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范文第1篇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借读生中,由于学习环境不稳定、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活贫困等种种原因,造成了部分借读生数学素质相对低下,学习习惯较差,学习不够自觉等状况。本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加法减法笔算(二),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要求: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课堂中改进笔算教学,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在教学量与计量的教学时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精心设计每节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在教学中,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己动手“做数学”、“玩数学”、“用数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平时要多加关注,注意让好的学生去带动他们、帮助他们,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促进他们进步。对于优生,要尽可能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得好,学得精。

[1]

五、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毫米的认识………………………………………1课时左右

分米的认识………………………………………1课时左右

千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电教课时

执行情况

1

8月29日至9月4 日

始业教育(预备周)

2

9月5 日至9月11 日

一、测量

毫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

4

1

3

9月12 日至9月18日

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

4

1

4

9月19 日至9月25 日

二、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万以内的加法;

4

1

5

9月26 日至10月2 日

万以内的减法;

4

1

6

10月3 日至10月9 日

国庆放假

1

7

10月10 日至10月16 日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

整理和复习;

4

1

8

10月17 日至10月23日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范文第2篇

一、说教材

《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根据课标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所以这一单元是学习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阶段。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教学,其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虽然算理不难理解,但是学生在练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是本单元的重点,更是难点。

二、说学情

复习课注重梳理,并不是凭空的梳理,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缺什么?基于此,我们在上个星期五对柳市二小三(4)的学生,专门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前测调查。调查后,我们对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部分学生的问题集中在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及估算的应用上。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材及学情分析,我们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整理,构建万以内加减法完整的知识网络,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通过查漏补缺,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应用意识,培养数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重难点:万以内加减法的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的计算与应用。

四、说教学方法

我们在设计本节复习课时,主要围绕“忆理”“辨析”“讲练”三方面,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分散的知识连成线,结成网,组成块,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地整体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增强应用意识。

五、说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以上的分析与复习课的特点,我们团队设计以下三大板块,具体如下:

第一环节:回忆整理,构建网络。

为了在课的引入过程中遵循短、平、快的原则,我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学生通过复习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形成区域性的知识结构,为今后完善知识体系做好铺垫。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通过教材,静静地回顾已经学过的7个例题,整理、归纳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加法、减法、解决问题)后,我通过提问让学生复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加减法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梳理出知识网络结构图,让学生的知识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也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因为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一方面使学生掌握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能通过迁移解决更多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另一方面,也是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打下基础。

第二环节: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列式计算:

215+317= 345+64= 582+419=

469-108= 326-194= 500-167=

“582+419=”和“500-167=”这两道题做错的学生较多。一切教学都要因学生的需求而设,而不是空空泛谈。所以,此环节我们在查漏的基础上,通过前测中发现的问题,分3步进行:第一步,找一找,错在哪?第二步,说一说,要注意什么?第三步,改一改,怎么修正?做到有针对性地精准补缺,让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复习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学生“眼、口、手”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分层次去落实,体现练习的价值。通过直观比较,找出笔算加减法计算法则间的联系与区别,将知识系统化,加深了万以内的加、减法的理解和认识,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三环节:应用解决,激活思维。

复习课的“练”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复习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组,关键是把旧知识转化,并产生新鲜感,努力做到精准补缺,学有所得。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学龄特点,在练习的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所以,我们安排以下多层梯度的练习。

1.综合性练习。

乐清市外语学校“天使杯”葫芦涂鸦大赛参加的男生有485人,女生有396人,学校准备了900个葫芦够吗?多了多少个?

本题通过提问“谁能马上判断出来,够吗?”让学生用估算多样化去判断够还是不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出示问题“多了多少个?”引导学生精算。这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既是练,又是验,验练结合,融为一体,检测了学生知识掌握的宽度。

2.开放性练习。

这个环节是我们对整个单元知识的内化与提升。我先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三位数?在什么情况下和是四位数?预设学生只注意百位上的数有没有进位,如,100+200=300,和是三位数;400+700=1100,和是四位数。再出示课件,问“那现在呢?和还是三位数吗?”让学生明白,仅仅只关注百位上数是不够的。因为判断两个三位数的和是几位数,不仅要看百位,还要考虑到个、十、百位之间是否有连续进位的情况。所以通过预设,追问“百位上5+4=9,为什么说它的和会是四位数呢?”通过师生的对话,生生思维的碰撞,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然后出示,和是四位数时,和最大及和最小“该怎么思考”。和最大时,我们要考虑0-9中最大的数字。而和最小时,不仅要考虑小的数字,还要考虑每两个数位之间进位与不进位的问题,缺一不可。最后从加法迁移至减法,使学生学习得有效,真正做到练有所得,得有所用,用有所依。这样由易到难,从猜一猜到算一算,整个环节呈螺旋式上升,是整堂课的难点也是亮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范文第3篇

一、讲清算理,教好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计算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明确算理,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关键在于理解,即不仅要知道怎样计算,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是以后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和多位数乘法的基础,要能看到题目马上说出得数,这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确有一定的难度,怎样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讲清算理,如教20以内进退位加减时,要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算理。以教9+3为例,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可通过实物演示及学具的操作,让他们明白:因为9和1凑成10,所以3分成1和2,9加1得10,再加2得12。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凑十法”的规律:“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再计算”。让学生掌握思考过程,多联系,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这样学生就能见到题目很快说出得数,如果一味地搬手指头、数小棒来算,结果虽对,但太机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无多大的促进。再就是用背得数的方法,死记硬背,时间一长或急起来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当然九九表是一定要背熟的,而加减法就不能单靠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当然,新课程标准提倡算法的多样性,我们在组织学生比较、讨论各种算法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重视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熟练地计算技能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第一学段要重视口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实际上是若干组口算在规定的笔算和形式之下按步骤进行口算的结果,比如计算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就要经过四次乘法口算和若干次加法口算。口算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练习更多的题目。教师平时要加强口算训练,以培养学生形成熟练地计算技能。在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口算训练时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如2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共有72道题,应以20道加法题为重点,因为其余16条加法题只是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学会了加法,就能启发学生“算减法想加法”计算36道减法题。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关键是要熟记口诀,灵活运用口诀。2.口算训练要采取多种形式。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口算练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常见的形式有“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3.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口算训练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每节课安排5分钟的时间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口算,天天练习,常抓不懈,这样学生就能见到题目马上说出得数。

三、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低年级学生计算中许多错误,如数字抄错或抄漏,运算符号抄错、加减时忘记退位等等,这些错误的产生并不是学生不会计算或不懂算理,往往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所致,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显得尤其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学生书写马虎,字迹潦草,往往容易抄错数字或符号,从而导致计算错误。同时草稿本也不能乱涂乱画,要培养学生把草稿写清楚整齐,这样不仅有利于得到正确的得数,也便于检查。其次要养成计算前先审题的习惯。在计算时,有些学生拿笔就算,结果有时不仅多花了时间,还常容易出错。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计算前先审题,即指导学生把题目多看几遍,想一想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初学时可在先算的部分的下面画一条横线。如18-12÷6,有些学生不认真审题可能会先算18-12=6,再算6÷6=1,从而导致了错误。最后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应提倡“一步一回头”的检验方法,即算一步,查一步,保证步步正确。检查的内容有①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抄丢;②运算顺序是否正确;③计算结果是不是正确。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教师严格要求下反复训练,学生的计算习惯才会逐步形成。

四、编写“错题录”,培养学生对错题的分析能力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范文第4篇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

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 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以及有余数的除法。

五、本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1、认真整顿课堂纪律,让孩子有良好的听课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本期的教学工作,在教学时要注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保证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3、对学生缺失的知识进行调查,并及时寻找时间进行补充,尽量让全体学生都能顺利地、较轻松地学好相关知识。

4、密切关注学困生,从态度、兴趣、习惯、方法等各方面入手,从课上到课下,把握各种时机帮助辅导,努力让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能进一步的提高。

5、加强自身的学习,多向同组老师学习、交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测量:毫米、分米的认识 第二周:测量: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第三周: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四周:万以内数的减法、加减法的验算

第五周:加减法的验算 第六周:国庆假日

第七周:整理和复习、四边形 第八周: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第九周: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第十周:估计、有余数的除法

第十一周:有余数的除法 第十二周:时、分、秒:秒的认识、时间的计算

第十三周: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

第十四周: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第十五周:多位数乘一位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整理和复习

第十六周:分数的初步认 第十七周: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范文第5篇

   数学老师个人计划1

  本学期是学生最为关注的一年,也是决定着学生能否考上大学的一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重点是备战高考,完成第一轮总复习,为实现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教学进度与要求

  新课已授完,高三将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全年复习分两轮进行。本学期将完成第一轮系统复习,此轮要求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好基础知识,全面落实考点,要做到每个知识点,方法点,能力点无一遗漏。在此基础上,注意各部分知识点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重点抓好各中通性、通法以及常规方法的复习,是学生形成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意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方法。同时有意识进行一定的综合训练,先小综合再大综合,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二、教学措施

  1、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几个矛盾:一是讲和练的统一;二是量和内容的整合;三是自我探究和他人帮助的协调。每天采用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限时小剂量的过关练习,帮助差生争取基本分,学生可以解决,鼓励他自己完成,克服机械模仿带来的负迁移,同时增强信心。注意用分层教学来落实全体性与差异性。不能一个水平,一个内容,一个进度对待所有学生,既要求保底,又要大胆放飞。能达到什么水平就练什么水平的试题,保持这个水平是首要的,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大胆向前冲。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应多鼓励多指导学法。因为进入复习阶段,这些学生会无所适从,很容易产生放弃念头,教师的关心与鼓励,是他们坚持下去的良药。

  2、加强学习,研究,注重学生、教材、教法和高考的研究,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高考数学的备考方法和措施,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数学试卷,树立以教研求发展,向教改要质量的思想。

  3、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和管理。我们提出了“精细化的备课,精品化的授课,精选试卷”的要求。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各位数学教师的群体智慧,特别是有高考经验的教师。大家分工合作,多研究,多交流,既要集体备课又要主要配合不同班的差异,因材施教,根据数学科的特点,切实做到“一天一小练,一周一大练,一月一综合测”。这可以使学生提高解题能力,积累临场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寻找补救措施,强化复习效果。

   数学老师个人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体现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根据学校的工作意见,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二、班级情况分析

  三(1)班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4人。原班学生46人,新转入田国琨、孙图珖、缪路瑶3人。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也比较感兴趣。头疼的是学困生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甚至怎么讲解引导都学不好。因此,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困生的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

  上学期参加学校统测取得了较满意的成绩,全班47人参考,最高分100分,最低分84分。100分的6人,90至99。5分的36人,80至89分的5人。平均分95。20分,及格率100%,优秀率89。36%。

  下学期全县统测,全班46人参考,最高分100分,最低分 57。5分,100分的4人,90至99。5分的35人,80至89分的 5人,70至79分的 1人,50至59分的1人。平均分94。71分,及格率 97。83 %,优秀率84。78 %。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数字编码,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应用其含义解决问题。

  5、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

  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测量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措施。

  1、对学困生多关心爱护,耐心辅导,给他们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2、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告诉家长,更好的培养学生。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课标要求。

  5、积极开展学生互帮互学活动。

  6、充分发挥小组长的指导作用。

  7、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8、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9、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不仅要搞好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品德修养。

  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时、分、秒 8课时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6课时

  第三单元 测量 16课时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4课时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8课时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8课时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6课时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6课时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8课时

  第十单元 总复习 16课时

  新课讲授64课时,练习课34课时,复习课28课时,检测和机动18课时,合计144课时。

   数学老师个人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6)班共有学生46人,男生23人、女生2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

  1、在数与代数方面,包括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以及“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和技能: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堂、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⑤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难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旋转。

  五、教学措施:

  (1)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3)注意学生动手操作,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统计等内容里适当地让学生作一些初步的社会调查汇报展示实践结果。

相关期刊更多

湖北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

汉语言文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大学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阳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