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石化行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11个月,石化行业实现总产值11.11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实现投资1.55万亿元,增长26%;行业进出口总额5804.7亿美元,同比上升5.2%,其中进口4231.3亿美元,增长7.1%,出口1573.4亿美元,增长0.4%。
与上述行业各项统计数据的增长态势相对应的是,截至2012年10月,石化行业实现利润6204.1亿元,同比下滑8.2%,而同期全国规模工业利润则是增长0.5%,显示出国内石化产业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更大,行业在经历2012年上半年的下探之后虽然企稳回升,但企业承受了成本上涨、产品价格下滑等诸多压力,效益下滑等问题进一步凸显。
分行业来看,2012年前10个月化学工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2.3%;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出现2010年以来的首次下降,降幅为3.1%;炼油业亏损182.1亿元,已连续15个月累计亏损;基础化学原料以及其他主要化工产品的利润降幅大多超过了20%。
造成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行业销售成本居高不下,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大幅增长。1~10月,石油和化工行业销售成本8.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8%,高于营业收入增幅2.0个百分点,每100元主营收入成本为83.11元,同比提高1.48元;全行业财务费用1107.5亿元,同比增长36.3%;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0.1%。
而另一方面,终端产品价格却大幅下滑。由于产能过剩在石化行业已经是普遍现象,成为抑制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氯碱、纯碱、电石、轮胎、化肥等产品的产销率持续下滑。加上中东乙烯等石化产品进入投产高峰期,欧美、以及亚太等传统消费市场消费能力下滑,给我国石化下游产品市场形成额外冲击。
石化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日方分析指出,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令石化行业倍感压力。从2011年10月开始,PPI下穿CPI并且幅度逐渐拉宽,结合石化行业的情况来分析,PPI所代表的工业生产资料价格正是石化行业终端销售产品的价格。不过祝昉认为,目前来看,自2012年9月份开始,PPI与CPI之间的剪刀差有缩小趋势,这有利于缓解石化行业上下游的压力。
石化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指出,2013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对于石化行业而言有利条件在逐步增加,总体来看,来自四个方面的有利因素支撑行业稳步回升。
首先是宏观经济整体向好,世界经济复苏加快,国内经济显现回暖迹象。其次是石化行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增速有望继续保持在20%以上,包括页岩气、天然气管网和储气库的投资将进一步加大。再次是石化消费增长平稳,预计2013年原油、天然气、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将分别取得5.3%、15.5%和8.2%的增幅;预计2013年全行业价格总水平上涨4.3%,进一步推动行业总产值回升。此外,石化行业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目前在新能源、新材料、专用化学品以及现代煤化工领域已有一批示范项目运行。
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预测,2013年行业总产值约14.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预计全年利润8700亿元,增长18%,将扭转2012年全行业利润下滑的局面;主营业务收入14万亿元,增长15.5%。
产量方面,预计2013年原油产量约2.1亿吨,同比增长1.5%;天然气产量约1145亿立方米,增长9%;原油加工量约4.84亿吨,增幅4.5%;主要化学品产量约4.85亿吨,增长8%。
民族证券分析认为,具有明显周期性的化工行业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由于内需不足和出口减速放大了产能过剩的压力。不过在政策的刺激下,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在逐步增强,化学工业也随之触底回升。预计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化工行业将与经济走势同步呈现良性变化。
产能过剩蔓延至新兴化工 以创新促产业结构调整仍为首选
2012年,石化行业仍保持较强投资增势,不论是投资额还是新开工项目增幅较上年都有较大幅度上升。2012年1~11月完成投资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6%,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4.9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11537个,同比增长7.9%。
2012年以来,石化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取得了一定进展,投资结构也有所改善,但过剩行业仍在扩大产能,同质化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纯碱、电石、甲醇、PVC、磷肥等产品价格长期在历史低位徘徊。
据统计,2012年底,我国尿素产能过剩约1800万吨;磷肥超过国内需求1000多万吨;氯碱、聚氯乙烯、电石行业装置利用率仅70%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目前产能还在继续扩张,而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过剩苗头。据石化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主任赵志平介绍,2012年前三季度,烧碱行业新增产能220万吨/年,四季度还有200万吨新增产能投产,2012年,聚氯乙烯新增产能280万吨/年,纯碱新增产能超过300万吨/年,甲醇新增产能逾500万吨/年。
而在新兴产业中,如聚氨酯行业,2012年国内聚醚多元醇产能270万吨,装置利用率只有63%;有机硅单体装置利用率只有55%。
民族证券分析指出,投资增速持续上升预示着未来新增产能的扩大,而目前需求仍没有出现明显改善,使得产能过剩的矛盾更加突出。在一定时期内,产能过剩构成产品价格反弹的压力,抑制了企业开工率的提高,延长了企业盈利能力改善所需的时间。
关键词 山东石化集群效应政策支持
一、产业集群效应明显
山东地区炼油产业布局高度集中,石化产业经济总量位居全国首位,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山东是我国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区域内不仅存在着两个千万吨级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中石化齐鲁石化、黄岛石化,还聚集着大量民营炼油公司,一次加工能力已超过7500万吨以上,区域内石化企业规模、数量居全国首位。
2010年,山东石化企业实际加工原油(燃料油)5806万吨,加工总量占国内总加工量的13.73%;成品油产量3546万吨,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14.02%,位居全国第一;完成工业总产值405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值4.84%;该行业是山东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系统(三大油)外炼企中,按照当前国内系统外炼企分布,山东企业数量占34%、辽宁占23%、河北占17%、其他省份占26%。2010年山东系统外炼企贡献成品油2200万吨以上,已超出区域内“三大油”炼企成品油供应量,占到了全国系统外炼企成品油供应量近70%,成为国内成品油供给的重要力量,具有鲜明的区域优势经济特色。
二、稳定的上下游企业支撑
山东炼企具有独有的行业经济特征,稳定的原料来源以及周边旺盛的市场需求是产业近年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山东炼企原料来源已呈多样化分布。2010年山东炼企原料来源中国内原油采购已近六成,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已与区域内多家炼企达成原油供给协议;拥有原油进口权的中国中化集团已与宏润石化签订了收购协议;中海油渤海湾原油上岸东营港终端项目已与东营市签约;中石油除给山东多家炼企供油外已与东明石化合作,修建了千万吨级的日东输油管线,为其供应中东原油,近期又与山东省政府签署协议,拟将该管线扩容至2000万吨级;已经收购了山东四家炼企的中国化工集团原油进口权即将获批。山东炼企原油渠道已经明朗,制约行业发展的原料障碍基本得以解除,山东石化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
山东省周边地区是国内成品油消费的主要区域,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1/3,其中山东省已形成近2000万吨/年的成品油消费市场,而山东附近省市成品油市场存在一定供需缺口,如:河北省2010年销售成品油1010万吨,产量761万吨;河南省销售成品油850万吨,产量562万吨;江苏省销售成品油1220万吨,产量1095万吨;安徽省销售成品油573万吨,产量293万吨。近年来上述成品油消费市场均以年高出GDP增速三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递增,而同期国家“十一五”期间上述区域并无大型炼化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区域成品油消费量持续上升而产能却无明显扩大。目前,国家对成品油销售价格实行“原油加成本”的定价机制,炼企成本传导及利润创造渠道良好,盈利空间稳定。从山东及周边市场成品油消费现状及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区域成品油市场仍然存在较大发展潜力。
三、符合国家区域产业规划发展方向,享受政策支持
山东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企业主要集中于东营、滨州、潍坊、烟台等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是“黄三角”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发展区域石油化工行业作为“经济区”重要产业发展方向,规划明确了“支持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油盐化工产品接续利用等重大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提升炼化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合作,建设国内竞争力强的新型化工基地”的产业发展方向。为配套产业发展,规划将东营、滨州、莱州等港口、陆运物流集中区域发展成为“石油、成品油、液体化工产品……运输集散地”。作为全国最为集中的石化产业集群,石油化工产业在区域经济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必将成为金融机构未来重点投资与市场竞争的重点行业。
由于在区域经济总量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产业未来良好的发展预期,企业所在地各级政府均对石化企业给予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特别在土地、税收、项目建设配套、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了企业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发展活力。例如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所属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当地政府以优惠地价给予企业1200亩土地;税收按照上一年企业实现的全部税收为基数,每年按照5%的幅度增长,超过部分全部返还;项目建设的配套费、防空费等地方收费全部免除等。东明石化集团位于鲁西南地区,周边区域300公里半径内无其他炼化企业,企业一次加工能力已达到600万吨。地方政府对东明石化在税收、土地、项目上均有优惠政策,项目用地价格出让金较同区域企业减半;新上项目税金方面,所得税、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实行5免5减半。
四、企业产业发展方向正在调整,产业经济外延性极强
关键词:财务危机 主成分分析 石化行业 预警
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上市来筹集资金,而因陷入财务困境导致公司经营失败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因此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对公司管理者、投资者和市场监管者及时识别并规避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表明,财务风险具有行业特性。石化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基础行业之一,为此,本文以石化行业上市公司作为对象研究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一、文献回顾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始于Fitzpatrick(1932)、Beaver(1966)等人用单变量法分析企业财务风险。其后,学者Altinan(1968)和Blum(1974)等采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来建立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Ohison(1980)和Zmijewski(1984)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方法构建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随后又跨越到人工智能模型阶段。与国外相比,我国关于企业财务预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且其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陈静(1999)用单变量判别分析和多变量判别分析方法做了实证分析,得出在宣布日前一年总的准确率分别为100%和85%。吴世农、卢贤义(2001)建立Fisher线性判定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三种预测财务危机的模型,研究结果发现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误判率最低。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运用人工智能模型进行财务预警,但统计方法因其较强的操作性和可理解性,仍被广泛的应用于财务预警中。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通过降维来简化数据结构的方法,这种方法由Pearson(1904)首先使用,以后经Hotelling(1933)、Cooley和lohnes(1971)、Kshirsagar(1972)、Morrison(1976)和Mardia、Kent&Bibby (1979)发展和成熟起来。其优点是可以对观测样本进行分类,并根据各因子在样本中所起的作用自动生成各因子权重,简化实测指标系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本文在吸收主成分分析法优点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石化行业为例的多重截面的主成分分析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的选择
本文从2008-2012年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石化行业首次被ST及*ST的37家上市公司界定出26家作为财务危机公司的研究样本。然后通过资产规模、上市时间相近等原则,按照1:1的比例进行逐一配对,得到相应的财务健康公司26家作为配对样本。再将52家公司平均分成训练样本26家(其中危机公司13家,健康公司13家)和检测样本26家。定义财务危机公司被ST或*ST时为T年,本文选取其T-2、T-3、T-4、T-5年内的比率数据进行分析。财务数据均来自瑞思数据库()。
(二)指标选取
在财务危机研究中,变量指标的选取通常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本并在其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遵循全面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选取涵盖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量和资本结构六个方面的22个财务指标,具体指标见表1。
(三)模型的构建
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实测的多个指标,用少数几个潜在的相互独立的主成分指标(因子)的线性组合来表示,构成的线性组合可反映原多个实测指标的主要信息。主成分分析法的一般模型为:
其中,X1,X2,...Xn为实测变量;aij(i=1,2,...,m;j=1,2,...,n)为因子荷载;Fi(i=1,2,...,m)为选择确定的m个主成分因子;Ki(i=1,2,...,m)为主成分因子的权重(即第i个因子的贡献率);F是公司财务状况的预测值。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1.均值对比分析。将选定训练样本的13家财务危机公司和13家配对的健康公司分成两组,然后分别计算两组22个财务指标在被ST的前四年的均值,然后利用EXCEL的折线图将均值的对比情况描述出来,具体的变化详见图1。从折线图我们可以看出,ST公司和非ST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的平均值的变化趋势不一致,有以下规律:第一,随着ST年份的临近,ST公司和非ST公司部分财务指标的差异逐渐明显,折线图上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扩大,因而得出结论:指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如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经营净现金流量/负债比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应收账款收益率、销售现金比率、股东权益比率等。第二,两类公司多数的财务指标变动曲线可以分开。例如,若非ST公司的指标在ST公司指标变动曲线的上方,则这类指标就是正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若非ST公司的财务指标变动曲线在ST公司的下方,这类指标就是逆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比率等。也存在两类指标互相交叉的情况,如流动比率、净利润增长率、存货周转率、销售现金比率等。
为了进一步挖掘配对样本之间的差异性,本文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别计算危机公司和健康公司的22个财务指标T-2、T-3、T-4、T-5四年的均值及标准差,并将它们的均值与标准差相减进行比较。得出,健康公司与危机公司在均值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健康公司的财务指标中除存货周转率(X13)、资产负债率(X20)、固定资产比率(X21)的均值比危机公司小,其余的财务指标的均值均比危机公司大。且非ST公司样本组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等指标明显高于ST公司样本组的对应指标。从标准差的对比中可以发现,财务指标中标准差的差值大部分为负数,说明ST公司样本组的被ST前四年的均值波动要大于非ST公司样本组。
由均值和标准差对比分析可知,危机公司与健康公司的财务指标存在显著的差异,当某个公司的多个财务指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且波动较大时,表明该公司存在财务危机的可能。但是,均值对比分析是基于各指标的平均值来进行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极端值造成指标均值差异的可能,所以我们只能够依据均值分析进行粗略的估计。
2.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为从统计上检验选取的变量在危机公司样本组和健康公司样本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我们应用非参数Wilcoxon Mann-Whitney检验法对两组样本22个财务指标进行统计检验。通过检验得到,在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前四年内,在显著性水平为0.1时,通过显著性检验的,T-5年、T-4年、T-3年、T-2年依次有5个、5个、10个、12个指标。由此可见,距离财务危机发生的时间越近,危机公司与健康公司财务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就越大,这说明危机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时序渐进性。
(二)主成分分析模型
主成分分析之前,先需要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做主成分分析。根据KMO和Bartlett’s检验结果,发现T-2、T-3、T-4、T-5年KMO值依次为0.611、0.559、0.808、0.426,Bartlett’s检验P值均为0.000,小于0.001的检验水平,拒绝单位相关性的原始假设,故可知适合做主成分分析。因此,运用SPSS16.0软件依次对T-2、T-3、T-4、T-5年的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方差最大化旋转,在满足特征值大于1的前提下,提取主成分因子。具体情况见表2。通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对主成分因子进行解释,由统计结果可知:T-2年的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了X1、X2、X3、X4、X9、X11几个变量,可解释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了X5、X20、X22几个变量,因此F2主要代表公司的资本结构状况;第三个因子由变量X8、X17、X19贡献最多,故F3可解释为现金流量状况。以此类推,各年的主成分因子的含义如表2所述。在确定了各主成分的经济含义后,可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建立各个主成分关于原始财务比率的线性表达式。同时,根据统计结果中各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可以得到主成分预测函数。
(三)各年预测结果的比较
将训练样本和检测样本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将各年标准化数据代入危机前四年所建立的主成分分析模型的预测表达式中,计算F值。根据误差最小化原则,确定各年F值的临界值,从而进行预测准确率的计算。其中危机公司判定为健康公司为一类误判;健康公司判定为危机公司为二类误判,得到训练样本和检测样本的预测准确率的结果见表3、表4。从表中可以看到各个年度训练样本的预测准确率均高于检测样本,说明训练样本对预测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且T-2年主成分分析模型的综合预测准确率训练样本达到93.50%,检测样本达到82.50%,高于T-3年和T-4年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而T-3年和T-4年的预测准确率差别不大。由此可见,危机到来前两年的数据预测效果较好。
四、结论及局限
本文选取石化行业上市公司中配比的危机公司和健康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取22个财务指标作为指标变量。从各年度的主成分分析表达式中可以归纳出,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现金流量状况是影响石化行业企业是否会陷入财务危机的关键性预警因素。此外,本文选取石化行业上市公司被ST前四年的数据建立多重截面的主成分分析模型,实证结果表明T-2年主成分分析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是最高的,明显高于T-3和T-4年的模型。但本文的预测准确率整体上并不是很高,主要存在以下因素:(1)大部分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均选择了T-1年的数据,而上市公司在T年是否被特别处理是由其T-1年财务报告的公布决定的,因此,T-1年预测模型即使有很高的预测精度,在实际预测中也没有太大的应用价值。(2)财务指标的局限。本文建立的财务预警系统主要是以财务指标作为输入变量进行判别和预警,而财务指标又有其局限性,不能概括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非财务因素。(3)样本量的局限。根据数理统计的大数定理,评价样本的数量越大,协方差矩阵就越趋于稳定,主成分分析的准确性就越高。而本文选取了2008-2012年5年间石化行业被ST的26家上市公司为危机样本,样本量相对较小。X
(注:本文受54科研基地-科技创新平台-商务运作与企业服务创新项目的资助)
参考文献:
1.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1,(6).
关键词: 节能;减排;石化;技术;优化
伴随人们对全球能源状况、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深入了解和认识,节能减排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共同关注的问题。当前,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石油化工是高耗能高污染排放产业,相关企业在降低能耗指标和实现国家节能减排任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尽快提高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以及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石化行业最迫切的任务。石化行业的节能减排离不开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良好的技术支持[1]。
1 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能源消耗面临的问题
1.1能源利用效率低
目前我国总能源利用效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约 10百分点。而且我国石油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明显偏低, 我国每千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石油消耗为 0.26t, 比日本高 2.3倍,比美国高1倍,比印度高 0.2倍。同时一些资源约束问题、结构不合理问题、生产技术落后问题、产业体制问题等问题也一直困扰这石油石化产业[2]。
1.2节能管理基础薄弱
突出表现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 各单位均很大程度地存在着节能管理组织不健全、职能不到位、体系不顺、力量薄弱等问题,各级节能管理和技术机构的力量亟待加强。同时,在基础管理方面,计量、定额、监测、统计等还相对薄弱,节能源头管理尚未落到实处,考核奖惩机制还不够完善, 全员节能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1.3石油石化产业节能降耗责任重大
在我国,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石油石化产业,既是能源生产企业,也是能耗大户。在能耗方面,2009年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能源消费量为47192.5×104t标准煤, 占全国工业能源消费量的1/5以上,也就是说,有20%的能源让能源企业自身用掉了;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达15%。如果石油和化学工业能源消耗能够降低1 个百分点,那么,就意味着省出了几百万吨的石油。可见,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提高能效、节约能源是何等的重要!
石油石化产业节能降耗责任重大,刻不容缓!石油化工是高耗能高污染排放产业, 相关企业在降低能耗指标和实现国家节能减排任务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尽快提高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以及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石化行业最迫切的任务。
2应对的措施
2.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把节能降耗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减少消耗和废物产生,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循环利用水平的提高。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并重,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减少消耗和废物产生。
同时还要依靠制度节能。这这方面,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国外节能的先进经验,尽快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德国,政府把节约能源作为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民众节能,将能源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同时加强节能宣传,鼓励家庭参与。芬兰一直十分重视节能工作,长期致力于提高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效率,并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开发的同时,注重对公民进行节能教育,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根据矿物燃料中碳含量收取能源税的国家。发达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法规、科技、教育等手段来节能,值得我们借鉴[3]。
2.2优化炼油结构, 实现装置大型化
“大规模、长周期、系统联合”是石化企业实现大幅度节能减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通过采用大型化的装置,会使得能量逐级利用、热联合以及低温余热利用更加合理,经济效益也将更好。对于新建的炼油厂来说, 炼油结构的合理布局和装置的大型化需从设计之初考虑;对于已有的炼油厂来说,需要视情况逐步优化炼油结构,实现装置的大型化。
炼油结构的优化包括多套装置的集成设计、产品调和比例的优化以及落后工艺技术的改进等。例如催化蒸馏技术通过将减压蒸馏、加氢脱硫、渣油热转化等多套装置进行组合设计,不仅大幅度减少设备数量,节省投资约30%,而且还能显著降低运行成本, 燃油消耗节省约15%[3]。2008年,我国原油加工量为 3.42亿 t。预计到2011年有效炼油能力将达到 4.4亿t 。但是我国石油炼制企业的规模优势不明显。目前,世界上炼油厂的平均规模约为 500万t/a ,大型炼油厂在1000万t/a以上,最大的为 4000万t /a。但我国现在整体炼油规模水平不高,千万吨规模的炼油厂不是很多,小规模的炼厂还到处可见[4]。规模偏低是造成我国石化企业能耗高和排放多的重要原因。只有炼油规模做大企业才能做强,我国石化行业需要更多千万吨级的炼油厂,更多采用先进的低能耗、低排放的工艺技术,而高能耗、高排放的小炼油厂和小化工厂需要尽快改造、兼并甚至关停。
2.3加快炼化一体化步伐
炼化一体化将炼油厂和化工厂联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原料的互供,提高原料的综合利用水平,并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大规模、集约化、短流程、高灵活的结构组合优势, 进而实现石化企业的节能降耗并提高经济效益。炼化一体化可优化原料配制,还可以简化水、电、汽、风、氮、氢等公用工程, 节省装置投资和运行费用,减少库存和储运费用以及中间产品的营销费用,并且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结构。
炼化一体化可以确保化工厂的原料供应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由于化工产品的利润远高于炼油产品,通过炼化一体化可以使炼油厂约 1/4的油品变成价格较高的化工产品,提高了企业利润,这是未来石化企业的发展方向。
据报道[4],炼化一体化技术在发达国家比较成熟。以巴斯夫公司为例,在位于德国总部的一个联合体中有200多家工厂和生产装置联合在一起,形成原料互供。这种联合体在经济和环境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如果将该联合体拆分并分别放置在50个相距 100 km的地方,那么巴斯夫公司每年将要为此多付出 5亿多欧元。
我国的乙烷、丙烷、丁烷及凝析油等轻烃资源缺乏,石油化工的发展必须依靠原油加工提供炼厂气、石脑油等轻烃资源和部分低碳烯烃资源, 这就要求有条件的企业尽快由燃料型转变为燃料-化工型。国内最近几年正在加快此方面的规划和建设, 新建和正在建设一批大型的炼化一体化项目。
2.4 综合利用炼油化工副产品,发展深加工产业
充分利用炼厂干气建设干气提浓或乙置,如中国石化已利用干气中的乙烯资104t/a;充分利用乙烯裂解副产碳四、碳五资源。2009年,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裂解碳五全分离,计划建设天津、燕山碳五分离项目;加大轻烃和焦化装置液化气的回收利用力度,每年可回收轻烃350×104t以上、液化气20×10左右;加强氢气资源的优化利用,优化制氢原料,实现原料气体化和富氢气体的回收利用,顶替制氢用的石脑油约30 ×104t,回收氢气约13.7×104m3(标准)。
2.5实现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石化企业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清洁的产品,而且自身的生产过程也要实现清洁化。尽可能避免使用有毒、有害、有碍人体健康的酸碱等辅助原材料和催化材料,尽可能回收“三废”中的有用资源, 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5]为了减少常减压炉的烟气量,于 2003年更换了炉用燃烧器,并将燃料油改为燃料气。改造后加热炉的烟气排放量减少了33%,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下降了 21 % ,氮氧化合物的含量下降了3%,一氧化碳的含量下降了11%。
2.6开发与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
节能减排新技术包括新的分离技术,如超临界分离、膜法分离、变压吸附分离、磁性分离、微波分离、络合分离、抽提蒸馏以及膜法蒸馏技术等;新的反应技术,如反应蒸馏、超临界反应技术等;新型换热器与分离器;新的热能回收、热电联产技术等。
3结束语
石化企业的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技术和措施,而且更需要众多掌握节能减排技术且有着良好节能减排意识的一线工作者。企业节能减排的有效实施需要政府、 企业、 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单位的紧密配合。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节能减排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福琴,等.我国炼化业务现状及近期发展展望[J].石油科技论坛,2008,27(4).
[2]任京东,林敏.我国石化行业节能减排的途径与措施分析[J].现代化工,2010,30(3):4-8.
[3]余绩庆,刘博,高建保.我国炼油企业提高能[J].石油规划设计, 2008,19(2):32-35,48.
【关键词】 人工费 安装费 工程费 石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工成本逐步上升,对石化行业建设项目投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石化建设项目投资批复一般以《石油化工安装工程概算指标》为计价依据。本文暂不考虑由于人工费上涨引起的设备材料费的增长以及建筑工程人工成本的增加等因素,专注分析安装工程概算指标人工费调整对建设项目(主要针对安装费和工程费)的影响。
一、人工费调整的必要性
首先,从总体数量上来看,中国劳动力供给仍然比较充裕,但是人口结构和劳动参与率都有所变化。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2%,这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绝对下降。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参与率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5年的76.0%降到2011年的70.8%。中国劳动力供给格局已经发生转变。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在原有经济模式遭遇瓶颈的情况下,国家积极推动经济转型,一方面不断更新技术,使得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为工资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从以出口为目标转向以扩大内需为主要任务,而增加居民收入是扩大内需的必要条件。
最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劳动力主体的农民工,新生代的80后、90后与父辈有着明显不同,他们对于工作和生活有着更多的期待,对于自身有明确的定位,看重生活品质,注重工作环境,对收入有着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定额人工费是非常必要的。对石化建设行业而言,这种调整对降低建设工程中人员流动、保证项目如期交工、按时投产具有重大意义。
二、石化行业费用构成
石化行业建设项目总投资由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停征收)、建设期借款利息及流动资金组成。其中建设投资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资产投资和预备费。固定资产投资由工程费和固定资产其他费组成,工程费包括设备购置费、主要材料费、安装费和建筑工程费。安装费由直接工程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费、企业管理费、利润和税金组成。措施费中很多项目是以人工费为基数进行计算,企业管理费以及规费和利润也是以人工费为基数进行计算,也就是说,人工费的调整直接或者间接的对安装费产生影响,继而对工程费产生影响。
石化行业安装工程概算指标中的人工不分工种和技术等级,一律以综合工日表示,综合工日包括基本用工、超运距用工和人工幅度差,每个综合工日按8小时工作制考虑。人工费单价中包含了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劳动保护费和职工福利费等。
三、中石化建设项目人工费调整对投资的影响
中石化于2011年10月25日了“关于2011年动态调整石油化工安装工程定额和指标的通知”,该文件规定,《石油化工安装工程概算指标(2007版)》中39.81 元/工日调整为60.98 元/工日,价差部分不参与取费。后于2013年1月29日“关于2013年动态调整石油化工安装工程费用定额的通知(中国石化建〔2013〕54号)”,通知指出,根据工程定额动态管理要求,经测算,决定在2011年动态调整石油化工行业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和指标的基础上调整费用定额,以人工费60.98元/工日为取费基数,对《石油化工安装工程费用定额(2007版)》(中国石化建〔2007〕620号)进行调整。为了便于比较,现将上述两次调整综合考虑,下述人工费调整前系指“人工费39.81 元/工日及配套的中国石化建〔2007〕620号费用定额”,人工费调整后系指“人工费60.98 元/工日及配套的中国石化建〔2013〕54号费用定额”。
以某新建全厂性项目为例,首先根据费用定额的变化对人工费调整前后安装工程综合费率进行对比分析。
人工费由39.81元/工日调整为60.98元/工日后,虽然取费基数提高了53.18%,但是从表1可以看出安装工程综合取费系数却有所降低,除规费中的住房公积金比例有所提高之外,其他隶属于规费的项目以及措施费和企业管理费、利润的费率均有所降低。这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人工费调整对投资的影响。下面,笔者选取该全厂性项目中的十套工艺装置结合上述综合费率的变化将人工费调整前后的投资进行对比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人工费调整后,各装置安装工程费的增幅都集中在20%~25%的区间内,平均约23%,也就是说,人工费增加了53.18%后,在安装工程综合费率降低了16%的情况下,安装工程费依然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如果撇开综合费率的影响,这个幅度将更大。工程费用的增幅相对安装工程费的增幅要小很多,主要集中在1%~5%的区间内,平均约3%,这是由于石化行业中设备材料费所占比重较大,安装费在工程费中所占比重较小导致的。
四、人工费调整对投资影响的假设分析
表2的数据分析由于受安装工程综合费率变化的制约,不能完全反映人工费的影响力。下面,笔者假设安装工程综合费率保持1.4342(依据中国石化建〔2013〕54号计取)不变,人工费在60.98元/工日的基础上上浮50%至91.47元/工日,仍旧以上述某全厂性项目中的十套工艺装置为例,经过测算,得到数据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不受安装工程综合费率影响的情况下,人工费增加50%,即由60.98元/工日调整为91.47元/工日后,安装费增加幅度在35%左右,比表2中安装费平均增幅23%多出12个百分点;工程费增加幅度在5%左右,比表2中工程费平均增幅3%多出2个百分点。
如表2和表3所示,安装费和工程费的数据点集中在各自的区间内,表明各装置安装费和工程费受人工费影响的幅度有相近的变化规律,鉴于此,笔者选取上述某全厂性项目中柴油加氢装置为代表,抛开取费政策的制约,假设安装工程取费标准(中国石化建〔2013〕54号)保持不变,测算出人工费每变化10%,安装费和工程费的变化幅度如表4所示。
根据表4,以人工费为自变量,分别以安装费和工程费为因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图1如下。
从图1可以看出,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模拟出直线:安装费y=0.7174x,R2=0.9999;工程费y=0.0642x,R2=0.9999,拟合优度判定系数R2=0.9999,表示在回归模型中因变量y的变异中有99.99%是由于变量x引起的。当R2=1时,表示所有观测点都落在拟合的直线上,本模型测算的R2非常接近于1,说明直线拟合的很好,样本有很好的相关性,y的估计值与实际值之间偏差很小。通过以上直线,可以测算出人工费发生变化后,安装费和工程费的变化幅度。
五、结论
通过对某全厂性项目中十套具有代表性的工艺装置进行测算、分析,得出结论如下:按中石化的调整文件精神对人工费进行调整,在人工费上浮53.18%,安装工程综合费率降低16%的情况下,测算出安装费上浮约23%,工程费上浮约3%;假设在人工费上浮50%、安装工程综合费率不变的情况下,测算出安装费上浮约35%,工程费上浮约5%。通过分析,各装置间具有相近的变化规律,选取柴油加氢装置为例,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拟合出安装费和工程费随人工费变化的直线,通过以上直线可以测算出人工费发生变化后,安装费和工程费的变化幅度:假设综合费率不变,人工费每增加10%,安装费增加约7%,工程费增加约0.6%。综上所述,人工费调整对安装费和工程费有较大的影响,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安装费中措施费、企业管理费、规费和利润的费率,可以有效降低人工费调整带来的影响。希望以上测算数据能为关心这部分内容的机构或个人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设计概算编制办法(2007版)[Z].
[2] 石油化工安装工程概算指标(2007版)总说明[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