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歌颂祖国的诗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中古诗文;鉴赏;研究
古诗文鉴赏是高中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项能力,而且古诗文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项文化遗产,所以学生要努力学习古诗文,学会鉴赏古诗文,在古诗文中懂得诗人的思想感情。那么,高中生应怎样学习古诗文呢?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自己对高中生学习古诗文的具体做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了解诗人风格和写作背景
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例如,杜甫的诗大多数都是在写国家败落、百姓生活痛苦;李白的诗大多豪放、浪漫。了解诗人的风格可以更好地掌握诗词的思想。古诗文就像是现在写的散文或是随笔,它代表了你在某个时刻的心情或是某个时候的景物描写,所以在学习古诗文时先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可以更高效地了解诗人在古诗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在学习古诗文这一知识时,先了解诗人当时的处境就可以更快地联想到诗人的内心活动,更好地学习古诗文。
二、积累古诗文中的知识
有些古诗文是用来描写景色的,有的古诗文是为了抒发感情的,有的古诗文则是为了歌颂祖国,古诗文分为很多种,要想很快地了解古诗文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就要注意古诗文中所用到的词或事物。比如“柳”这个事物就是留的意思,“红豆”则多是在表达相思之意,只要掌握这些古诗文中有特殊含义的事物就可以很好很快地掌握古诗文中所表达的意思。而且从某些特殊的事物中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这篇古诗文是属于哪一种,所以在学习古诗文时要注意对特殊事物特殊含义的总结和积累。
三、身临其境地去体味
在学习古诗文时就要将自身投入诗词中,将自己想象成诗词中的主人公,感受当时诗人当时的心理活动。例如,在诗人描写战乱时代百姓的困苦时,就要想象一下当时战争的情况和百姓在战争中所遭受的逃难、挨饿的日子,体会诗人感叹世事、同情百姓的心理。只有将自己投入诗词中去体味才能明白诗词的真正思想。
古诗文是高中生必须学习的一项知识,也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一份财富,所以学生一定要学好古诗文。在学习古诗文时,学生也要注意一些方法,掌握一些技巧去学习知识,这样会更快更高效地去学习古诗文这一知识。
参考文献:
新课标推荐的120篇(段)古诗文是诗中精华,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富含人生哲理。做好古诗教学,首先应解决让学生从古诗中学什么的问题,其次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以达到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的。本文以新课标推荐的部分古诗文为例,进行简要分析。总体而言,它们所表达的思想积极向上,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亲情友情的歌颂,对快乐童年的回忆。
1 爱国诗
如陆游的《示儿》,该诗是陆游的绝笔,在弥留之际,作者还是念念不忘被外族侵占着的中原故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可以领会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著、深沉、热烈、真挚!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无数人的共鸣。
2 写景状物诗
写景状物诗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如李白的《望天门山》。这首诗,作者不仅描写了山的奇伟(中断),而且描写了水的湍急(回),由此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片热情,并且于无形中塑造了一位在前进的道路上昂首挺立、心怀激荡、思绪奔放,迎太阳勇往直前的主人公形象。诗人对壮丽河山的满腔热爱和他豪迈个性的精神力量,在诗行间洋溢,全诗充满阳刚之美。再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多彩、广阔、深远而迷离的江南春色图,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如果诗人没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绝不会描绘出这样一幅饱含深情的江南春图。
3 亲情、友情、乡情诗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开元四年(716年)重阳节,作者在长安遥望家乡,思念兄弟作的节日思亲诗。首句两用“异”字,倍觉与亲人的别离凄苦;“独”字更突出怀乡之情的强烈。对亲人的思念,不一定逢佳节才有,但以逢佳节时更迫切,二句以一“倍”字深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又以“每”字点出这种激情绵绵不断,表现出他离家时间的长久。又如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借月写旅中思乡之情的五言绝句,客中静夜不寐,忽见床前月光如霜,遂有天寒客久之感。而抬头望见窗外明月高挂,家乡、客中本一月共照,因之望月顿生思乡之情。作者紧紧抓住由眼前景物而触发的瞬息之间的灵感,以传神之笔写出这首千古绝唱。又如孟郊的《游子吟》,此诗是游子出门临行思亲人恩情之作,诗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深入表现母亲在游子临行时的心理状态,作者以极平淡的语言写极平凡琐屑的家常,却道出人类最伟大而永恒的爱――母爱。
4 田园生活诗
如王维的《鹿柴》,这首诗写鹿柴傍晚景致,前两句写幽深山境,静中寓动,愈显其静;后两句一派生机,以动托静,意境优美。这首诗的特点就是用极其平淡之语营造出一种恬静的境界,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5 童趣诗
如白居易的《池上》,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用直白的笔触描写了小孩采莲归来的情景。一个“偷”字使小孩的“顽皮”跃然纸上,一个“藏”字写出儿时的无忧无虑,“浮萍一道开”不仅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还勾起人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更给人留下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限惆怅。又如袁枚的《所见》,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奇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6 歌颂劳动人民的诗
如李绅的《悯农》,两首诗生动地表现了农夫劳作之艰辛,同时也暗寓了粮食之得来不易,作者通过“锄禾”“汗滴”“种粟”“收子”等典型的劳动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反映了千百万农民的疾苦,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哀怜。
从以上看出,中小学语言教材中的古诗,虽然数量少,篇幅短,但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却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古诗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充分理解古诗内含的思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目的。笔者认为,理想的古诗教学,不应该是学生学习此首古诗的终点,而应该是学生阅读大量古诗,进而接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爱美情趣,全面提高素质的起点。
参考文献
[1]汪堂家.“论学”之识[N].文汇读书周报,2007-7-13
关键词:低年级;兴趣;积累;意境;巩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大都是我们儿时的记忆。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这一首首诗歌传承千年,经久不衰。优美的诗歌具有深邃的意境,蕴涵丰富的情感。语言精练含蓄,富有节奏和音乐美。这些优秀的诗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在中国古代即有“诗教”一说。“诗教”是幼儿启蒙和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形式。现代社会要求每个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诗歌是体现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小就教授孩子一些优秀经典诗歌不仅有益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更能培养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幼年时代记忆的一些知识很难忘却,在成为耄耋老人时还能清晰的记得儿时念过的诗歌童谣,小时读过的歌谣会成为我们一生的记忆,所以从小就将一些经典诗歌教给孩子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将这些古典诗歌教给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呢?
一、明确目的
首先要认清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对他们进行诗歌教学不能和高年级学生用一样的标准来要求,去让他们弄清楚诗中每句话的意思,甚至去掌握诗中某些字的用法。我们要看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都比较低,更谈不上有多少知识积累,我对他们的要求是能记住这些诗歌。当然强制记忆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因此可以用一些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的语言讲解诗的含义,帮助他们理解诗意。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记忆。
虽然他们现在还不能完全体会诗的意境,但是随着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会对背过的诗有更深的理解。这就象有些动物的反刍现象,先把草吞下去,等到需要补充养分时,再倒到嘴里来咀嚼。
其次要控制教授的数量,如果每天都教新诗,低年级的学生是无法接受的,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一个星期教一到两首新诗的任务比较适宜,既满足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又能使他们对教授的诗歌更好地记忆和掌握。
当然经常和古典诗歌打交道,无形中就更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在诗中体味祖国文字的优美,感受祖国文字的魅力,加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精选诗篇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泱泱诗国,历代流传的经典诗篇数以万计,在这些浩如烟海优秀作品中,究竟应选择什么样的诗篇教给低年级学生呢?原则是:“立足大纲,绝句为主,唐宋首选,贴近生活。”新的大纲中为我们推荐了一批优秀诗文。这些诗文无疑是优中选优,但为了增大学生的读诗量,除了让学生掌握大纲中的诗歌外,我还从唐诗和宋诗中选择了一部分家喻户晓、流传甚广的诗歌教给学生。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诗时以绝句为主,绝句对仗工整、韵律极强,便于记诵。在选诗时还要注意选取学生可以理解其意象的诗,以及意境明晰、贴近生活,甚至是可以编成古诗的诗。这样便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如《游子吟》《回乡偶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三、激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最好的钥匙,要使学生学得好、记得牢,首先要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兴趣。选诗阶段就要考虑到这点,所以在教每首诗前都要找一个激趣点,以此做契机,如《静夜思》是思乡主题,我便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写一个身在外地的人对家乡的思念。《游子吟》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学生较容易体会。当然诗的类别很多,一些纯景物意境的诗可以将它们按季节划分,在不同的季节教授这些诗,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知。如《清明》可以在春天教,学生一方面了解了清明节,另一方面又从诗中领略到细雨纷纷的清明景致。《小池》放在夏天教比较好,而《山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色在秋天教能使学生有更为深刻的体会,《江雪》则更适合冬天的意境。一些叙事诗可以将其编成故事讲给学生听。如《赠汪伦》是一个挚友送别的故事。《塞下曲》是一个将军打猎的故事。总之要找到每首诗歌的激趣点,这样诗歌就不再深奥和枯燥,拉近了孩子和古典诗歌的距离。虽然不要求他们去理解每句话的具体含义,但通过激趣讲解他们对诗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在相对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比强行记忆效果要好得多。
四、背诵与巩固
诗歌是富有韵律感、音乐感的语言艺术,中国古代的启蒙教育就是“韵语教学”。象《三字经》《百家姓》这些古代启蒙教材,当时的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却可以背得滚瓜烂熟。可见,“韵语”是十分便于记诵的方式。诗歌的韵律极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当然也更容易记忆。
在学生理解诗的大意,对诗产生兴趣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读、背了。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学生熟读的同时可以对背诵进行适当的指导。考虑到低年级学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的特点,可以采取先试背再轮背等方法。将写在黑板上的诗先每句擦去两个字让学生背诵,这样层层推进,直到擦去所有的字。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逐步成功的。在学生还不能熟练背诵时还可以采用师生一对一句、小组分句轮背、男女生轮背等。这种师生互动,同学间合作的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使背诵更富有情趣,取得很好的记忆效果。
一星期用一节课的时间指导,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基本上在课内就能熟练背诵教过的诗,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掌握,这就需要不断巩固。可以在每节课前准备时间让已经会背的学生带领全班将诗复习几遍。一个星期只学一、两首诗歌,学生很快就能在反复的诵读中记熟这些诗。
“恒”字是做成功任何事的法宝。低年级诗歌教学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坚持“细水长流”,坚持每个星期有新诗,坚持学习新诗与复习旧诗相结合。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通过点点积累,一年下来,学生已经能熟练背诵三十多首诗。如《望庐山瀑布》《咏柳》《枫桥夜泊》等一些千古传唱的佳篇已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更重要的是在班里形成一种人人争当背诗小能手的风气,有的学生已经不再满足老师所教的诗,他们在课后自己寻找喜爱的诗来背诵。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不断地背诵出一些新诗也感到很高兴,对这种教学形式表示了支持,他们主动配合和孩子一起去找新诗来背诵,这些都使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热情更为高涨。
一、活动名称:
读诵中华经典 开启美好心灵
二、活动负责人:
郭蔚明
三、活动单位:
三明市***区建设小学
四、活动范围:全体学生
五、活动背景:
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它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的光辉,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部署,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教育和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战略目标,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我校以被区教育局推荐申报福建省“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学校为契机,开展了“读诵中华经典 开启美好心灵”的德育教育活动,可以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逐渐培养孩子的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品德、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奠定学生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文雅,更具文化气质,都能生活在真正优质的教育环境里。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思想素质过硬,品德高尚,作风优良”的优秀接班人。
六、活动主要内容:
1.诗词:指现行教材中出现的经典古诗词,包括《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以及我国其他优秀的经典古诗、词、韵文。
2.经典:不仅包括以上提到的诗词概念,还包括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 》《农历24节气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等,也包括当代优秀白话诗歌、散文、童谣等。
七、活动主要做法与措施:
(1)建立一套班子
我校成长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长的领导小组,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分管副校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导主任负责古诗诵读技术指导,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
(2)抓好两个阵地
这两个阵地是指校内和校外。校内导读,校外助读,以学校诵读为本,校外诵读为辅。
(3)坚持三条原则
①既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
②既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
③既求数量又求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古诗的质量。
(4)确保措施
学校要进行专项检查。对各班级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给予督促、评估,并列入学期考核。
(5)开展五项活动。
我们将通过开展五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诵读古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
①读古诗
将诵读经典内容列入校本课程阅读内容,各班级语文老师根据学校指定的内容安排学期诵读进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内容。一学年开展一次集体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展示活动,评选出优秀班级。
②古诗文图展
一是诗配画,根据诗意进行绘画,并在校刊上展示;二是举办师生古诗文作品展。
③唱古诗
由音乐老师负责指导各班级教唱古诗,各年段开展”唱响中华经典”歌咏比赛.
④演古诗
以年段为单位,在学校文化艺术节中开展诵读经典综合表演比赛,评选优秀年段。
⑤考古诗
组织诵读经典书法与知识赛,评选优秀选手与优秀班级。
(6)拓展五条途径
①听,即听录音,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读经做人”“读经明理”的观念。广播站将设立“与圣贤交谈”栏目,解读相关经典内容;班级开设“与圣贤为友”栏目等。利用课间、午间休息时间,播放古诗,供学生欣赏。
②看,即通过宣传栏、黑板报、诗文图展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佳作名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记住。
③读,每周二、四早上进行专项晨读,每天课前2分钟,午间课前5分钟,组织学生朗读或自由诵读。
④学生在背诵古诗的基础上,讲解古诗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讲诵读的感受、心得和体会。
⑤赛,即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古诗诵读比赛。
(7)做到七个落实
① 时间落实
学生每天除了课前2分钟,午间5分钟诵读古诗文,学校每周安排周二、四晨会课由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学校不定期进行检查。
② 辅导落实
各班级的语文教师为该班的法定的诗文诵读辅导教师,帮助学生弄懂诗文的读音、大意、意境。
③ 内容落实
本学期学生可根据学校提供的教材《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根据划分的内容进行每天读,每周背一首,并收集自己喜欢背诵的文言文。
④ 任务落实
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分管副校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导主任负责古诗诵读的技术指导,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
⑤ 管理落实
对古诗诵读活动的规划,发动、宣传、操作、考核等各个环节都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检查方面,按学生自查,小组长检查、教师复查、学校抽查四个层次进行。
⑥考核落实
每学期由教导处人员与教研组长组成考核小组,对每班的古诗背诵情况进行考核,考核采用随机抽取号数的方式进行,并进行记录。使本项活动能真正落到实处。
八、社会反响和认可程度:
1.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诵读中华经典,开启美好心灵”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正在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
中华古诗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和热爱亲人、热爱朋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形成了诵读古诗的良好氛围。很多学生不满足老师指定背诵篇目,自己找来其它古诗背诵。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的故事”、“诗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背诵的古诗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古诗的方法,并能运用与课外自读古诗,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古诗运用于作文之中。
通过一年多来的活动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三明电视台“七彩阳光”2011年3月27日和5月22日先后两次报道了我校开展诵读中华经典活动。2010年10月,在***区“传承中华文化,诵读经典,建设书香校园”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中《唐诗韵 中华情》也荣获一等奖。
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将为我校师生带来一片生机。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我们将不断努力把经典诵读活动坚持下去,让经典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诵中华古诗,强学生素质,读千古经典,奠成才之基。这在我们建设小学特色教育中又筑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师:观察比较课文中的这两个小节,它们有什么异同?
生:这两个小节都是歌颂祖国奇迹的。一个是长城,一个是运河。
生:两个小节第一、二行和七、八行内容完全一样。
生:它们不同的只是中间3~6行内容不同。
生:3~6行也有相似的地方。比如,第三行都是比喻句,第一小节把长城比成巨龙,第二小节把运河比成绸带。用了比喻句,把长城和运河写得很生动形象。
生:第四行都是写这奇迹是什么样子的,而且两个词都是四个字。第五行写了它们的起止地点。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找出了两个小节的不同,也发现了它们的相同相似之处。
师:中华民族从古到今创造了许多像长城、运河一样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你也想用诗来赞颂它们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个诗人,只要你用心去看、去想,你也能写出非常棒的诗歌。明天,我们举行赛诗会,以“祖国颂”为主题。可以用上课文中的一二行和七八行。
学生的回答,从诗的内容、句式、结构特点各方面进行了细致思考、比较,有了这样的感受与体会,为他们自己写诗作了较充分的准备。
当学生听说要自己写诗,顿时议论四起,有惊诧,有不解,更有兴奋与跃跃欲试。但,完成一首小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并非易事。因此,我把写诗留作课后完成,给他们以搜集资料、思考加工的时间,同时,以赛诗会的形式来激励学生的创作。第二天的赛诗会,学生们写到东方明珠、乐山大佛、赵州桥等建筑,小诗写得非常出色。
【思 考】
一、小诗人,大创作
三年级的学生,从课本及课外读物中,接触过一些古诗或是儿童诗,但进行诗歌创作,却是很少的事。在这次小诗创作中,学生写出了许多优美而动人的诗篇,虽然大多数学生仿照了课文的内容,第一二行和七八行与课文内容相同,自己的创作或许只有三四句话,但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却并非易事,内容的选择,语言的锤炼,都是学生反复的思索与加工。虽然只是一首小诗,也许读起来感觉很幼稚,但却是“诗人们”的一个大大的创作。
二、小创作,大收获
学生的诗歌创作,或许短小,或许写得不是很精美,但,对于这些小诗人来说,却是一个大大的收获。
(1)美好的感受
诗歌语言凝练,音律和谐,句式工整,读来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学生在对课文的反复诵读、比较中对它的内容、句式和结构特点有了直观的感受。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将这种感受内化为自己的表达,对诗歌的美有了更深的理解,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增强了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2)真挚的热爱
赛诗会主题为“祖国颂”。学生诗作中的乐山大佛、南浦大桥、敦煌壁画、赵州桥、兵马俑等等都是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他们搜集资料思考加工的过程、赛诗的过程,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了解到祖国有这么多人间奇迹,了解到劳动人民有这样伟大的创作,每个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由然而发,爱国主义热情无比高涨。
(3)广阔的探寻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能仅限于课本,而应拓展到书本以外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搜集中华民族创造的人间奇迹时,方法多样,有的是从课外读物上,有的是请教家长,有的是从电视节目中,有的是根据自己亲身的经历,有的是自己上网搜索获取资料……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培养了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4)创新的写作
写诗前,我提示学生可仿照课文,第一、二行和七、八行可与书中相同。从学生的作品来看,大部分是仿照了课文中结构相同的部分。但不少同学却跳出了课文,有了自己的再创造。顾宾茹所写的沭宿公路是家乡的一条公路,若在飞机上未必能看到。所以她在写作时,根据自己常常乘车经验,将诗改成“我乘着汽车飞驰在沭宿公路上。”结尾也相应改成“是谁建筑了这美丽公路?是我们勤劳的宿迁人”。敦煌的壁画在飞机上也是看不到的,唐蕾在诗中将它改为“我跟随着导游漫步在敦煌的石窟”。再如,课文中对于长城运河具体描写的句子只有四行,而陈煜诗中写的赵州桥和兵马俑多达6行,描写更加生动而形象。他们在大胆的改革中,勇于创新,走出了一片新的天空。
(5)认可的喜悦
每个人都期待着他人的肯定,希望着拥有成功的喜悦。孩子们这样的心理更强烈吧。在赛诗会上,老师的微笑赞赏,同学们的掌声鼓励,让他们的自信心大增。他们感受到,自己也可以写诗,也可以写得很优秀。有的同学课后还找到我,请我帮他投稿,想发表呢。看到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我由衷地为他们而高兴!
【启 示】
1.抓住契机,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课文中的诗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从课内走向课外,用古今中外优秀诗人的故事、优秀诗文的范例引导学生走向诗歌创作的道路。
2.积累底蕴,厚积薄发。学生对诗歌的认识比较肤浅,有的甚至是一无所知,从很多学生创作的作品看,缺少内涵,不讲技巧。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赏析、品悟、背诵传统古诗精华,吸取营养,积累底蕴,学习诗歌语言表达的技能、技巧,逐步理解和内化诗歌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