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档案学

档案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档案学范文第1篇

图书馆学:“我翻遍《中图法》22大类,就是找不到你的归宿,后来我在社会科学总论后给你单列一架,¥520(我爱你)”。

情报学:“纵观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我用布尔逻辑模型、向量空间模型、模糊集合模型测算了一下咱俩的相关性,竟然为1;后来布鲁克斯知识结构方程k(s)+ΔI=k(s+Δs)告诉我,今生的相遇以致完全吸收绝对是前世的分注定”。

档案学:“生活的全部就好比全宗一样,里面的每一卷都记载着你我的故事。按照年度梳理,可以还原从相识、相知到相守的过程。按照机构(问题)去体现,那么每一次的浪漫、相诉、呢喃,就像电影一样娓娓道来。这里面没有三次鉴定,这一切的一切,保管期限我给的都是永久,好似美国文件中心挑选出的那3%(美国文件中心挑选进入综合档案馆永久保存的档案数量比例为3%)。作为全宗的管理者,我将‘用艺术家的同化力去搭建’。待多年后的某天,翻开全宗还原和再现历史时,我相信由个体组合而成的结构才是‘档案体’的灵魂。珍惜,与你的每一个阳光午后”。

为什么公众对于档案学专业的印象也是古板、枯燥呢?因为他们不了解档案工作是什么,档案专业学什么。只是主观地认为档案工作就是守着一堆过时的文件,青灯孤影,默默无闻。只有真正懂门道的,才会知道档案学学科本身独有的情怀。她的情怀不是在台面上、公众前、即时的,她是幕后的、长远的、历史的。

我们经常在一些媒体看到、听到“新闻人”“法律人”等台前人物的相关报道,很少看到“档案人”的相关事迹。档案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档案人是这个国家历史的记录和保存者,也是证据神圣性的捍卫者。因为我们比任何人都知道历史空白、事实偏差所带来的危害,同样,也比任何人都明白档案是厚重文化的基石。好多人不了解档案学专业,说我们总是和其他大学科搭亲戚,没错我们的确是交叉性学科,可中华文化五千年,档案学专业发展到今天才短短几十年,请大家给档案学一些时间,让我们来舒展自己的“情怀”。

档案学的情怀,还体现在那些从事档案工作几十年的老档案工作者身上,这种情怀是从一而终的勇气和不辱使命的担当。用我们人生短暂的几十年与档案为伴来坚守漫漫历史,难道这不是一种情怀吗?

信息时代,人们更喜欢追求速食主义,利己行为。档案人默默于幕后、不求名利,从事一生的工作可能到一百年、二百年后才能看到成绩,难道这不是一种情怀吗?

档案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合著网络;社会网络;科研合作;信息计量;ucinet

1 引 言

随着档案学的发展。学科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者通过科研合作共同完成,日益增多的科研合作,反映到上便是合著现象的增多,而学者间科研合作的发展,则体现为合著网络参数的变化。为了对档案学科研现状、科研合作规律进行揭示,研究档案学合著网络无疑便有了必要。

合著网络是因学者合著论文而形成的社会网络,本质上它考虑的是学者间的关系,反映到图形上则表现为由多个节点及节点间连线组成的网络图。作为社会网络的一种,合著网络可以被理解为合著者及其合著关系的集合。国外对合著网络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g.melin、o.pebsson、m.e.j.newman、yasminh.said、edward j.wegman、a.l.barabasia等基于不同的学科数据对科研合著网络进行了研究。国内也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朱庆华在他的文章中对合著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进行了介绍,梁立明等则基于cscd的数据论述了省际合著网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和地域趋向,另外,刘蓓、刘则渊、尹丽春等也对科研合著网络做了一定的探讨。综观已有的研究,研究点集中于图书情报领域。且所做的工作主要集中于理论方法的探讨上。对于档案学科合著网络的研究,目前国内外都还没有出现相关的研究文章,为了揭示档案学科研合作的现状、分析档案学科研团体的分布情况、总结档案学者的合著规律,本文拟对我国档案学合著网络进行研究。

2 数据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关系定义。笔者获取了cnki(

可以看出,中间中心度高的学者分为三种类型:何嘉荪、陈智为等老学者构成第一种类型,他们有着较高的学术地位,联系着较多的学者,其中间中心度值相对高:郭莉珠、荆秀昆等人构成第二种类型,这些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文献保护等技术性课题,由于研究内容专业性较强,学者间科研合作较为密切,这说明技术性研究课题需要较多的合著联系,其可替代性和逃逸性要低于理论研究课题。黄霄羽等青年学者属于第三种类型,他们在档案学科研领域表现活跃,也联系着较多的合作者,有着较高的中间中心度。

中间中心度反映的是学者在网络中的连接作用,分析显示:近86%的档案学者中间中心度为0,同时,高中间中心度学者数量也很少,这说明在档案学科研领域,科研网络是由少数核心学者连接起来的。

3.2 档案学合著网络的子群研究及研究团队分析。学者进行科研合作,会组成各种科研团队。档案学研究领域有着多个科研合作团队。如按一般的理解,中 国人民大学的学者与武汉大学的学者会归为不同的研究团队。档案学科研领域存在着多少科研合作团队?各科研团队的凝聚力怎样?这些都可以通过分析档案学合著网络数据得到解答。

3.2.1 档案学合著网络中的k-丛分析。k-丛是社会计量学中的概念,由赛德曼提出。k-丛是一个最大联通子图,其中每个点都与其他k个点连接,k-丛是整个网络中一个凝聚力相对较高的区域,通过k-丛分析,可以发现具有较高凝聚力的子群(如果存在这样的群)。

利用ucinet软件对档案学合著网络数据进行计算,设定k为2,对档案学合著网络进行2k-丛分析,共得到2450个2k-丛。

根据2k-丛的定义,如果2k-丛规模为n,丛中每一个节点与其他n-k个节点都有着直接连接关系,如果一个2k-丛规模为3,则其中每个节点都要与至少一个其他节点相连。计算结果显示,档案学合著网络2450个2k-丛中,规模为3的丛有2217个,规模为4的丛有232个。规模在4以上的仅31个(见表4)。档案学合著网络中大部分2k-丛规模都很小,说明多数档案学者的合作广泛度都很低,仅与很少的学者有过合作关系。

档案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档案学;学术规范;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084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6-0510(2008)12068-03

一、建立档案学术规范

学术规范问题的核心是学风问题,而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科的生死存亡。总的来说,档案界的学风是比较好的,大多数档案学者都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勤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新,并自觉抵制学术腐败,这是我国档案学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不竭动力。

然而,当前档案学研究中的确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学风。如抄袭剁窃、自我吹嘘、互相吹捧、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我们不能像对一般商品那样对档案学术研究设计出一套可以量化的、方便操作的标准,但在科学精神、文风文德、术语概念、学术评论等方面为档案学者制定出一些共同遵守的规范则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一)规范学术精神

鉴于档案学的学科特点,每一位档案学者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加强与档案部门合作,紧密联系档案工作实际,善于从鲜活的档案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透过纷繁复杂的档案工作表象抓住档案工作发展规律。力戒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尤其要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文字游戏和空洞说教。即使从事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我们也不能脱离档案工作实际,因为任何一项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都包含着某种特定的应用目的。更何况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档案学应用理论与技术研究之间本来就互相渗透、互相交叉,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将其非常清楚地区分开来。研究档案史、评价历史上的档案工作现象、档案学思想和档案学理论,也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事实,而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实事求是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科学方法,彼此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二)规范文风文德

档案学理论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且被档案实际工作者所接受,才能发挥其对现实的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档案学研究者应努力培养严谨、严肃、严格的科学工作作风,不盲从、不迷信、不附和、不武断,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善于提出新问题。勇于开拓新领域,探求新知识,并大力提倡运用清新质朴、通俗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剖析档案工作现状,揭示档案工作规律,预测档案工作发展趋势。切忌人云亦云,因循守旧,故弄玄虚,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档案学研究者还应加强文德修养,自尊、自信、自强、自律,淡泊名利,谦虚好学,不抄袭剽窃,不,把做人与做学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规范档案术语概念

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对现有的档案术语概念进行审查清理,在词形、语义、专指性、配套性等方面严格把关,剔除那些内涵模糊、外延过大、语义陈旧、专业化程度较低的所谓术语概念,重新建立一套符合档案专业特色的、符合档案学发展需要的术语概念,使档案学者们在统一的术语概念基础上进行学术交流和探讨。

二、健全档案科研管理体制,研究档案学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档案学研究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档案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而造成的。因此,适应社会和档案学发展需要,改革档案科研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档案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要与我国档案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及档案工作改革的精神相一致,抓大放小,充分调动各级档案科研机构和档案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档案科研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国家档案学发展战略,确立档案科研布局,协调各档案学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组织全国性档案学优秀成果的鉴定、转让、评奖工作。在此前提下,有计划地逐步改变我国档案学会条块分割的分布状态,使之完成社会化的转变,成为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的非官方机构,并注重促进学术民主。

与此同时,要逐步改变目前的档案学研究方式,重建档案科研系统结构,实行档案学研究集约化,优化配置档案科研资源。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微观主体是以档案学研究者为最小单位的,档案学研究者的创新性是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物质载体,其提高和改进的途径主要在于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档案科研人才的素质。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宏观主体是以国家为最大规模的,国家的档案学发展战略是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核心力量,档案学的整体水平能否提高,关键在于国家的档案科研政策是否正确。而要实现二者的结合,就必须建立档案科研共同体,即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档案科研小组(课题组)或档案科研开发群体。通过档案科研共同体,将不同部门、行业、地区的档案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将从事理论工作的研究者和从事实际工作的研究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集中资源,取长补短,高质量地完成档案科研课题,并可避免或减少低水平重复研究。档案科研共同体的大量出现是实现档案学研究集约化的基础和基本任务。

另外,要研究档案学学科发展政策,制定档案学发展战略。档案学发展政策研究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总体上对档案学的学科发展进行考察,研究需要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保证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合理发展,才能使其同档案工作实践相适应、相协调:二是针对档案学的具体领域或具体方面的发展,研究需要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保证该领域或该方面具有更大的发展活力。具体来讲,就是要研究各类档案学研究机构的协调与合作政策,档案学研究经费的划拔政策,档案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政策,档案学理论研究队伍的建设政策等。档案学的发展战略是档案学发展的长远性、全局性蓝图,是对档案学未来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的规定和谋划。它以长远的战略目标来规划当前的行动方案,要求既要重视对事关档案学发展大局的热点问题和重要领域的研究,又要注意档案学理论的整体发展。制定档案学的发展战略一定要结合档案学的学科发展规律,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尤其要与我国档案学研究系统的总体规划相适应。

三、进一步加强档案学术评论工作

近20多年来,我国档案学术评论有了一定的发展,不少杂志都先后刊发了篇数不等的述评文章,其中不乏上乘之作。这自然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档案学术评论所受到的重视与应受到的重视,还有不小的差距;档案学术评论所发挥的作用与应发挥的作用,也有不小的距离。也就是说,档案学术评论还没有被摆上应有的位置,研究水平还比较后,远远不能适应档案学发展的需要。

为进一步加强档案学术评论工作,当前我们应下大力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提高对档案学术评论重要性的认识。首先,档案学理论研究者要正确认识档案学术评论在档案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 用,了制档案学术评论的内容和范围,进而明确开展档案学术评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义不容辞的职责,切实加以重视。中国档案学会及地方各级档案学会要把档案学术评论列入各自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召开包括档案学术评论在内的专题座谈会和学术讨论会。档案学会会员及其他档案工作者要刻苦钻研档案学理论,积极撰写档案学术评论文章,藉此交流经验,逐步完善档案学术评论的内容,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一门分支学科来建设。

第二。开辟档案学术评论园地。目前我国既没有档案学术评论刊物,也没有哪一种档案杂志设置档案学术评论专栏,这显然不利于档案学术评论活动的开展。从长远来看,创办一种以档案学术评论为主要内容的杂志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各级各类档案杂志应开辟学术评论专栏,增加理论研究的比重,这对提高刊物的质量,扩大其在社会上的影响也是不无益处的。

第三,建立档案学术评论队伍。这支队伍应以档案专业教师为主体,因为这部分研究者为了教学的需要,大都对档案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理论造诣相对较深。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档案实际工作者也要结合工作实践,积极参与档案学术评论,对档案理论界的一些观点和现象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档案专业学生是档案研究的后备军,应重点加以培养。各档案专业教学点应在课程设置时安排档案学术评论的教学内容。攻读档案学硕士、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更要把档案学术评论当作一门专业主干课来学习、研究。

四、努力改善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

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泛指档案学研究系统之外的与档案学研究系统直接或间接发生联系的一切要素和条件,主要有:向档案学研究系统给予政策支持的政策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输入科研人才的教育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划拨科研经费的经济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提供有用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知识环境,向档案学研究系统输送组织与管理技术的实践环境,接受与检验档案学理论的档案工作实践环境,以及普及与推广档案学研究成果的中介机制等。

应该肯定,改革开放以后档案学研究系统的外部环境较前有了很大的改善。社会档案意识逐步增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已为不少人所接受。但是,不利于档案学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存在。例如,档案学的学科地位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档案科研经费一直缺乏稳定的来源,许多带有规律性的档案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当前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强宣传,深化研究,努力提高档案学的学科地位。不仅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工作基本知识,而且要宣传档案学及其知识体系,使大家明白建立与完善档案学研究系统、优化其外部环境既是档案学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科技、文化及社会生产力整体发展的需要:档案学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社会各项工作的发展也需要档案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档案服务;档案学只有与经济、科技、文化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提供最佳服务。以此唤起社会各界对档案学的理解、重视与支持。各级档案学会要积极鼓励、动员广大会员参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以扩大档案学的社会影响。档案学研究者要刻苦钻研档案学理论,不断深化档案学研究内容,努力提高档案学的科学水平,使档案学在现代科学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第二,多方筹措科研经费,增强档案学研究系统的活力。建议国家档案局在“科技三项费用”之外设立一种档案科研专向基金,或向国家科技部中请增加“科技三项费用”的额度,以资助重大或具有典型意义的档案学课题研究。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专业主管机关应根据需要和可能,划拨一定的经费,专门用于档案科研工作。各级档案学会也要通过各种方式筹集科研经费。此外,档案学研究者要认真组织力量,积极申请国家和地方社科、教委及其他基金项目。也可利用自己在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与其他单位联合开展档案学理论研究,以缓解档案科研经费紧张的矛盾。

第三,建立、健全档案科研成果的推广机制,改善档案工作实践环境。首先,要建立、健全档案科研成果的推广机制,使档案学理论能够快速、顺利地运用于档案实际工作,发挥其对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规范作用。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档案教育培训,注重实效,尽快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及理论水平,增强其接受、消化、运用档案学理论的能力。

档案学范文第4篇

网站文件是指组织机构在处理业务活动过程中,通过网站形成的、具有原始记录性的电子文件,包括网页、后台数据库文件、程序文件等。网站文件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组织机构通过网站进行的业务活动的轨迹,具有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一、网站文件归档的必要性

网站文件是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对于组织机构来说,网站文件是组织机构在进行业务活动的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属于组织机构活动的证明。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网站文件是构成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历史的桥梁,具有历史性。但网站文件具有更新快、寿命短以及惟一性的特点,这就使得网站文件的保存必须要及时、可靠。

二、网站文件归档的可行性

就世界范围来看,由图书馆来承担的网页收集项目对网页的捕获、归档、存储都进行了研究,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鉴定的角度不同,图书馆更加关注的是网页的文化价值,而忽视了其原始记录性,对于元数据捕获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网站文件归档的任务应当由档案部门来承担,档案学理论可以借鉴到网站文件归档中来。

1、电子文件管理对网站文件归档的借鉴意义。网站文件本身就属于电子文件的范畴,可以按照电子文件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网站文件的生成、、捕获、归档、利用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应当对其全程控制,不仅保存网站文件本身,还要连同元数据、变化日志、插件程序等一起保存,才能保证网站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来源原则对网站文件归档的借鉴意义。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站文件,最好的方式就是以网站为单位进行保存,同一个网站的所有网站文件保存在一起构成该网站的“全宗”。网页与网页之间的链接关系和网页与程序文件的依附关系也不能被破坏。目前美国的互联网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已经体现了“来源原则”。

3、档案鉴定理论对网站文件归档的指导作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法国档案学者罗尔德·瑙格勒提出了电子文件的“双重鉴定论”①,一方面要判断电子文件信息的有用程度,另一方面要判断电子文件有用程度实现的可能。网站上的信息以多种格式存在,并且具有多种表现形式,需要从技术上判断其有用程度实现的可行性。对于网站文件内容上的鉴定,可以借鉴加拿大档案学者特里·库克(Terry Cook)的“宏观鉴定战略”,从能否反映该机构的职能,能否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否满足人们的社会期望等角度进行鉴定。

4、档案部门理应承担网站文件归档的责任,由机构档案室对本机构网站包括内联网和外联网上的网站文件进行归档,公共档案馆对所有的公共网站上有价值的文件进行保存。

三、网站文件的归档策略

1、网站文件归档范围的确定

并非所有的文件都成为档案,同样,并非所有的网站文件都具有长期保存的价值,因而需要制定一个策略决定哪些需要归档,需要保存多长时间。

从内容上来看,有两种基本的收集方法:广泛收集法(comprehensive approach)和选择收集法(selective approach)。广泛收集法是通过自动捕获软件收集网络上的一切资源。②选择收集法由人工进行鉴别有价值的文档然后再进行收集。③。

从技术上来看,应当归档的文件包括:系统软件、自动化软件的结构文件、日志、cookies、索引、图形、文本、出版物、图像、音频、视频。

2、网站文件的捕获策略

捕获策略取决于网站的类型和复杂程度,最常用的两种捕获方式是:对象驱动法(object driven strategy)和事件驱动法(event driven strategy)④。适合于由HTML文件构成、不能实现交互功能的网站。事件驱动法主要是捕获网站和用户之间发生的事件或事务,适用于数据库驱动(database-driven)的动态网站。两种方法的最大不同就是着眼点不同,对象驱动法关注的是构成网站文件的对象,而事件驱动法关注的是网站和用户之间的单独的一个事件。

以上两种方法讲的是什么元素需要捕获,并没有说明捕获时间。捕获的时间取决于网站变化的范围和频率。网站更新存在以下四种情况:(1)经常更新,更新间隔的时间是三个月以内;(2)不经常更新,更新间隔的时间是三个月以上;(3)有规律地更新,按照计划有规律地进行变化(例如一周一次,一天两次);(4)不规律地更新,没有按照计划进行更新,更新时间比较随意,更新间隔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按照以上四种变化情况,网站可以分成以下四种类型:规律且经常更新的网站、规律但不常更新的网站、不规律但经常更新的网站、既不规律也不经常更新的网站。捕获网站文件的时间是由网站的变化情况来决定的,跟踪不规律但经常更新的网站难度很大。

3、网站文件的保存策略

由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不断更新,今天还存在的电子文件十几年或几十年后未必能够读取。除了HTML文本文件属于非专利的形式外,网站上包含许多专利格式,例如,Java程序、ActiveX程序、.jpg格式文件、gif格式文件、.tiff格式文件等都是网站的构成要素,所以仅保存HTML文本文件是远远不够的。网站的内容、结构、背景都要保存,脚本程序(Script)和插件程序(plug-in)也需要保存,对于网站文件来说,元数据和数据同样重要。

网站文件的保存方法主要有数据考古(Data Archaeology)、仿真法(Emulation strategy)和迁移法(migration strategy)。数据考古是由格拉斯哥大学的Seamus Ross 提出的一种方法,也叫数字考古(Digital Archaeology)⑤,是将在当前软件下生成的且以当前格式保存的电子文件移动到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直到将来利用的时候才将其转移到新技术环境下。仿真法是指用一个计算机复制另一个计算机的运行活动的过程,仿真计算机能够逼真地模拟原始计算机,并将其取代⑥。迁移法指的是把数据从一种过时的数据格式移动到当前使用平台,例如将word97格式保存的文件移动到office2007软件平台中。与数据考古和仿真法相比,迁移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数据考古只能作为一种短期战略(大约五到十年),并非长久之计,而仿真法仍然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并且对技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迁移法是目前惟一的长久保存方法。⑦

四、网站文件归档存在的问题

虽然网站文件归档的项目已经展开,人们对网站文件的关注程度逐步上升,但是目前网站文件归档尚处于探索阶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国内网站文件归档的有关研究还是相对滞后的。

1、动态网页的捕获问题

动态网页一般都有后台数据库做支持,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网页会根据用户的要求和选择而动态改变和响应,用户的客户可以在网站上留言发表疑问、建议和意见等。动态网页的组成要素(内容、结构、背景)都是通过数据库自动生成新的页面,无须手动更新,例如在线采购系统、商务交流系统中的订单都是自动生成的。

2、网站文件管理流程该如何设定的问题

文件的流程管理属于业务活动的特殊流程,负责管理组织机构所有业务流程中形成的文件。网站文件与一般的文件管理流程也有所不同,因为网站文件的生成、控制、传播和保存的责任相对比较分散,给网站文件的管理流程设计加大了难度。

3、网站文件的长久保存问题

网站文件长久保存包括软硬件更新对网站文件的再现,网站文件保存体系的构建,备份和容灾系统的建立等。在数字保存方面,OAIS参考模型已经成为公认的标准,网站文件的保存也可以借鉴OAIS参考模型,实现长久保存和利用。另外,也有人提出了建立软件和硬件博物馆来实现数字文件的长久保存。

4、相关的法律问题

比如,著作权问题,网站文件的作者是无法明确的,有些还是匿名的;编辑权问题,包括URL链接的相对变更、文字编码转化、信息单元表现形式的变更⑧;采集权问题,档案部门是否有权对网页进行下载、复制、备份;长期保存权问题,保存机构是否可以无限期拥有作为国家文化遗产的网站;公布权问题,保存机构捕获网站文件之后是否具有公布权;隐私权问题,在对网站的利用过程中是否侵犯了网站形成者的隐私权。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

谢伦伯格曾经说过,“电话是掠夺历史的盗窃者”,在人们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有没有意识到网络带走了历史呢?

注 释:

①哈德罗·瑙格勒:《机读文件的档案鉴定:一份“文件与档案管理规划”纲要性研究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4年。

②kulturarw3.kb.se/

③pandora.nla.gov.au/index.html

④Dollar Consulting. ARCHIVAL PRESERVATION OF SMITHSONIAN WEB RESOURCES: STRATEGIES, PRINCIPLES, AND BEST PRACTICES. siarchives.si.edu/pdf/dollar_report.pdf.

⑤Seamus Ross and Ann Gow.Post-Hoc Rescue of Digital Material.

⑥Jeff Rothenberg.Using Emulation to Preserve Digital Documents,原文:”Emulation as a process in which one computer is used to reproduce the behavior of another computer with such fidelity that the emulation can be used in place of the original computer”

档案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档案学;基础理论;发展历程;反思

0 前言

我国对档案学的研究历经50多年,其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为分析档案与档案管理的规律,是档案学生存发展的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档案学理论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虽然已成为档案工作历时长、体系健全的国家,但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对于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及反思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 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发展

1.1 档案学基础理论内容丰富

1978年以来,我国档案学相关研究者利用依照国家恢复处理档案领域的规定要求,研究分析档案学相关原理准则、档案全宗、档案学特点、档案人才培养、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发展对外等问题。此时出现了很多知名档案学理论研究著作,对档案学特征、地位、出现和发展、档案规律等等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之后的10年中,改革开放逐渐深入和扩大范围,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开始涉及到档案分析法、档案学和不同学科的联系、相关法律、档案性质等,尤其此阶段流入了很多先进国家档案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宗理论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内容愈加丰富。

1990年开始,社会市场经济进步突飞猛进,基础理论和商品信息发生关联,且出现了对档案商品性质及价值的分歧,研究者有的提出档案有商品性质,而有的提出档案自身无商品性质,经过开发才具备这一性质。这一时期更加注重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档案工作规律、档案领域发展、档案馆建设等方面。

1.2 档案学基础理论深入发展

1980年我国对档案学理论研究集中于问题自身。而自1990年开始,档案学研究发展了知识管理、电子商务、公共管理、电子政务等方面,重点分析涵盖信息知识内容、电子档案含义及影响、相关部门提出的档案工作思想、政府信用档案管理理论等等。

1.3 档案学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比较重视和实践结合。很多知名作品中都重点分析了基础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且很多选此题展开消深入分析并立项。选题中如对公共档案馆和实践结合、家庭档案服务和实践结合、档案和社区管理结合等,全部体现了基础理论和实际工作结合。

1.4 研究方法丰富繁多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分析需要利用相关方法展开,且理论体系是否健全很大程度上受到研究方法的影响。1980年之前,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较少,主要有观察法、调研法、定性法等等。而后,方法逐渐更新和丰富,增加了定量法、统计法、系统论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学者和研究专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反思

2.1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2.1.1 缺乏对档案学基础理论深层次的分析

即使目前社会档案学基础理论内容较为丰富且研究成果繁多,档案学基础理论却仍旧缺乏深层面的分析,几乎存在于表面分析。如档案学文件生命周期论,其最早出现是在20世纪40年代,到了1980年左右逐渐发展完善,但是于20世纪60年代时曾三引出档案自然形成原理,即使生命周期论主要针对文件进行分析,但是自然形成理论则而针对档案进行的分析,两者阐述的观念和观念几乎相同。可是相关专家学者并未对这两个概念理论加以深入分析,并未自理论向整体全方位地明确说明档案自然形成和对档案工作实际要求和限制的影响。

2.1.2 创新性研究成果匮乏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出现了部分本土创新成果,然而这些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并不可观,和先进国家的理论比较,作用和意义较小,对于其他国家乃至世界的作用不够明显。所以,我国档案学目前存在的特色理论分析仍旧需要改善和深入,应强化对档案学特色间联系的研究,以显著体现出档案学的特点和符合发展需求。

2.1.3 方法移植现象存在

当今社会让不同学科的专家沟通更具便利性,档案学同样移植了不同领域的基础理论,如经济理论、价值理论等等。即使此种移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档案学研究,却仍旧发挥出了消极作用。很多专家把与档案学性质和原则不相关的理论移植来,让档案学理论、规律愈加繁琐,阻碍档案学进步。理论跨越通常涵盖了方法改变,档案学基础理论分析一定要避免轻视方法论改革。在吸取原有研究方法的同时,应加强对方法的创新和更新,既可以为原创方法,还能够使其他有关领域或他国研究方法。

2.2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建议

2.2.1 加强档案学与有关领域的结合

随着社会进步,不同领域间概念和范围愈加不清晰,交叉学科数量逐渐增多。和档案学有关的如情报学、电子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等,都为档案学扩大范围的研究带来帮助。不同领域间的关联让档案学专家能够吸取其他领域好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将其改变一定形式和内容融入到档案学基础理论中,以增加和提高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让档案学更科学有效地与不同学科结合,避免其孤立出现的问题发生,提出在学术领域的地位。

2.2.2 强化研究者原创意识

缺乏理论创新,必然会阻碍档案学发展。档案学基础理论如果要实现深入发展进步,则需要冲破限制,不停擦红心,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有效性。档案学理论为自平时应用和操作过程中总结而来。所以,档案学基础理论应和社会发展和用户需求相使用,创新模式方面,相关专家和研究者应加强对我国自身特色基础理论建设的重视,联系目前社会档案管理现实状况,推动原创档案基础浏览的发展,提高我国档案工作实力。

2.2.3 加快档案学基础理论和世界接轨的步伐

档案学基础理论主要研究的为档案学自身性质、规律等,其有宏观的指导作用,不受地点和区域的限制。开发和融合作为目前档案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即使世界不同区域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有一定的不同,却仍旧应加强对共同点的研究和重视。档案学相关研究者应站在世界范围内,以宏观大体的眼光,陆续展开与不同国家理论的对比,积极引进其他国家优秀的理论部门,健全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3 结论

档案学基础理论是档案学发展的基本组成部门,缺少基础理论的档案学是无法进步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优异的研究成果,但是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不断地丰富、创新、借鉴、开放、融合,才能健全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提高我国档案学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朱玉媛,曹晖,彭潇敏,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要成就[J].图书情报知识,2010,04(12):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