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加拿大气候

加拿大气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拿大气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加拿大气候

加拿大气候范文第1篇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国旗可以体现出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民族特点,宗教传统等。如冰岛、丹麦、芬兰、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的国旗图案中都有十字形图案,这个共同点说明冰岛等北欧国家关系十分密切,尤其在宗教信仰上基本是相同的。更为重要的是国旗图案反映出的许多地理信息对学习国家历史地理是很有帮助的。

一、利用国旗变化原因,揭示国家地理变迁状况

美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国旗,探索其变化原因,能展示其国土扩展变化状况,帮助学生理解多元文化交融的文化特点及形成原因。美国国旗被称作星条旗,旗面由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构成,左上角还有一个包含了50颗白色小五角星的蓝色长方形。50颗小星代表了美国的50个州,而13条宽带则象征着美国最早建国时的13个州。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真理,蓝色则象征正义。美国国旗变化的历史原因:177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诞生。1777年7月14日,国会决议制定美国国旗,由于当时参加合众国的只有13个州,因此,国旗由13个红白相间的横条和13颗衬以蓝底的白色星星组成。以后又规定“每当合众国接受一个州,一颗新星将于下一年的7月4日添入国旗”。1863年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加入合众国的已有35个州,所以国旗上的小白星为35个。结合引导学生看图册美国本土的历史发展图及地形图完成对美国地理位置等地理知识的学习。

二、国旗图案能帮助学习某个国家的气候特征

加拿大的国旗图案是横向长方形,旗面的正中是一块白色的正方形。之所以选用白颜色是因为加拿大很大面积的国土全年积雪期都在100天以上,气候寒冷。学习加拿大时,教师指导学生看加拿大的国旗图案,说明加拿大国旗图案中白颜色代表的含义,然后提问:“为什么加拿大气候寒冷?”接着再指导学生看加拿大的地图,观察加拿大的纬度位置,可以看出,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是在北纬50度以北,北极圈横穿加拿大的北部地区,所以加拿大纬度位置很高,使得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气温低。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气候非常寒冷是加拿大气候特征之一。可见,使用国旗图案帮助学习国家气候的作用是很大的。

三、解读国旗含义,理解国家地理概况

加拿大气候范文第2篇

刘麦楚芬,加拿大国际管理学院董事长,出生于广东,后随父母移居香港,在美国加州获得硕士学位,曾经在加州卫生部和人力资源发展部任职。

谈起在美国加州留学的日子,她说,那是生活最艰苦的时期:别人出去吃一顿饭就是10美元,而她一周的生活费才5美元。她总是在周五晚上才去超市,因为那时候很多东西都是买一送一的。一只鸡是1美元,她把买回来的鸡分成7块放进冰箱,一天吃一块,然后写信告诉家人在美国一切都好,每天都吃鸡!“香港人觉得可以吃到鸡的生活就不错啊!不然家人是肯定不同意的。”回首青年时代的苦涩,刘麦楚芬却大笑了起来。

来美的第二学期,大学学费涨了,交了学费后的刘麦楚芬连生活费都没有。她想只能退学了,于是去向导师告别。导师一听,吹起了胡子:“书没读完怎么能回去!”导师立马帮楚芬发出一叠推荐信,第二天,工作便上门了。可是美国规定没有工作证不能上班,还是导师出马,去移民局破格帮她拿到了工作证。楚芬的这份工作是做社区设计,令人佩服的是,一周后,市政府便直接打电话给她,请她去政府协助工作。从此,楚芬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而这也是她进入美国政府工作最早的起点。

为了搜集论文资料,刘麦楚芬后来又进入加州州政府,帮一位前辈校友做医疗紧急管理计划。当时任加州州长的正是里根。而正是里根的一番话,给了她极大的启发。

当时加州的一些基督徒想建一所教会医院,但由于政府补助不够,一直没能获得批准。后来,一群修女找到了里根,希望他批准建立医院。里根随后对楚芬的上司与办公室人员说:“This is America! 这里是美国,应该给每个人机会,让他做他愿意的事情!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只要努力,都能成功!”

当时在场的刘麦楚芬听后心里一亮,一扇新的窗口就此打开。刘麦楚芬说,“无论现在人们怎么评论里根,我始终尊重他,因为他关于美国的理念深深地教育了我,给了我向前的动力。” 从里根的身上她学到了一种精神,一种成为她一生为人处事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告诉她:在寻找自己发展机会的同时也要给别人发展机会。

给里根打工的中国姑娘获得了宝贵的启示,这也成为后来刘麦楚芬津津乐道的故事。

变身加拿大土著“酋长”

在里根总统竞选时,刘麦楚芬离开了加州政府,跟随丈夫前往加拿大定居。

刘麦楚芬的丈夫是一位农业保鲜科学家,来到乡村广阔的加拿大自然是如鱼得水,但刘麦楚芬的工作却陷入了困境。楚芬擅长的是地区经济规划、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而这在他们居住的加拿大地区根本无用武之地。因为周围都是加拿大土著红种人!“这些土著因为有政府补贴,整日无所事事,哪来的人才!” 刘麦楚芬说着两手一拍,做了个无奈状。

闷了半年后,刘麦楚芬开始出动了,她已经想好了第一步――培训土著人!

土著女人的地位很低,总是被歧视、让人看不起,于是不少的土著女人总是喝酒度日。她将这些女人集中起来,鼓励她们戒酒,教她们如何照顾家庭、孩子,并让她们学会简单的家庭饲养鸡、猪的方法,举办和睦社区日,分享她们努力的成果,建立她们的自信。她向加拿大政府要求经费,帮助土著人建房,把小孩子们送出去念大学;土著人的土地被抢被占,她帮他们分析文件,一条一条的找出不合理之处,然后向政府要求补偿。

加拿大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开放农业市场,当地农民和土著人的葡萄种植园面临破产困境,于是她请来酿酒师,把葡萄酿成了法国葡萄酒,并在这种冰酒上运用土著文和土著图案来装饰。这种加拿大冰酒首次在纽约推销,一周内便销售一空,土著品牌成为佳话。

自己用头脑创业的刘麦楚芬成了土著人的“经济发展顾问”。给土著人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她也因此受到了当地土著人的尊敬,他们称她为“酋长”。在加拿大她是一个外国人,能得到土著人这样的称呼,刘麦楚芬说这对她来说是一份莫大的殊荣,她为此感到很自豪。

迈出“回家”第一步

刘麦楚芬在加拿大渐渐有了声望,加拿大政府把她当成了值得信赖的好朋友。80年代末,香港兴起了加拿大移民热,但是申请移民的人鱼龙混杂,申请手续也很不规范,这些都给加拿大政府审批签证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时候,加拿大企业移民部的主任打电话找到了刘麦楚芬,希望她能帮助他们对申请移民的人做前期评估,考察他们当中哪些是真正想到加拿大投资的。政府的委托和信任让她无法推辞,加上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刘麦楚芬接受了企业移民局的邀请,重新回到香港,而且一干就是很多年。

她说处理签证对她来说从来不是难事,只要懂得规范,就好办!1995年左右,广东开始邀请她来内地讲解赴加签证事宜。这时的中国已经打开国门,不少商界人士都希望能把孩子送到加国念书,但加拿大使馆当时只对家庭团聚开放签证。于是刘麦楚芬来到北京加拿大使馆,向工作人员询问赴加签证难办的原因。

“为什么不给人去学习的机会呢?”熟悉加拿大移民政策的刘麦楚芬跃跃欲试了,她知道加拿大的法律透明、公正,只要按程序来,问题是可以很好解决的。“我来试试!”她开始提出方案,正式啃起了中国内地学生赴加签证这块硬骨头。

1998年1月,广东高教局主持的赴加留学项目在广东启动。第一次宣讲会在深圳举行,刘麦楚芬回忆当时的情况说,会场来了600多人!3月,刘麦楚芬的Yes Canada!教育集团向加拿大使馆送去了38个攻读渥太华大学MBA的签证申请,3周后,这38个申请全部获得了批准!这是中国第一家由正规渠道向渥太华大学输送的攻读MBA的学生。1999年开始向加拿大输送本科生。他们每年的输送人数为四、五百人,业务范围覆盖了几乎全国。她说,除了西北两三个省,全国各地都有他们的学生。

为“家”做事的感觉真好

随着职业从移民政策到教育业的过渡,刘麦楚芬越来越了解中国的管理学教育现状。她发现中国本科管理学教育的范围太窄,许多相关专业的教育互不相通,比如会计、国际贸易、金融等专业的学生对相邻学科的知识甚至茫然无知。刘麦楚芬觉得这种状况和将来需要的人才趋势极其不符,“以后要的是全方位管理人才,要的是transferrable skill,可变通的能力技巧。不是10个人干10件事,而是1个人能干10件事。”

2000年,刘麦楚芬和多年的老朋友,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前管理学院院长高仕登博士、渥太华大学前管理学院院长马洛云博士碰面了。这两位院长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加教育,高仕登博士更是在中国人还没有听说过MBA时,便开始为南开、西安交大等高校培养MBA教师,可谓是推动中国MBA教育的先行者。三人谈起当今中国管理学本科教育的问题时,竟是英雄所见略同。

“许多中国学生并不是复合型人才,而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多方面工作能力的雇员,所以企业觉得请不到适合的人,毕业生却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刘麦楚芬说出了中国教育的一个困境。高仕登博士点头赞同,并认为中国MBA教育的大气候已稳,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就是本科教育了。

经过一番商议,三人决定联手合作,将加拿大教育上更为先进的管理人才培养项目引进中国,在中国办学,使transferrable skill能在中国人才中扎根。

接下来的立项、申请,一切都很顺利。只是由于SARS的缘故,“整个03年都动不了。”说起那段日子,刘麦楚芬连连摆手。

2004年他们开始寻找适合加拿大大学的合作伙伴。 加拿大国际管理学院与北师大珠海分院的筹建逐步走上正轨。很快,加国10余所名牌公立大学加入了这支中国“远洋舰”。

当“三人峰会”决定派她来中国时,她对两位院长说:“我也不懂中国,我试试吧。”刚来北京时,她听不懂普通话,于是每天在旅馆开着中央广播电台一个劲儿地听,语言困难很快克服了。“不过现在写还是不行”,她遗憾地耸了耸肩。

加拿大气候范文第3篇

关键字:环保 低碳 防潮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由镀锌冷弯薄壁型钢(或实木型材)为承重构件,以生态板及其它木产品作为结构覆面板和内外墙装饰板所组成的结构框架和覆面板通过连接件连接以形成整个建筑结构体系为生态板集成房屋。生态板集成房屋是一个以结构技术为主,兼顾建筑、内外装饰、保温隔音、水暖电配套等方面的完整的住宅体系。

钢(木)质的材料是种多使用用途建筑材料,其结构的耐久性已在世界各地历史悠久的建筑中得以验证,合理的设计和建造不仅能确保轻型钢(木)结构房屋的防潮性能而且还能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多雨和湿度较高的地方,特别要重视防潮问题。与其它类型的房屋一样,轻型钢(木)结构房屋在设计和建造阶段的防潮处理非常重要。

防潮处理的关键在于如何防止水分在结构构件缝隙间储留。房屋设计和建造不当时,来自屋外的降雨或屋内的水蒸汽就会进入这些缝隙。在屋外炎热且湿度高,且屋内配有空调的情况下,水蒸汽也可能来自屋外。

采用适当的设计和建造方法可以避免结构构件缝隙间的水分储留及相关问题的产生。这些问题包括木材表面出现污点和霉斑,结构构件因长期暴露于湿度较高的环境中而腐烂。其它一些不太严重的问题包括窗户内部有水凝结以及木材表面涂料剥落。

对于合理的设计建造方法而言,影响因素众多,但气候变化则是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降雨量和持续时间是最重要的,同时风、湿度和温度也很关键。钢(木)材料和其它材料的性能也很重要。合理有效的房屋设计建立在对这些性能的透彻理解基础上。

二、防止雨水渗透方式

建筑物构件的防潮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上由湿气产生的荷载。湿气荷载的性质和大小各异,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以及建筑物的使用情况。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可以解决因地区气候条件和场地特殊因素带来的潮湿问题。比如外墙和屋而结构的材料选择和房屋方位的确定要考虑风雨量以及房屋对风雨的暴露程度。房屋的暴露程度是随其位置的不同而变化的。比如位于山顶的房屋暴露于风雨的程度比位于山脚下的房屋大得多。

选择最适宜主导风雨条件下的墙和屋而构件设计非常重要。设计、建造、运行和维护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也十分重要。合理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建造过程中的各环节和要素,因此需要详尽的说明以及补充材料和详图。与构件供货商之间的沟通协调也很重要。

在降雨量较大及多风地区,外墙渗水问题尤为重要。实践过程中,得出使用以下四种合适的方法控制雨水渗透是耐久性设计的:

(一)、折流

折流是指使雨水偏离建筑物表面,从而将雨水渗透的可能性降至最小。折流防线包括:

使建筑物背离主导风向

采用面积较大的屋面挑檐

应用建筑细部设计使之利于排水

设计中采用坡屋面以及较长的挑檐是保证轻型木结构房屋耐久性最重要的因素,折流防线也可应用于小构件上,例如:突出的窗台、防雨板和滴水槽。护墙板和密封剂也被视为重要的折流防线。但是,在多雨地区,折流不是阻止雨水渗透的唯一防线。

(二)、排水

排水的方式是通过物理找坡来设计排水路径,水在重力作用下排出建筑物围护结构。方式如下:

屋檐槽和落水管

斜坡走廊和露台

金属防雨板和防水层(用以隔断并排除流经护墙板的水)

墙体内的排水面介于护墙板和墙面板之间。表层覆盖防水层,如防水纸或油毡,将水排出墙面板。防水层还能阻挡穿过护墙板吹进来的风。防水层、门窗防雨板的正确的安装和拼叠,对于有效排水十分重要。

位于护墙板和防水层之间的空隙可以排除渗入墙体的水分,空隙的设置在多雨地区十分重要。空隙的作用是阻隔毛细管作用,防止水分使防水层表面过度潮湿,甚至弄湿后面的墙面板。

当空隙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相同时,空隙与外界进行通风,其作用尤其有效。如果没有压差作为驱动力,渗入墙体排水空隙的水分将大大减少。

(三)、干燥

干燥是指借助通风或蒸汽扩散排除积聚的湿气,以避免湿气侵入墙体构件。必须考虑对每种构件的干燥防护,如护墙板、墙面板和框架构件。

护墙板的干燥取决于所选用的饰面材料,而且墙体内的排水空隙有助于护墙板的干燥。墙面板和结构构件的干燥也很重要。木材是多孔材料,一般来讲易于干燥,但是必须允许湿气从构件内部排出。结构构件和墙面板的干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墙体内外两侧和屋盖所选用的材料。

比如,外墙构件的设计必须满足使房屋内外得到充分十燥。墙上所用各种材料(包括护墙板、防水层、气密层、蒸汽阻隔层、墙面板和内墙装饰材料)的透气性,对墙体干燥能力的影响都很大。透气性好的墙面应位于有助于墙体干燥的一侧。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应位于墙体外侧。

(四)、使用耐久性材料

加拿大气候条件多变,轻型钢(木)结构房屋的耐久性历经时间的考验。合理的设计、材料选用、建造和维护可以延长钢(木)结构建筑的使用寿命。

然而,在湿度较高的地区,必须选用耐久性材料。当采用折流、排水和干燥的方法不能将木结构构件的含水率控制在28%以下时,木材就有发生腐烂的危险。暴露于高湿度条件下的木材必须经过加压防腐处理以增加其耐久性。用加压防腐材作地梁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地梁板与墙基础接触,环境湿度大。

所有在露天和湿度条件下使用的材料须具有一定耐久性。钢制连接件应耐腐蚀。用作露台的木材须经加压防腐处理。木制护墙板和外饰线须刷防护漆或作防腐处理。

三、对水蒸气的控制

水分子以扩散或悬浮的状态存在于空气中即为水蒸汽。适宜温度时,空气中水蒸汽的含量与其最大所能容纳的水蒸汽含量的比称为相对湿度。当空气温度下降时,空气的含水能力降低,相对湿度升高,当相对湿度为100%时,空气处于饱和状态,超出这个水平,水蒸汽冷凝为液态水[[

]]。

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与舒适度相关,室内相对湿度为30%-55%时人体感觉最舒适9。室内相对湿度太高会使水冷凝在窗户上而导致霉菌的生长。相对湿度太高还意味着将有更多湿气以蒸汽形式进入墙体内。对于水蒸气的控制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气密层

《1998年加拿大国家住宅规范及指南》规定房屋的气密层应是连续性的,如“可能发生空气泄漏的位置"一图中所示,某些位置易于发生空气泄漏,比如通风孔四周、电器插座、门窗,这些地方应该仔细加以密封。

(二)、蒸汽扩散阻隔层

1998年加拿大国家住宅规范及指南还规定蒸汽阻隔层必须与吊顶、墙和基础的保温层构成一体,有多种材料可以用作蒸汽阻隔层,在加拿大,通常将聚乙烯薄膜贴在房屋内侧来作为气密层和蒸汽阻隔层。

(三)、密封燃烧装置

带有密封燃烧装置且消耗室外空气的燃烧设备如果安装适当的话不影响室内气压,因此不会导致气流运动。密封装置用于炉子、燃气壁炉、热水器等燃烧设备。

(四)、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是驱除室内湿气和陈腐空气的重要方法,但在没有外界新鲜空气的补偿的情况下,还会在室内产生负压。使用带等量新鲜空气补偿功能的机械通风系统可以克服上述缺点。这些系统通常还带有热回收装置,可以回收排出室外的空气中的热量并将之留在室内。

穿过气密层的管道系统应该尽可能少,如果必须设置管道,则应在管道接口处和气密层的穿管处进行保温和密封处理。

加拿大气候范文第4篇

一直以来,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较远落后于风能及太阳能,甚至不少人士认为生物质能源在我国成不了“大气候”。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生物质工程中心主任的程序则认为,部分人之所以对生物质能有误解,是因为不了解生物质能的潜力和升级换代的技术。

在第一代生物燃油已近极限,第二代纤维素生物乙醇技术、经济可行性久“攻”不克的情况下,“先进生物燃料”特别是热化学途径的生物天然气和木质原料气化合成燃油有望脱颖而出。

《能源》:全球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经历了第一代生物燃油和第二代纤维素生物乙醇技术的发展,目前,这两种生物质能的发展情况如何?

程序:目前,这两种技术的发展都遇到了瓶颈,这也助长了部分人认为生物质能发展不起来的认识。

发达国家能源界的学者和企业家越来越认识到,第一代生物燃料作车用有不确定性。因为需要和化石燃油掺混,其总用量有限,也就是所谓的“混合墙”限制。

从2010年起,第一代生物燃料增长形势就明显受挫了。2009-2010年产量增长率还有13.6%,而2010-2011年仅有3.1%。

对于第二代生物燃料,在美国曾经呼声很高。但是,虽然经历了连续多年的研发热潮,目前仍没有完全突破商业化的障碍。其关键在于纤维素乙醇的生产成本还远未达到预想的价位。而且,这种技术使用的原料需要用酸、碱等预处理,会造成环境问题。

《能源》:第一代和第二代生物质能技术都难以继续往前发展,那按您的说法,生物质能源产业要靠什么得以推进?

程序:所以,我说现在要提“先进生物燃料”的概念。实际上在2009年,美国环保署就率先提出了要支持“先进生物燃料”研发的原则。所谓先进生物燃料,就是指第一代生物能源以外的一类新型生物燃料。它们的生命全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至少50%。

它采用的技术路线有多条,最主要的方式是用木质纤维类作为原料,如林木下脚料和废弃物、秸秆等,通过热化学途径,生产生物合成液体或气体燃料,英文为Biomass to Liquids,简称 BtL。

《能源》:“先进生物燃料”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与前面两代技术相比,“先进生物燃料”有哪些优点?

程序:生物质的组成成分,一般来讲可以分为六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第一代生物质能技术利用的成分是淀粉、脂肪、蛋白质。第二代技术用的是纤维素。

但事实上,生物质所含能量中,淀粉、脂肪、蛋白质占40%,纤维素占了20%,剩下占40%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在前面两种方式中并不能被利用。唯一能全部利用这六大类成分的方法是燃烧,也就是通过生物质电厂,但它的热量转化效率在这几种方式中是最低的,是最不经济的方式。

通过热化学方式生产“先进生物燃料”,恰恰能利用和转化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显著提高生物质能的转化效率,而且大大拓宽了原料的来源。

生产出的生物合成燃料,属于所谓的“直接使用燃油”,就是说,可以在发动机不改装的情况下,以纯态或高掺混比车用,因而完全摆脱了前面所说的第一代生物燃料的“混合墙”制约。

《能源》:那目前,“先进生物燃料”在国外的发展情况如何?是否有成熟项目?

程序:在2009-2013年的5年间,先进生物燃料项目,包括中试和生产性示范的,数目增加了3倍,而它的总产量则扩大了10倍,达到了年产24亿公升(相当于168万吨)。

欧盟国家对用气化-费托合成途径制作生物柴油、航空煤油的热情很高。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如Uhde、UPM、Axen,也都在进行商业化的努力。

德国的科林(Choren)公司在世界上第一次生产出用木屑合成的液体柴油。2012年9月,科林公司将气化技术转让给德国林德(Linde)集团。林德与芬兰Forest BtL Oy合作,在芬兰建设一座年产13万吨的生物合成柴油/石脑油厂,计划于2016年底投产。

美国伦泰克公司在科罗拉多州建成了BtL商业示范厂并投产,年产能1万吨生物合成燃油。该公司还计划2015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建成年产能为60万吨生物气化合成柴油和航煤厂。

《能源》:那您的意思是,目前这一技术并未达到商业化程度?这其中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程序:是的,目前它的技术成熟度还没有完全达到商业化生产、应用的程度,但是已经达到半商业化了,我认为离商业化也不远了。

根据测算,能够达到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年生产产能,终端产品应该在20万吨以上。

目前主要的制约因素是,项目规模化后,会需要巨大数量的原料,该如何解决原料问题。还有,如何保证相应的较低成本,以及预处理大幅度增大的难度如何克服。

《能源》:先进生物燃料的研究和开发在我国处于一个怎样的情况?

程序:据我调研,目前采用生物质气化-合成途径制取生物燃油的,主要是武汉阳光凯迪新能源公司在做。这家公司于2013年初取得突破,其年产1万吨的半工业化装置于1月投产,并且连续正常运行至今。

据了解,目前,该公司技术放大到年产20万吨级工业化规模的工艺包已经完成。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分别在湖北新洲和广西北海筹建年产能10万和30万吨的生物质气化合成燃油的工厂,原料主要为林业剩余物和进口的棕榈油榨渣、枝叶,预计2016年底建成。

《能源》:先进生物燃料的生产成本大约为多少?是否又是需要补贴才能盈利?我国要发展先进生物燃料,需要面临的阻碍有哪些?

程序:阳光凯迪采用的方式生产出以生物合成柴油为主体的合成燃油,目前的成本是可控制在8000元/吨以内。如果今后规模化了,成本应该会有大幅的下降。

在这种成本条件下,不需要政府补贴,也是可以盈利的。目前,阳光凯迪急待向国家要的不是补贴,而是油品准入市场的政策,希望产品能够到市场上去参与公平竞争的准入。因为我国的油品市场准入具有垄断性,如果阳光凯迪生产的生物合成油不能进入市场合法交易,那阳光凯迪就会陷入困境。

《能源》:那您对我国发展先进生物燃料有哪些建议?

加拿大气候范文第5篇

若干年前,我在加拿大留学。当时是租房子住,房东没有把Non-Smoking列为对房客的要求,这是比较少见的,所以我的一对吸烟的德国同学也搬了进来。我们过了几天“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生活,直到一个不吸烟的麦克也住了进来。有一天深更半夜,麦克敲我房间的门,还以为怎么了,一开门见他盯住我手指间夹着的半根烟,捏着鼻子似地说:“Iwonder if youcould give up snoking inthishouse。”什么?不许我在这幢房子里抽烟?房东可没这么规定,我又没在公共场所抽烟,没触犯你们什么规则,躲在自己屋里招谁惹谁了?总之,我准备好了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但麦克显然也是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他在自己房间里闻到了烟味。

烟怎么拐到他房间里去的我不清楚,但我只有灰溜溜地向他道歉。第二天跟那对德国同学诉苦,他们也只有摇头耸肩,并彼此叮咛莫再让麦克闻到烟味儿。“公共场所禁烟”和“吸烟危害健康”在那个国家已经成功到了让吸烟者永远感到理亏的地步。

北京实行“公共场所禁烟”好像是—年以前的事。当时我正在北京,并且很为北京马上就要提升一个文明的档次感到高兴:公共场所里有抽烟的,有不抽烟的,不抽烟的没有义务要吸你的二手烟。这个规则在不少国家早就实行了。尽管我自己就是一个烟民,但我愿意自己生活的环境是个文明的环境,一个凡事有规则可循的环境。在北美那几年的生活,让我知道了规则齐全的种种好处,尽管这也意昧着每个人为此都要有点必要的克制和忍让。但规则是面向每个人的,所以你不会专门觉得委屈了自己。

在“公共场所禁烟”的第二天,我坐小公共去上班,车在总站停下揽客时,一个男子拿出烟来打火。我小心提醒了一声,结果他仍然点着了烟,并且不相信自己耳朵似的定格看了我几秒,大概是嫌我多管闲事。也就是说,他仍然认为抽烟是他一个人的事。而在车上的其余几位乘客事不关己地或说或笑或漠然的样子,也的确印证了他可能是对的。

而我的那点愤世嫉俗在当天下午就变成了沆瀣一气:在我们编辑部的选题会上,烟民们照旧喷云吐雾,因为没有人真正出来反对(曾有不吸烟者笑称要罚钱多少多少,表情却只是要起哄的样子),所以大家假装无辜。我因为早上的挫折,也要补偿一下,且吸二手不如吸一手。我们主编倒是不抽烟的,而且他一闻到烟味就皱眉,但只要我们能拿出几个精彩的选题来,或许诺按时交出稿子,让他递烟灰缸他都干。

而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确是无辜的:虽然吸烟的危害性和公共场所不得吸烟在许多其他国家都已达成高度共识,但不该就指望它在中国民众中成为想当然的事。中国烟民一直都是这么抽下来的,困难时期烟还配给呢。抽烟是一种情调,它在公共场合联络感情,活跃气氛,男人抽烟深沉,女人抽烟摩登。不在公共场所吸烟,香烟的乐趣就丧失了大半,因此习惯了的人不会一下子就想得通。“吸烟危害健康”的字样虽也早好几年就翻成了中文印到了中国的香烟盒上,但这几个字原本的信息量并没有足够地传达给中国人,这个实际上是舶来的概念并没有成功地中国化。比如,我们是否能从媒体上得知:中国有多少烟民?男女比例如何?青少年吸烟的程度?香烟在中国的消费程度?吸烟会导致哪些疾病?它与癌症的发病率有什么关系?还有,吸二手烟真的有危害吗?哪些危害?不了解到这些,“吸烟危害健康”就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

我们可以拿公共场所禁烟这件事与禁止随地吐痰这件事做个比较。在美国,今天吸烟的人的处境真如同在北京随地吐痰一样,还不等小脚老太太上来罚,光是周围人满脸的鄙夷你就受不了了:谁还没个面子,不愿做个文明人呢?去年我再次到美国,发现吸烟者的处境又进一步恶化了:我在住处附近的超市里,干脆就找不到香烟。我有点不相信地追问收款员,她看我的眼光就像看一个毒瘾上来了的吸毒者,很不屑地只答了一个字“No”。后来我还是买到了烟,但是在街角的零售店里。这使我想起在美国什么杂志上曾经读到的一种激烈的反烟论调,说是要让买烟“像20年前(刚出现时)买那样——得费劲找一找,并且不好意思开口问”。我心里十分诧异:这资本主义金钱社会里,商人何以能被反烟宣传镇住,连钱都不挣了呢(据报载,香烟一向占美国零售店26%的营业额)?我是没有想到:自1997年入夏以来,美国经历了一场历史上空前的暴风雨般的“反烟运动”,取得了“(美国)公共健康方面最具历史意义的成就”。这一成就简直是难以置信的:首先是在6月,美国的烟草业代表与40个州达成协议,同意偿付3685亿美元给各州,用以作为吸烟所直接或间接导致的疾病的治疗费用,并用于赔偿与吸烟相关的个人索赔,另外还作为反烟团体的青少年禁烟宣传资金、健康研究、教育计划资金来源。

说这个协议令人难以置信,还不是指烟草业一口气吐出的款项之巨,而是烟草业怎么会被反烟的声势吓成这样,连个官司都不打就匆匆让步了?这3000多个亿美元竟拱手用来赔偿,若是用来打官司,肯定会招来辛普森打赢官司的“梦之队”,也未必就打输了呢。

烟草商们匆匆以庭外和解的形式接受这一屈辱性条约,与其说是心虚,不如说是识时务:即使能把官司打赢,名声却未必好听,生意更不会因此而好做。此次反烟运动的杀手锏是,把吸烟者们也团结到了烟商的统一战线里,使他们从被反烟运动攻击的对象变成了诉苦者。这样烟草商们失去了“基本群众”,如何能不乱了阵脚,花钱堵嘴?把钱花在社会公益上面,总比一味打官司负隅顽抗来得人情味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