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写教学反思可以有意识地及时总结教学中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分析原因,研究改进措施,以作为今后改进教学的依据。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一)音乐教师,首先就应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构成健康的音乐审美潜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用心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做到此刻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应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透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透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能够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潜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透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潜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二)我在网上看到过金彩云老师讲到的“识谱集中教学法”,我觉得很有道理。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学都是把识谱随课文分散教学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在小学阶段基本完成简谱识谱任务,在初中阶段基本完成五线谱识谱任务。事实上,这个任务远没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首先,这种过分分散的识谱教学法违反了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课都只学识谱内容,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前面,缺少连续性,形不成系统,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分散识谱教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按目前课程的编排体系组织教学,学生不可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获得初步的识谱能力。小学学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无法独立视唱简谱。

集中识谱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选择。所谓“集中识谱教学法”,即缩短战线,集中一点打歼灭战,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来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初中一年级,用二到三个学期学完。这样,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或初中毕业时,他们就基本上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当然,运用“集中识谱教学法”,必须由专职音乐教师或识谱能力较强的老师任教。同时,音乐教材要按“集中识谱法”的要求重新编写,在时间分配上也要适中,不是越集中越好。因为过分集中会使难度增大,学生接受不了。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依__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带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三)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告诉我,现在的音乐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表现和交流情感,并获得创造、表现、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组合、运用、创新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自己也有很大的收获。

1、弃传统的苦学,推行“乐学”

整个教学始终在愉快合作、多彩、友爱、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我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方法上变繁为简,变厌为趣,变深奥为通俗易懂,变被动为主动,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富于创造,充分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特别是在情感上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2、音乐课,多媒体电脑其乐融融。

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音乐教学过程,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课中大有用武之地。利用其色彩鲜艳,图形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像相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深厚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3、把静态的歌曲内容作动态处理

在处理歌曲《大雨和小雨》的过程中,把知识与实际有机结合,把静态的歌曲内容作动态处理。用声势节奏练习、师生对唱、模唱等活动架起主客体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索、发现,在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等方面的素质。

反思这节课,给我留下了一些遗憾:

一、教案设计容量太大,导致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使其课堂的精华没能展现,在四把不同颜色伞上旋律戏雨后,我悄悄看了一下时间,呀,只有三分钟了,因此,我就慌慌忙忙让学生听了一遍歌曲踩雨,就结束了此课,给人以没有完成教学内容的感觉。

二、如果能把教学环节组织得更周密一些,教学效果会好一点。我认为歌曲处理上所花时间偏长 ,应精减精练。

三、对于学生识谱能力的估计,不能准确到位,也就是说,了解学生的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给老师提了一个小小要求,“老师,你可以不给我弹琴,我相信我会唱好的。”具体说:在戏雨视唱《踩雨》第二乐段的旋律时,因歌谱节奏复杂,高音较少,我担心学生唱不好,总用风琴帮着学生,其实这个环节在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是很好的,应该放手给学生。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 音乐合作教育 问题 建议\

一、现行小学音乐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合作教学是单纯的模仿,还是为获情感体验。

由于教师对音乐课程的价值理解存在严重偏差,长期以来,教师在进行合作音乐教学的时候过于注重学生的模仿,单纯地认为唱得像就是唱得好,只是进行加强合作、学会合作的说教与训导的形式化合作学习,无视合作学习的内容,使学生陷入为合作而合作的怪圈。在音乐合作教学中,音乐与合作是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外一方而单独存在,音乐合作教学要在模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不断溶入各种音乐审美、体验、探究活动,才是名副其实的音乐合作教学,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发展合作能力,使学生在音乐合作教学中获得一个美好的情感体验。

(二)音乐合作教学是为了练“合作”,还是为了学“音乐”。

音乐合作教学,强调合作,但是更加尊重音乐,在合作教学中融入音乐审美,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才是合作教学的目的。比如不少老师单纯地追求教学课堂形式的新颖性,而不充分考虑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滥用合作教学。对于能够利用传统教学完成的学习任务,花费大量课堂时间合作探究完成,对于不符合用合作教学形式表现的内容也牵强地使用合作教学,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合作疲劳,丧失对音乐合作的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音乐感知力的提高。

二、音乐合作教学如何发挥最佳教学效益

(一)重视异质分组,实现均衡竞争。

任何人都有渴望获得他人肯定的心理,特别是获得能力比自己强的人肯定。要促使音乐合作教学发挥最佳效益,就要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肯定。进行异质分组,实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模式,使学生在竞争中激发潜能,获得肯定,培养音乐学习的兴趣。异质分组,简单来讲就是根据学生音质、音色的差异,音乐基础、音乐思维的差异进行有目的的分组,使各小组之间实力均衡,音乐水平悬殊不至过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合作协调能力,达到合作教学的效果。如果单纯只按照姓名、学号或者座位号进行简单分组,有可能造成各组之间实力悬殊过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合作教学失去原有的意义。

(二)以全体学生为中心,实现全体进步。

合作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少部分学生的突破性进步,而是在整体协调合作的基础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从而更好地实现音乐合作。教师在合作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重点培养对音乐有良好感知力、有良好音乐天赋的学生,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同时也不能忽视对音乐能力欠缺甚至五音不全的学生的音乐能力的培养。要以音乐合作教学为载体,培养每个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提高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音乐合作中来,实现音乐教学的良性循环。

(三)科学安排合作时间,创设美感合作空间。

音乐合作教学不同于其他的合作教学,它要保证过程的完整性和流畅性,这就要求老师在组织合作教学之前,要事先对合作教学流程、合作教学时间、合作教学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一个事先的预估,避免时间利用不当造成合作内容不能完成或者时间过于充裕导致同一合作内容反复进行。合作空间上,要打破传统的“秧田式”合作队形,勇于尝试各种站队方式,比如梯形、圆形、风车形等。新颖的站队形式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互相交流,同时也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强合作音乐教学的艺术效果。

(四)强化教学手段的融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音乐合作教学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勇于在打破陈规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整体、优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音乐教学能够更好地开展。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在此基础上,音乐合作教学必须在寻求与其他教学方法合作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比如在合作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或者画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全方位的感知,使其对音乐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解,甚至可以让学生利用简易的工具创设出“真实的”音乐环境,使学生在模拟的音乐环境中能够更好地调动情感,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合作教学的完成。

三、结语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被提出,强调了音乐合作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音乐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离不开对学生团体意识、合作意识的培养。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在《教育改革研究》中这样描述到:“合作教学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实践已经证明,音乐合作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审美情趣、活动参与性和活动积极性以及改善人际关系大有裨益,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音乐合作教学的研究,并积极指导实践,使音乐合作教学对人才培养发挥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那达慕之歌》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的节日》,这是一首描绘蒙古族节日的歌曲。

首先我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为背景音乐进行导入,在优美的歌声中,带领同学们走进美丽的内蒙古草原,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后在教学中,我利用那达慕盛会中的比赛项目及比赛情景为切入点,通过对“那达慕”节日里 “****”“射箭”“摔跤”“万人齐声欢呼”的场面的介绍,启发学生来理解、体会乐曲的情绪节奏,并从中发现美感与乐趣,调动学生兴趣,使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

最后是本曲教学设置的音乐创编活动“为歌曲的结束句设置不同的力度”,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在活动中,让他们自由讨论,亲自尝试和感受,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再次亲身感受那达慕大会的热烈场面,享受学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不足之处,歌曲教学画面感不强,教学准备单一,应该在教具和教学手段上加以补充。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音乐课堂;民族性;传承发展

一、学校音乐课堂现状

我在学校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一台钢琴、一组多媒体设备,教师用钢琴弹奏所学歌曲,学生跟着琴声和多媒体课件学唱,构成了当下学校音乐课堂中最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可是,我们这种教学方式和过程能否真的达到我们课程标准所提到的“弘扬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从最初的音乐学习,就培养了“钢琴的耳朵”;“多媒体的欣赏模式”。即使我们的教材里有民歌、渗透了民族音乐,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只能叫做“模仿”“观赏”而不能做到真正发自内心的“学唱”“欣赏”。由此,钢琴和多媒体奠定了学生们对声音的默认“好听”标准。由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他们爱听钢琴和多媒体音乐,而听到民歌和传统民族器乐就会觉得“难听”“听不懂”甚至哈哈大笑。

二、重视方言在民歌教学中的使用

以民族音乐学的视角,从民族学人类学的理论出发,首先要弄清楚何为民族性,不能把钢琴弹唱民歌就叫做音乐课堂有民族性。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理文化不同的风土人情,构成了各种不同的方言语调,《毛诗序》中曰“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知音乐由语言而生,不同方言音调在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音乐风格,我们讲民族性,应该首先从语言这个角度出发。

我曾经在课堂上教唱《浏阳河》这首湖南风格的歌曲,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湖南湘潭的同学用方言来读一下歌词,全体学生一同模仿。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湖南方言的风格特征,进而激发“原汁原味”演唱湖南地方风格歌曲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感受到祖国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听到湘潭话后非常感兴趣,引发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模仿。最后我提取出湘潭话中几个代表性的字音如:路(lou四声)、个(guo四声)、出(qu一声)等运用到歌曲演唱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唱原汁原味的湖南民歌。

三、将民族乐器作为学校音乐课的常设

在河北民歌《回娘家》的欣赏课上,我将二胡带到课堂,在引导学生欣赏时,改变以往教师打开多媒体设备播放,学生被动观看的方式,采用教师边拉二胡边唱歌曲,学生注意力被完全转移到教育者身上,他们不仅专心的聆听着,目光也一刻不离我手中的二胡。最后的一遍,学生们竟然主动跟随我的琴声唱起来“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在实践中对比两种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而易见民族乐器加入后的优势的,民歌欣赏中的民族性完全依靠民族乐器的加入做到了:学生在这节课中,不仅欣赏了现场版的民歌民乐,学会了演唱《回娘家》,同时直观体验到了二胡这件民族乐器的音色、演奏方法,可谓是一举多得。这节课民族乐器加入的良好效果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开始想到用民族乐器代替钢琴,作为学校音乐课堂中的常设在音乐教学中使用。类比钢琴的特性,如:声音洪亮,音准稳定,可为乐曲配伴奏,音域宽广不受转调限制,是否可以使用民族乐器中的笙、扬琴、古筝来代替其功用?从教学乐器开始改变,从小就培养学生“民族音乐的耳朵“,引起学生对民族乐器的重视和对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身心的共鸣,真的要比一味地使用钢琴和多媒体设备要更有利于音乐课堂的民族性渗透。

四、现存问题反思及建议

谢嘉幸先生曾《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文中揭示了 一个在学校教育中长期存在,却至今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现象――“许多学生 根本就不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他尖锐地指出“对于这种文化上的缺失,我们的 神经似乎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这确实透视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 承之间始终存在着脱节、割裂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反映出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一 些不足。可是,在四方文化交融的深圳,在这一代小学生中,在我的课堂实践中,不要说是“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就连“会说自己家乡的话”都有很多学生做不到,他们只会听不会讲,那么再下一代呢?长此以往,他们听到家乡的歌和听一首英文歌的感受会不会一样?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没有民族性,我们又是谁?细思极恐,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我感到害怕。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也迈入全新的大发展、大改革时期。在2001年,教育部制定并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国家基础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成功研制,都为新时期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对于学习音乐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加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意识已深入人心。

在此基础上,各中小学对于音乐教师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从原来的要求专科及以上到现在的要求本科及以上,从原来的要求只需会教音乐课到现在的要求音乐全能型人才。同时,由于音乐课程的“副课”性质,中小学对于音乐教师的招聘数量不会较大增加。所以,想从事教师行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怎样的音乐人才才能符合社会需求,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如何针对此问题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这些都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修养

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事业发展迅速,努力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音乐教师人才,在此基础上,需要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修养进行分析,为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奠定目标基础。

1.拥有较强的专业基本功及综合艺术素养

优秀音乐教师的基础在于拥有较强的专业基本功,这是能够进行良好音乐教学的基础修养。首先,演唱基本功扎实。演唱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最能接受也是最普遍的教学方式,老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范唱,使学生能够生动地了解歌曲的艺术形象、意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音准、节奏、艺术表现力等基础技能方面掌握扎实。其次,音乐理论基本功扎实。音乐理论包括基础乐理知识、中外音乐史以及视唱练耳技能。这些理论知识是始终贯穿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也是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最后,拥有扎实的钢琴即兴伴奏基本功。即兴伴奏是音乐课堂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即兴伴奏进行教师范唱,学生跟唱,还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演唱情况进行转调,使学生能够在适合的伴奏中学会歌曲,体会生动形象的音乐主题。

在拥有较强的专业基本功基础上,综合艺术素养至关重要。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仅只限于演唱教学,还需要将歌曲所映射的音乐拓展知识、社会热点、爱国主义精神融入课堂,使学生通过音乐教学,提升音乐审美能力,提升爱国热情,体会音乐所展现的深层次意义。同时,音乐教师也需要对于民族乐器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将民族的瑰宝充分地展现给学生,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保护意识。

2.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

通过大学的学习,从事音乐教学的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是,“高分低能”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具体来说,一节音乐课堂时间如何合理安排,课前律动怎样进行,主题音乐采用怎样的形式进行教学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进行互动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音乐教师在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上不断地实践、虚心学习,总结教学经验,为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奠定基础。

3.调动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至关重要,音乐教师应具备此项能力。首先,音乐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学习特征,把握中小学学生爱动的行为特征,在课前律动环节让学生伴随欢快的节奏活动起来,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学习节奏。其次,音乐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表现,在表扬中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小乐器的演奏活动中,在歌曲的演唱学习中,以学生的表现为主题,老师起到引导、鼓励的作用,使教与学突破原有模式。最后,音乐教师应良好把握课堂,使音乐课堂在活动中区别于其他学科。音乐具有活跃性、能动性等特点,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音乐课堂不应沉浸于课本和跟唱学习中,加入一些肢体动作表达节奏,加入一些肢体表演展现歌曲的内容等等,都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因材施教的能力

中小学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普遍存在乐感及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高低不等等情况,如何使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以自身条件为基础,良好地学习音乐、接受音乐,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具备因材施教的教学能力。首先,对于所教授学生有较深了解,他们的基本音域所处位置,每个年龄段有哪些特点,哪些学生有学习演唱及乐器的基础,有多少学生来自农村没有接触过音乐。其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及教学方式,既为有基础的学生提供表现机会,又激发没有基础学生的学习热情。既为广大学生讲授音乐的知识,又使没有基础的学生能够跟上音乐教学的步伐。通过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以活动为载体,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音乐类活动是音乐表现的良好载体,如: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小合唱、文艺会演等等,通过音乐活动,不仅使学生的音乐基础有所提高,更要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有所加强。而在此过程中,音乐教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更是重中之重。如何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适合他们的合唱,如何组织一场有特色的文艺演出,如何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指导,这些都在考验一名合格音乐教师的组织能力。

三、当今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

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发展、大改革的背景下,基于以上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修养,并结合高校音乐教学特点,总结出当今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的措施如下:

1.以专业技能为基础,培养全能型音乐教师

扎实的专业技能是对音乐教师的最基础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还包括一定的声乐演唱、音乐理论、钢琴即兴伴奏等技能,使其能够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到音乐教学实践中。而这些技能的培养,需要在高校教育中全面提升。同时,增加教学实践课程,培养音乐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使其拥有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

同时,对于音乐教师的培养不能仅限于音乐专业的知识,应向全能型人才发展。例如:粉笔字基本功、写作能力、创作能力等,同时,还应该扩大音乐教师的知识范围,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2.增加实践环节,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高分低能”的大环境下,普遍师范类音乐学生拥有较高的专业及理论基础,但在教学实践中却难以施展,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实践及教学经验,在毕业后很难马上进行音乐教学工作。所以,高校应加大教学改革,增加学生实践环节,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首先,改革课程设置,增加教学实践型课程,使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较早树立教学理念,增加实践经验。其次,加强实习力度,例如:“国培计划”等实习环节还需扩大涉及面,使大部分师范类音乐教师都能参与。

3.增加先进教学方法的培养

教学方法的好坏对于音乐课堂至关重要,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对于提高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过程中,应加大教学方法的培养力度。首先,奥尔夫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是近几年中小学较常用的教学形式,它突破了一般课堂的“教与学”,使学生围坐在一起,在音乐、节奏中学习,体会音乐,此方法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玩乐中、律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其次,柯尔文手势教学,柯尔文手势将“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个基本音级形象地用手势表现出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生动、形象地体会了音级及音阶的高低关系。在中小学音乐教师拥有良好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学活动一定会事半功倍。

4.培养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音乐教师

在高校音乐教师的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培养教师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教学理念。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广泛推广与实施之际,高校应积极组织师范类音乐学生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充分了解新课标精神,并通过自身深入学习,将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融入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使自身教学水平能够符合一线教学的新要求。这就需要高校教育中突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切实、积极地了解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基本精神和思路,改变只注重技能技巧的传统思想。

同时,应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不能只依靠已有的专业基础进行教学,忽略继续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穆塞尔,格连合,著.中小学音乐教学法[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2]张向荣.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新模式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2(8).

[3]邢彦琴.国外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