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法

教学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法 高等教育改革 材料类专业课程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9.064

Application of Seminar Teaching Model in Course of Material Science

FU Huitan, CHENG Qiaohuan, XIA Shaoling, LI Yantao, BI Yu, PENG Jin

(Schoo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Abstract Seminar teaching model, as a kind of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paradigm which can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thinking,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independently as well as their divergent thinking, creative thinking and teamwork spiri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evel comprehensive talent advocated by high educational reform. Here, we introduce seminar teaching into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of materials science as try to develop a seminal class teaching model which would be applied for Specialized Course of Material Science.

Key words Seminar teaching; high educational reform; Specialized Course of Material Science; comprehensive quality

0 引言

由于受限于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及严密性,我国理工科专业课教学过程多是采用 “教师传授――学生接受”这一讲座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变化,在“大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会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判断力、理解力、思考力等能力”①的要求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改革势在必行。②Seminar教学法作为一种能改变上述传统单向教学模式、真正促进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相长”而流行于欧美等大学课堂,也逐渐引起国内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陈潭等③基于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中采用seminar教学法的改革实践,探讨了seminar 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型的构建。陈兵等④通过分析美国大学seminar教学范式的特点,探讨并总结了该范式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中的可借鉴之处。张海燕对国内Semina教学法的认识及应用现状及误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在应用Semina 教学法的过程中应加强加强研究和培训、进行大量的基础练习、进行方法论的训练、按部就班布置扩展性课后研究任务,从各个方面使 Semina 教学的效果最大化。⑤本文以材料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将seminar教学法引入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尝试构建适用于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课程的Seminar课堂教学模型。

1 Seminar教学法的发展历史

Seminar可译作讨论会、讲习会。现代意义上的Seminar教学法最早被运用于德国大学,早期主要是用以发展学术的自由气氛而非利用其让学生达到掌握课程知识的目的。到了十八世纪后期,以沃尔夫提出的哲学Seminar教学模型为基础发展形成的德国大学典型的seminar教学法被视为seminar教学法的一次跨越性革新,即让学生围绕导师指定的某一论题或问题,课前准备书面或口头发言稿,而后在课堂上围绕指定论题展开讨论。显然,这种实施方式拓宽了Seminar教学法的适用范围并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让学生掌握特定知识的效果。

随着大学校园学术气氛的增加和对学生学术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进入19世纪以后,Seminar教学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形成较为通用的形式:学生根据导师指定的论题或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准备发言稿,而后对同学试讲并发表个人的看法,最后根据其它同学的意见撰写完整的报告在课堂上发言,并与导师和同学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Seminar已具有了研究性的特点,因此被看做是一种将知识学习与学术探讨有效结合的方法而在德国以及欧洲等一些大学流行起来。⑥

到了19世纪末期,耶鲁、哈弗等美国大学借鉴德国的Seminar方法,并对其加以更为灵活的改进,发展出了具有教授知识之功能的Seminar教学法。此后,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以及各种Seminar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案的出现,Seminar教学法被英、美、欧洲等越来越多的大学所采用,其适用范围也涵盖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整个高等教育体系, Seminar教学法在高等教育实施中的价值逐步得以体现的同时也受到各国高等教育研究者以及实施者的青睐。⑦

2 Seminar教学法的特点和意义

随着Seminar教学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它的认识愈加深入,“其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学理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教育目的”。⑧通过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相对比,Seminar教学法的特点⑨和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主性。Seminar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的单向教学方式,弱化了授课教师的权威性,实现了学生-学生、学生-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和探讨,能够营造更为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气氛。而民主化课堂,可提高学生的课堂自主意识,大大激发学生的课堂自我掌控意识,为其寻求真知、质疑权威、表达自我起到促进作用。

第二,自主性。在Seminar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角色发生改变,即成为“讲授”知识的主体,要做到逻辑清晰地表达个人观点并说服他人接受以及解答他人疑问,无形中需要掌握大量知识来阐述和支撑个人 “议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索,对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 全面性。在Seminar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相关资料的学习、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课题的讲解、他人研究报告的聆听等相关活动,充分体现了Seminar教学法对学生提出会读[读得懂]、会写[写得好]、会说[讲得明]、会听[听得懂]四项要求,因此运用Seminar教学法可以从整体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发展。此外,为使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在Seminar的准备过程中,需要广泛搜索相关材料,各种检索手段的尝试与运用,无疑对学生学习技能的积累 起到推动作用;而课题组内成员间的协作沟通,无形中可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⑩

根据上述Seminar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的效果,不难发现:Seminar教学法的引入,在当前提倡培养具有创造性、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RZ

3 Seminar教学法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运用

随着对Seminar教学法的了解逐步深入,各国高等教育工作者对它的运用也愈加灵活。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尝试将这一学生与教师进行交互式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如:刘正等[在肿瘤外科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Seminar教学法富有学术性、倡导研究性的实践平台,较好地解决了循证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赵敏等\在卫生法学这一课程中探讨了适于Seminar教学模型的课程内容设计和具体应用步骤,并对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为Seminar教学模式在本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定研究基础。葛伊莉等]更是突破性地将Seminar教学模式运用于分析化学实验中,为Seminar教学法与理工科实验类课程教学实践的结合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中大胆尝试Seminar教学法和采用Seminar教学法后所表现出的显著教学效果,笔者借鉴众多同行的Seminar教学实践活动和研究成果,在所担任的理工科材料类专业课程中尝试对Seminar教学法进行适当改进,将其运用于材料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4 Seminar教学法在理工科材料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实践

众所周知,理工科专业课程理论性强,课程内容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概念和知识点往往比较抽象,因此,从传统视角来看,理工科专业课程并不像哲学、伦理等思辨性较强的课程那样适宜采用Seminar教学法,首先无法像上述这些课程那样确定适合Seminar中讨论的主题;其次,由于传统Seminar教学法更偏重于对问题的研究型探讨而非学科知识的传授,也限制了其在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基于以上原因,关于Seminar教学法在理工科专业课程中的运用至今鲜有报道。

为了改善在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由于单向、垂直、机械的传统教学模式所导致的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效果不佳等情况,笔者借鉴自身国外留学经历,在所担任的理工科材料类专业课程“高分子化学”中结合实际授课情况尝试运用了Seminar教学法。即由学生完成专业课程“高分子化学”中的习题课讲解,首先是学生在课前分组讨论,而后在课堂上以幻灯片形式进行习题讲解,其它小组提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的方式进行。在这里,专业课课后习题代替了是通常意义上的Seminar讨论主题,对通常意义和形式上的Seminar教学法进行了大胆的变通。

就课堂教学效果而言,通过采用上述这种Seminar研讨形式来完成课后习题讲解的教学法,使课程教师与参与学生均从不同的角度受益匪浅。对于教师,根据学生在习题课的Seminar研讨情况,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可满足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让学生通过习题考试来考核专业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教学要求;而且,由于打破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seminar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意识。对于学生,更是从多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激发:其一,在Seminar习题研讨课的准备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回顾以及条理性的归纳与总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相关课堂知识的充分理解和吸收,大大提高了其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实现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其一,在Seminar习题研讨课的准备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回顾并进行条理性的归纳与总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相关课堂知识的充分理解和吸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很好地实现了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其二,在Seminar习题研讨课所营造的开放宽松的学习空间中,由于打破以往教学过程中“传授―接受”单向教学模式,将教师主导性改变为学生主导性,学生拥有充分的话语权和表达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积极性。_其三,相关知识的清晰讲解和问题的顺利解答,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其四,课堂上学生-学生、学生-教师的交流环节不仅可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使学生在宽松自在的交流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思考知识、评判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效果。`而开展Seminar习题研讨课的后续效果也从两个方面得到了体现和证实,首先,从当年课程考试结果来看,参与学生的成绩相比往年整体有所提高,尤其是部分计算题和简答题,答题思路更清晰,语言逻辑更有条理,反映出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理解更为深入;其次,在后续的调查了解中,也发现参与Seminar习题研讨课的学生在毕业答辩以及就业面试中,也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从以上教学效果我们不难发现,通过将变通后的Seminar教学法运用于理工科专业课堂教学中,不仅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缺乏师生互动和民主性的弊端,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诸如Seminar研讨课准备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合作,幻灯片制作过程中相关软件的使用和操作,不仅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并且也为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奠定了一定的能力基础。

根据以上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只有打破单调而又陈旧的传统教学思路,不拘囿于传统Seminar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理工科专业课程的特点对Seminar教学法进行合理变通,是可以实现两者的合理有效结合,促进Seminar教学法在理工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的。

5 结束语

由于理工科专业课程本身的特点限制,只有借鉴现行 Seminar教学法并将进行适当变通、因“课”制宜,通过对其更为灵活多变的运用,才能将其与理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两者的共同完善和发展。

希望我们的实践工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在高等学校尤其是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适当引入seminar教学法提供有益参考。

注释

① 王英杰,刘宝存.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② 郭丽媛,田毅.基于社会需求视角的商法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卷宗,2012(11):18-18.

③ 陈潭,程瑛.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课堂教学模型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57-59.

④ 陈兵,黄美.美国大学Seminar教学范式的特点及其启示[J].学术论坛,2009.32(8):193-196.

⑤ 张海燕.国内高校对 Seminar 教学法的认识误区和应用问题[J].黑龙江科学,2014.5(9):108-109.

⑥ 陈晓端,马启民.Seminar教学法:由来、结构与功能[J].现代教育研究杂志,2003(6).

⑦ 李军.利用Seminar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电力教育:上,2010(4):75-76.

⑧ 沈文捷,朱强.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19(7):43-47.

⑨ 何华.Seminar教学法在《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12(2):65-66.

⑩ 贺棋,王惠珍.Seminar在基础护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5):62-64.

? 林培锦.Seminar在大学本科教学中的价值及应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1):32-36.

? 刘正,王贵玉,王锡山.Seminar教学法在肿瘤外科研究生循证医学思维培养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12):1297-1300.

? 赵敏.基于实践的Seminar教学模式在卫生法学课程中的研究[J].医学与法学,2012.4(2):19-21.

? 葛伊莉,郭慧.Seminar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1.38(12):145-146.

? 孙连坤,康劲松,李扬等.Seminar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84-85.

教学法范文第2篇

1、基本的概念不同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通过案例传授实际经验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的提出本身展现了实际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通过对众多实际问题的分析探讨找出恰当的解决方法,也同时在其中增加了知识,丰富了经验。而情景教学法则是以真实的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为基础,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以较真实的状况生动形象的让学生进入其中,触景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效果。一个侧重于给出实际的教学的例子,通过例子和事件让学生体会,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一个侧重于创设跟真实环境密切相关的情景,通过情景引导学生学习。这点上两者是不同的。

2、两种教学法各有特点

情景教学法重视视、听、说,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边看情景画面边练习听说,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第二语言。因此,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准备很多的教具来为情景服务,如何选择适合的教具,如何创设恰当的情景,都是需要教师的努力和细心的。情景教学法同时也注重通过具体的情景来操练句型,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气氛、不同的坏境都需要考虑进来,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情景操练,这样也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样的汉语来进行交际。案例教学法则不同,案例教学法注重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交流和对话,主要是学生先对案例有所了解,然后进行讨论,最后教师来进行评述和指导。这种方法鼓励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在引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引导着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创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把乏味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适用对象不同

单就汉语国际教育这门学科来说,情景教学法比较适合于教授学生,而案例教学法则较适用对于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挺高教师实际教学经验这方面。因为,情景教学法侧重于引导进入真实的情景当中,所以,在教授汉语的时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汉语交际的较真实的氛围,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和锻炼的非常好的方法,也会达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针对口语课以练习为主的课型来说。而案例教学主要是想通过案例来传授经验,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引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缺乏经验的教师来说是非常有益处的。可以在其中不断地吸取经验和教学技巧。

二、案例教学法与情景教学法的联系

第一、不管是任何的教学方法,它们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都是相同的,也就是想要让学习者更好的体会学习的内容。所以,这两种教学方法虽然各有特点,但是它们所要达到的效果也就是共同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大同小异。只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哪个更加适用就用哪一个。同为教学法和其他的教学法,如交际法、图示法、讲授法等,都是如此。都是想让教学的效果更好而创设和研究出来的。任何一种教学法也都不是孤立出现的,相互之间也都会交叉使用。

第二、案例教学法当中蕴含着情景。因为案例教学法是让学生体会一个一个案例,那这一个一个的案例想要了解透彻并分析透彻,最好的方法也是进入到当时的情景中,体会当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假设如果你是当时的教师应该如何的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案例中的教师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值得学习哪些不值得借鉴。而且这众多的案例也都是非常贴近实际的,就如同情景教学法中,也是需要教师运用贴近生活的情景进行创设,这一点两种方法是有相同之处的。所以,案例中包含着情景,情景体现着案例。两种方法其实在互相起着作用,互相联系着。

教学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法翻译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现实价值

一、语法翻译法的形成及发展

语法一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随着现代语言作为外语进入学校课程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

它可分为三个时期:18世纪上半叶,以外语译成本族语为主要具体方法,内容偏重于机械背诵语法规则,其实用目的是如何了解外语。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末,以本族语译成外语为主要方法,内容注意到了阅读。其实用目的似是用外语表达本族语的内容。20世纪至今,在众多学派的冲击和促进下,语法翻译早已吸收了许多学派的方式方法。

二、语法翻译法的特点

语法翻译法是通过先详细分析语法规则,然后将这些语法知识应用在目标语、母语互译的实践途径教授外语的方法。它的的语言学基础是传统语言学;心理学依据是官能心理学;哲学基底是惟理主义。其特点如下:

1.借助原“希腊—拉丁语法”的规则,形成了非常完整、系统的语法教学体系。

2.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系统传授,注重语言规则的归纳和列举。大多数的语法翻译课本中,教学大纲以语法知识点的顺序编排,并试图有组织、有系统地教授语法。

3.把第二语言教学看成是一种特殊的智力训练,把教学看成是发展心理的一种特殊途径。

4.强调不同语言的共性,强调第二语言学习中母语能力和翻译能力的重要作用。考试形式自然是目的语和本族语的互译。

5.强调阅读和写作,几乎没有系统地注重听力和口语。

6.强调精确。

7.强调对书面语的分析,着重原文的学习。课文主要作为语法分析的材料。其语言教学模式是阅读—分析—翻译—讲解—背诵。

三、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现实价值

1.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语法翻译法的价值

(1)师资条件

大学英语教学量大、面广,大部分的英语教学工作仍由中国教师完成。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在国内学习英语的,即使有些教师有短时间到国外进修的机会,口语水平仍达不到接近母语的程度。语法翻译法对教师的口语要求较低,采用其进行教学绕过了对教师的口语要求。

(2)传统语文教学

语法翻译法比较接近传统语文教学,都注重字、词、造句、阅读、作文的训练;都采用逐词阅读的方法;学习方法上都强调背诵,强调“熟能生巧“等等。因此,在传统语文教学的潜在影响下,语法翻译教学法的运用对于中国教师和学生来说得心应手和顺理成章,易于操作。

(3)课堂规模

中国大学英语课堂规模大,在大的课堂规模中进行教学,语法翻译法比较容易执行。学生在单位课堂时间学到的知识点多,教学效率高。

(4)学习方式

对中国学生来说,外语必须经过有意识的、系统的讲解才能掌握。对他们而言,“语言十分复杂,有各种各样的规则、繁多的句型、大量的习惯用法、困难的发音,这些内容很难在只重意思表达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所自行掌握。只有通过有意识的反复练习才能达到自动化”。(5)学习动机

动机是制约语言学习的一个因素。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既没有出国深造的机会,在短期内也没有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需要,他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最大莫过于通过各类学历、学力考试。英语考试内容重点总是放在语法、词汇、阅读理解和写作上。在考试中要求的是百分之百的正确率。语法翻译法强调语法规则、词汇的记忆、句子在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互译、目标语材料的阅读,强调精确,因此在短期内要想通过一门外语考试,语法翻译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2.语法翻译法的优越性决定了其自身的价值

(1)其强调的语法有利于外语学习

Canale和Swain认为交际能力应该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

“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可能完全脱离语法”。

就连倡导交际法的Wilkins也认为:学习的第一阶段可侧重rulesofgrammar,第二阶段偏重rulesofuse。

廖巧云做的调查显示,不涉及语法教学的交际法对大、中学生是行不通的,语言基础知识不过关的学生虽然努力学了四年,但进步甚微。

可见,“语法恐怕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在外语教学中如何把语法教学摆在恰当位置上的问题。”足见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语法翻译法强调语法、词汇学习,其好处如下。

①语法翻译法有完整的语法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学习者较快、较好地掌握目的语的整个结构。建立在“希腊—拉丁语法”规则上的英语语法体系有利于外语学习者认识目的语的形式、不同的词类、句子组合等,有利于学习者掌握这一体系。

②通过有限的语法能够生成无限的句子,这是语言的生成特征。人们可以记忆有限的语法规则,却无法记忆无限的句子,而教授语法知识正是“授人以渔”。

③尽管语法本身不等于语言,但它总结了语言本身的规律,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语言。

④有利于学习者打好语言基础,在注重读写译的同时,为听说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口语表达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即潜在的表达素质和实际的产出能力。潜在的表达素质是一个量的积累,实际产出能力则是运用所积累量的技能问题。作为口语表达的说,如果缺少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也就是相应的口语表达素质,往往开不了口。听,当然也需要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我们常说的听不懂,关键的问题就是词汇量不够和语法不清。可见语法翻译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表达能力方面,仍具有有效性。

(2)实现母语和外来语间的对比

成年人学习外语跟儿童不同。成年人的脑海里已经蕴涵了庞大的母语参照体系,他们必然要利用其母语知识去类推、理解、把握外来语。

在母语和外语有差别的地方,学习者的母语知识会干扰外语,而在母语和外语有相似之处时,母语则会对外语学习有积极的帮助。这个过程叫做语言迁移。在两种语言相似之处,迁移起正面作用,而在有差别之处,迁移便起负面作用。

语法翻译法通过比较二者在语言上的特征,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利用汉语正迁移,排除负迁移的影响,引导学习者在向目的语迂回靠拢的过程中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提高学习质量。

(3)和其它教学法相得益彰

在今天的外语课堂上,语法翻译教学法依然很活跃,许多老师仍然普遍采用英译汉或汉译英的练习方式,也结合课文讲解必要的构词知识、语法知识、词汇用法和典型的句型结构这些方法比较有实效,与其它教学法交替使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语法翻译法也正好弥补了其它教学法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冷洁.从社会、文化和民族性角度看语法翻译法盛行中国的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2):20-24.

[3]廖巧云.交际教学法的应用:问题与思考[J].山东外语教学,2002,(6):21-24.

教学法范文第4篇

论文摘 要: “后教学法” 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外语教学研究中出现的超越传统“教学法”概念的新思想。作为一种新思想,它并没有简单地否定传统教学法,而是在学习、分析和深入研究传统教学法基础上创新了传统教学法。它的重大贡献就在于突破了传统教学法的思维局限,把教学经验系统化,使之上升为理论,并重新定义了教师、学习者和教师教育者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对教学法的继承

后教学法又称后方法。它摆脱了教学法流派中推崇一种或叠加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采取灵活、开放、动态的外语教学思想,吸取教学法中的合理成分,继承并超越了教学法。

几个世纪以后,全世界各个国家的语言学者和外语教学研究者一直不断地钻研、探所各种教学法,以便提出更加有效的新理论为教学服务,其中外语教育界最有影响力的七大流派有:

(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Audiolingual Method)

(四)情境法(Situational Method)

(五)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六)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七)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通过对各教学法优缺的不断学习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发现共同的特点是忽略了具体的教学环境、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事实上外语教学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动态的系统工程。教师应该全面分析具体教学环境,把握影响外语学习的种种变量,把教学法和教学实际相结合。

后教学法在强调学习、分析、综合和创新教学法的理念下,使教学法成为其理论创新的来源,把学习教学法作为自己理论的起点和基绌,并认为教学法是外语教学有益的工具。教师掌握的教学法越多,对外语教学理解就越全面、越深入,就越有可能创新教学法。后教学法鼓励教师建构自己的教学理论,推动基于对当地的语言、社会文化和政治特征正确理解之上的“语境语言教学”。

据此原则,库马批判教学法,进而提出十个宏观策略(macro-strategies)。一是学习机会最大化,课堂教学是创造和利用学习机会的过程,其中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参与;二是意图曲解最小化,尽量减少师生之间的意图被曲解的可能性;三是促进协商式交流,鼓励使用目的语的有真实交际意义的师生交流和学生间交流;四是培养学习自主性,指导学生发现掌握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自我监控能力;五是增强外语语感,不仅注意语言形式结构,还要注意语言的交际价值和社会功能,增进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六是启发式语法教学,提供丰富的语料库并引导帮助学习者逐渐形成内化知识的能力;七是外语输入的语境化,提供语言输入的语篇上下文、交际环境和文化背景;八是语言技能综合化,听、说、读、写技能综合全面发展;九是语言教学的社会性,注意语言知识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背景的结合;十是提高文化意识,鼓励语言学习者以自己的文化和教育背景为基础,积极创设学习机会,参与课堂交际。

二、对教学法的超越

后教学法是Kumaravapelu于2001年提出的一个三参量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三个基本参量分别是具体性、实际性、社会性。他提出对待教学法的新思路。其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教学经验理论化。

他提出教师的教学经验应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是后教学法超越教学法的重要体现。教师经验理论化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经验应当通过自我实践不断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来证实或证伪教学理论,并使之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外语教学经验来源于教师不断的外语教和学的实践经验,对于外语教师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可是又有其自身的缺陷,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具有片面性和非本质性的特点。

(二)三种身份(教师、学习者、教师教育者)重新定义。

在“后方法”外语教学的理论框架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理论的执行者,而是教学研究者、实践者和理论构建者的统一。教师应该对教学中各种变量作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筹划方略并依据具体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检验各种教学理论,反思修正自己的信念,接纳新理念,从而不断构建和完善出一整套符合教学实际要求的个性化教学理论。有关学习者,强调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主动地位,认为外语是学会而非教会的。学习者在外语教师帮助下掌握认知、元认知和情感技能,努力培养学生成为那些愿意和能够负责自己外语学习的自主学习者和与他人有效合作的共同学习者。外语学习中与他人协作学习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学习者要协商讨论面临的共同困难,承担搜索和分享学习信息的责任,同时主动把握与合格外语使用者交流的机会。有关教师教育者,传统教师教育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各种教学法灌输给未来的老师们,并建议他们采用最佳教学模式,同时据此进行训练并评估。而在后教学法中,教师教育者主要作用是帮助教师确立和掌握外语教学的理念和研究方法。使教师在获取教学技能的同时,开阔自己的视野,创新自己的思维,全面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使自身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Kumaravapelu,B.Macro-strategies for the second/foreign language teacher[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2.

[2]Kumaravapelu,B.The postmethod condition:(E)merging strategies for second/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1994,(1).

[3]Kumaravapelu,B.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2001,(35).

[4]Kumaravapelu,B.A Postmethod perspective on English language[J].Teaching World Englishes,2003,(22).

[5]Kumaravapelu,B.Beyond Methods:Macro-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2003.

教学法范文第5篇

一、三步教学法的教法原理

1.对任何知识的学习,学习者都可以通过自学或者合作学习掌握20%-100%的内容和技能。

2.对任何知识的深刻地透彻理解和掌握,则需要专业人才的进一步讲解演示。比如,英文字母的连写方法、发音时口形的内部动作,都需要英语教师的讲解演示。

3.对任何知识熟练掌握,进一步形成技能,又需要一定时间的螺旋式的反复训练。比如,对每个英文字母的准确发音、书写,需要生生、师生的时时反复互动演练,学生才可以熟练准确的掌握。

所以,任何知识的传授,都可以通过自学、讲演、师生互动训练三步教学法进行传授。

二、三步教学法的学法原理

1.人脑有接收、加工、存贮信息的功能,可以在自己原有的经验上自学新知识。通过自学,特别是有老师指导的自学、有同学合作的自学、有现代教学设施的使用的自学,使学习者对新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和探究,为灵活掌握新知识打好一定的基础,增强学习者对新知识的兴趣和信心。

2.人类知识的探索和积累有时是一个很长,很复杂的过程,学习者很难在较短的时间里,理解和掌握知识里存在的奥秘。所以,学习者在学习知识的时候,需要专业人才的讲解演示,提高学习者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效率。

3.人脑有遗忘信息或对信息记忆模糊的特点,人脑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是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认知过程。比如,跳水运动员对一个跳水动作的准确掌握有时需要上百次的螺旋式的训练。因此,学习者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螺旋式的训练和专业人才的时时讲解演示。所以,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可以经过自学、讲演、师生互动训练三步教学法进行学习。

三、三步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第一步:学生自学。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确定自学的内容、时间、方法、目的、要求和质检。确定学生们自学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龄来确定。一般地学生自学的内容的多少与学生的基础和学龄成正比,学龄越小,学生自学的内容越少,学龄越大,学生自学的内容越多,自学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小节、一章,一个单元,甚至是一本书,由教师帮助学生确定。确定学生自学的时间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龄对应的自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多少来确定,一般地学生自学的时间与学生的学龄对应的自学内容的难度、多少成正比,学生自学的时间可以是几分钟、一节课、一天、一个节假日等等,由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学生自学的要求、目的、和方法,由学生、学习内容、教师和教学设备等方面来确定,但是,学生自学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主要是由教师帮助学生确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学的内容和学龄来确定学生自学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比如:初三学生自学数学中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这一节时,教师对学生自学的要求可以是:1.用英汉词典查找和记住三角函数符号的读法和写法,记住三角函数的定义或含义;2.理解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大小是由直角三角形中任意两边比值的大小唯一确定的;3.一套练习题:练习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边的长度,应用勾股定理求三角函数值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一般地,教师辅导学生自学数学的方法和要求是:记住、理解、练习。学生自学的方式可以是自主、联合、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参观、考察和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等。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内容,要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进行逐个检查,对练习进行批改,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整理记录,以备教师讲课时用。

第二步:教师讲解演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地讲解演示知识的含义,结构,重难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知识应用的技巧技能。

第三步:师生时时互动螺旋式循环训练。对学生实际存在的疑难问题,综合知识应用的技巧技能,教师要有预见性,心中有数,学生需要进行师生时时互动螺旋式循环训练,以及教师或学生时时的讲演。比如,初一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时,除了学生理解它的实际含义的内涵和外延外,还需要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的螺旋式的师生时时互动循环演练,才可以务必使每一个学生都熟练准确地掌握这条运算法则,为以后学好代数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三步教学法的特点

1.学生阅读量、演练量大,自主学习时间多,动手、动脑时间多,可以为学习新知识先打好一定的基础,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教师可以个别辅导学生,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收集整理学生不清楚的问题,做到讲课时有针对性,还可以对所讲演知识进行适当扩展,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延伸有所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螺旋式循环演练、时时答疑,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准确熟练地掌握知识应用的技巧技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4.符合人学习新知识的心理、生理特点,增效减负。

5.学习纪律易于管理,动脑有事做,生生之间有比较,有竞争。

6.三步教学法几乎适用于所有学科、所有学习者的教与学,只是自学、讲演、训练的内容、时间不同罢了。

7.三步教学法可以应用现代最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8.三步教学法几乎是所有教学法的共同部分,核心部分,必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