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环保的诗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英语 家庭 学习 环境
一、研究目的
语言学习环境是语言学习最主要的问题,如果不解决环境问题,语言学习就无法达到成功,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环境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影响尤其重要。中学生学习英语除了需要老师的专业指导外,同时也需要家长义不容辞的配合学校进行英语教学。在影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众多因素中,家庭学习环境对于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起着特殊的作用。
家庭学习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就,家庭学习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精神文明和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是否有效配合学校为子女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进行英语教育,直接决定中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好坏。而家庭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环境,良好家庭教育氛围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因此,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全面培养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行为习惯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研究方法
(一)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首先做出两套问卷,一份针对学生对家庭学习英语环境的调查问卷,另一份针对家长对家庭学习环境的调查问卷,两套问卷都设计10道选择题。针对学生的问卷问题包括:学生觉得在家有一个安静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吗?学生在家会和家人进行简单的日常英语会话吗?...针对家长的问卷问题包括:家长是否要求孩子每天花一定时间学习英语?为孩子购买过英语学习资料?...本次共发放100张调查问卷,回收100张。
(二)调查对象。笔者在惠州市博罗县观音阁中学任教英语,对任教的班级--七年级(2)班和(3)班进行了调查,这两个班一共有100位学生,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此次调查。为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不要求学生和家长署名。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 通过学生的调查问卷,我们得出学生部分调查结论:
1、 你觉得这家有一个安静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吗?
79%的学生有 21%的学生没有
2、家长重视你的英语成绩吗?
非常重视占37% 比较重视48% 不重视占15%
3、你会经常读英语给家长听吗?
经常占10% 偶尔占41% 不会占49%
4、你觉得家里有英语学习的气氛吗?
很浓厚6% 较浓厚占22% 没有气氛55% 有一点占17%
5、你在家里会和家人进行简单的日常英语会话吗?
经常占5% 比较少占10% 没有占 35% 家长不懂英语50%
6、家人对你的英语的重视程度上怎样的?
非常重视占31% 比较重视 20% 较少重视27% 不重视22%
7、家长会让你收看有关英语的频道吗?
经常占2% 很少占87% 11% 从来没有
(二)、通过对家长的调查问卷,我们得出家长部分的调查结论:
1、你是否要求孩子每天花一定时间学习英语?
每天坚持要求孩子的占10% 偶尔要求占70% 没有要求的占20%
2、 你为孩子购买过英语学习资料吗?
经常买的占10% 很少买的占39% 没买过的占51%
3、 你的孩子是否拥有一些英语课外书?
较多的占17% 较少的占48% 没有的占35%
4、 你是否有抽时间跟你的孩子一起学习英语?
经常的占5% 很少的占20% 没时间的占25% 50%的家长不懂英语
5、 你是否会请英语家教或者送孩子去英语辅导班?
有15% 没有占70% 10%的家长觉得根本没有必要 5%的学生请家教
6、 你重视孩子的英语成绩吗?
非常重视的占37% 比较重视的占52% 11%的不重视
7 、你鼓励孩子跟外国人用英语交流吗?
绝对鼓励的占88% 较少鼓励的占12%
根据调查的数据显示,小部分家长比较关心中学生英语的学习和学习英语的环境。少数家长会参与到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与他的孩子共同学习英语,积极主动的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兴趣。还有一部分家长会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英语气氛。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学生来说,中学生生活动自控能力较差,没有适当的英语语言环境的强化,所学到的英语只能是一种知识,而不是一种语言能力。中学生年龄小,自我约束力弱,需要家长的监督。因而家庭学习英语的环境和家庭学习英语的气氛对中学生学习英语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对策与建议
(一)家长首先要将英语融入日常生活中,同时应该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英语的气氛,并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提高家庭学习英语的设施。
(二)家长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空间,从语言学习的特点来看,环境的渗透,氛围的熏陶,是大力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必经的途径。
(三)充分利用阅读和试听资源,家长可以在家中引导孩子利用英文试听材料学习英语,同时也可以加到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与他们共同学习英语,这样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四)合理安排孩子学习英语的时间,同时对孩子积极学习英语的行为,要多加支持,多加表扬。
(五)中学生在家时要多加强生活口语的练习,也应该让孩子潜移默化的接触一些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情感的培养,更有助于对其英语习惯用语的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 赵忠心《家庭教育》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
(一)热爱草原文化。热爱草原人民,热爱草原人民的辉煌历史、文化传统和科技成果,热爱反映、赞美和讴歌草原人民生产、生活、历史的诗歌、散文、小说、故事、戏剧、电影、电视、美术作品等等。通过激扬和释放这些热情,就能产生强大的草原文化建设内驱力。草原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对草原有着深厚的家乡情、故乡情和民族情。他们创造了草原文化,并世世代代传递、发展和维护着草原文化。这种对草原和草原文化的热爱之情是深厚的、强烈的,我们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使其充分地释放和表现出来。
草原文化建设者和工作者也要培养自己对草原和草原文化的热爱之情,才能激发出建设草原文化的内在动力。在长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中,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道,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庞大根系。我们要以高度的爱国热情来珍爱每一文化根系。特别是在自己所从事的文化事业领域,更要投入最大的热情和精力来做好这一工作。如果缺少对该文化的热情,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要坚决反对和抵制打着文化建设的旗号,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各种极端功利主义思潮和做法。
(二)珍惜、保护、传承和发展草原文化。要做到珍惜、保护、传承和发展草原文化,首先要珍惜和保护草原本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草原文化与草原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如果自然的草原因得不到珍惜、保护(例如因过度的开发建设和矿产开采造成沙漠化、荒漠化)而消失了,草原文化也就失去了生长和发展的基础,也失去了鲜活的内容,只能作为文化遗迹而存进历史博物馆。因此,必须严格依法保护草原自然环境和生态不遭受破坏。不仅要做好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工作,也要维护草原生物的多样性,防止农业和工业对草原的进一步侵蚀。
其次要珍惜、保护、继承和弘扬草原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无论是传统的游牧文化、畜牧文化和农耕文化,还是传统的风俗习惯、、故事传说、诗歌文学、音乐舞蹈、体育竞技、建筑风格等,都应该从历史文化成果的角度予以高度的重视,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存档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珍惜、保护、继承和弘扬其优秀的精华部分,让其本有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深度在当代草原文化建设事业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同时,要在全体人民中形成共识,反对和抵制各种破坏草原与草原文化的行为和现象。
(三)享受草原文化。要在广大草原人民和广大草原文化建设者中大力提倡享受草原文化。享受草原文化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和丰富多彩的:从呼吸草原清新的空气,沐浴草原的阳光雨露,欣赏草原的美丽风景,到品尝各种草原特产和优良产品;从感受草原文化气氛,接受草原文化熏陶,欣赏草原各种文化节目,到享受草原文化带来的各种经济收益,等等,都是享受草原文化的直接体现。同时,热爱草原文化,并进而从事各种珍惜、保护、传承和发展草原文化的具体活动,也都是一个满足文化心理诉求的文化活动享受过程。所以,享受草原文化对于广大草原人民和草原文化建设者来说并不是一个奢望。
二、当代草原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
(一)人本理念。当代草原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草原文化建设应以培植文化亲和力为要务,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整体草原文化工程规划要以草原人民的长远和根本福祉为出发点。各个文化项目建设都要能体现出和谐气氛和人文关怀。要使草原文化建设过程同时又成为构筑草原人民的精神家园的过程。第二,草原文化建设应该充分继承和发扬草原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许多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草原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故事传说、诗歌文学、音乐舞蹈、体育竞技、建筑风格等,至今仍具有活力和社会积极影响力,都应得到积极保护、继承和发扬。第三,草原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统一。维护大团结、大统一是中华各个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为此,草原文化建设要充分体现爱国主义和民族平等精神,让草原文化在中华民族大文化的家园中茁壮成长。第四,应让草原人民成为草原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现在学者们对草原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是草原文化建设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但要营造浓厚的草原文化气氛,就必须让广大草原人民成为草原文化建设的主力军。理论研究成果应积极传播到广大草原人民心目中去,转化为草原人民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才能获得最大的实际成果。
(二)科学理念。当代草原文化建设必须树立科学的理念。首先,草原文化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走科学发展之路。其次,对草原的认识要突破“经验论”,人类对草原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和提高的过程。近代以前,草原人民对草原的认识主要是以经验为内容。在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建立起草原文化。当代人类对草原土质、草原气候、草原水文、草原物种、草原生态、草原环保等等领域,都有了科学认识的条件和手段,并且也积累了许多相关的基本科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又有了成熟的和高水平的应用于草原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如关于草场分类、草原评价和合理利用、草原维护和更新改良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所以,对草原的认识要突破原有的经验范围,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重新认知。这是建设草原文化的一个基本要求。其三,对草原文化的认识、理解、应用和发挥,也要上升到综合当代文化学成果的高度。当代社会,人类对文化的认识已经有了综合性的提高,提出了许多具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学理论成果,如文化层次论、文化多元论、文化软实力论、文化产业论等。这些理论成果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能帮助我们加深对草原文化的认识、理解,帮助我们更合理地发展和创新当代草原文化,更高效地应用和发挥草原文化的积极作用与影响。
(三)环保和生态理念。在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界的能力还不足以改变自然秩序之前,自然界的环保和生态完全是由自然界本身的运作来调节和实现的。人类则主要是以适应自然环境和条件变化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以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界环保和生态的自然调节过程相一致。这种适应自然环境和条件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就反映了当时人类朴素的环保和生态理念。但当人类在进入工业时代以后,有了足以改变自然秩序的强大的科技和工业手段,原来的自然环保和生态调节过程完全能够被人为地打破。这时,环保和生态的调节过程主要靠人类自觉来维护,人类就必须自觉树立起新的现代环保和生态的理念。
就草原地区来说,工业时代以前,草原人民主要以游牧生产方式为主,他们必须顺应草原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而逐水草放牧或适时务农,基本上是“靠天得食”。与此相应,他们所创造和传承的草原文化包含和体现出一种顺应自然生态环境变化的生存理念,如蒙古族人民游牧文化中的 “逐草放牧”“围封转移”“轮牧休牧”“生态移民”等生产和生活方式,就是典型的顺应草原自然生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种生存方式体现的是当时草原人民朴素的环保和生态理念。当工业生产力在草原发展起来后,原来的顺应草原自然生态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就被完全打破了。工业生产力在发展之后也给草原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时,以前的顺应式环保和生态理念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所以,草原人民必须树立起新的自觉能动的环保和生态理念。科学环保、法律环保、生态文明、生态产业等,都是现代环保和生态理念的具体要求和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就是为了保护草原环境与生态而制定的,它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体现了草原各项建设过程中必须贯彻、执行的各种环保和生态要求,是为落实环保和生态理念提供的法律依据。现在草原人民开展的各种“退耕还草”“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等活动,则是落实现代环保和生态理念的实际行动。
草原人民的环保和生态理念不仅关系到草原文化建设的成败,也关系到草原人民子孙后代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当代草原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环保和生态的建设原则,并以宣传现代环保和生态理念为己任;还要不断探索、丰富、加深和提升关于草原环保和生态方面具体内容。
关键词:张枣;危险;语言危机;文化危机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011-02
张枣的诗歌在语言的应用上独具特色,虽然常出现其同时代人诗歌中常出现的“熟词”,但这些意象并“不是一些没根的东西”,他们能“伴随着呼吸的灵魂之光,进入了诗歌的稠密地带”①实现它的自足性。危险”便是这样的一个语象,细读张枣的诗歌,由“危险”所创造的诗意空间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惊异。
一、诗歌中“危险”的存在姿态
(一)危险的发生
危险作为张枣诗歌的一个常见意象,有时候它作为诗歌的关键性意象统领整首诗,有时候它又仅是诗歌中的那么一小片话语,忽闪而过,如《危险的旅程》中:“闭上心\不听水妖迷人的歌\迷人的沉船的歌\我要回去\复仇复仇”;又如《镜中》,“危险的事物固然美丽/不如看她骑马归来”。危险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岌岌可危的态势,所以危险的出现常常会打破诗歌原有的平衡,造成诗歌的倾斜,给人以压迫感。《危险的旅程》是本来就是诗人对当代诗歌发展危机的一次洞见,而“水妖迷人的歌”以及“危险沉船的歌”这一些危险的意象的运用,则更凸显了中国新诗发展中的岌岌可危态势。《镜中》虽然诗歌基调温和,但“危险的事物”的出现则让读者产生了一种担心的感觉,和落下的梅花、“游泳到河对岸”相对应,一种紧张感感不期而至。
此外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和危险相类似的意象,它或是一只仇恨死亡的蝴蝶《四月》,它或是正在猜测你年纪的死亡《死亡的比喻》,也或许是工地上的爆破《春秋来信》,而这些其实都可以看做是危险意象的变形置换,因为它们和危险的作用机制是相似的,出现即意味着加重着诗歌的负荷,造成诗歌的倾斜。如果进一步解析诗歌的思想脉络,我们会发现“危险”不仅是作者的一种语言偏好,更是诗人的思维方式,它融入到诗人思维的建构当中,并成为诗歌的一种元主题结构。以《镜中》为例,诗中存在着一个描述对象“她”,看她游泳到河对岸,看她登上松木梯子,正如同诗中的感慨“危险的事固然美丽”,正是这一系列折腾的动作,我们看到一个充满张力的她,宛如一把剪子捅破诗歌的宁静,带来撕裂的效果,造成诗歌内部危险的态势,结构的倾斜。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张枣总沉醉于建构这样的一种风景――以“危险”为中心意象或是元主题结构,在诗歌内部营造一种压迫感和紧张感。
(二)危险的营救
不难发现,其实诗人并不会一味地沉醉于“危险”态势的营造,因为危险出现后,诗人很快会从危险的旅途中跳出来,在语言内部寻找解决危险的可能。当“危险”作为张枣诗歌核心意象的时候,它首先是作为打破诗歌平衡感的因素存在,之后诗人会在诗中运用其他的语言对危险进行压倒,最后“危险”这意象被淡化,语言重新寻找回诗歌的平衡;而当“危险”作为诗歌的元主题的时候,它同样是沿袭了元意象的功能――制造一种危险的结构,造成诗歌的整体倾斜,同时又消减危险,并最终达到语言风景的平衡。
以《刺客之歌》为例,诗歌以危险为元主题结构描写了刺客“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举,但是整首诗没有一种剑拔弩张的紧张,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万物冷寂之后的悲壮美,而这便是得益于危险元主题结构巧妙应用的效果。“英俊的太子和其他谋士\脸朝着我,正屏息敛气”,“酒杯中荡着他的威仪”,“那凶器藏到了地图的末端”,本来刺客和太子的一系列动作都沉浸在行动开始的肃杀氛围当中,诗歌存在着一种紧张的压迫感。但是“历史的墙上挂着矛和盾\另一张脸在下面走动”这一节在诗中复沓了四次,正是这种复沓拉开了事件和现实的距离,从语音的效果上进行着对危险的营救,在提醒着读者这是历史,跟今天没有发生任何的关系,有的只是历史的同构性。“刺客在这里是处境诗意性的名称”,“当刺客临行前进行吟诵时,他的紧张感也就被消除了,诗意化了,当危险说出时,也就不再危险了”②。张枣从危险出发,制造危险后又重新寻求平衡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灯绒芯幸福的舞蹈》中观舞者和跳舞者之间的对立造成的不平衡感,《苹果树林》中无法到达镜子另一头的窘迫,影子之间无法交际的尴尬,《一首雪的挽歌》中我们和上帝之间的对话。所以,张枣对于危险元主题结构的营造以及对于危险的反驳与平衡是其诗歌的一种常态。
二、“危险”源自双重维度的困惑
张枣曾叙他的诗学理想:“诗意最迷人处在我看来就是圆润、流转,不是二元对立”③。这似乎和危险的言说有一点矛盾,但联系张枣的代表性论文《朝向语言风景的危险旅行》,我们便能明白诗人为何如此迷恋于危险诗学空间的建构。
(一)“危险”源自语言的焦虑
八十年代是一个毁灭与重建的年代,“整个汉语写作都处在两大传统(即中国古典传统与西方现代传统)的阴影下”④,张枣也是这时代漩涡中的一个弄潮儿。在诗人看来,要调解写作现代性与汉语性古典性二者间的矛盾,就要进行“元诗”写作。元诗歌写作就是将焦灼转换成写作者的姿态,在文中出现“将写作视为与语言发生本体追问关系的西方现代意义的写者”⑤,把焦虑转化为语言内部的一种追问,在通向诗歌的内部的过程中得到解决。
所以,张枣关于“危险”元意象以元主题结构的运用其实是作者“写作焦虑”的表现,是作者潜意识中关于汉语新诗出路焦灼斗争的表现。作者对汉语新诗的发展存在焦虑,无疑造成了诗人情感以及潜意识深处平衡感的丧失,这和“危险”作用机制如出一辙,《镜中》相关“危险事物”的跳出,游泳以及爬树等动作态势的营造,诗歌内部平衡感丧失,这都是作者内心深处对于写作焦虑的一种表现。而“每种危险自身必含转危为安的可能”,“哪儿有危险,那儿就来了营救”⑥,所以,尾随“危险”之后是张枣紧张的“营救”。张枣主张诗歌具有内向性,所有的意向只在语言内部产生意义,所以对于危险元意象以及元主题的营救,张枣采用的方法也就是语象,“这些意象,与其说产生于思想,还不如说来源于某种语气”,“它确实伴随着呼吸的灵魂之光,进入了诗歌的稠密地带,也就是它的自足性”⑦。
(二)“危险”更深植于文化的焦虑
“言说的困难就是生活的困难”⑧,“对语言的变革就是对生活的变革”⑨,对言说危机的客服,就是对生存危机的克服。所以,生存或是文化的苦闷带来了张枣写作的苦闷,这才是焦虑更为深层的原因。
中国文化界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一个泥沙俱下的年代,反叛、改革、创新等一系列词语充斥着人们的耳际,在《祖国丛书》中,我们看到了诗人“个人精神的窘迫,到了心灵破碎的程度”,他喊出了“我宁愿终身被舔而不愿去生活”⑩的话语。“中国当代先锋诗歌对元诗结构的全面沉浸”,导致其陷入了一种危机,即“用封闭的能指方式来命名所造成的生活与艺术脱节的危机”,然而这种用中文写作的西方后现代诗歌“既无独创性和尖端,又没有能生成精神和想象力的卓然自足的话语本身”,它缺乏一种汉语性,而说到底,这些先锋诗的尝试就是在寻外和寻内种找不到平衡点,文化的根基漂泊不定,从而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属地。
所以,张枣在用危险探索着现代语境中的“汉语性神话”,探讨着当代中国先锋诗歌身份确立的问题,其实也是在探讨着古典的文化的一种归属问题,如果当代诗歌整体危机得到成功突破,相信这一种文化的探寻也会最终得到解决。
张枣在语言风景的内部进行着有关“危险”的探索,而这是一次冒险性旅程,到底语言风景的路通向何方,张枣也无从所知,但是张枣坚信“朝向危机,朝向危机不可言喻的困难写作和迫问,是人类诗歌创作最深层的动机,这本身就是最富于诗意的”{11}所以,比起“营救”过后的平衡与否,“危险的营造”本身更为重要,这也就是诗歌中“危险”诗意空间的意义所在,一份难能可贵的赤子追问之心。
注释:
①②⑦钟鸣.笼子里的鸟儿和外面的俄耳甫斯,秋天的戏剧[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50,83,50.
③张枣,白倩.绿色的意识:环保的同情,诗歌的赞美[J].绿叶,2008(05):48.
④黄灿然.在两大传统的阴影下[J].读书,2000(03):22.
⑤⑧⑨张枣.朝向语言风景的危险旅程:最新先锋诗论选[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458,460,461.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能够利用到倡议书的场合越来越多,倡议书作为一种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规范。那么,怎么去写倡议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文明祭奠倡议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文明祭奠倡议书1四月份即将到了,清明节将至,在清明节这一天,我们都要去扫墓,通过扫墓,缅怀我们的亲人。
小学文明祭奠倡议书:
清明节即将来临,它是我国传统节日,已列入国家法定假日。是进行祭奠活动的高峰期,人们将以各种方式缅怀英烈、祭奠逝者、祭扫灵墓、悼念先人、寄托哀思,表达怀念之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然而,以往每到清明等祭祀时节,烧纸焚香祭奠之风愈演愈烈,大街小巷路口、江堤、野外墓地、纸制冥品花样繁多,火光冲天,烟雾弥漫。这种不文明、不卫生、不健康的祭扫方式,不仅影响了社会风气,又严重污染环境,还容易引发火险,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隐患。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道德素质,深化文明创建内涵,营造白山良好形象,倡导文明新风尚,我们向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倡导科学祭祀,摒弃愚昧的祭奠方式。要自觉开展文明祭奠,_______员、共青团员、机关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争做文明之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带头践行荣辱观,崇尚科学,倡导文明祭奠,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居民。
二、倡导环保祭祀,摒弃污染的祭奠方式。要大力维护优美整洁的城乡环境,树立文明意识、科学意识、公德意识,把传统的祭奠习俗用环保、时尚、自然的方式进行表达,做到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等。
三、倡导节俭祭祀,摒弃浪费的祭奠方式。做到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
四、倡导文明祭祀,摒弃庸俗的祭奠方式。大力提倡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网上祭奠、公祭悼念等多样式、现代式祭扫活动。将祭拜逝者的传统习俗用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式进行表达。
五、倡导安全祭祀,摒弃不安全的祭奠方式。要严格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不违规用火。做到不在山头、林地、公墓内烧纸焚香、燃放鞭炮,杜绝各种不安全隐患的发生。一旦出现火险,要立即拨打119报警电话。
文明祭奠倡议书2清明节是我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民族传统节日。受陈旧习俗的影响,一些人在清明节仍采用烧纸钱、燃香烛、放鞭炮等方式进行祭扫活动。这种祭奠方式,既严重污染环境,又可能引发森林火灾。为有效遏止森林火灾的发生,保护好我们共同的绿色家园,现向全市群众提出如下倡议:
一、转变观念,树立文明祭奠新风,通过鲜花和熟食以及清扫墓碑、颂读祭文等方式寄托哀思,树立文明、安全、公德意识,突出生态、环保、低碳理念,在祭奠过程中不带火源上山,不焚烧纸钱香烛,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燃放孔明灯。
二、保护森林资源,遏制森林火灾,维护生态安全,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义务。人人都应关心支持森林防火工作,坚决与危害森林资源安全行为作斗争,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安全。
三、开展火灾隐患大清除活动。要及时对坟墓周围的枯枝落叶、灌木杂草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以消除火灾隐患。
四、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严禁独自一人扑火,要立即报告当地村组负责人或拨打报警电话“12119”。严禁组织老弱病残和孕妇、儿童、中小学生上山扑火。造成森林火灾,要依法承担经济赔偿和追究法律责任。
希望全市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当前的森林防火工作中来,为建设美丽腾冲做出自已应有的贡献!
20__年3月28日
腾冲市森林防火指挥部
文明祭奠倡议书3小学文明祭奠倡议书:
一、文明祭扫,过一个倡导新风的清明节。自觉开展文明祭奠活动,抵制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祭祀方式。
二、红色祭扫,过一个传承美德的清明节。积极倡导红色祭扫,广泛开展缅怀纪念先烈、圆梦中华等活动。
三、平安祭扫,过一个平安有序的清明节。维护公共安全是我们广大市民的共同义务,清明节期间我们倡导文明出行、绿色出行,主动遵守交通规则,听从指挥,为维护安全有序的交通秩序尽一份力量。
四、绿色祭扫,过一个生态环保的清明节。
五、以身作则,带动全社会开展文明祭祀。
文明祭奠倡议书41、诗朗诵《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同学们,知道我朗诵的诗歌里是什么节吗?
2、对,清明节。
同学们知道清明节吗?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3、马上就是清明节了,这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
现在我
宣布《文明祭祀,和谐清明》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4、清明祭祀公众的形式多种多样,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形式呢?
5、是呀,祭祀的形式有很多,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发生在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吧!去年清明节期间在南湾实验林场贤山林区的护林员翟新朋讲述了的一个事例:那天风大,一对老年夫妻在山坡上祭祀时引发了火灾,老两口赶紧灭火,但由于风大,火势起来太快,眼看着火势起来但他们却无能为力,情急中,老太太晕倒在了现场。
发现火情后的森林消防队员迅速赶到,从上午9时一直忙到下
午,才将大火扑灭。“那天一是风大,二是那个山坡较陡,下边的火刚刚扑灭,上边的火又向下蔓延,给灭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农民1000多亩的林地被焚烧殆尽。
6、许多不文明、不健康的祭奠方式依然存在,在墓地燃香放炮,可能造成火灾,大量焚烧冥钱,纸灰烟雾,极易污染环境;借祭祖扫墓之名,搞封建迷信,荒唐地给死者送纸扎的“豪宅”、“轿车”、“家电”等,直接造成物质浪费,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
7、同学们,你们说这样的祭祀形式好么?是呀,祭祀是我们寄托哀思的一种表达方式,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也是教育后人不忘祖先,从先辈们身上汲取无穷的精神和力量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后人们建设文明、健康、和谐的现代社会和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讲,过清明节,应该摒弃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祭祀方式,让清明节更文明。那我们应该采取更加节俭和环保的方式来祭奠逝者。那么你们都知道有哪些文明的祭祀方式呢?
8、对于文明祭祀,政府发出了这样的号召(倡议书)
9、开展文明祭祀,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是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创建我们九江这座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
所以,在春风拂煦的清明时节,让我们行动起来,树立文明祭祀新风,为构建大气秀美的新九江,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做起,革除鄙俗陋习,倡导移风易俗,欢度一个文明、平安、祥和的清明节。我这里有几种种文明祭祀的方式现在提供给大家看看(1.音乐祭祀:可播放逝者生前最喜爱的歌曲,表达对故人的缅怀之情。2.鲜花祭祀:可采用、百合花以及逝者生前最喜爱的鲜花祭扫。3.社区公祭:选派专职
礼仪师进驻社区,由社区组织辖区居民敬放过逝亲属遗像,敬放水果、果品、气球等,逝者家属宣读祭文,公祭群众敬献鲜花,进行缅怀。4.植树祭祀:以植树的方式祭奠故人。5.签名祭祀:组织群众集体签名,表达追思祭祖之情。
6.网上祭祀:通过互联网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哀思。
7.放飞思念:组织居民开展放飞白气球、放飞思念的活动。8.家庭追思会:将逝者生前的照片、录像资料制作成光盘,组织家庭成员观看,进行往生回忆。9.洗墓祭祀:家属可将逝者墓碑进行清洗,以表达思念之情。)
10、通过今天的班会能谈谈你对文明祭祀的看法么?
逝者已逝,缅怀先人的意义在于从先人那里获取精神力量,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好。因此,破除陋习,文明祭扫,应成为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作为一名小学生,希望我们小手拉大手,向家长们宣传文明祭扫的新形式。真诚希望今年的清明扫墓祭祀,人们都能从保护环境、保障公共场所安全出发,用文明清新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使清明节真正成为清新文明之节为争创文明城市新九江尽一分则,出一份力。
文明祭奠倡议书51、清明时节寄哀思,花香袅袅故人知。
烧纸旧习莫仿效,文明上坟好风气。
2、上坟烧纸慎用火,别因祭祖遭横祸。
3、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祭奠!
4、清明时节寄亲人,默哀三分告亡灵。
5、清明祭先祖不忘前人泽被,慎火护山林常使后人蒙荫。
6、清明祭奠做文明人,只送鲜花纸不焚。
7、烟火污染环境,鲜花环保芬芳。
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祭祖只献鲜花礼,不焚香火文明人。
9、文明祭祀,防火保林!
10、我邀天弓发雪箭,千丈白绫祭亡魂。
12、清明时节雨纷纷,网上行人欲断魂。
博客片语寄相思,逝者已斯生者思。
13、平安清明,安全第一。
15、鲜花祭故人,春雨现哀思。
16、清明祭奠先人,不忘环保消防。
17、清明时节泪花飞,祭奠香炉烟雨忙。
手捧礼花献英雄,焚烧断魂燃灵堂。
18、上坟不烧纸,献花表哀思。
文明搞祭祀,无火过清明。
19、清明时节寄哀思,鲜花一朵告天知。
20、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祭奠先人,骨肉情深;
鲜花一朵,告慰亲人,改变陋习,祖先欢欣。
21、鲜花祭故人,思念之意存于心。
莫把纸来焚,环保健康文明人。
22、关爱生命,文明祭祖。
23、纸焚寄思深,空林欲断魂。
24、烧香烧纸皆陋习,文明祭祀应牢记。
25、情系家祖熊似火,此火非彼火;心念林木深似海,此海非彼海!
26、物燥风大,上坟莫烧纸;怀亲念友,献花寄哀思!
27、纸火危险,祭祀在心!
28、清明时节祭祖坟,鲜花百绫告天灵。
忧心之时莫玩火,注意环保与文明。
29、先人坟前怎放无情烟火,我等思亲清明听风听雨。
30、清明拜祭你先人,青山园里绿茵菌。
劝君爱惜祖先地,莫留星火把它焚。
31、留得青山埋宗骨,慎用火烛祭先人。
32、祭祖宗多怀念做孝子,爱子孙保环境好老子。
33、上坟不烧纸
植树寄哀思。
34、清明上坟莫烧纸,栽花种树祭故人。
35、追忆亲人,寄托哀思!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的黑体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蹊跷(qī) 纤尘(xiān)
削足适履(xiāo) 戛然而止(jiá)
B.整饬(chì) 楷模(mó)
金蝉脱壳(qiào) 椎心泣血(chuí)
C.木讷(nè) 褪色(sè)
厚古薄今(bó) 栉风沐雨(zhì)
D.丰赡(zhān) 孝悌(tì)
管窥蠡测(lí) 疾风劲草(jìng)
2.下列各句中,黑体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开风气之先的书法家于茂阳,其笔势具有二王、米芾行草侧多姿的特点,又能师心自用,具有纵横捭阖之风,堪称妙化无痕。
B.敦煌市处心积虑,启动补水、节水和引水三管齐下的综合治理工程,从根本上解决月牙泉地下水位下降问题,加快生态环保工作。
C.罗京临终前接受采访,说二十多年播音,每一次都是如履薄冰。个中酸甜苦辣,内行人一听便知,可是我们从来没见罗京抱怨过。
D.峡谷一侧的山峦酷似一只大蝴蝶,这处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人间绝景,被当地人美名曰“蝴蝶山”,每天都吸引游客拍照留念。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首个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日前成功下潜至3759米,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的国家。
B.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榫卯穿插、层层出挑的构造方式,表达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与气质,让“东方之冠”散发出浓浓的“中国味”。
C.日本小学在试用电子课本后,上课不敢举手发问的内向学生就可通过电脑输入他们的疑问或其他想法向老师请教,或和其他同学交流。
D.2010年3月,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证实,互联网将角逐201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在IT业内耳熟能详的蒂姆•伯纳斯•李等多位大腕获得了提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旨在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②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③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④是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全新变革⑤涵盖了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多种经济形态⑥也是从化石燃料为特征的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一次巨大进步
A.⑤①④⑥③② B.②③④⑥⑤①
C.⑥④⑤③②① D.⑥④①⑤②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网开三面
红 苇
往往是在环境不能再承载的时候,才会想起环保;往往是在华南虎已经灭绝,中华鲟接近灭绝的时候,才会开始环保。许许多多环保宣传采用的策略是“恐吓”式的:如果再不节约用水,设想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想一想,都会令人生畏;如果碳排放再没有节制,温室效应会融掉南极冰山,想一想,就会想到电影《2012》。
古人的环保不是这样的――就姑且把古人一些做法也称做环保吧。商代的汤,有一次到郊外散步,发现有人在张网捕鸟。让汤感到惊讶的是,其所张之网,不是一张,而是四张,有从四面八方合围之势。对于鸟来说,就只有进的道,再也没有逃生的路了。尤为可恨的是,那位捕鸟的人还在那里念念叨叨,让天下所有的鸟都进入我的网中,而且是越大越好,越肥越好。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激起了汤的怜悯心肠。他感叹道,这样捕鸟,那不是要把天下的鸟一网打尽吗?就下令把四面网中的三面撤下去。捕鸟人赶忙把三面网撤下,他口中念叨的词也颇为识相地变了――想往左飞的就往左飞,想向右飞的就向右飞,那些命不好的就飞到我网中吧。
在环保问题上最早采取“政府行动”的是子产。那是鲁昭公十六年的时候,九月,郑国大旱。大臣到桑山上搞祭祀活动,向老天祈雨。这些大臣祭祀完毕,看到天还不下雨,就砍了山上的一些树。这让子产非常生气。他这样说,祭祀山神,应该在山上植树造林;现在反而到山上砍伐树木,这简直就是犯罪。结果屠击、祝款、竖这三位就成为中国第一批因“环保”问题而被罢官夺邑的官员。
孔子在环保问题上也坚持自己的做法。《论语》中说孔子是“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就是说孔子偶尔也钓钓鱼,但不会用大网去捉鱼;孔子也会打鸟来提高射艺,但不会打已在树巢中归宿的鸟儿。钓鱼与射击飞鸟,那是君子陶冶性情的活动;用大网捕鱼,是贪夫的谋利之举;而偷袭已经入睡的归鸟,就是乘人之危、欺负弱者的行为。这不是英雄所为,更非君子之行。
在环保问题上,曾子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这就把环保问题提高到“孝”的高度来认识了,也就是要以君子姿态,合适合宜地来对待身外的动植物。
总起来说,“恐吓”式的环保也比不环保要好。但“恐吓”式的环保与出于仁德之心的环保,是两个环保。“恐吓”式的环保太过功利,我还是喜欢“兼爱”“推恩”式的环保,这使人胸襟开阔,气度高远。
其实,世人对于姜太公有着深深的误读。因为姜太公在渭水上用直钩钓鱼,被文王发现重用了,就说姜太公直钩钓鱼,钓的其实是文王。这就有点太武断了。这或许真的就是他老人家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呢!这种可能性倒是非常大的。
不管怎样,网开三面与直钩钓鱼,都可看做是人类向大自然发出的友好信号吧。
(选自《文汇报》2010年11月20日,有删改)
5.下列关于文中古人“环保”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人的环保是怀着仁德的心、宽阔的胸襟和高远的气度进行的“兼爱”“推恩”式环保。
B.商汤和子产对环保是运用权力进行强制执行的,前者要求明令整改,后者则进行严厉惩处。
C.孔子和曾子以“君子”标准积极倡导环保,前者遵守“君子之行”,后者主张“君子姿态”。
D.古人的环保与今人的环保发出的信号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友好的,而后者却是不友好的。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大量援引古人有关环保的主张和做法,不仅有力地支撑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启发了今人的思考。
B.在人与自然交往的规则上,孔子言行一致,他既主张“不以其时,非孝也”,又恪守“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C.姜太公的直钩钓鱼完全是自娱娱人的行为艺术,而世人却武断地说他“钓的其实是文王”。
D.在语言表述上,文中的直接引用增强了论据的准确性、可信性,而间接转述则增强了文章的活泼性、可读性。
7.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网开三面”不仅表现了商汤的仁德之心,而且客观上也起到了保护长远利益的作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B.今人的环保都是“恐吓”式的,其本质上是利己的,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和大自然的相处问题。
C.古人的“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反复强调的“以时”,体现了尊重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朴素思想。
D.要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合适合宜”地对待环境,而这有待于每个人心胸、气度等素养的整体提升。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翟兴,字公祥,河南伊阳人。少以勇闻。巨贼王伸起,兴与弟进应募击贼,号大翟、小翟。金人犯京师,西道总管王襄檄兴统领在城军马,以保护陵寝功补承信郎,辟京西北路兵马副钤辖,为陕西宣抚司前军统制。高世由以泽州降金,金以为西京留守。兴与进提步卒数百,卷甲夜趋洛阳,擒世由等斩之。群盗冀德、韩清出没汝、洛间,兴以轻骑追袭,德就擒,清仅以身免。会进为叛将杨进所害,贼乘势击败官军。兴帅余众拒贼,保伊川。明年,诉进死事于朝,以兴代进为京西北路安抚制置使兼京西北路招讨使,兼知河南府。杨进屯鸣皋山北,兴与子琮帅乡兵时出扰之。进惧,弃辎重南走,兴邀击于鲁山县,进中流矢死,余众溃去,西京平。贼王俊据汝州,兴引兵攻之,俊弃城去,退保伞盖山。兴进攻,免胄大呼曰:“贼识我乎?我翟总管也。”众皆披靡,遂破之。金人犯河阳、巩县、永安军,兴遣子琮与搏战,屡捷,追至渑池。诏授河南孟、汝、唐州镇抚使兼知河南府,转武略大夫兼阁门宣赞舍人,寓治伊阳。金人入陕右,兴遣将邀击,俘五十余人,又遣子琮生擒金河东都统保骨,遂复阳城县,乘胜取绛之垣曲,进至米粮川。绍兴元年春,金重兵犯河南,时兴军乏粮,就食诸道,仅存亲兵自卫,人情震恐。兴授将方略,设伏于井首,俟敌至阳遁,金众果追,伏发,金帅就擒。刘豫将迁汴,以兴屯伊阳,惮之,遣蒋颐持书诱兴以王爵。兴斩颐焚其书,豫计不行,乃阴遣人啖裨将杨伟以利,伟杀兴,携其首奔豫。事闻,赠保信军节度使。兴威貌魁伟,每怒,须辄张。军食不继,士以菽粟杂藜藿食之,激以忠义,无不奋厉。在河南累年,金人不敢犯诸陵。诏赐军名“忠护”。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一》,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卷甲夜趋洛阳(奔赴)
B.兴帅余众拒贼(率领)
C.遂复阳城县(返回)
D.无不奋厉(高昂)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翟兴“忠义”的一项是( )
①巨贼王伸起,兴与弟进应募击贼②卷甲夜趋洛阳,擒世由等斩之③兴帅余众拒贼,保伊川④金众果追,伏发,金帅就擒⑤兴斩颐焚其书⑥军食不继,士以菽粟杂藜藿食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翟兴兄弟二人应募参军,作战勇猛,战功卓著,不仅得到朝廷褒奖,其所带的军队也被朝廷赐予威名,但不幸的是他们均为叛将所害。
B.翟兴带兵作战威震四方,令贼兵闻风丧胆,在进攻伞盖山的战斗中,翟兴喊出“我就是翟总管”后,贼兵就都溃逃而去,于是不战而胜。
C.金人进犯河阳、巩县、永安军,翟兴派儿子翟琮迎战金兵。尽管战斗残酷到徒手肉搏,但翟琮屡战屡捷,最终把金人一直追击到渑池。
D.翟兴带兵常置个人安危于度外。金人南犯时,翟兴的军中缺粮,他把军队分迁到各地,就地解决给养,自己则仅仅留下少数亲兵自卫。
第Ⅱ卷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进惧,弃辎重南走,兴邀击于鲁山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豫计不行,乃阴遣人啖裨将杨伟以利,伟杀兴,携其首奔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归嵩山作
王 维
清川带长薄①,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②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薄:草木丛生的地方。②迢递:形容山高远的样子。
(1)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流水”“暮禽”分别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此诗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请结合本诗的尾联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
(5分)
(1)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__。(屈 原《离骚》)
困于心_____________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____________。(孟 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杜 甫《登高》)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赤脚礼赞
李 成
诗人蔡其矫有首诗写“船家女儿”,“那圆润的双肩从布衣下探露,那的双脚如海水般晶莹……”写得真是好,把劳动人民――尤其是劳动的女孩子那种天然去雕饰的美写了出来。
我生长在农村,只要稍稍打开一点记忆的闸门,眼前就会浮现一双双的双脚。每年一到仲春,天气渐渐暖和起来的时候,村子里就开始看到一双双赤脚了。我们那里主产水稻,许多劳作都是在水田里进行的,要下地干活当然得脱掉鞋袜。不仅是孟春,甚至在早春二月,要顶凌下种,农人们就得赤脚跳下冰寒刺骨的水田,犁田、打坝,播种、育秧,哪还能等到春深日暖呢?
只要天气许可,农村里的孩子也是喜欢赤脚的。每年春天――那常常是一场又一场的春雨之后,村子周围已是一片春草芊芊,禾苗青翠,我们跑啊,跑啊,那么的无拘无束。我们在潮湿、平整的打谷场上印下一双双稚嫩的脚印,那脚印如花瓣到处开放。我们到山冈上采草叶、采野果,到溪边捉鱼儿、戏水,去草地上放牛、牧鹅……那尖尖的青草戳着了我们的脚心,不仅不疼,而且很舒服,脚踝脚背被荆棘划拉了几道细细的痕印,也不知觉,也不以为意,仍然快乐地在田塍上奔跑。
那时生活条件有限,一般人家不仅买不起胶鞋,就是布鞋也没有几双,所以都要省着穿,能赤脚的尽量赤脚。孩子们也经常光着脚去上学,一般要到深秋或初冬才穿鞋。但有些贫寒人家的孩子甚至在天上飘下雪花时,也要坚忍地赤着脚去学校。这样的赤脚记忆,当然不免让人感到有几分苦涩。
其实,辛苦的还是我们的父母。他们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赤着脚在田地里干活。他们挑着担子,走在雨后泥泞的道路上。为了防止滑倒,那脚趾深深地扣进泥里,恨不得像铁锚一样紧紧地抓住泥土,才能稳住身体;他们几个人同扛一副笨重的打稻机或者禾桶(也是打稻用的)走到滑溜难行或拐弯抹角的地方,的双脚在泥浆中来回倒腾,甚至半天移动不了多少,那脚趾更是用尽了力气,死命地吸附着大地,直到协调了动作或确定了方位,才又向前移动……这样的一双双赤脚也像锚一样牢牢地扎在我记忆的深处,每每想起,我就会从心里发出一声喟叹。
乡村似乎就是赤脚的地方,到处都可见到赤脚。村里开会时,一双双赤脚坐在台上台下;各家吃晚饭时,也往往是一双双赤脚围拢在桌旁。中午,如果有时间获得短暂的休息,也是就带着一双沾着泥土的赤脚侧卧在木榻上……在我们村子里有几位农民是在劳作当中倒在田地里过世的。我们那里甚至用“脚丫里的泥还没有洗净(就死了)”这样的话来泛指一切倒在岗位上的死者,凄然当中似乎还有那么一点悲壮。
正是因为农人们一年四季有那么多的日子赤脚,所以他们的脚大多是变形的,趾骨粗大,踵茧很厚,冬天脚掌还会有道道裂口,颜色则是黧黑!然而,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双双的脚在大地上终年奔跑,田野间才会出现春天碧浪千重,秋天金黄一片,处处稻谷飘香的景象!
我不知道,在今天的农村除了农忙季节,平时赤脚的是不是还很多,但我知道,只要机械化没有普遍实现,只要农民还要干体力活,就少不了要赤脚。我当然希望,赤脚的人越来越少,赤脚的时候越来越少。但是,即便我们的农村里已经很少人赤脚了,我们也不应忘记我们曾经赤脚的日子。我曾在一首题名《草鞋脚》的诗里写道:从前,我们民族就是一个草鞋脚的民族;(这双脚)踩过岩石,踩过荆棘,踩过悬崖,踩过蛇,也踩过从老远森林里跑出来的豺虎……其实,草鞋脚与赤脚差不多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我们的民族曾经是个赤脚的民族,我们的民族正是赤着脚,从困苦中一步一步走到了已初步繁荣兴盛的今天!因此,我要向我曾经看到的一双双赤脚致以最高的礼赞。
(选自《文汇报》2010年9月29日,有删改)
14.文中写孩子的赤脚有什么意图?(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脚印如花瓣到处开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凄然当中似乎还有那么一点悲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分别引用了蔡其矫和作者的诗,各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鲁迅说:“中国自古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请分条概括文中赤脚农民的“脊梁”精神。(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18.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四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
生活不应该是一场百米冲刺,激动只在终点撞线的瞬间;而应该是一场马拉松,乐趣都在过程之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是一则关于“嫦娥二号”卫星奔月过程的报道,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大看点”。(6分)
在“嫦娥一号”卫星奔月时,科学有效载荷在途中并没有开机。此次“嫦娥二号”卫星奔月,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等部分科学有效载荷将在途中开机,高能粒子探测器将是第一台打开的仪器。这次“嫦娥二号”卫星还将第一次在途中给地球和月球分别照相,在不同距离处分别获得地球和月球的完整图像,深空测控通信技术的试验也将开始。
答:(1)看点一: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2)看点二: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3)看点三: (不超过15个字)
20.网络热帖反映着民众的心声,请探究下面两则网络热帖共同的感人元素。(5分)
(1)爸爸,每天我都在心中暗自祈祷,希望您能平安回家。每当听到那熟悉的用钥匙开门的声音,我满心欢喜,觉得那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在江西丰城矿务局第三中学举行的一次征文比赛中,一位煤矿工人的孩子这样写道
(2)爸爸妈妈,我可以去你们家玩吗?
――一位七岁的留守儿童最想对父母说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两只猎豹追捕一群牛,牛失魂落魄,拼命逃跑。终于,一头牛倒在血泊里,成了两只猎豹的美味佳肴。同伴的生命换来了牛群的暂时安宁。阳光下,草原上,牛群悠闲地吃草,呼儿唤女。
两只猎豹吃饱喝足后,伏在高冈上的一片树荫下,瞧着牛群笑道:“我们的牧场好大,我们的牧牛好多。”突然,牛群躁动,让出了一块空地。空地上,两牛相斗。它们的角锋利异常,挑得对方皮开肉绽,鲜血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