捧场。”老人一口地道的普通话,声音浑厚,很是中听,不过,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唱歌的人肺气充足。
我想知道他从哪里来,但不好直接问,于是说:“老伯,你不是本地人吧?”
老人笑答:“卖艺人四海为家,人在何处,何处便是家。这么说,我是哪里人呢?”
我答道:“如果这么说,老伯也是本地人啦,因为你就在我身边,我是本地人,所以你也应当是。”
老人抽起了香烟,没有搭腔,目光凝视着远方,就像刚才一样。
雪,下得更大了,纷纷扬扬地飘洒,长长的大街上,路边的青松上,白皑皑的一片,好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看见他那些家当带在身边,我又找话说:“老伯,今天下大雪,街上人也不多,你为什么还坚持出来啊?”
老人看一眼我的单反,然后答道:“你拍雪景,我赏雪景,不同年龄,一样心情。”这朦胧诗一般的回答,似乎不是回答我的问题,但仔细想过,却又觉得仿佛是回答了。蓦地,我觉得这个老人不简单。
于是我便说:“老伯,你根本不像一个卖艺的,倒是很像一个哲学家。”
听了我的话,老人忽然一阵“哈哈”大笑。这笑声,似豪迈,似无奈。笑罢,他稍作停顿之后,极其认真地问我:“小伙子,这雪景美吗?”
我说,美。
他说:“是的,很美,很美,就像我以前拥有的世界,多干净,多宁静,我喜欢。”
我说,我也喜欢。
接着,两人又是一阵短暂的沉默。
突然,老人头朝白茫茫的天空,亮开嗓门高声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此时美景,犹如曾经,唱一首属于自己的歌儿,以表我的心情。”此话语气抑扬顿挫,激情高涨,就像舞台演出,台上演员跟台下观众互动时的那样。
说着,他便从身边拿起他的木吉他,指法娴熟地来回拨弄起来,激扬的琴声响彻天空。紧接着,他那动情的歌声,也犹如雪花般纷纷扬扬飘荡起来,这是一首我熟悉的歌儿:“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我静静立在旁边,听着他投入的弹唱。
我有自己的底子,而这些底子长久以来被大多数人忽略了。我凭借自己的实力考进中戏导演系,刚入学就做了职业模特;大学期间,我还学了表演、播音、美术,获得了羽毛球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我演过电视剧、话剧,做过话剧编导;我拿过很多奖,虽然不是什么国际大奖,但这些奖项印证着我一步步的脚印。
《色・戒》在成就我的同时,也轻易地将我此前的成绩轻轻抹去。我的过往无人提及,仿佛我是一个空降兵,直接落到了金马奖的颁奖台上,送给我的形容词都是幸运、机遇等与自身努力无关的字眼――我的确很希望成名,但不是以否定自己的付出为代价。
然后,我“消失了”,媒体上不再有关于我的任何报道。我很冷静地盘点大红大紫后的收成:金马奖最佳新人奖、某化妆品广告代言、花瓶、一脱成名、过火表演、对青少年有不利影响……我就像上证A股,疯狂地冲到了历史最高点后,就稀里哗啦地崩了盘。
我选择出国一段时间,不是逃避什么,只是不想总有人喋喋不休地追问我未来的计划。在我看来,未来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我去了英国,带着全部身家:《色・戒》片酬50万,广告代言费80万。签合同时说好代言费600万,可新广告没播几次就被叫停,虽然我可以坦然将这600万税后的480万据为己有,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最终退还了400万。
出去之前,我不知道要在国外待多久,也不知道这笔钱能用多久。但我不发愁,我觉得,我一定能让自己过得很好。
我本打算找个学校读书,去了才发现很不现实。首先,英国的艺术院校对学生的基础要求很高,雅思成绩要在6.5分以上,托福至少要在1550分以上。我的英语水平远达不到可以被录取的要求。其次,英国学费高,哪怕是伦敦艺术大学这样的公立高校,正规录取的学生每年都要交1万英镑学费,而我这样的自费生,则要交3万~4万英镑。
我掂量了一下钱袋,打消了自费读书的念头。接下来我找了个语言培训班,专攻英语。我的目标是以好成绩争取到全额奖学金。我打听得很清楚,伦敦艺术大学的最高等级奖学金是每年1.8万英镑,有了它,我不仅可以免费上学,还能从中赚到所有生活开支。
之后,我开始考虑经济问题。手里的钱在国内可以买一套房子外加一辆车,可在英国,不过是一个白领的年薪水准。而我,还不知何时才有赚钱的机会,所以,我不想动用这点老本。而我知道,只要一个人肯开动脑筋,就肯定会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
我在大学学的两样东西派上了大用场――美术、羽毛球。在英国,街头艺人是一份很有“钱途”的职业,只要有一技之长,且可以在街头展现出来,就能获得回报。
我的第一次“卖艺”是做街头另类时装秀。我用旧报纸撕出大概的衣服样子,再用大头针把“衣服”别在身上。我穿着纸衣服,站在街边,面前摆个帽子,就算开始营业了。为了配合“衣服”的色系,我扑了厚厚的粉,画了个类似日本艺伎的妆。看我造型奇特,创意新鲜,不一会儿路人就开始热情地投硬币、纸币。我腰里别着MP3,塞着耳机听英文歌,姿势摆累了就换一种。在路边站了两小时后,我有了26英镑55便士的收入。
在英国人眼里,任何与创作有关的行为,都被视为艺术。我用油彩在脸上画出京剧脸谱,有钱收;拎一桶水,用海绵做的毛笔在人行道上写书法,有钱收;搬一张椅子,替路过的人画肖像,也有钱收……每天抽出两个小时,琢磨个点子,总能有几十镑收入。这些钱足够我每日开销,这些钱也让我在英国的日子渐渐不那么拮据。
除了“卖艺”,我还“卖身”。打羽毛球给我带来了更高收入。
在英国,人工费非常昂贵。我找了一家俱乐部,跟驻场教练打了一场球,再跟老板谈谈,就成了俱乐部的兼职陪练。每小时80镑,老板收取20镑的管理费,我自己净赚60镑。每周大概陪练15小时,收入900镑――正好承担了房租和上语言班的费用。
就这样,到伦敦一个月后,我就从吃老本变成了自给自足。这种自给自足,不仅给了我安定的生活,还让我变得更加自信。
来到伦敦4个月后,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是韦恩斯坦兄弟电影公司总裁Bey Logan打来的,说想初步接触一下,看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一个星期后,当我正裹着一次性桌布改造的“时装”在街边表演行为艺术时,Bey Logan笑眯眯地出现在我面前。他称赞我极具创意和美感,我们进行了第一次简单的交流。让我最开心的不是他的夸赞,而是我可以很流利地用英语与他沟通。我们聊了一刻钟,然后Bey Logan邀请我一起吃晚餐。约好晚餐的时间地点后,他离开了,走之前,他在我的帽子里搁了一张100欧元的纸币。他说,作为合作伙伴,他请我吃晚餐;作为路人,他为我的行为艺术买单。
做街头艺人和羽毛球陪练终归是赚小钱,我觉得我的才干不止于此,所以,我将目光瞄准了我的老本行――专业模特。
因为有Bey Logan的引荐,我认识了英国本土的影视界资深人士,通过他们又结识了一批英国有名的化妆师、形象设计师,并最终联系上了每年都与“伦敦时装设计周”有固定合作的服装设计师加雷。
我告诉加雷,我曾是专业模特,有丰富的舞台经验,而且我有着他麾下别的模特不具备的东方神韵与气质。我把自己的写真带给他看,我相信那种侧面特写、嘴唇鲜红的老上海风韵足以打动任何设计师。
我成功了,2008年的“伦敦时装设计周”上,我成了加雷的“御用模特”。我穿着他最新设计的歌特式面罩时装,走上了时装会的T台。我没有经纪人,价码是我跟加雷亲自敲定的。我做了一周的模特,拿到的薪水是2万欧元。
加雷对我非常满意,在他的帮助下,我先后认识了众多国际一线品牌的设计师。可以这么说,只要我愿意在英国时装界发展,我相信我会在短时间内成长为最受关注的时装模特。
陈家恶少看中马忠义的女儿马赛凤,欲强行非礼。赵翔奋起反抗,戳瞎陈大少的右眼。福兴班被人追杀,赵翔、马赛凤与马忠义及师弟师妹走散。
他们约定在上海碰面,赵翔和马赛凤扒火车先到。为谋生计,赵翔拉黄包车,马赛凤卖烟卷,苦等马忠义。谁知师傅没等到,冤家路窄,竟和陈大少迎面撞上。陈大少带着一伙人把赵翔逼得跳了黄浦江,所幸马赛凤乘乱逃走。
马忠义带着三个徒弟,猴子、小胖和丫头沿途卖艺,终于赶到上海。少了台柱子的福兴班,生意惨淡,连房租都付不出。仨徒弟拿着好不容易挣来的钱买了几个大饼,回家途中却被小瘪三嘎头抢走。三人拼命追赶,可架不住嘎头东窜西跳,始终捉他不到。此情此景恰被马忠义看到,他觉得这个小瘪三倒是可造之材。
虽说喝了马忠义的粥,可嘎头并不领情,甚至趁着福兴班卖艺的功夫,混进人群偷东西。他带着偷来的钱买的烧鸡大摇大摆犒劳福兴班,被马忠义狠狠呵斥。觉着委屈的嘎头夺路而逃,马忠义边喊边追,谁知碰到陈大少。陈大少告诉马忠义,大徒弟赵翔已经被他弄死,接着他又把马忠义狠打一顿。
马忠义大病不起。四个孩子出门卖艺,所获虽少,但颇令马忠义欣慰。尤其是嘎头,常常苦练基本功到半夜,进步神速。屋漏偏逢连阴雨,房东太太再三催缴房租不得,干脆带人抢了福兴班的行头拿去典当。马忠义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让三个徒弟与上海滩大世界签了卖身契。
马忠义心如刀绞,大醉而归。嘎头极力劝慰,最终让他重新鼓起勇气。师徒二人从此以擦鞋、按摩为生。偶然之间,马忠义看到女儿赛凤竟成了大世界头牌艳郎,急火攻心,再次病倒。原来赵翔并没有死,他瘸了一条腿,为了两人能够活下去,赛凤不得已去大世界卖艺。马忠义原谅了女儿,并决定把“乌龙绞柱”传给嘎头。
在马忠义和赵翔的悉心调教下,嘎头青出于蓝。福兴班终于得到在大世界演出的机会,演出那天,嘎头在两根立柱之间上下翻飞,宛如蛟龙出海,博得了满堂彩。与此同时,马忠义被寻仇而至的陈大少一刀刺中心窝,死在去大世界的路上。
《杂技岁月》讲述了旧社会卖艺人的艰难生活,这些生存在社会最底层的蝼蚁小民,吃不饱穿不暖,还备受欺压,但他们仍然用自己的方式保持善良、坚持自尊和维护亲情,让作为观众的我们看到人性里熹微但恒久不灭的善的光芒。马忠义的扮演者,台湾资深演员顾宝明,显示其深厚的表演功底,把一个自尊、辛酸、忍辱负重的老艺人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过目难忘。
杂技岁月
编剧 邱怀阳导演 范冬雨
美术指导 张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