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鼠嫁女的故事

老鼠嫁女的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鼠嫁女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鼠嫁女的故事

老鼠嫁女的故事范文第1篇

一说到鼠,我们头脑中马上会闪现不少涉及它的词语,什么鼠目寸光、鼠窃狗偷、鼠头鼠脑、贼眉鼠眼,什么雀目鼠步、无名鼠辈、鼠肝虫臂、城狐社鼠,什么鼠心狼肺、首鼠两端、鼠肚鸡肠、鼠窜狼奔,什么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等等。褒意的没有,贬意的一箩筐,字里行间充满对鼠的蔑视与仇恨,也说明鼠在人们心目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形象:它们阴险,它们狡猾,它们诡诈,它们是疫病的载体,亦是灾难和厄运的化身。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在我国的民俗文化和民俗生活中,鼠的形象远非如此单一,人们对于鼠的态度也并非这样简单。

神话故事里的文化英雄

如果有人告诉你在许多民族那里,这类以偷咬为能事的动物是开创世界、惠及万民的文化英雄,你也许觉得不可思议,可事实的确如此。看一些流传久远的神话故事吧,它们可以表明老鼠曾经为人类做了什么。

在云南澜沧县拉祜族流传着《牡帕密帕的故事》,说的是在天地浑沌未开的时候,创世神厄莎种了一个葫芦,葫芦老了以后,掉到海里去了,厄莎把它捞起来,放在晒台上晒了77天,葫芦里传出打口哨的声音:又过了12天,人在葫芦里说话了:“哪个把我们接出来,我们种的谷子给他吃!”小米雀听见了便去啄,可啄了很久也没有成功。老鼠来咬了3天3夜,终于咬出了一个洞,一男一女从里面走出来,他们便是拉祜族的祖先。在这里,鼠咬天开,老鼠成为创世的英雄。

在四川一带普米族的神话《太阳、月亮和星星》里,老鼠又成了光明的使者。远古时候,大地一团漆黑,鼠和猫头鹰是好朋友,他们决定为万物去寻找光明。于是猫头鹰驮着鼠往天上飞。飞了99天,厚厚的云墙把天地隔开了,鼠就在云墙上打洞,啃了99天,啃开一个洞,露出一道冷冷的白光,是月亮的光。老鼠又在另一云墙上打洞,啃了99天,啃开一个洞,露出灼热的红光,是太阳的光。虽然猫头鹰和老鼠被太阳光照得睁不开眼,见不得光,白天不敢出来了,但大地从此有了太阳和月亮。

在许多民族的神话里,老鼠给人们带来了谷种,甚至还教人如何耕种。福建宁德地区畲族流传的《老鼠和谷种》就说,古时候,稻谷一年四熟,收割不尽,人不知爱惜。天神一生气,就用布袋把谷子全收回去了。人没有办法了,便求老鼠去偷谷种。老鼠上了天,等天神睡着,它在黄泥浆里打个滚,咬开布袋,沾了一身稻谷回到人间,从此人间才又有了谷种。流传在山东一带的《老鼠死了不闭眼》故事,也有类似的情节,说的是古时只有天上有粮,人间没有。鼠住在天上,给人把粮从天上偷了来,结果被王母娘娘赶到凡世。

类似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在这里,是鼠帮助人类走出浑沌,是鼠为人类带来光明和谷种。根据学者对“文化英雄”的界定(美国《韦氏大辞典》认为:文化英雄系传说人物,常以兽、鸟、人、半神等各种形态出现。一些民族常把一些对于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来说最基本的因素加诸文化英雄身上),鼠真的是许多民族不折不扣的文化英雄。因为它的贡献,不少民族都对它怀有一份感恩之心:彝族人、布朗人种出粮食,总会请鼠尝新:有人说在鼠前加上老字,称其为“老鼠”是为了表示尊重:安排十二生肖顺序的时候,也因为它功劳卓著而名列首位。因为它的贡献,人们甚至对它偷粮的行径也抱有一份同情。流传在贵州黄平东坡一带的苗族神话《耗子偷粮》,解释老鼠偷粮是因为人本来答应给帮助自己的老鼠粮食吃,结果却食了言,老鼠不得已才用“偷”的下策。在我国南北方都有流传的《老鼠为什么死不瞑目》,说老鼠给人类带来了谷种,人却不允许老鼠吃粮,见了老鼠就打,老鼠觉得委屈,才死了也不肯闭眼的。

神话故事包含着原始先民的思维方式、情感模式和对世界万物的看法,也许先民们曾经从鼠的活动中获得过某种启发,也许先民们曾经直接受益于鼠,比如饥饿的时候从鼠洞里找到过救命的粮食,惊喜之余便对事情做出了浪漫主义的解释,赋予鼠一个“文化英雄”的身份。

现实世界里的驱灭对象

然而,神话终归是神话,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人们感受更多的是老鼠祸害人类的本质。它们毁田偷粮,是农业民族的大敌;它们传播疾疫,是人类生命的杀手:它们咬物坏墙,是名副其实的败家子。对于老鼠的罪恶行径,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发出了愤怒的呐喊:“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硕鼠,无食我麦!……硕鼠硕鼠,无食我苗!”有学者解释说,这首出自《诗经・魏风》的诗篇,是对不劳而获却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们的指责和讽刺,其实我们又何尝不可以看作是对严重危害人类生活、直接侵犯人类生活空间的真实老鼠的痛斥和控诉?

面对老鼠的肆虐横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绝不会坐以待毙,老鼠也便成为人类的驱灭对象。

为了驱除消灭老鼠,人们畜养礼遇它的天敌。老鼠的天敌自然首推猫。我国古代有一种“报本反始”、报答上天神灵并祈祝农业丰产的年终祭礼,叫大蜡。大蜡礼的祭祀对象中很重要的一个便是猫,“迎猫,为其食田鼠也”。唐代之前,人们还普遍养狗以捕鼠。《吕氏春秋》中记载了一则故事:齐国有一个善长相狗的人,他的邻居托他买一条捉老鼠的狗,结果他买了一年才买到。他对邻居说这是条好狗,可是邻居养了好几年,狗也没逮到一只老鼠。邻居觉得奇怪,就问那个相狗的,相狗的说:这是条良种狗啊,它的志向在于猎捕獐麋豕鹿而不是老鼠。如果想让它捉老鼠,得把它的后腿捆上。邻居听了他的话,“桎其后足,狗乃取鼠”。古人养狗捕鼠的习俗从这则故事可见一斑。四川三台县都江乡汉代崖墓中还发现过一块画像石,一狗蹲坐,前爪支地,眼睛圆睁。口中叼一只肥硕的老鼠,亦是养狗捕鼠的明证。今人嫌别人多管闲事,动不动就说“狗拿耗子”,看来是不知道古人竟有养狗拿耗子的风俗了。

普米族神话《太阳、月亮和星星》里和鼠是好朋友的猫头鹰,实际上也是鼠的天敌,也曾被人饲养以捕鼠。据唐刘殉《岭表录异》记载:“桂林人罗取(枭)生鬻之,家家养使捕鼠,以为胜狸也。”除饲养鼠的天敌外,聪明的人类还进行创造,千方百计寻找灭鼠工具和灭鼠方法。老鼠夹、灭鼠药、电子灭鼠器纷纷被发明出来。

有趣的是,为了摆脱这种整日偷偷摸摸为非作歹又难以对付的动物的侵害,人们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对老鼠进行不懈地喊打,还在象征世界里想出了老鼠嫁女的高招,并发明种种仪式以达到驱灭的目的。婚姻嫁娶本是人类所特有的文化

行为,可是民间却让老鼠也嫁女娶亲。鼠婚在我国是普遍流行的俗信,只是不同的地方鼠女出嫁的婚期并不一样,但大致集中于旧年腊月二十三到新年的二月二之间。也许我们小时候或多或少都听过老鼠嫁女的歌谣或故事,在这些歌谣或故事中,出嫁的鼠姑娘总是难逃葬身猫腹的“噩运”,其中最滑稽的当属鼠姑娘的糊涂爹娘为女儿挑选花猫做女婿的事了。鼠姑娘的爹娘要找世界上最神气的做女婿,结果,鼠姑娘找了太阳找乌云,找了乌云找围墙,最后发现还是猫咪最神气,便与猫咪定下了婚期,结果可想而知,“新娘刚到猫咪家,猫咪一口就吞下”,一天好日子没过成,鼠新娘眨眼间命丧黄泉,成了猫新郎的腹中食。

俗话说:“人惊鼠一夜,鼠扰人一年。”为了保证老鼠亲事的顺利进行,各地都有一些禁忌和习惯做法。湖北江汉平原一带,俗以腊月二十四夜鼠嫁女,届时家家要把面饼和纸花放在暗处,为鼠女“添箱”。这天不能春米磨面,孩子不能大声喧哗:在河北张北,老鼠的婚期是正月初十,这天,各家要蒸糕,或煮小米饭,撒于各处,以为鼠食;陕西一带,鼠嫁日家家要早早熄灯睡觉,以免惊扰了老鼠的好事:广东佛山,俗以除夕之夜是老鼠嫁女的吉日良辰,这天,人们要早早做好准备,在床底下沿墙边点上蜡烛,为老鼠的迎亲队伍照明。

除此之外,全国各地还流传着与鼠有关的多种多样的岁时习俗。照鼠耗就是其中一种。在特定节日燃灯以驱鼠叫照鼠耗,也叫照虚耗。不过,照鼠耗的日期各地并不一致,燃灯的地点也颇有地方差异。比如湖北、安徽等地就是在元宵节举行,届时,人们在门上、井上各处燃灯;山西左云一带是正月十日照鼠耗,到时候,各家备户都在米缸面瓮下烧香燃灯。

敲击避鼠也是常见的做法。在湖北荆州一带,正月十五晚,各家的小孩手拿簸箕、罐子、破瓢等敲击,边敲边唱:“正月十五敲破瓢,老鼠落儿不成苗:正月十五敲破罐,老鼠落儿不成算;正月十五敲簸箕,老鼠落儿不成器。”鲁西南一带有类似的做法,只是时在二月二,人们一边敲瓢一边唱:“二月二,敲瓢叉,十个老鼠九个瞎,还有一个不瞎的,眼里长着棠梨花。”在云南,正月十六日的驱鼠仪式是这样的:一人左手拿葫芦,右手拿刀子,绕屋随走随锯,也有放在地上拖的,一边锯或拖一边唱:“葫芦拖一拖,老鼠死一窝,葫芦锯一锯,鼠儿不成器。”另一个人手拿鞋子,在地上拍,边拍边唱:“鞋子掼一掼,鼠儿死一万;鞋子拍一拍,鼠儿死一百。”

在山西运城有滚葫芦的习俗。正月初十日,当地人常常拿一细腰葫芦,从窗边滚到炕沿,从锅台滚到门槛。凡是老鼠常走的地方都要滚上几滚,滚时还要念道:“葫芦葫芦滚入匝,老鼠生下一窝瞎娃娃。只有一个有眼的,猫逮啦。”东北地区还有在农历正月第一个子日燃熏鼠火的做法,孩子们在田梗上撒稻草点火烧杂草,叫熏鼠火,农家还会根据火势大小来占卜当年庄稼的丰歉。火叫“熏鼠”,其目的可想而知。又在河北赞皇,村民从山上砍来红葛针柴(形似老鼠爪)在空地上点火烧,叫“烤老鼠爪”。每年的腊月初一是贵州平塘毛南族的送鼠节,每到这一天清晨,村中的男女老少就到山野中的指定地点举行送鼠仪式,仪式由寨老和祭司共同主持,人们大唱《送鼠歌》:“送老鼠,除老耗,大家都来呀,今日过小年。家家齐开仓,谷穗挂成排,米魂挂中央。不许老鼠窜进屋,不许老耗钻进仓。”过后,年轻人还要举行砸老鼠比赛。

老鼠嫁女的故事范文第2篇

在东北地区省级以上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刺绣的项目有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刺绣、克东县满绣、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刺绣、牡丹江市渤海靺鞨绣、吉林省通化市长白山满族枕头顶刺绣、前郭县蒙古族枕头顶刺绣、延边州朝鲜族刺绣、辽宁省岫岩满族民间刺绣、锦州市满族民间刺绣、大连普兰店市传统手工布艺技艺、丹东市凤城满族荷包、阜新县蒙古勒津刺绣、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刺绣、扎鲁特旗刺绣、通辽市科尔沁蒙古族刺绣、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毛都刺绣、乌兰浩特市奥日雅玛拉刺绣等。东北地区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与汉民族一起共同开发、携同进步,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刺绣艺术表现出民间美术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作为工艺文化的重要组成,这些刺绣作品图案讲究,色彩搭配协调,绣工细致精湛,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刺绣图案主要体现在服饰上,用于衣襟、衣领、衣袖、衣背、托肩、兜肚、裙边、裤脚等许多部位。另外在枕头、烟袋、玩具、铺布、持饰、荷包、香包、帽围帘、包伞、帐、壁挂、云肩等日常生活用品也有刺绣。

所绣的纹样想象丰富,造形奇特,包括各种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神话传说纹、戏剧故事纹、建筑符号纹、几何纹、吉祥文字等。所用色调各民族不同,常见红色、蓝色、粉红色、紫色、白色、黑色、绿色等,色调运用强烈大胆,带有少数民族神秘古朴的特点。绣法有平金、平绣、戳纱、雕绣、贴花、铺绒、堆绫、打子、穿珠、补绣、剪纸绣、结绣、折叠绣等,反映了各民族娴熟高超的刺绣技艺。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刺绣起源于何时目前无法考证,但从其发现的兽骨凿成的顶针和鹿、狍筋搓成的细线来看,应该在很早时期就已经出现。清朝时,内地的棉线和钢针传入达斡尔族生活的地区,清代中后期开始在布匹绸缎上刺绣,并随着生活的改善和审美意识的提高,逐步把刺绣作为衡量年轻女子家教、品德修养的标准之一,从而促进了刺绣艺术的发展。达斡尔族刺绣多用于妇女服饰、枕头绣片、男人使用的烟荷包、妇女使用的香囊荷包和烟荷包、鞋面、手帕、儿童摇篮背枕、手套、钱搭袋等,绣法有平绣、锁绣、缬绣、补花绣、堆绣、折叠绣等,针法有平针、锁针、辫纹针、回针、缬针等,创作的题材包括植物纹、几何纹、吉祥纹、文字纹、山石树木纹、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神话传说、文房四宝、人物故事、民间故事、汉族经典文学作品。生活在这里的女孩从小就学习刺绣,俗称“炕上活”。每到冬季或农闲时,同村或邻里间年龄相仿的姑娘聚集在一起,边聊家常边绣花样,相互间替样、描稿、纳纱、绣锦,刺出一幅幅精美的绣品。如传承人李素坤老人,从小跟随母亲学习刺绣,是当地出了名的巧姑娘,出嫁前就绣出100余对枕头顶,反映出达斡尔族刺绣的工艺水平。吉林省前郭县蒙古族枕头顶刺绣,是蒙古族民间流传已久的制作工艺之一,既可作实用的生活用品,又是一种带有装饰性的艺术品。在其绣品中,儿童使用的动物枕比较有名,有虎、猪、牛、象等造型,图案采用平绣、贴绣、辫绣、打籽绣等绣法刺出。由于受到了满、汉、锡伯等民族刺绣风格的影响,绣品自然而不造作,朴实而无虚饰,构图严谨多变,题材丰富多彩。体现了蒙古族民间刺绣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锦州市满族民间刺绣使用的绣线一般为丝线和十字线,丝线光泽度好,适用绣制精致的花纹图案;十字线线体柔滑,适用宽泛,为最常见的绣线。材料有棉布(平布、府绸、条格布、水洗布等)、毛织类(法兰绒等)、丝绸(素缎、乔其纱等)、化纤和混纺织物,工具包括针、布箍、剪刀、锥子四种。

主要技法分为六个步骤:一是图案设计,绣品突出人们渴望富贵平安、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形象地表达民族迁徙、信仰崇拜的记录,图案色彩搭配体现出朴素、典雅、秀丽、生动、热烈的不同艺术效果;二是根据设计意图选用最有表现力的原料、绣线、剪刀等材料与工具,为刺绣做好准备;三是将设计好的图案绘制到所选择的面料上,要求图案勾描准确,线条清晰,绣面洁净;四是将描绘好的底布绷到布箍上,调整好绣布在布箍上的松紧度,保持平、直、紧状态,便于刺绣;五是开始绣花,将提前设计的图案运用工具、材料表现在布料上;六是整理和装裱。岫岩满族民间刺绣的方法有六种:一是扎绣,也称纳绣、戳绣、纳纱,在白纱、丝网之类的面料上进行刺绣;二是缎绣,以五彩线在缎面布料上刺绣;三是割绣,要求面料要厚实,把两个绣品面紧贴一起固定在画绷上,绣好后用刀从两枕顶中间将线均匀割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绣品;四是补绣,也称贴绣,用剪子剪成各种色彩的图案然后用针补、绣在面料上;五是包绣,也称垫绣,用厚布或纸样剪成所需图形,以针刺透为宜;六是编绣,用长针、大针码在面料上编绣所设计的图案。此外,还有滚绣、拉绣、烫绣等。阜新县蒙古勒津刺绣,主要用于枕头顶、帽子、头饰、衣领、袖口、袍服边饰、长短坎肩、佛像、靴子、鞋、摔跤服、赛马服、荷包、褡裢等,以棉布、绸缎、金丝绒等为布料,以红、黄、绿、兰、白、粉、紫等颜色的蚕丝线为绣线,用不同号码的钢针按照描绘的图案进行刺绣,特别是大面料的贴花方法,粗犷匀称的针法、鲜明的对比色彩,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从绣法上看,以平绣、贴绣、盘绣、锁边绣、绕绣和堆绣为主,色彩鲜艳,立体感强,具有凝重质朴的特点。

刺绣工艺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图案设计,为彰显蒙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寓意避灾祛难、富贵吉祥的美好愿望;有表达民族历史、民俗信仰、民族迁徙之意;刺绣图案色彩的搭配,体现蒙古勒津刺绣朴素、生动、秀美、热烈的艺术魅力。二是准备材料和工具,根据设计的图案挑选最有表现力的布料、蚕丝线、剪刀等材料和工具,做好刺绣前的准备工作。三是设计花样,把设计好的花样绘制到选好的布料上,要求绘描准确、线条清晰、布面清洁平整。四是上棚,把描绘好图案的布料上棚固定,达到松紧适中的程度。五是整理成品,把刺绣品从花棚上取下,进行修剪并整熨定型,然后把刺绣品缝制在服饰、靴鞋、头饰、荷包等上面,最后完成整个刺绣作品。刺绣的图案都含有一种潜在的象征意义,或喻富贵,或表生命繁衍,通过不同题材的造型表现,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寓情于艺术,是蒙古勒津人民手工技艺的精品杰作。蒙古勒津刺绣艺术,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蒙古勒津妇女精湛的技艺和蒙古勒津服饰的无穷魅力,那些充满浓厚蒙古勒津文化内涵的艺术宝藏,吸引着后人不断地去探知,去感受那凝聚着蒙古勒津人民精湛的艺术珍品。通辽市科尔沁蒙古族刺绣,以彩色丝线、金银线和各种真丝线为主要绣线,将各种图案绣在服饰上,齐针法、参差针法、阶梯针法和散针针法是最常用的针法。绣法主要有三种,即贴绣、盘绣、刻绣。其一,贴绣技法。也称为补绣,利用不同颜色的绸缎、棉布边角剩料,剪成所需要的图案效果的块状造型,经过巧妙对接缝制而成的一种刺绣工艺,这种技法能广泛利用各种绸缎布料的边角剩料,贴法工序多,但绣法简单易做,花型活泼,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绣出来的花纹饱满并具有立体感,多用于妇女鞋靴和家庭物品的装饰上。其二,盘绣技法。利用盘针缝纫法刺绣各种花纹图案的技法,有空心盘针刺绣和实心盘针刺绣两种工艺,这种技法结实耐磨,多用于男女靴子的各种图案,色彩有单色和多色两种。其三,刻绣技法。也称镂花技法,把图案画在布、平绒、皮革上,用剪子镂刻花纹图样,粘贴固定在指定位置上,用盘针或锁边针等针法缝制而成,分为同色、顺色和对比色等表现技法,艺术效果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结实耐磨,多用于帽子、靴鞋、荷包、褡裢和摔跤套裤等上面。通过以上刺绣的典型案例来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制作技法和色彩搭配,可谓技艺众多、色彩斑斓,体现出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的艺术风格。刺绣一般以剪纸为底样,先按照底样图案画在布料上,再按画线绣制,也有直接在布料上画底稿刺绣。

别是在枕顶上的刺绣中,出现一种“绣半工”的现象,就是说没有绣完的绣品,这可能是故意留下的,来突出纹样效果。还有图案绣反的现象,尤其是文字纹样,这与绣者文化程度比较低有关,或者是作者故意绣反,这也符合民间美术的创作规则,即随意性。总之,多种绣法的使用,使刺绣作品呈现出多样性的艺术效果。在色彩的搭配上,对于创作者来说都倾注了一定的感情因素,将色彩与欣赏者的感觉和情绪联系在一起,通过人的心理反映色彩的文化寓意。如红色、黄色代表了人的勇敢忠厚,黑色表示性格憨厚等。另外,色彩与图案往往和谐统一,使整体效果简洁明快、鲜艳热烈、洁雅素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诸民族的性格与爱好。

二、民间刺绣的文化含义

民间刺绣的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吉祥图案等,具有一定的文化含义。如“一团和气”,一个圆脸圆身的胖子居中而坐,神情温和,传说此人做生意手气极佳,六月卖帽,即下大雪;腊月卖扇,便热似酷暑。因此人们将他视为“吉祥如意”之神长留民间,为的是和气生财、买卖顺手,后来以胖娃娃居多,以此延伸为团团圆圆、美满幸福之意。曾流行于湖南地区的“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题材,后来也传入东北地区,这是对老鼠人格化夸张的描绘,老鼠抬着花轿,吹吹打打的热闹情景,饱含童话般的意境。美妙的神话故事,往往是民间美术创作的源泉,如“嫦娥奔月”、“天仙配”、“和合二仙”、“牛郎织女”、“劈山救母”等就是流传已久的动人故事。而更多的民间艺人创作的刺绣作品,却是按照自己的爱好和意愿,凭借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而设计、创作。如在枕顶上绣“吉庆有余”、“鹤鹿同春”、“瓜瓞绵绵”、“耄耋富贵”、“丹凤朝阳”等,象征着五谷丰登、吉祥如意、平安富贵、延年益寿的图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些民间刺绣艺术品之所以能激起人们去欣赏,是因为孕育了原始意味的饱含生命力的美感,再现了人类朴实的感情,蕴含着很多的民俗文化寓意。刺绣在东北地区民间中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漫长的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渔猎文化时期,作为妇女们的必修课,也伴随着妇女们的人生经历。天论是衣食住行、婚嫁礼品、生子庆寿,还是丧葬祭祀、人际交往等民俗活动,大多用刺绣来装点自己的生活。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妇女们创造出无数的奇花异草、仙山亭阁、动物禽鸟、戏剧人物、民间传说、生活美景及自己的淳朴情怀,倾诉着民间艺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的执着追求。满族妇女在日常生活别注重枕头顶的制作,对于待字闺中的女孩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必修课。枕头顶绣品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女孩是否贤惠、是否心灵手巧、是否遵守妇道、是否会操持家务以及幼年家教如何的主要标准,如果在结婚时拿不出足够数量的枕头顶是要被别人笑话的。

因此,绣工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妇女的身份、经济实力和受教育程度,枕头顶数量的多少和刺绣水平的高低甚至会影响将来在夫家的地位。在通化市长白山地区,满族妇女在结婚之时,新娘都要把在做姑娘时的枕顶绣品拿出来接受参加婚礼的客人检阅,届时将所有绣品都绷在苫布帘子上,大概一块苫布可以绷15至20对枕顶绣片,多者需要几个帘子,枕顶绣片越多越好,绣活做工越精致越好。女方家送嫁妆时,由两人用木杆抬着枕头帘子,连同其他嫁妆绕村一周,是为“晾嫁妆”。男方所距地的人们纷纷跑出来观看,并品评绣活的好坏。当把包括绣品在内的嫁妆送到男方家中时,要安置在新房内,枕顶绣帘子要挂在迎面最显眼的墙上。结婚之日,新房就成为枕顶绣的展示地,来送礼的亲朋好友都要品评新娘子的刺绣手艺,见证新人的勤劳程度。这是新娘子最幸福和最光彩的时候,因为有一手绝好的绣活远比长得漂亮更有分量,得到参加者的夸赞,决定着新娘子将来在婆家的地位。中午婚礼宴席结束后,要举行“装枕头”礼,请娘家人将红枣、栗子、铜钱、高粱等物装入新娘所绣的枕头内,摆在炕琴上,象征着早生贵子、财粮有余。次日,新娘子将展示过的枕头顶送给婆家的长辈及兄长,是为“散箱子”,妯娌之间还将各自的枕头顶互相换送,借此交流刺绣手艺、沟通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剩余下的枕顶绣品收藏起来,作为做姑娘时的纪念,等待将来自己的姑娘出嫁时赠送,也等待年老送终后一同入葬。因此,小小的枕顶绣虽然只有方寸大小,却反映了满族民间的婚嫁、交往、丧葬、信仰之俗。

三、总结

老鼠嫁女的故事范文第3篇

漫步鲁迅路

文字的力量历久弥新

漫步笔记:城市广场、仓桥直街、青藤书屋、鲁迅故里、沈园

经典故事:陆游与前妻的千古绝唱

寻味而来:绍兴蒸菜的氤氲之美

漫步笔记:

城市广场、仓桥直街、青藤书屋、鲁迅故里、沈园

绍兴的风情已经美丽了2000多年,从春秋战国开始,它就是中国最迷人的水乡泽国。水脉阡陌、古桥如织、黄酒飘香是古人对它充满亲昵的描写。到了宋朝,“船前一壶酒,船尾一卷书,钓得紫鳜鱼,旋洗白莲藕。”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文人惬意得令人嫉妒的生活。

府山曾是越王勾践练兵的地方,有越王台、越王殿、飞翼楼等古迹。府山脚下有一座城市广场,很空阔大气,也很前卫时尚。最耀眼的是绍兴大剧院、美术馆、音乐喷泉、浮雕群,与这些现代建筑为伴的是始建于公元504年的大善塔。正是这座七层古塔,一下子让城市广场有了历史的纵深感。

城市广场东南角连着一条老街,叫仓桥直街,长达3里的青石板路,穿着硬底鞋走过会咯噔咯噔一路响着,两旁开着茶馆、剑铺、酒肆……淡淡的酒香总是伴着微风在老巷中若有若无地引诱着人的嗅觉。一不留神就以为自己老去百岁,穿越到清末民初的水乡,像纨绔子弟一样在街市上闲逛。

仓桥直街的北头有一座七折边型单孔石拱桥,古朴的麻石板都磨出了岁月的“茧”。此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之前,说不准陆游兄都与唐婉嫂在此漫步过。到了明嘉靖年间,宝珠桥重修,可叹“东风恶,欢情薄”,曾经的新桥又成了今日满目沧桑的老桥。

古桥畔有几家茶楼,有叫清玩的,有叫山樱的……名为茶楼,若叫麻将楼,似更贴切些。面对古桥、流水、人家构成的江南诗画,多少人不远千里跑来欣赏,在美景中发呆,恨不能将自己坐成一尊雕塑。而有些人根本无视这样水波涟涟的旖旎,在麻将的胡碰中“蹉跎”了岁月。

仓桥直街上有好多台门建筑,所谓台门,就是几户本家聚居在一起的院落。顺着斑驳的老墙,走进寂静的台门,水井旁晾晒着一些时尚的外衣内衣,居家妇人在里面进进出出,满脸的从容闲适。

从北往南散步,先是茶楼,服装店,接着就是一家艺术工坊,门口挂着店主画的漫画,有奥巴马、姚明、赵本山等名人,神情夸张生动。长桌上摆着10多尊泥塑,平民百姓的形象居多。有兴趣的游人在门口的竹椅上一坐,店主很快就能让你成为一件艺术作品。生活与艺术看起来如天壤,其实只隔着一层纸。

逛渴了,喜见酷巴客甜品屋的招牌,没料到只能望梅止渴,甜品屋的排门紧闭。像我这样一大早就出来逛街的闲人太少,甜品屋的目标客人都还在酣睡呢。我想,夜色中的甜品与晨风中的甜品,吃起来必定不同,夜色中的甜品要甜很多,那是因为对甜的渴望啊!

张桂铭艺术馆

在窄小的直街上,张桂铭艺术馆的排场有点大,像一座豪宅似的。此人是绍兴籍的著名画家,只能怪我孤陋寡闻,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不过,题写馆名的吴冠中倒是认得。艺术馆正在举办《春华秋实》系列展。我是喜欢附庸风雅的人,可惜,他们没有给我机会,原因也是来得太早。每次遇到擦肩而过的遗憾,我都会想起席慕容的诗句:“无缘的你啊,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迟。”如果你想到仓桥直街漫步的话,一定要选择午后的时光去哦,这样你们就成了来得正是时候的有缘人。

老街上的古董店早早就开门迎客了。每次见到景区附近的古董店,我都觉得它好生可疑,唐宋的瓷器、明清的圈椅长案、民国的钟表?如果你能两手空空地从琳琅满目的“古董”中逃离,我想,你最好奖赏一下自己,到隔壁的韩国化妆造型店做个脸部护理,或者弄个新发型。要不,就到几步之遥的“牛奶小姐の秘密”喝一杯蓝莓优格(yogurt,酸奶的音译)。

看到寻宝记状元楼菜馆时,仓桥直街正好走了一半。此时的老街被府山横街一分为二。府山横街如此骄横,那是有来由的。它一头是越王台(唐、宋、元、明、清太守治皆位于此地),另一头是轩亭口的秋瑾纪念碑(也是鉴湖女侠秋瑾就义的地方)。虽然两头的时间跨越了两千多年,慷慨悲歌却一脉相承。

震元堂老药铺

走进仓桥直街南段,震元堂老药铺门面的精致和气派也让人生疑:一家老药铺为何如此富丽堂皇?大堂正梁之上,硕大的金字牌匾写着三个大字,很有乾隆御笔的风范,可叹的是却写着极为无趣的“不二价”。在中国,砍价是一种乐趣,“不二价”很官方,像板着脸做生意,给人不友善的感觉。震元堂如此牛气冲天,想来其中必有不为人知的奥秘。仔细一打听,原来自1752年以来,他家就以卖十全大补药之类的丸、膏等,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想阳刚不倒、长命百岁的有钱人。如今震元堂像同仁堂一样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让别人强壮健康,让自己财大气粗,也算各得其所。

与之相比,跟震元堂算得上邻居的小绍兴菜馆,显然做的是几辈子也难以财大气粗的小本买卖,排门开得再阔,里面也不过是几张桌子和数量稍多点的椅子。不过,点菜区色彩斑斓,各种青翠欲滴的时蔬与鲜货、腌菜同台亮相,瞧那香干马兰头就是晨光中的尤物……

陈桥驿史料陈列馆

陈桥驿史料陈列馆的门开着,我很好奇:陈桥驿不是宋太祖赵匡胤发动兵变的地方吗?跟绍兴有什么关系呢?哦,进门一看资料介绍,才知道此处的陈桥驿不是地名,而是人名。他是当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领军人物,馆内陈列着他几十年来积累的手稿、笔记、卡片、书籍以及影像资料等,还摆放着他曾经的生活用品。这是目前浙江省内首个为在世文化名人建立的陈列馆舍。这样的地方注定是曲高和寡的,然而,与其将美丽的家园悉数租给唯利是图的商人,还不如留着几间清雅,让人知道除了金钱之外还有一些追求,关乎生命的升华和精神的崇高。

古桥水畔

逛仓桥直街最不能忘记的是,不时要拐到横向的小桥或水畔的小楼之上,眺望一下与直街并行的环山河。娇小迷人的环山河上分布着7座古桥。石门桥夹在中间,站在桥上北望,河道两侧的台门民居、翠柳春花、酒旗歌扇……大有梦回明清岁月的恍惚,若真能穿越,我会是哪个风流才子呢?

在仓桥直街逛久了,对古人所创造的“前街后河”的建筑格局也就明白了大概。住在仓桥直街的人是有福的,每家后院都有一个小河埠,撑一条小船,买个柴米油盐,运个货什么的,不知要省去多少脚力。依依呀呀的桨橹声,我听起来很陶醉,也不知住家是否觉得吵?看绍兴人喜欢喝黄酒,在痴醉之中那些陌生的足音和熟稔的水声,都应该是越剧悦耳的唱段吧?

状元轩品酒馆

石门桥边上有状元轩品酒馆,摆着20年以上的佳酿,墙边堆了好多黄酒陶罐,空的还是满的?我也没探究。说时迟那时快,热情似酒的服务生倒了一杯,“你尝尝”的软语比黄酒还香。好在我这个人天生对酒敏感,喝一小杯比别人喝一大碗更像贪杯者。所以,再好的酒都留不住我的脚步。

一路往南,仓桥直街的市井生活

继续往南走,先是遇着拉着板车的菜贩子,满车鲜翠欲滴的菠菜、芹菜、芥菜……对于其他城市的居民来说,这样的送货上门已是一种奢望,而绍兴人何幸,经常还能享受着这样的便利。

在菜贩子眼里,眼前的仓桥直街应该已经不是多年前的模样。沿街的店铺是越来越时尚了,店名也越来越看不明白了。“两年后”卖的是珍珠奶茶;“BUS STOP”有咖啡,有书,有惊喜;“大象馆”杂货店卖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花俏得几乎让男店员害羞;“彩云堂”主打颇具江南风情的原创旅行记事本、明信片,满怀心事的游客可以在店里任意张贴自己无处倾诉的文字……

这方圆百米之内,只有十碗头菜馆是菜贩子的老主顾。这十碗头低调得简直就不像开店的,除了门楣边上挂着一个小小的灯箱,再也看不到任何标识。我一见到这样略带神秘的餐馆就很来劲,好奇心一旦萌动,非进门一探不可。院落里果然别有洞天,几个妇人在宰杀鸡鸭、清洗青菜,只有笼中的八哥闲着没事,见我进来,竟然叫道:“老板你好!”鹦鹉学舌原为贬义,在娱乐至上的年代,因为巧用,达到了宾主皆欢的效果。

十碗头,是绍兴民间喜庆宴席的一种形式,菜肴十碗,有十全十美之寓意。菜馆取名十碗头,也摆明了做的就是绍兴特色菜。后来我在这里吃过素烧鹅、头肚醋鱼、绍式虾球等,味道不错,气氛更好。

过了十碗头菜馆,仓桥直街又被一条更大的道路一分为二,这条大路名叫人民西路。拐角处那个巨大的“当”字很招人眼球,恒济典当的雕花排门上贴了一张白条:“此处非鲁迅幼时当铺,谢绝参观!”鲁迅文中写过恒济当铺,与他家当铺恰巧同名?这样好哇,等于鲁迅替他家白做了广告,它也不必如此绝情地将鲁迅的读者拒之门外呀!

穿过人民西路,又有一段仓桥直街出现了。街角摆了一个小摊,是卖臭豆腐的,刚出锅的几块,被竹签串起,一对恋人正津津有味地你一口我一口地品尝着。水岸边那家远近闻名的旅行者餐厅,有更多的青年男女在里面享受着另一种浪漫:闲看窗外流水载着时光飘走,点一根8元的红烧排条,你咬一口我咬一口,此番境界比街角的臭豆腐恋人似更雅致些……

仓桥直街最南这一小段路很清冷,显然没有列在旅游区的范畴。居民干脆在两侧屋檐之间架起一支支竹竿,晾晒着一家老少的衣服和鞋袜,让每一个行人都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委屈感,以这样的委屈去亲历绍兴人最原始的生活状态: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家门口的竹椅上眼巴巴地望着巷口,不知是目送心中的谁离去还是盼着心中的谁归来;一所幼儿园门墙上画着花花绿绿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它们的趣味争斗总是在一代又一代的孩童心中延续着生命的精彩……

青藤书屋

对文化艺术感兴趣的人,这时就要从仓桥直街上拐个弯了,先是拐进开元弄,几十步之后再拐入大乘弄,这样的波折犹如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徐渭的人生。青藤书屋是他曾经的住所。小园精致幽雅,三间平屋因为有古井、鱼池、老藤相伴,加上有徐渭的手书相映衬,倒也古意盎然。

手作生活馆

从青藤书屋回到仓桥直街继续往南走,手作生活馆就在眼前,这是一家布艺店,包包、靠垫、衣服、玩具……无一不缝进了一个姑娘的浪漫情丝。“爱生活,爱手作”是她写在门口的宣言,宛若徐渭在墙上写“自在岩”一样,都是心志的一种表达。

手作生活馆斜对面有一个小码头,边上停了一只乌篷船,这种行则轻快,泊则闲雅的小船犹如圆顶、卷边、前沿呈畚斗形的乌毡帽一样,皆是绍兴古城的品牌标志。从这里上船,去鲁迅故里的三味书屋,旅程很惬意,代价很昂贵。不到500米的水路,要100元银子。这意味着船只行驶不到5米,你就得付1元钱。

嫌贵,就走路呗!这里离鲁迅西路不足百米。路不长,有一个“深深的陷阱”不得不提防。这是一家古装摄影小店,沙发上摆着几本“美人计”影集,多是以仓桥直街的小桥流水人家为背景的,在这样清幽古典的背景里每个女子都是人见人爱的妖精。看一眼就迷乱,看两眼就中计。不中计的人要一直“逃”到宽阔的鲁迅西路上,才能定下神来,继续新的旅程。

三味书屋

到了鲁迅西路,往东走十几分钟,就抵达了鲁迅故里。先看到鲁迅迟到被老师抓来打手心的三味书屋,关于鲁迅迟到这件事,他的书桌上刻着提醒自己不能迟到“早”字可以佐证,至于有没有挨戒尺,不详。此时,我看见那些花了100元坐500米水路的人纷纷从三味书屋的水埠上了岸,心想要是漫步累了,从仓桥直街花钱坐船过来还真是不错的选择呢。

在少年鲁迅的眼里,“三味书屋”是全城最严厉的私塾,因为里面有一个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宿儒。这个名叫寿镜吾的老师读书读到陶醉时,“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多么好的老师!

寿老先生为何将私塾起名叫“三味书屋”,有两种说法:一是说“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一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事实上,读书何止三味,人生何止三味?

鲁迅故居

从三味书屋,走几十步路就到了鲁迅故居。故居的门脸没有变,后面却在不断地在扩建着,近年又弄了鲁迅笔下的风情馆。作为绍兴的人文招牌,鲁迅以及与他相关的一切都越来越有价了。不过,好在鲁迅离我并不遥远,而他又有很多文字描绘过自己的家。借此我还辨得清哪些是先生曾经见过的,哪些是他陌生的。

穿过低矮的屋檐、油黑的木门,百草园碧绿的菜畦一如童年鲁迅所见,而我行走其间。回想鲁迅鲜活的文字,正如“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么富有趣味的男人怎么会是铁石心肠呢?

鲁迅的长相有点酷,而且越老越酷,一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模样,一看就是极有风骨的人。鲁迅给人的印象是勇敢的斗士,而且一度被放大,以致遮掩了他细致敏感的柔情。每次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总是那么真切地听到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弹琴”……鲁迅的文笔竟然可以那么辛辣,也可这么优美。

鲁迅故里这段路已经成了步行街,漫步时可以来来回回地走,一会儿看水影碧波,一会儿逛玲珑小店,一会儿看名胜古迹,而那家创建于1894年的咸亨酒店肯定是不能不去的。鲁迅将堂叔开的餐馆写进《孔乙己》等多部作品中,应没料到今天的咸亨酒店已经成了五星级文化主题酒店,成了绍兴的城市客厅,文化旅游休闲的地标。好在它的“堂吃”部分还保留原貌,每个游客都可以买一碗黄酒、一碟茴香豆,在曲尺形柜台前当一回孔乙己。

从三味书屋沿东走100多米,有一座桥叫春波桥,有一条弄叫春波弄,得名于陆游的诗句:“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继续前行200米,就到千古绝唱《钗头凤》的诞生地——沈园。

经典故事

陆游与前妻的千古绝唱

我们总在羡慕“傻有傻福”的人,其实我们也该羡慕貌不出众却让人念念不忘的地方。沈园就是如此,要不是陆游和唐婉的千古绝唱,一处江南随处可见的私家园林绝不会游人如织的。

看沈园,说透了,就是去看那堵刻有《钗头凤》诗句的断壁,和这一对苦恋着的人儿留下的足迹和泪痕。原本清丽的沈园,被这样感伤的目光看久了,不免有了几许幽怨。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一扫宋词纤艳之风”的陆游竟写出这样缠绵悱恻的情诗,可见有一种心疼是可以改变人的习惯思维和创作风格的。奉母命而休爱妻,作为孝子陆游的选择该多么艰难!母亲是妻子的姑妈,既然应允亲上加亲,本不该出现如此尴尬结局的。陆家的隐私当年就不为外人所知,今人猜测的准确性更要大打折扣了。是唐琬不孕、不孝或过于缠绵而致丈夫丧志?事实上,原因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们看到了一对男女的无限深情和万般无奈。而两人题在断壁上的诗词,为痴男怨女的凭吊和感怀提供了十分优雅清幽的场所。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据说,唐琬写完这首《钗头凤》后,不久就辞世了。愈发浓郁的悲剧气氛无比有力地击中了人们心底的那片柔软!

这沈园原本是南宋越州沈氏的私家园林。园子的主人为讨好富贾名流,每年春季都将园子对外开放,游人可在此游乐、留宿、享受美食。遥想当年,陆游亦不过是沈园的游客罢了,开始是与唐琬一起来的,采了,弄了菊枕,后来却是离异后沈园偶遇的无限怅然,陆游所有的爱意和伤心都留给沈园了。

如今的沈园几成“陆园”。从入口处的“断云岩”、“诗境石”,到园中的“问梅槛”、“春水亭”,哪个不是出自陆游的诗句或源于他的足迹?

经历800年沧桑,沈园被彻底地翻修遍了,留下的古物唯有几口古井而已。不过,到这里的人都宁愿相信这块断壁依然是当年陆游和唐琬题词的断壁,边上黄色腊梅的一缕缕清芳,亦曾被唐琬闻过。

忧伤的陆游却是长寿的,活得牙齿都掉光了,他依然三番五次地重游沈园,每次都留下了情深意长的诗词。75岁时写《沈园》二首,得“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等妙句;81岁时犹有“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的无限忧伤;84岁时,也就是他离世前一年,依然不忘与沈园道个别,一句“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写给唐琬也写给自己。

呵呵,沈园,陆游的爱情基地和创作基地!一代诗词大家对它至死不渝的钟爱,让沈园不朽了,而世间的爱情也因此有了万般无奈的千古样本。

寻味而来

绍兴蒸菜的氤氲之美

乡和头蒸菜馆

地址:仓桥直街110号

电话:0575-85115977

从仓桥直街到鲁迅路,有好几家餐馆都具绍兴特色,比如:屋里菜、旅行者餐厅、咸亨酒店、十碗头、乡和头蒸菜馆等等,菜肴各有千秋,现在只选乡和头蒸菜馆来说说事。

乡和头,绍兴话的意思就是乡下头,也就是我们说的农家菜。迈进台门,瞧那些正在埋头苦吃的食客,人人坐在竹椅之上,挪个屁股也嘎吱嘎吱地响,一套蓑衣成了大堂最耀眼的装饰。心想这里还真够土气的!在一口绍兴农家的双眼灶台前点菜,进一步感受到了乡间的气息,只是菜色丰富得有点过分,应是到了地主家吧?灶台上有几锅色彩诱人、香气袭人的炖菜,有几盘腌的醉的乡土凉菜,还有几个蒸笼正热乎着别人点的佳肴。

点过菜,我上了二楼,发觉这家餐馆是上洋下土。二楼根本没有竹椅,每张桌子都配着舒适的沙发,整体装饰也很时尚。再细看端来茶水的服务生穿着黑色右衽汉服,布纽扣是金黄色的;后来遇到厨师,穿得像五星级宾馆里的大厨,一身白,戴着快碰到楼板的白色高帽。这时我才觉悟,眼前的一切都经过精心设计,与十碗头这样彻头彻尾的私家土菜完全不同。每次进这样设计感很强的菜馆,我都高度紧张,要么好吃得一塌糊涂,让我想餐餐在此度过;要么一出门就发誓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哈,两道菜肴出场了!勒鲞蒸肉饼款款飘升的香气,让我想起童年的时光。勒鲞是一种咸鱼,与肉饼同蒸,既解了猪肉的腻,又让咸鱼得以翻身,属于家常菜中的精品之作。另一道菜叫芥菜头烧河鲜,芥菜头是江南人家都会腌制的酸菜,配上盎刺鱼、田螺、河虾、河蟹和黄蚬这五种河鲜,立马从下里巴人变成阳春白雪,那是鲜、香、嫩、滑的汇聚,是五种河鲜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满腔豪气。

在乡和头,我彻底明白了蒸的好处,就是氤氲之中,营养都在自家锅里。6000多年前,华夏大地有人在饮血茹毛,有人在垒土烧烤时,越人就已经发明了以蒸汽为传热介质的蒸制法。至今,在绍兴的传统菜肴中,仍有一半以上的菜肴得益于蒸的烹调技法。正是依赖于蒸,才造就了绍兴菜的特色——原汁原味。顺便还要说一句,绍兴蒸菜是中国菜系之一浙菜的摇篮。

比起鲁菜、川菜来,绍兴菜少了煎炒烹炸,多了清蒸、干蒸、糟蒸、竹蒸、隔水蒸……都说江南软玉温香,绍兴蒸菜倒是暗合了江南水乡骨子里的温润。

漫步和畅堂

慢下来,人生如此美好

漫步笔记:风则江廊桥、治水广场、塔山、秋瑾故居、慢下来、新青年书店、南方书店

风情旅馆:伽蓝殿住人不住神

寻味而来:在廊桥南岸品尝舒心的滋味

漫步笔记:

风则江廊桥、治水广场、塔山、秋瑾故居、慢下来、新青年书店、南方书店

水网发达的地方必然多桥,绍兴的桥多到平均每平方公里31座,仅府城内就有桥梁229座,这是清光绪年间的统计数据。如果仅仅桥多,还不值得如此夸耀。绍兴老桥要么与名人结缘,要么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有创新意义,比如建宋嘉泰年间的八字桥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立交桥”。这就难怪到了绍兴,看桥也成了不可错过的旅行热点。

时至今日,绍兴的古韵被现代建筑和时尚生活冲淡了许多,不过,绍兴人还是刻意保留了一些老街古桥,让古典的诗意留在原地,告诉后人这里曾经存在着一个堪与苏杭媲美的天堂。绍兴人也建新桥,而且新桥建得一点也不比旧桥逊色,比如位于古城南部的风则江廊桥。在我的印象中,廊桥大多小巧玲珑,风则江廊桥却以恢宏的气势令人刮目相看。这座长180米,宽33米的廊桥,中间青石板的桥面可以跑车(双向四车道),两侧木质桥面可以走人。桥侧有能遮风挡雨的厅廊,厅廊间有逛累了可以坐聊的休闲亭,整座廊桥素雅洁净又点缀着朱红的热烈,宛若轻盈的时光里浸透着深沉和沧桑。夜色降临时,鲜艳的灯笼亮起,这廊桥瞬即变成一道卧波的彩虹……绍兴的情侣是有福的,在如此迷人的廊桥上谈情说爱,即使语言很苍白,也会艳光四射,哪里还有感伤的廊桥遗梦?

廊桥的一端连着绍兴最高学府——文理学院,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9年创立的山会初级师范学堂,鲁迅曾出任山会师范学堂监督(校长);另一端连着繁花似锦的治水广场,治水广场是一个开放式的江滨公园,以纪念大禹治水的名义,让市民拥有一处能徜徉于绿树花海之间的休闲场所。我仔细看看,觉得这个广场有特别之处,不是因为治水纪念馆展示着自古至今的治水业绩,而是广场上立着古鉴湖西墟斗门遗柱(其主要功能为御潮、蓄水、泄洪),那是1675年前的文物啊!地面上还有巨幅东汉镜湖图,让遥远的历史风云一下子簇拥到了脚下,感觉很刺激!

过了治水广场,苍翠的塔山近在跟前。山上有应天塔,传说越王勾践曾在此山上建“怪游台”以观天象,卜吉凶。有人据此认为中国最早的天文台就诞生在这里。

和畅堂这条路不仅连着青山绿水,而且连着琴声和书香。路上有很多家卖各种乐器的琴行,也兼办古筝培训班等等,我曾见过几个学生模样的青年人在正音琴行前集合,不知要去哪里练习或表演?音乐的魅力经常让我这个门外汉惊叹,感人的音乐总是比动人的文字更快捷地抵达人的灵魂深处。

知道秋瑾故居就在附近,没料到真站在秋瑾故居前时竟浑然不觉,我发现以前的绍兴富人盖房子都很低调,门脸都是小小的,可一登堂入室,三进五进的院落就像五月花一样次第绽放。秋瑾家也一样,毫不起眼的乌瓦白墙老屋,一进一进地走着,就进了她家花团锦簇的后花园,翻墙出去就可以爬塔山了。

秋瑾的祖父秋桐豫曾是东三省总督的师爷,家境不错,所以秋瑾才能从小读书习文,练拳舞剑,让长辈没想到的是她最后玩起了枪,玩起了命,成了时期杰出的女革命家,并招来杀身之祸。

参观这样的古迹,不免让人心情有点沉重。秋瑾浇灌过的桂花树年年还飘着香,她的书桌上依然摆放着她被捕之前看的书……可是,美丽的生命却在盛放的那一刻香消玉殒。

怎么对待自己的生命,每个人都有一套生存逻辑。有人常去秋瑾故居隔壁新开的知足堂做足浴推拿;有人乐于到“慢下来”杂货铺里淘自己喜爱的东西,也有人只想去杂货铺隔壁的新青年书店读几本好书。

“慢下来”杂货铺显然很受当地文艺青年的欢迎,满屋的各种风行亚洲的时尚设计作品(zakka风格制品)。木质的小柜,铁皮的罐子,藤编的篮子,陶瓷的杯子,布艺的袋子,质朴可爱,让人心生暖意。在店铺里有一块黑板,上面写着:“后来,我发现,你是留在我心里的一个倒影,轻轻浅浅,让我可以在某些时候想起。”这样的杂货铺既清新又清纯,可人得很!豪放是一种人生,温婉也是,我们无须厚此薄彼。

从杂货铺出来,不经意间回了一下头,发现橱窗里还有一行字:“慢下来的不平凡,只因你来过。”泪腺发达的人旋即眼眶潮湿。

新青年书店的掌柜一点也不煽情,更不想让读者流任何一滴泪,他倡导快乐阅读,让读者为买到打折的新书暗喜,为寻找到一本难觅的宝书高兴,为拥有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兴奋不已……新青年书店与“慢下来”杂货铺一样小,20平米左右吧,蓝色的基调,宽阔的落地玻璃大门,密密匝匝的书籍展列其间,大大突显了雅致感。

和畅堂这条街很短,前后不足千米,钱王祠前是它的延伸。钱王祠早已不存,原址上已经建成越城区政府大厦,高墙环伺。高墙之外留下了一条安静的街道,入夜有几家酒吧暗地妖娆。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绍兴竟然有一家酒吧经营不下去了;更不可思议的是,这家酒吧变身为继续亏本经营的南方书店,并且这家书店的打烊时间也与酒吧同。在网络书店将实体书店打得落花流水的时代,是谁敢将一间没落的酒吧开发成绍兴文化的地标?

我见到黄安华的时候,他正与一个朋友在南方书店里下围棋,全神贯注,运筹帷幄……要不是有人推介,我无法将他与版画家、雕塑家、南方书店老板等诸多名号联系起来。艺术家不修边幅往往是帅气或洋气,然而,黄安华不修边幅不仅没有将他内在的艺术气质勾勒出来,反而是隐藏起来。当然,隐藏也徒劳,他只要一开口说话,你就明白高人就在眼前,友人叫他黄大师,绝对不是调侃,而是崇敬。只要他在书店,你都可以找机会与他谈艺术、生命、旅行、自由、美食……有些他淡然说出的一句话,其蕴含的人生哲理,会让你咀嚼良久。

南方书店有很高的挑空,顶天立地的书架就是空间上的分隔墙,很有视觉震撼力。或许只有如此厚重的知识凝聚,才能让浮躁的人变得谦卑。在南方书店,咖啡、吧台、台灯、暖炉等等都只是点缀,而它的灵魂是那些别处难以寻觅到的人文书籍,是爱书如命的钱华店长,还有以传播文化为荣的黄安华。

作为一家独立书店,南方书店的魅力在于,一个人的乌托邦情结,变成了许多人的乌托邦情结,并让这些不着边际的人有了偶遇、攀谈、相知的机会。所有爱书的人都相信:一座城市的不俗,必定来源于它的文化气息。

风情旅馆:

伽蓝殿住人不住神

伽蓝殿青年旅舍

地址:和畅堂路63号

电话:0575-88326605

塔山南麓有一排高高的枇杷树,叶大阴浓,每到春夏之交,累累金果犹如出墙的红杏,煞是好看。与枇杷树为邻的是伽蓝殿,它与烧香拜佛无关,与凡夫俗子的吃喝玩乐有关。伽蓝殿是一家汇聚了咖啡馆、餐馆和青年旅舍的幸福乐园。现已成为当地小资分子心目中的一块“圣地”,似乎不到这里喝一杯,吃一餐,就成了思想落伍的标志。至于睡一夜,就留给远方来的背包客吧!

很难想象,伽蓝殿的前身是一个工厂仓库,两排青砖平房夹着一条巷道,这样的原始结构很考验设计师的创造力。在我看来,高明的建筑设计师都有一双魔手,善于化腐朽为神奇。如此平俗的厂房,经他一点睛,立马就“换了人间”。

原先看起来很寂寞很幽怨的巷道一分为三,一段有绿植纷披,一段有水景与玄关相连,最里头的一段成了独立的休闲庭院。这样的诗意变化延伸到左侧的餐厅(原为库房),坡顶上的大天窗白昼映衬着蓝天白云,夜晚则星月交辉,若遇上雨天更美,可以在二楼边品尝美食,边欣赏雨水漫过玻璃的抒情。二楼有一个木质平台,伸向塔山葱郁的林间,在平台上品茗或来一杯摩卡,恍若拥有了一座山的清幽与宁静。

伽蓝殿的菜肴犹如它的建筑风格和装饰情调一样,除了没有欧美奢华元素,其他的都有,东南亚的酸,川菜的辣,粤菜的鲜,鲁菜的咸……再具体一点,有芝士焗紫薯,有剁椒鱼头,有糖年糕……我觉得叫它无厘头菜肴挺贴切,没有菜系的束缚,没有门派的隔离。每个人到这里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美味。

伽蓝殿经营者的细心体贴,从建筑功能的分布上也能体现出来。中央玄关后面的庭院,靠近餐馆的地方有一处安静的书吧,与餐馆的热闹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主要是为住店客人准备的休闲、聊天、上网的地方。下榻青年旅舍,客房的设施好像不大重要,重要的是动静皆宜的环境,在这一点上,伽蓝殿无疑远远超出了背包客的期望。

巷道口上的咖啡馆更像是为了那些约会先到者准备的,当捧着一杯飘香的咖啡等待时,丝丝缕缕的怨气不知不觉间就消融了,为相聚的欢乐抹好了亮丽的底色。

舒服的感觉有时是因为自然环境的优美,有时是因为人为营造的诗意氛围,有时来自于一餐美味、一杯咖啡……伽蓝殿集大成于一身,不迷人都难!

寻味而来:

在廊桥南岸品尝舒心的滋味

南岸咖啡馆

地址:环城南路820号

电话:0575-88377077

在美景中饿肚子,是很煞风景的事儿。

风则江廊桥很美,倘若没有了南岸咖啡馆,这样的美就要打折扣。

初见南岸咖啡馆,觉得它像鲜花店,这是入口处的玻璃花房给人的错觉。大门一开,竟有空旷的舒适感。四五米长的原木长桌,那是一颗巨树的年轮做成的桌面,适合放着一杯咖啡,不喝,只是闻香,然后开始冥想……照片墙挂了几幅咖啡馆老板的摄影作品,每一幅都拍摄于全球背包客的心灵圣地青藏高原。

南岸咖啡馆有几处独立的空间,让喜欢私聊的人不致于因为与陌生人相距太近而觉得知心的话儿如鲠在喉。我喜欢南岸的庭院,夜色中,有梦幻般的淡紫色灯光,仿佛来自遥远的苍穹。

腊味合蒸端上来的时候,正是我想催菜的时刻,这时候进餐感觉最好。腊味合蒸本是湖南菜,可是到了绍兴,竟平添了江南水韵。一条新嫩的黄鱼横架南北,腊肉、腊肠、腊鸭分布东西,几片豆腐犹如暗流涌动,一簇碧绿的葱花洒向人间.这样的美味竟然是在一座廓桥旁的南岸咖啡馆里烹制出来的,更加令人啧啧惊奇。或许因为这道菜太突出的缘故,次日回忆时竟觉得自己没有吃别的菜。后来翻了笔记,才知道还吃了浓汤野生木耳,铁板鲈鱼等。

通常,咖啡馆都只有披萨、意面之类的简餐,南岸咖啡馆的菜单看起来比正儿八经的餐厅菜单还要厚重。上面有总厨特色推荐:菲力牛排、台塑牛排等,而且有黑椒汁、番茄汁、红酒汁、蘑菇汁等可供选择。主食类的就有意面、日本拉面、印尼炒饭、葡国鸡炒饭等等,菜肴除了西餐,还有浙菜、川菜、粤菜……南岸咖啡馆空间够大,里面藏着好几位名牌厨师也是可能的。

装修风格的时尚混搭,餐点上的兼收并蓄,将传统和浪漫的元素都变成了可以触摸的真实。在柔和的灯光下,充满户外阳光气息的爵士声线总在撩拨着青春或青春不再激情犹存的心弦。

只要热爱生活的情愫犹存,谁不愿在廊桥南岸浅酌慢饮,唇齿留香?

漫步安昌

街河不老的好时光

漫步笔记:街河、福禄桥、万安桥、如意桥、师爷馆、城隍庙、社戏

经典故事:绍兴师爷传奇

寻味而来:腊味、酒香与宝麟酒家

漫步笔记:

街河、福禄桥、万安桥、如意桥、师爷馆、城隍庙、社戏

街河的水是老的,与大禹治水时的河流没什么分别,与明清时舟楫林立的河流没什么不同;安昌古镇也是老的,没有太多的粉饰,即使廊棚有点漏雨,即使河埠有些青苔,即使游客有点喧闹,古镇人依然过着闲适的小日子。

街河由西向东流贯着小镇,河之南为民居,河之北是商市,两岸之间有古桥相连。街河上最著名的是福禄、万安、如意三座桥,古镇人嫁女儿时都要走全三桥。祈福的路虽然长了点,不过,比起人生的漫长来,三桥的距离还是很短很短的。

说起来,古镇人大多都是见过世面的。他们祖上阔过,或者有权有势过,至今街河两岸还保留着10多位师爷故居便是明证。哪怕现在不阔了,可是富家子弟的那份淡定和对酒当歌的从容,依然沿袭下来,成了古镇的一种气质。有史可查:安昌曾是浙东航运线上的重要商埠码头,同时也是连接绍兴西北部、萧山东部乃至毗邻的上虞、杭州等方圆百余里之地的商品集散地。安昌这条临河的商业街开市于1489年,以棉、布、米为主要贸易品种,因其挟水运之利,仗物产之丰,繁荣局面一直保持到20世纪30年代。

经济上的衰败对一些地方来说是致命的,可能导致一蹶不振,比如茶马古道,比如丝绸之路。然而,对于安昌来说,却是浮华散去,云淡风清。那些纵横相连、阡陌交错的河道水巷依然轻灵地飘过乌篷船影,

水气着衣时依然能闻到淡淡的酒香。每逢年节,古镇人还是快乐地舂年糕、灌腊肠、扯白糖、晒酱鸭、做米酒……

岁月如水,古镇人最明白顺水推舟的道理。他们像驾驭乌篷船似地驾驭生活之舟,手脚并用,让本来很累的活儿变得悠闲惬意起来,变得祥和美丽起来。

要不然,五百年的风雨沧桑,安昌怎么可能还保持着“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鲜丽色韵!

如果不是旅游黄金周,安昌总是悠远、静谧的。街河的水盈盈的,只有在乌篷船划过时才会荡起涟漪,轻轻地拍击着厮守已久的石板路基和三五相间的河埠。那份平和与冷清恍若醇酽的诗意,很容易就在人们的心底生出根来,以致离开了安昌,也会时时想起与它互望时的那一份说不清的迷醉。

安昌古镇有一座城隍殿,城隍殿对面有一座方形戏台,戏台挨着街河,常有社戏在这里上演。悲怆的唱腔、凄绝的琴声,经过街河的荡涤过滤,变得有点水灵,映在看客的泪光里。

我来的时候,一场社戏正在上演,我将镜头对准了台上台下热切呼应的场景,那是我喜欢的有点恍惚有点悠远的古韵。

戏迷大多老矣,他们听了几十年的戏,戏剧中跌宕起伏的恩怨情仇大多已耳熟能详,甚至自己也能哼上几段。然而,他们还是执意痴迷,就像那嗑不厌的瓜子、吃不腻的霉干菜。

平日里烟雾缭绕、香火旺盛的城隍殿,已经空空如也。人都在殿外,竹椅子与乌毡帽的方阵将城隍殿和戏台连接起来,只留下一个小小的通道给一步三回头的行人,不知是看戏还是看戏迷。

戏台也热闹着呢,卖冰糖葫芦、棉花糖……还有两个女人背篓里装着孩子,很坚强地站着,听得无比痴迷。可怜的孩子如果尿急了,估计她们也未必听得见。想必孩子的尿尿声因了嘀笃板的节奏而无比欢欣。

没等一场社戏唱完,我就走了。毕竟有些东西是专属于当地人的,无法让我分享。而旅行者能分享并带走的除了腊肠、黄酒,还有什么呢?古镇人对酒当歌的从容,街河上平和与冷清恍若醇酽的诗意能带走吗?要是能带走,就不虚此行了。

经典故事:

绍兴师爷传奇

绍兴师爷博物馆

地址:安昌古镇老街新安桥附近

明清时期的师爷,用现代职业分类来看,类似于地方政府聘请的法律顾问、财政专员、秘书等专家型人才。以中国之大,为何只有绍兴盛产师爷,甚至多到“无绍不成衙”的地步?原因无非有四:一是这里读书人多,明清科举很低的录取率,让绍兴积累了不少落榜的知识分子;二是谋生的其他渠道少;三是绍兴出了不少有名的师爷,师爷的收入很高,示范作用大;四是出现了“师爷培训班”,有的专攻法律条文,有的专攻财务管理,有的专攻文书案牍……凡是官衙里当差需要的一切知识和技能都得学。

绍兴师爷博物馆的前身是清末民初绍兴师爷娄心田的故居,叫“斯干堂”。此宅有两进院落,可是空间都颇为逼仄,可见娄家亦不是什么豪富之家。安昌古镇上有的是师爷故居,为什么独选娄心田故居作为师爷博物馆呢?我想这与他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中有抗日的光环有关。

绍兴还有一个娄姓师爷,比娄心田的名气大很多。这个师爷名叫娄春藩,先后为李鸿章、王文韶、荣禄、、杨士骧、端方、陈夔龙的师爷,一生备受礼遇,任李鸿章师爷时,凡折奏、刑钱、河工、盐务等要务,均非娄不办,足见其权位之高。

绍兴师爷博物馆收藏了不少珍贵的展品,如师爷的工具书、书画作品、手稿、生活用具等等,许思湄编著的《秋水轩尺牍》是清代师爷的教科书,师爷姚润曾参与编纂《大清律例》……其中最能体现师爷职业道德的是一只旧书箱,据说,明清时代每个师爷都有这么一个装着回家盘缠的箱子,呵呵,他们随时准备着炒老板的鱿鱼?很难想象,在封建社会里,师爷还能自尊自强自由。如遇主官处事不公,经反复劝告依然无效,师爷可拂袖而去,另寻主官再就业。

师爷的职业操守大致可归纳为12个字:立心要正,尽心,尽言,不合则去。这样的职业道德标准,即使到了今天也不过时。

安昌古镇因为有了充满传奇色彩的师爷群落,千年流淌的街河才像一条灵秀、清澈、深厚的文脉,让人寻访时有了探秘的。

寻味而来:

腊味、酒香与宝麟酒家

宝麟酒家

地址:安昌古镇老街

电话:0575-85271630

到安昌时正是腊月,那是古镇最迷人、最美味的时刻。街河如旧,腊肠、腊鱼和酱鸭常新。平时用来晾晒衣服的廊檐下、廊柱间,此时挂满了一串串红得发亮的腊肠、一条条被撑开风干的鳊鱼、被悬着长脖死也优雅的酱鸭,那是暗香飘浮、撩人肠胃的长廊。无论闲坐在乌篷船上,还是行走在石板路上,总要被这样的舌尖诱惑缠绕着。

昔日的街市以棉、布、米唱主角,如今面河而开的排门老店基本上不卖这些了,不过依然做着老掉牙的营生:打铁、算命、弹花、煤球、箍桶等。当然还有一些人家缷一溜排门,摆一个柜台,卖着腊肠、酱鸭、黄酒或家常菜。

沿着老街漫步,极有可能遇见一个“明星级”的人物,那就是宝麟酒家的掌柜。因为他坚持古装迎客而吸引了很多眼球,上了电视和报纸。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正与一帮客人对酒当歌。果然是头戴乌毡帽、身着古长衫、脚穿圆布鞋、手拈几绺长须。而他的老婆正在厨房里忙碌着,不时也出来招呼招呼客人。我点了莓干菜烧肉等菜肴,就坐下来听他神侃。三句之后知道他酒量不行,喝黄酒抿着嘴;六句之后知道他不是酒量不行,是怕老婆;九句之后知道他见过很多大人物,目前非常在乎别人尊重他……

宝麟酒家也兼做外卖生意,主要是腊肠和黄酒。喜欢听宝麟谈怎么做腊肠,怎么酿黄酒,毕竟这才是他几十年的看家手艺。他说,腊肠的肠衣应选优质猪小肠,灌以猪后腿精瘦腿肉制成的肉糜;酿酒最好选腊月,封存几十年仍然醇香;黄酒酿造要经过浸米、蒸饭、摊饭、落缸、发酵……虽然我听得云里雾里,却知道这才是他最真实的生命体验。至于他是不是安昌古镇旅游业的一面旗帜,几人有兴趣去考证呢?

漫步绍兴的贴心提示

绍兴古城

交通:1、航空:可以飞抵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机场有直达绍兴的直线大巴,每半小时一班,车程约1小时。非常方便快捷,强力推荐。 2、火车:绍兴西至杭州50分钟,东到宁波1小时40分钟。宁波始发的所有列车都经停绍兴站。3、从上海出发,上沪杭高速公路到杭州,再转杭甬高速公路到绍兴出口处下。

住宿:绍兴住宿高中低档皆全,能满足不同旅行者的需求。建议自助旅行者下榻于和畅堂、鲁迅中路、仓桥直街或摩尔城一带,主要是交通便捷,离景点近,附近有风味餐饮。背包旅行者建议入住伽蓝殿青年旅舍,追求奢华享受的旅游者建议入住鲁迅故里的咸亨酒店。

美食:绍兴菜以淡水鱼虾河鲜及家禽、豆类为烹调主料,注重香酥绵糯、原汤原汁、轻油忌辣、汁味浓重,而且常用鲜料配以腌腊食品同蒸同炖,配上绍兴黄酒,醇香甘甜,回味无穷。推荐菜馆:屋里菜、旅行者餐厅、咸亨酒店、十碗头、乡和头蒸菜馆。

提醒:乘坐乌篷船时,上船和游程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随便站立起来或摇晃,这样会使船颠簸不稳,比较危险。在老街古桥游览时,喜欢摄影的朋友可以留意回纹窗格、老信箱、门板、打金店、照相馆、酒旗等富有老街特色的标志物。

安昌古镇

交通:安昌古镇距绍兴市30公里。绍兴汽车南站有到达安昌古镇的118路公交车,也可以在鲁迅中路等沿途站点搭乘。绍兴南站末班车发车时间为20点,安昌末班车发车时间为21点。此外,汽车北站也有频繁前往安昌的中巴车。

相关期刊更多

红蜻蜓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青少年科技博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中国市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