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缩手反射中,人先感到痛,然后缩手 ( )
2、人类血型有多种类型,输血一般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 )
3、心动周期与心率无关。 ( )
4、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都是静脉血。 ( )
5、人体排出大便(食物残渣)的过程属于排泄。 ( )
6、气管也有清洁吸入空气的作用。 ( )
7、所有的反射都是大脑控制的。 ( )
8、只要意志为坚强,吸一两次毒是不会上瘾的。 ( )
9、吸烟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健康,长期吸烟会引起癌症。 ( )
10、地球是我们发现的适合各种生物生存的场所,也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食物中的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 的过程就是营养物质的吸收,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
2、食物中的淀粉最终被分解为 ,蛋白质最终被分解为 ,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 组成,其中 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4、血液除具有 功能外,还具有保护和防御功能。此外对 的调节也有重要的作用。
5、呼吸系统由 和肺组成,其中肺是完成 的重要场所。
6、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通过 系统排出体外;大量的水、尿素和无机盐主要通过 系统排出体外;另外皮肤也具有一定的排满泄功能。
7、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包括 和激素调节,其中 调节起主要作用。
8、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 ,完成这一功能结构叫 。
9、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 和不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 状态和良好的 能力。
10、环境污染是由人类的 活动和 活动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排入环境造成的。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长期吃不到新鲜蔬菜和水果的人会患( )
a、夜盲症 b、脚气病 c、坏血病 d、佝偻病
2、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 )
a、脂肪 b、糖类 c、脂肪和蛋白质 d、蛋白质
3、在消化道中,几乎没有吸收作用的是( )
a、口腔、食道、咽 b、口腔、食道、胃
c、咽、胃、食道 d、咽、大肠、食道
4、健康人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含量为( )个。
a、(1-3)×1011 b、5.0×1012 c、4.2×1012 d、(4-10)×109
5、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 )毫升,对身体健康无影响。
a、800-1000 b、500-600 c、600-800 d、200-300
6、贫血病患者应多吃含( )丰富的食物。
a、蛋白质和铁 b、蛋白质和锌 c、锌和碘 d、铁和碘
7、某同学安静状态测得血压为11.7/6.0k pa,被认为是( )
a、血压正常 b、高血压 c、低血压 d、不能确定
8、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前后分别是( )
a、静脉血、动脉血 b、静脉血、静脉血
c、动脉血、静脉血 d、
、动脉血、动脉血
9、人和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其重要意义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 )
a、氧气 b、营养物质 c、能量 d、水
10、通过下列哪个环节,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
a、肺通气 b、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c、肺的换气 d、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11、构成肾单位的结构是( )
a、肾小球和肾小囊 b、肾小球和肾小管
c、肾皮质和肾髓质 d、肾小体和肾小管
12、在火热的夏天,出大量的汗液后,身体会很快凉爽下来,这是因为( )
a、体内的代谢废物被排出 b、水分的排出带走体内的一部分热量
c、体内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热量减少 d、体内无机盐排出,降低体温
13、在脑和脊髓中,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 )
a、灰质 b、白质 c、神经中枢 d、语言中枢
14、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 )
a、感觉中枢 b、听觉中枢 c、视觉中枢 d、语言中枢
15、"看见糖果分泌唾液"和"青梅入口分泌唾液"分别属于( )
a、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c、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d、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16、视觉的最终形成部位是( )
a、视网膜 b、视神经 c、大脑皮层 d、瞳孔
17、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把道德修养和( )也纳入了健康的范畴。
a、生活质量 b、肝炎 c、非典型肺炎 d、癌症
18、下列哪种疾病不是传染病( )
a、艾滋病(aids) b、肝炎 c、非典型肺炎 d、癌病
19、要及时终止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切断传染病流行的( )
a、全部三个环节 b、任何一个环节 c、至少两个环节 d、任何两个环节
20、在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的转换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a、森林 b、土地 c、河流 d、大海
四、连线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将右边的疾病与相应的病因用线段连接起来。
(1)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过少或血红蛋白过少 a.糖尿病
(2)血液中白细胞数目显著增加 b.夜盲症
(3)成年人食物和水中严重缺碘 c.贫血病
(4)成年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过少 d.发炎症
(5)人体内缺少维生素a e.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五、识图题 (20分)
1.下左图是肺内及组织中气体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a过程叫肺内气体交换,b过程叫 。
(2)图中结构:
a是 ;b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c是 ;d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
(3)血管e内流的血是 血,血管f内流的血是 血。
2.上右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
(1)写出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
a b肾小囊 c
(2)当血液流经a时,血浆中的大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及尿素等物质过滤到b中形成 原尿。b中液体与血浆相比,除不含 外,其它成分相似。
(3)图中c 处的几个向上的箭头的含义是 ,没有被重吸收进入血液中的液体流到f管中就形成了 。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1、×2、√3、×4、×5、×6、√7、×8、×9、√10、√
二、 填空: 1、血液、小肠 2、葡萄糖、氨基酸 3、血管、心脏 4、运输、体温
5、呼吸道、气体交换 6、呼吸、泌尿 7、神经调节、神经 8、反射、反射弧
9、心理、社会适应 10、生产、生活
三、选择题
1、c 2、3、a 4、a 5、d 6、a 7、c 8、a 9、c 10、b
11、d 12、13、a 14、d 15、16、c 17、d 18、d 19、20、a
四、连线题:(1)-c (2)-d (3)-e (4)-a (5)-b
五、13.(1)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2)肺泡 组织细胞
(3)动脉 静脉
14.(1)肾小球 肾小管
关键词:生物教学 可持续发展 环境教育
教育是对人实施多科学的全方位教学,生物学是其中一部分,所以生物教学就得走生物教学中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教育之路。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和教育科研过程,对环境教育的研究实践进行浅述。
1.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有不少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把握机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如:七年级生物学(上)教材中就有“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其中“认识生物”一章,就要“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将调查校内、社区或农田的生物种类记录在调查表中的统计格内,其中一项就是生物的生活环境,学生就会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环境条件填入。教师将适时地展出或评讲提出生物不同,其生活环境有异同吗?若改变它们的生活环境,生物能生存吗?学生根据讨论、分析后了解环境对生物生存影响的重要性。教师在总结时再强调:我们人类也是生物中的一种,人类生存的环境好与坏,会直接影响我们人的正常生活,所以要保护和爱护好我们生活环境。在“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五个节的内容中,就进一步阐明环境与生物的关系。以后的教学内容中还多,如:七年级下册中的“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八年级上册中的“保护哺乳动物及其生活环境”,八年级(下)册中“生物的进化”,高中生物二册中“生物的进化”、“生态系统”、“生物圈”等都渗透环境教育,并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故在教学中按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突出知识、能力、情感等环境教育目标,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拟出结合生活实际的习题训练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在“积累环境知识”活动中,教师安排学生调查家庭每天丢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数目,若统计每户城镇人口每天丢一次性塑料袋、塑料包装盒(或袋)的数量,每户一年丢多少在环境中?一年我们县城按15000户,要丢多少在环境中?也可以要求学生调查餐厅或早点部每天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数量,抽取10家至20家作样本,按每年350天营业,这10家至20家丢一次性筷子数,若每双筷子6克,要丢木材多少?盐源县城的餐厅或早点部300户,一年需要木材多少?也可以要求学生调查每户每天将生活污水排在水体中的量,按一年365天计算,县城15000户,一年要污染的水的量是多少?这样不统计则已,一旦统计,数量惊人,学生才会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从自己做起,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在实验中进行环境教育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初、高中的教学中是常常有的,要完成所安排的实验,可能会产生对环境的影响,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环境教育。
(1)材料、药品要节约。发给学生用的材料、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即可,尽量推行微型实验,这样可以减少污染和缩短实验时间,也能降低水和能源的消耗,因此在做实验前,事先和实验室的老师和同级同学科其他各科老师联系好,在统一时间内进行本级的多班实验,从而节约资源,减轻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2)准备要细致,操作要规范。由于各学校条件有差异,不管是新老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有考虑不周全的地方,会影响环境。因此,①进实验室前强调不要踩赃物后进实验室;②注意实验桌上放的物品及位置,实验完后,要放回原来放的位置,其中用一样取一样,不用的物品要马上归位,这样既可保持环境整洁,又能避免损坏物品;③将实验完成后的废材料收好放到垃圾桶内,不许乱丢;④不准在物品面、桌面乱写乱画,否则和损坏公物一样论处。这样能保持环境的整洁,又能按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所以实验教学中要精心准备,规范操作尤为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在实验中按自觉规范操作,做到言行一致,有问题及时解决,就会使学生自觉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下节课开始时,简言小结表扬实验规范的班、组或个人。
(3)末端处理。在实验中会产生的“气体、液体、固体”废物,这些废物不易清除完的。但不能忽视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要尽量无害化处理。故在实验完成的课间,留下相邻两桌的组长,快速地将能收回的物品收到讲桌指定物品盆中,有害物不管是桌面的,还是地面都清理进垃圾桶中,保证让下一个班进实验室时有整洁的环境,也能将教学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4)要有创新构思。教师要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对实验进行改造,争取达到无害化实验又同样达到实验目的方向设计,这就要多从选实验材料和实验药品上下工夫,如做昆虫标本时,为防虫、防腐,可选松香煮成液体(温度不要高,又不凝固为止),可以用大头针插到一定部位的昆虫放进松香液浸没后提起,冷却放进标本盒内,从而减少用毒药防腐的污染。
4.学校日常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
单一的课堂教育对后进生作用不大,还需课堂外的环境教育,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日常清洁卫生的管理方法有:
(1)清洁卫生要评分和奖励。每班教室、楼道、行道每天要清扫,由值周教师不定时检查评分,当场公布评分,并指出还未做到位的地方,值周完时,上报存在的问题,建议解决的方法,如需要班主任做的,就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处理,需要学生会、团委会办的就报年级组长或学生处解决,还可以报总务处找人维修解决。学生寝室要保持清洁,采用生活管理员评分和上报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每期期末,学校总结,给好的班、学生寝室发一定奖励,给该获奖的班主任也发奖。这样能培养学生保持环境卫生和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2)建立卫生值周班。规模大的学校,每年级每周安排一个班进行,规模小的学校每周安排一个班进行即可,专门清理运动场、广场上的废弃物。一天用早、中、晚三次进行,尽量做到每班、每人都参加,班主任和值周教师监督,使学生鄙视不讲卫生、不爱卫生的人和行为,养成保护爱护环境的情操。
(3)轮流管理厕所卫生。以学校规模定,每班管理一、女厕所,要求每班、每生在每学期都有做厕所卫生的机会。安排班时,每周一换或每月一换或几周换一次,使学生懂得爱护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4)进行每周大扫除。每周末放学后,每班管理的教室,还有公共场所、楼道、走道的玻璃、栏杆、瓷砖面要清洗干净,水沟要全面疏理畅通,厕所要全面冲洗,做到环境整洁、卫生,使学生有好的学习环境。
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习思想引导、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监控,不仅要让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生物实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要求把学生实验尽量开足。
对于学生实
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工作计划
1、为适应教学中新教材的使用,实验室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教学标准,加强新实验的准备和操作能力,加强与任课教师间的联系,按学科参加教研组的活动。
2、配合任课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认真做好实验教学情况记录。
为教师公开课及科技兴趣活动做好必要的准备和协助工作。实验室做好准备工作,配合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训练和复习,检修好实验器材,改进器材的性能,确保各项实验圆满成功。
3、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
做好实验仪器、药品的申购工作,对购入的仪器、药品及时登记,保存好说明书和有关资料,按类别分室保管。对现有的仪器、药品与新课程的要求进行对比,提出增订的计划。
4、进一步加强实验室防漏水、防火、防盗工作,经常检查所负责的分管区域的各项安全。
按学校要求,定期做好各实验室清洁工作和安全检查工作。
5、配合教务处的安排,及时提供各种考试的考场,保证各年级的分场考试能够顺利进行。
对高三毕业班的教室需求在不影响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尽
可能的满足要求。
6、做好每个实验室的使用记录,保证实验室的'正常使用,维持实验室的卫生情况良好。
7、仪器设备购置,落实上年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完成实验室的更新提高,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做好本年度仪器设备购置,坚持结合实际,适当超前,防止低水平重复和积压浪费发生。购置仪器、药品要先行申请,由主管领导审阅后报校长室审批后再购置,入库要验收,同时填写入库清单。仪器原则不外借,若借出要由主管教导或校长同意后才能,并要及时追回。
8、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9、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四、将德育工作渗透于实验教学中
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务,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
习惯。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2生物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
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
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四、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1.仪器设备购置,落实上年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完成实验室的更新提高,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
做好本年度仪器设备购置,坚持结合实际,适当超前,防止低水平重复和积压浪费发生。
2.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3.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五、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教学中
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务,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
实验结束
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
六、实验效果检查和成绩评定
1.学期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验效果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
2.检查内容: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装置、药品、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熟练程度。
3.实验结束后要填写好实验报告册,教师当场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
七、做好实验室工作文件建立管理工作
为实验室的评估合格,做好实验室的教学计划、日常管理、安全工作、工作日志等各种工作文件的归类、归档、整理工作。
注:加黑体的六个实验要对学生进行重点的训练, 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装置、药品、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熟练程度。各班的实验课的情况参照实验课按排表。
八、实验教学管理
1、课前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写出预习报告,上课前由组长收齐并于上课时上交,没有预习报告的同学不准参加本次实验;
2、实验课过程中,注意用电安全,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设备,并填写实验记录表,记录所用设备的型号及运行状况。
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跟老师联系,不能擅自处理;
3、实验结束,应先报告老师,检查实验结果无误后,清点整理设备完毕,方可离开;
4、课后,根据实验记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31.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积极自觉的观察,才能使他们获取正确的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进而认识生物的自然变化规律。
2.操作正确规范,指导学生观察。
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仪器的使用规则、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项,最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每个细节以至全过程,并恰当地解释实验现象。
3.明确目标,系统观察。
在生物实验中必须使学生明确所要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的范围,明确通过观察要获得哪些资料,解决哪些问题;拟定好观察计划,制定观察程序,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层次清晰的观察,防止主次不分、顾此失彼。
4.开辟第二课堂,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
如在初中一年级上学期开设植物课时,组织学生到城郊的野地和农田中观赏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采集植物标本,同时也可到城内的植物园中去观赏各类植物花卉,理解和认识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教学实践证明,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开辟第二课堂,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扩大观察范围,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都是非常有益的。
几年来,由于我们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判断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为对实验的观察越细致、越准确,学生的认识就越丰富、越深刻,思维也就愈加活跃、广阔,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4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目标: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物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它们的 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3)获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能力目标:
1)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
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更好地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认识科学通过技术转化为人们改进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手段,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又具有实践价值。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因此,其实践价值就相当于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具有两面性。此外,尽管社会在走向科技化,科技也在社会化,但是,科学始终不是万能的,人类社会面临的所有问题,并非都能依--科学来解决。
二、学情分析
通过初一的学习,多数学生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其中也存在着问题:班中成绩差别悬殊,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有的班级后进生比较多。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以期待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做好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中学习的第五单元,是整个初中二年级生物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单元。其中涉及的内容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
第一章至第三章内容,主要涉及动物的分类,让学生区别那些是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以及这些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其中重点在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章节强调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动物与人类生活得关系。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讲解了在生物圈中扮演了分解者的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通过这两个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熟悉,同时也更加了解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很多渺小的东西往往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单元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中学生必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其行为的基础之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其认识和行动的必然结果。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当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并且应当身体力行。因此,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在本册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回顾和发展,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行为,同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1、各种动物的适应性特征
2、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难点:1、运动的结构基础和形成机制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3、根据生物特征进行分类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村和新课程标准。
2、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3、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4、认真组织好各次探究活动,注重学法指导。
5、认真做好培优辅差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6、加强训练,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
7、成立好合作学习小组,并加强合作学习指导。
六:教学进度与重大活动安排
周 次 日期 工作要点
第1周 9.3-9.7 分析上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查漏补缺。
第2周 9.10-9.14 生活的动物
第3周 9.17-9.21 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4周 9.24-9.28 空中飞行的动物
第5周 10.1-10.7 国庆长假
第6周 10.8-10.12 动物的运动
第7周 10.15-10.19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第8周 10.22-10.26 社会行为
第9周 10.29-11.2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10周 11.5-11.9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新|课|标|第|一|网
第11周 11.12-11.16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12周 11.19-11.23 细菌
第13周 11.26-11.30 真菌
第14周 12.3-12.7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15周 12.10-12.14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第16周 12.17-12.21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17周 12.24-12.28 从种到界
第18周 12.31-1.4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第19周 1.7-1.11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20周 1.14-1.18 复习并迎接期末质量监测考试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5一,学情分析及指导思想
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介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共6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使学生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提高和创新。
2、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3、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4、学习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教研教改。
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
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6、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
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
7、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8、重视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
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标。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0课时,每周2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共3章)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节)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6节)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4节)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共3章)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3节)
第二章、用药和急救 (2节)
第三章、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3节)
会考复习安排:
七年级上册(包括第1、2、3单元)复习1周
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复习1周
八年级上册(包括第5、6单元)复习1周
关键词:中学生物 生物教学 生态文明教育 现状 措施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时所应达到的文明程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善恶观,培养学生鲜明的生态正义感,勇于承担作为公民应该履行的生态义务,以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
一、在中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一)加强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过度垦荒,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等一系列行为导致地球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渐恶化,不仅给地球上其他生物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更是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社会要想长久发展,就必须学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加强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实现“中国梦”的需求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偏少,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增加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能源和其他资源依赖过度,造成能源消耗过快,生态环境恶化日渐突出。继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重要思想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实施手段之一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建设祖国未来、实现“中国梦”之蓝图的重担。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理论,加强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提高中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最优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迫切需求。
(三)加强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生物学科发展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更适合社会主义新形势的新型人才,生物学科的课程地位才能得以提高,生物学科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加强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生物学科发展与时俱进。
(四)加强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求
生态文明是适应新社会形势的观念。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继承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乎到祖国的未来。中学是学习知识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完整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中学生内心,融入中学生生活,不仅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他们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生态文明教育属于德育教育范畴,源自环境教育,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推行发展而来。我国环境教育自1972年提出,虽然历经多年,但受被教育者的认知水平、学校观念、教师素质等因素限制,中学生的环境知识和环保意识尚不到位。
目前,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局限,主要有生物课堂渗透和课外实践活动渗透两种形式。课堂渗透主要是通过生物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苔藓植物是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空气污染,酸雨,赤潮、温室效应等。实践活动渗透是指在课堂之外,组织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其组织形式主要有开展植物挂牌、爱鸟周图片展示、影像播放和环境讲座等。
生态文明教育是在环境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内容是在环境教育上的进一步发展,但其不仅仅是单纯的环境教育,而是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进一步升华,是以培养新世纪的“生态人”为根本目的的。目前,我国生态文明教育仍主要以环境教育的形式呈现。
三、加强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与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相统一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初中生物的课程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培养学生基本的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乐于探究生命奥秘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高中生物除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生物科学基本知识外,更注重学生唯物主义自然观即科学世界观的形成,除关注学生自身科学修养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此外,高中生物还帮助人类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
(二)中学生物课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课程内容的设置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中学生物学上存在许多内容与生态文明是息息相关的。初中生物内容上以生物和生物圈为主线,介绍了细胞,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体的相关知识,突出强调各种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如调查身边的生物、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II号、赤潮、酸雨、温室效应等知识点的介绍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模块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分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意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而选修选模块的设计着眼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拓展学生生物科技视野,加深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可作为生态文明施教素材的主要有群落的演替、能量流动、基因突变的环境因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微生物的利用、生物技术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等等。
(三)中学生物课程课时安排相对充裕,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客观条件
初中学生的升学压力相对较小,且初中生物学知识内容相对较少,内容简单,课时安排相对充裕,这就给在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时间保证。高中学生在初中生物学学习的基础上,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虽然在课程内容上,无论是知识的深度还是广度都是初中生物的进一步延伸,学习任务加重,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时间显著增加,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四)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主观条件
中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形成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此时,学生的自我分辨能力虽尚不完善,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但他们好奇心强,乐于探索,善于钻研,参与意识强,是形成良好意识形态、行为习惯和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科本身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是学生们喜欢的科目,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学生在欢乐与实践探索中形成生态文明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
四、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措施
(一)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党的十以来,我国大力推行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已然成为时代的热点词汇。学生或多或少的对生态文明有一定认识,但不全面,可以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生物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因此具有丰富的可利用的生物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园内的生态资源,学校所在社区的生态环境及现在的社会环境可以用于教学,使之转变为学生学习实践的现实课程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与课程内容和生态文明相关的宣传讲座,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等方式组织中学生感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风尚,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如在七年级上册学习“调查身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节时,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访谈等了解周围环境中生物的种类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并找出原因。还可以请当地老人讲解当地环境变化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参与,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二)构建多样化评价体系,保障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有新的拓展。教学评价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也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最为有效的方式。评价方式上要遵循多元方法评价原则,善用评价结果。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归入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并探索多种切实的评价方式,例如在期末成绩评价标准中,加入环保实践和环保知识及技能的考查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加强教师生态文明素养,践行生态文明教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学校生活中,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就是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内涵,加强自身生态文明素养,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在课堂上注重生态文明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尽可能地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学生践行生态文明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活动,培养生态文明思维
要让生态文明的理念真正融入学生的价值体系并转化为学生的习惯化实践,要有相关“知识”“能力”作基础,重要的还在于要有“生态思维方式”作保障,在一定意义上,生态思维方式是一个人生态文明素养的最高体现。生态思维的形成需要生态知识作为基础,通过不断的活动实践,在实践中思考,感悟,总结,不断强化,才能形成生态思维。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首先学生要通过学习了解相关的知识及概念,如酸雨为PH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国梦”的必经途径。鉴于中学生心理和意识形态发展特点,中学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黄金时期。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全体生物教师加强自身生态文明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以身作则,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生态文明知识,加强生态文明践行,形成生态文明思维。
参考文献:
[1]郑世英.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探索[J].教育探索,2009,(7):115-116.
[2]方创琳.论生态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1993.23-25.
[3]薛晓源.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王良平.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把环境教育引向深入[J].广州师院学报,1998.81-85.
[5]常乌兰.牙克石地区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6]陈秋莲.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以安顺开发区实验学校为例[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
[7]万义耀.重庆市教委直属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8]张宏涛.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9]葛长龙.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J].生物学教学,2010,(7):73-74.
[10]刘秀娟.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J].科教文汇,2011.106-107.
[11]赖琼华.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林区教学,2015.96-97.
[12]刘倩.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3.
[13]朱春香.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14]教育部.全日制普通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5]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6]黎凤娴.初中与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研究[J].珠江教育论坛,2010,(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