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快乐数学

快乐数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快乐数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快乐数学

快乐数学范文第1篇

课堂教学快乐学习评价机制激励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看来,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创设恰当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既能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又能促进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究。在情境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自觉思考,主动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设计为:请学生用小棒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有6个苹果,如果平均分给李军和王平,他们各分到几个苹果?学生能很快取出3根小棒。教师接着说现在只1个苹果,还是平均分给李军和王平,请用小棒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个数。许多同学被难住了,有的同学把一根小棒用手指握住一半露出一半,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二、注重激励性评价,使学生爱上课

新课标明确指出,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是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通过丰富多彩的评价,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比如,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赞同的话,都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接收到老师发出的鼓励信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用趣味的语言点拨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情不自禁地爱上数学。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更要善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发展自我。只要有机会,就要让所有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学生发表见解后,我都及时运用生动的、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使课堂内生机勃勃,如沐春风。

三、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成功的教学首先应该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因此,数学课的评价要既尊重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又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或独特的表达方式。教师应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多个角度,以积极的眼光,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学生,抓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微小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给予表扬。经常给他们的潜能和优势提供选择和参与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表现,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之获得“我也行”的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的成长。

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众人的眼光中展示自己的成功,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表扬。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相信他们会努力追求再次的成功。让每个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不正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吗?

四、真情评价,激励学生自主发展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清代学者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对待我们的学生,应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多一些赞扬,少一些批评。课堂上,我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来对待,热情关心、循循善诱,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进行“激励式”的评价。“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

……

这些话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这些激励式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对学习的态度是乐意的、主动的。当学生遇到困难,回答不出问题时,我便说“你肯定行,再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如遇到沉默寡言、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我更是一次又一次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一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一听。”“真不错!声音稍微响亮一些,同学们就听到了。”“老师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啊!”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的课堂,课堂评价不仅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起到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改善教与学,使课堂激情燃烧的作用。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学中我尝试灵活运用课堂评价,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让快乐充满数学课堂。

(上接第135页)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开阔视野,有着积极的作用。当面对选择,面对挑战,我们都应该站在最终效益最优化的角度来看,让身心能在紧张的中学生活中得到锻炼,并取得高考以及以后人生的更多胜利。

参考文献:

\[1\]赵文锴.每天学点经济学II.金城出版社,2010,1.

\[2\]焦光前.马太效应的经济学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4).

\[3\]黄罗家.校园文化的蝴蝶效应\[J\].科技资讯,2008,(4).

\[4\]张仁玉.蝴蝶效应下的经济学\[J\].商品与质量,2011,(6).

\[5\]陈璐.羊群效应与高校班级建设管理\[J\].法制与社会,2009,(6).

\[6\]杨宇红.用边际效应理论看学习效率\[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7).

快乐数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兴趣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地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笔者认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与激发学习兴趣,正是新课标内容的呈现。儿童心理学一再证明,小学时期的学生都是在兴趣的指引下,激发自己探索世界的兴趣,促使和引导孩子学会质疑,不断寻求答案。一般来说,兴趣的发展是多方面,一方面,兴趣有可能是一种自觉的延生,凭借求知欲不断巩固、探索,另一方面,兴趣会受到环境的刺激,在引导、鼓励下逐渐被激发。作为一线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兴趣,进而打造高效课堂。

(一)数学入门:“生活数学”

不少学生认为数学学习索然无味,与数学学科的逻辑性较强不无联系。笔者认为,要想将学生引入数学之门,就必须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生活数学”。

比如在开展校园运动会时,我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后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会项目、成绩的统计中,每个小组承担几个项目,每个小组再自行进行安排,有的学生负责记录数据,有的学生负责统计数据,有的学生负责汇总成绩。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利用了数学课上学习的有关统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学会用理论去处理问题。

比如有一次在教学圆周率这一课时,我上课提问学生:“学校门口的圆形喷水池,应该如何测量出它的周长啊?”此时,有个学生站起来回答:“用软尺绕着一周进行测量。”我又提问,“如果没有软尺,只有老师手中的这一把直尺,我们怎么计算?”学生们此时都瞪大好奇的眼睛看着我。于是,我在黑板上列下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此时又有学生提出质疑圆周率小数点后面是一串无止境的数据,这样与实际的周长有多大的差距?此时我看离下课时间还有十多分钟,于是我带领学生们来到校门口的喷水池边,用软尺量出周长为7.3米,直径测量为2.3米,根据圆周率的计算公式,直径2.3米×3.14=7.222米,经过对比,实际测量和根据圆周率公式计算的结果,其实两者差距很小,在考试中一般也会提示保留小数点后几位小数。

通过“生活数学”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快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助于他们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

(二)数学高效:“情境数学”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受到兴趣的吸引才会进而产生求知欲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学,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也可以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乐趣。

比如笔者曾经在执教《四边形》这一课时,课前先做了一些课件,选取了一些常见画面,比如建筑类、设施类等画面,要求学生在这些画面中找出四边形,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趁此机会,笔者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延伸,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总结四边形的特征,很快学生们发现四边形就是由四条边组成,在开始的回答中,有不少同学提出黑板、课桌的桌面、书本等都是四边形,但是这样的四边形非常规整,我进一步延伸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而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学生们很快自己总结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都是直角。很快,这些新知识点在一趟生动、有趣的情境课堂中加以掌握。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游戏情境的设立,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在娱乐中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曾经我在五年级阶段的“小数除法”教学环节,因为平日里不少学生在学习“小数除法”时容易算错,还有不少学生感觉到在做小数除法的时候,非常枯燥。基于这些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进行抢答,最后胜出的小组可以获得一些小奖励。这样一来,在游戏竞赛的情境下,学生们热情洋溢,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三)数学评价:“快乐数学”

小学数学评价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结合近几年的教学体会,笔者深刻感受到赏识教育对小学阶段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赏识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就要改变数学评价方式,要改变传统的分数评价的单一模式。不少学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有一点就是缘于评价结果,受到成绩的影响,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产生自我否定心理和畏惧心理。

一方面,要改革评价方式,开展多种评价模式,看到学生的进步,及时予以表扬,看到学生的缺点,要进行勉励。比如曾经发现有一个班级里平日较为调皮的学生,头脑很聪明,但是在计算题目时经常粗心大意,导致成绩不高。我在他的作业评价中写上: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老师非常欣赏你,如果你能再细心一些,老师就会更满意了。经过几次类似的鼓励,这个学生的坏习惯大有改变。

另一方面,师生关系和谐也是改变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的一个有效方面。我在平日课间与学生积极沟通,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他们的所想,成为他们的朋友。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活泼、好玩、聪明、伶俐,这个时期的他们更需要关爱、关注、引导、鼓励,如何让他们对数学学科产生浓郁兴趣,如何创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这也正是我多年来多探索的。笔者期待,有更多的同行参与到这个话题的研究中来,让我们一起探索,一起期待三尺讲台上展开绚烂之花!

参考文献:

[1]张莉雅,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魅力中国

[2]张伟,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J],学周刊:C

快乐数学范文第3篇

课堂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质疑、比较、判断、选择及分析、综合、概括的场所,只有形成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孩子们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 因此,我们应通过自己和蔼的态度,有感染力、鼓动性的语言,亲切的眼光表现出对孩子们的期待、信任和鼓励,从而使他们产生对老师的信任和热爱,并会由喜欢老师进而热爱数学学习.

例如在教“认识图形”时,我让孩子们带了一些积木到学校来,课上,我让他们拿出我所说的形状,好多孩子都能很快地找出,但是有一个男孩子却总是反应迟钝,他磨蹭了半天,也找不到. 我走过去,摸了摸他的头说:“怎么了,你平时不是这样的啊,今天怎么像个小蜗牛呢?”他说:“老师,我知道你说的形状,可是我的积木都坏了,我一拿它,就好像要碎了. ”我笑着说:“没关系的,那你用老师的,可以吗?”他开心地点了点头.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他又恢复了以往的样子,不再慢慢吞吞的了,他的脸上也挂上了开心的笑容. 通过这个事例,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对于孩子们要有耐心,要给予他们解释的机会,要相信他们,并要善于与他们交流,这样他们才会在和谐宽松地氛围中学好数学.

二、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教学内容有趣、教学方法灵活是调动学生兴趣点的直接因素. 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创设各种数学情景,让学生因趣生智,调动他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教“减法”时,因为孩子们年龄小,对于小动物很感兴趣,我就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森林公园的情境. 小猴子摘桃子准备给虎大王拜寿,他带了13个桃子,送给虎大王9个,他还剩几个?我让孩子们想一想有几种计算方式?然后再让他们分别去悄悄地告诉小兔子、小青蛙、小袋鼠,说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同样是减法,他们学起来却觉得特别有滋有味,还不时地闹出一点小笑话,孩子们显得特别开心,不仅完美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还让孩子们记忆犹新,只要一提到减法运算,他们就会想起小猴拜寿,也会想起自己想出、探讨出的计算方法,使得学习效率很自然地提升了许多.

三、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

我们在教学时,要给予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去发现,这样才能让他们有机会绽放智慧的火花,表现自己的创新才能. 要相信孩子们:给他们一个天地,他们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让孩子们带了许多形状的图形,课上让他们将各种图形分分类. 在他们自己操作实践以后,我引导他们想一想图形是按什么方式来命名的,我没有催促,而是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 几分钟以后,好多孩子举起了小手,有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应该是按几条边来命名的吧,比如:有4条边,就叫四边形,有5条边,就叫五边形……”我用欣赏的目光看着他,并给予了他表扬,其他的孩子虽然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他们的掌声也说明了他们明白了图形的奥秘.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有了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孩子们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个性得到了张扬,积极的情感得以培养,课堂的生命力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经常变换课堂组织形式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并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 但是有些孩子无从下手,这时可以让他们小组合作. 在他们合作学习时,我们要走近学生及时协调、及时提醒,引导他们的讨论向纵深发展.

例如在教“认识人民币”时,由于孩子们对于人民币有一些认识,我就直接放手让他们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4人一小组,去认识各自带来的人民币. 在他们自己互相提问时,我适当地给予提醒,让他们自己找出人民币的区别,知道什么是元,什么是角,什么是分. 然后,我又让他们模拟生活情境,四人一小组,一个孩子做售货员,其他三个孩子做购物者,来买文具,让他们在买卖文具时,充分认识人民币,并学会如何兑换,学会如何找零钱. 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更容易激起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也会变得更加容易.

快乐数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学习;快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7-0041-02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快乐教学”脱颖而出。清风店中学树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教学指导思想,强调教学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以学为乐的志趣,变“苦学”为“乐学”,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并践行于日常的教学中,有效地消除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学习变得有趣,让学习过程变得愉快,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在所有学科中是最难让学生感兴趣的,它充满数字、算理、计算公式、图形等,既抽象又枯燥。只能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去理解接受。但学生的思维比较具体、形象,自主能力较差,同时又活泼好动,心理素质还很不成熟,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只有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年龄特征,精心设计、组织教学,尽量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达到好学、乐学的境界。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活动;培养掌握新时代的学习方式;培养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享受数学,快乐学习”。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调查表明:“学生不喜欢学校的第一位因素不是课程的压力,而是师生关系,学生需要老师的信任、公平、鼓励和表扬。”因为任何一个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沟通这个潜在的和谐环节才能得以实现。没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扮演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如: “谁愿意说说......” “谁想说说......”“请你说说......”等等。课后,教师还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民主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一种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良好互动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事实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变“记录型”为“思考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新课标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同伴一起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了认知历程,情感相互感染的历程。因此,要让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喜悦。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上课就不再是面面俱到的讲课,而是根据学生需求讲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是指导者、引领者、合作者,与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基本模式为:

1.教师出示数学学习提纲,根据学科特点、班级学情,精心设计学习过程,指导学生自学。

2.学生自学完成自己能理解的知识、解决的问题等学习任务,记录下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通过自学初步形成知识体系。

3.学生质疑:小组间学生互相讲课,对自学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要敢于提出不同观点,敢于争论。

4.师生解疑:对于普遍问题由师生讨论合作解决,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完成笔记,包括:本节知识点,基本方法、技能,自己思考的观点、收获等。

例如:我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让学生对于两圆的位置关系有直观感受。接下来,设置探究栏目,自己动手移动两圆,去发现两圆存在的不同位置。小组合作总结出各种位置关系的定义。然后设置了一个“讨论”栏目,让学生去讨论、探究两圆的位置关系与两圆的半径、圆心距大小之间的关系。

这样做让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的投入理解、思考与讨论中,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而有学生说:“现在课堂上我的手不再为抄笔记而受累,更多的是参与到实验数学、探索数学之中,我的大脑也更活跃了,对数学的理解更好了,课堂讨论参与更多了,自己的想法也能与别人及时分享,自己的错误也会及时被发现,真是太好了。不像以前,课堂上总是忙着记,课后再花大量的时间去想,去理解,学是很紧张,很累。时间长了就应付不了了,有时就有点‘糊’了”。另外,学习小组之间学生经常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好的学习方法,相互监督,相互取长补短,从而保证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学生在课后互相帮助,共同讨论,互提意见,使得全组学习方法大有改善,学习效果明显提升,学生课堂有了更多的讨论,更多的思考和更多的练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愉悦了身心,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与教学信心。

三、变“作业型”为“知识型”,“精讲多练”使课堂学习过程更轻松

很多学生回家后的事是做作业,似乎学习就是完成作业,家长关心子女学习也常是一句话“作业做完了没有”,好像完成了当天的作业,就完成了当天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既辛苦又片面,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课堂上组织学习小组“精讲多练”,争取“堂堂清”,在训练学生注重知识基础,注重方法,注重应用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繁琐运算。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全面理解当天的学习内容。另外,教师经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丰富有益的课外活动,如学写数学小论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将好的论文挂到校园网供全体学生阅读,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数学学法经验交流,介绍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解题技巧;开展数学专题讲座,介绍数学的历史,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业余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数学更加理性,更加主动,更加全面。从作业型过渡到知识型、方法型和发展型。

我们的课堂教学“标准”是:一堂课的教学时间里,至少有50%的时间去让学生“动”;学生“动”的面应在95%左右;9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90%以上的新授内容。

四、 变“应试型”为“能力型、应用型”,借助媒体 ,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快乐数学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225-02

让学生乐意去学习,并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而又感兴趣的事来做,这并不是喊在口头上的口号,而是现代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最新要求。也是众多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应该变过去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今天的“学海无涯乐行舟”。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份快乐,关键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 教师意识到位,激发全体学生兴趣

我国早已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全面发展,并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而培养学生兴趣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我们要改变过去的“我教你学”的状态,让学生乐于学,学的乐。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不仅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而且要时刻思考:如何将所传授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如何对题目进行巧妙的启发与分析,如何让学生进行大胆的讨论与尝试,如何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有了这些意识,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活泼、灵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他们就会很快地参与进来。然后老师给予赞许的目光和热情的鼓励,学生就会受到感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其理”。但要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首先教师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要及时帮助学困生弥补数学知识上的缺陷,使他们有了对学习数学的胜任感,才能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再次教师应以精深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用爱心、细心、诚心让学生树立信心,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任。老师一次交心的谈话 ,一句中肯的评语,一回无意的表扬、鼓励,甚至一次善意的“欺骗”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老师眼中就是最棒的,这种成功的心理暗示会一直激励他们前进!

2 设计新奇的导语,引起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每堂课的开始就应设计一个好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例如:在七年级《平方差》这一节,可这样设计:同学们,你能在半分钟内口算出下列两个代数式的值吗?①48×52,②103×97同学们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两个式子,想口算出结果,也有的同学在努力寻找其中的规律。但半分钟过去,没有同学口算出来。这时老师说:“我可以在半分钟内口算出来,这两个代数式的值:第一个是2496,第二个是9991。我是如何算出来的?是不是老师聪明些吗?”这时同学们争着回答:“不是,你肯定用了什么方法!”老师接着说:“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里有什么方法?”这时的学生就产生了渴望掌握这种方法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了自觉主动的学习要求和兴趣。

3 设计精心的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数学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数学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

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 ,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4 让学生参与,增加学生兴趣

我们要改掉过去的“我讲你听”的上课模式,这样的模式易让学生厌烦,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讲学生听”。在做一些习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如仍有学生弄不明白,可请一些已经弄明白的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这在学生心理觉得:自己讲给自己听,要特别认真讲,也要特别认真听。这跟老师讲的意义不一样,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品尝了参与的快乐,学习兴趣也进一步提高了。

5 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成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如,我们可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知识、语言知识、生产常识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进行探究。以此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