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知识文章

安全知识文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知识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知识文章

安全知识文章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知情权;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人事档案是公民个人情况、教育背景、社会经历等最基本情况的真是记录和反映,与公民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和前途命运,用人单位、社会组织等只有根据个人的人事档案才能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因此,公民对人事档案享有知情权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我国人事档案长期以来奉行的是一种封闭的管理模式,人事档案并不对本人开放,导致很多公民难以接触到自己的人事档案,因此,保障公民人事档案的知情权非常有必要。

1. 我国人事档案知情权行使中的存在问题

1.1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目前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长期存在着一种封闭的管理模式,当事人很难接触到自己的人事档案;由于管理的不善,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随意对档案信息篡改、伪造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导致很多人比如大学生因为人事档案信息的不实,找工作困难。因此,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必须要保障公民人事档案的知情权,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1.2公民对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和人事档案知情权的意识不足

在我国,知情权的理念还尚未普及,很多公民的档案知情权的意识比较低。虽然近年来我国公民对享有知情权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但是对于个人信息及人事档案知情权的理念却未展开有效的宣传,这些使公民自身也没有自觉主动行使自己的人事档案知情权的意识;有的公民、单位、组织对人事档案具有的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认识并不足,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人事档案是可有可无的;有些单位片面的将人事档案的内容格式化,致使人事档案的内容失真,弃档、死档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事档案内容的充实和利用价值的提升。

1.3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人事档案知情权是新时代的产物,所以,我国目前还缺乏有效的保障公民人事档案知情权的监督机制。目前,我国人事档案的管理主要是由劳动部门、人事部门、组织部门以及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由于有关部门的责任不明,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对此缺少有效的指导和必要的监督机制,导致我国人事档案知情权的问题被长期忽略。

1.4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率较低

由于人事档案主要是由劳动部门、人事部门、组织部门以及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管理的,而目前我国政府对人事档案的管理还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这就使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率低,能够提供给档案当事人或者用人单位的档案内容大多只是党团材料,很多内容大多没有参考的价值,人事档案的当事人无法对档案的内容进行准确的读取和认知,这就导致人事档案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档案的管理工作无法取得显著的成效。

2. 我国人事档案知情权保障的应对措施

2.1深化人事档案知情权的管理制度

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改革需针对现行管理制度的特点,营造人事档案的社会亲和力,保证公民人事档案知情权的行使。在人事档案的开放中也许有些信息的泄露不可避免,但是随着管理制度、监督机制和法律体制的完善,档案内容的的公平、公正还是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2.2提高公民人事档案知情权的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事档案在社会公民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提高公民人事档案知情权的意识,使他们懂得行使人事档案知情权的重要性。当前,必须加强人事档案知情权保障的宣传,推动个人、组织、单位提高对人事档案知情权的保护,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单位、组织等必须树立人事档案向公民开放的思想,使公民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知情权,这样不仅能够推动档案信息的公开,还有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3完善保护公民人事档案知情权的法律体制

人事档案知情权不仅涉及当事人的人身权利,还涉及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但是,目前我国的宪法对公民的知情权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公民和用人单位对个人权利的保护没有法律依据,因此,必须在法制方面对公民人事档案知情权加以规范,对公民知情权的范围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通过法律依据积极展开有关人事单位管理制度的改革,切实保障公民人事档案的知情权。

2.4健全监督机制,加强人事档案管理

建立健全国家档案行政部门的监督机制,同时完善个人、用人单位和社会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增加人事档案的透明度,避免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出现失真、泄露的情况;确立人事档案审查机构,定期对人事档案进行审查与核实,对于恶意篡改、伪造公民人事档案内容的行为要凭借法律法规对此做出应有的惩处。

2.5促进人事档案的信息共享

目前,在我国人事档案的管理中,主要使用的是实体档案,这种管理方法虽然能使档案发挥其原始凭证的作用,但不利于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要加强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现代化管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从而为公民实现人事档案知情权提供保障。

3. 结语

总之,现代中国是一个民主国家,知情权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公民享有的知情权是一个国家民主政治水平的重要体现。人事档案与社会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改革封闭的档案管理制度,提高公民人事档案知情权的意识,完善相关的立法,同时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人事档案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公民的知情权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作者单位:湖北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爽,高鸿雁,肖金良,李烁.人事档案知情权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档案.2010,21(6):54-55.

[2]王呈静.论我国人事档案知情权的保护[J].山东社会科学.2009,169(9):144.

安全知识文章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96-01

学校的安全工作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在校中小学生不断增加,校园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中小学生的教育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目前,许多学校缺少安全知识技能教师和课程,学生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技能训练,学习途径也比较单一,很难有效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在我校一次火灾逃生演练中,大部分学生面对火灾时,无法正确逃生。由此可见,普及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刻不容缓。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通过网络学习安全知识与技能,是安全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较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之一。

一、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学生安全知识技能

把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用于校园安全管理,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对于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校园安全教育网站可实现安全教育的信息化。安全教育网站的建立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登录网站,自主学习安全知识技能。网站不仅包括文字信息、音频视频资料,还通过技术手段模拟与真实情境相一致的事实与经验,使学生如临其境,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学习安全知识技能。

二、整合资源,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

当前,许多学校、教师、家长都缺少系统的安全教育知识,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学校要整合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问题的相关信息资料,为教师、家长、学生提供系统的、优质的安全教育资源。(1)开发设计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知识技能内容。如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在指导学生制作网站时,渗透安全知识技能学习,让学生收集游泳安全、应急逃生等安全知识素材;结合物理的电学课程,渗透用电安全、触电急救常识、如何正确使用电器设备、发现漏电情形的正确处理、电器火灾如何扑救等安全知识技能;结合化学课堂,渗透易燃易爆品的使用、保管,有毒化学品危害的处置,化学品火灾的扑救等安全知识技能。(2)人人参与,构建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全体教职工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安全教育,做到安全教育人人讲,时时讲,有内容可讲,从而形成系统的学校安全教育体系,既能减轻学校的压力,又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的安全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把各学科、各部门安全知识技能学习的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形成一整套安全教育资源,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能极大推进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

三、开发网络知识竞赛平台,检测安全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家长和学生是否切实掌握安全知识,可通过知识竞赛的方法进行检测。安全教育网络化的背景下,可利用网络知识竞赛管理平台软件,以音频、视频、模拟练习、竞赛题、多媒体等形式,让教师、家长、学生依托互联网参与竞赛。教师、家长、学生凭个人账号和密码可以登录平台自我检测,学校、年级、班级可以以单位形式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时间在家中上网参加竞赛,系统自动评卷并即时公布成绩。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知识竞赛,有利于学校、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安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促进安全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也方便学生检测自身安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时弥补不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四、加强家校联系,实施安全教育

通过安全教育网站这个平台,可为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和安全教育等多方面的指导、咨询和答疑。每个学期,由学校政教处、校团委和信息组联合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利用安全教育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各班开展两到三次以“平安校园,幸福家庭”为主题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平台的功能,可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安全教育网站的意义、内容,指导家长积极利用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定期通过校讯通向家长发送安全教育的短信,使家长学习掌握安全知识技能,扩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社会影响,形成学生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

安全知识文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匮乏

医学类高职院校拥有设备齐全、品质精良的各种化学实验室,并且针对药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等医学类专业学生设置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医用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接触易燃、易爆、有毒、具腐蚀性等危险化学试剂,如若缺乏相关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容易引发实验事故,造成不必要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丰富学生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保障安全,构建和谐、稳定、平安的校园,维护自然环境,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一、存在的问题

从近三年来基础化学课程从教经验来看,医学高职院校学生极度缺乏化学实验安全知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前

学生不提前预习,对实验目的、原理、内容一知半解,经常出现看一次教材做一个步骤的情况。相当数量的学生着装不规范,部分学生不穿实验服;女生披散长发进实验室;夏季身着短裤、短裙、拖鞋,将大部分皮肤暴露在外;冬季将棉服穿在实验服外面,帽子、手套、围巾不取下就做实验。

2.实验过程中

偶有学生带饮料、食品进入实验室,边做实验边进食;不按要求佩戴护目镜、使用通风橱、摆放药品和仪器;态度不端正,边做实验边聊天,甚至出现追逐、打闹的现象,实验室环境嘈杂;取用药品的方法、用量不规范,抛洒滴漏;操作不规范,时常损坏仪器,并且不及时清理和报修;遇到紧急情况,第一反应找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询问,不懂得独立思考、及时处理,且不清楚实验室的应急处理设备的具体摆放地点和使用方法。

3.实验结束后

学生不及时整理实验台面、药品试剂架和水槽里的残渣、水渍、废物等,随意处理实验废弃物,时常造成下水道等管路堵塞,对环境安全造成潜在威胁;不及时关闭各种仪器,既耗费能源,又减少仪器使用寿命,还容易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课后很少反思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反复犯同样的错误。

以上问题,在医学类三年制、五年制学生中均有发生,五年制学生更易犯此类错误。

二、原因分析

1.抵触情绪

近年来,高等院校化学实验室发生了一系列安全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使得化学这一门学科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负面印象,人们谈化学色变,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化学是一门存在安全隐患的学科。化学各分支学科的知识体系庞大、繁杂,题海浩瀚,高职学生不免会对化学产生畏惧、厌烦的心理。在药学、检验和护理专业中,由于护理专业以女生居多,部分学生更是产生了抵触情绪,只满足于课程考核过关,不愿意去了解化学实验的相关安全知识,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2.学生个体差异

高职学生大多数是异地就学,来自全国各地,各地的教育水平不同,实验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同,学生接受实验教育和训练的程度不同,造成入学后掌握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点在新生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3.高职院校校课程体系缺乏对化学安全知识的系统培训

在高职化学课程中,一般不单独开设实验课程,往往将其作为辅技能训练穿插在理论课程之中。由于课时限制,在实验课程编排中,教师更注重实验内容的完成和主要操作技能的培训,并不系统讲授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只在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每次实验的具体项目和潜在危险有针对性地做提醒和示教。采用此方式向学生传授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是零散、不全面、不连贯的,因此学生掌握的效果较差。当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惊慌失措,不能及时联想、调用过去所学及时处理。

4.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占课程考核比例低

在传统的课程考核和评价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更加注重理论课程的考核,对实验课程的考核在课程总评中所占比例较低,约为10%~20%,其中对于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考核更是少之又少。缺乏过程性考核和评价是造成高职学生化学安全知识匮乏的原因。

三、对策

1.深化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加强实验考核过程性评价

为了让高职医学类专业学生增强化学安全意识、丰富安全知识,高职院校教师可根据化学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实验课程改革,力求够用、实用,将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学习纳入课程体系,将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考核评价纳入实验考核范畴。对于高职新生采用系统培训的方法教授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对于老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定期强化安全意识。在实验考核的过程中,从实验态度、实验习惯、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操作规范程度、仪器使用熟练程度、安全设备的摆放地点和使用方法的掌握、实验结束后的清洁工作、完成实验报告、课后反思总结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提高考核结果在总评中所占比例。

2.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更是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科学。教师应联合学校其他部门的力量,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减少课程讲堂讲授、笔试这种传统的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的教学考查模式,多邀请国内专家进院校开设化学实验安全知识讲座;与院团委、学工处等部门联合举办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和技能竞赛,给予优胜学生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利用学校的微博、网站、微信等公众平台和推送相关化学安全知识;定期和院校保卫部门开展化学实验事故安全演习。

3.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德高为范,身正为师,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高等职业学院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对理论和实验教师定期培训,从药品管理、实验准备、实验规范、事故发生的应急处理等各方面进行强化训练。适当增加实验辅带教师的数量,提高师生比,消除主带教师和实验教师在实验课程中无法照顾每一位学生情况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岳玮,吴琼.化学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J]. 考试周刊,2014(70):143-144.

[2]单贺年.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11):42-43.

[3]赵良厅.情感教育如何促进化学教学效果[J].学园,2013(35):124-125.

[4]陆璐,柯世怀,洪素丽.浅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标准的制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3):89-90.

安全知识文章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食品安全;态度;行为

[中图分类号] R719.3;F272.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9-0123-03

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民生,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尤其重要。从事食品加工和销售管理的餐饮从业人员对食品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这些人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以及在进行食品制作管理的过程中是否融入食品安全的理念,直接与消费者的安全相关。为准确掌握该类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为积极寻求相关干预依据和管理办法提供现实数据。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宜宾市翠屏区从事餐饮工作的从业人员。根据具体餐饮单位的规模,在大、中、小型饭店以及单位食堂等分别抽取研究对象。其中随机选择大、中型饭店各200家;小型饭店、单位食堂各180家。研究单位一共760家。在所有研究单位中随机选择两名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制作具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共1520份,在研究对象填写后回收。共收回有效问卷1440份,回收率94.74%。

1.2研究方法

项目组根据有关资料[1-6]自行编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具体包括引言、调查对象情况、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对食品安全的态度以及具体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行为等内容。调查对象情况主要包括对象单位、性别、年龄、学历、专业、工龄、岗位等;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主要由20道经过优化的选择题构成,均为单选题,其内容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必须掌握的知识以及应该掌握的知识、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影响食品安全的有关情况等;对食品安全的态度以及具体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行为则为10道单选题。所抽调的从事调查的人员主要为宜宾市翠屏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宜宾市翠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宜宾市翠屏区质监局相关工作人员,在宜宾市翠屏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调查。

1.3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调查对象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2.1.1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比较 调查对象对于食品安全有关知识知晓率为60.76%。对于餐饮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具体时间、进行工商登记所需要的证件、何种疾病允许接触直接入口食物、工作服定期更换要求等知识掌握较好,均为85%以上;而对餐具卫生的“五关”内容、存放2 h以上食物的处理方式、吊销许可证的限制从业时间等相关知识掌握较差,在30%以下。见表1。

表1 1 440名调查对象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比较

2.1.2不同单位从业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差异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大中型饭店从业者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1.15%、小饭店为59.15%,单位食堂为61.75%。两两比较,χ2=2.04、0.11、.020,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3不同文化程度从业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小学及以下知晓率为49.58%,初中为59.20%,高中/高职/中专为61.45%,大学则高达63.29%,研究生及以上则为70.00%。提示从业者文化程度越高,其知晓率越高。见表2。

表2 不同文化程度从业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2.1.4不同专业从业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所有调查对象中,烹饪者804人、旅游服务90人、基础学习174人、其他372人,知晓率分别为65.02%、62.20%、54.20%、54.28%。其中,烹饪者、旅游服务者知晓率均高于基础学习和其他专业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不同专业从业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2.1.5从业工龄不同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从业工龄不同,知晓率不同。工龄越长,知晓率越上升。其中,10年以上者与7~9年者比较,χ2=046,P>0.05;与1年以下、1~3年、4~6年工龄者比较,χ2范围为10.15~308.9,P

表4 从业工龄不同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比较

2.1.6不同岗位从业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不同岗位从业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比较接近,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不同岗位从业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比较

2.1.7不同培训次数从业者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比较 未培训者知晓率为39.1%,培训一次者知晓率为56.80%、培训二次者知晓率为64.00%,培训三次及以上者知晓率为68.00%。培训次数和知晓率呈正比例关系。

2.2调查对象对食品安全的态度

有98.80%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接受定期体检、教育培训、遵循工作规范进行操作。无所谓者占0.70%,不愿意者占0.50%。愿意接受者与无所谓、不愿意者比较,χ2=2771.67、2783.05,P均

2.3调查对象从事食品安全的具体行为

有89.7%的调查对象遵循食品安全规范进行操作;偶尔遵循者为4.40%,从不遵循者为5.90%,遵循者与其他两种情况者比较,χ2=2002.83、2026.39,P

3讨论

民以食为天,说明了食物的重要性;病从口入,说明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熟食品的安全是“从农田到餐桌”的食物链中最终也是最重要的一环[7]。餐饮从业者直接接触食品,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8]。这些人员的安全知识掌握水平、对待食品安全的具体态度、从事食品制作和管理的具体行为等,均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9,10]。本研究表明,宜宾市翠屏区餐饮从业者的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只有60.76%。这一数据表明其比例尚小,相关培训工作还有待加强,具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对餐饮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其食品安全知识还相对匮乏,指导具体操作的理论基础尚不扎实,还需加大业务知识培训力度。

本调查涉及到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数据表明,文化水平和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呈正比例关系。文化水平愈高,相关知识的掌握就越多。目前我区的基层餐饮从业者多数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整体文化层次偏低,对于食品安全的态度及常识均有较大改善空间。根据这一数据结论,建议餐饮单位在招聘和选择人员时,不但要考虑应聘者的文化水平情况,在进行培训时,还要针对文化水平低者适当加大力度和范围 ,将其作为培训教育的重点群体。本调查还涉及到从业者的专业背景。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从业者安全知识知晓率较高,这提示在招聘和选择人员时,要考虑相关专业背景,尽量选择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除了部分中大型餐饮企业的部分管理人员及旅游服务人员具有食品安全或酒店管理等专业背景外,整体而言具有专业背景的从业者的比例非常低,在这一情况短时间难以根本性改变的当下,对从业者后天进行系统的专业安全知识的培训就显得极其重要。本研究还发现工龄越长者,其知晓率越高,一方面说明从业资历的重要性,也从侧面反映了对从业者进行后天安全知识培训的有效性,表明了培训次数以及相关工作经历对于知晓率的重要作用。根据这一结论,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有必要提醒餐饮单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对新老员工的食品安全教育培训要区别进行,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11]。

本研究涉及到关于从业者的从业行为,已经养成良好习惯的比例为89.70%。虽然占据绝大多数,但还有一少部分未得以全部实施,这是安全隐患所在。这表明在进行培训时,必须加强在工作重点执行,差异性地看待和对待培训对象,根据不同情况开展针对性地培训,确保将相关知识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S]. 2009.

[2]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S]. 2009.

[3] 卫生部. 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S]. 2005.

[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S]. 2011.

[5] 卫生部.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S]. 2010.

[6] 卫生部. 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S]. 2010.

[7] 李荷芬,范丽江. 昆山市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现状与改进措施[J].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6):114-115.

[8] 张磊. 餐饮业从业人员食物中毒相关食品安全行为现况调查及干预策略研究[D]. 复旦大学,2006.

[9] 童瑶. 长沙市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信行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中南大学,2012.

[10] 钱艳. 餐饮业员工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调查与培训研究[D]. 天津商学院,2006.

安全知识文章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安全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57-01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需要。结合思品课性质和学校安全工作实际,充分利用思品课课堂教学平台,开展安全教育,对加强初中生生命安全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十分紧迫而又必要。

一、丰富教材内容,增长安全见识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是进行初中生安全教育的主要依据,应该充分发挥教材在安全教育方面的作用。随着社会问题的变化,不断丰富教材内容,扩展安全知识,是初中生学习安全知识的迫切需要。

1.增添安全知识小图册

安全知识小图册作为课本的延伸阅读主要是为了弥补教材所涉及安全知识不具体的方面以增长学生安全见识。对初中每册思想品德教材附上小图册,既能强调思想品德课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也能更加详尽的让学生认识各种安全威胁及其如何处理相关安全问题。

2.增加“相关链接”二维码

所谓相关链接,是对初中思品课课本正文的一个补充,目的为了加深学生对相应章节知识的了解和理解。笔者通过对课本的调查发现,“相关链接”的内容比较少,而且涉及相关章节内容比较不全。因此,我们可以在思品课安全教育章节“相关链接”处,设置一个二维码,用于链接相对应的安全知识。扩展安全知识的内容,充分发挥“相关链接”的作用。二维码的设置,一方面可以解决课本编写的篇幅过多的问题,另一方面,二维码链接的内容包含文字、图片和视频,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以此来弥补课本内容不足,促进学生学习更多的安全知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能力,满足学生安全需要的目的。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新形势下初中生所面临的社会和学校周边环境日趋复杂,给初中生安全教育管理带来了更多挑战,也对思想品德课中的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生安全教育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品课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教师丰富的综合性知识和恰当的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提高初中思品课安全教育效果有效性的前提。

1.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养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因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求真务实、刻苦钻研,对于思品课专业知识,必须深刻理解并熟练运用。同时,学校要注重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培养,校内外开展更多的学术交流,对专业教师开展定期培训,鼓励教师吸收各种教授方法并大胆的用于教学实际当中。

2.讲授教学和体验教学并重

讲授教学和体验教学并重,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兴趣。各种教学方法有利亦有弊,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讲授教学能够系统的讲授各种安全知识,多数人一起接受教育,节约时间和资源。但理论性过强,难免造成学生听课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体验教学是通过预先设置情景,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进入设置环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演习让学生真正学会在某种危险情况下应付和处理安全问题。缺点是容易发生摔倒、踩踏等各种安全事故,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要把思品课中安全教育效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必须运用讲授法的同时注重体验教育的运用,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实际情况相结合,丰富教授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思品课安全教育教学效果。

三、构建安全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安全教育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安全需要,培养学生的安全行为的意识和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初中思想品德安全教育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迫在眉睫。

1.重视初中思想品德课安全教育的评价

首先,教师自身要认识到安全教育及评价的重要性,才能把自己对安全教育的理解充分的传递给学生。其次,学校需构建一套完整科学的思品课安全教育评价体系,以此来改变一些思品课教师的观念,很多思品课教师把本学科看作是考试科目,而教师的任务是使学生得到更高的分数,从而忽视了学生对安全知识的真实需要。重视思品课安全教育评价,对满足学生安全需要和实践学校安全管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安全教育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的初中思品课安全教育评价体系是初中安全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我们必须努力构建符合新课堂标准要求的、可操作的、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科学的安全教育评价体系。要构建科学的思品课安全教育评价体系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遵循评价原则,对学生的评价要贯彻激励性为主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安全教育的兴趣。对教师要贯彻发展性教师评价,鼓励教师重视安全教育。其次,明确安全教育目的,思品课安全教育评价要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满足学生安全的需要为评价目的。必须彻底转变安全教育的评价目的,评价不能仅仅是为了考试能取得好的成绩,而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再次,完善评价内容,安全教育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评价内容也需要全面。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评价内容的单一无法达到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全面性要求评价形式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张孝启.思想品德课要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J].青海教育,2013,(07-08)P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