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混凝土识图实训总结

混凝土识图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混凝土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混凝土识图实训总结

混凝土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基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及实训的情况,提出在校内建立建筑示教模型实训基地的思路,探讨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学习质量,以推进中职技能实训教学。

关键词 :建筑施工示教模型实训教学

在中职院校中建筑施工技术一直都是土建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这门课更注重实践与综合性。目前,学生学习该课程仍然主要是通过传统教学方式,即任课教师简单直接的课堂授课方式,学生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或者并不同步进行,主要原因一是安全问题,二是不一定找到合适的施工工地即实践场所。因此,急需创建一个高效的实训教学模式,做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既能让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又能在实训过程中注重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一、示教模型实训场地的建立

因校外实训或实习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可选定校内某场地作为专门示教模型实训场地,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建筑结构从场地勘察、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封顶等过程的半成品,这个建筑结构要求与实际建筑结构同样大小,但是必须表现各项施工进程。我们称之为反映一系列施工进程的示教模型。该模型可作为土建类专业的模拟仿真的实训手段,尽管目前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实训手段,但建设较完备的校内示教模型实训场地,发挥多种功能,具有自身突出的优势,可作为中职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

二、示教模型实训的多种功能

1.认识实习

示教模型相对完整地重现了实际施工中从图样识读、下料加工、安装施工、质量验收的全过程。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讲解,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了感性认识,这比在课堂中学习更生动、形象、便于理解。此外,在实训工场的计算机中,可收集、制作一些有关施工过程的动画片,作为参观静态施工过程的补充。还可以收集、自行拍摄一些实际工程当中的施工照片和视频。了解、熟悉这些信息将极大地丰富示教模型实训的内容,完全满足认识实习的需要。

2.施工实习

显然,示教模型实训场地不能仅仅满足认识实习的需要,还应该作为施工实习的场地,即直接动手进行施工操作、现场学习施工技术。实训场地还要设有现场操作场地,教师根据授课的进度,随时安排施工实训,在校内实训场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必要时辅助施工照片、视频,比如制作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楼梯、楼盖、雨篷等整个构件或一部分,整个制作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决策实施,教师可以在之前课堂上介绍构件组成材料、制作流程、注意事项等,让学生按小组查阅资料写好操作步骤,做好充分准备,完成之后写出总结或体会。这种结合亲身动手操作,让学生更了解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学生在工程技术的问题上,有更好的解决与分析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能力。

3.复合实训

示教模型相对完整地重现了实际施工中的全过程,这也涉及很多其他专业课程,比如: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测量、施工组织、建筑构造、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安装等重要课程。因此,还可以用来组织复合实训。例如,在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课程中都讲到雨棚,它有多种形式,可做成结构形式,也可做成建筑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雨棚的受力钢筋应设置在上面,这与一般的梁配置受力钢筋有区别,为什么呢?在建筑力学课程中可以找到答案,该课程常将结构形式的雨棚简化为平面的悬臂梁,与墙的连接为固定端支座,受向下的均匀分布荷载作用时,上部受拉,因此必须将受拉钢筋配置在上面。

此外,在复合实训中由于时间长、涉及课程多,而且各门课程研究重点也不相同,所以也要注意场地的使用效率。如果某种构件在某课程中已要求制作过,在其他课也涉及时,不必再重复制作。这时可以利用计算机存取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也可探讨在电脑中制作三维立体模型、动画模型。

笔者认为在复合实训中可加强计算机的使用。如在平法识图教学中,梁中的钢筋关系十分复杂,理解难度很大,虽然在施工实训中可以动手操作,但不会反复去做。这时可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一些三维立体模型,如三维模型软件3DMAX 、MAYA、SketchUp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软件,并利用它模拟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构件及施工过程,这样学生对此更有兴趣,既学习了软件,又巩固了专业知识。

三、小结

混凝土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造价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

中图分类号: TU723文献标识码: A

职业院校作为承上启下的层级,培养人才的目标应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及综合能力,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一文当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为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明确的行动方向。

为适应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在充分学习和借鉴经验的基础上,我院近年来在部分造价班中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这是一种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科学地分解、组合成若干教学模块。教学安排在有专业教学设备或教学软件的专业教室里进行, 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前提

(一)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结构的准备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课程设置不能围绕学科,而是要围绕职业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应用能力。

以造价专业为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行业调研分析造价员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然后比照现有教学大纲找出需改进之处,根据职业需求制定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同时,成立由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课程的建设和督导,以保证课程内容先进、实用。在进行课程结构调整时采用的程序如图1所示,形成岗位能力分析表,详见表1。

图1 课程结构调整程序图

表1 工程造价专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专业对应的岗位 岗位应具备的技能 技能所应掌握的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所对应的课程

造价员

建筑、装饰、安装工程工程量的计量与计价及软件应用能力 识图的能力 准确识读施工图纸 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制图与识图、

造价的基础知识 建设工程费用组成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定额原理

工程费用全过程控制

手工算量及计价的能力 建筑工程造价确定 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装饰工程造价确定

安装工程造价确定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

算量及计价软件的应用能力 图形算量软件的应用 造价电算化

钢筋算量软件的应用

工程计价软件的应用

安装工程算量软件的应用

(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的准备

1)建筑制图与识图

基本要求: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现行制图标准;掌握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能熟练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通过上一阶段分析岗位的核心能力发现,作为造价岗位主要要求能够识读本专业工程样图,而对于建筑施工图及结构施工图的绘制能力要求其实并不高,而“教”跟“学”都要为“做”做准备,因此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应适当降低施工图绘制的要求,加强施工图识读能力的训练。

2)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基本要求:掌握建筑及装饰工程造价组成及计算程序,掌握分部分项工程及措施项目费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熟练使用定额,要求学生进行能够进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该课程在讲授时首先是理论教学,重点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套价准则,参观实训基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然后为案例实训,将由学生们亲自手算完成施工图的预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3)造价电算化

基本要求:根据所学建筑及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础理论知识,利用造价软件,结合具体工程图纸,进行软件算量和造价计算,并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造价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鉴于目前概预算对软件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院及时增加了电算化这门课程,课时也由最初的一周两节调整为一周四节,并配备了专门的实训周。该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做”,但学生“做”之前离不开教师的“教”。先由老师讲授相关知识并演示软件的操作方法,然后布置任务,再由学生自己利用软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教、学、做在一堂课当中穿行,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做”一体化师资的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最有效的办法是给课程配备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形成教学团队。但这样做成本太高,并且人员紧张,目前还难以做到。因此,将学校老师培养、锻炼成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是一条捷径。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经过实践锻炼。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我专业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 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提高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时间到行业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教师在这些企业学习的不仅仅是技术,而且感受到了技术最前沿的信息和观念。

第二 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

例如:担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造价员证书,担任《造价案例分析》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造价工程师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等。

第三 积极从企业一线引进培训教师

聘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对本专业教师进行现场培训,进而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质。

(四)“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室的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不再将理论讲授的教室和实训室分开,而是合二为一,因此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更高。

近年来,我院加大了对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目前我院造价专业校内实训场地可以开展工程计量与计价、会计模拟操作、CAD绘制、钢筋绑扎等模拟仿真施工现场的实训项目。并且在实训场地内配备了“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室,不仅装配了相应的计价软件,还配备了相关的规范、图集、定额等实际预算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工具,以方便教学和学生获取信息。

上课时,老师在实训教室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场地实地参观,有了实训场地真实的接触,原本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接受了,接下来由老师布置任务由学生在实训教室完成。这样的集知识传授、实验验证和技能操作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室,实现了边教、边学、边做、边交流、边反思、边提升,有利于学生工作过程观念的生成和专业工具的使用,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理论知识讲授

教师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讲解,明确知识点,理清易混淆概念。以《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当中的现浇混凝土板这一节为例。讲解有梁板、无梁板及平板之间的区别及其各自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并熟悉定额子目。

(二)参观实训基地

参观实训基地,在建筑实物里让学生分辨有梁板、无梁板及平板,并指引学生观察板在计算工程量时具体的范围,掌握计算板的工程量时与梁、柱的分界线。有了实地的参观,之前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直观,掌握情况良好。

(三)构建小组,分配任务

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构建学习小组。比如找出相关项目的施工图让学生计算现浇混凝土板的计量与计价,并分解任务。

(四)实施学做,交流讨论

学生亲自动手进入实际操作环节,认真审阅图纸并查阅图纸当中涉及到的图集或规范等资料,然后进行图纸当中板的工程量的计算并从定额当中选取对应的子目,套取价格并调整相应的价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提示学生纠正,观察学生的变化过程和结果。

(五) 检查评价,反思完善

学生完成学习报告、小组评价,教师根据岗位要求和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总体评价,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

结束语

总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院工程造价专业2009级和2010级学生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实现学生“零距离” 就业,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我们的实践总结,对类似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希清.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 2009.4

混凝土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BIM;实训室建设

一、建设意义

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着手布局信息化,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谁在信息化潮流中落伍,谁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教育信息化正是在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深刻影响着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在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加快教育信息化既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也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紧迫任务。

我院作为辽宁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我院有责任有义务在教育事业里做探索者、先行者,而BIM虚拟实训室的建设亦无不体现着我院积极落实贯彻信息化校园建设,结合学校自身评估发展教学需求,以培养高技能全面型人才为根本目的,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先锋为任务,结合学校特色特点以及校园文化,筹备建立BIM虚拟实训室。

二、校企合作共同推进信息化校园建设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与调整,高素质技能人才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要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与职业院校开展全方位的合作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来,并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院校办学过程中来,围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等内容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

当前,普通职业院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培养的人才的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著名教育学家吕型伟曾撰文对我国传统教育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教学内容死板,教学大纲多年不变;单纯的知识教育,旧有经验的复制,忽视实践,没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考试分数评高低;忽视人文教育,没有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等。

采用“七分实践,三分理论”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教育风潮。校企合作模式,就是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道路。

首先,校企合作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校企合作,学校通过企业反馈与需要,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更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再次,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企业也不必为培养人才担心场地问题,实现了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是一种“双赢”模式。

未来我国经济形势良好,市场迫切需要专业技能人才;同时,教育制度改革迫在眉睫被提上议程,传统教育注定将被革新。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壮大亦会反哺学校的发展。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教育培养人才的力度,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双赢”模式注定在我国发展壮大起来。

最后,建议学校能够与当地专业建筑组织或机构进行联动挂牌,更好的落实实训基地的建设。

三、培养目标

综合教育发展目标,针对人才全面培养计划,为未来高职学习打下良好结实的基础。我校BIM虚拟实训室结合实际数据,真实施工项目为本体,为高职三年的教学教育精心规划研发了整套系列的教学实训培养计划:

1.针对刚入校一年级新生

在学生有了识图的基础后,需要开始有意识地结合实际场景来模拟真实施工现场。结合建筑施工工艺的学习,让学生更加建立起对真实施工流程的概念和概想,运用仿真施工场景,施工操作流程,并且把识图学习到的知识有机结合运用到真实施工中,起到了很好地实践和加深记忆的学习作用。

2.针对二年级学生

BIM虚拟实训室应包含BIM安全教育实训平台、BIM工程造价实训平台。

(1)BIM安全教育实训软件的专项学习。

在学习识图及施工工艺之后,大致对建筑施工有了基本的了解。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就需要更加深入了解建筑施工中的一些重点知识。BIM安全教育实训,目的培养学生的建筑安全方面的能力,例如施工规范、施工安全知识、安全指标等等。

(2)BIM工程造价实训平台包含房地产成本测算,工程算量、造价虚拟平台的专项学习。

该实训主要培养学生对于建筑成本的控制概念及能力,成本和算量是评估建筑可行的基础,针对培养学生掌握算量及如何控制成本预算的能力,为后续整体项目管理打下结实的基础。

3.针对三年级学生

BIM虚拟实训室应包含BIM施工项目管理实训平台(BIM-BOD实训室)。BIM施工项目管理实训平台应包含Revit软件,BOD全过程管理软件。

在熟练操作Auto CAD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使用Revit软件的能力,使其从平面概念转变为立体概念。运用Revit进入BOD全过程管理实训,培养学生对于整个施工项目管理的能力。

通过连贯的、符合教学需求的重点能力培养,从识图到整个项目管理的能力,做到正确引导教学,在教学的同时提炼学习重点并加强实训培养,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全面型复合人才。

四、BIM虚拟实训室具体介绍

1.BIM建筑施工工艺实训平台

BIM建筑施工工艺实训平台是基于BIM技术、3dsmax三维模型软件开发的教育实训平台,它利用3dsmax强大的三维渲染功能,再现逼真的施工项目和场景,以完全仿真的方式提供混凝土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装饰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等施工工艺流程,软件易学易用并可以完全通过单手操作完成。

在实际教学工程中,通过BIM建筑施工工艺实训平台的运用,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在使帮助学生了解各项重要知识点的同时,还能够有实际现场操作的体验,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的教学模式,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为社会需要型人才。

2.BIM安全教育实训平台

建筑工程是事故风险较高的行业,政府对建筑安全问题极为重视,并制定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因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教育是重中之重。

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生命的不负责,而这些往往都是通过细致的安全教育可以避免。出于对学生们的负责,我们更应将安全教育提前,让学生在学习工程技术的同时,了解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危险源。

BIM安全教育实训平台再现施工工艺与施工工程中常见的事故情况,对事故进行分析,制备应急预案,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事故发生原因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并提供施工安全禁令等施工安全教育,将安全施工铭记于心。

3.BIM施工项目管理实训平台

目前,BIM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局限在学习使用三维设计软件,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线设计和碰撞检查等较初级阶段,还没有真正触及BIM的更大价值。究其原因,在于始终把BIM看做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或者一两种软件。

BIM施工项目管理实训平台拥有BOD(BIM of Data)的理念,即基于数据的BIM,认为BIM究其根本是数据。BOD是BIM技术的根本,是BIM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源头。

通过BIM施工项目管理实训平台,将建模软件建成的模型进行上传,使学生可以在线浏览,并在后续的施工项目管理中通过BOD进行全过程的管理,设备的管理和运营。一切不在只是纸上谈兵,全部基于数字化与模型化,将整个施工项目的管理更清晰明朗。

混凝土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概预算;四层次实践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110-02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工程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直接在建设工程第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形成是高职高专的核心任务,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以专业实践技术能力培养为中心,加强学生的基础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使学生在达到大学专科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具备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学生在获取大学专科学历的同时,还可获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如预算员岗位证、全国造价员证),毕业后能直接上岗,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因此,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观念

《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课程,应积极推进和使用适应高职高专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结构内容细化,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主线重组课程体系,以职业资格证书的应知应会为主线构建教学计划,在理论教学中落实应知内容(理论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中落实应会内容(实践教学内容),突出该课程理论知识的应用和预算技能的培养,贯彻就业导向与职业导向,以适应社会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目标的要求。

通过能体现和涵盖职业功能的建筑工程概预算实践教学,将实际的预算技能训练带入教学环境之中,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在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环境里,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完善的及有效的学习过程;着力构建“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标准和课程体系;同时,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实现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变革,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注重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达到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探索并构建四层次实践性教学方法

《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旨在满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岗位需要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应采取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学习结合工程实践,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保证学生听得懂、学得会,有兴趣、有能力参与进来,而且教学进度安排不受教材的限制,教学内容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安排,这样,才能达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第一层次为基础层次,教师演示,学生照做,进行操作实训,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训(课中实训,以分部分项工程为主)。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互换法,以学生熟悉的建筑物作为工程实例,如住宅楼、宿舍楼、教学楼、食堂、图书馆等。教学过程中,由教师领着学生结合工程图纸,依次讲解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中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的计量与投标报价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单纯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而是结合具体分部分项工程项目,例如,分部工程土石方工程包括平整场地、挖基础土方、回填土、运土四个基本分项工程,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既要有计算过程的演示,又有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讲解,让学生清楚是怎样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量的,为什么要这样算,学生掌握了相应分部分项工程量计算和投标报价的方法后,教师布置课堂训练任务,学生动手完成教师没有计算的部分。学习具有连贯性,结合前面学生已经计算过的分部分项工程,以教师和学生共同计算的消耗量定额分部分项工程量为基础,按照国家规定的计价程序计算定额或工程量清单两种计价模式下的投标报价。投标报价的一点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少则数千多则数万元的差值,甚至导致不中标。因为是身边的实际工程,学生在完成该工程的工程量计量与投标报价过程中,会有直观的认识,而且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也会相对提高。

混凝土识图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其中课程体系建设是提高人才素质的核心。

建筑工程专业在我国一直是传统专业,在本科院校已有悠久的办学经验。综观全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在许多方面往往沿袭本科院校的做法,有时直接就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这样就违背了高职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培养的目标要求,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2.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措施

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加强课程设置的改革力度,适当选择一些应用能力强、对教学质量影响大,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受益面广的课程,建立院、系、教研室三级负责的课程建设体系,加大对教学改革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广大教师开展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2.1基础课教学要贯彻国家教育部提出的“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的高职教育方针。工科数学课应压缩“高等数学”教学时数,合理安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方法”,也可选修“数学建模”,围绕专业培养目标,适当增加现代数学的基本知识,充实数学新方法、新专题,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2.2建筑力学课应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重大改革,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大力学的内容进行整合,重组为一门“建筑力学”,这样有助于建立新的课程体系,适当减少理论课时数,着重强化工程应用。

2.3整合“建筑工程制图”和“建筑CAD”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需要,删除对学习后续课程和未来工作无关的内容,加强专业图教学,利用工程实例图纸进行讲解,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

2.4对建筑工程专业结构方面的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将“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结构抗震”等纳入一个整体系统进行整合、融合和优化。在课程内容上可减少陈旧的砖混结构知识,着重介绍目前广泛应用的钢结构方面知识,同时,增加平法制图的识图内容。

2.5对建筑工程专业施工和管理方面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将“施工技术”、“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概(预算)与估价”等纳入一个整体系统。在全面开展条件不具备时,首先应使应用性系列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先行一步,然后在条件成熟时全面推开。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措施

3.1适应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的要求,多开展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包括:(1)实物、教具、模型;(2)幻灯、投影、录像;(3)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可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因此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作图节省大量时间,而且可以将理论知识中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也可以将具体的内容半抽象化,使学生学习不再枯燥,有利于课堂理论教学向省时、内容精、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向发展,打破传统的“讲台+黑板”以及“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2在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中,改革讲课模式,继承传统的五步教学法,即“备课(预习)――讲课(听课)――总结(复习)――批作业(做作业)――测验(应考)”,逐步推行五步导学法,其特点是以知识骨架为网络,运用教育心理学中的有关认知规律,讲清每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细节内容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思考、消化,具体为“指出学习目标――划出网络关键――指导自学――引导讨论答疑――建立反馈机制”。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暂保留传统教法经验,逐步改变那种“细嚼慢咽”、“面面俱到”的讲课模式,结合生产实际,大胆去掉课本中不切合实际的内容,使课堂教学达到“少”、“精”、“活”的效果;同时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紧密联系,协调配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最终达到教法和学法统一的目的,这也是素质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共同要求。五步导学法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按具体课程、具体阶段灵活运用,逐步引导。对于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若在课堂五步导学法中教师以实践过的具体工程实例讲课,或以开放式教学取得师生共同的体验,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3增加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改革以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方法,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练并重。如在“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中,可以采用教与做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图纸完成制作模型、搭设模板、进行钢筋下料等工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可将“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搬进施工现场,将理论教学与实训同时进行,这样就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目标。

4.教学设施与实践条件建设

4.1适当开发某些课程的教学网站进行试点,教师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教学录像等上传到网上,并且在网上进行答疑、批改作业,学生通过网站下载课件、提交作业等,这样就实现了交互式教学,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极大的方便,目前这种形式在某些高职院校已经获得成功,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将所有课程都实现网络化。

4.2实验室建设要立足于发展,保证实验设备的先进性。根据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实验设备应尽可能与生产一线的设备同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与社会需要同步的技能。由于实验室教学要求指导教师对实验设备、操作程序、达到的技能目标等相当熟悉,所以还应培训专门人员,本着人员、设备、场地集中的原则,把实验教学当作整个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统筹安排,制定有关的实验教学大纲,同时还应编写实用的实验教材。

4.3实习基地包括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校内除建立测量实训基地外,还要建立生产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应与社会挂钩,多与施工企业、设计院所、造价事务所联合,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校外基地,学生可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校外企业也可吸收优秀毕业生就业,这样企业和学校互惠互利,真正做到了双赢。同时,在教学计划制定时,应多听取来自施工、设计和管理部门专家的意见,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5.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程度的提高,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职教育建筑工程专业能否适应时展的需要,能否面向未来办出特色,必须以进行教学改革为保证,抓住专业教学中每一个环节,把知识、能力和素质调整融合为一体,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这样才会使建筑工程高职教育走上与时展相协调的轨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