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与梦同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题记
不管是芊芊淑女还是“花木兰”派,说到底,女孩子毕竟是女孩子,本性里,更多渗着一种柔美,所以女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没有象男生如霹雳闪电般的向往,拥有的只是恬静而梦幻的小天地,正绘着花季的缤纷。使得即使眼前面对的是猛烈的暴风雨,但只要躲进这方天地,便可得到心灵的慰藉,让五彩斑斓的梦带领你飞往阳光灿烂的域所。
因此,我愿与梦同行。
梦中,弥漫着醉人的芳香,身着彩衣的蝴蝶姗姗飞过,留下一片清新。一切仿仿佛佛,若有而无,却给人以安乐的满足感。这刻,喧哗尽被沉淀,取而代之的是怡人的和谐与安谧,似是回归与生命初的百合与玫瑰,在惬意中,细细品味一种名叫“愉悦”的事物。“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难道,这正是五柳先生所渴求的境界吗?返朴归真,告别硝烟与战乱,在自由与平等中获得永生;在峰回路转中,寻觅一种令人窒息的美,让一路的落英,随着山鸟吟唱的旋律,翩翩起舞。
曾经鹰击长空的健力尤存;
只是时间变了,地点转换了,
梦想却从不停留,
它的梦是飞翔,
永远绽开放在蓝天上。
曾经饱含沧桑的汗水与挣扎,
曾经的苦难与岁月;
若游走的迷雾不见,
只是终于换回,
30年浴火重生光辉岁月,
是追逐蓝天的向往。
曾经化作流光,
曾经已成过往,
梦想绚烂依然。
一刻不停,
其实,我刚从部队转业,到现在仍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蔡金华与我同年出生,仅大我二个月,虽然我的人生没有他那么饱经苦难,命途多舛,却也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摸爬滚打了二十余载,但与蔡金华相比,真是自愧弗如,不可同日而语也。我想不仅是他众多耀眼的头衔给他头顶笼罩上的那层粲然亮丽的光环,更重要的是这些实至名归的头衔后那艰难曲折黾勉奋斗的人生足迹,那历经岁月磨砺洗礼积淀而成的人生智慧,那对文学一往深情始终坚守如一的人生初心,既令人肃然起敬,更催人慷慨前行。
艰难竭蹶 玉汝于成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苦难是人间的一所大学,它让意志坚强者孜孜以求,破茧成蝶;它使意志薄弱者痛不欲生,作茧自缚。很显然,蔡金华正属于前者。本来说,童年对于人的一生来讲是充满欢乐温馨、天真烂漫的美好岁月,可于蔡金华来说,面对的却只能是过早降临的人生磨砺。年仅五岁的他,就开始牵着双目失明的母亲担水、挖野菜、洗衣煮饭,而像他一样大的同龄的孩子或许此刻正依偎在父母的怀里撒娇耍赖呢。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视贫穷,被贫穷所俘虏,做了贫穷的奴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是童年的蔡金华经常面临的窘境。饿了只能以洋芋、包谷粑粑充饥,没裤子穿母亲就把自己的裤子裁开,给他做裤子和缝书包,上课要长途跋涉很远的山路,晚上读书只能用昏暗的煤油灯,闲暇时还要做挑水、砍柴、拣煤炭等繁重的农活。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蔡金华始终没有放弃过学业,没有停下过奋进的脚步。苦难给予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不在苦难中爆发,就在苦难中灭亡。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蔡金华的辛苦付出终于换来了如期的回报,他成了蔡家台子有史以来的壮元高中生,1990年,蔡金华如愿考上了大学成了蔡家台子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理科大学生。没有钱上学,家里就卖猪仔、卖鸡、卖鸡蛋,没有行李家里就七拼八凑,哥哥蔡金辉甚至为了供他上大学,主动放弃了自己的学业,过早地踏上了打工赚钱的人生艰苦历程。820元钱的大学学费却是东挪西借,一分一厘凑齐的。这笔钱中有100元的,50元的,10元的,5元的,2元的,1元的,5角的,甚至还有2角和1角的,足足装了一小书包。正是这份艰难曲折与坎坷磨难为蔡金华今后的成长成才立起了不倒的精神支柱和打下了坚实的人生基础。
苦难不仅带给人以奋发前进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它给人带来的是一种生存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带给人的是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力,一种不甘平庸、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除了奋斗,别无选择!”这句话反复在传记中出现,成了主人公战胜自我、一飞冲天的坚贞信念,这也正是这本传记的灵魂所在。也正因为这样,才造就了今天聚众多头衔于一身蜚声云岭、事业如日中天的蔡金华。而反观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当下一些90后、00后的年轻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吃不了一点苦,受不了一点累,耐不住一点寂寞,忍不住一点孤独,认为什么所得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往往把成功建立在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基础之上,一旦遭受点小小的挫折便垂头丧气,一蹶不振。他们身上缺少的正是蔡金华身上所体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不甘平庸、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也正是我们需要汲取的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梦想花开 粲然转身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蔡金华的成功正基于此。在家贫如洗、朝不保夕的艰难困苦生活中,蔡金华始终没有丢弃过心中的梦想,那个瑰丽的文学梦一直让他魂牵梦萦,每每有机会他便如饥似渴的浸在文学那片浩瀚的海洋之中,从中汲取甘之如饴的充足养分。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到他心仪的各种体裁的诗歌,他无不一一涉猎,始终笔耕不辍,大学期间发表了诗歌处女作《脚和鞋》,之后,在他的带领下成立了冶苑文学社。然而,光有诗歌和远方还不行,人还得有衣食住行的现实物质生活。大一开始他就开始勤工俭学,帮人看护果园,有时还拣过破烂,把别人扔掉的塑料瓶、啤酒瓶、废报纸卖了换几元钱,以解生活的燃眉之急。就在蔡金华奋力追寻梦想的时候,不幸却突入其来,给他以无情地打击与磨折。1991年2月4日,蔡金华的母亲因病逝世,蔡金华由于参加考试未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欲其所不能。或许正是人生中这一个个的磨难,一次次的打击,使得蔡金华炼就了一颗永不服输、坚强而勇敢的心。在大学期间,他的组诗在《珠江源》发表,出版了诗集《蓝色梦境》,1999年诗选集《情感地带》获全国第6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诗作相继在全国各大媒体报刊刊发,十年磨一剑,蔡金华终于迎来了他文学之花尽情绚丽绽放的动人春天。
每一次美丽绽放的背后,必然包含着无数个肝肠寸断的不眠之夜,凝聚着多少苦心孤诣的心血和汗水;每一本成功的诗集背后,必然蕴含着诗人无数动人心魄的心路历程,折射出多少旷日持久的努力与付出。作为和蔡金华同龄的人,我也曾像许多心怀满腔赤诚的年轻人对文学有着一份痴迷与狂热,但却没有蔡金华的这份坚守与付出,执著与坚定,往往总是半途而废,在坚硬的现实生活面前,不得不放弃心中的梦想,而另起炉灶。在文学日渐式微的今天,还能持之以恒坚守在文学这块高地上的人确实已为数不多,特别在当下物质利益至上、拜金主义风靡的大氛围下,还能奋不顾身潜心于诗歌创作研究的更是寥如晨星,屈指可数。所以,我们更为蔡金华坚守梦想的高贵品质和人格操守而扼腕称赞和击节叫好。正如诗人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童年的纸飞机载着梦想飞上天空。
步履蹒跚、牙牙学语的时候,我们的梦想是天天有人抱着哄着;走进幼儿园时,梦想变成安徒生童话里的“白雪公主”;走进小学,总幻想着能够站在高原上大声呐喊。虽梦想远在天边,但却又近在咫尺。
青春吹动了长发,红日牵引着梦想。
在时间的流逝中,我步入了中学的殿堂。面对新的班级、新的面孔,一切都还来不及适应。日子在昏昏然然里颠来倒去地复制与删除,在挤满课程的每一天,我们在与时间赛跑,忙碌的背后是焦虑与汗水的累积,我们渴望梦的起飞,在与时间赛跑中,渴望加快步伐。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追逐着梦想。
小溪潺潺,波浪滚滚,那是河流对海洋的歌唱;稻果飘香,硕果累累,那是大地对万物的畅想;春华秋实,桃李芬芳,那是中华民族对梦的向往。
在实验中学的建校的第二年,我和许多初中教师一样,怀着对高中的向往之情,怀着一份教书育人的殷切期望,来到了实验中学。现在想来已经距今九年多了。那时候,想法比较简单,认为,高中的孩子比较大,比初中懂事的多,课本内容在语文上应该差别不大,从教三年的我,没有把困难放在心上。但真正工作起来,不是这么回事。05级我们班有一名男生,桌子上每天什么都不放,只是无谓的发呆,或者向窗外眺望,要不就是陷入深深的思考,要不就是趴在桌子上休息,但是有一个优点就是上课不怎么说话。有一次他在用一只手拿着拖把拖地,而且心不在焉的样子,我就当场批评了他,此时,矛盾升级,扔下拖把就回到座位上去,继续发呆,但,满脸怒色。我也很生气,觉得,你错了,还不让老师批评。就把他叫了出来,一问才知道,原来,今天不是他值日,因为,值日生没有来,在卫生委员的动员下,帮别人拖地。此时,我发现,原来是在做好事,虽然做得不好,但,内心还是有团结协作意识的,了解到此种情况,我让他回到教室,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他道歉,并说明了情况。此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最害怕别人表扬我,老师,别说了。之后,不论上课还是值日都想换了个人一样,而且,据其他老师反映,此学生还特别懂礼貌,远远地就和老师打招呼。
我想,每一个人都想赢得尊重。学生年龄大了,想法更多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却更远了。有时候只是一味的批评,心理的交流少得可怜。实际上,教师和学生隔阂应该没有想象的那样大。只是因为,当我们想跟学生真心谈话的时候,经常被学生所犯的低级错误惹恼,一次次让你无法保持内心的平静,心平气和的谈话便很难做到了。所以,有时候,我想,真正做学生的良师,必须先做益友,真心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必须把自己的心态回归到学生内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当学生犯错的时候,等一等,沉一沉,你再做出决定,精心构思一下,如何谈、怎样谈,学生才能信服,否则,在教育上很可能陷于考虑不周,处理问题不当的尴尬境界中,一则解决不了问题,二则让自己也陷入其中,将学生的问题扩大化,最终结果是,即使是学生的错误,学生仍然认识不到,作为老师还惹了一身的不愉快。
实际上,这么多年以来,和你交锋次数多的学生对你的印象最深,节假日给你发短信问好的也是他们,见面笑着打招呼的也是他们。这就是教育的效果,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是日久弥新的陈酿,时间越久,味道越浓。
我曾在外面遇到一个学生,原来在我们班成绩不错,老师们也认为对他付出了很多,而且也考上了大学,但,此时,好像是陌路人。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他的内心实际上有很多话想和你交流,只不过,没有迈出那一步,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又经常无从发现这些,因此,他们会认为,一是,老师不关心自己的存在,实际上,自己的问题并不比那些成绩差的少;二是,学习成绩的提高,他们自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和老师的教育关系不大。
由此看来,从这种理论上,他们将来和老师有隔阂应该是正常的,节假日忘记你是正常的,见面后装作不认识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教育工作,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是一个盲区,这些学生其实也是弱者。需要我们加以关注。
教传授知识是每一位教师的中心任务。但面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思想和行动上管理好学生,然后再考虑授课内容,这样才能完成知识的传递。因此,管理和教学的结合显得更重要了。前段时间,我做了一次调查,80%左右的学生承认自己上课走神是自己学业成绩不能得到提升的重要原因,而且,明明知道这种问题,可自己就是解决不了,很是苦恼。我说,解决这个问题有这样几个办法,一是平时注意休息,尤其是午休和晚休,此时,很多学生就是玩手机的时间,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常态,严重干扰学生的学习精力。再者,没有预习的习惯,面对难度加大的高中学习,没有预习,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讲简直是致命的。还有,我发现本来活蹦乱跳的学生,一上课就低下头,一节课很难抬起来,除了玩东西之外,就是盯着一页书能持续45分钟。如果,再从老师自身角度考虑就是,对课堂的组织了。上课提问的范围太小,或者太固定,教学方法单一,上课热情不够,许多学生还认为,这门功课,这个老师习惯提问这几个同学,没有危机感,从而产生不了上课的紧张感,走神也就习以为常了。
因此,我们是不是推出这样一个结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如果你的业务再精湛,教学水平再高,学生的思想早就游离到课堂之外了,我想,任何人都不能完成就学工作。所以,在课前,我备课时,经常考虑怎样将今天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怎样关注学生的眼神,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上课过程中做小动作的学生经常性的提问一下等等,不定期的让学生爬黑板,在本子上记录有关知识点,重复重要的知识点,让课堂充满读书声,提高学习的热情,准备有关的知识链接,调动求知的欲望,抑扬顿挫的声调,引起学生注意力等等方法不计其数,实践起来还是行之有效的。
作为一名班主任和教务处的一员,事务性的工作非常多,就像许多班主任一样,整天比较忙碌,但真正让你说一下,还真难说清楚你做了那项具体工作。教务处的工作也是如此,每一项工作都是基础,每一项工作都是服务,每一项工作都很重要。就像我们经常遇到监考工作。你必须提前一周多就要着手考虑安排,任何一个细节考虑不到,预案考虑不周可能就会出现无可挽回的错误。有时候开玩笑的说,我宁愿去监考。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会有自己的困难,只有身处其中,你才会有体会。所以,有时候,应该互相多体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