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文第1篇

一、中学语文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学学生汉语言基础薄弱,差异性较大

整体上学生的汉语言水平不高,质量差,基础薄弱。地区人口较少,许多学生需要去离家很远的学校上学,学校既有来自城镇地区的学生,又有来自农牧地区的学生,他们的语言基础有大的差异,经济发展较好的城镇地区的学生汉语基础相对来说比农牧地区的学生要好。地区92%的藏民在日常生活中用藏语交流,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致使学习很长的时间,基础依然很差。大部分的藏族学生还没有正确地掌握汉字的笔画,对于音调的把握也不科学,甚至基础词汇都没有掌握。想要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还需要走出藏区。

(二)汉语言学科师资队伍结构不健全

在,语文课是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方式,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语言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汉语水平。目前,从事双语教育的教师数量紧缺,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而且他们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很多教师的藏语水平和汉语水平存在差异,不能很准确地答复学生的提问。中学语文语言教学的教师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民族结构、年龄结构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高学历的教师很少、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较低、藏族教师较多、中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这些教师很少去参与教研科研活动,只是将知识单纯地传授给学生,并没有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汉语言,致使学生的汉语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新课程改革致使语文的重要性又提高了,教师的任务更加繁重,而这些教师很难适应,甚至表现为排斥。

(三)中学教学材料不合理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教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成败。各中小学的教材不统一,汉族学生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编制的教材,是一种综合性的教材,而地区的学生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省区藏族地区教材。虽然在教学中有参考的教材,却很难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而且与教材配套的多是练习题,缺乏语言的具体训练,即使是全国统一的教材也存在这一弊端,给语文语言教学造成了很大困扰。

(四)语文教学效率低

在整个教学安排中,语文是课时最多的学科,教师也是最多的,但争议也是最多。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时候很多,有时很多的时间都用在语文上,但收效甚微。在对全国初中三年级的调查中,学生的语文水平低下,阅读和写作的通过率只有一半,也就是说还有一半的学生不及格。这是全国范围内的调查,藏族地区中学学生的语文水平更低,学完以后语文过不了关的学生占了很大的比重。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在教学过程中轻视语言,不抓或者抓不好语言教学,藏族学生的语文成绩很难取得进步。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而这个“宗”就是语言,语言抓不住,把更多的经历放在语文上也是徒劳的,教学效率依然低下。

二、解决中学语文语言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语言教学体制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地区的汉语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达到要求,要解决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需要加强教学师资与研究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合理职称结构、民族比例、年轻的语言专任师资队伍。作为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双语必须得过关,因为承担着传递知识的责任,教师要时刻保持自身的榜样示范性,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既要教给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说普通话,启发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给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教学研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知识储备。国家应该对语言教学体制重视起来,对藏族地区的语言教学做统一部署,注重各地区的差异性,并进行分类指导,努力为语言教学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管理体制。

(二)编纂符合实际的教材

藏族地区的教材在编纂时要注意选取符合藏族实际的语言文字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方便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教材的编写要具有一定的特色,既能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又能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语言的兴趣。教材要有集中和系统的语言基础知识,杜绝杂乱无章的内容。有的教材是忽略语法的,这对藏族学生学习汉语是极为不利的,经常出现无从下手的局面。虽然说现在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体系,但不等于我们没有改变,我们可以提出一个进步的语法教学系统,能够很好地给学生介绍这些语法。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得心应手,对语文语言的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高。

(三)藏族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方式 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33-02

前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的中学教育教学也进入改革快车道。作为各科基础教学的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灌输机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撑握语文知识,进而为学生利用掌握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理解和驾驭其他学科。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可以看出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也是教师魄力的表现。

一、转变高中语文教师传统教学思维模式

高中语文教学创新的前提是,语文教师队伍的高素质。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应具备自主创新性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语文老师对新鲜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学生需求的敏感度。在教学过程中不搞“尽信书”的礼仪膜拜式教学,不搞好“唯吾独尊”式的灌输式教学,改变以往的教学习惯,对传统的教学有自己的独特的想法,勇于突破现有的教学成绩,敢于激发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质,用信任和引导促进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现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传递一日千里,如果教师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还拘泥于封闭式教学,那么他将因脱离时代的发展轨道而被时代淘汰。现在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已经非常普遍了,利用多媒体的三维立体动态画面对学生进行教导教学,收获将不是一点半点;另外博客教学也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利用博客教学推动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在当下新课程改革之际,有许多地区已经开始实行校本课程,这种由学生自己选择的课学学习将会全面爆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

二、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意识

高中语文课丰富多彩,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是当下高中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而在这一任务实施的过程中,结束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演讲模式,学生成了语文教学的主体。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整个教与学上达成共识并共同确立奋斗目标,因为在教学初始阶段学生都进行了参与,自我认同感和被重视的感觉促使学生进入“我要学”的自主学习状态,教师的任务就是将这种学习氛围维持下去,并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提供强有力后盾。整个过程的实施不是无计划的,是教师在编排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精心设计,将学生的具体情况都在考虑进去,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保证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时效性,也能达到教师在整个自主教学中的理想效果。

三、坚持鼓励教学,提高学生自我认可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高中学生叛逆未过,自我意识强烈,渴望得到认可与认同,如果此时批评多于表扬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严重的还会引起学生“弃科”放弃这一科的学习。高中语文教学深度相对初中有所提高,所以常与学生沟通是必要的,如高一入学的第一节课我问学生:“如果将语文分为几个大块蛋糕的话,你认为哪一大块蛋糕最难啃呢?”好多学生都回答说“作文”,我激励学生“学了这一课之后,你们会认为作文中最好的一块蛋糕,不信你们和我一起来试试。”用激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完成这一课的学习。语文学习需要思维与感性的结合,所以当学到有精彩的部分,需要学生共同参与,如果学生能用自已独特的思维将这一部分解读出来,将当即对其进行认可与表扬,并赞同性的鼓励“你最棒”、“你真棒”,使学生在大家的认可中提升自我认可能力。

四、努力营造民主教学氛围

我国的传统教学沿袭了师为尊者为大的教学模式,使很多学生因此产生了恐惧与老师沟通的心理,从而遏制了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为师者应该尽全力为学生创造相关的学习环境,制造民主学习气氛,鼓励中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经常与学生沟通,建立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根据语文学习特点,结合高中生特点,为学生提供创新学习环境,比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演讲比赛,用游戏方式或表演形式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欢乐中对课文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五、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转变教学模式必须先改变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转变教学思想,利用现代高科技的电子技术,例如多媒体或博客培养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创新思维,在激发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的自我能力的认知,通过帮助学生对自我认知能力的重新塑造,让学生在一个欢乐的轻松的氛围内进行语文学习。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摸索出适合时展的先进的教学模式,为现代不断发展的社会提供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创先.关于中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探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5.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文第3篇

中学语文审美教育就是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并在学习实践、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感知、理解、鉴赏、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语文阅读的审美教育是针对目前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提出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提出以后,中学生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研究逐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一、近十年我国中学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概述

近十年经过广大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我国中学语文阅读审美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主要的理论研究成果包括:

(一)论著方面:黄良著的《美育与中学语文教学》(2004)、曹明海著的《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2005)、潘纪平著的《语文审美教育概论》(2005)、韦志成著的《语文课程教育学》(2005)、张弛著的《语文教育人文论》(2006)、朱绍禹著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07)、曹明海著的《语文陶冶性教学性》(2007)、王尚文著的《走进语文教学之门》(2007)、翟京华著的《语文新课程研究性学习与审美教育:走向智慧语文的思考与实践》(2010)、李剑著的《教育审美和教育批判》(2011)等。

(二)论文方面:近十年有关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的论文很多,笔者在知网中输入“语文阅读审美教育”检索后有6000篇文章,从2004年到2014年成增长趋势。包括:曹爱明的《中学语文审美式阅读教学探究》(2004)、刘国敏的《中学语文阅读审美教育》(2006)、张玉枝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2007)、张英的《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2008)、杨莉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问题研究》(2009)、杨进红的《语文阅读教学审美体验研究》(2010)、沈云振的《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施教策略探究》(2011)、贾文娟的《接受美学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3)等。

此外,各类期刊也刊载了很多有关中学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的文章,其中核心期刊有四百多篇。包括:任炜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2006)、杨萍的《论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重要性》(2006)、孙杰的《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2009)、薛猛和高丰的《审美理智主义视野下审美教育的特性及态度分析——以阅读教学为例》(2011)、雷鹄的《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2011)等。

二、近十年我国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内容简述

杨进红在《语文阅读审美体验研究》中提出:1.阅读教学的范式转型:审美体验视野;2.阅读教学的文本解读:从体验到审美意义的生成;3.阅读教学的对话过程:以审美体验为中心的多重互动;4.阅读教学的课堂实践:审美视域的融合。刘卫红在《语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研究》中则创造性的提出:审美性阅读的特征即形象性、情感性、体验性、创造性;审美阅读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语音字形层面、语义层面、意蕴层面;在如何设计审美性阅读教学上提出:审美态度的形成、审美感知的获得、审美体验的展开、审美创造的实现。秦春蓉老师曾在《怎样在阅读中感受美》一文中提出审美感受力的前提在于发现美,而发现美就必须具有感受课文的灵敏性和统摄力。美读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美感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进入作品、感受作者情感的桥梁和渠道,所以要提高阅读审美感受还须加强美读的训练。文中表明在阅读中把自然、社会、心灵的感受融为一体从而感受到美的观点详尽地阐释了阅读中美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审美能力的措施。张玉枝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问卷得出中学语文阅读课存在的问题有:1.学生对语文阅读课学习兴趣不高;2.语文阅读课服务高考、重在使用;3.阅读课上老师注重讲解分析,忽视学生的独特感悟;4.教师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忽视阅读能力培养;5.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情调单一等。她也提出了原因:1.应试教育带来的必然后果;2.传统观念的惯性影响;3.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4.对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标准》理解、重视不够。在《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中李月梅提出在阅读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有:1.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强化审美能力;2.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4.在教学中创设审美情境。

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思路是:发现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缺失的问题,进而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内容归结为一个核心问题上即施教者、受教者、教材等主要教学构成要素对自己角色定位不够,没有准确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各自的义务和责任,从而造成了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缺失。

三、近十年我国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的缺憾

综观近十年来阅读审美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无论是从理论的探讨和摸索,亦或是教学方法的变革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阅读审美教育还存在一定的缺憾,具体表现在:

(一)研究水平有待提高

很多研究成果仅停留在摘抄、诠释方针政策和新课标层面上,缺乏在实践层面上的实现条件、操作保证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开展中学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首先要深入教育第一线、其次要有层次性,采取实地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近十年我国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成果,笔者发现真正深入一线的研究并不多,即便深入一线做问卷调查的也仅仅是局限于某个地区某一个学校的调查研究,缺乏层次性。

(二)研究内容有待拓展

很多研究仍没有摆脱以传授知识和应对考试为中心的目标上,此外研究主体大多在教师的教法,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高考的指挥棒更加显性化。虽然强调“一纲多本”,但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有些教学篇目远离学生的生活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审美体验了。

(三)研究体系有待整合

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脱节,很多理论难以付诸实践,理论建构空洞,缺乏实际应用价值。而有些理论研究因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而只能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因而,我们的研究应该突破理论——实践单线条的体系上,整合成理论——实践——理论的三维体系。

四、我国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发展趋势展望

语文阅读审美教育,在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有着极为重要的定位,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笔者发现当前许多专家学者在语文阅读审美教育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给我很大的启发。在此笔者对我国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也有了些许展望:1.加强对阅读审美教育理论基础的探讨,进一步深化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的评价机制。语文阅读审美评价分为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课内评价是指教师多角度、多方位对学生的课堂回答进行评价,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测验的形式进行课内评价,当然要注意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课外评价是指学生在课外定期参加阅读活动,通过活动对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鉴赏水平、阅读兴趣进行评价。2.加强教师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督促教师自觉形成审美教育理念。改变以往教学对教参的依赖,改变讲解式被动阅读方式,教师主动实践审美体验变被动阅读为创造性、主动性阅读,进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模式;3.加强阅读教学主体间交往的多元融合。深入阅读内部,促进师生、文本间的多重审美互动走向理解和交流,进而在对话阅读中形成思维的碰撞,迸发出审美的火花。4.加强阅读审美教学中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认知目标和审美目标的融合。应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更好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卞晓妍.浅析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2]胡旭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基础教育,2012,(10).

[3]李月梅.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教学设计,2010,(9).

[4]刘卫红.语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

[5]张玉枝.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

[6]杨进红.语文阅读教学审美体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

[7]杨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

[8]刘国敏.中学语文阅读审美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06.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非智力因素 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53-01

有经验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都会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发挥作为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切入点,想法设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文学习动力,提高语文学习积极情感,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提升教学成效。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开展简要论述。

一、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高中生而言,在语文学习中学习环境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部分学校以及语文教师还是坚持应试教育的陈旧理念,以“分数决定一切” “分数论英雄”这样的片面评价观点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在这种狭隘的理念指引下,成绩优秀的学生成为了语文教师眼中的宠儿,而成绩相对滞后的学困生,则成为了低人一等的对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中后位次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有效激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环境的温馨。首先,教师不能歧视学生,无论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学困生,都要一视同仁,在言语上要温和,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越是成绩滞后的学生越是要得到教师更多的关心,同时要民主地对待学生,听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意见、建议,并将其与自身的教学工作改进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意见、建议、欲望、要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以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给予学生关爱帮助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学习基础方面的,有学习技巧方面的,也有学习信心方面的,学生一旦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会在内心产生畏难消极情情绪,不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此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对于学生学习基础方面的薄弱环节,教师应当对学生强化指导,帮助他们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拟定针对性补救措施;对于学习不得法的学生,可以对其开展学习技巧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另外,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心理上遇到障碍,教师都要竭尽所能地对学生予以帮助,尤其是通过谈心交流或者短信互动、邮件互动等方式,与学生拉近内心距离,走进学生的内心,和学生成为“师生加朋友”的关系。给予学生关爱,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帮助,能够让学生更加信任教师,从而积极投入到教师所任教的语文学科学习之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实施激励教学评价有助于增加学生积极情感

依据问卷调查显示,有百分之八十六的高中生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评价能够提高自己对学习的投入程度。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很少对学生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认为高中生接近于成人,需要抓紧时间开展知识点教学,不一定要在教学评价上浪费时间。实际上,这种理念是错误的、片面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能够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成功、满足、享受等积极情感,这种积极情感会在学生内心转化为语文学习的促进力,让学生更加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许多学生在谈及自己进步的原因时,都谈到教师的鼓励使他们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激励评价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非智力因素作用不可忽视。

四、创造竞争学习氛围有助于提升学生上进欲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上进心激发出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应当深入思考的话题。让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展竞争,必将会有效激发他们内心的竞争欲望,以此实现奋蹄不用扬鞭的效果。为了创造更加有效的竞争氛围,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基础与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级,以层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在这样的竞赛中,每一名学生所面对的竞争对象都是与自己能力、基础基本一致的同学,优秀生对优秀生,学困生对学困生,让同一起跑线的学生开展学习竞争,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上进欲望,让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活起来、动起来,以这种竞争性的氛围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态势,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掌握目标任务。

五、提高记忆方法技巧有助于巩固学生学习成效

除了智力因素之外,学生的记忆方法也很重要,对高中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发挥重要的影响。记忆方法得当、科学,能够提高学生记忆成效,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当向学生介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记忆力特点,合理安排不同批次学习与复习的时间间隔,让他们花费最少的时间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还要向学生推荐各种成功的记忆方法,如对比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等,通过向学生推荐各种先进的记忆方法,以达到学生巩固记忆成效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兴趣、情感、欲望等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成效发挥着重要影响,广大语文教师应当开展针对性研究,拾遗补缺,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祝允申. 非智力因素与语文课堂教学[J]. 今日科苑. 2006(05)

[2]王剑. 语文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S1)

[3]王利平. 兴趣与非智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字: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学阶段

【中图分类号】G420

一、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1.文化传承的需要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渊远流长,而语言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下去。然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淡化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有责任与义务重视语言文学,珍惜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财产。

2.自身能力的需要

汉语言不仅培养了学生深厚的文学素养,旨在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它不仅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还加强了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国民的人文素质,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3.时代人才的需要

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增强,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孔子学院在全世界范围内遍地设立。我们要把握这一时机,努力学好自己的母语,以满足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高要求。

二、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模式因循守旧

目前,对于汉语言文学这一课程,很多中学老师上课方式呆滞死板,他们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这一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很多时候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倾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逐步削弱,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开发与利用。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同时,还存在课本知识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忽视对汉语言文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使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中学阶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中学阶段的课堂大多枯燥无味,很多老师只是机械化教学生汉字的读法与写法,讲解课文逐字翻译,学生根本产生不了兴趣。中学阶段的语言教学基本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不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加之教学中欠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课堂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就逐渐被剥削,致使教学效果不佳,达不到教学目标。

3.教师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时代在不断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得教师要不断调整以适应他们的需求。然而,现阶段很多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能力有限,他们不能够创造性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不能积极的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课堂中。教师总是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汉语言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化的跟着老师的思维方式走,自己并没有独立思考,造成学生仅能单纯地模仿,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中学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

1.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汉语言文学基础各不相同,其学习兴趣与动机也不同。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合理的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1)兴趣式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中,常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根据现阶段学生兴趣相应的安排教程。如室外教学,教师可以举办演讲比赛或者诗歌朗诵比赛这类课外活动,一方面寓教于乐,另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是快乐的。

(2)分层教学模式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发展潜力将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样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同时学生也能够最大化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与时间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

(3)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教师领导为辅,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为主的一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更是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现代教育者就要经常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如图片、实物、收录机、幻灯机、录像机等辅助工具,给学生创造一个集视觉、听觉与感觉一体化的汉语言学习氛围,利用情境和设置情境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直接地、具体地获得汉语言文学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尽可能的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如互动式教学、活动化教学、情景剧式教学等。

3.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教师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中不仅只是一个领导者、一个组织者,更应该是学生坚强的后盾。优秀的教师队伍不仅能够带动整个学校的学习校风,而且能够使学生爱上这个老师,从而爱上这么汉语言文学这门课,对推动整个教学任务具有重大意义。中学各高校应加大力度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并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同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使他们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结语

汉语言作为我们的母语,与我们生活和共组息息相关;同时作为我国五千年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汉语言文学传承与发展下去。中学阶段的汉语言教学对整个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中学阶段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需要我们不断的对此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晓欢.浅谈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途径[J].科学与财富.2011(10)

[2]石慧.论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

[3]田玲.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