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写景满分作文

写景满分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写景满分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写景满分作文

写景满分作文范文第1篇

一、扣题满分诀窍

作文时要紧扣题目要求去写。如果偏离题目要求去写,即使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得到高分数。所以,要做好审题工作。审题时,要领会好题目的内涵和要求,不要仅停留在字面上,还要对题目作引申思考。

二、拟题满分诀窍

作文的题目力求新颖别致,引人读文。其方法有:1、反常法。即拟出似乎违反常理的题目。2、公式法。即用数字公式写成的题目。3、谐音法。即借用语音相同或相近拟成的题目。4、引用法。即引用歌名、古诗、谚语俗语或成语等拟成的题目。

三、开头满分诀窍

开头力求像“凤头”那样美好,能引人读文。方法有:用整句开头,用描写开头,引用歌名、诗词名开头,直截了当开头,用悬念开头,用“题记”开头等。

四、选材满分诀窍

选材宜小不宜大,选材时要选新奇的材料,可选自己最熟悉的材料。

五、立意满分诀窍

确立的主题要正确新颖。方法有:1.确立有时代特征的主题。2.确立有自己独特感受的主题。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就可以写。

六、结构满分诀窍

文章的结构形式也要新颖别致,并能很好地为内容服务。比较新颖的结构形式有:1.标题型,正文各部分列小标题。2.日记型。3.戏剧型、寓言行等。可选自己熟悉的来写。

七、语言满分诀窍

语言力求在通畅的基础上生动活泼有文才。其方法有:使用整散结合、长短相配的句式;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应用群众的口号语言;仿拟一些名言名句等等。

八、结尾满分诀窍

结尾要做到像豹子的尾巴那样漂亮有力。其方法有:画龙点睛式结尾(即结尾点题);呼应开头式结尾;自然收束式结尾;描写景物式结尾等。

九、文面满分诀窍

写景满分作文范文第2篇

一、巧用小标题。小标题,就是除了作文的大题目外,还把文章分成几个小板块,其中每一块给它取一个能概括内容的小题目。拟设小标题必须提纲挈领,抓住内容要点,言简意赅。采用这种形式的文章,以写一人多事、多人多事或游记、写景文章为主。如习作《我的写景作文》,写了教室中的一台饮水机就是一道风景。小作者巧妙地运用“春——红豆生南国”、“夏——春来发几枝”、“秋——劝君多采撷、“冬——此物最相思”四个小标题,以“春、夏、秋、冬”的时间为序,并巧引王维抒情诗《相思》中的四句话,确切、简短、整齐,呈现出匀称醒目的结构之美,给人以视觉的美感。内在逻辑严密,脉络清晰,构思精美,使人过目难忘。

二、妙用并列段。除去开头和结尾,中间的段落呈并列式结构,这也会使文章的思路变得清晰,并且使文章形成排山倒海之势,读来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运用时应注意,各段句首,其结构、语气等要相同或大致相同,最好形成排比句式,各段运用的写法要基本一致,篇幅要总体相当。如《敞开的心窗》,作者分别从“敞开心窗,放飞心灵的翅膀,你就会获得充实的人生”、“敞开心窗,接受一切美好事物,人的精神就会丰富起来”、“敞开心窗,让心与世界联网,才会愈发觉得世界的亲切”三方面着手,用三个排比段构思全文,写出了打开心灵的窗户,人们就会获得希望、幸福的源泉,享受美好的生活。文章思路缜密,使人一目了然。

三、巧设串联句。这种手法多用于散文,具体方法是用同样或大致相同的一句话间隔在文章的几部分中间,以起到串联全文,提示思路的作用。串联句多是文章的主旨句或线索句,人们常常喜欢用诗词、歌词、格言名句等,在运用时,一般独占一行,这样醒目,突出,使读者快速把握整篇文章的思路。如满分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主体部分用“语文是一位画家”、“语文是一位音乐家”、“语文是一位诗人”、“语文是一位摄影家”四个串联句,分别独立成段,间隔在几小部分之间,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十分严谨。

写景满分作文范文第3篇

我们在作文中使用动词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拟题点睛,通篇生辉

我们知道,动词给人的印象是实际、生动、形象,能增强语言的立体感。标题中多用动词,如果使用得当,能使文字凝练活泼,拟人能使形象栩栩如生,状物能使场景活灵活现,以至出神入化,这是使标题新颖生动的重要手段。如讲服务行业制定的服务公约不要只是挂在墙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的文章,用《让措施从墙上“走”下来》的题目,这个“走”字就能妙笔生辉,让整个题目都“活”了起来。又如《苏州名菜,飘香沈阳》,一个传神的“飘”字,把沈阳人民喜爱南国名菜的情景,点拨得活灵活现。这里的“走”“飘”都是平常的动词,经过巧妙的搭配之后,就能起到平中见奇、常中见新的效果,增强了题目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又如满分作文《月泻树丛中》,作者围绕“留一点空白”这一话题立意,在月光与树丛之间巧妙嵌入动词“泻”,具有点睛之妙,使整篇文章既契合话题的要求,又焕发出动人的光彩。“泻”赋予月光以动态感,在一派静谧朦胧之中,将那一份别致的“空白”表现得异常动人。

二、动静互化,状物生情

动词最突出的修辞功能是富于动态感与表现力。动态感使所描绘的事物富有活力,而表现力则能深深地感染读者。写景状物之中,准确、巧妙地使用动词,采用动静互化的办法能够状物生情,产生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所谓动静互化,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显动”。

三、语言简洁,以一当十

写景满分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诵读训练 诵读内容 备战中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已步入运用多媒体、多手段教学之路,诵读作为语文的灵魂,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初三复习备考阶段,诵读也必不可少。

诵读是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意思是说,读得多了、熟了,就会增强语感,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情感,从而自己也会写诗。散文同样如此,古人提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自清曾说:“诵读对说话和作文有帮助,因为练习朗诵得咀嚼文字意义,揣摩说话神气。”叶圣陶认为诵读与研究课文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增强语感,有助于体验情感,领悟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艺术特色,对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尤为重要。

诵读训练是《语文课程标准》从小学到高中的基本要求。然而,一到初三复习备考阶段,或许是因为繁重的作业,同学们只对各种习题情有独钟,整天沉浸在题海中,根本忽略诵读这一传统做法,不想读,怕耽误做题时间;不愿读,认为读与不读无所谓,不知道该读些什么。这种状况是有害的,最终不利于中考。中考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语文素质培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想在语文中考中取得好成绩,诵读是万万不能忽略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从应试角度来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那么,初三学生复习备考中该读些什么呢?

一、要诵读初中必背古诗文

人教版语文每册课外古诗词10首,共计60首,连同课内古诗词一百首,以及初中三年44篇文言文,其中有许多经典名篇,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南北朝民歌《木兰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诸葛亮的《出师表》等。这些名篇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精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记忆黄金时期,多背一些古诗文,多读一些文学精品,不仅可以较快地掌握文言知识,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加深学生的文学积累,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内心深处积淀起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最美好情感。《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古诗文阅读重在考查记诵积累,要求背诵《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7―9年级)。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诗文默写12分,文言文阅读17分。文言诗文反复诵读,篇篇过关,是为了备战中考。比如:2014年宁德市语文中考试卷,诗文默写12分,文言文考查17分,考课内文言文《伤仲永》及课外文言文,考查4个字词的解释和翻译两个句子及文本理解。中学生必备诗文50篇,主要在早读课上诵读,由领读学生提示文题,全班齐背,做到快速记忆、快速背诵。

二、要诵读课本中的现当代经典作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应侧重名家名篇(段落)背诵,特别是那些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语文课本里荟萃了中外名家名篇,尤其是其中精美的散文与诗歌,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高尔基的《海燕》、的《沁园春・雪》、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反复精读细读的,有的同学认为中考不考课文,而忽略课文品读。其实,中考知识点都能从课文中找到例子,把课文学好了,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掌握解题技巧,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因此,我们在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阶段总是依据课文内容,以教材编排单元为序,系统复习,巩固初中阶段所学且要考的知识,把知识条理化,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春》,内容是“盼春、绘春、赞春”层次井然、思路清晰,文本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和理解能力,同时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品味语言妙处。本文写景方法值得借鉴:写景要抓住事物特征,用比喻拟人方法描写景物的好处可以生动形象地写出景物的特点,还可以调动人的感官从多个角度写景。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选择题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一项,要对学过的课文了如指掌,这是考察最基本的。通过诵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达到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目的,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要诵读课外精品时文美文

初三学生时间紧,作业量大。为了不断开阔视野,跟上时代步伐,加强课外阅读显得十分必要。我建议学生阅读报纸杂志和一些精品时文美文,《读者》、《意林》内容丰富,适合学生阅读,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复习备考中调节情绪,又可以避免关闭向外接收信息的窗口。学生订阅《语文报》(中考版),每期都有老师和专家精心挑选的文章,有寒假专号、暑假专号及中考作文全新展示及再创作,语文考点梳理及冲刺训练等,聚焦中考热点主题是辅助语文备考的好教材。其中《中国长卷》、《如果圆明园被重修》、《长城抒怀》、《生命自然美》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散文都要求学生朗读并背诵。时文美文如《智慧背囊》系列丛书、《时文选粹》、《时文花雨》、《美文如歌》、《心灵鸡汤》、《美文晨读》等,这些书里的每一则小故事都蕴含深刻道理,每一段小经历都浓缩生命的真谛,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笔者所教班级每周利用星期五一节语文课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或师生共同吟诵,或学生摘抄美文,或当场默写。诵读精品时文美文,让学生在茫茫题海中获得愉悦享受。课外诵读是对课内诵读的一种补充和延伸,不只限于星期五的一节课,课余晨读都可利用,要养成诵读习惯,贵在长期不懈地坚持。

四、要诵读同龄人的优秀作文

中考作文占60分,初三这一学期作文作为重点加强训练,除了平时勤练笔之外,就是借鉴优秀作文。这里所说的优秀作文,一是指报刊上公开发表的中学生优秀作文,二是指本年级本班同学的优秀习作。比起语文课本的名家作品,学生更愿意以欣赏眼光看同龄人的作品。同龄人的作品虽然有些稚嫩,但由于有相同生活经历,相似感情体验,作品读起来格外使人感到亲切,并且其中语言、结构、内容及表达技巧都是他们最需要也最容易借鉴的。学习借鉴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对开拓写作思路、丰富文章内容、选词练句熔炼语言都是大有裨益的。教师推荐学生看《中学生优秀作文》、《中考满分作文》,平时读读背背并摘抄,形成语感,积累语言,借鉴这些优秀作文又坚持练笔,写起作文来胸有成竹,考试作文得心应手。2013年中考,笔者任教的班级语文平均分112分、107分,获得福安市中考教学质量奖。

语文积累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可能初中三年诵读积累到中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从七年级一开始注重诵读训练,初中三年利用早读、课前、课余时间读读背背,并摘抄时文美文、优秀作文,一路走来,学生积累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积累了精彩句段,语文素养不断提高。从数届学生的语文中考成绩来看,诵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加强诵读训练是备战中考,更是中考取胜的法宝之一。

参考文献:

写景满分作文范文第5篇

一、匠心独运――古诗词对于写作谋篇布局的影响

运用诗词或引用诗词来写作,并不一定要求全文都要用到诗词,或者处处皆有诗意,我们可以灵活运用于文章的一些关键的地方,比如开头,结尾,题引,过渡或者全文思路的点题,画龙点睛等等。

比如:“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是友情的思念;“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恋情的思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亲情的思念;“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是乡情的思念!这种语段就适合用于议论性和抒情性散文中。在文中,可用作开头段引出话题。另外也有可用作结尾段总结全文强化主题的,如“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种人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一种人格。人格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美德。

上面的两个例子中,作者巧引诗文显诗意,以点联面,把读诗与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文章增添了不少美感。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诗的结构来训练写作,诗的结构大致有并列、层递、对比、回环等,都可以在写作实践中运用。有学生将李清照人生三个不同阶段的作品巧妙地贯穿在作文《那时花开》中,把李清照比作一朵花,不同时期是不同的花,从青梅到黄花再到,来抒发她人生不同阶段的情怀。整篇文章的结构就是通过三首诗的引用来把它分为三部分。下面是文中的几个选段:

少女的情怀总是诗一般的,“和羞走,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刚刚整好面容的少女,嫣然一笑,明眸闪动,芊芊玉手捡起青梅,满怀陌上花开的美好憧憬,即便不是一笑倾国人,也是如花般清新可人,笑靥如花,花开不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双眉紧锁,衣带渐宽。两鬓微霜的易安摇头轻叹,人事纷繁。终日不散的愁像一团浓稠的云,结滞在她早已褪去了韶光的额角。

花再开时,已是暮秋。当年东篱把酒,比黄花还瘦的易安,如今却更为憔悴。雨敲落在梧桐上,就如同家事国事一样重重敲击在年迈的女词人心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夫君的早逝,南宋的偏安,实事的动荡,百转愁肠,萦绕在易安眉间,才下了眉头,却又上心头。

在那片黑暗之中,易安像极了一朵独放的,高昂地立在枝头,坚定地撑起不堪的生命,孤独地将最伟大的愁绪理成了千瓣的金黄,引得无数赏花人驻足。

这种化用古诗词结合作者生平经历来结构全文,进行文章的谋篇布局的方法,也是很不错的写作方法。

二、文采飞扬――古诗词对于写作中遣词造句的影响

如何使你的作文文采飞扬?将古诗词的名句融入文章中不失为一种写作的好方法。可是古诗词引用到文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和好处呢?我们来看看这两个例子。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引用这诗句的作用,就是引起对春风的描写,体现了春风柔和的特点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温暖、亲切相符,能让语言更形象生动。

让我们再来看学生在中考作文中所引用的古诗句:

这种时间里,父亲总会翻开一本书,用他温暖的大手握住我的小手,带我念诵那些古老的诗篇。是“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的画卷,是“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琴音,抑或是“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悠然。父亲深沉的声音里,这些文字甩开飘逸的水袖,踢开灵秀的裙摆,带我走进语文最动人的美好世界。

――2010南通市中考满分作文《我们一起走过》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到,古诗词名句如果融入文中得当的话,就会使语言富于文采,引人入胜,让文章增色不少。我们平时可以根据古诗词表达的内容做一些适当的积累,然后需要写什么内容的话题作文,就可以引用什么内容的古诗词,让文章变得文采飞扬。但是要切记,古诗词在文中不可引用过多,只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

古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学生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三、意境深远――古诗词对于写作中调动想象的影响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或景中藏情。我们可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比如笔者在进行写作方法指导时,教学生如何联系自己生活经历和个人情感体验来发挥想象写景,进行环境的渲染和营造气氛时,就例举出李煜的《相见欢》,引导学生联系李煜的生平经历,闭上眼睛去想象他创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再背诵赏析词中的写景句“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思考诗人眼中的月亮为何是钩子形状的,院子为何是深院,锁住的究竟是清秋还是别的什么东西。这样学生通过对诗词中的写景的理解来深化自己个人的写作体验,随即再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进行环境描写,景中也就有了情。

还有,比如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笔者让学生对词中的九个意象分别进行细描,然后把每一个意象的特征核对一下,看看符不符合词的意境。挑剔出来后,有的马描写太得健壮了,应写得瘦骨嶙峋才好;远处的树描写得郁郁葱葱的,近处的树却光秃秃的,自相矛盾;画面中根本没有写到枯藤,也没有表现西风,缺少苍凉感;鸟飞得太轻盈,不像昏鸦;整幅画面太拥挤了,甚至是太热闹了,应是古道苍苍,秋风萧瑟的感觉。挑剔完之后,让学生再按照作者需要的意境扩写这首词,进行画面描写,结果就好多了。

其实,诗歌的情境就是写作的情境,如果我们在创设诗歌的情境教学时,能够将之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那就会一举两得了。学生在运用散文描述法的过程中,势必会调动写作过程的一些方法,比如结构的安排、情节的起伏、画面的丰富、语言的生动诗意化等等。学生在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过程中,也必然会引发写作中的情境创设、画面打造、语言设计等方面的锻炼和思考。

相关期刊更多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大连市教育局

语文教学之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教育厅

德州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