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癫痫病急救

癫痫病急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癫痫病急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癫痫病急救

癫痫病急救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尿碘

自从我国实施全民碘化食盐以来,对预防碘缺乏性疾病的发生有了很好的效果,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同时碘摄入量的增加可能会也会增加甲状腺功能异常。本研究通过测定在本院就诊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尿碘浓度和甲状腺功能,了解碘摄入量和甲状腺功能异常之间的相关性及目前摄碘量的现状,从而对甲状腺功能异常者的摄碘量和食盐碘化量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至10月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疾病患者196例(甲状腺疾病组),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92例(甲亢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78例(亚甲组)、甲状腺功能减低14例(甲低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12例(亚低组)。196例患者中,男56例,女140例,年龄10~86岁。另取健康体检者及甲状腺功能正常者15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48例,女108例,年龄7~87岁。两组均排除近期(6个月)内有冠状动脉造影、ERCP等使用碘造影剂者,使用胺碘酮药物者、孕妇、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异常者。

2.标本采集 所有对象均留取清晨空腹尿样,加盖密封于4℃冰箱内保存,被测对象在留取尿样的前一天不得食用海带、紫菜等高碘食品和含碘药品,也不得为排尿而故意饮水;同时采集血清测定相应甲状腺激素TSH、T3、T4、FT3、FT4含量。

3.标本检测方法 血清TSH、T3、T4、FT3、FT4检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试剂盒购自山东潍坊三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尿碘检测采用冷消化碘催化砷铈法(国家标准化尿碘测定方法),试剂盒购自武汉众生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每批次均同时做5个浓度的标准管,得出反应曲线,根据反应时间计算出样本碘含量。

4.诊断标准 甲状腺功能亢进:TSH9.15 pmol/L,FT4>25.47 pmol/L;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TSH10 uIU/ml,FT410 ulU/ml,FT4正常。

5.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以P

结 果

1.两组尿碘浓度比较 甲状腺疾病组的尿碘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9.44,P

2.对照组与甲状腺不同病种尿碘检测结果比较 甲状腺不同病种尿碘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讨 论

碘元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TH)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通常甲状腺在碘、TPOmRNA、TGMrna、TSH和生长因子共同调节下完成其功能,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改变甲状腺细胞功能和形态就会发生改变,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甲状腺损伤[1]。WHO推荐的成年人每日碘摄入量为150 μg。碘营养状况可用尿碘排泄量来表示,尿碘是碘监测营养水平的公认指标[2],尿碘中位数(MUI)100~200 μg/L是最适当的碘营养水平。当机体摄入碘量不足时,机体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当碘过量超出安全范围时,所需微量元素又具有毒性,直接危害机体,诱发疾病。甲状腺肿的患病率和甲状腺体积随着碘缺乏程度的加重而增加,补充碘剂后,甲状腺肿的患病率显著下降,部分轻度碘缺乏地区的人群在机体碘需要增加的情况下可出现甲状腺肿,如妊娠期、哺乳期、青春期等。本组甲状腺疾病组中男、女构成比有明显差异,女性患者远远多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因月经周期、妊娠等机体对甲状腺激素需要量不同,更易于患甲状腺疾病。碘与甲状腺肿的患病率呈现出一条U字形曲线,即碘缺乏时,甲状腺肿的患病率增加,称之为低碘性甲状腺肿,随着摄碘量的增加甲状腺肿的患病率逐渐下降,达到5%以下(即U低端),如果碘摄入量继续增加,甲状腺肿的患病率则回升,部分学者称之为高碘性甲状腺肿。鉴于缺碘在世界的流行和危害,WHO于1990年向全世界倡议要在2000年前基本消除碘缺乏病,1996年起我国立法推行普遍食盐碘化(Universal salt iodization,USI)防治碘缺乏病,通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实施的全民碘化食盐方案取得巨大成功,随着全民普及食用碘化盐,有内分泌专家反映我国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出现了增加趋势[1~4]。笔者检测甲状腺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尿碘含量发现,甲状腺疾病组的尿碘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

综上所述,正常人碘营养状况基本良好,补碘因根据当地的碘环境、结合个体差异、科学合理的补碘。碘过量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疾病患者或无临床症状的潜在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应减少碘摄入量,尿碘测定可以作为一项甲状腺功能的常规检查。

参考文献

[1]房 辉,阎玉芹,陈祖培,等.不同碘摄入量大鼠甲状腺功能及其TG、TPO mRNA的表达[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2):83-85.

[2]范义兵,陈海婴,凌 军,等.尿碘作为碘缺乏病监测指标的意义[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5,24(3):346-348.

[3]吴艺捷,谢福康,蔡 黎,等.碘摄入量增加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发病率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0,16(3):139-142.

癫痫病急救范文第2篇

【关键词】输电线路,覆冰问题,破冰技术

中图分类号:TM621.5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电力系统需要不断的进行维护和整修,但是由于冬季覆冰状况严重,因此需要及时的进行破冰和抗冰,否则就会导致严重的线路中断和安全的隐患。我们可以从具体的项目实例出发,分析研究覆冰的严重危害和抗病的主要的原则和实施手段,探讨真正有效地破冰和抗冰方法。

二、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防冰、融冰技术研究为重点,主要包括高压输电线路综合运行工况实时监测系统、直流融冰、交流短路融冰两个部分。高压输电线路综合运行工况实时监测系统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输电线路各种参数特性及运行环境的在线监视,通过可视化手段实现相关信息的展示,当覆冰现象发生时,通过建立输电线路覆冰数学模型,实时监视输电线路覆冰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并给出准确覆冰数据,为启动融冰措施提供依据,为抗冰救灾的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直流/交流短路融冰是利用导线在通过大电流时产生的热量来融冰。通过覆冰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对各输电线路覆冰情况进行监测,及时预警信息,并根据线路覆冰情况灵活采取交、直流短路融冰方式,消除覆冰隐患,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三、除冰技术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对输电线路及气象条件严密监测,实现防污、防寒、防冻、防冰、防风、防汛等综合预警功能,确保运行人员注意到潜在危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线路运行安全,提高电网的驾驭能力和管理能力。

2.当覆冰现象发生时,及时测量覆冰参数并发出预警信息,并给出全面准确的数据,为启动融冰除冰措施提供依据,为抗冰救灾的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3.制定电网高压输电线路综合运行工况实时监测系统技术规范、接口规范等技术标准,规范不同厂家产品的接入方式,定义与调度自动化等第三方应用的接口。

4.开展交、直流短路融冰方法研究,编制电网110kV、220kV输电线路交、直流短路融冰方案。

5.分析在融冰期间电网在该特殊运行方式下的安全稳定情况,提出应对措施。

6.确定融冰装置的设备选型及设备参数。

四、输电线路覆冰的主要危害

1. 超输电线路负荷

寒冷天气的反复,使得输电线路出现覆冰厚度加大,实际重量已经严重超过了设计的负荷值。这种超负荷最终会导致输电线路断裂或是其它电气方面的事故。

2. 不同期脱冰或不均匀覆冰事故

相邻档导线不均匀覆冰或不同期脱冰产生张力差,使导线、地线在线夹内滑动,严重时将使导线外层铝股在线夹出口处全部断裂、钢芯抽动。

绝缘子串冰闪事故

绝缘子覆冰或被冰凌桥接后,绝缘能力迅速下降,融冰时绝缘子的局部表面电阻增加,形成闪络事故。

4. 导线覆冰舞动事故

五、防冰技术的原则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供电企业都遇到过因冰雪天气给输电线路造成伤害而需要采取防冰措施的情况,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是十分理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进行防冰除冰时,盲目性较大,没有对相关的防冰技术进行有效的利用。一般情况下,防冰技术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即在充分结合输电线路所在地区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对冰雪灾害给电网设施所造成的伤害进行全面追踪,然后据此分析出线路设计覆冰的标准,同时还需要对历年来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与统计。最后,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制定出一套针对性强且行之有效的防冰除冰措施。

就我国而言,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每年不同地区都会出现一定的冰雪天气,这对输电线路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我国的防冰除冰工作一直未间断过。根据多年的总结与经验,我国已经系统化的总结出了五字方针,分别为“避、抗、溶、改、 防”。首先是“避”,它主要指的是在对线路的路径进行选择时,应尽量避开一些诸如山口、丫口、风口、湖泊等容易结冰的地形,从源头减少冰雪对输电线路的侵害;其次是“抗”,它主要指的是对相关的线路设计标准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要求其能够有效抵御一定程度的冰负荷,对线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进行有效保证;接着是“改”,改主要指的是对那些设计时考虑不全面的线路进行一定程度的整改,当输电线路受到冰冻灾害之后,尽量改道避开重冰区;再次是“溶”,它是指采取某些措施,使结冰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溶掉,从而减少它对输电线路的伤害;最后是“防”,主要指的是对新工艺、新材料进行有效的创新,防止输电线路上附着有大量的冰块。

六、输电线路抗冰技术分析

1. 目前,许多超长距离的输电线路要穿越高寒、高湿及高海拔地区,线路覆冰灾害问题将更加突出,从防冰技术上解决问题已经是关键技术之一。我国目前在抗冰材料的研究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将其用于输电线路上,效果不理想,如用在飞机、汽车等上防冰材料,无论是降低凝固点还是以憎水性为目的,其使用环境与输电线路完全不同,将其用在输电线路上用以抗冰并不适宜,需要对输电线路的抗冰材料进行针对性的研究。研究出一种专用的憎水抗冰梯度功能涂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途径。

2. 建立输电线路覆冰预警系统,电力部门能够对导线张力进行实时测量,对线路情况进行实时监视,应用气象因子“锋区位置”,构建覆冰成灾模型和危害程度模型,提前对覆冰灾害进行预警,提高输电线路抗冰能力。

3. 滑轮辗压铲刮法已在加拿大的Manitoba使用了50多年,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输电线路除冰的机械方法。它由滑轮、牵引绳及涂漆的胶合板或环氧树脂板等器件构成,加在滑轮上的力要足够让导线产生弯曲,这样,产生的应力才能使冰破裂,脱落。但拉扯时注意不要损伤线缆、避雷线和绝缘子。滑轮铲刮法的最大优点是效果很快,且不需要特别的设备和专家,简便易操作,耗能小,价格低廉,较为实用,但它也有缺点,那就是费时,安全性能不完善,且受地形限制。据统计,要对一公里长导线进行滚压除冰约需1~2h。

通过外部振动器使冻结导线和拉线振动的方法由于要求提供外振动源,并且因振动会加速线缆疲劳,对雾凇有一定效果,对雨凇效果有限,除冰效果不佳,因而很少在实际工程中采用。

自然脱冰方法是不需要外界供给能量而靠自然力除冰防冰的方法。刷涂吸热涂料利用太阳能除冰只在有足够辐射时才有效,但它难于应用到高压线上,因为在夏天它会增加导线的温度,但也许可以用于地线上。在导线表面涂憎水性材料以达到防冰目的已引起广泛兴趣,憎水性涂料虽有好的憎水性能,但对覆冰的影响不明显,然而它可以显著的降低与导线表面之间的粘附力。在导线上安装阻雪环、平衡锤等装置,可在导线上安装阻雪环,平衡锤使导线上的覆冰堆积到一定程度时,依靠风力、地球引力、辐射以及温度突变等作用自行脱落。该法简单易行,但可能因不均匀或不同期脱冰产生的导线跳跃的线路事故,不能保证可靠除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结束语

解决输电线路的覆冰问题是所有的施工单位都在不断的研究方向。在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下,破冰和抗冰有很多的方法,无论是导线抗冰还是热力抗冰、机械抗冰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和研究。相信在我国专家学者的突破研究下,会有更多的破冰和抗冰的技术被发现和研究出来。

参考文献:

[1]常浩,石岩,殷威扬等.交直流线路融冰技术研究[J].电网技术.2013.(05).

[2]胡小华,魏锡文,陈蓓.输电线路防覆冰涂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保护.2013.

癫痫病急救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病历 信息系统 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0-0155-01

近年来,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科学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在适用医院的管理要求。[2]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医院提高管理水平这一急切需求,并且在全国的医院中逐渐推广和应用,完成了由单机信息系统与国际信息系统的接轨,实现了医院管理系统的现代化、科学化与规范化,不仅提高了医院的医疗管理和护理水平,而且可以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还为医院信息系统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1 电子病历系统的设计

1.1 网络结构的设计

电子病历系统的结构是以B/S/S为基础的三层结构,是三层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第一层为数据管理层,第二层为中间件,第三层为用户界面层。利用中间件将应用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是三层结构的核心概念,而且三层结构是随着中间件的技术而兴起。中间件是实现应用与数据库的高效连接,提供层次结构应用的开发、运行、部署和管理,负责客户机与服务器、服务器与服务器的连接和通信的平台。三层结构虽为网状结构,却相互独立,不会相互改变。[3]

1.2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电子病历系统复杂而精确,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基本信息管理、电子病历及模板管理、临床路径管理与执行。它的设计需要完善系统功能的实现,而且操作时要在编码程序之前,具体的设计还要根据医院的系统需要和各模块需要承担的责任等。

实现医护人员和病人信息的维护使用的是信息管理模块,它根据不同人员的需求设计出不同的登陆权限,并且设计出登陆者的登陆信息内容,目的是为了保障操作的安全性,保护病人隐私,避免发生医疗事故。对病人的病情所记载的数据信息和治疗经验进行归纳和标准的模板设计是电子病历和模板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它的设计需要考虑医生的诊疗范围和职业习惯,确保操作的安全性,以方便信息查询。[1]根据系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信息丢失问题,设计了备份恢复功能模块,并且向客户提供了软件配置方案,以确保在出现故障时系统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1.3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表结构是数据库的基础,是用来储存信息的结构,数据库的设计要表明各种表结构的信息框架,设计精细,根据不同的部门设计不同的表结构。数据字典表、住院病人表、系统日志表、电子病历表、临床路径表、模板表等构成了电子病历系统中的表结构。电子病历系统的表结构根据传统纸质表格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和整理储存,保证了表格信息的完整与安全。

1.4 系统安全性设计

1.4.1 数据安全设计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病历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稳定的储存患者信息,实时变化的电子病历管理数据,解决方案是将数据分为两个部分。在移动终端上会储存所有的数据,动态数据实时与服务器进行沟通而获得,静态数据使用SQL数据库进行维护。电子病历管理与终端数据库需要同时进行,利用防口令暴力破解等防护措施,做好基础的防注入工作。

1.4.2 设备安全设计

电子病历工作站系统平台的所有设备都可以被替换,因为有终端设备进行数据的储存,所有的数据都会有备份,所以当出现存储卡破坏、断电、触控失灵等现象时,数据不会丢失。结合管理业务的特点和分级保护安全策略,电子病历系统被划分为两个安全域:一是内网平台域,二是外网平台域。安全域的防护体系建设应从安全域之间的信息交换、安全域局部计算环境、边界保护等几方面考虑。

1.4.3 服务器安全设计

为了保护医院的服务器与数据的安全,应该安装入侵检测系统和网络防火墙。这样用户可以在电子病历系统的服务器窗口检测规则配置的正确性;同时可以为控制策略的完善,提供规则测试功能、安全策略检测机制等安全机制。

2 系统的需求分析

为了解决现有的系统问题建立了电子病历系统,它的设计明确了开发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1)管理者的需求:管理者需要对医院的信息和情况进行准确全面的了解,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以做出科学的决策。管理者可能对某个应用具备的功能不太了解,但是他需要从宏观上看到系统运行的意义以及带来的价值。

(2)使用者的需求:患者和医生作为系统的直接使用者,关心的是系统为他们带来什么样的价值,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是否便于操作,操作速度是否迅速,查询功能是否全面准确,查询信息内容是否可靠等功能。[3]

(3)维护人员的需求:包括正常的数据备份,恢复及数据更正,维护系统的稳定正常运行,以及数据丢失的找回。

3 结语

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病人越来越高的治疗需求,电子病历系统正在逐步发展和成熟,它是新型网络技术的产物,为医务工作者和病人提供了有效、安全、快捷的路径。同时也要提高电子病例系统的操作时间,使电子病历系统更好的提供服务,提高诊疗效率和安全性,确保医院工作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舜庭,徐小虎.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25(8):1402-1404.

[2]张岩,张大波.医院信息系统中门诊电子病历的设计与研究[J].医学信息,2005,18(12):1614-1617.

[3]陆维嘉,严壮志,姚登福.大型t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实现[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1,35(6):437-441.

癫痫病急救范文第4篇

随着西部水电开发的不断推进以及水电外送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有越来越多的高压输电线路在陡峻山区走线。陡峻山区输电线路往往具有地形相对复杂多变,相对高差较一般地区偏大的特点,且输电线路的设计容易受到微地形、微气象的影响。山区输电线路由于地形及气象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档距、高差差异大等情况,从而使得线路在覆冰期间出现不均匀覆冰情况。不平衡张力是用于杆塔设计的控制荷载参数,不均匀覆冰导致悬垂型杆塔两侧出现不平衡张力,使铁塔受到弯矩和扭矩,是悬垂型杆塔倒塔和损坏的主要原因。对山区输电线路的不平衡张力进行计算,对山区输电线路的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1 不平衡张力计算方法

1.1 档距变化与电线应力间的关系

设耐张段内有n个连续档,架线时的天气条件为:无风;气温为tm。导线上无冰,各直线塔上悬垂绝缘子串均处于铅锤位置,档内导线的水平应力均为?滓m。气候条件变化时,各档导线的水平应力发生变化,直线杆塔导线悬挂点发生偏移,造成耐张段内档距变化。可以近似列出第i档档距增量?驻li与档内应力?滓i之间的关系式为:

(1-1)

式中:li为初始条件下第i档的档距;?茁i为初始条件下第i档的高差角;?琢为导线的膨胀系数;E为导线的弹性系数;?驻te为架线时考虑初伸长降低的等效温度;?酌m为架线时导线的自重力比载;t为气温;?酌i为气温t时第i档的水平应力。

1.2 悬垂绝缘子串偏移和两侧导线应力间的关系

根据第i档档距增量?驻li与档内应力?滓i可求解得出第i+1档内应力?滓i+1,计算式如下:

式中:?啄i为第i基直线塔悬垂串导线挂点顺线路的水平偏移,偏向大号侧为正值,反之为负值,?啄i=?驻l1+?驻l2+…+?驻li;hi、hi+1分别为第i基对第i-1和第i+1对第i基直线塔悬挂点的高差;?茁i+1为第i+1档的高差角;li+1为悬垂串处于铅垂位置时,第i+1档的档距;A为每相总导线截面积;Gi为第i基直线塔上每相悬垂串的总荷载;?姿i为悬垂串的长度。

1.3 耐张段悬挂点偏距计算

对整个耐张段,各档档距增量之和为0,因此,第n基杆塔上导线悬挂点的偏距为0,可以得到:

求解方程即可。

2 工程实例

文章以四川高海拔山区某220千伏线路工程实例来分析不平衡张力的情况。图1所示为连续9档的耐张段N47~N56,同塔双回路设计,导线采用2×JL/G1A-630/45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两根OPGW-100光缆兼用于通信及防雷保护,海拔范围3201m~3914m,档距及高差数据如表1。

断面分布图如图1:

随海拔的增加,耐张段内各档覆冰情况会有所不同,但设计时按耐张段划分冰区,故应校验该耐张段的覆冰不平衡张力情况。从N47到N56分别定义第1档、第2档……第9档。根据地形情况,第1、2、4、6、8档的档距较大,且弧垂最低点在档内,覆冰时由于垂直荷载的增大容易对其余小档距形成下拉趋势,故进行不平衡张力校核时,按100%覆冰考虑,其余档不均匀度按50%、20%覆冰考虑。覆冰厚度分别考虑5mm、10mm、15mm计算,安全系数取2.5。通过计算分析各直线塔的不平衡度及悬垂串的偏移来对杆塔荷载承受能力进行校核。导线计算参数如表2。

表2 导线参数表

文章选择的线路计算模型基本覆盖了大档距、大高差、连续档等情况。耐张段中,塔与塔之间最大高差达159.3m,最大档距差达678m。各冰区50%覆冰下不平衡度百分数及串偏移如图2、图3所示。

由图2、图3可看出,50%覆冰下最大不平衡度发生在N55号杆塔,张力差为1904N/相(5mm)、3362 N/相(10mm)、7889 N/相(15mm),分别为最大使用张力的3.33%、5.88%、13.8%,绝缘子串向小号侧倾斜。本段线路实际按10mm覆冰设计,50%不均匀覆冰下它所能承受的最大不平衡张力小于最大使用张力的10 %,满足规范要求及铁塔规划使用条件。5mm覆冰时张力差较小,如果覆冰达到15 mm,最大不平衡张力为13.8%,N55塔张力差超过设计规划条件,需进行加强处理。

由图4、图5可看出,20%覆冰下N53、N55最大不平衡度张力差较大,N55为2032N/相(5mm)、3640 N/相(10mm)、8450 N/相(15mm),分别为最大使用张力的3.55%、6.37%、14.8%,绝缘子串向小号侧倾斜。可以看出,10mm不均匀覆冰下,本耐张段设计没有问题,但15mm不均匀覆冰时,需对N53、N55塔进行加强设计,以免由于不均匀覆冰造成倒塔事故。

3 结束语

文章从5mm、10mm、15mm角度分析了陡峻山区输电线路不均匀覆冰下的不平衡张力情况,从不平衡度、串偏移、张力差值等分析了线路铁塔的不均匀覆冰承载情况,融合了大档距、大高差、连续档等情况。但输电线路实际参数组合千变万化,实际设计过程中,线路的不均匀覆冰位置、档距、高差、绝缘子串长、导线最大使用张力等都会影响不平衡张力的大小。山区输电线路由于地形、气象的限制,对于最大不平衡张力较严重的杆塔应考虑加强设计、缩小耐张段长度和改道避开等措施, 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程思勇,薛志方.覆冰不平衡张力计算分析[J].电网与清洁能源.

癫痫病急救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 容量 接入位置 节点

中图分类号:TM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102-01

农村电气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而农村电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然而,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电器产品走进农村千家万户,加上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农村的节水灌溉设施、抗旱井等设备在生产中处处都需要用电,同时,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公司成立运行,使农村每天的用电需求非常大,给农村电网带来了巨大压力。

当前,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大。我国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应用空间也非常广阔,可以应用于并网发电解决边远地区用电困难问题,随着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大力推广、安装、使用农村电网节能降耗的新技术新设备,有效地降低农村电网损耗和提高农村电网电能使用效率,分布式发电正好填补大电网供电难的问题。

合理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解决农网低电压,是提高农网电压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研究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后对农网电压的影响及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接入电网后应具备的安全保护措施。

1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1)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不同容量、在电网中的不同接入点以及不同功率因数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后对农网末端电压的影响,最终提高农网末端用户的用电质量。

(2)对不同架构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对农网末端电压所产生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使太阳能转化为高品质的电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3)充分考虑光伏发电系统的电气保护配合、低频低压解列、自动重合闸、防孤岛效应及并网点设置明显断开点,合理的解决了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电网和光伏之间)时存在的问题隐患。

(4)开发一套完整的能源管理软件,实现光伏系统内部的集成化管理,实现对光伏发电的智能化管理。

2 系统架构及组成

(1)系统架构。

(2)系统组成。

系统由并网逆变器、离网逆变器、光伏控制器、防雷汇流箱、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和能源管理软件组成。

3 创新点

(1)通过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使配电变压器有效输出容量增加,减轻电网负担;提高电压合格率,减少电压波动,抑制电压闪变,提高电压的稳定性。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改善电网结构,提高农村电压质量。 (2)通过Matlab仿真为今后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系统并网提供理论指导。(3)探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可靠并网,从配电网到光伏电站,充分考虑电气保护配合、低频低压解列、自动重合闸、防孤岛效应及并网点设置明显断开点,合理解决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电网和光伏之间)时存在的问题隐患。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可以确定不同的光伏发电系统容量、接入位置和功率因数对农网末端电压的影响,从而为今后大规模的分布式并网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对系统安全策略的研究,对今后新能源的接入提供实践指导,以实现在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高效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参考文献

[1] 梁才浩,段献忠.分布式发电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25(6):53-56.

[2] 王建,李兴源,邱晓燕.含分布式发电装置的电力系统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24):90-97.

[3] 丁明,王敏.分布式发电技术[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24(7):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