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离别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无论茶水是浓是淡,让清香永驻心间;无论距离是近是远,让记忆彼此相连;无论联系是多是少,让祝福永远不变!
3、花开花落,四年的时间,并不长。此时的我们,又伫立在十字路口,也只有此时的我们,才真正尝到别离的滋味。
4、不必面对高耸的峰巅踯躅犹豫,不要放弃当初的希望和努力。我们早应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在事业上没有坦途
5、蓝天上缕缕白云,那是我心头丝丝离别的轻愁;然而我的胸怀和天空一样晴朗,因为我想到了不久的重逢。
6、离别生生撕扯着多年的友情,我们彼此深信时空的距离阻挡不了心的距离,可是遥远的祝福取代不了手拉手的互助。
7、默默地分手,正如当初默默地相遇。愿这儿温馨的微风,给你捎去我的深情的祝福和祈祷。
8、离情愁苦是因为相聚欢乐,假如重逢有加倍的欢乐,那么,我宁愿承受更大的愁苦。
9、我们不得不分离,轻声地说声再见,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你曾给过我一份深厚的情谊。
10、朋友,再会!朋友,珍重!流水匆匆,岁月匆匆,唯有支情永存心中。
11、前者或许还又重逢的可能,但后者却此生此世永难相见了!有时候越怕别离,别离就在眼前,越想挽留反而失去的更快。
1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原本就聚散无常,但愿每个人都不要过于悲伤,留住相聚时的美好片段就足以。
13、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永恒。如果它流动,它就流走;如果它存着,它就干涸;如果它生长,它就慢慢凋零。
14、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欢迎新同事送别老同事,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离别不必太伤感,下面的一些离别时的祝福语希望能开启心灵的一扇窗户,今天的分别只是下一次相遇的开始!
15、我不去多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那块绿洲,便不再瞻前顾后!
16、我们在轻雾缭绕之际分别。露,莹莹的,像你纯真的眼睛;雾,蒙蒙的,像我浓浓的离愁。
17、我笑而不语,望着你的眼睛,闪着泪光。我轻轻放开你的手。车快开了。我踏上了归途。坐在靠窗的位置,只为多看你几眼。你缓缓走下车,回头看了我一眼,叮嘱我要小心。
18、相会再别离,别离再相聚;秋风吹旷野,一期只一会。我会珍惜你我的友情,更期待相会的时刻。
19、相聚与离别似乎是人生中永远不停歇的音符,如同品一杯苦涩的咖啡,离别的苦涩留在口中,而甘醇的香味伴随着岁月的沉淀,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20、许多年前也是在离别之际,一个朋友送给我这样一句话“人生是一场缘份,相识是缘现,相知是缘定”那时我有点不理解这句话的意义,现在才深有感触,希望我们珍惜这段共同的度过的日子,以后的生活多一份快乐,少一份烦恼和忧愁。最后道一声“朋友珍重”
21、要走了,真的就这样离去吗?有点不舍,丢不下我在这陌生的环境中认识的一张张面孔,放不下我在这里建立的深厚友情,看着缘分拉近的无数张亲切脸庞对我浮现出依依的不舍,我心里很难受,眼泪无法控制在眼眶里打转,心里一直默念:保重,希望你们以后过得比我好。
22、愿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事业有成。朋友当你们事业有成时,只觉得离分别的时候越近,时间就越显得宝贵,希望大家好好珍惜一起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时光是我感到最快乐,最充实的时间,愿这分友谊长存,祝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梦想和生活同行。
23、海可以阻隔彼此,却阻隔不了我的思念,距离可以拉开你我,却拉不开真挚的情谊,时间可以淡忘过去,却忘不了永远的朋友。
24、大家多说离别是忧伤,但从某些方面来说,我去很高兴,因为我得到了一份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四年的美好时光,我想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忆起这段时光,心中就会充满幸福,因为你们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如当年。
25、不要把生活和理想看得像十五十六的月亮那么圆,它是由阴晴圆缺组成,做人要实际些,愿大家“晴”时多些。
26、别离,是有点难舍,但不怅然;是有点遗憾,但不悲观。因为我们有相逢的希望在安慰。
27、挥手告别,远航,忘不了的,是你抛出的那根友谊的缆绳,无形中牢牢地系在我的心上。
28、离别,能使浅薄的感情削弱,却使深挚的感情更加深厚,正如风能吹灭烛光,却会把火扇得更旺。
29、离别时,希望你能记住我。不要问,善变的世界,明天是否依然如故。
30、离别是无言的痛,离别是经年的伤;离别是涩涩的苦,离别是深藏的泪;离别是情深缘浅的无奈,离别是陈年的苍白;离别是擦肩过后的叹息,离别是流年伤痕…
31、留不住的时光把我们分离,请把我的情意留在你心里。白云悠悠朝飞暮渡,我会时刻托它问候你。
2、别离的泪水,为记忆的长河增添新的浪花,别离的祝福,为再一次相聚拉开了序幕;
3、我们不得不分离,轻声地说声再见,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你曾给过我一份深厚的情谊;
4、离别,能使浅薄的感情削弱,却使深挚的感情更加深厚,正如风能吹灭烛光,却会把火扇得更旺;
很小的时候爱看科幻小说,在那样的小说中,曾经看到过科幻小说家预言未来的人会长成什么样子。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未来的人脑袋将会变得极其之大,而四肢则渐渐退化。因为人类通过聪明的大脑,逐步让四肢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最终就会变成脑袋庞大而四肢退化的模样。而语音识别(Speech Recognition)就是在这种科幻进程中解放我们双手的一项重要技术。
让机器直接能够听懂人类的语言,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可是语音识别技术虽行之有年, 但进展却似乎缓慢。当记者走进中科院声学所的中科信利语音实验室,才切身体会到,其实语音识别离我们并不遥远。
哼唱识别系统
不久前,中科院声学所的中科信利语音实验室开发出了一种“哼唱检索系统”,无需鼠标键盘,对着话筒哼唱出歌曲的旋律就可以检索到哼唱歌曲的曲名。当记者在中科信利语音实验室的会议室,面对屏幕,拿着话筒哼起一段邓丽君的《甜蜜蜜》的旋律时,大概只用了6~10秒,检索系统就自动检索出来了所哼唱旋律的歌名,并附上了完整的歌词。
“哼唱检索系统是通过旋律匹配进行检索的。”博士毕业论文专门研究哼唱检索系统的语音助理研究员李明介绍说。哼唱检索系统根据歌曲旋律的走势来匹配检索,而不是通过音调。因为音调的基准会有所不同,这就大大降低了检索识别的适用性。所以,对于哼唱检索系统的使用者而言,哼唱节奏的快慢,以及记得歌词与否,都对检索识别没有影响。正是因为此,这套系统在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负责主办的国际音乐信息检索评测比赛(MIREX)中,以92%的准确度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任何系统都不能只存在于实验室中,哼唱检索系统业理所当然要走出实验室。“我们的哼唱检索系统已经在河北等地的移动彩铃业务中应用了。”中科信利语音实验室研究室主任颜永红说。“用户通过哼唱一段旋律,就能查找到自己听过却不知道名称的歌曲或彩铃,然后进行点播和下载。这种大规模的商业应用,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颜永红还表示,实验室正在着手和互联网几大音乐内容提供商合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实现在互联网上哼唱一段旋律来检索歌曲名称。
提高识别率
对于中科信利语音实验室研究出来的这套哼唱识别系统,还有一个更好的应用前景就是在KTV等场所的歌曲检索。对于爱好唱歌的人而言,一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往往熟悉一首歌曲的旋律,却记不住歌曲的名称。特别是在KTV点唱时,K友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想唱却又找不到歌名。哼唱检索系统正好解决了这样的问题。试想,当有一天,我们在KTV中点歌时,不必再通过繁琐的手动操作界面,而只需要通过口头来完成,那种感觉又岂是方便两个字能简单概括的。而这种搜索模式的实现,其实只要在KTV的点歌系统中嵌入哼唱检索系统的技术就可以了。
但是,中科信利语音实验室开发出来的哼唱检索系统对哼唱的环境是有所要求的。“我们的检索环境要求是要相对安静的。”李明这样介绍说。那么,对于KTV中过于嘈杂的语音环境,哼唱检索系统,如何发挥他的威力呢?
“目前语音识别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是对噪音环境的处理,一个是对不同口音的识别,再一个就是要不断提出好的算法。”颜永红这样对记者说到。语音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分析,抽取语音特征参数与存储器中的语音模板的参数进行匹配识别。因此,语音识别技术不仅对识别的背景、噪声干扰有要求,同时,对说话者的清晰程度、连贯程度,以及是否口语化是否带口音,也都有要求。这些正是导致语音识别技术识别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语音识别技术一直没有能够大规模展开应用的瓶颈。
如何提高识别率一直都是语音识别技术不断挑战的问题。基于目前的语音识别技术,语音识别的应用,应该是相对小众的,而且面对特殊人群的。例如,某一领域,相对安静背景的语音识别的应用,又或,就目前而言,语音识别技术对于盲人群体的作用与帮助要大大高于一般的正常人。
语音识别搜索
语音识别技术一个很有效的应用,就是语音识别搜索。“语音识别搜索主要有三种方式: 原声搜索、旋律匹配搜索和语音搜索。”中科信利语音实验室副研究员赵庆卫博士告诉记者。原声搜索是针对原始声音进行完整匹配的搜索。除人声外,其他周遭的一切声音都可以针对原声搜索出其位置。而哼唱检索系统就是典型的旋律匹配搜索。至于语音搜索,是指针对某一特定人员的语音进行筛选搜索的方式。
在信息疯狂膨胀的时代,对于浩瀚信息中的有效资源搜索毫无疑问是相当重要的。而且,信息已经不单纯是以往的纯文本,而是逐步发展到了音频、视频领域。以往单纯通过音频、视频文件的文本标签来搜索音、视频文件已经不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通过语音识别对音、视频内容的搜索已经开始广泛应用。
美国的Blinkx就是最先开始应用语音识别进行内容搜索的网站之一。而在国内,openv.tv也露出了做专业的电视及视频搜索引擎的意图。当文字搜索已经发展到几乎没有上升空间的时候,微软、Google这些技术巨头也开始瞄准未来的语音、视频搜索市场。
未来无限大
语音识别芯片的应用范围其实十分广阔: 电话通信中的语音拨号、汽车的语音控制、工业控制及医疗领域的人机语音交互界面、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的语音交互界面、语音智能玩具、家电的语音遥控等。解放双手,丰富沟通,是在这些领域应用的共性。
除此之外,语音识别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便利。“语音识别的关键一个是发音评估,一个是内容识别。”赵庆卫说。除了哼唱检索系统以外,中科信利语音实验室在音频水印、发音纠正、语种识别等方面都有成果。音频水印是以编码方式嵌入音、视频文件,主要应用于音、视频文件的版权保护、保密通信以及广播监听。发音纠正软件可以对说话人的发音进行评估和分析,特别有助与用户的语言学习。据赵庆卫介绍,这种发音纠正已经用于国内部分地区推广普通话的进程中了。
“市场每年;都在变大。”谈及语音识别市场的未来时,颜永红如是说。根据半导体行业的摩尔定律,硬件成本过高是导致语音识别技术无法在家电等领域应用的主要原因。“早在2002年,技术上就已经实现在电话上应用语音识别技术了,但是却只能用在部分高端手机上。”颜永红说。
同源异流的秦腔与京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川地貌不同,则风物人情迥异。大抵北人豪放而南人精细。秦腔与京剧之所以能流传到现在,跟它们内在的文化蕴涵有着深刻的关系。秦腔更多的是一种大喜大悲,痛快淋漓的悲剧精神,一种求“过”的思想;而京剧虽是建立在昆弋秦徽汉诸剧的基础上,却被封为清政府的“内廷供奉”,所以它是《雅》是《颂》,是贵人们雅化后的东西。
看上去,秦腔与京剧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包括程砚秋先生在内的很多研究声腔艺术的权威人士,却提出了秦腔与京剧同源异流的观点。在我看来,在现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的潮流中,这种对秦腔和京剧源流的追溯和对它们艺术特色的比较,是尤其有意义的。
一、秦腔与京剧的历史源流
秦腔产自大西北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莽莽苍苍,东有黄河之九曲回肠,西岳华山雄奇峻险。“长安自古帝王都”,“周秦汉唐竞风流”,一部漫漫中华文明史,大半都发生在这块土地上。史书里边记载关中“民质直而尚义”,“长安险绝之士,民多刚强”“大抵夸尚气势,多游侠轻薄之风,甚者好斗轻死”“关陕之地,风气刚劲,俗尚武节”。孕育于这样一种环境里的秦腔,自然是高亢激越,粗犷豪壮的,而且善演历史剧。
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秦腔资料是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的传奇剧本《钵中莲》,里边已经出现[西秦腔二犯]的曲子,曲词结构为七言句式,上下对句,已经合乎后世的板式变化规范。到了清代,秦腔见于文献资料的情况就多了起来,如李调元《剧话》:“俗传钱氏缀白裘外集有‘秦腔’,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称为‘梆子腔’,蜀谓之‘乱弹’。”由此可见,秦腔至少在明代已经比较成熟了,到了清代便昌盛起来。
京剧的历史就短得多。乾隆十五年,借弘历帝庆寿之机,江南的地方戏徽班进京。到嘉庆、道光年间,徽班已控制了北京的舞台,致使先前红火异常的秦腔也衰落了下来,许多秦腔演员因之失业。而徽班乃聘其入班,就形成了“徽秦合流”,从而奠定了京剧形成的基础。
而京剧的真正成形则要等到另一家“弟兄”的入伙才告完成,那就是汉调。它是流行于湖北汉水一带的地方戏种,吸收了来自安徽的二簧和来自陕西的秦腔(在汉调中演变为“西皮”)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安徽、湖北地方相邻,在入京之前即已有频繁往来,因此近似之处颇多。
2008年11月14日,“性别分层与劳动力市场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会议室召开。会议了“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职业性别分割与两性收入差距”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项目介绍
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女性的职业发展和职业地位上升提供了机遇,然而,目前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制造了一系列的障碍,不利于女性的职业地位获得。国内学术界和公共舆论对劳动力市场和职业领域的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关注逐渐增长。在国际社会分层研究领域,职业地位获得的性别差异是近十年来的热点之一,有许多大型的国际比较研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根据国内研究现状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及理论,受福特基金会资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春玲研究员主持的“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职业性别分割与两性收入差距”项目自2006年以来,致力于研究研究职业地位获得的性别差异,把握当前性别分层形态和特征的关键点,评估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和职业地位获得的性别差异对男性和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差距的影响,以期深入考察导致目前性别不平等上升和性别差异扩大的根本原因,探求社会政策干预方法,控制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和职业地位获得的性别差异的发展趋势,减缓其对两性社会经济地位差距的影响。
项目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包括分析已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女性的生活史访谈、对单位组织的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的访谈、个案深入访谈资料等,统计人口普查数据、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和单位调查数据等。不同研究内容所选取的研究方法各有侧重。
二、成果报告
1 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李春玲研究员运用职业地位获得模型。测量出4个年代的职业性别隔离指数,认为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的职业性别隔离程度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较处于较低水平,并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除了经济改革的最初十年职业性别隔离水平有所上升。此后在90年代和本世纪以来,性别隔离水平持续下降。在解读不同时期的职业性别隔离特征后,她指出职业性别隔离指数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女性劳动力向白领职业扩张。女性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和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逐步上升,是导致女性向白领职业扩张的主要原因。预期白领职业中的女性比例还将提高。不过,2000年以来女性向白领职业领域的扩张似乎趋于停滞。与此同时,女性在白领职业领域遭遇到“玻璃天花板”效应,女性晋升到管理人员职位的比例远低于男性。另一方面,蓝领、半蓝领职业的性别隔离持续维持,农业劳动力中的女性比例有所上升,但并未显现明显的女性化趋势。
2 两性收入差异及其变化趋势
根据改进的多元回归分析模式,李春玲研究员判断经济改革以来收入性别差距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市场竞争机制(人力资本因素)和性别不平等(性别歧视因素)共同促成了收入别差距的拉大。改革初期阶段收入性别差距拉大主要是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结果,但在目前阶段性别不平等是导致收入性别差距继续扩大的主要原因。收入分配领域的性别歧视更多地采取隐性的形式如分配性性别歧视、估价性别歧视。数据分析证实,职业性别隔离对个人收入有显著的影响,在各个地区、各种领域和部门都普遍存在着对女性工作的价值低估现象。影响个人收入的关键性因素是教育水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教育水平以及其它的人力资本因素的作用还可能进一步增强。市场化与收入别差距之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简单的线性关系。市场化并不必然导致收入性别差距扩大,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有可能缩小收入性别差距。
3 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的性别模式
李春玲研究员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2001年的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剖析教育地位获得、经济地位获得和职业地位获得的性别差异,评估社会经济地位获得方面的性别平等状况及影响因素。她发现,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过程存在着一些重要的性别差异:家庭背景因素对于女性的地位获得的影响明显大于对男性的影响,尤其表现在教育地位获得和职业地位获得方面;教育水平对于女性的地位获得的作用更大,尤其表现在经济地位获得方面;工作年限和年龄对于男性和女性的作用有所差异;女性的职业地位的上升流动机会明显少于男性。
4 就业领域的性别差异
社会学研究所石秀印研究员通过受雇和失业分割、行业和职业分割两个层面,阐述了就业中的性别不平等现状,指出女性就业机会明显少于男性,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在持续扩大,女性下岗失业的可能性也明显大于男性。他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家庭生命周期、女性人力资源积累、产业形态。企业雇主存在对已婚和育龄女性的就业歧视,而婚姻和生育以及家务负担尤其是对农村户籍的打工妹产生了不利影响。目前女性劳动力的学历水平低于男性劳动力,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女性在工作以后的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明显少于男性,因为机关单位领导和企业雇主不太愿意对女性员工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另外,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特征对女性就业还不是很有利。在多数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兴起为女性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而中国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局限了女性就业发展。为此他设计了解决女性就业不平等问题的两个路径。
5 工作场所的男女权威差异
在工作场所的权力分配方面,石秀印研究员诠释了职务等级、职务类别、民主参与度、权力效能的性别不平等,指出领导职位主要是由男性控制,女性担任领导职务的比例大大低于男性,而且越是在实权部门,女性能够晋升到领导职位的几率越低。影响职场中性别权力不平等的因素分布在个人、家庭、社会三个领域:女性的人力资本水平低于男性以及女性的人力资本特性在某些方面不同于男性;尽管家庭是男女两性共有的,但是男性的职务晋升所受家庭的影响较少;更主要的是由于社会致因,包括文化传统所导致的性别刻板印象,掌控权力的男性对女性的权力排斥和工作场所中“男性同盟”对女性员工的抵制,以及现存的制度设计和权力结构对女性职务晋升的不利影响。他还就如何才能改变权力关系的两性不平等提出设想。
6 国家政策变化与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蒋永萍研究员解析了国家政策变化与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状况。她谈到与妇女就业率不断提高的国际趋势相反,在经济市场化和劳动就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妇女特别是城镇妇女更多地承受了结构重组和体制改革的负面影响。将计划经济时期妇女就业政策体系与市场经济时期妇女就业政策体系相比较,市场体制对计划体制的替代在激发
经济活力的同时,给广大劳动者创造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成就了一批女社会精英。但在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社会利益结构重新界定和社会阶层等级秩序重新确立的过程中,男性阶层结构更趋向于橄榄型,女性阶层结构及社会经济等级结构更趋向于金字塔型。她呼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性别平等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体系。
7 农村妇女经济参与现状
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陈方教授汇报了农村妇女经济参与现状的研究进展。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村男性劳动力到城市务工就业,妇女逐渐变成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加剧了妇女加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需求。作为家庭成员,农村妇女是随户而不是作为社员进入合作社,男女两性在农业合作社内的资源分配出现了不平等现象。她依据从湖南、甘肃、四川等地实地考察得到的资料,从性别需求人手,借助妇女赋权框架,探讨农民合作组织内的农村妇女在农业产业化链条中,通过资本、知识与技能、能力和选择权四个方面获取资源和支配资源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从有利于妇女发展角度,陈述农村妇女经济参与的困难,揭示造成困难的文化因素和政策因素,论述妇女赋权是促进农村妇女发展的有效途径。
8 流动劳动力中的性别差异
中山大学罗忠勇博士以200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的珠三角地区流动劳动力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流动劳动力在职业获得和职业转变、工作权益获得、工作感受、集体维权意识和维权行动等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他表示,这些性别差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职业性别隔离和资源与机会获得的性别不平等。男女流动劳动力在不同工种、企业和行业中的职业性别隔离进一步造成了流动劳动力在工作权益方面的性别不平等。流动劳动力在工作感受上的性别差异进一步影响了男女在城市的地位获得和生存际遇,还会直接影响其在集体维权意识与维权行动方面的性别差异。他倡议相关的社会化机构和政策制定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来争取女性流动劳动力就业的公平。
9 性别歧视与女大学生就业
王献蜜就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系石彤教授与她共同完成的性别歧视与女大学生就业研究成果做了发言。她对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概念进行界定,描述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的认定标准和产生背景,评述就业性别歧视高层次化、显性的就业性别歧视隐性化、就业率存在性别差异、职业报酬的性别差距所反映的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现状,呈现其不利的社会影响。从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法律规范的缺失、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严重失衡、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用人单位追求利益最大化及其无社会性别意识、个人因素的制约等多层面分析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原因,最后提出一系列消除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的建议。麦可思公司周凌波先生则分享了2008年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性别差异数据。
10 高等教育机会与性别不平等
杨总结中国的男女教育水平和教育机会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较,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女性比例仍处于中间偏低水平。高等教育系统中性别分布的数据差距显示不同层次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机会、不同形式高等教育、不同类型高等学校、不同学科专业存在性别不平等,而城乡差异、阶层差异、地域差异、民族差异与高等教育机会性别不平等的交互作用在不同层面上加剧了高等教育性别差距的裂变。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不平等因有碍人力资本素质、结构、效率的性别平等而给女性就业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应当引导政府、非政府组织、高等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家长、学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共同参与并采取有效策略改善高等教育机会性别不平等。
三、会议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