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房屋建筑风水

房屋建筑风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房屋建筑风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房屋建筑风水

房屋建筑风水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电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预防

Abstract: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i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bridge engineering, civil engineering,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control problem of fracture is one of the main issues in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on how to prevent concrete crack problem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are analyzed.

Key words: hydropower engineering; concrete; crack; cause;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TU757.4

引言: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一般规模较大,施工条件艰苦,有的建筑结构甚至建在覆盖层等软基上,而且水工程混凝土建筑物一般采用高标号水泥、大体积浇筑,故裂缝是水工混凝土建筑物最普遍、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混凝土裂缝不但影响美观,如不及时处理,随着裂缝的发育,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安全性;结构性贯穿裂缝,将渗漏量增加,易发生渗漏,而且降低混凝土的承载力,结构钢筋锈蚀等,影响工程使用功能。因此,在设计和施工方面,要做好预防裂缝发生的措施,对施工过程严格按规程、规范要求进行控制;发现裂缝要及时观测、巡查、统计分析裂缝成因,并结合设计方、施工单位、业主、监理等共同商议,制定合理的裂缝处理方案,及时处理,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1水电工程中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成因分析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混凝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1.1温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由于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温度高时膨胀,温度低时收缩,当温度在短时间内变化过大时,造成内外温差,混凝土的温度形变过大,由此, 产生的基础约内外过大温差产生的不均匀膨胀和收缩附加应力将超出混凝土本身的抗拉能力,这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这种现象一般在北方地区较为常见,并集中发生在早春和秋冬季节。

1.2收缩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凝结之前会出现塑性收缩,塑性收缩一般是由于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而没有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而造成的,一般出现在干燥天 气,由于天气条件和混凝土本身内外温度不同,塑性收缩引起的裂缝严重程度也不一样。另外在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化学收缩,化学收缩一般是由混泥土拌合所产生的碱性离子与混凝土中一些活性较强的骨料发生化学反应,而吸收周围水分,导致混凝土内部膨胀而造成的。

1.3混凝土材料质量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因混凝土材料质量不合格而引起的裂缝较为常见。混凝土材料质量问题一般包括水泥质量差、外加剂的添加不符合技术要求、啥时骨料中有机质杂质多、粗骨料和细骨料级配不符合技术标准及配合比不当等等,这些问题都容易造成混凝土的裂缝。

1.4荷载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一些不当的荷载也会造成混凝土裂缝。例如在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尚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如拆模之前就向其加载,而这一阶段的混凝土结构只能自身维持稳定,不能承受外来荷载,稍有外力作用就很容易造成混凝土开裂。可见不规范的施工操作和没有足够的强度增长期,也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1.5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会造成混凝土结构受力变化,极容易造

成混凝土剪切和自重产生裂缝。常见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大多由下列因素造成:

1.5.1地基基础土质不均匀,特别是有些地基有软弱夹层未做可靠处理。

1.5.2地基浸水造成的地基不均匀。

1.5.3在冬季严寒天气冻土膨胀或冻土融化造成的地基不均匀。

1.6施工工艺问题引起的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的施工设计因素较广,因此由施工工艺问题引起的混凝土裂缝成因较为复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6.1在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浇捣、振实等各个工序中因操作不当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混凝土裂缝。

1.6.2模板设计不合理、支撑结构不可靠或拆模过早造成的混凝土裂缝。

1.6.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违规操作造成的钢筋污染、保护层大小不合适,造成钢筋与混凝土的碰撞从而引发的裂缝。

1.6.4不注重对混凝土的养护,使其表面过早干燥或内外温差大而造成的混凝土开裂。

2裂缝对建筑物的危害

裂缝是水电工程中最普通、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不发生裂缝的水电建筑物是极少的,严重的裂缝不仅危害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漏水,裂缝往往还会引起其他病害的发生与发展。如渗漏溶蚀,环境水侵蚀,冻融破坏及钢筋锈蚀等等。

3混凝土的裂缝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可以做到“防微杜渐”、防备在先,也是混凝土裂缝的事前控制,因此加强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的研究具有十分 重要地位。 做好预防工作应把好设计、施工及运用管理等各个环节。

3.1在设计上要注意到那些容易开裂的部位,如深基与浅基、高低跨处等,应考虑到由于地基的差异沉降或结构原因而引起的薄弱环节,在设计中加以解决。在构件截面允许、配筋率不变而且在浇筑方便

的情况下,钢筋直径越细、间距越小则对预防开裂越有利。

一些参数主要包括:

3.1.1在保证混凝土满足和易性和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单位用水量、砂率、坍落度、水灰比尽可能采用小值。

3.1.2添加外加剂,如减水剂、高性能引气剂和粉煤灰时尽可能取大值,提高混凝土和易性和流动性,增加抗裂性能。

3.1.3大体混凝土选用低热水泥,如通用水泥中的火山灰、粉煤灰、矿渣水泥和复合水泥。

3.1.4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采用掺入粉煤灰, 选择减水剂, 保证泵送流动度。采集原材料进行试拌, 尽可能地减少水泥用量 ,添加1级粉煤灰,将水胶比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粗骨料尽可能采用三级配,可减少温度应力。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对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降低温升, 减少收缩, 提高抗侵蚀具有良好的作用。

3.2原材料的选择。砂料细度模数控制在 2.4以上, 含泥量控制在1% 内。碎石针片状控制在 10 %以内,含泥量控制在1% 内,尽可能使用低水热化水泥, 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减少混凝土产生的收缩。

3.3 施工中严格控制好工序

3.3.1预防收缩裂缝。主要预防措施:(1)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3)混凝土浇筑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4)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5)在高温和大风天气加强养护,采取挡风遮阳措施。

3.3.2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基础处理,模板支撑可靠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

3.3.3大体积混施工,应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技术”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同时要采用塑料薄膜和草袋覆盖,以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0C。

3.3.4振捣要密实,同时加强养护,拆模后要挂草帘、铺草浇水或喷淋水养护保湿。

(1)二次振捣法消除混凝土沉缩裂缝。对于浇筑后坍落度已经消失接近初凝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 混凝土会重新液化, 能较好地消除粗骨料、钢筋下面的水膜, 消除沉缩收缩量。尤其是泵送混凝土特别需要二次振捣。

(2)二次压光消除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此种裂缝是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引起的, 发生在混凝土初凝至终凝期间, 消除此种裂缝应使用机械抹光机进行大面积、高强度的提浆抹光, 然后使用机械收光机进行大面积、高强度的收光, 将极大地提高混凝土的平整度和表面强度, 在混凝土终凝前再进行二次人工抹压收面。

3.4混凝土的养护和表面保护。养护的目的是使混凝土正常水化硬化,强度增长,不受或少受外界影响。关键是设法使混凝土温度慢慢下降到接近外界气温,缩小降温过程的温差。以便减小温度应力,尽量防止裂缝的产生常规的养护方法是,混凝土表面喷水,对一般混凝土结构,减少表面收缩,防止龟裂是可行的。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块体内外温度不一致,强度增长不同,常常是在强度增长慢的表面开裂,其养护就不能只满足于常规方法。具体说,尽量晚拆模,拆模后要立即覆盖或及时回填,避开外界气候的影响,养护期应以混凝土强度增长最快的阶段为准,即7~28 d,时间增加几天效果更好,必要时采用埋设冷却管通事宜温度的冷水冷却消除内外温差。

3结语

由于水电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环境恶劣、水文气象条件复杂、混凝土施工外界影响因素繁杂。因此 ,裂缝是水工混凝土建筑物难以控制,普遍存在的一种顽固病害。裂缝使建筑物出现渗水和侵蚀破坏、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至关重要, 同时应重视设计和施工环节,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黄浩,田桥.浅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防治及补救[J].科技资讯.

房屋建筑风水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工混凝土;裂缝;预防

水利工程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工程,目前我国正在大规模、高速度地进行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水工混凝土却经常受到各种裂缝的威胁,增加了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修理与加固费用,影响或限制了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并缩短结构的使用年限,影响效益和安全,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浪费资源,甚至引发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水工混凝土的常见裂缝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水工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及类型

水工混凝土一般为防水混凝土,它是因本身的密实性而具有一定防水抗渗能力的整体式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它兼有承重、围护和抗渗的功能,还可满足一定的耐冻融及耐侵蚀要求。防水混凝土结构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工艺操作简单、工程成本低廉、结构整体性强、防水抗渗耐久等特点。防水混凝土结构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成为水工工程建筑的首选。

水工防水混凝土按类型,可分为普通防水混凝土和外加剂防水混凝土。

1、普通防水混凝土

普通防水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骨料级配的基础上,以调整和控制配合比的方法,提高自身密实度和抗渗性的一种混凝土。混凝土硬化后,粗骨料彼此之间被具有一定密实度的水泥砂浆所填充,并切断混凝土内部沿石子表面形成的连通的毛细渗水通道,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渗性。

2、外加剂防水混凝土

外加剂防水混凝土是指用掺入适量外加剂的方法,改善混凝土内部组织结构,以增加密实性,提高抗渗性的混凝土。外加剂主要是以吸附、分散、引气、催化,或与水泥的某种成分发生反应如物理、化学作用,使混凝土得到改性。外加剂防水混凝土的类型有减水剂防水混凝土,加气剂防水混凝土、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等。

二、常见裂缝及原因分析

裂缝是混凝土建筑物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土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底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缝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

根据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结构性特点和所处工作环境的不同,常见裂缝主要有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凝缩裂缝、冻胀裂缝等类型。

1、塑性收缩裂缝

裂缝多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表面出现,形状很规则,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裂缝较浅,类似于干燥的泥浆面。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一般在浇筑后4小时左右,当外界气温高,风速大,气候很干燥的的情况下出现。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太快,产生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2)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或混凝土水灰比过大。

(3)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4)浇筑在斜坡上的混凝土,由于重力作用有向下流动的倾向,导致裂缝出现。

2、沉降收缩裂缝

裂缝多沿结构上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出现,或在埋设件的附近出现。裂缝呈梭形,宽度1-4mm,深度不大,一般到钢筋上表面为止。多在混凝土浇筑后发生,混凝土硬化后停止。

原因分析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这种沉落受到钢筋、预埋件、模板、大的粗骨料以及先期凝固混凝土的局部阻碍或约束,或混凝土本身各部相互沉降量相差过大而造成裂缝。

3、凝缩裂缝

混凝土表面呈现碎小的六角形花纹状裂缝,裂缝很浅,常在初凝期间出现。

原因分析

混凝土表面过度的抹平压光,使水泥和细骨料过多的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水分蒸发后,产生凝缩而出现裂缝。有时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压光,也会产生这种裂缝。

4、冻胀裂缝

结构、构件表面沿主筋、箍筋方向出现宽窄不一的裂缝,深度一般到主筋。

房屋建筑风水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结构缝;处理方法;研究分析

    1 概述

    聚氨酯泡沫塑料具有优良的不透水性,是一种不吸水、不吸潮的优质材料,其性能稳定,耐热、耐霜冻、耐腐蚀、耐辐射、且不被生物化解。对有机溶剂、酸、碱、盐均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施工简便、快捷,适应性强。目前在建筑行业应用效果极佳。若将聚氨酯泡沫塑料引进水利工程中,应用前景可观。初步估算,仅替代止水铜片和塑性防渗材料这一项,其材料成本可降低90%以上,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2 常用处理方法

    目前常用的处理步骤和方法是:除去原缝上旧的止水橡胶带等失效的设置,然后填入塑性防渗材料,再安装新的止水橡胶带。在重要部位或需进行化学灌浆的部位则增设一道止水铜片(见图1),以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种方法已被证明较有效。

    由于防渗材料价格相对较高,塑性材料在温度较高时易流动,特别是填竖直缝时,时间稍长,防渗材料会落积在缝的下部,上部基本上已空虚。因而,必须用其他的材料将防渗材料相对固定住,这就相应增加了一道工序和工作量。止水铜片的价格较高,现场加工难度较大,安装繁琐且时间长。如果在需进行化学灌浆等有抗压要求的部位不设止水铜片,则缝中的防渗材料和止水橡胶带会因灌浆压力而遭到破坏。在某泵站建筑物结构缝处理中,由于没有采取抗压措施,导致灌浆时缝面止水橡胶带出现多处破裂,使化学浆液溢出。

    3 新的处理方法

    3.1 设想的提出

    在一些建筑工程中经常采用泡沫塑料板代替沥青砂板作嵌缝材料,水利工程中常用它作结构缝内衬,将塑性防渗材料固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限制其流动。但丢弃量较多,且与缝面粘结不紧。为此,经过较长时间的市场调查,并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提出新的处理措施,即在现场喷涂聚氨酯泡沫塑料作嵌缝防渗体。

    3.2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性能

    聚氨酯泡沫塑料可分为硬性和柔性两种,主要性能如下:

    3.3 处理方案

    3.3.1 水工建筑物结构缝处理(水下部分)

    该类型缝在封缝之后,接着要对缝中进行化学灌浆,因此封缝材料应具有抗压能力。封缝处理由外向内依次为砂浆保护层、止水橡胶带、塑性防渗材料和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见图2

    聚氨酯泡沫塑料在缝中的厚度可根据缝宽来确定。因其与混凝土的粘结力较大,缝宽10 cm时,其厚度为8~10 cm即可。该材料本身能防渗漏,所以其外层防渗材料可减小厚度,或者喷施一 层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代替塑性防渗材料,可使施工更快捷,成本更低。

    3.3.2 输水隧洞伸缩缝处理

    本文只论无压和低压输水隧洞,因其缝常有地下水渗出,在处理前必须采取导流封堵措施,使缝面处于干燥状态,以利施工。处理方案见图3。如果缝中不进行化学灌浆处理,则只需喷施3~ 4 cm厚的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A);若需化学灌浆,可先喷施一层3~4 cm厚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再做一层较薄的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也可采用其他的塑性防渗材料(B)。

    3.3.3 渡槽伸缩缝处理

    此类型缝主要靠止水橡胶带止水,因而只需在缝内侧给止水橡胶加一保护层,以防止橡胶过早老化。施工时先在缝中喷施较薄一层柔性聚氨酯泡沫塑料,再设置止水橡胶带,槽身内侧(过水面)用丙乳砂浆作止水橡胶保护层,处理方案见图4。

    其他类型的伸缩缝处理,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上述方案进行处理。

    3.4 施工工艺

    ① 首先除去失效的止水设施,清理结构(伸缩)缝表面。使粘结面干净、无杂质且保持干燥。② 准备喷涂设备,主要包括料罐、搅拌机、喷施主机、管道和喷枪,并按要求准备好原材料和助剂。③ 将喷枪伸到喷施面上喷施,第一遍不能喷涂太厚,应来回扫动.逐渐达到设计厚度。聚氨酯泡沫塑料将在3~7 S内起泡并停止流动,在这段时间内需采取措施不让其流失而浪费。一条缝面最好一次

    喷施完,避免间断重复喷施。喷施半小时后即可初步固化,几小时后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房屋建筑风水范文第4篇

【关键词】鲁西北;民居建筑;空间形态

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影响,鲁西北地区石、木等建筑材料十分缺乏,又因为在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鲁西北地区,使得当地的土质较为疏松,易于采集,因此当地民居大多采用黄土作为基本建筑材料。而又由于受到黄河改道的影响,当地土壤多为沙土和盐碱性土壤,因此民居建筑的基本理念为防碱和防灾两点。又由于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兴盛,在鲁西北地区形成了临清、德州、阳谷等重要的运河码头城镇,当地许多在朝的官员衣锦还乡后修建宅院,大多模仿当时北京城内四合院的式样,这就在当地形成了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其他地方文化特征的建筑风格。

一、鲁西北传统民居的聚落形态

黄河最大的特点就是河内泥沙较多,而由此使得黄河流域以及周边地区土壤都由于淤泥的堆积而较为肥沃,鲁西北地区受黄河的影响,其传统农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运河开通之前,在鲁西北地区生活的人们多在池塘或是河流处采用平原农耕模式聚居,农田则大体分布在池塘周围或是分布在河流两侧,以便于灌溉,村落民居整体布局较为整齐。运河开通后,由于交通的便利,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逐渐频繁,鲁西北地区的民居风格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首先是靠近运河的地区,随着越来越多的南方商人在北方定居,其建筑风格和形式也逐渐的受到南方地区建筑的影响,沿运河的民居在运河两岸一字排裕呈线性布局,运河穿其村落而过,在河岸两边设有码头、渡口等。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运河两岸民居范围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较为大型的聚居区域,分散成为多个小村落,村落布局沿运河两岸分布,有一条与运河平行的村落主干道,与主干道相连的是多条次要街道,呈鱼骨型布局将所有住户连为一体。

二、鲁西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形态

1、鲁西北传统民居宅基选择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都比较注重居住地址的选择,包括居住地区气候类型、居住地区周边环境以及房屋建筑本身的布局,总体思想为“择优而居”,即选择最好、最合适的布局。

宅基的选址往往都要借助于专业人士的帮助,即风水先生。在风水学上,将山与水等自然因素归纳为“龙、穴、砂、水”四大类,风水先生通过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这四大自然因素进行考察和勘测,最终找出最为符合自然和谐的一点,确定为宅基的地址。对“龙”的寻找过程称之为“觅龙”,就是通过观察地形确定地势的走向,从而确定建宅的方位。对“穴”的寻找过程称之为“点穴”,就是使得地势与地形尽量的达到和谐统一,使得住宅能够借环境的“势”。对“砂”的寻找过程称之为“察砂”,就是通过观察风向,达到“纳气”的目的。对水的寻找过程称之为“观水”,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对两个水口的确定,即水的入口和出口。风水学认为水就是财,为了留住财气,必须守住水口。由于鲁西北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不大,地表面性质均一,风向、风速的水平差异不明显,因此在“觅龙”、 “点穴”和“察砂”这几个环节都难以寻到绝佳的宅基地址,所以在鲁西北地区,古代的风水先生特别重视观水。又由于风水学认为河右为吉,河左为凶,所以河流右岸的村庄密度明显高于左岸。

2、鲁西北传统民居色彩搭配

中华文化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相处过程的和谐以及人类活动过程中的创造物与自然的和谐。这一点在民居的建设中就表现为民居颜色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民国的明清时期,由于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限制,房屋建造过程中多采用青砖,在建造完成后不进行粉刷,因此大多房屋外观整体为青色。建国以后,我国生产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砖房颜色多为红色,土房都是黄色,与当地黄土的颜色相协调,形成了一幅色彩搭配极为合理的美丽的天然图画。

3、鲁西北传统民居的院落布局

鲁西北地区最为普遍的一种建筑形式为四合院建筑,与传统的北京式的四合院最为明显的一点不同即鲁西北地区四合院多采用三进式院落,并且还建有后院。在建筑结构上,鲁西北地区四合院基本上严格按照沿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原则布置房屋和组织院落,住宅整体由院墙围成一个整体。常见的中小型四合院一般由大门、影壁、二门、东西厢房以及正房组成,鲁西北地区四合院住宅大门多设在东南角,其他结构与北京地区四合院结构基本无异。不同的是,鲁西北地区四合院有一到两间偏房较为低矮,作为仓房或者是马厩,用来存放农具、饲养牛马等。既节约实用又使院落高低有序,错落有致,体现出了四合院功能齐全的特点。

4、鲁西北传统民居的平面特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外,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此,在建造四合院之前,户主都要事先对周围的住户和邻居进行细致的了解,然后再决定自己住宅的建筑风格。不管院落大与小,无论砖房还是土屋,不管是新房还是旧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整体外观上达到与周边民居的和谐。例如,由于采光的需求,其建筑高度往往都是由南而北逐渐升高,如果南侧一家的房屋建筑高度超过北侧,则会影响北侧居民的采光,使得邻里之间存在不和谐的因素。除了与邻居住宅的和谐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四合院内部房屋构成的和谐统一。由于农村家庭成员一般较少,对于住房数量的需求也就较低,因此其偏房多用作仓房和马厩。且正房高大,建筑形式和用材也比较讲究,偏房相对低矮,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也比较简陋和随意,很好的体现了建筑结构中的主次关系。

5、鲁西北传统民居的空间处理

(1)街巷到宅门的过渡

院门在空间上起到分隔建筑内部与外部环境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展示户主社会地位和审美价值的作用。在鲁西北街巷布局中,由于四合院住宅大门多设在东南角,因此院门不会犯冲,均交错开启相互避讳,双方在出入时不会相互干扰,起到过渡街巷到宅门的作用。

(2)外院到内院的过渡

鲁西北民居院落空间、尺度通过建筑、院墙和门组成。多进院落中的过厅是空间序列上的一个节点,是分隔空间的重要元素,它代表了一进院落的结束和另一进院落的起点。通过门、廊等节点的作用,丰富了空间序列的节奏和韵律。

结论

通过对鲁西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的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形式的改变和发展,并由点到面的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为创造适宜的现代民居建筑提供一定的借鉴,也为传统民居的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赵明,王晋平. 浅谈晋东南的传统民居建筑[J]. 美术大观. 2012(02)

[2] 杜稳. 传统民居建筑中形式与内容以及所采用手段的辩证关系[J]. 大众文艺. 2012(03)

房屋建筑风水范文第5篇

Abstrat: Guanzhong area is one of the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areas. Its residence contain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 precious wealth of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the shape、the layout、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form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raction and mutual relations with traditional cultural.

关键词:关中地区、民居、建筑特征、文化

Keywords:guanzhong area、residence、architectural features、culture

中图分类号:TU24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关中地区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中部,因居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北萧关、南武关,四关之中而得名。渭河东西横贯,史称“八百里秦川”。连续广阔的黄土覆盖层连绵起伏,构成了关中的地表层。在这种特定的自然地理、地貌环境条件下,关中民居形成了构架民居和窑洞民居两种主要类型。据记载,古人靠近陵阜掘穴为“窑”,可以避风寒,但不防潮,于是人们便创造了“宫室”。此外,还有地上房屋,即构架民居,其地处高地势可以防潮,周围密实可以挡风,上有屋顶可以避雨。关中地区的构架民居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从总体上看似乎没有很大变化,但其形制、布局及空间形态却非常丰富和具有研究的价值,是关中地区传统文化理念的集中表现。本文主要探讨构架民居在关中农村地区的发展。

一.关中的自然条件因素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关中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因此关中民居多采用坡屋顶以利于排除雨水。“房子半边盖”,就是指关中地区农村传统房屋建筑形式。这种房从侧面看正好是两面人字形房屋的一半。下雨时,雨水朝一边流。这种—边盖的房子,农村人叫“厦房”(图1-1)。同时为适应夏季闷热及沙尘侵袭的气候条件,两旁的厦房向内单坡高耸,院落在夏季成为一个很好的阴影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要求的同时可防风沙袭击。 图1-1

二.关中居住建筑与当地文化习俗、、风水思想

2.1 关中传统文化习俗与关中民居建筑

关中地区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是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区。夏、商之后,在约两千年的历史时期中,先后有13代王朝和政权在关中地区建都。由此可知关中地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文化积淀极为深厚,传统民居也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居住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中人历代都很注重居住建筑。

关中民居在建造的过程中受风俗的影响,大体可分为几个程序:

1)择地和择日;建造房屋前,会请风水师按主人生辰八字等,来判定基地方位、地点和修筑日期。现在大多是择日,基地是依据有关部门的规划而定。

2)动土;动工前要向测定的神袛方向摆香炉贡品,在场院里挂起一块红布燃黄表,举行仪式,告知神灵,俗称“动土”。

3)起基;即打地基,也称“打夯”。

4)架梁;房屋在墙基打起后就要起架上梁,通常要举行上梁仪式。仪式一般在中午举行,届时要请人在主梁画八卦,系红布等(图2-1),贴吉祥对联,放稳大梁后,便放鞭炮庆贺。主人家一般要摆宴席宴请亲戚好友。

5)钉橼;

6)盖顶;即上好橼用和上麦秸的泥土 抹面,或铺瓦。图2-1

7)粉刷;抹泥、抹灰、装修门窗、贴地砖,墙砖等。2.2 关中地区与关中民居建筑

关中民居是中国传统院落式布局,表现出“深宅、窄院、封闭”的空间形态。传统院落是家庭社会伦理观念的产物,院落空间在性质上就是伦理空间,严格的等级秩序、明确的轴线关系、窄长的院落空间以及院落空间的纵向推进。这种模式一方面体现了关中传统文化在人们思想意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结合。

院落空间首先讲尊卑等级秩序。也就是讲“礼”。尊崇礼教成为院落功能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现如今关中院落庭院建筑也大体遵循这种长幼有序的居住秩序。

其次,院落空间重礼仪规范。关中窄长型的四合院用于礼仪、农作,聚会活动的面积超过用于起居生活的面积。

再次,关中民居的布局形态与人们的封闭传统意识也是分不开的。一座宅院几乎被房屋围满,院墙很高,宅院两侧的厦房都是“一边倒”,山墙向外,这和防御也许有很大的关系。院内所有的房屋都面向院内,由此就形成了一个完全封闭的与“外隔绝”空间。

2.3 关中地区风水思想与关中民居建筑

阴阳哲学贯穿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始终,民居建筑文化也是如此。风水思想视住宅为“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空间模式与伦理关系,祈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关中民居的院落空间,其庭院的构成与空间组合,非常注意阴阳法则。首先,院子在形态上是由四周房舍相围合,外“实”内“虚”构成一对阴阳关系。其次,依据“门堂制度”,在轴线主导下次第排到门屋和正堂,再配以两厢,而“门堂”这一主次又是一对阴阳关系。在两厢的配置上形成第三对阴阳关系,以横轴线贯之。而在纵横轴线交织控制的院落关系之中,纵为主,横为次,形成第四对阴阳关系。

三.关中民居建筑特色

韩城党家村选址合理,房屋建造符合传统阴阳八卦之说,有很高的研究鉴赏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村中有建于600年前100多套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暗道、风塔等建筑以及祖谱、村史,被专家称为东方人类传统民居的活化石。党家村融合中国文化、建筑之精华,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扶风温家大院是一所典型的关中古民居,它的平面与空间结构属于中国传统四合院模式,布局由前向后依次为:门房、庭院、正房和后院。庭院两侧两栋单坡顶厢房组成四合院,由4个建筑风格一致的多进式院落连接为一体,组成一个建筑群。从门窗、墙壁到方砖瓦片都体现了关中人雕刻技艺的精湛。在温家大院,建筑雕刻装饰是宝鸡民居的一大特色,赋予了关中民居独有的艺术、文化气息,是我国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

四.当今关中地区民居建筑的发展趋势

现代关中民居从传统民居发展而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有选择的保留其精华部分,改善不适应现代生活的部分。一方面要传承关中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地方建筑艺术特色,发扬关中地区传统民居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文化历史价值,另一方面也要适应时代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更高层次要求,借鉴传统民居的技术价值。

现代关中民居建筑受到外来建筑材料和建筑类型的影响,越来越少的保留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只是一部分建筑文化习俗得以保留,其民居建筑类型越来越趋于大众化。因此,在关中地区我们有必要探索和设计出反映当代关中人民和关中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以传承关中文化和关色,弘扬中华民族多样的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

建筑是人类一项重要的创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的记录。建筑的发展起始于民居,民居的发展记载着历史。由于关中地区独特的地理、自然、人文环境,形成了关中民居特有的建筑艺术特性与风格。正是关中5000年的历史积孕、文化沉淀,筑就了关中民居的恢弘,使其成为我国民居建筑中的奇葩。作为陕西乃至全国传统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我们应保证关中民居建筑的发展,为关中文化及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浅析陕西关中构架民居文化》武联、霍小平,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9第3期

2.《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形态解析》郑鑫、邸芃,新西部下月刊,2010.07期

3.《山西传统民居》颜纪臣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