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琵笆行

琵笆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琵笆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琵笆行范文第1篇

琵笆行范文第2篇

【关健词】扩张器 秃发 护理

皮肤扩张术(skinsofttissueexpansion) 是将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植入正常皮肤软组织下,通过注身壶向扩张囊内注射液体,用以增加扩张器容量,使其对表面皮肤软组织产生压力,或通过皮肤外部的机械牵引使皮肤软组织扩展延伸,利用新增加的皮肤软组织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的一种方法[1]。本院自2005年至今共收治16例疤痕性秃发患者,均使用扩张器治疗,效果显著。

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在6~29岁间,面积最大为18cm×15cm,最小为6cm×5.5cm。

2 护理

2.1 扩张器植入术

2.1.1 术前准备 一般术前剃去头发。如果患者不愿剃发时,可于术前3天用1∶2000苯扎铵每天洗头号1次,术前仅剃去手术切口处2~3cm宽的头发。

2.1.2 麻醉 儿童多选用基础加局麻,成人则多选用强化加局麻。在局部神经位阻滞麻醉的基础上,用低浓度局部每15~20mL加入1滴肾上腺素在帽状腱膜下浸润,可达到止痛,减少出血和有利于剥离的效果。

2.1.3 扩强器的选择,按每修复1cm2的秃发区需要3~3.5mL的扩张容量,据此决定扩张器的大小。面积大者可选用2个或2个以上扩张器。

2.1.4 扩张器的植入,于正常头号皮与疤痕区交界处选择切口。在帽状腱膜和颅骨骨膜之间钝性剥离;注射壶一般置于秃发区或额部,术中扩张器内注射生理盐水10mL左右,放置引流片,缝合切口,并适当加压包扎。

2.1.5 扩张器的注液扩张 头皮注液扩张可于术后3天拔除引流管后即开始,亦可待伤口基本愈合后再开始注液,注液量每次约扩张器容量的10%。拆线时间为10~14天左右。

2.2 二期皮瓣的转移

头皮扩张满意后选择二期手术,术前再次剃去头发,预先设计好皮瓣,采用推进和旋转皮瓣。做到先设计后皮瓣再切除疤痕预防。预防万一皮瓣不充足时可酌情遗留疤痕;避免先切除疤痕后,如果皮瓣不够强行缝合造成张力过大而影响预后。

2.3 术后护理

2.3.1 皮肤扩张的观察 每次注水时,扩张囊时表面皮肤产生一定的压力而又不阻断表面皮肤的血流为度,压力不应高于5.3kPa(40mg)。[2]如果注射后表面皮肤变白,充血反应消失,应等待5~10分钟,如血流仍不恢复,则要抽回部分液体,直到表面皮肤血流恢复。

2.3.3 术后心理护理 由于皮肤扩张需要的时间较长,患者易产生各种心理顾虑,既担心手术效果,又难以接受皮肤扩张后的模样。因此我们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解释手术的时间,操作规程,并向其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鼓励其说出恐惧、焦虑的内心感受,从而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3.4 积极预防疤痕增生 向患者解释手术后早期扩张皮瓣变硬,并有回缩的趋势,一般术后6个月左右能够软化并恢复自然弹性。为了对抗皮瓣挛缩,我们使用弹力外套加压包扎。

3 结果

16例患者,通过耐心、细致的术前宣教,认真、负责的术中配合及详细,周到的术后心理护理,患者对手术效果均满意。

4 小结

疤痕性秃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外貌形象,患者易产生悲观情情绪,我们在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采用正确的手术方式和充分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消除了患者的悲观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取得了手术的成功。

参考文献

琵笆行范文第3篇

治疗32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0年。经1~6疗程治疗后痊愈(皮肤不痒,皮损消失,皮损处皮肤变薄渐至正常,停治半年~1年无复发)19例,占59.4%;显效(皮肤基本不痒,皮损大部分消失,皮损范围渐缩小,停治后偶有复发)9例,占28.1%;好转(皮肤瘙痒减轻,皮损少部分消失,范围稍缩小,停治后仍有复发)3例,占9.4%;无效(治疗6疗程,症状轻度改善或无改善)1例,占3.1%,总有效率96.9%。

讨论: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可能与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失调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风湿热之邪蕴阻肌肤经脉,或因日久营血不足血虚生风化燥,皮肤经络失于濡养所致。而血虚肝旺,情志不安,过度紧张又是诱发的重要因素。故临床上分为风湿化热和血虚风燥二种类型。分别治以祛风利湿和养血润燥为主。用梅花针叩打患部,可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协调人体机能;拔罐令其微微出血,可清泄血分之邪热,增强其养血和血通经活络之功,改善局部气血充盈状态;生姜辛温散寒利湿,祛痰下气,善治风湿痹证;艾叶辛苦而温,气味芳香,通行十二经,善于温经脉、理气血、逐寒湿,隔姜灸后则通过局部的熏灼熨烫,给人体以温热刺激,更取生姜之辛温通达、祛风利湿之功,艾叶之温经通络、调理气血、通行十二经之力,以清理血中之邪热、祛除蕴阻肌肤之风寒湿之邪。况且艾炷燃烧时热力温和,更有穿透肌肤,直达病所之功。平时要注意解除精神紧张,避免过度劳累,禁用烟、酒,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忌抓搔摩擦及肥皂洗浴,则更有利于病变的修复。

山东276003 临沂市人民医院

琵笆行范文第4篇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原发于其他部位的恶性淋巴瘤约有半数以上累及脾脏,而真正原发于脾脏的恶性淋巴瘤却相对少见,其发病率不足恶性淋巴瘤总数的1%。虽然如此,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仍然是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中最高者,约占脾脏恶性肿瘤的2/3以上。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系指原发于脾脏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诊断时应排除淋巴结和其他器官的受累。来源于淋巴结和其他器官的恶性淋巴瘤累及脾脏则不属于此范畴。脾脏恶性淋巴瘤的分期一般采用Ahmann法:I期指肿瘤组织完全局限于脾脏内;Ⅱ期指已累及脾门淋巴结者;Ⅲ期指累及肝脏或远处淋巴结者。

(一)病理

脾脏恶性淋巴瘤时,脾脏常常增大,而且增大程度与病程有关。脾脏重100~4500g不等,平均160g。大体标本可分为三型:①弥漫增大型:脾脏均匀增大,无肉眼可见结节;②粟粒结节型:脾脏肿大,切面散布着1~5mm大小灰白色结节,状如脾脏粟粒性结核;③结节型:脾脏显著增大,切面见2~10cm大小结节,部分相邻结节可相互融合成巨大肿块。显微镜下观察,在低倍镜下往往容易忽略小细胞性淋巴瘤的早期病灶,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几乎在每一个Malpighi小体的中央均由具有诊断意义的棱角状淋巴细胞所组成。脾脏原发性淋巴瘤的病理类型与其他部位来源的淋巴瘤者基本相同。霍奇金淋巴瘤可在病变中找到特殊的大细胞(Reed-Sternberg cell)及其变异型。因组织结构及细胞比例变化较大难以确定,故一般不做亚型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有B细胞型和T细胞型之分。在病理组织形态学上两者并无明显差异,主要依靠免疫组化区别。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型的临床意义在于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病检中要仔细而谨慎地鉴别脾组织反应性增生与恶性淋巴瘤之间的差异,因为前者常被误诊为恶性淋巴瘤。仔细研究脾脏中结节的细胞成分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诊断

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由于早期临床表现轻微,故早期诊断较困难。对于临床上主诉有左上腹不适、左上腹肿物以及出现不明原因低热、消瘦等全身症状者,应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左侧膈肌抬高、活动受限,胃泡影向右移位。超声检查可显示脾大以及脾内肿块。超声有助于鉴别肿块系实质性抑或囊性,但对于单个肿块难以区别良恶性。CT不仅可以显示脾脏本身的病变,也可显示肿块与附近脏器的关系,符合率可达90%。磁共振与CT相比对于脾脏肿瘤的诊断并无优越性,且价格昂贵,故临床应用较少。选择性脾动脉造影可以显示脾实质缺损,边缘不清,脾动脉分支受压呈弧形,可出现病理性动脉分支。脾脏恶性淋巴瘤的最终确诊需要病理检查。经皮穿刺活检准确率较高,但有一定的危险,一般应慎用。病情允许者,应行剖腹切脾以获取病理诊断。

应强调说明的是,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应排除其他部位(如淋巴结、肝脏)来源的恶性淋巴瘤。

但Ⅲ期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往往难以与其他部位淋巴瘤累及脾脏者相鉴别。 (三)治疗

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对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行脾切除,并术后辅助化学治疗。手术的目的在于明确诊断以及分期,并且可以起到治疗作用。手术应切除病变的脾脏,并对脾脏周围区的淋巴结进行清除,同时楔形切除小块肝脏,进行准确的病理分期,以期指导术后的辅助化疗,确定合适的化疗方案。术中注意脾脏包膜完整,并对腹腔其他部位进行探查。若肿瘤已侵犯邻近脏器,但尚属可切除范围者,应争取行根治性联合脏器切除。

绝大多数患者手术后给予联合化学治疗,要争取首次治疗即获得完全缓解,为长期无病生存创造有利条件。

1.霍奇金淋巴瘤 MOPP为首选方案,即氮芥(M)4mg/m2,静脉注射,第1天及第8天;长春新碱(0)1~2mg,静脉注射,第l天及第8天;丙卡巴肼(P)70mg/(m2·d),口服,第1~14天;泼尼松(P)40mg/d,口服,第l~14天(仅用于第1及第4疗程)。休息1周开始第2个疗程,至少用6个疗程。对MOPP耐药者可采用ABVD方案,即阿霉素(A)25mg/m2,博莱霉素(B)10mg/m2,长春碱(V)6mg/m2,达卡巴嗪(D)375mg/m2,均在第l及第15天静脉用药1次,每4周重复1次。用MOPP治疗复发的病例可再用ABVD方案,59%的患者可获得第二次缓解。

2.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疗效决定于病理组织类型,按分类的恶性程度,分别选择联合化疗方案。对于低度恶性者切除脾脏后可不予化疗,定期密切观察。如病情有发展或发生并发症者可给 COP,即环磷酰胺(C)400mg/m2,每日口服,第1~5天;长春新碱(O)1.4mg/m2,静注,第1天;泼尼松(P)100mg/m2,每日口服,第1~5天,每3周为一周期。对于中度恶性者术后应给予COP,每月1疗程。计6~9个月。对于高度恶性者应给予强烈化疗。即COP-BLAMⅢ方案,每3周为一周期。

有人认为脾恶性淋巴瘤行脾切除后,对脾床应进行放射治疗,可能治愈或缓解症状。此处应特别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为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原则。而对于淋巴瘤患者行脾切除术目前最常用于对霍奇金病进行分期,这一方面的研究国外报道较多。其意义在于可以提供有关疾病进展程度更为准确的信息,以便于血液学家和放疗学家选择更为合适的治疗方案。近年的研究显示,对淋巴瘤患者行脾切除术仅对部分患者有益,具体包括I和Ⅱ期没有广泛纵隔受累者。对于这部分患者可以先行放射治疗,若以后疾病复发,则可再行化学治疗,其效果较先行化学治疗者为佳。此外,对于晚期淋巴瘤伴明显脾功能亢进者,行脾切除有助于消除脾功能亢进,增加患者对化疗及放疗的耐受性。

参 考 文 献

[1]张汝鹏,王殿昌,李强,孙涛,郝希山.23例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 中华外科杂志,2002年03期.

琵笆行范文第5篇

关键词:火针;刺络拔罐;神经性皮炎;临床观察

神经性皮炎又名单纯性苔藓,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该疾病的发病原因较多,主要为精神因素、内分泌异常、胃肠道功能障碍以及局部刺激等方面,并且发病人群多集中在女性,患者在发病初期皮肤外观正常,仅仅会出现瘙痒,随后瘙痒部位的皮肤出现苔藓样变并且剧烈瘙痒,该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该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患者就会出现毛囊炎、淋巴炎等并发症,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是保障患者健康的关键所在,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为医疗疗法、中医疗法等,而中医疗法中又分为内治法、局部治疗以及针灸治疗等,因此为了研究火针与刺络拔罐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特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校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共收治48例神经性皮炎患者进行治疗,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运用火针与刺络拔罐配合治疗方式,对照组运用皮损局部外擦澳能(卤米松乳膏)的治疗方式。经治疗,治疗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本校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共收治48例神经性皮炎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为(41.2±1.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火针与刺络拔罐配合的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皮损局部外擦澳能(卤米松乳膏)治疗方式。治疗组24例,平均年龄45.5岁,病程2.1-12.6年。对照组24例,平均年44岁,病程1.8-12.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均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的神经性皮炎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的发病部位均在皮损发于颈后及两侧、肘、胭窝、骶尾、腕、踝等部位,甚则泛发头面、躯干、四肢。③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初起为粟粒大扁平丘疹,融合成片,边界清楚,日久呈苔藓样变,自觉阵发性瘙痒。④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

1.3排除标准 ①排除患有其他心肝肾功能障碍以及精神疾病的患者。②排除在治疗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组织胺药物的患者。③排除合并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患者。

1.4方法

1.4.1治疗组 ①火针:常规消毒皮损病变部位后,用直径为0.5 mm的盘龙细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后,对皮损中央部进行快速垂直点刺,皮损部位小点刺1次,皮损部位大的可点刺2次,但每个皮损部位原则上不超过3次,皮损增厚明显的部位可以进行密集性点刺操作。点刺的深度不能超过2 mm,正常皮肤不能进行点刺,操作后用干棉签按压。②刺络拔罐:皮损局部进行火针点刺以后,立即用闪罐法操作3-4次,并留罐5-10 min,吸出少量的瘀血,取罐后用消毒棉球擦拭。

1.4.2对照组 皮损局部外擦澳能(由香港澳美制药厂生产),2次/d。

1.5疗效判定 经以上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如下:痊愈:症状消失,皮损消退或仅留有色素沉着;显效: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80%;有效: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在30%-80%;无效:症状减轻不明显,皮损消退

1.6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 21.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治愈率87.5%,对照组治愈率70.3%,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x2=7.734,P

3.讨论

神经性皮炎又称为慢性单纯性苔藓。中医学称之为牛皮癣、摄领疮、顽癣。皮损呈苔藓样变,厚而且坚固,好发的部位在颈部,常伴有剧烈的瘙痒,病情顽固并且难治。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肌肤,与肝脾肺三脏有关。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火针疗法属于针灸中的一种,具有祛风除湿止痒、泻热解毒的作用,在治疗神经性皮炎上主要利用其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动,增强局部抵抗力的功效,刺络放血有通络祛瘀的作用,并且大量临床实践证实,火针疗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状态,并且热力通过皮肤神经调节的作用,可加速皮损部位的循环,加强对炎症和代谢物的吸收,同时抑制相应介质的合成,进而达到镇痛、止痒、消炎的作用。

刺络拔罐是将刺络放血以及火罐相结合,可以起到温经补气、活血化瘀的效果。并且刺络拔罐可以提高机体的正气,抵御外邪的侵扰,控制疾病的复发。另外相关报道得出,刺络拔罐利用针刺可疏通经脉,调节患者的脏腑功能,可以有效的达到疏风清热、通络活血的作用,并且还能有效的协调脏腑的气机,使其血脉通畅,进而濡养肌肤。将火针与刺络拔罐的方式相结合,可以增强清热解毒、通络活血之功效,最大程度的控制疾病的发展,加速患者的恢复l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越早的进行治疗其效果越理想,同时由于该方式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因此需要在治疗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另外,在治的过程中要督促患者戒烟戒酒,禁止食用寒凉、辛辣的食物,避免穿化纤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