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认识微课
微课的兴起源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教授McGrew所提出的60秒课程;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将原本几十分钟、几个小时的课堂,提炼要点制作成几分钟的微型视频课堂,本人也因此被称作“一分钟教授”;我国最早提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的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教育硕士胡铁生老师,2011年开始在佛山市组织最早的微课大赛。2012年11月21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也肯定了微课并提出:“微课教学比赛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探索,希望借此促进学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2013年11月,由中国教育学会和国内200多个教育机构联合发起成立了首个全国性的“微课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打造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地推动了微课的发展。
回顾微课发展史可以发现,微课是近几年才新兴起的,国内外对微课的定义也纷繁复杂。但从总体来说,微课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的形式微小、内容简短的课程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短时间的教学视频(5~10分钟)为主要载体,完整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相关资源的有机组合体。
二、微课所带来的改变
以课堂教学为例,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随着教师讲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注意力极限为10分钟。传统的课堂授课45分钟基本都围绕若干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点展开,期间能吸引注意力的环节都较短暂的。以学科为中心的体系下走出来的教师,往往擅长讲授,习惯主宰课堂,总是忙于提出问题,又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随着课程继续,学生逐渐无法集中注意力,自然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普及多媒体教学,许多老师开始纷纷使用PPT等制作CAI课件,通过图形表格、动态画面、声音多角度创设情境,使课堂讲授生动有趣,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随着课堂容量增大,不断切换的幻灯片,经常让学生来不及思索,就一闪而过。甚至个别学生还没未消化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就已经进入到下一个主题,这都容易使学生陷入一种囫囵吞枣的状态,若教师不善于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只顾照本宣科,时间一久学生就失去了干劲,学习的效率非但没有高,反而变得低。
而以简短精练为主要特点的微课的出现,则符合现代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在教学中引用微课,教师可有目的性地针对某个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等)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可视化、情景化、趣味化的微课。这些以精微形式呈现的微课更为有效地使学生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聚集于相对单一的主题。而且微课的应用不仅仅只适用于课堂上,它灵活高效,可在课前、课中、课后对学习内容进行重复利用,学生自主掌握播放进度,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有选择地重点、重复观看,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资源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新突破,正可谓是相得益彰。
以一些讲求动手实操的学科为例,如异步电动机的旋转磁场,即使教师详细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还是颇为吃力,尤其对器材有特别要求的实践课,更是教学时的难点,在实际动手操作有困难的情况下,引用微课这样的教学手段就能真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结合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复习,来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差异化问题。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同样对于公共基础课而言,微课也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如《德育》中关于社会公德的讲述,就可以使用微课手段收集拍摄校园中存在的公德现状,创设生动有趣贴合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观看讨论中得到教育,形成内驱力,远比抽象的说教来的有用。微课将抽象的知识变生动、具体,突出难点、重点,易于学生掌握吸收又富有深刻内涵,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如何更好利用微课实现
其价值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相互合作、密切互动的过程,可以说有效课堂实现了教学进步和发展,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越来越多教师将微课应用于课前的知识回顾与预习、课中知识点归纳与提炼、课后学习知识的巩固。微课打破了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模式,又汲取多媒体教学的思维,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和编辑,有针对的应用微课对知识点进行浓缩和归纳,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而教师也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疑难点,授课时更有规划,更好取舍,提高实效,更新了教师的课程观念,提升了教师开发“微课”的能力。
微课为教学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但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应当意识到:微课不能取代传统课堂,它不是全堂课的浓缩,只是针对一个单独的知识点而展开的教学讲解,是常规教学的辅助补充;微课也不等同与课堂的实录,不是把课堂的现场搬到网上实现数字化;微课更不能和课件混为一谈,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自助学习,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课件是帮助老师讲课,是以教师为中心。这是需要教师明辨的。
当下我们处于一个多样化、数字化的时代,无论传授者还是学习者亟须一种支持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的新型数字化学习资源,微课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在较短时间高效率高质量地传递出精华内容。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部分,时长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左右。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内容精简。从大小上看,其总容量微小,传播形式多样,师生可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也正因为微课的技术门槛低,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有利于全员的参与;微课易于分享交流,适合于教师的研究、评讲和反思,便于研究成果的流通和最大化;微课支持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针对性地提升课程的实效;微课实现了从以冗长乏味的课堂讲授和常规多媒体课件为主体的资源建设模式向“小、微、精”的新模式转变。相信在未来,依托网络技术的有力支撑,微课的教育价值和应用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四、让微课助力现代课程改革
“微课热”起源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冲击以及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逐渐成熟,在此背景下,人们对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产生了热切需求。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为最高目标,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提供服务,着力于学生的发展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学习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正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思想,它的推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应时展的需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近几年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受到国家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通过组织比赛,征集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大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库,并实现了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学校和教室的围墙正在逐步退去,学习将变得无处不在。
而作为微课制作的主流力量,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对微课的认识水平;通过观摩、评价和借鉴优秀微课作品,来建构自己对微课的独特理解;遵循教学原理,以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提升学习者思维能力。从传统的“演员型”教师转型成为能够点化学生智慧的“导演型”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毫无疑问,微课借助网络的蓬勃发展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与传播平台,微课应用的探索将是迈向未来教育的一次伟大尝试。不管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或是职业教育、网络教育,都可以借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完成现代课程改革与创新。
(作者单位:福建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一位课程设计方面的老师说:利用这些连续的微课程进行网上教学,并配上学生分组讨论和课下的任务,可以达到和传统课程一样的学习效果。
圣胡安学院是在“职业安全”这门新的在线学位课程里开始利用微课程进行教学的,老师们在这堂课的经验中不断研究、深化,现在圣胡安学院已经在阅读、部落管理和兽医等多个科目中使用到微课程。
另外,由于职业安全这门课使用微课程教学,所以在第二学期招生时,学生迅速由原来的十几人激增到449人,因此学校方面希望越来越多的在线班级可以使用微课程。
微课程的长度一般是1-3分钟,主要介绍关键词和概念。比如,阅读教师米克斯介绍说:学生通过听一个80秒的微课程来学习单词构造,这堂短而精的课程介绍了单词的组成并解释它们代表什么意思。然后同学们利用在线词典去找出25个前缀、后缀和字根,并写下他们查找的结果,再通过留言板进行讨论。
圣胡安学院的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桑德拉·特雷西最初很怀疑微课程的有效性——这些课程似乎没有足够长的时间。“看起来微课程是最不自然的东西之一,首先它是一堂课,其次它又这样短”,特雷西女士说,“但是它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概念——它使你摆脱对传统课程的印象,而更像是一个学习快照。”
因为微课程有一个非常灵活的课程管理系统和标准化教案的支持,课程开发起来相对较快:如“职业安全”有四门课,但是建立和实施它仅仅用了两个月。
虽然阅读老师米克斯之前担心,把一个用于教单词构造的10分钟的课程简化为80秒的微课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但当她用简单的关键词替代原来对单词构造部分详细又复杂的解释时,她惊奇地发现:除了一些空话被遗漏外,重点内容学生都掌握了。米克斯说:“同学们反馈信息很积极,甚至比过去更好。学校方面现在也开始倡导在新的远程学习课程中使用微课程进行教学。”
众说微课程
“微课程”概念最早是由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创造的,他的初衷是认为微课程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他说,虽然60秒微课程可以传达的信息数量是有限的,但是它完全可以使同学们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
“微课程搭建了一个挖掘知识的框架”,彭罗斯说,“老师需要告诉学生的是:在哪里挖、需要挖什么、怎么挖,而且老师将监督这一进程”。
彭罗斯声称,目前微课程在圣胡安学院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的原因,是因为它太新鲜了,很多人都还没来得及深入了解它。但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却认为:微课程不会在某些课程中起作用,比如一些需要持续讨论和对复杂过程解释的课程。
米克斯的阅读班里有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理查德·费斯克,他表示希望微课程在特定的领域内可以阐述得更多,并希望微课程能像课程概述一样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使他完成任务和参与讨论。
美国远程学习协会的执行董事约翰·G,弗洛雷斯说:“近些年,远程学习项目逐渐采取短期形式的教学工具,其中许多都是介绍一个简单的主题,并鼓励听众去执行自己的研究。现在,这些短期形式的教学形式已成为越来越流行的远程学习项目。”
特雷西希望圣胡安学院有越来越多的在线课程能够使用微课程,她认为当老师希望传递一小块一小块的信息时,微课程特别有用。但是在像英语文学这种需要拓展讨论的课程中,微课程作用就会减弱。
圣胡安学院的数学助教克里斯巴德目前正在拍摄一系列两分钟的视频,这些视频演示了怎么解决几个代数问题。但是她却说自己不会考虑使用微课程。她认为简单地利用关键词会使学生不知道如何详细地去解决问题。
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图尔克则认为:很多课程的关键是遵循一个固定的论点或是一步一步地去建立论点,60秒的写意概括是有用的,但是它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如何制作微课程
教授们准备的课程少则40分钟,长则几个小时,甚至更长。要将这些课程压缩成60秒钟的东西,实在是一项艰巨无比的任务。对于有兴趣的老师,不妨依照戴维·彭罗斯的建议来建设自己的微课程,在教学中加以尝试:
1 罗列在6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你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一系列的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
2 写出一个15到30分钟的介绍和总结。它们将为你的那些核心概念提供一个上下丈背景。
3 用一个麦克风和网络摄像头录制这三个元素。如果你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你所在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可以为你提供建议和设备。如果你想制作成纯语音的课程,那么就不需要摄像头了。制作完成的节目长度必须在60秒到3分钟之间。
【摘 要】微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它不仅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呈现多元化,还对推动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微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应用及其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微课程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4-0079-03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教学方式多样化和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成了我们教育者的选择。微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它不仅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呈现多元化,还对推动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学生可以在优美的音乐中听解说,阅读文字,欣赏画面,从而进行思考。一节微课长度在5分钟左右,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正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微课程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们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
同时,微课程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使用方便。学生除了可以在学校课堂上观看,还可以在课前、课后,用网络平台、手机终端等方式进行学习。
微课程内容浓缩,主题突出,有思想深度,发人深思,所以就要求制作者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积累,并且具有思考归纳、审美的能力。微课程基于PPT(幻灯片)技术,后期转为视频文件,人人可做,但要求制作者有一定的多媒体知识基础。微课程每一节内容相对独立,既可独立使用,也可成系统综合使用。
微课程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一,开发微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习兴趣
首先,微课程短小精悍,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的特点是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时间较短的“微课”视频恰恰符合了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主干和核心内容。
其次,微课程可以做到视听结合,生动真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以课堂教学视频为核心,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它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通过优美的音乐、生动形象的画面,对学生多器官的刺激,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落实重点。同时,还适用于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质疑的习惯。
再次,微课程使用方便,拓宽了课堂半径,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微课”的资源容量也较小,其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各种多媒体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学生的移动远程听课和反复学习,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第二,通过开发微课程,可以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作为教师,保持教学水平及与时俱进地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参与微课程的开发对教师自我提升起着推动作用。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教学核心内容的正确把握,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思考和突破的过程,既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磨练过程,也是提高教师学科专业水平、信息技术水平和审美能力的过程。它充分展示了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娴熟的课程整合能力、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个性化的教学风采。
微课程是一种载体,记录了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方法,许多开发好的微课程可以直接供一线教师学习,为教师的专业学习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
同时,参与微课程的开发工作还可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微课程是一种研究方式,它可以引导普通老师开展适合自己的研究,转变教育教学科研的模式与观念,使教师的课例观摩、评课、反思和问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微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从“使用类型”层面划分,微课程可以分为:教学使用(课前预习、课堂使用、课后复习)和教育使用(主题班会、德育故事、家长会、学生活动等)两方面。
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看,微课程又显示出以下几方面“功效”。
(1)用于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增辉添彩。如在中职物理课中,讲解天平的认识和使用中,采用“微课”引领学生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用于复习梳理,提升认识。如在中职物理课中利用微课对牛顿运动三定律、人造地球卫星运动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引领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提升了认知水平,并且学生可以利用中午、课后等时间反复观看。
(3)用于课前预习自学,课堂质疑,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然,若要达到以上的教学效果,势必会增加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既要求学生能做到课前自学、思考,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分层指导和灵活应变的能力,这对中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这样的微课实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课堂教学将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微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的前景和设想
在网络时代,我们相信微课程作为一种大胆而积极的尝试,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以及在线教学中作为课程教学的组件和资源来使用。对于中职学校,要将微课程研究落到实处,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建立机制,形成微课程研究的教学氛围,建立“微课”资源库。
要形成校本微课程研究的浓郁氛围,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树立教师(研究者)、教研组(研究组)的观念,教育科研并不是少数教育专家的专利,而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探讨校本教研的具体开展方式,开辟多样化的研究途径;逐步建立校本微课程研究的保障机制,从制度、时间、条件、指导督促、交流合作等方面为校本微课程研究创造宽松的环境。
要形成校本微课程研究的浓郁氛围,必须要坚持这样的策略:第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从理论上弄清微课程研究的定位、实施的前提、问题的确定、方案的制订、方法的综合运用等具体问题,认识到校本微课程研究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第二,体验培训,建立队伍。每一学科都要开展有关微课程研究的培训和研讨活动,逐步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建立微课程研究的基本力量。第三,典型示范,整体推动。选择基础好、教研气氛浓、教师素质好的学科作为工作重点,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和学科教师共同探讨本学科微课程研究具体开展的方式、途径,建立本学科微课程研究的工作机制。在学科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交流体会、表彰先进、推动工作。
其次,同伴互助,多种渠道、多种方法积累经验,提高微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微课程研究要求教研组内的教师各展其长,互帮互学,优势互补。只有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活动,找出解决办法,才有可能形成高质量的微课程。对于典型的课题,可采用个人构思集中交流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方案的方式,由专业人员制作成PPT,再转换成微课程,在教学中实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再次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堂实况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然后拿到备课组或教研组播放,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的学生反应进行比较。一方面可以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另一方面可以找出其中不足,进行改进。还可以把有代表性的课例或教学设计做成微课程放到网站上展示,供大家自由讨论。
再次,反思实践,开展微课程实施的课题研究,引领促进微课程教学发展。
最有价值的课题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生命力在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有教师应该做到“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课题研究,集体攻克难关”。教研组要组织个案研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同时将反思贯穿于微课程研究的整个过程—— 既有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实践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实践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策略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通过反思与实践,更好地提高教学多样化水平和学生的自觉学习的能力。
在当今这个“繁忙”的时代里,大家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当然,大家更喜爱接受简略、便捷、高效的生活方法和学习方法。由于科技的发达与互联网的普及,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微”事物,初次出现的就是有着通讯便利的微博,其次是微小说、微信、微影片等各种“微”字号,俨然带领我们进入了“微”时代。与此同时,我们的教学课程也紧跟时代的步伐,相应出现了微课程、微型学习等,这些“微”事物都以言简意赅为传播特征,只需我们手头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字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适应当下大家的生活节奏,使得学习变得更简单。显然,微课程也是微时代下的产品。
二、微课程简介
1.微课程的概念界定
“微”字,是一个常用的语素,现在“微”又成为了时尚的语素,“微XX”表明着许多新鲜事物,如微博、微信、微新闻、微影片等。一个不起眼的“微”字在现代社会中开释出了大能量。而各种微事物的呈现,显然让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微”时代,与此同时,教学范畴也呈现许多“微”字号,如微视频、微课程等,当前就有许多人在运用微课程学习。在国内,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山教授首先提出了“微课程”的概念,他指出微课程是以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为依据,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2.微课程的特征
“微课程”是对于教学中某个知识点(比如要点、难点和疑点等)或教学环节(比如课前复习类和新课导入类等)的分析,又或者是因为一个小问题、小故事引发的思考,我们以往的教育是为了达到教育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微课程则是细化了这些目标,择其一个小目标而进行计划的。正因为微课程的点小,目标清晰,所以,和传统的教育相比较,微课程的主题就愈加突出。不同的制作方法决定了微课程的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有PPT转化而成的视频,有录屏软件录制下来的视频或音频,也有摄像软件拍摄下来的视频等。然而,不管是哪种制作方法,其主要以视频为主,最好配置音乐、图片、文字,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微课程针对的对象呈现多样化,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也可是一个小故事、小问题、小策略,还可以是某个习题等等。
三、高中语文进行微课程教学的意义
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高中语文课堂是一个学习的重要平台。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程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对各种繁琐复杂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微课程的使用就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因为微课程可以通过视频的模式传播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归纳,增强语文的学习能力。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
教师过度复杂的授课过程,通常会在课堂上浪费大量的时间,使得知识没有一个很好的总结,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偏差,甚至有可能造成教师的再次教学,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微课程的使用是很有意义的。
四、用微课程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办法
微课程在高中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是十分必要的,微课程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课程的讲解时间较短,可以在几分钟内通过视频播映的方式对授课内容进行归纳分析。因此,微课程在高中语文课堂的使用所带来的成效也是十分显著的。微课程的运用就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丰富的知识。
1.PPT式微课程教学
PPT属于一种由文字、音乐和图片共同构成的播放方式,它可以进行文字的标注,音乐或者是语言方面的配音,还有就是图片进行氛围的渲染。这样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它的时间比较短,一般在5分钟左右,不耽误正常的授课,又可以对大概的学习内容进行一个有效的总结。
2.讲课式微课程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先进行视频录制,再对视频进行整理和剪辑,汇聚成一个5至6分钟的重点内容的讲课视频,以便让教师进行授课,让学生进行观看,从而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大体掌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
3.情景剧式微课程教学
情景剧可以由教师进行编剧和拍摄,让学生出演一定的角色,在情景剧的拍摄过程中小演员们就已经对知识进行了一定的了解,而在播放的过程中又能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对知识有一个了解和掌握,同时又能够节省时间,活跃课堂氛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授课质量。
一、微化教材内容
新版译林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繁多,单元体系不太清晰,前后的连贯性也不强。在教学时,教师们常常有困惑,不知道该如何整合单元内容,形成一个简单的体系,让孩子们容易理解。微课程的开发给了我们灵感,运用微课程、微学习的理念,我们可以把教材进行碎片化处理,或者叫微处理,处理之后的教材内容,显得清晰明了,简单易懂,更便于教师课堂操作。在处理教材,设计、规划微课程时,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微”字,可以把语法知识点划分得小一些,把单元内容分解的细一些,这样便于学生进行微学习,他们在自主学习时,也能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点。从时间段上来说,学习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如果时间太长,教师制作的难度大,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也会衰退。因此,要合理对教材进行微处理,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率。
案例:六年级上册从第一单元到第四单元都在学习“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学生们学得云里雾里。整整两个月的学习,没有让他们越来越清晰,反而让他们昏昏沉沉了。为了解决如此不良的现象,笔者与同事们商量制作了一个“一般过去时”的微视频,视频时间只有8分钟,在前5分钟里,教师用最简单、易懂的语言去讲述“一般过去时”的用法。学生们如果第一次听不懂,难以灵活运用,可以反复回放。在一次次的反复中,学生们很快记住了“一般过去时”使用的规则。在后3分钟里,视频给出了自主探究的习题,让学生们可以边学边练,这样的学习效率明显比之前2个月的枯燥重复提升了许多。
二、整合教学资源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而微课程就是一个相当好的平台,可以运用它把各种教学资源与英语教学内容整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给予学生们新鲜感,还能减轻教师授课的负担。我们一般一个教师要教两到三个班,存在重复劳动的现象,同一个内容要讲几遍,难免会让人懈怠。微课程可以把教授的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我们只要在教室里播放,就可以让学生们学到英语知识。在播放时,插入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元素,比如:歌曲、动画、游戏等,这样既可以调动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如此整合的微课程必定会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们学得更加开心、快乐。
案例:在教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时,笔者把“Story time”的内容制作成了一个小影片,孩子们在短短的10分钟里,不仅了解了故事内容,还能绘声绘色地模仿影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练习。在之后的展示表演中,他们开心着、玩闹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孩子们在如此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英语知识,显得特别兴奋。
三、突出教学重点
在设计微课程时,要突出重难点,把重难点设计成一个个微小的主题,让学生们一目了然,知道哪些是必须强化的。另外,还要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用他们熟悉的知识来突破重难点。
案例:在教六年级上册Unit 5 Signs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标志入手,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最熟悉的标志。当然,这只是方法之一,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来进行微课程化。如:看着课题,让学生们推测单元内容,用标题来微化课程内容,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迁移过来,那就是微课程化也无定法。在课程微化的同时,当然还要有一种中观、宏观的眼光,我们要站在中观或宏观的角度来进行课程微化。同时,我们在课堂小结时,还要把微化的课程进行整合,使微化的内容整体化,使碎片化的内容系统化。这样才能让微课体系更加完整,让学生们学起来更加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