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舍的茶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英若诚 《茶馆》戏剧翻译 冲突 动作性
英若诚是中国当代重要的戏剧活动家,除了演员、导演和戏剧学者等身份以外,他还作为翻译家活跃在戏剧舞台。早在1953年,他就译介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奥赛罗〉导演计划》。在其后的几十年里,他先后翻译了英国的莎士比亚、费尔汀,挪威的比昂逊,爱尔兰的奥凯西,印度的泰戈尔,瑞典的斯特林堡等人的戏剧作品。改革开放以后,英若诚积极投身于中外戏剧交流,其戏剧翻译活动随之达到了一个。1979年,他为《茶馆》的旅欧演出翻译了剧本。此后,他又与托比・罗伯森、亚瑟・米勒等戏剧家合作,翻译了《请君入瓮》(1980年)、《推销员之死》(1983年)等外国优秀戏剧。至1999年,这些作品以“英若诚名剧译丛”结集出版,成为其戏剧翻译的代表作。此外,他还在该译丛的《序言》及《〈请君入瓮〉译后记》等文章中,对自己的戏剧翻译思想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上世纪50年代,英若诚考入北京人艺,成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与该学派一起将中国话剧的演剧艺术推向了高峰。英若诚翻译的多数外国戏剧作品虽都已有了现成的译本,但在英若诚看来,“这些现成的译本不适合演出”[1],不能为舞台演员提供“口语化”的演出剧本。英若诚坚持戏剧应在演员与观众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传播,在《〈请君入瓮〉译后记》中,英若诚提出:“我认为莎士比亚的语言诚然是最高水平的诗篇,但是它不应该是只供人们在书斋中欣赏的文学,而首先应该是在舞台上通过直接听觉激发观众想象与感情的台词。”[2]时隔18年以后,在《序言》中,他依然认为:“爱好话剧的观众并不少,但是很少人满足于买一本剧本回家去欣赏,绝大多数人还是要到剧场去看演出。”[3]他认为,戏剧是“各种艺术形式中最依赖口语的直接效果的形式”[4],故而,他力图在戏剧翻译中维持戏剧作为口传艺术的品格,这是其翻译思想的核心。尽管拥有多重身份,但英若诚却始终把演员当做他的第一身份。“我原来是演戏的,后来虽然也干过一些导演工作,但是我始终认为我是个专业演员,搞点儿翻译充其量只能算是我的业余爱好”[5]。据此可以认为,英若诚是以戏剧翻译为手段加强演员的符号权力的,以帮助演员调动更多的符号资本。
英若诚是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赴欧演出而翻译《茶馆》的。长期以来,北京人艺重要的戏剧活动之一是将老舍以小说技法创作出来的剧本搬上舞台,并使《茶馆》、《龙须沟》等剧作成为舞台经典。老舍是于上世纪40年代开始戏剧创作的,当时,中国戏剧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这不仅表现在诸多戏剧名家纷纷拿出了代表作,而且表现在包括老舍在内的一批已成名的小说家被吸引进入戏剧创作队伍。“尽管他们不太熟悉舞台艺术的特殊规律,往往用写小说的办法写剧本,但他们在语言运用和人物描写上发挥了自己的长处,使剧本的文学性得到加强。这样的作品经过导演的再创造,亦获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6]。作为小说家写剧的典型代表,老舍话剧的文学性较强,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戏剧样式,他的作品被称为“小说体戏剧”。“得力于写小说的经验,他善于写人物的对话。他笔下的人物,往往几句话一说,就把性格和心灵裸地暴露在读者和观众面前了”[7]。他不依靠一般戏剧中常见的情节冲突,而是借用小说创作中常见的“单纯个性化语言”突出人物性格。然而,这种语言能够“表现人物性格,却不具有激化冲突、推动剧情作用”[8]。老舍说:“我老是以小说的方法去述说,而舞台上需要的是打架,我能创造性格,而老忘了打架。”[9]英若诚在翻译《茶馆》时,继承了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对老舍剧本的改造。从《茶馆》译本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从加强戏剧冲突和语言的动作性两个方面改造了老舍剧作中的小说味。
首先,英若诚通过加大人物台词中的对抗克服老舍戏剧中冲突不足的弱点。他指出,舞台演出需要“脆”的语言,即“巧妙而工整对仗的,有来有去的对白和反驳”[10]。如在第二幕中,密探宋恩子识破了化了装的逃兵老陈以后,意欲敲诈一笔,而逃兵不肯轻易就范。双方由此展开了对抗。
吴祥子:逃兵,是吧?有些块现大洋,想在北京藏起来,是吧?有钱就藏起来,没钱就当土匪,是吧?
老陈:你管得着吗?我一个人就揍你这样的八个。(要打)
宋恩子:你?可惜你把枪卖了,是吧?没有枪的干不过有枪的,是吧?(拍了拍身上的枪)我一个人揍你这样的八个!
Wu Xiangz:Deserters, right? Trying to hide in Beijing,with a few silver dollars in your pockets, right? When the money runs out, become bandits, right?
Lao Chen: None of your bloody business!I can lick eight of your sort with one hand!(Prepares to fight)
Song Enz:You? Pity you sold your gun, right? Bare hands ain’t no match for a gun,right?(Patting the gun under his gown) I can lick eight of your sort with one finger!Right?
在原作中,老舍用相同的一句话表现逃兵与密探之间的对抗。逃兵用“我一个人揍你这样的八个”威胁密探,而密探则用其原话反压一头,两句话的区别仅在于语气轻重不同。在译本中,逃兵的威胁被英若诚译为:“I can lick eight of your sort with one hand!”但密探的反压则被译为:“I can lick eight of your sort with one finger!”让二人用相同的句式展现出对抗的态势,但逃兵口中的“one hand”变成了密探嘴里的“one finger”,这一变化刻画出了密探的声色俱厉。相比原作,两人之间的心理博弈变得更加激烈,更具有火药味。译文还为密探增添了一句原文中所没有的反问:“Right?”把密探的心理优势和洋洋自得推向了极致。
英若诚没有把舞台上的对话译作叙述意义上的对话,而是译为人物间意志的交锋,从而增加了原作的戏味。正如别林斯基所说:“戏剧性不在对话,而在对话者彼此的生动的动作。譬如说,如果两个人争论着某个问题,那么这里不但没有戏,而且没有戏的因素;但是,如果争论的双方彼此都想占上风,努力刺痛对方性格的某个方面,或者触伤对方的心弦,如果通过这个,在争论中暴露了他们的性格,争论的结果又使他们产生新的关系,这就已经是一种戏了。”[11]
英若诚还增强了原作台词的动作性。他用“表演”的英文对应词act来说明:“‘表演’不只是做做样子,装扮一番,而是要‘行动’、要‘动作’。”[12]戏剧所要求的动作,不是人物在舞台上的举手投足、姿态神色等外部动作,而是他内心世界里那些看不见的强烈的情感,人物发自内心的语言是为了体现其内心世界和灵魂。焦菊隐把这表述为语言的“行动性”,他说:“能够集中概括地说明人物内心复杂细致的思想活动的台词,才叫做有行动性;能够叫人听了一句台词,就懂得了很多句存在于他心里而并未说出来的话,这才叫语言有行动性。语言的行动性,就是语言所代表着的人物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活动。”[13]优秀剧作的人物语言是富于动作性的语言。所以,英国导演戈登・克雷说:“观众来到剧场,不是为在两个小时里去听上万字的台词,而是去看行动。”[14]著名美学家丹纳的一段话也为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提供了美学注解:“当你用你的眼睛去观察一个看得见的人的时候,你在寻找什么呢?你是在寻找那个看不见的人。你所听到的谈话,你所看到的多种行为和事实,例如他的姿势,他的头部转动,他所穿的衣服,都只是一些外表,在它们的下面还出现某种东西,那就是灵魂。一个内部的人被隐藏在一个外部的人的下面;后者只是表现前者,而那个‘内部的人’才是‘真正的人’”。[15]
英若诚认为,“剧本中的台词不能只是发议论、抒情感,它往往掩盖着行动的要求或冲动,有的本身就是行动。例如挑衅、恐吓.争取、安抚、警告,以至于引为知己、欲搞放纵,等等”[16]。故而,“作为一个翻译者,特别是在翻译剧本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人物在此时此刻语言背后的‘动作性’是什么”[17]。这就是说,要通过“闻其声,知其人”刻画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他在翻译中要着力刻画的,不是人物的举手投足,而是溢于言表的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他要让观众通过这种流露了解剧中人物内心深处的波澜,从而领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为此,他在原作的语言中力图挖掘出人物的所思所想。如在第三幕中,茶馆掌柜王利发的孙女想吃碗热汤面,孩子的妈妈却只能叹口气:
周秀花:我知道,乖!可谁知道买得着面买不着呢!就是粮食店里可巧有面,谁知道我们有钱没有呢!唉!
Zhou Xiuhua: I know, pet, but who knows if there’ll be any flour in the shops today. Even if there is some, we don’t know if we can afford it. What a life!
一碗热汤面就让母亲感慨万千,原文中叹气的外部动作被英若诚替换成“What a life!”,隐含在叹气中的复杂心情被更为清晰地转译为对生活难以为继的愤懑,让观众看到了人物对前途感到无奈时的内部动作。这些语言,不是译者强加给人物的,而是剧中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必然要说的话。
英若诚从事戏剧翻译具有他人不可比拟的条件。他英文功底深厚,又涉足戏剧活动的多个方面,这使他形成了以舞台演剧为宗旨的戏剧翻译思想。此外,他所属的北京人艺演剧学派与老舍先生之间卓有成效的合作,又使他继承了该学派对老舍剧作的改造。故而,在英若诚的《茶馆》译本中,我们看到了他依据舞台表演的要求和戏剧语言的美学特点,将冲突性和动作性引入到原作的语言中,增添了原作的戏味。
参考文献:
[1][3][4][5][10][12][16][17]老舍,著.英若诚,译.英若诚.序言[A].茶馆[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2]英若诚.《请君入瓮》译后记[J].外国文学,1981(7).
[6][7]陈白尘,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8]王新民.中国当代戏剧史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9]老舍:闲话我的七个话剧[A].老舍文集・第15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11]转引自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13]焦菊隐:焦菊隐文集・第四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空巢老人形成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物质财富的积聚彻底改变了我国社会面貌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面对社会中各种竞争的压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在职的青年人不得不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工作和积极的不断充电,这使得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经营自己的家庭,这就造成了一些家庭问题的产生。
空巢老人现状:
社区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水坪镇油坊梁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社区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社区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沟通的对象就是社区干部。为此,社区里要求社区干部或老人的亲属与社区签订联系责任书,联系者承诺经常到被联系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访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空巢老人的生活来源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依赖子女、政府和社会救济等其他外在因素,老年人经济自主的能力也随之下降。
当老人生病需要照料时,有65%的受访者表示是依靠老伴照料,有30%的子女会轮流回家照料,有5%的子女不回家,采取请人照顾的方法。在调查中发现,有能力照料生病的老伴的时候,都采用老伴照料的方式。
有45%的老人主要把照看孙辈作为休闲娱乐方式,认为孙辈是自己的精神寄托,40%的老人选择与人交流、打小牌的方式休闲放松,10%的老人表示自己没有精神慰藉。
对于现状的建议:
提高老年人社会福利水平
政策上优惠老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福音,年满60岁以后每月至少55元的养老金给空巢老人带来的不止是物质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建议探索其他针对老年人的优惠政策,提升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晚年生活。
建立完备的老人健康档案和医疗救助制度。山区空巢老人看病较为困难,建议为空巢老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进行村级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疗机构共享,通过上级医疗机构对村级卫生室的指导,针对老人的身体特质尽量以村级照料为主,减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同时避免因老人觉得看病不方便而小病拖成大病的事件发生。
探索社区照料模式。倡导以家庭照料为主、政府照料为辅、社会照料为有益补充的照料模式。生病之后无人照料是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一大难题,鉴于山区农村山大人稀的现实状况,建议以社区为单位,组建照料老人的小组。在社区内招募热心公益事业的、长年在家的中青年人员组建一支互助组,在平时帮助组内的老人进行买东西、跑腿办事、心理慰藉等服务,在老人生病,子女不能及时回家照料的进行短期护理,对互助组成员则根据日常服务表现和老人们的满意度由子女和相关部门进行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在老年人较为集中的地区或社区增设老年人活动中心,中心设置一些健身器材或是适合老年人观看的音像制品,给老年人提供一个在一起交流的场所,排解一些老人因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而产生的孤寂感。
加强孝老敬亲的传统思想教育
强化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教育。从小孩抓起,把孝敬老人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宣讲抓起,多宣讲一些关于家庭赡养的案例,以法律知识约束人;从表扬先进抓起,对孝敬老人的模范要加强宣传,树立榜样,引导人们争相效之;从惩处抓起,对农村极少部分不赡养老人或是虐待老人的现象要坚决查处,给予处罚,起到警示他人的作用。
子女加大对父母的关爱
一是号召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不要所有子女都外出,尽量留一个在家里照顾父母。二是在情感上关注父母、理解父母。子女在外地则要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回家看望父母,尤其是节假日时间,要加强同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让父母知道自己的近况。三是积极履行赡养义务。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持。四是子女尽量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交给空巢的父母照顾,一方面会增加父母的经济、生活压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调整心态,快乐安详过晚年
一是要正确看待子女离巢。子女成年以后离家独立是正常现象,也是社会发展趋势,父母不需为此感到悲伤。二是如果思念子女,可以加强同他们的联系,多沟通交流,达到精神上的认同。三是转移思维重心。空巢老人要逐渐转变以子女为重心的精神状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四是保持精神愉悦,老年人操劳了一辈子,晚年正是应该放松的时候,老年人过得轻松也可以给在外的子女以心理安慰。五是正确处理矛盾。对于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泰然处之,如果在教育孙辈的看法上和子女观点不尽相同,也不必过于悲伤。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社区健康教育; 健康行为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3-94-02
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已成为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高社区居民及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探索实际有效的高血压社区防治模式,2006年6月,我们对健康查体筛选出的75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6月健康查体筛选出的75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男52例,女23例,年龄60~81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0例,初中及以下55例。干部19例,工人31例,农民25例。
1.2 方法
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的内容:①高血压知识的教育:让患者熟悉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和常见并发症,了解自身疾病的性质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同时让患者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正确的就医行为和遵医嘱行为,增加患者对医嘱的依从;②服药指导:让患者了解药物的治疗作用、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③行为和心理指导:包括合理的膳食指导、运动、生活方式和心理指导,针对患者自身危险因素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原则、运动项目和时间等,帮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④生活指导:提倡规律生活,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于紧张、劳累;⑤运动指导:提倡做渐进式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等。运动量大小以无主观症状(如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为原则,并教会老年人通过自查心率计算运动量是否适宜(心跳+年龄=170),使他们掌握适合本人身体情况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1.3 效果评价
健康教育前后向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高血压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表”,该表包括高血压危险因子、症状与危害等卫生知识、自我保健能力、疾病预防与治疗等3个方面32项内容,每项设置3个可供选择答案,根据答案设置分值。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健康教育效果越好。将调查结果分为优>80分、良70~80分、差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1.5 统计软件包,对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知识、行为、转变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比较
教育前后调查对象各项知识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
2.2 干预前后患者的行为比较
教育后调查对象的行为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不良行为比较下降,健康行为比例提高(P
3 讨论
高血压的认知水平与干预效果密切相关[1]。国内外研究经验表明,以社区健康教育为基础、以控制不良生活行为为手段的综合防治模式是高血压控制的最有效途径。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水平,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知识得分高于干预前(P
[参考文献]
[1] 王文,马丽媛,向华. 重视正常高值血压水平及其伴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的干预[J]. 高血压杂志,2005,13(6):327-331.
[2] 廖顺平. 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2007,6(24):6.
[3] 李建新. 社区开展高血压病患者行为干预的效果[J]. 中国健康教育,2002,18(8):521-522.
摘 要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2月-2012年8月收治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43例,静滴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g,1次/日。患者体温正常>48小时后改口服莫西沙星片剂,疗程7~10天。同时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平喘及祛痰等常规治疗。结果:43例老年患者中,显效23例(53.49%),有效17例(39.53%),总有效率93.02%。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值得借鉴。
关键词 莫西沙星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 治疗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moxifloxaci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Zhang Haiyi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the Psychosis Prevention Hospital of Fuxin City,Liaoning 123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xifloxaci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Methods:43 patients with CAP were selected from December 2010 to August 2012,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intravenous drip 0.4g moxifloxacin hydrochlorid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1 time/day.After Patients with normal body temperature more than 48 hours,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the oral moxifloxacin.The period of treatment was 7~10 days.All patients were given including oxygen,antiasthmatic and expectorant treatment.Results:In 43 elderly patients,23 cases(53.49%) were totle effective,17 cases(39.53%) were effective,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93.02%.Conclusion:Moxifloxacin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it is worth learning.
Key words Moxifloxacin;Elderly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Treatment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不可避免,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是老年呼吸系统感染常见病和多发病。医学调查显示,>75岁老年人排在第1位的致死性疾病是肺炎,>85岁老年人肺炎的病死率高达48%[1]。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一般是指年龄>65岁的患者在医院外所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及耐药菌的产生,老年肺炎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及时明确的诊断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8月以来应用莫西沙星治疗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43例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2月-2012年8月收治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65~85岁,平均68.3岁。其中发热20例,咳嗽、咳痰35例,呼吸困难8例,肺部音19例,胸痛7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35例,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25例。其中38例曾在住院前使用过≥2种抗生素,使用最多的是头孢类和红霉素类,5例未用过抗生素。合并1种慢性疾病10例,合并≥2种疾病15例。本组病例无肝、肾功能明显损害的患者。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
治疗方法:静滴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g,1次/日,患者体温正常>48小时后改口服莫西沙星片剂,疗程7~10天,同时所有患者均给予包括吸氧、平喘及祛痰常规治疗,对于合并基础疾病者给予相关治疗,控制病情。
观察项目:治疗前后的症状(咳痰量、痰的颜色、咳嗽频度、呼吸困难、胸痛)、体征(体温、呼吸次数、肺部呼吸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及血气变化、肝肾功能)、X线胸片(必要时胸部CT检查)、痰培养及药敏、心电图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音消失,白细胞计数正常,痰细菌培养阴性、X线胸片炎性病变基本消失。②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肺部音减少,白细胞计数正常,X线胸片炎性病变有所吸收。③无效:用药72小时后,症状无显著改善,白细胞计数无下降,胸部X线示炎症无吸收,或病情较前加重。
结 果
43例老年患者中,显效23例(53.49%),有效17例(39.53%),总有效率93.02%。
治疗中有4例出现轻度恶心,上腹部不适,减慢静滴速度,或加用胃药后症状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9.3%,无一例因不良反应而停用该药。治疗后未见肝、肾损害和其他不良反应。
讨 论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系统及器官的功能衰退,机体免疫力下降,使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加上老年病例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比年轻病例高,引起的并发症也更多,极大地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也是导致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由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症状不典型,发病快,病情变化大,致死率高[2],因此找到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非常重要。近年来,由肺炎衣原体及肺炎支原体等多种非典型病菌引起的老年人肺炎也呈上升趋势,不少临床病例也显示厌氧菌也是引起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一种常见的独特的菌种[3]。因此尽早选用安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防治并发症,改善预后。
莫西沙星是新一代的8-甲基氟喹诺酮类药物,其作用机制为同时作用于DNA拓扑异构酶Ⅱ、拓扑异构酶Ⅲ而发挥抗菌功效,故具有双重靶位作用。作为抗感染药物可覆盖呼吸系统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具有抗菌谱广、组织渗透性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故临床上常用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莫西沙星抗菌作用大,尤其对于厌氧菌、革兰阴性菌、非典型病原体、革兰阳性菌等根除效果极佳,特别是对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耐药菌也有效。莫西沙星半衰期较长,药效在体内持续时间长,同时,它能组织穿透力强,能够快速到达肺组织,在支气管黏膜及支气管分泌物、肺泡巨噬细胞中具有很强的杀灭细菌作用。另外,莫西沙星在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不需调整剂量,更适用于中老年、中重度感染的患者。
近年来,不断有关于喹诺酮引起心脏Q-T间期延长的报道,易见于老年人、低血钾患者,同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尤其是Ⅰ类(如奎尼丁)及Ⅲ类(如胺碘酮、索他洛尔等)或同时应用能延长Q-T间期的非心脏性药物,如某些抗精神病药、抗组胺药、大环内酯类等都是导致Q-T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莫西沙星也具有潜在致Q-T间期延长的作用,在临床应用该药时应引起重视,并避免与易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同时使用。本次报告中未出现心电图Q-T间期延长现象。近年来亦有关于莫西沙星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报告,临床医生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精神异常和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异常[4],本次报告中未出现上述不良反应。
本次报告结果显示,莫西沙星可有效安全地用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菌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丘岗,张华茹,谭.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医药2011.6(6):43-44.
2 洪旭初,蔡勇,王素花,等.莫西沙星治疗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2):234-235.
一、我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
我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起始于1992年。根据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规定,其参保对象为非城镇户口、不由国家供应商品粮的农村人口。保险资金的筹集采取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月交费标准从2元至20元不等,设10个档次供参保人选择。参保人年满60周岁时,根据交费的标准、年限确定其养老金的领取额。2003年以来,各地一方面继续做好农保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目前,全省参加农保人数为867.8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24.6%,其中参加新农保人数为216万人,历年积累基金89.1亿元,领取养老金人数为143.3万人。
应当肯定,1992年起开展的农保工作,为农民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的制度安排,发挥过应有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农保制度已难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及农民养老的期望,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社会保障的特点不明显。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经济补助、国家政策扶持的办法筹资,在大多数地方集体经济已经改制或比较弱小的情况下,实际上筹资的义务完全落在农民个人身上,没有实现政府主导的多渠道筹资的保障方式。二是保障水平较低。由于现行农保在缴费标准上实行10个档次,大多数参保人员都选择低档次缴费,基金积累数额较少,达到养老年龄时领取养老金的标准也较低。据统计,全省参保农民已到龄领取养老金每月在50元以上水平的占40.3%,50元以下的占59.7%,少的每月仅几元钱。三是制度设计不够规范。在制度设计上考虑农村和农民的特点不够,尤其在保障原则、政府责任、筹资方式、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待遇享受、监督管理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上述原因导致农民参保积极性下降,农保工作进展缓慢。
针对农保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近年来全省各地在试点的基础上,主要就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进行探索创新,取得了明显进展。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指导下,全省已有4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农保制度试点,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保险的普遍性、共济性原则,符合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为全省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二、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分析
在全省逐步建立新农保制度,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保障对象。主要是农村居民,在客观上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情况下,应当注重对这项制度建设予以必要的条件支持。一是研究制定全省新农保制度建设指导意见,从省级层面对新农保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框架提出统一要求,同时给地方留有一定的操作空间,形成省里管原则和底线、地方定标准和经办的格局,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各级政府的目标任务进行检查考核。二是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新农保制度建设的最大难点是保险基金的筹集。由于农民是以家庭为单位承包经营土地,他们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缺失了用人单位的缴费分担部分。个人缴费的负担较重。另外,由于我省苏南、苏中、苏北仍存在发展差别,因此,农民参加政府主导的社会养老保险必须要有公共财政的补贴。在财政补贴问题上应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主要以各地区地方财政为主,其中省级财政应对苏北、苏中部分经济薄弱地区给予适当的支持。三是适时开展规范的基金运营。开展规范的社保基金增值运营,增强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既有利于参保人又有利于减轻财政兜底的压力。农保基金的运营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待今后国家出台统一的社保基金运营办法后,应及时制定农保基金安全运营的方案,适时进行基金运营。真正做到保值增值。在目前只能买国债、存银行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对基金收益给予支持,以保证农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四是注重完善农保经办能力建设。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保持一支稳定的农保经办队伍十分重要。目前全省各市县劳动保障部门的90个经办单位中,仍有47个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部分单位还在执行十多年前规定的在农保基金中提取管理费的办法,没有解决全额拨款的经费保障问题,信息化建设水平也较落后,不利于全省农保事业的发展。因此,应从就业社保一体化的角度,统筹考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队伍建设,给予必要的人员经费保障,改善信息化网络建设,提高工作效能,方便群众办事,成为服务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平台。
三、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