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当代社会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体育运动;当代社会;体育功能;强身健体
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人的自身发展是紧密相连的。首先,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所导致的一种结果或所达到的一种目的;其次,社会的发展又依赖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自我发展。所以,社会的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人自身的发展又构成社会发展的载体,而人的发展则主要体现在人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上。
一、当展社会中体育基本功能
1、体育直观作用──强身健体
“强身健体”是体育最主要的本质功能。在公元前三百多年前,古希腊的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承经说过:“生命在于运动”。体育以身体运动为基本表现形式,通过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各个机体、系统以一定负荷和作用量进行刺激,使身体在基本形态结构、生理系统等方面发生相适应性反应,进而提高身体健康和增强自身体质。
2、体育运动是各级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体育运动的教育功能就其普遍性,它对现代社会产生的作用,是其他社会中其它功能无而无法相比的。因此,在世界中,许多国家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但对体育运动的高度重视确是共同的,这为其在教育中发挥体育的作用提供了载体。
(1)体育运动在学校教育的基本作用
关于教育的基本概述中表明,从来都认为体育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最重组成部分,并一直重视它在这个特定领域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利用身心共同参与体育过程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将来担任社会角色所必备的体育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是体育在学校发挥教育作用的主要作用。
(2)体育运动在当代社会中的教育作用
就社会教育意义而言,由于体育所具有的活动性、技艺性、竞争性、群聚性、国际性和礼仪性等特点,它作为一种传播体育价值观的理想载体,在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及培养社会公德等方面,教育人们要与社会保持一致性。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当置身于社会群体之中,会因竞赛的礼仪形式,激烈的竞争气氛,高超的表演技巧和比赛的胜负结果等因素,在同伴与同伴之间、同伴与对手之间、观众与运动员之间产生极其复杂的感情交流,并激起人们的荣誉感、责任心、集体观念、民族意识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3、体育运动发展方向趋向休闲体育娱乐
现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路程证明,休闲活动是人类社会十分重要的社会活动,它是人的社会生活必然的构成部分,社会人的个人消费活动大都在休闲时间中进行。就休闲活动的内容来讲,休闲体育占有十分重要的、特殊的地位,据日本有关研究统计,在所有的休闲活动中,与体育相关的活动占70%左右,充分说明了休闲体育已成为经济发达社会中休闲发展的主流。休闲体育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今社会休闲活动的主流,完全取决于休闲体育本身所能够完成和达到的社会功用。
4、体育运动对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功能
体育作为一门新兴产业刚迈进市场,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市场引起经济界的高度注视。以体育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各种名牌产品,如“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安踏”等全世界知名,创造出惊人的经济效益。
二、体育对满足人类社会自我需要的必要条件
1、通过历史发展可以发现体育是实现人自我需要的手段
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原始的纯生物性的体育还是现代社会花样繁多的体育,都为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存、为了享受、为了发展。生命在于运动,人类从爬行动物变成直立行走的高级动物――人,这本身就是运动的结果,按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叫做劳动创造了人类。从现代体育学意义上讲,远古时代的劳动,也可称之为体育。不过,原始时代的体育(劳动),尽管也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生存、享受、发展的追求,但这种追求是不自觉的、或者说是纯生物学意义的。
真正地自觉地、科学地把体育作为人类生存、享受、发展的手段,恐怕只一二百年历史。而科学的体育运动的界碑也只是自100年的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100年后的今天的体育运动更是远非昔日可比。当今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是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的竞争,而且是员工(对企业而言)、国民(对国家而言)体能的竞争。体育已经既作为增强国民体质、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和满足国民日益提高的娱乐水平的手段,又成为了展示综合国力的标志。
2、体育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最早出现甲骨文书法作品是在1921年左右。著名学者罗振玉在研究之余,集甲骨文字用毛笔写成楹联,于1921年以《集殷墟文字楹联》为书名付印。这是一部最早的甲骨文书法集,是甲骨文书法时代的大事,使这种古老的书体为现代人服务。其后章钰、高德馨、王季烈等人,也纷纷集甲骨文字为楹联。1927年罗振玉将自己和章钰、高德馨、王季烈三人作品集为《殷墟文字楹帖汇编》,由东方学会石印出版,共收400余副联。在甲骨文可识不足千字之时,他们能集出这样多的楹联,可谓极变化之能事,创甲骨书法之奇观。罗氏写甲骨文,以体势开阔宏伟、结构谨严的一期卜辞为宗;参以中锋篆法,坚实挺拔的结构字形,既有盎然古意,又能别具心裁,成为契刻书法的杰出代表,影响着甲骨文书法的发展。著名的甲骨学家董作宾先生,不仅对甲骨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还对甲骨书法颇有研究。他在刻苦临摹的基础上,不断创作集字甲骨文书法作品。在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先生逝世时,董作宾用甲骨文字撰写了四百多字的长篇挽联。其结体纵横开合,上下错落,浑厚劲削,绵里藏针。董作宾从甲骨文拓片的临摹走出来,带着自己的个性与面貌,启迪着后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甲骨文书法蔚然成风,甲骨书法和篆刻创作进入了一个空前繁盛的时期。甲骨文式的书法篆刻在一些大型的展览中比重明显加大,在作品质量上也有了新的提高。当代作者在继承前贤作品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拓宽视野,涵养学识。同时,大批甲骨文书法集出版,以及个人书法展的展出,给书法界带气。1991年9月,安阳段长山、魏峰合编《甲骨文书法艺术大观》出版,被誉为“我国第一部集近现代甲骨文书家作品之大成”的著作。1994年安阳举行“中国安阳甲骨文发现95周年国际学术纪念会”,大会还在殷墟博物苑举办了甲骨文书法篆刻艺术作品国际大展。1995年安阳殷墟甲骨文艺术研究会成立。1996年台湾袁德炯《甲骨文游艺集》出版。南京举办江苏省甲骨文学会首届书法展,并举行“发展甲骨文事业,弘扬民族文化”座谈会。1997年南京举办首届中日甲骨文书法展,展出作品118件。李鸿伦书《甲骨文书法》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1995年以来,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围绕甲骨文出土百年纪念,连续几年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分别在南京、北京、准安、常州等地举办了全国性、国际性甲骨书法大展6次,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会与各种座谈会5次。其中1998~2002年,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等主办了两届“海峡两岸甲骨文书法联展”,推出了一些较为优秀的甲骨文书法作品。
这一系列成果,受到了学术界、教育界、书法界的极大关注,有力地推动了甲骨文书法向前发展。
汉字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
甲骨学是一门20世纪兴起的新兴学科,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天文、法律、经济、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同时,它还是研究中国书法的起点。可以说,甲骨学是一幢内容丰富的房子,甲骨文是房子主要主人。研究甲骨文字书法文化要先了解这幢房子,知晓它的基本结构、作用、内容和机关属性,再到具体研究甲骨文字就会从一般意义的理解上升到对具体对象的把握和了解。
(一)甲骨文内涵博大精深,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掘。甲骨文字作为一种至今仍可使用的古文字,与当今汉字的楷书形态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研习甲骨文对于当代具有现实意义。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元素,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不绝,古文字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甲骨文即汉字源头,具有独特性、延伸性,具有独特的书写和交流的语言价值与艺术价值。汉字的艺术价值投射的是一种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甲骨文作为一种书体艺术存在,其文字书体美、象形美具有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作为汉字书法艺术最早的成熟形态,甲骨文书法有着独特的构成体系,其书法艺术内涵博大精深。对于汉字起源与发展的研究离不开甲骨文,“六书”在甲骨文就已经完备。甲骨文字不仅仅是作为汉字的源头存在,其艺术空间仍然有待扩展。虽然近百年来,人们在甲骨文书法的探索上已经成绩斐然,但是相对于甲骨文的神秘与厚重,我们相信所开掘的只是冰山一角。在文化昌盛的今天,甲骨文书法的兴盛需要我们更加努力。
(二)甲骨文研习的文化与社会价值。在当代的生活节奏下,汉字书写因为各种原因相对减少,使人有汉字文化沦丧的隐忧。在这样的客观现实面前,我们应重视汉字的应用与发展。对古文字特别是甲骨文字的学习与研究更具深远意义,其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更能唤起人们对我们民族历史源头的追往,了解并热爱民族文化精神。甲骨文字因其多是因形赋意的文化表现形式,能归以“图画文字”的直观性,唤起习作者寻根问源的民族情结。书法是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方式,这个传承有其不同的层面,一是笔法、技法的传承,二是艺术风格的精神陶冶作用。社会进步,文化昌明,智慧和艺术作为一种健康情绪宣泄,让参与者实现精神层面的满足与超越,体悟到真善美,达到个人的精神的升华,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推动社会进步。同时,这种艺术求新求变具有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对人类社会进步具有深层意义。艺术与科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是人类发展中永恒的话题,也是物质达到较高层次之后,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甲骨文是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人类劳动与创造、进步与文明历程的切入点。甲骨文书法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和文化发展的需求而不断与时俱进,老树新花,给书法艺术增添异彩。通过复兴甲骨文,我们可以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自豪感。
(三)艺术教化,促进当代社会文化精神文明。追求本真过程修养道德意识情操。在民族文化的艺术门类中,书法艺术是汉文化最核心的表现形式。可以讲,其使用、书写与创作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的缩影。书法艺术作为民族文化高尚艺术形式的典型代表。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一些浮华的、颓废的带有侵蚀性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生成泛滥,而高尚、纯正、善美的社会道德品质和人们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受到严重的剥蚀与影响,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兼顾精神层面的净化,使整个社会追求真善美的大环境得以再造?仅靠空洞的说教成效甚微,如何能使人们通过一些学习转变自身,追求进步与向善,并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形态和精神导向。用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开启文化精神大门,在追求这一形式过程中修炼自身的道德意识。先生讲:“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书法艺术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生活艺术价值不言而喻。学习书法简易方便,易于推广,实用性强。书法学习的过程,是人们由书写及字,由学及文,由文及历史、及艺术人文的潜修与升华过程。习作者个人意志、心态、性情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调整、塑造、提升,对人们的精神产生极重要的影响,所谓“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自古如此。书法对塑造人的品格,提升文化品味是不言而喻的,它也不断推动当代社会文化走向繁荣。习书者众,社会高尚文化自然得以提倡。教育部2011年下文,在中小学课堂推广书法,着眼点绝不仅仅是写字水平的提高,而是有着弘扬民族文化、提倡高尚情操的远见卓识。而这一社会大环境,不能不说是甲骨文书法复兴的一个良好契机!
关键词:音乐;音乐发展;经济效益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平稳较快地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满足于物质文化生活的享受,也开始享受精神文化生活。而音乐,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它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逐渐繁荣,同时它也是表达和寄托人们感情的艺术语言,是人们表现感情、抒发感情、寄托感情的方式。从社会经济角度看,音乐发展推动了各相关产业的发展,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一、音乐教育的投入
中国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他们不仅送孩子上好的学校,而且希望孩子能拥有与众不同的特长,使孩子们将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家长们不惜在孩子的特长教育中花大本钱。如钢琴、小提琴、电子琴、古筝,还包括歌唱、舞蹈等音乐教育。这就造就了社会上林林种种的少年宫、艺术特长班的盛行。一到孩子的暑假和课余时间,家长们不惜牺牲休息时间,甚至请假陪送孩子去各种特长班学习,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表露无遗。从孩子学习的培训费、交通花费到各种考级考证费等等,大大刺激刺激了琴行、艺术学校的兴盛,其经济效益也随之迅速增长。
二、对心理作用带来的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对心理影响是越来越大,这使越来越多的商家发现了其蕴含的经济效益。如今,酒吧、超市、宾馆、旅游区无不都覆盖着音乐的旋律。各类餐厅利用音乐来塑造良好的用餐氛围与环境,使顾客心旷神怡,食欲大增,增加营业额;当我们漫步于购物商场之中,耳边响起的优美舒缓的轻音乐,无疑刺激着人们的购物欲望,使商场得到更好的收益;用轻音乐来营造舒适住宿,让游客放松心情,达到宾至如归的感受,提高客房的住宿率;用相适的音乐来烘托旅游景点,突显其内涵,增加人们对景点的理解,以此更加吸引人们来旅游、观光,等等。 除此之外,农业、工业领域中音乐的作用也日渐被人们所重视。有资料表明,如果给一头哺乳期的奶牛每天播放优美的音乐,不仅使奶牛的胃口大增,而且能使产奶量增加2%;在蔬莱大棚里边定期播放轻音乐,也会不同程度地提高蔬菜的产量。而在工厂,如果车间播放优美的轻音乐,能使工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差错率,诸如此类的现象不胜枚举。音乐产生的心理作用已被现代科学所证明,并普遍应用在各个领域,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商业应用的作用
音乐的商业应用非常广泛,许多广告正是有了音乐的陪衬,才使得广告更加深入人心。如网络歌手香香的一首“香飘飘”,让人们永远记住了“香飘飘”奶茶;由春晚红遍大江南北的“吉祥三宝”改编而成的歌曲让人们永远记住了“美好时光海苔”。
而电视音乐(MTV)作为广告的一种,它的商业应用无处不在。由于其完整的音乐和精美的制作,基于听觉和视觉的享受,再加上电影式的精美画面的剪辑和完美的融合,不仅拓宽了音乐商品的市场,也成就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不但在唱片业独领,电影票房也有它的不可或缺的功劳,许多电影在上映后推出的电影原声带不仅使电影的票房不断上升,更拓宽了唱片的发行。许多商家正是看到了它的经济价值,开始花重金打造自己的MTV。例如不少企业,利用现代制作艺术将MTV的特色和魅力与广告的目的相结合,向消费者推销自己生产的产品,让消费者在耳濡目染中接受MTV广告中的产品,从而达到其宣传产品的经济价值的目的。
四、音乐服务的发展
随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逐步提高,要求音乐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的需求。例如,音乐表演、音乐作品的创作、广播电视的点歌服务、音乐教育等。一台音乐表演费用高过几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许多人不惜掏数百元乃至数千元去看一场歌星的演唱会;宁可打爆电话也要向电台或电视点一首歌曲;参加音乐沙龙来提高自己音乐欣赏水平等等,促进了社会消费的增长。而大众娱乐消费的音乐服务也随之崛起,像卡拉OK厅、迪吧、舞厅、音乐雅座等娱乐休闲场所,这些音乐场所能使人们放松自己,调整心态,缓解压力,从紧张的工作及繁琐的家庭事务中解脱出来,满足了各个消费层、年龄层的需要,而得到迅速普及。
五、促进文化消费增长
在商品崇拜、消费崇拜这种意识作用下,年轻人表现得尤为强烈。他们追求的是音乐带给自己的洒脱和追求时尚带来的满足,用流行音乐作为宣泄的渠道。这些都形成了当今社会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从而大大促进了音乐磁带、唱片、音乐书刊、音乐贺卡、音乐文物、音乐软件、相关的音响器材、乐器等音乐文化消费品的消费市场。以唱片为例,仅2007年内地歌手唱片销量统计,李宇春的专辑《我的》销量高达85万张而居于榜首;周笔畅的《now wow》以79万张次之;第三名为张靓颖的《UPDATE》,销量也达78.5万张;赵薇的Ⅸ天使旅行箱》也有77万张的销售量,第五名则是陈楚生的《原来我一直都不孤单》,唱片销量为76万张,等等。但这仅仅是一小部分歌手的一小部分唱片,其音乐的经济价值已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广大的、群体的消费心理,时尚与新潮的消费需求无疑给文化产品产销商们带来巨大的商机。
六、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音乐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各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从事乐器制作公司的增多,带动了乐器制作业的发展,音乐队伍的壮大,提高了就业率。尤其在是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发展,音乐欣赏、音乐作品及唱片的下载给全球IT产业带来了巨额利润。而音乐文化本身所蕴藏的内涵,促进了多种产业市场的发展。一首音乐作品、一个歌坛当红巨星的经济价值促进了报纸、杂志、音响制品等文化产品市场的发展。
由于音乐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使得艺术家们开始涉足于音乐文化产业的开发,他们积极利用新技术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和类型,满足人们的需求。像近几年的“超级女生”、“快乐男生”现象,不知给相关产业带来多少的收益。比赛中通过短信为自己的偶像拉票,为通信运营商带来无限商机;比赛播出过程中插播的广告,使比赛的承办方和协办方的收入尤为可观;比赛的歌曲传唱,使KTV的爆满;企业用超女、快男代言的产品成为了柜台上的热销货,而电视台也因为观看人数的增加,使收视率攀升。音乐事业已深到各行各业之中,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韩国;社会文化;道德教育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同时也是教育全球化的一个时代。而这种教育全球化集中反映到了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方面,国家的振兴,民族的振兴都系于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就是道德品质教育。韩国在道德教育方面的发展上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同时,韩国的崛起同其社会文化对道德教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通过对韩国社会文化的进行介绍与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借鉴韩国德育的成功经验,有效地推动中国德育工作的改进。
一、 儒家文化是韩国当代道德教育发展的摇篮
(一)儒家伦理在韩国当代道德教育中的发展
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传入韩国已有漫长的历史,在韩国的文化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德育教育中,自从儒家文化传入韩国以来,便开始生根发芽。其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时期。1. 光复时期(1945~1961年);韩国光复后,教育从原来的奴化教育、殖民主义教育制度中摆脱出来, 树立了民主、民族主义教育思想,建立新的教育制度,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当时把“弘益人间”作为韩国德育教育的理念,即“ 教育的宗旨是在弘益人间的理念下,协助所有人完善其个人品德、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公民应具有的资格,使其为民主国家的建设服务并努力实现全人类繁荣的理想。”而这一教育理念确立的理由就是:弘益人间既是民族精神的精华,又与儒家文化中强调仁义,博爱的思想相通[1]。这一理念一直沿用至今。2. 经济腾飞时期(1962~1978年);二战以后,随着西方技术和文化的大量涌入,韩国的道德传统也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影响,许多社会问题随之而生。在这种情况下,韩国政府更加强调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于是韩国教育部于1968年公布了“国民教育”[2],强化了青少年和整个社会的“国民精神”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生存意识。3. 经济转轨时期(1979~现在);进入80年代后社会教育有了新的飞跃,1982年颁布的“社会教育法”把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思想贯穿其中。以上可以看出,无论是终身教育还是主体、创造性教育都与儒家的重视教育,重视学习,把学习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直接联系起来。因此,儒家文化在韩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
(二)儒家伦理对韩国当代基础德育的作用
韩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有着深远的儒教传统。今天的儒家伦理不但体现了韩民族的精神,更成为韩国的教育主体,是韩国学校德育的灵魂。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儒家伦理已成为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第二,儒家伦理是韩国国民教育的基础思想。儒家认为,只有尊师,才能重道;只有重道, 才能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的良好风尚[3]。第三,儒家伦理是家庭德育的重要体现。儒家的“忠孝一体化”思想使韩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也都贯彻着这种原则。但是,韩国也正在批判地弘扬儒家文化,努力地解决东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所以从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来看,世界上儒家伦理保存得最多、最好的国家应是韩国。
二、美、日德育文化是韩国当代德育的创新条件
20世纪是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世纪,东方国家在吸收西方优秀科技文化的同时,也导入了西方文明,如西方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道德基准等等。对于韩国来说,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对其影响极其深远。韩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方面与美、日的矛盾不是很大。但韩国毕竟也是一个有着本民族传统文化几千年历史的国家,在对美、日文化大量吸收的同时,并结合自己的国情予以改造和利用。
(一)美国德育思想对韩国当代德育的影响
1945年朝鲜半岛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宣布独立以来,朝鲜半岛又经历了三年的美国军政统治。于1948年分裂成两个独立的国家——朝鲜和韩国。在朝鲜战争过后,由于韩国一直处于朝鲜的军事威胁下,所以韩国政府毫无选择地采取了“仿美政策”[3],这不光体现在政治上,更体现在教育上,尤其是道德教育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德育目标上,美国教育家强调个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2)在德育内容上,美国一直以来被称为是“自由乐土”和“民族熔炉”的多民族国家,因此特别主张道德教育的民族统一功能[4]。(3)在德育方法上,美国一般不赞成采用直接方法,他们大多强调道德教育应该是间接的,综合的。他们注重启发、引导;注重实际生活中的锻炼;重视渗透性教育。因此,韩国人巧妙地利用美国道德教育方式中的优点,注重道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渗透, 侧重于通过道德教育实践、大众传媒和社会公共环境强化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日本德育思想对韩国当代德育的影响
日本的德育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一时期的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工业大国、金融大国、贸易大国和科技大国,作为近邻的韩国,虽然在道德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但是日本一些优秀的德育理念还是对韩国有一定的影响。(1)日本注重社会公德教育的理念给韩国提供了借鉴价值。(2)日本在道德教育上吸收外来文化与保持民族特色相结合的理念也给韩国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日本的历次教育改革都是以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改进、模仿、吸收和创新为主旨的,但无论哪一次改革又都保持了日本的民族文化传统。日本的这一特色同样也引起了韩国的思考,这集中体现在对儒家伦理的继承上。同时,为防止西方价值观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过度冲击和侵蚀,以维护传统美德习俗,学校把学习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并对学校道德课进行改革。总之,始终注意在坚持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合理因素,也已经成为韩国道德教育的一个特色,同样也值得我们借鉴。
转贴于
三、独特的家庭文化是韩国当代德育的突出体现
家庭作为人类代际间道德灌输、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对人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人的道德人格的形成影响很深。韩国人素来重视家庭传统、家庭文化对孩子人格成长的作用。
(一)尊敬长辈、重孝道
尊敬长辈,孝敬老人是整个东方人的美德。韩国的家庭文化一直受着这一思想的影响,而且在当代演绎得更透彻、更具体。走进韩国家庭,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看到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的行为。另外,当孩子对家中的长辈,老人或父母不尊重和不礼貌时父母会给予一定的惩罚,严肃地指出孩子的错误之处。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到现在为止,韩国家庭文化中提倡的“尊老”不仅限于传统“孝”的范畴,而是上升到了一种道德规范的程度。学校、职场或者其他的社会环境中,也都受到这种道德规范的约束。
(二)崇尚文明,重礼仪
自古以来,韩国家庭文化中的一个优秀传统就是注重对子女文明礼仪的熏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用餐前,一般餐桌上的餐具都会摆放得整整齐齐,一家人就座时长幼有序,讲话彬彬有礼,一起说笑从不大声喧哗。另外,母亲做好了饭如果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先说一句“您辛苦了”;在用餐时,年幼的总要把最好的饭菜放在长者的面前,以表示对长者的尊敬。长者开始用餐后,大家才可以吃饭。同时韩国的父母会告诉孩子,不要浪费,粮食宝贵等等;在公共场合时,父母会教导孩子注意穿戴和文明用语,坐要有坐姿,站要有站姿,要时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待人接物时,韩国父母会主动让孩子参与接待接客,要让孩子锻炼交际能力,体会到主人和客人的地位不同,对待客人要有责任感;在个人方面时,韩国父母会告诉孩子未经别人允许,贸然介入别人的活动是不礼貌的,和别人谈话时,应多说说自己的朋友,少说自己。谈话不可长篇大论等等。
从以上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韩国的家庭文化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也是独具特色的;同样也可以看出韩国的家庭文化是韩国当代德育成功的突出体现。韩国教育学家认为:良好的品行是孩子一生的资本,道德教育的好坏是决定孩子是否成才的保证。同时良好、和谐的家庭文化教育也促进了社会各方面道德教育的发展,为孩子将来的做人奠定了基础。
四、结语与启示
综观韩国的社会文化,我们不难看出韩国的社会文化对道德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韩国人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更多地关注受教育主体,注重从生活实践的不同侧面入手,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然而,韩国今天的德育成果也是在艰难创业中得到的时代财富,是经历火与血陶冶的历史精华。目前,中国正处于道德建设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像韩国学习和借鉴其优点也是必要和现实的。
(一)借鉴韩国在开展德育教育中处理儒家文化的积极因素
儒家思想在韩国深入人心,但儒家文化进入韩国文化“并作用于学校德育”不是直接的、原本的,而是接受了韩国文化的改进和受到学校德育的相应选择的结果。一方面,儒家伦理的某些部分被删去、被改写,或在中国被强调的东西而在韩国不被重视;另一方面,儒家伦理的某些东西已根据韩国实际被重新阐释。与韩国一样,中国也应该批判的弘扬儒家文化,吸收儒家伦理的精华,结合当今时展的特点,不断的完善和充实德育教育。
(二)吸纳西方德育文化的优秀成果,处理好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充分发扬其对德育的影响
韩国在面临西方德育文化时,打破了封闭式的道德教育,把东方注重系统道德规范教育和西方注重道德思维判断能力结合起来,即把现在社会文化与人的培养结合起来,促进了当代德育的发展。虽然中国和韩国的国情大相径庭,但是中国在面对不断涌进的西方文化时,也应大量吸收现代西方伦理道德的理论成果,结合中国的现代德育建设的需要,进行分析和比较。对于有利的一面,应该借鉴,并发扬光大,对于不利的一面,要摒弃或者是去粗取精,使之向有利的方面转化。
(三)坚持社会文化与道德教育相互融合,加强社会文化对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韩国注重社会大环境的德育功能,不断地加强社会文化的渗透性。中国也要克服学校德育注入式的弊端,要增强社会文化对开展德育教育的影响和渗透,要促使德育与现实社会接轨。从而增强了德育的实用功能。另外,加强社会文化对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例如,在公民素质教育中,要着重加大社会文化中公民意识和社会公德文化的渗透;逐渐培养人民的公民意识,使其具有现代人应具有的现在性,从而促进了德育中的公民素质教育的发展。再如,在国民精神教育中,要着重加大社会文化中爱国精神的渗透;逐渐加深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从而培养强大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综上所述,社会文化对中韩当代道德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不断地促进和正确的利用社会文化的功能,才能更好地丰富德育内容,加强德育建设。 参考文献
[1]索丰.儒家文化对现代韩国基础教育的影响[J].外国教育研究,2002,(9).
[2]顾明远.亚洲“四小龙”学校德育研究[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3]田以麟.今日韩国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儒家思想;艺术设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J505;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186-03
一、当代儒家思想的变化和意义
“儒道同源”是我们对儒家思想比较广泛的认识,然而,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比道家思想要深刻和广泛得多。在中国,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社会统治思想的主导地位,而在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儒家思想在其社会思想体系中也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我国在追求变革的途中,也曾经打出“打倒孔家店”的旗号,但随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进而使儒家思想得以再度兴起。而目前,受到西方文化等的冲击,我国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适应当代社会的境况,而经过一定阶段的探索和发展,现在的儒家思想已经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取得了广泛的认可。
(一)儒家思想的要义
无论时代如何改变,一种思想的主流要义是应该保持其独立性的。而儒家思想的要义中,贯彻始终的是“仁”,其次是“义”、“礼”、“智”、“信”。这“五常”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之中。而儒家思想的道德制高点则在于“中庸”。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内涵和解释方式呈现出多样化、阶梯性的发展,但是其核心内容仍然在社会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当代儒家思想的意义
1.当代儒家思想仍是人们道德体系的基石。尽管受到西方文化一定程度的冲击,当代的儒家思想仍然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占据基础而又重要的地位,进而形成人们的思想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而“仁”、“义”始终处于大众道德体系的顶端,经过其自身的理解和演变,形成独特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对其精神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2.当代儒家思想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儒家思想所设立的行为标准并非遥不可及,根据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其在保持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已经产生多重衍生意义,并且在保持其现实性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因此,即使是普通的百姓,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或者遵循。例如,“诚实守信”的到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成为大多数人的行为准则。
3.当代儒家思想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儒家思想一直保持着“兼容并包”的特征,面对异质文化的冲击,其更加能够“独善其身”。但是,儒家思想并不拒绝承认个文化主体之间的矛盾,而是使其能够并行,进而和谐相处。站在较高格局而言,这对解决民族文化的冲突,构建和谐中国以及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中原地区主要的传统艺术形态及其特征
从五帝时代开始,中原地区的文明就一直带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并且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笔笔浓墨重彩,期间发展起来的广泛艺术形式,至今仍旧受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人民的追捧和探索,并且已经成为了中原地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原地区主要的传统艺术种类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祖先努力与自然环境做斗争的同时,将自身朴素的审美观念与实际的生活需要相结合,并且就地取材,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产物,甚至有的艺术种类直到如今,仍旧让人叹为观止。
1.中原地区的工艺美术资源。审美情趣的发展使依靠人民的实际生活体验为基础,并且使之与相应的技术结合,进一步产生精美的成果,继而陶冶人们的情操。中原地区资源丰富,文化发展繁荣,自然风光秀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祖先制造了许多的工艺美术产品。例如在瓷器方面,有洛阳的唐三彩、宇宙的钧瓷;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朱仙镇的版画,将传统的工艺设计与中国的丰富文化结合在一起,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和欣赏价值,更具有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此外,南阳的玉雕也是一门精美的艺术,并繁荣发展至今,据多方考证,开国玉玺“和氏璧”即出于南阳。中原地区也是青铜器的故乡,青铜器的历史比唐三彩更悠久,价值也更高,因而也越来越受到瞩目。作为四大名砚之一的澄泥砚,其精品也出于中原,加之其上所雕刻的精美图案,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除此之外,仍旧值得一提的还有淮阳的泥泥狗以及中原某些地区发展成熟的剪纸艺术、以及洛阳宫灯即彩灯艺术等。
2.中原地区的其它艺术形态。除了传统的手工艺品等艺术资源之外,中原地区还有较多的其它艺术形态。例如从夏朝开始即形成一门艺术的舞蹈形态,从仅具祭祀性的舞蹈逐渐发展成为兼具娱乐欣赏功能的舞蹈,不仅受到了宫廷的重视和支持,也引发了出儒家之外的道家、法家等各个学派对乐舞的关注和评价,促进了中原乃至全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如今已经自成体系。另外,中原的音乐发展也时刻与文化和政治历史等深刻结合在一起,具有是跟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中原地区在服装的装饰方面,也发展了良好的艺术审美形态,例如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中的洛绣和汴绣等技术,其款式和图案都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另外,服装的饰品诸如“荷包”等,不仅体现了古代女红的高超水平,更变大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以及人们之间美好的祝福。
(二)中原地区传统艺术的主要特征
1.传递情感、折射民俗。无论是荷包还是剪纸,都传递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至今看来,仍旧充满了弄弄的“人情味”。同时,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也承载着传播民俗的重要使命。其中的内同与神话传说、时令节气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其表达出来的形式则涵盖了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人物山水等方方面面。无论是传递人与人之间美好而纯粹的情感,还是表达对自然和信仰的敬畏和折服之情,这些传统的工艺品无不向我们展示着曾在这篇土地上生活的祖先以及他们的勤劳品性、智慧以及朴素的审美。
2.结合了各个时期的文化特征。中原民间艺术的形式种类繁杂,内容丰富多样,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主流文化都在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得以深刻的体现。仅仅以一个小荷包而言,就能体现出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重要缩影。例如,荷包的形制千姿百态,颜色千差万别,皆因使用者的性别、等级不同而严格分类,这是传统儒家文化“礼”制中的尊卑、等级等的直观体现。再者,以中原地区的传统民间服饰而言,其中的装饰图案和款式设计都极力依照对称和均衡的形式美法则进行相应的设计,体现了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而具有美好寓意的各种装饰图案,则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以善唯美的纯粹思想。
三、儒家思想对中原地区艺术设计发展的新影响
即使是在传统的中原艺术表达形式中,其所在时代对其艺术表达的方式、效果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其文化特征、情感、民俗等都直接作用于艺术表达的过程和结果之中,继而展现出独特而又别致的审美情趣,为后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范本和线索。而在当代,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儒家思想再次成为影响着大多数人的主流思想,尤其是对于中原地区而言,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儒家思想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地区。新时代赋予传统儒家思想的新意义势必会对中原地区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产生新的影响。
(一)对艺术设计理念的影响
设计理念是设计师对产品的概念等进行的构思,它直接体现在产品的设计成果中,并直接作用于产品的风格形成等。而设计理念的形成与设计师所处时代和社会的文化都具有重要的联系。设计师灵感的来源需要丰富的文化熏陶作为沃土,而儒学思想中的美学观念运用到如今的社会当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庸”对设计理念的影响。“中庸”亦称“中和”,是儒家道德体系中的重要标准,运用在艺术设计中,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要求产品的设计效果与其周围环境等具有较高的切合度,尽管设计需要一定程度的创新,但是其产品不至于太过标新立异,从而导致与其应用环境格格不入。同时,产品的设计理念应当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当中,每个细节的考量都应该收到足够的重视,不偏不倚,从而达到完美的效果。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外来的先进理念保持平和的态度。在面对外来的优秀技术时,既不盲目追求其新意而导致忘本,又不过分拘泥于中国传统设计理念的限制进而使产品设计理念落伍,而是取两者之精华,并经过自身的感受进行一定的融合,使二者之间形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有利状态,进而呈现出极致、完美的效果。
2.儒家“仁”学思想对设计理念的影响。“仁”的思想,其本意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但是运用在艺术设计中,它主要体现于对设计理念的考量过程中人文思想方面的运用。一方面是“爱人”。无论是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艺术,都是为人类服务的,其设计目的在于增加人类生活的方便程度,或者提高大众的审美情趣。因此,在有关的艺术设计中,理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各个因素所能影响到的人文情怀,与细枝末节中展现“爱人”的良好品德,使其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另一方面,是爱自然万物,以现代的理论而言,即为艺术设计中的环保理念,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的珍视和爱护,也是对其保持怜悯情怀。
(二)对艺术设计效果的影响
设计效果直接体现在产品的运用过程当中,这不仅包括对产品的实用效果的影响,也包括对产品的审美效果的影响,体现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其直接衡量标准就是大众的购买度和认可度。
1.“中庸”对设计效果的影响。大多数艺术设计面对的消费者人群是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中层消费阶级,其对产品的接受度和认可度直接展示了设计效果。中原的消费者深受“中庸”思想的影响,并且,由于自身购买力的限制,大多数群众会选择价格适中、质量适中的产品,既不愿承受更大的经济压力购买价格高昂的产品,又不愿降低自身的需求选择质量较差的产品,这就是儒家“中庸思想”的间接体现。
2.儒家美学对设计效果的影响。儒家美学包含的方面极广,传统的儒家美学,以“仁”为本,将文化的智慧与艺术的审美充分结合,大气而不标新立异,并于微小细节之处体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高度和谐。而中原地区的群众深受这一影响,对产品的审美需求既不停留在较为陈旧的审美观念中,又不盲目追求标新立异的方式,而是将智慧之美与产品的设计效果相结合,进而选择既适于自身又落落大方的产品。
(三)对现代设计师的影响
对中原地区的艺术设计师而言,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植根的这篇土地,其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历史可以借鉴和引用,同时其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的主导思想在这里兴盛和传播,每一件传统艺术品都充分体现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压力也是十分重大的,资源的利用似乎已近极致,这对他们的创新性要求更高。
1.儒学思想帮助设计师保持平和心境。面对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层出不穷的艺术设计产品及其飞快的更迭和淘汰速度,如何抵抗这样纷乱的干扰,而是关注于产品设计的本身,同时,保持自身特有的审美观念,对设计师而言是一种重要的考验。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面对压力和诱惑,设计师保持自身的平和心境,专注于对设计的精确考量,不断积淀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修养,继而拿出优秀的艺术产品,才能取得最深层次的广泛认可,这也是儒学思想的积极作用真实的体现。
2.儒学思想帮助设计师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一个成熟的艺术设计师,必然有自己引以为傲,同时广受他人认可的设计风格,这也是将自己及自己的成果与他人进行区分的重要途径。而自身风格的形成,必然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创新。在保持自身风格稳定性的同时,追求其细节等方面的动态变化,并吸收相应时代和地域的特点,加以借鉴,进而使自己的成果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更久远的流传。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变化,而中原地区的多种传统艺术形式深受其影响,二者的结合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封德平.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及其现代性转化[J].理论导刊,2014,(12):37-41.
〔2〕王晓予.中原民间艺术的地域表征与社会意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172-173.
〔3〕周冰.中原地区艺术形态的传播与传承[J].美术大观,2013,(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